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非凡
  • 闪电
  • 各自逃生

    剧情片法国1980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雅克·迪特隆  纳塔莉·贝伊  罗兰·阿姆施图茨  塞西尔·坦纳  安娜·巴尔达奇尼  罗格·延德利  弗雷德·培森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猜你喜欢

     剧照

    各自逃生 剧照 NO.1各自逃生 剧照 NO.2各自逃生 剧照 NO.3各自逃生 剧照 NO.4各自逃生 剧照 NO.5各自逃生 剧照 NO.6各自逃生 剧照 NO.13各自逃生 剧照 NO.14各自逃生 剧照 NO.15各自逃生 剧照 NO.16各自逃生 剧照 NO.17各自逃生 剧照 NO.18各自逃生 剧照 NO.19各自逃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8

    详细剧情

      这部影片围绕三个分别处在各自生命转折点的人物。群星荟萃的演员阵容,包括伊莎贝拉·于佩尔扮演的农村姑娘来到城市沦落为妓女;纳塔莉·贝依扮演一个决心放弃掉城市工作去乡下享受田园生活的职业妇女;而雅克·迪特隆则扮演一位电视节目的导演,刚和老婆离婚,处于事业低潮。
      影片惊人地运用了慢镜头摄影,看上去相当优美,也正是本片使得离开商业电影拍摄有好几年的戈达尔重回影圈,受到相当热烈的反映,再次巩固了导演在拍摄创新电影的最前线地位。

     长篇影评

     1 ) 处境的逃逸

    时而慢速时而匀速 用电影编织的这场迷梦

    画面已切刚才的对话还在持续

    [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 眼睛看着别处 旁人的讲话声还在耳边]

    正在上演的事突然出现了另外的人声

    [很像我们日常在做着一样事时 大脑一瞬间突然闪现其他的东西和对话]

    伊莎贝拉·于佩尔那个角色真是性工作者中的诗人,每次念的诗篇,都在琐碎中营造出超脱现实的意境,愉悦与绝望的混合。

    主题既具体又宏大(甚至是野心勃勃)

    [勾勒出现代人的处境和困境(苦闷、焦躁、为难、局限和受制)]

    【宰制的循环链条,在那个老嫖客编造的依次传递的涂口红亲吻游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至】

    运用了非常迷幻非常美的音乐和取景!

    从电影整体的铺排、节奏到音乐,以及剧情和画面切换都是那么的前卫!

    而这是38年前的1980年上映的片子,所以说电影真的未必是越新越好!

     2 ) 其实想短评

    感觉已经不会打分了,跟着拍摄一次之后觉得戈达尔的每部都很有创意,可能我看的太少了,但是抽帧,镜头的转换虽然没那么精致但还是好丝滑。虽然前半部分挺好睡的🥺听我姐妹说旁边一哥们都打鼾了,但也不影响他后半部分的观影体验,是个正常人也睡不着吧。。。几个骑自行车的镜头好喜欢,映后主持人问喜欢哪个中文翻译的题目,人人为己还是各自逃生,我还是果断选了《各自逃生》。三个卖淫的场景真的不好评价,好平静…好支离破碎,只能说,真会玩…4个人一层层,就像机械连动机关一样.那个最后的吻也好值得品味。有个女生说的我大受震撼,她说最关注的最能共情的就是那个小女孩,餐厅那个场景,妻子渴望得到钱,小女孩渴望礼物,但却只被丢了几件衣服,最后那个结尾,她慢慢路过一个路演的交响乐队,留下她的父亲生死未卜。在阴影中追上她的母亲,然后突然走入阳光,最后又回到另一片阴影。封神的镜头。

     3 ) 各自逃生

        1979年,我4岁,关于那时的记忆模糊;同年,Godard执导了《各自逃生》(Slow Motion),我惊诧于当年他的凝结、历练与独特的浪漫色彩,更无限向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法国电影,这部被誉为他回归商业电影的作品,其结构和艺术性,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远高于近年来某些饱受追捧的文艺片。

     

        Godard所采用的慢镜手法,先是让我产生错觉,以为碟片出现了问题,继而回到第一次看《祖与占》遇到“凝镜”时的忐忑心情,当然Godard的叙事性、结构性与晦涩的电影语言是无法与杜鲁福行云流水的浪漫情怀相比拟,《各自逃生》中三段看似没有联系、只是不经意交集的情节,却带出同样生存的困惑:无论是从都市逃离到乡村的Nathalie Baye、迷失在石屎森林只能靠卖淫为生的农村女孩Isabelle Huppert,还是对前妻与女友都无所适从的Jacques Dutronc,都对自我的存在与面对的生活产出困惑情感。

     

        从被酒店同性恋侍应骚扰开始,Jacques Dutronc一直处于一种错乱的情绪之中,他无法与身边亲近的人相互沟通,女友、前妻甚至11岁的女儿,他寻找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激怒别人与自己,相反在与卖淫的Isabelle Huppert发生关系后的翌日清晨,才流露出难得的平静与温柔。即使结尾被车子撞伤后不断喃喃自语“我没有死”,也并非从混沌中找到了答案,充其量也只是用生硬的借口强迫自己生存下去而已,对于自我的剖析和迷失的方向,依旧没有找到答案。

     

        骑着单车的Nathalie Baye逃离了都市,却并没有在偏僻的乡村找到心灵的宁静。她骑着单车的镜头带出强烈的自然流露的美感,然而随着镜头的推移,周围的环境失去阳光,她只能在迷蒙的抑郁中潜行,她始终无法在与人的交流中找到平衡点,逃离造就的快乐只是昙花一现,她的焦虑和缺乏安全感依旧无止境的蔓延。

     

        皮肉生涯里夹缝求生的Isabelle Huppert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留在城市里的意义,她疲于应付各种各样的客人与古怪的要求,办公室里2男2女的性爱游戏赤裸尖刻的让人难以想象处于Godard之手,通过变态的行径她看见的是都市人内心的傲慢、冷漠与恐惧感。在她眼里,无论是被迫想出卖肉体的同乡还是靠暴力性爱维持关系的男女恋人,这个都市的光怪陆离都只能在内心的湖泊荡起涟漪,无法掀起风浪。

     

        但这三段如此压抑的桥段,却被Godard的慢镜头显示出另一种独特的美感,这座肉欲横流的都市却依然散发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或许这些来源于每个人心中对爱情和浪漫的向往,你在它的阴暗面无所适从,但在情感上却无法割舍,矛盾、负责的情感交错,或许这就是电影背后的魅力。

     4 ) Sauve qui peut (la vie)

    1980年戈达尔电影Sauve qui peut (la vie),老愤青,革命已然失败,照片里穿绿军装的亚洲小男孩开喝可口可乐。画面与声音不同步和“音桥”的天马行空,某些时刻慢镜头配以煽情音乐,对某种电影的反讽;以四人性爱场景讽刺电影制作过程及导演的“集权”。尚有婴儿肥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和美女娜塔莉·贝耶。

     5 ) 你如果看过《卡车》,便能理解女性的语言

    1、我是为了打发时间才拍电影的,我若意志坚强,便什么也不会做。因为除了电影以外,我连打发时间的能力都没有。

    2、写作这个行为就是隐匿,躲在隐蔽处,我是从我的身体特征发现这一点的,可以说很不可思议,也不道德。玛格丽特说,如果你看过《卡车》,就会理解女性的语言,作品周围所有的沉默,与沉默相近和有关的所有东西,都是用沉默的语言创造出来的。女性比男性更加幼稚,虽然男性比女性更加孩子气,但与女性相比,可以一瞬间长大。

    3、在过去两百年里,乌鸦放弃了森林,成为城市里的鸟。首先是在大不列颠,从十八世纪末开始,10年后来到了巴黎和里尔地区,19世纪乌鸦征服了欧洲的城市,大约在1900年左右,定居在维也纳和布拉格,然后向东走,到了布达佩斯。从地球的角度来看,乌鸦对人的世界的侵入,比西班牙侵入南美洲或者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更重要。各种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同一物种间关系的改变,更高级。波西米亚是由凯尔特人占据还是被斯拉夫人占据,对地球来说没什么不同,但乌鸦追随人类背弃自然,成为建设人世间的一员,这可是改变地球组织结构的事情。

    4、爱是从两个人的工作和夜里的行为中产生的。夜晚是由于白天才存在的,瞬间的爱是不长久的,持续下去也很痛苦,所以我现在不依赖于这种状况而生存。我们要学会照料牛,学会挤牛奶,学会整理生活用品,洗内衣、折报纸、擦镜子、打扫厨房,修理管道。

    5、无论是谁都是要受到约束的,打字员也好、妓女也好、公爵夫人也好、冠军也好、女中学生也好、农民也好。不受约束的只有银行。

    6、那天,我们驱车来到了海滨。春天即将结束了,可能是工作日的缘故,人烟寥寥。举目望去,有穿着破烂的流浪者,有人躺在草坪上睡觉,有的坐在石凳上,斟酌着廉价的葡萄酒。海鸥一脸事不关己的模样,在天空飞舞。年过70的老妪在长椅上说,她要处置从火车上滚落而死的丈夫的遗产。我们在平静的海边走了一会儿,默然地坐在草地上,只要两个人就够了,三明治配炸土豆片,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抱着casse,小憩片刻,这种感觉比做爱还要美好,然后陷入没有欲望的睡眠中。回家吃过晚饭后,我问casse要不要一起生活,她说,no!

     6 ) 想去大众浴池看看女人的乳房

    在富裕的今天,某少女去大众浴池看女性洗澡,看女人的乳房应该很难吧!看女人身材女人肤色女人体态女人大腿女人屁股的活不应该交给法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吧。我觉得很难在泔水缸里挑拣精致文化,我毕竟处于文化下端,但身为女性的我,对走出神话伊甸园后的夏娃没有惊喜盼望,才是正常的人生吧!都说<<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来源,那么女性是不是第二性?是不是上帝创造的?每个女性自己文化认知和自己的生存环境可以给她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回答。如果我否认自己位于其下,我又不能给自己一个生活环境,在其中身姿舒展地活着,我也就是片中的农村姑娘于佩尔吧!但于佩尔也比片中那个前妻位置好。只是当于佩尔有机会被赎身从良,她会不会成为那个原配,不再信仰爱情,只享受与男性博弈,筹码是位于生存食物链下端的男与女,他们统称弱势群体。

     短评

    你以为你的自行车代表行动,其实它只代表词语(mots)。

    6分钟前
  • tomshiwo
  • 力荐
  • triste, 法国人想太多了,肉身和大脑是两个机器运作,中间没有齿轮协调,这片子是给现在被语言/话语思考主导的人的寓言书。

    9分钟前
  • Adieudusk
  • 还行
  • 说实话我对中后期的戈达尔的作品兴趣不大,那个时候他的电影已经基本不侧重叙事了,手法上又反传统,让普通观众很难看进去。这一部其实还算进行了叙事,不过第一遍依然没看进去,即使了解了剧情也很容易走神,不过看第二遍感觉要好得多。伊莎贝尔·于佩尔为拍这片牺牲很大啊。

    12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 70s的色情影像氾濫,電影 vs. 賣淫。Slow Motion,王家衛?

    13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 十天前在法文中心看后,心里一堆零散的思绪,无法诉诸完整、连贯的表达。这是第一次看戈达尔作品,在他自主赴死的第26天。而在这之前的九月份,恰好在资料馆的特吕弗诞辰90周年纪念放映,看了特吕弗的几部重要电影。感到,《各自逃生》这样的作品,首先在展示,电影还可以是怎样,特吕弗的“安托万系列”尚有一贯的视角主体,而这部作品,在我的观感里,几乎没有一致性的东西。那些像是放映事故的慢镜头,突然地出现,一些拥抱、暴力、甩头,一些人类行为就获得了更突出的注视和体认。受派遣而去的远方办公室里的四人行为,离奇的爱欲仪式,让我想起六年级以来的住宿生活里,男生寝室热衷的话题,以及我的男同学们成年以来的爱欲生活——那些被时间长度与人人有之而冲淡的荒诞不经。还有一些对片段的片段感想,模糊不清了,可以再看。

    17分钟前
  • 王周鹏
  • 力荐
  • 在戈达尔看来,女演员和妓女的相同性在于,都是贩卖自己的身体,不过实存与虚构的区别。卖淫的题材作品常见于戈达尔电影,本片亦不例外。于佩尔(真名)扮演的妓女的三次卖淫。第一次和名叫“戈达尔”的导演,第二次和变态大叔,第三次的4P,都无一列外涉及到电影和卖淫的亲缘关系。

    22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 声画错位、slow motion、乱七八糟、不知所云。长城上喝可乐的小孩原来80年就出现了。于佩尔还有婴儿肥,为了迎合客人的喜好做各种戏谑的性服务也是让人忍俊不禁。【GCJM】

    2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 在戈达尔眼中,妓女和别的职业没什么不同,或者说别的职业和妓女也没什么不同,看看那位不愿意再在电视台出卖灵魂想要回归乡野的白领女性,那位自以为拥有一切却仍要向妓女寻求安慰的“戈达尔”,他们又比出卖肉体换取灵魂自由的伊莎贝拉高贵多少呢?

    32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 以各自的方向,各自的速度逃离生活。撕裂的声画被戈达尔处理的如此自然优雅也是够神奇的,而影片中的慢镜头也正如他本人所期望的那般兼具情感与暴力。

    33分钟前
  • MapleSaki
  • 力荐
  • 8.5/10。①刚和老婆B离婚、事业低潮生活不如意的男电视导演;B离婚后的规划:离开城市去乡下工作田园生活、尝试写小说、出租房子、采访导演杜拉斯等;来城市打工被皮条客强制当妓女的农村女孩于婆(和她的妓女同伴)的被压迫生活。②通过兀自变化的剪辑(比如一条故事线进行着却突然切到另一条甚至切到街头空镜,这模糊了故事脉络且削弱了戏剧性)、忽然出现/中止的配乐、各种突然的慢镜头(比如各种性爱/暴力段落)搭配上鲜艳精美的摄影美术+大量舒缓配乐+不少诗一般的台词营造了自由轻盈却又有些沉缓的诗意(较契合故事中受挫但不失乐观的三主角,但多少还是有错位)。③主情绪电影不该玩多线并行叙事(问题同质于《不散》)。

    37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 重看,最轻盈的高达,美景好看,音乐也好听。他打破视点的控制,电影自由飘动,在一场戏进行时突然切到街外空镜,主角的情绪也可附着到零碎的龙套上,或由突如其来的慢动作打开新维度,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这令它能包容世间万物。从《我略知她一二》到本片再到《电影史》,一次完整的进化。

    40分钟前
  • TWY
  • 力荐
  • 于贝尔真年轻

    41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还行
  • 那个段落:“男A用脚勾女A的胸,女A喊“疼”,然后女A用嘴叼住男B的penis,男B发出“噢”,然后男B舔女B的臀部,女B大叫“住手”,然后女B给男A抹口红,男A若微笑,女B便亲吻他。”娘,多色情的连环游戏。

    45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 没看出思想,但看出了幽默

    47分钟前
  • Eric Cartman
  • 还行
  • 蔡老大对我高达的再启蒙

    49分钟前
  • TTTZB
  • 还行
  • 92/100 #第6000# 在一系列video essays后“重返”电影界,佯装回归主流世界,实则展现相当多的脱节和过程的阻塞,对“系统”本身以及它如何转化为基本人际关系的系统性虐待进行了观察性的描述。这样的描述有时体现在性别上,如父权制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感知联系,或者男性对待异性类似于所有者对待工人的方式,性工作成为两者之间的纽带,身体的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的决定性结果,也是男性对女性的潜意识行为。对“慢动作”的模拟(或许只是在剪辑时放慢速度,而不是以更高的帧速率拍摄)是电影中最“实验性”的技术:效果是显著的,使图像变成一种锯齿状,只有在电影的开头它是美丽的,其余时间则被用来突出一种随意性,减慢速度,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识别出最细微的情感暴力时刻,帧之间运动的锯齿状本质激发了观众本能的反应。

    52分钟前
  • Pincent
  • 力荐
  • 周星驰电影里 左右慢动作抽如花的创意,或者大内密探里扮女慢动作甩头的创意,应该出自此片。

    54分钟前
  • 点点
  • 推荐
  • 非常诗意化的视听处理,配乐上的不同节点的演变,居然将某些悲剧桥段,喜剧化。有意思。而故事中的人物结构交替进展,王家卫90年代的几部都市片的灵感源头大概在这部电影里都可以见到。而重庆森林里的林青霞的金色假发,墨镜与风衣的造型,又是否出自最后一个篇章里的于佩尔的造型呢?有趣的。

    59分钟前
  • Danny
  • 力荐
  • 戈达尔的女性观在劳拉·穆尔维那篇知名的论文(《洞与无》)中被详尽论述过。而我想提及,戈达尔在这部电影中作为导演的出演与在场方式是通过与杜拉斯的影片《卡车》的互文实现的。影片不仅虚构了杜拉斯将出席电视台访问的情节,还通过穿插剪贴《卡车》的声带,朗读书籍《卡车》的后半部对谈(中文版也保留了这部分内容),以及驾车的过程中名为戈达尔的电视导演目睹公路上的一辆卡车并配以杜拉斯的访问声带,来呈现导演穿插于叙事和段落章节之间的评述(有关写作、电影制作与女性的处境)。这部分导演的遐思如同《芳名卡门》的前史,而片尾Cécile穿过的那支小型的交响乐团留下青年人莫可名状的神情,则可被看作是《芳名卡门》的幕启了。

    60分钟前
  • 鹌鹑之丘白桃挞
  • 推荐
  • 7。加入了慢镜头

    1小时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