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香蕉天堂

    剧情片台湾1989

    主演:钮承泽  李昆  曾庆瑜  张世  文英  

    导演:王童

    猜你喜欢

     剧照

    香蕉天堂 剧照 NO.1香蕉天堂 剧照 NO.2香蕉天堂 剧照 NO.3香蕉天堂 剧照 NO.4香蕉天堂 剧照 NO.5香蕉天堂 剧照 NO.6香蕉天堂 剧照 NO.13香蕉天堂 剧照 NO.14香蕉天堂 剧照 NO.15香蕉天堂 剧照 NO.16香蕉天堂 剧照 NO.17香蕉天堂 剧照 NO.18香蕉天堂 剧照 NO.19香蕉天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0 20:43

    详细剧情

      《香蕉天堂》由王童导演,王小棣编剧,于1989年问世, 正是两岸开放单向探亲刚开始的阶段。故事的叙述是透过我们现在称之为大陆来台“老兵”的视角来进行的。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是1948年秋天,大陆的华北,风声鹤唳的荒郊野地。门闩是一个未经事故弄不清楚状况的乡下少年,他的父亲变卖了家产,给他攒了几块大头的旅费,从山东去投奔在国民党军队里充当伙夫的同乡大哥得胜。国民党被共产党军击败,溃走台湾,得胜所属的部队跟着准备撤守台湾;他们二人完全搞不清楚台湾在哪,还认为不远,只知道可以暂时远离战场,去那里的人间天堂吃香蕉。到了台湾,正好碰上了惧共的红色恐怖时代,两人因为取错名字,搞上麻烦。门闩因为之前取的名字“何九妹”被人取笑,所以不小心取了个假名“左富贵”,被怀疑左倾;“得胜”则想要方便的混在既存的体制当中,于是用了军队名单上原来就有的人名“柳金元”,好死不死,柳金元在大陆期间就被怀疑是“匪谍”。在“小心匪谍就在你身边”的年代里,得胜惨遭拷打,逃到另外一个军营,换上新的名字“李传孝”,当上专管伙食的士官长,后来在军营附近,与种植香蕉的本省农民阿祥及其妻子“香蕉嫂”一家变成好朋友,成为他离家在外唯一的屏障。由于先前被当成匪谍的被迫害经验,得胜感染了恐共症,开始攻击他部队的长官,指控长官是匪谍;被情治人员再度拷打后,终于变成丧失理智的神经病,为充满人情味的阿祥一家所收留。另一方面,门闩因被怀疑是左倾,在逃离部队时,巧遇病危的大学毕业生李麒麟,与他的“妻子”月香,和刚刚出生的儿子耀华(光耀中华)。李死后,门闩被迫 “继承”顶替了李大学毕业的身分,透过关系,在空军某单位找到工作,处理飞机零件相关业务,来养活月香及耀华。当然,是个文盲的门闩,根本无法胜任这样的工作,在漏底之前,全家人只有逃走,想要去求助于大哥得胜。在阿祥和香蕉嫂一家人热情的收留下,因为大哥已经崩溃,门闩只有自我激励,努力自学,考上了公务人员任用考试,从此一辈子以李麒麟的身分成为小官僚,供养妻与子,同时照顾疯了的大哥得胜。八0年代后,政府开放大陆探亲,耀华在不了解曲折离奇的“家庭史”的情况下,主动联络上了大陆的亲人,为了让父亲惊喜,以出差为借口,到香港与祖父及姑姑团聚。媳妇淑华此时告知耀华去向,要她/他留在家里准备接听祖父的电话,因而引发了二老的高度焦虑。在门闩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此时月香道出了埋藏了几十年的秘密:月香其实不是耀华的母亲。跟门闩顶替了李麒麟的身分一样,她不是李麒麟的妻子,而是在逃难过程中,碰到李氏一家,李的妻子生了耀华后就过世了(其实没有信息显示,月香是否是她自己的名字,还是李麒麟妻子的名字)。耀华的电话终于来了,门闩只有硬着头皮去跟“父亲”交谈,嚎啕大哭,就像是在跟生父团圆一般,用“爸爸”来呼叫耀华的祖父。
      
      《香蕉天堂》是以讽刺的黑色荒谬为其基本的拍摄手法,与《多桑》冷静不滥情的基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放在台湾新电影的传统来看,它大概是第一部战后对国民党政权直接采取批判立场的电影(有趣的是它是国民党所属的中央电影公司制片)。影片中对于像门闩、得胜、月香、香蕉嫂与阿祥这些小人物以及台湾农家相当善意的刻画,与片中唯一负面形象残酷的情治人员,代表了国民党政权的国家暴力,形成截然的对比。电影的公开发行是在八七年解严之后的两年,政治气氛还处于不是很明朗的状态,对于军警特的长期恐惧依然存在,国家暴力统治的阴影犹存,因此电影对于党国的批判立场还是表现的相当收敛。或许这是电影的拍摄策略是以黑色讽刺为基调的主因。这些被怀疑是共匪的小人物,被证实是没有政治企图无辜的受害者,而情治人员的粗暴,行径狡诈,倒像是刻板印象中的匪谍。香蕉“天堂”也反倒变成反共、白色恐怖下的人间地狱。得胜其实从来没得过胜利,比起门闩来看来有一套,知道些人情世故、有些存活之道的小技术,反而变成疯子,反倒被没用的门闩照顾了一辈子,最后全然以悲剧终结一生的是他。弱弱无能的门闩,碰到事只会退缩,凡事都得靠着得胜大哥,还有打扮的性感诱人、花枝招展、一眼就看破他、心怀仁慈的李小姐来保护,就连嫖妓中镖都得靠月香来处理,最后却变成了大家赖以生活的幸存者。就跟在那个年代很多逃难的人一样,必须变造身分,窜改证件,如为了找工作,伪造高学历,将出生年份改早,年纪才够大,得胜与门闩,乃至于月香,都有多重不明的身分。如此一来,取得了难得的新名分后,要不然就被误认为匪谍,要不就得一辈子借用别人的身分,用“借来的生命”终老一生。

     长篇影评

     1 ) 假如我是真的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去年几次呼吁,华语地区诸多影展,并没有在台湾解除戒严三十周年之际,做一个王童导演的作品回顾展。郎园的词语放映,这次带来台湾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这部电影还是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算是走出了一步。

    作为重要的台湾导演之一,王童一直很少被大规模曝光。一方面是《红柿子》后,他几乎中断了严肃,有资金保障,产生较大影响的创作。无论试水动画片,还是试图回春的《风中家族》都没能激起水花。倒是献礼民国百年的短片《谢神》,我个人很是喜爱。

    另一方面,王童横跨了制片厂体制由繁荣走向解体的阶段,他游刃于诸多类型创作,从政治宣教片,到古装片,再到带有黑色喜剧的风格三部曲,自传色彩的《红柿子》,似乎很难以单一的电影风格或美学语言来概括他。简言之,他的作品,似乎受到了台湾电影时局变化的深刻影响。

    《稻草人》、《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三部曲,是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编排的一组电影,日本殖民时代的1920s、1940s,以及跨度最大的《香蕉天堂》,从1948年,讲到了1988年。

    三部曲带有相似的说书人、讲故事的口吻,底层民众和普通小人物的人生经历,可谓惨烈荒诞,电影却苦中作乐。淘金的兄弟俩,差不多是把自己往土里送。送炸弹的兄弟俩,命悬一线并不自知。自学英语的李麒麟,糊涂乱来,让人失笑。再多心酸委屈,都变成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只因在大时代面前,炮灰不值一提。

    无言的小人物,是王童这三部作品的特质。导演要做的事情,是替他们说话,好比那颗从天而降的硕大哑弹。《稻草人》和《无言的山丘》的底层民众,听不懂日语。《香蕉天堂》的大头兵,又操持着老家的方言。田野上的稻草人,九份的雄壮山峦,它们是以大地为背景物的存在,与电影人物形同一体。唯有《香蕉天堂》比较特殊,门栓莫名其妙变成了甲、乙、丙,顶着别人的身份在苟活。他的口头禅,是大呼“莫名其妙”,“岂有此理”。只有到了电影结尾处,他才在电话这头,陷入了“假如我是真的”情境,大呼爹娘,孩儿不孝,真正说出了属于自己的话。

    《稻草人》的开头,观众可以听到日军的铜管乐,与台湾民众的唢呐,是如此不协调的冲突存在(《无言的山丘》亦是如此)。乡间的封闭与农民的纯朴,见证了那场战争的无意义,也凸显了台湾命运的尴尬。到了《无言的山丘》,王童的作品又引入相隔不远的琉球人,在日本人的内部,分化出同样弱势、找不到身体认同归属的小人物。

    黄金梦会破灭,战争会结束,香蕉会滞销。明明灭灭的人物命运,它们都叫台湾。不同于杨德昌的锋利,侯孝贤的悲悯,王童是带着说故事的老人家口吻,电影里的人物,完全可以擦掉名字,用大哥和小弟来代替。

    《香蕉天堂》的主人公,身上有诸多的缺陷。门栓稀里糊涂,性格软弱,但无论怎样落难,他始终没有抛弃痴呆的大哥。如此又逃又躲、只想活命下去的人,最后成了一家顶梁柱,又是一记心酸的讽刺。与门栓相比,电影里的女性,更加坚韧,角色多样,也更加强大(包括乡下的阿祥嫂)。

    回到《香蕉天堂》拍摄的八十年代末,杨德昌和侯孝贤已经开讲台北都市的现代病,王童依然维护着传统家庭的价值(《香蕉天堂》的结尾和《红柿子》全片),并且用一场老人家的葬礼,与过去挥手告别。与杨德昌和侯孝贤完全是从台湾开始有成长记忆不同,王童的童年(八岁之前),还是在大陆度过的。比王童更有大陆经验的台湾导演,是李行。

    如果做一个稍远的联想,当山田洋次在《家族之苦》中,依然维持三代同堂,同在东京小屋生活,塑造一个任何难关都能迈过去的完美家庭。它洋溢着幸福,散发着梦幻理想,也难逃过时之批注。某种意义上,得之时代、失之时代的王童身上,也束缚着类似的,为民请命的东西(巧合在于,他们都是制片厂出来)。

    当人们急于把一些院线片封为神作,面对华语电影史,人们错过的佳作,恐怕比急于肯定的,要有意义得多。王童作为中影系导演,作品通俗、风趣,情感真挚。虽没有侯孝贤的风格美学,他的独特价值,是当你在看《大佛普拉斯》时,你可能想起《稻草人》里被调侃“polanpa”的兄弟。当你发现《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记得有一部《香蕉天堂》。当你到了九份金瓜石景区,面对高大的基隆山体,会发现《无言的山丘》与《悲情城市》同样沉甸——王童站在了另一道峻岭上。

     2 ) “身份认同”是会一直贯穿人一生。

    这是我看王童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红柿子》我很喜欢,第二部就是《香蕉天堂》也是很喜欢,还有《无言的山丘》和《稻草人》的中影修复版,已经洗干净、躺在硬盘中,郁郁待看,嘻嘻。

    王童导演的故事,偏向于描绘战后初期台湾的民生与社会背景,与新浪潮派导演描绘的当下台湾新青年都市现状不同,多了一份特殊年代的质感。

    打开这部电影的时候,没有抱着任何的观影期待,只是之前知道评分和口碑不错,但是一旦看了第一眼,就被导演的镜头和叙事手法,牢牢地吸引住,仿佛王童导演就是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一直让我移不开眼晴去看别的东西,专注于故事之中。

    虽然叙事手法并不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套路化模式,但是该片的节奏却能在生活中不断掀起小波澜,自然而然地制造出小冲突,令你想一直看下去,到底这些人物他们之后的故事或者生活,到底会怎样。

    剧中令我印象深刻,或者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一幕,一定是年轻的门闩带着年幼的儿子参加同事的婚宴,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掉落了一根筷子,然后慢镜头特效筷子掉落的过程,当一只手把地上的筷子捡起来的时候,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门闩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一开始我还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有一个真实的李麒麟,门闩的真实身份可以再一次面对被揭穿的威胁,因为没想到门闩能用这个身份一直生活与工作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这就是年老的门闩,换了一个演员,但是还是保留下了年轻时候的一些个人习惯。电影中的时间线,也一跃跳到了30-40年后,这个转场真的意想不到,不能说是很妙,但一定会令人印象深刻。

    原本看到门闩为了追寻大哥掏出了军队后,借以李麒麟的身份生活下来,已经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故事,因为里面包含着“欺诈”与“被揭穿”的威胁与冲突,往深层次来说,就是讽刺了一个跟随国民党来台的军人,对于自身身份认同的关系。

    但是精彩的地方往往好戏在后头,当时间线跳跃之后,台湾已经可以与大陆开放政策互通,而儿子好心的一次通话,将李麒麟的爷爷找了过来,要求电话通讯,没想到又一次把这个本该稳定了的家庭,再度面临身份危机,而结尾的这一次反转,真的妙,妙不可言。

    原来这种身份认同,其实是会一直贯穿那个年代的人一生,这是一种无形的悲痛,也是一种有力的讽刺。

     3 ) 小人物的一生传记或许有荒谬传奇,但不会有天命光环。

    小人物的一生传记或许有荒谬传奇,但不会有天命光环。 在那些瞬间,我窥见了《活着》,《兄弟》,《太阳照常升起》,《宝岛一村》。 前面很好,虽然表演略过火,直到一双筷子落了地…跨越四十年的场景转换后,在垮的边缘疯狂试探——如果没有那个越洋电话的挽救:假身份和真感情的对比,足以令人动容。 真挚扎实的电影总是能平衡好天下和苍生的份量。

     4 ) 活着他人名字下

    王童台湾近代三部曲,豆瓣标识不多,找不到高清版,只在博客找到了早年DVD版。

    是啊,大陆对那时、那地的历史不会做专门的研究,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观此片结束前,一直以为这是三部曲里最弱的一部,直到结尾两个高潮。片中得胜和门栓两村中哥们,华北到台湾,一直依靠着假身份、假名字过活。得胜干练、有活计、有头脑,最后成为了疯子,后半生靠门栓养活。门栓,懦弱、无能、遇事后缩,改了若干身份与名字,前半生靠得胜过活;直到遇到李麒麟老婆,充当了麒麟,有了泼辣老婆,照例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嫖妓染病还靠老婆解决,但抓住机遇进入了体制,开始顺风顺水,还供养了得胜后半辈子。

    首个高潮,就在于门栓不知该怎么接香港“爸爸”来电时,旺夫的李麒麟老婆告诉了他,自己其实也是在李麒麟老婆产子、死后顶替李麒麟老婆的。

    最后的高潮,就在于老年的门栓不知道该和“爸爸”电话里说什么时,只在电话呼唤爸爸,泪流满面,真戏假戏、真情假意一股脑儿全部流露了出来。

    这部片中,可拍摄、上映在大陆向台湾开放探亲的1989年。

     5 ) 在这里,谁也不是谁。

    台湾人演北方人,可是口音就露了馅。

    柳金元,左富贵因为扮演过共产党人而在台湾被当间谍而抓,受迫害。
    左富贵逃,看见某女呼救,原来是她丈夫咯血发作,救不回来,挂了,悲。
    后来,假装她的丈夫,拿着那介绍信去混工作,也就是台向美买武器的单子。
    某女“有种明天晚上就到我屋里来,我等你哟”。
    后来他们找到了大哥,可惜他已经精神失常,还想跟某个少女结婚(性开始再次萌动)。
    后来小弟带着大哥和假的妻子儿女到台北拉三轮,但考上某处外文翻译工作,因为不懂英文,他就拼命学。
    就看到他嫖妓(生理需要)回去后,唉。

    最后发现母亲也不是真母亲。当年历史背景下支离破碎的家庭。

     6 ) 国破家仍在,碎花也是春。

    这部电影也许更加荒诞,但是也更加悲痛,导演没有简单地被自己的人道主义情怀所迷倒,而是看到了情感的虚假和真实的暧昧之处。这里的一家人,都是跌宕岁月里偶然结合,没有爱情,只有互助。
    王童的电影里基本不讲爱情,讲的都是生存在艰难时事里的互助。门栓和得胜是患难兄弟,而门栓和后来的月华也是偶然结合,连月华和李麒麟到最后发现也是偶然结合。乱世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恋爱,来思考永恒的厮守,大家要做的就是照应,就是互相拉一把,相互迁就一下,如此而已,人性不可能发展到自由的恋爱,寻找精神对象,最多在一起就是互相慰藉。我们看到他们的悲惨境遇,也就对他们的相互慰藉能够理解了。
    从家庭的角度来探讨政治,很多中国电影都是这样讲的,比如活着或者悲情城市,但是这部电影的荒诞之处就在于没有传统的血缘家庭,而是一个临时组合的家庭。这很类似现代人的假结婚,临时同居,合租,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更可怕。现代人可能在日常生活里需要一些声音来填充寂寞,但是在节日的时候会逃离这些人,因为节日暴露出他们关系的虚假。他们不是亲密的人,住在一个屋檐下仅仅是互相帮助而已,到了节日还是各回各家,要这个时候还聚在一起,就显得特别荒诞,特别虚伪,甚至变成了酒肉朋友,何必呢?不如离开。
    但是在这里,就是过日子,没有节日,就是过日子,生活的全部就是过日子。我们的门栓扛住了,过好了这日子,熬出了头,在时代的浪潮里,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缝隙。但是我们的德胜,就没有撑住,他疯了,他疯了,因为政治压迫,因为孤独,因为恐惧,因为思念。他因为太聪明,野心太大,遭遇的打击也越大,倒不如门栓,傻乎乎的,一点点地变聪明,反而能够忍受灾难。
    而影片中更加能够忍受灾难的是女人,月华。月华是一个从头到尾都不埋怨,而是辛辛苦苦地过日子的女人。
    影片里还有几个女人,则根本不顾时代,过着自己的日子,一个是勾引门栓的办事员,一个是戏班子里唱戏的女戏子。这两个人享受生活,过自己的日子,有埋怨,但更多的时候不去想那么多,就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当然,他们也会发现很多顾忌,但是他们至少现在没有碰到。
    而一旦碰到了,他们就必死无疑。影片没有展开他们的命运,因为主角是两个男人。而恰恰是导演的这一侧重,意味着导演还不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导演。如果说非要有什么政治隐喻的话,我想说的是,政治的迷狂必须中断,家庭必须得到延续。我甚至想,如果没有蒋介石对蒋经国的爱护,也许蒋经国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开始民主化的历程吧。相反,金正日那一帮子儿子继承下来,是因为,他们从父亲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他们的体验里只有权力的统治欲望而已。

     短评

    一部让人彻底失去判断力的电影

    6分钟前
  • LOOK
  • 推荐
  • 結局扯出的左富貴老婆被強暴的往事太過刻意,狗血了。除此之外是佳作

    7分钟前
  • SSSSSSS
  • 力荐
  • 战争年代遥远的天堂其实并不是一处适宜生存和安老的温柔乡。斗争与恐怖在弥漫政治色彩的空气中,压迫个体的平常生活。从内战到解严,短短不到四十年里,换了人间,物是人非。带着假面过活,套用他人身份却在最后被柔软的血脉之情击溃。这一出悲剧,事出有因,只是,谁都追究不起。

    8分钟前
  • 鸡头井。
  • 还行
  • 我不是何九妹,我不是左富贵,我用李麒麟和李太太过了一辈子,可我也不是李麒麟;到头来李太太也不是李太太。身份缺失

    10分钟前
  • 八部半
  • 力荐
  • 1.身份已经失去了意义,内心才是最真最真的情感;2.四处辗转搬迁,何处才是落脚的家?故乡的家在心里,唯有另寻陪伴,方能回家!3.似是荒诞不羁,却是处处悲伤。

    1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 国军好儿女,吃着香蕉扎下根,长大来拍《军中乐园》。

    1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 历史的沉浮变迁与小人物的悲喜命运,这不就是湾湾版的《活着》吗,战争和政治恐怖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毒瘤

    18分钟前
  • 正在
  • 推荐
  • 很有意思

    23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展映】大银幕2K修复版很难得。外省人在台湾颠沛流离生存的艰辛与荒诞。借来的身份,造假的学历,大时代下命运弄人。对台湾的风土人情,白色恐怖的阴霾有诸多展现。刚解严就能拍出如此深刻的批判作品,值得敬佩。现代戏部分有些脱节,演得用力过猛,但仍让人感动,瑕不掩瑜。四星半

    27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 结尾接电话的一段堪称神来之笔。

    32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 25年以后,钮承泽也导了一部追念迁台老兵的电影,也呼喊道:“娘,我想你。”

    36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 台湾历史三部曲,难民身份迷失更迭,白色恐怖时期个人命运的错乱与无奈。跨度长达四辈,但无疑钮承泽一代最动人,窄巷木屐声,斗笠采蕉人,美工出身的王童对时代环境的还原十分出色。从片名起便是浓浓的讽刺味,转眼便在“天堂”过了一辈子的得胜对着电话里陌生的“爹”嚎啕大哭。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 台湾的民国感还在的时候。

    43分钟前
  • 菲利普
  • 还行
  • 把别人的孩子当孩子,认别人的父母当父母,算不清年龄,找不到归路,在生死离别面前,每个人的眼泪里,都有全民族的苦难。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 掉筷子的时间剪辑后没想到跨度这么大,幸亏没看豆瓣超长剧透简介,可以说是外省人的黑色史诗了,在花莲也见过一些老兵比影片里更惨。寻找身份认同错乱荒诞悲剧的一生,剧本强大,节奏相比王童的其它作品有些乱,装疯卖傻的张世钮承泽,最能代表台湾的还是演到老唱了片尾曲的女主曾庆瑜。北师大中影修复版。

    48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 豆导老了变成了李昆。借来的身份基本把这种外省人的身份认同感点透了。而在这背后,还是个乡愁,悲剧的一代人。

    5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片中的刘小姐连我这么猥琐的男人都勾引,是不是有悖常理呀?

    54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 前面真的非常棒,直到筷子掉在地上……

    5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 2019-1-7 在郎园的词语放映,重看了王童导演的《香蕉天堂》,想起了王鼎钧的这段话:我关怀的是金字塔下的小人物,贴近泥土的「黔黎」,历史忽略了他们,不愿笔生花,但愿笔发光,由我照亮某种死角。说来伤感,打开那些书,皇皇巨著之中,赫赫巨人之下,青年只是一行数字,军人只是一个番号,县长乡长无论有多大贡献,总司令也不知道他姓张姓李,少将以上的部队长才有个名字,下级官兵只在「伤亡过半」或「全体壮烈牺牲」之类的官式用语中含混提及,无定河边骨向来不设户籍,更无论老百姓的汗和泪了。那些书里有天下,没有苍生。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
  • 世间哪有天堂,阴差阳错巧成姻缘,偷梁换柱相伴一生,原同是天涯沦落人,叹故国清秋梦,怅生死两茫茫;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浓缩中华半世纪的颠沛流离,至情至性;张世和纽承泽在早期台湾乡土片中堪称黄金搭档啊。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