汤姆(阿兰·德龙 Alain Delon 饰)是一个穷小子,最近,一桩好差事找上了门,好友菲利普(莫里斯·荣内特 Maurice Ronet 饰)的富豪父亲找到了汤姆,希望他能够替自己找回成日在外风流潇洒的儿子,作为回报,汤姆将得到价值不菲的报酬。
循着菲利普的踪迹,汤姆来到了拿布里,见到了菲利普和他的未婚妻玛奇(玛丽·拉福莱 Marie Laforêt 饰)。菲利普纸醉金迷的生活让汤姆十分羡慕,玛奇的美丽和温柔更是摄取了汤姆的心魄,一个邪恶的念头应运而生。一次出游中,汤姆设计杀死了菲利普,之后,为了掩盖罪行,汤姆又杀死了菲利普的好友。一个谎言,要用无数个谎言来掩盖,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后,汤姆终将面临审判。
文/新雨编辑/食指
有一位杀了好朋友正忙着毁灭凶迹的美少年。在紧张的逃亡中,抽空哄骗了死友的未婚妻,一起来到海边老城海边老城那不勒斯。杀人少年在露天的鱼市散心,外套搭在肩上。
他品尝海产,与渔妇们相问候,路过待宰的鱼,端详它们最后的吐息。他步伐散漫,湛蓝的眼睛,目光时而紧张时而消遣。经过的路上,有鱼头齐齐整整地被斩了下来,扔在湿漉漉的地上。
这是电影《怒海沉尸》中的场景。
导演雷内·克莱芒非常珍惜这日光照耀的片段,正如他迷恋着这位美丽的青年,和他动人的青春。奏起了活泼而流动的音乐,镜头的运动和画面的切换都显得舒缓。随着他位置的移动,镜头好几次都舍不得离开他的正脸,轻微的动作幅度,使他的漂亮面孔时不时地与观众凑近,令人产生若即若离之感,而他却毫不在意。于是,杀人犯阿兰·德龙拎着衣服漫步鱼市的样子被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用作主海报之一。
阿兰·德龙与雷内·克莱芒合作三次,贯穿了他早期的银幕生涯,克莱芒热衷于让他饰演最甜蜜也最狡猾的浪子形象,他们也成了好友,他甚至为了哄这位甜哥儿入睡而亲手给他奏乐。而那些角色是德龙的拿手好戏,因为他生来就是个野小子,逃过学,涉过黑,参加过军队,在社会上干过各种杂活,丰富的经历使为他美好的肉身和野心勃勃的眼神,更添一层尘襟潇洒的气质。
《怒海沉尸》也是由小说改编的“雷普利电影”中最为灿烂的一个版本。相比小说与其他版本而言,它简化了汤姆杀友的动机,亦省略了主角内心的隐痛。相对安东尼·明戈拉对少年人的处理,克莱芒没有用丰满的肢体与对话来表达少年的哲思,或同性之间的情和欲。不仅如此,影片还带有一个与原作者意图不符的结局,在最后让天才罪犯落入法网。
各种线索的剔除与模糊,使影片有了许多暧昧的地带。省去了思考的过程,德龙饰演的汤姆显得更有行动力,更富有掠夺的激情,一举一动都是盛夏的气息。我们也不能说汤姆和菲利普之间没有男孩之间相互吸引的元素。夜里,车上,菲利普热吻着一个女路人,而汤姆也凑上去舔舐女人光洁的肩与背,这是一场纯属即兴却又意味不明的纵情,女人的肉身阻隔在他们当中,更使汤姆与菲利普显得天真,像两头小野兽,争抢一样美物,在对方身上嬉闹,连车夫都忍不住产生好奇,微微侧过头去。
我们也不能说故事的结局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只是邪不胜正,若不是汤姆以为一切尘埃落定,如走向前程似锦般走向了审判,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内心感受——为他感到大焦灼、大遗憾与大解脱,或是对他给自己脱罪的本事仍然有期待,乃至盼望得知真相的玛吉还不至于将他彻底抛弃。
故事止于灼人的海滩,讲到他人生第一杯,也大概是最后一杯志得意满的美酒。恋物的汤姆在此际成为了那杯他刚享受到便要失去的美酒,这是黑色电影的传统特点,让人被凶手迷住,遗憾于命运的残酷,反而忘记了他才是作恶的那一个。
有趣的是克莱芒的处理:喝到酒的汤姆,在无人的海滩上反复地呢喃,在他为我们所钟爱的皮肤上,阳光像蜜一样地流淌着。而得知真相的警探正在实施抓捕计划,一番简短的对话就把最机灵的坏孩子给骗到了手。汤姆爽豁的步伐,前视的目光,在路人不明真相的目送中,是我们产生了羊入虎口之感。在汤姆离开海滩后,用湛蓝而宁静的海面,作为结束的语言,它就像一个凝滞的呼吸。那些暧昧与恶毒,都被艳阳普照,善与恶就此不再重要。
克莱芒用柔光镜使少年少女的脸庞在关键时刻更具有吸引力,他对食色性也展现也显得尤为抒情,虽然在一些片段过于矫饰,但基本上都是十足轻盈,得益于对空间和时间的巧妙把握。
汤姆两次杀人,第一次杀友沉尸之后,在摇摇晃晃的船舱里,匆匆擦了把身体,穿上了好友的漂亮衣裳准备顶替身份,顺手拿起一只边水果张口吞吃,边赤着脚跑了上去,准备下一步行动。第二次杀了识破他奸计的人,抛尸野外,克莱芒则是在他处理尸体的间隙,留出一段时间,让他在厨房的角落里吃了只烤鸡。
第一次吃,速度飞快,动作狂乱,体现了汤姆内心的饥饿,是欲望的释放。第二次吃,则是在轻柔的音乐中,穿着最体面的衣裳,显得较为从容,却依然让他背对着摄影机双手并用,让人感到这依然是个无依无靠的野孩子,随着画面淡出,便来到了紧张的黑夜。
等最后的美酒端上来的时候,他终于圆了所有能圆的谎言,彻底松了口气,这杯酒和这场休息,得到了最充足的时间,变化拍摄角度,记录了此刻的难得。在不同的环境和光线下,导演用时间的诗意建立起了那少年变化的心境,给我们仔细观看他的机会,好让人珍惜一份勃勃生气。
谁让他二十出头,有两道刚刚好扬起又在恰到好处砍下来的眉毛,一双海水般神秘的蓝眼睛,笑起来薄如一线的上唇,和幼兽般的细牙,动作粗犷,穿得也脏兮兮,晒黑了身体,却生了对光洁的锁骨,和易受伤的皮肤。与在梅尔维尔的相似题材电影中,那些静穆的他相比,此刻的阿兰·德龙显得太好动,太弑杀,也太容易害怕,脆弱过了头,作为情人,他的不贞太明显,又太叫人缠绵。
新雨(微博ID:重生之不爱江山爱美人)老片爱好者,法国电影迷,阿兰德龙真爱粉,从事策展与电影美学评论。
食指(豆瓣ID:食指),公众号“热衷谋杀的食指君”主编兼独立影评人。
投稿及其他事务请至「食指君」工作邮箱
zxl512@163.com
很多人对1999年的犯罪片《天才雷普利》(The Talented Mr. Ripley)印象深刻,却不知它在1960年另有一法国版本《怒海沉尸》(Plein soleil)。两部影片皆改编自派翠西亚·海史密斯 (Patricia Highsmith)的小说《天才雷普利》。
《怒海沉尸》是雷内·克莱芒(René Clément)版的“阳光下的罪恶”。法语原标题意为“阳光普照”,出自影片结尾雷普利先生躺在躺椅上晒太阳时的感叹。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赤裸裸暴露在阳光下的,是雷普利先生天才般的罪行。
影片风格优美,色彩艳丽,诗情画意。艳阳和海水的对比更是强烈,画面中,突出了黄色和蓝色。人的皮肤呈现小麦色,音乐不仅体现出意大利风情,还令无情的谋杀和弃尸有种舞蹈般的韵律。
影片伊始,两位主人公的双重关系就被建立起来。开场这个场景给了我们很多信息。表面上看,他们是朋友,实际上,汤姆·雷普利只是为了钱,、将逍遥在的外富家公子菲利普·格林带回家。而菲利普根本不打算回家,他虽然和汤姆一起鬼混,实则瞧不上这个朋友。
菲利普真正的朋友弗雷迪,指出了真实的雷普利:他就是个小混混,是个无业游民。而雷普利一开场就展现了他伪造签名的天赋,为后续情节做了铺垫。
这场戏里,阿兰·德龙(Alain Delon)当时的女友罗密·施奈德(Romy Schneider)、著名的“茜茜公主”也来客串了一回,饰演弗雷迪带着的一个女孩。
接着,汤姆的女友玛姬出场,二人的关系再次被重申。汤姆只是菲利普的跟班,菲利普并不在意和尊重汤姆,对他来说,汤姆是个喜欢沾富人光的小混混,要不是他父亲雇了他,他早把他踢走了。
汤姆呢,表面上当小跟班,私底下则打着小算盘。他嫉妒菲利普的富有和有女人缘。他的梦想就是成为菲利普那样的人。或者,更进一步,干脆成为菲利普。
在这大胆的一幕中,虚荣的汤姆第一次做起了取代菲利普的美梦,趁着菲利普和女友亲热,他换上了菲利普的衣服,对着镜子模仿菲利普亲吻玛姬。大概只有阿兰·德龙能取得这样的银幕效果:那个天真的美男子,俨然变成一个邪恶王子。
在船上,两位主人公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三个人是个十分不稳定的组合,而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戏剧冲突会放大。
这个情景让人联想到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处女座《水中刀》(Nóz w wodzie,1962),同样是三个人,一把刀,一个男人对对方的女友动了心,谋杀在暗中涌动。
汤姆很聪明的回忆起菲利普曾经的救命之恩,主要是说给玛姬听的。菲利普则以纠正汤姆的用刀方法,对抗汤姆博取同情的方式。但这惹恼了玛姬,单纯的玛姬责备菲利普不尊重朋友,菲利普则回应:“收起你的眼泪吧,他脑子里只有钱。”
他们开始你来我往的“过招”。汤姆把救生筏弄掉下船,菲利普将汤姆独立留在救生筏上作为惩罚,但没想到绳子断了,汤姆被灼伤。汤姆把女人的耳环放进菲利普的外衣口袋,导致菲利普和玛姬大吵一架,玛姬下船。
前面做了大量铺垫,谋杀才显得一触即发、水到渠成。谋杀发生时给了怀表一个镜头,接近中午12点,谋杀就发生在一天中阳光最充足的时刻。
雷内·克莱芒是技术派导演,他赋予故事所必须的细腻与精巧。在影片的大概三分之一处,菲利普被杀,大概三分之二处,弗雷迪被杀。这之间有很多场戏表现汤姆是如何伪装成另一个人的。从购买投影机,练习签名,到伪造证件,犹如纪录片般被一一详细展示。
情节总是在一个封闭的圈子内发生,最开始菲利普说过,在这里他没有其他熟人,除了弗雷迪。于是弗雷迪后来成为一个障碍,被铲除了。汤姆和菲利普从肤色、发型到说话的腔调,越来越像,直到后面有一幕,汤姆和菲利普的脸部局部特写并置在一起,我们惊讶的发现他们竟然长得如此之像。
没有一个人物是无关紧要的,前面出现的人物后来一定还会出现。弗雷迪就不用说了,再如芭蕾教师和她的男伴,开始是作为路人出现,可后来正是他俩在酒店里听到有人喊菲利普·格林的名字,弗雷迪尸体被发现后,他俩也出现了。结尾这个男人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怀疑他是否已经猜到一切。
阿兰·德龙是少有的那种演员:漂亮到我们可以原谅他的一切罪恶。我们不仅原谅了,还同情他,痴迷于他的惊人之举和想象力(想想那个刚杀了弗雷德就坐下吃鸡的场景)。反观《天才雷普利》,马特·达蒙(Matt Damon)扮演的那个角色很难让人产生共情,更别提迷恋了。(说实话,我很难想象有人会是马特·达蒙的粉丝)
当然,这个犯罪故事的迷人魅力不仅在于男主角漂亮得惊为天人,还在于影片的摄影方式。影片一半是通过汤姆的视角观察世界的。汤姆眼中的世界阳光灿烂,多姿多彩,手提式镜头中的意大利风景充满流动性。另一半则近似于希区柯克式的主题,从背后拍摄,冷静地揭示汤姆的罪行。比如有三个相同的小船靠岸的镜头,一样的取景和配乐,第一次是汤姆和菲利普一起在船上,那时候他们还是“好朋友”。第二次是汤姆自己,他已经杀掉了菲利普。第三次,菲利普的身份也被他抛弃了,他独自前来找玛姬。(三个场景的阳光是逐渐变暗的)
汤姆的心理则通过特写镜头来表现。阿兰·德龙俊美的外表,睫毛闪烁下的迷人眼神……影片没想把汤姆描绘成社会压迫与不公下的牺牲品,他纯粹是一个阴险狡诈的骗子、杀人犯。但影片不作道德判断,这是一个超越了道德判断的故事,只是想告诉我们,有一个人,他喜欢钱,他想要最好的,于是,他做了自己能做的。
同时,菲利普也不是一个邪恶的花花公子,他只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自大,贪玩,有些虚伪,但对玛姬是真心的,也没想过真去伤害汤姆。
《怒海沉尸》改变了小说的结局,当菲利普的船被拖上岸,他腐烂的尸体被与螺旋桨缠住的绳子一起浮出水面。当汤姆·雷普利先生晒着太阳,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无比满足时,却不知他的罪行已经暴露。他笑着去接电话,影片就在此时戛然而止。
公众号:电影套盒(laodianyinghualang)
原著小说和改编电影的恩怨情仇,也是相当之多了。
同样的原材料,经过不同导演的演绎,差别也是相当之大了。
一、影像风格
《怒海沉尸》有着典型的欧洲特色,整体色彩和拍摄风格像是古老的欧洲明信片,有着暖黄的色调,意大利慵懒而又阳光的风情。节奏也舒缓很多,有着大量的闲笔,虽然跟主线剧情也许关系不大,但是很能塑造氛围。除了杀人时的狂风骤雨,其他时候的色调都挺阳光灿烂的。
《天才瑞普利》的导演其实也是欧洲人,不过风格还是比较好莱坞,电影的整体色彩偏阴郁,是作为一部黑色的犯罪电影来拍的,节奏很明快、商业化,剧本基本上还是好莱坞那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风格。
说起来倒也很难说孰优孰劣,不过我更偏爱前一种风格吧,阳光下的罪恶。
二、 故事
原版小说里,瑞普利和富二代还是有几分暧昧的,所以他与富二代的女友更多是两相厌的感情。他的杀人动机更多是一种想实现快速致富、阶级跃迁的心理,这也有几分爵士时代的背景色彩。
《怒海沉尸》里的这个调调不太明显,反而增加了他与富二代女友的感情戏。他的重要杀人动机也变成了眼馋对方女友。
《天才雷普利》增加了同性的感情戏,由爱生恨。最后一段,他爱上另一个男人,又在对方的喃喃自语中杀死他,这一剧情可算是神来之笔了,改编的还是相当有创意的。
说起来这两版剧情和原著小说都有差异,不过《天才雷普利》的改编完胜。
三、 结局
《怒海沉尸》的结局居然是雷普利被捕,这可能是因为当年的电影结局都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但是这个结局完全违背了原著小说的精神,也难怪原著作者非常讨厌这个结局。我也非常讨厌。
《天才雷普利》的结局还是忠实于原著精神的,如果没有他逍遥法外,又如何有那种嘲弄和反社会精神呢。
四、 演员
雷普利是个自带邪气的人物,智商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马克达蒙一出场就自然减分了,这个呆呆又丑丑的样子,明显和我心目中的雷普利不符合。虽然他演技很好,但是这个形象完全不能忍,不帅就算了,重点是太呆。
阿兰德龙的帅气自然是不用说了,当年的欧洲第一美男确实名不虚传。他的气质跟雷普利也很相符,据说他出身寒微,经常没有戏演,不时靠吃软饭维持生计,所以他跟雷普利杀人之前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还挺接近的。
阿兰德龙完胜。
五、 女主角
《怒海沉尸》的女主还挺好看的,而且非常有法国风情,五星好评。
《天才雷普利》的女主略丑,不符合我的审美,难怪这版的雷普利没有爱上她。
六、 男配角
《怒海沉尸》的富二代还凑合,但是光芒完全被阿兰德龙掩盖了,真是个莫大的悲剧。
《天才雷普利》的富二代表现更佳,一出场就是典型的富家公子做派,光芒四射。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马克达蒙太丑,映衬出他的帅气。
《天才雷普利》还增加了一个新的男性角色,表现也很不错。
对于我来说,整部电影吸引我的点在于:虽然是一部犯罪悬疑片,但导演塑造的氛围十分慵懒暧昧。像伏在耳边轻轻诉说一般的叙事风格,一片虚无的浪漫带着古典基调弥漫开来,有胶片如梦境一般的质感,让我不自觉沉浸其中。整个观影过程太愉悦了,相比《天才瑞普利》中瑞普利最后逍遥法外的结局,我更喜欢这个版本,阿兰德龙塑造的人物邪恶而美丽。同时他的美色让人道德迷失,想让他逍遥法外,但暗示真相大白的结局又将人拉回现实。告诉大家要心怀正义,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阿兰·德龙倜傥魅惑之美与地中海旖旎风光之美交相辉映,但用美去消解简单粗暴的罪恶,这种尝试似乎并不成功;而最后事实败露导致的结果,甚至让人对克莱芒的意图产生疑惑。
这个版本几乎比好莱坞版还要好莱坞化:流畅自如的故事,暗示真相大白的结尾,特别是雷普利那贯穿始终的性格,这使他在作案时几乎没有一丝的道德挣扎。阿兰·德龙的明星魅力确实太强大了,观众们对他的感觉不可能有同情、憎恶、恐惧,只会被他毫无忌惮地直视别人时露出的蓝眼睛深深吸引。
对于此版,女作家本人整体而言比较欣赏。特别夸奖德隆饰演的雷普利“非常出色”。但同时她却批评了影片那个天网恢恢的结局,将其视作“一种对罪犯必须伏法的公共道德的可怕妥协。”伊伯特也持有相似观点,认为此结局“无法令人满意”。感觉“之所以如此收官,只因导演克莱芒缺乏海史密斯的讽刺勇气。”
安东尼·明格拉的99版《天才雷普利》全面超越该原版!不过,除了马特·达蒙……
完全笼罩在阿兰德龙光芒下的一部电影,或许克莱芒自己也意识到了,这部片最终变成了跟随阿兰德龙的漫长逃亡
阿兰德龙长成这样,也是没想给这个星球的其他男性留任何生路。光嘴角笑起来的弧度就值得投保三千亿。和新版有个致命的差别,这版男主是直男,爱的是富少的女友,新版男主爱的是富少,又想成为他,交织在一起就变成恨和杀意了。这版最后男主居然落网了,有谱没谱,我恨政治正确性。原版小说多厉害。
雷内·克莱芒代表作&阿兰·德龙成名作,碧波蓝空下的完美命案+身份替换一步登天之途。炎炎夏日的意国风情,配上导演冷峻克制、干练爽利的镜头语言,冷暖调和,恰到好处。阿兰·德龙本色出演,帅气逼人自不必说,那一股子冷酷、阴狠与自恋劲儿实在让观者欲罢不能。女主演玛丽·拉福莱的清纯美貌也是看一眼就忘不掉的级别,当时还是德龙女友的罗密·施耐德客串亮相。同样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天才雷普利]改编,本片比安东尼·明格拉的版本有魅力得多,尽管删去同性场景,结尾也作了更改。片头两人各自假装盲人跌撞走路并与自愿上钩女子调情的戏份相当喜感。雷普利换装打扮、以菲利普身份对镜自High与亲吻自己镜中像的段落亦是对自恋之心与内在欲望的凝缩外化。雷普利两次杀人与处理尸体时都足够紧张,逛鱼市虽是闲笔,瞪眼的鱼却似洞穿一切。(8.5/10)
帅得过火
法国人拍的意大利就好像自家乡下,每个礼拜天都可以随时回去逛的后花园一样,熟透熟透,不由羡慕他们自在的亲密态度;相比之下美国人镜头里就把意大利捧到天上去了,倒是反而更加像ripley眼睛里面看出来的。阿兰德龙不知怎么的有点乡村气息;一开始有罗密一个镜头呢,好惊喜。
其实我一直暗暗希望他能成功,不过最后两分钟的逆转令希望落空;杀人者固然狡诈心狠,被杀者亦让人痛恨,女主之前的逆来顺受和后来的转变也证明其感情并不坚贞,还有那位无辜卷入被杀的朋友也是颐指气使,维系他们的不过都是金钱;结构紧凑,剧情抓人,cast养眼!
通篇几乎都是德隆的个人秀,其实从德隆的生平来看他也确实适合这个角色,他应该非常的明白雷普利的感受吧,当然他没有去冒名顶替,他只是去拍电影了(冒名顶替更多的人?!)。。。PS德隆对着镜子那段自恋表演真是绝了,而且还十分直观的阐述了这个角色的分裂。。。
色彩实在是太漂亮了。
马特达蒙像特工,阿兰德龙才更像骗子。除了阿兰德龙外,其余一切都不及明格拉的翻拍版本。
劫命劫财劫真爱啊。阿兰老师美得太不像话了,差点原谅你。
CC的蓝光《怒海沉尸》美得不忍看完,蓝得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地中海,星星点点的海边小城是生活背景,阿兰.德龙雕塑般俊美沉静,一点点迷茫,即便腹黑也让人同情,他那么痴迷羊羔一样的朋友的女友,他们古铜色的肌肤触碰在一起,快要在夏天燃烧起来。1960年就有这样梦境质感的彩色胶片,奢侈极了。
老版“天才雷普利”。细节和娱乐性都很赞,可惜缺少同性暗线让故事失去了不少神采,阿兰·德龙也许是唯一例外——太性感、性感到爆炸啊!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品美男...
幸亏我先看的马特的版本,阿兰实在是太夺人眼球了,我看完之后都不去想新版的剧情什么的比原版的好,只有阿兰德龙在眼前晃啊晃
《怒海沉尸》就像是一部阳光下的黑色电影,拥有悦人的古典基调,同时充满迷人的惊悚魅力和弥漫的虚无,以光明之身诉说黑暗之心。阿兰·德龙饰演的穷小子丝毫不会具有任何正面价值,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罪犯,但是观众可能会一直很想他能逃脱,在整部电影中,观众这样被完全地征服。
虽然瑞普利的天才度不如重拍版,但阿兰德龙好帅好帅好帅好帅好帅好帅好帅
精致,迷人,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