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经典的,即是永恒的.
周六参加了法国名导雷诺阿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大河>的观摩会,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50多年前的电影,现在放出来看,一点都不过时,其给人的思考和艺术价值甚至超越了现代的商业电影,也许这正是现代电影所缺失的.
此片根据鲁茂·戈登的原作改编,故事围绕三个年轻女孩的成长忧伤出发,让·雷诺阿以细致的笔触叙述古老孟加拉河流域的传奇故事。令人感叹的是,作为一男性导演居然可以把三个年轻女孩懵懂情愫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少女间的对白,眼神的交流,细微的小动作,深动反映了女孩初恋情怀的真实写照,其中约翰上校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大河是所有情感寄托的载体.
另,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影片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的,女主人公纯真英语的娓娓道来,真是一次标准英语的绝好享受,呵呵,也许看这样的电影还真能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呢.
2 ) 印度文明发端于恒河流域
看完了雷诺阿的[大河],又看了下影评,我没感觉到所谓的殖民主义色彩,可能我的观影侧重点不在这上,而且为什么有关于英印一类的电影就一定要两方激烈碰撞还预先给人设定“殖民者视角叙述”的立场呢
?
电影讲了少女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像电影基调一样舒缓。三个女的喜欢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的男人,女的都是美丽青春而又富足,但最后都有各自的理由和想法没有跟男的在一起,放弃了。无论是“猎奇”下的印度文化还是男女间的情感还是一个家庭里的男孩玩蛇死了后结尾母亲又生了一个女儿…旁白有句:“河流带来万物…”带来也带走,所有一切在河流面前都是那么不值一提,渺小,有点哲学意味
我喜欢旁白但不喜欢色彩
3 ) 给欧洲人看的东方电影
人们总是容易被奇观所吸引,电影更像是风俗片或民俗电影,但是对于印度的真实生活和种姓制度几乎没有涉及,只是一种浮于表面之上的蜻蜓点水。
于此相比影片似乎更热衷于表现重大节日的欢乐气氛,繁闹的集市,宗教祭祀···甚至不惜篇幅展现了长女所写的一个结婚故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声画电影这一伟大发明填充空虚大脑的非凡能力,不难想像当欧洲人看到婚礼上的一段印度歌舞时是怎样的啧啧称奇。对于‘大河’上的船夫,摄影所表现的也绝不是什么长期劳作下的苦役,而是沐浴在波光粼粼的水平上的优美线条。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避免和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观相抵触而回避了殖民地时期的敏感问题,唯一提及的只是一家麻厂,麻、厂、工人、运输,这一切似乎只是为了和‘大河’联系起来。
至于爱情故事根本不值一提,女人总是容易爱上她唯一常常见面的男子,尤其是青春期少女。最后她们齐刷刷的把信滑落在地上的时候,男人只是成了她们无聊生活里的点缀品,一个男人走了,一个男孩死了,而新出生的照例又是女婴。
但是以上这些都无损于影片的优美摄影,作为《电影手册》第一届年度10佳第一名,也许他们还没想好这个‘手册’的风格。
4 ) 目前所有电影中色彩最好的!一见难忘!
印象最深的是美轮美奂的色彩,这是目前所有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色彩。内容上以老美视角讲述的印度大河流动生生不息的自然主义,运镜和自然大道意蕴是后来者雷伊的教科书雏形。
旁白实在太多,体量简直是按照纪录片定制的。
男孩被蛇咬展示结果,而雷伊会使用大量美丽暗示和铺垫。
我们应该高兴,孩子死去时仍旧是孩童,庆祝他们逃脱了。真正的世界是属于孩子的。他们爬树,在草丛嬉戏,他们和蚂蚁亲近,像小鸟一样自在。他们像小动物一样,他们并不在乎。他们知道何事重要,如老鼠出生,或者落叶掉进池塘。
“我借给他我的翅膀。”如果西方人说起来很顺口,东方人就有文化模仿嫌疑。
经过你所遭遇的事,所遇到的重要人物,你要么渐渐死去,要么重获新生。
---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呢?---每一个人。
最后以象征新生的春天仪式作结。
笔记:
当西方遇上东方,西方就装出一副参透生命真谛的样子。
和《小城之春》一样以战后心灵废墟的重建为背景。
让雷诺的调性暧昧困顿,雷伊已经明亮开阔。
没有深入过这片土地的苦难,就没有感同身受的深刻领悟,只将异族风情借作疗治现代社会痛楚的后花园。但,一尊花瓶能做得这样精致妖娆,也算是功力毕现,深得我心的了。
5 ) 我们不是永远的胜利者
1950年让·雷诺阿 拍摄的《大河》是他途经印度回国途中所拍摄的,也是他第一部彩色片。
先了解他的一段简历有助于《大河》的欣赏:让·雷诺阿在学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之下便毅然踏上了军旅之路。一战期间,他以准尉的军衔奔赴前线作战,数月后因右腿负伤回到巴黎养伤,开始迷上了卓别林的电影。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对电影产生兴趣。雷诺阿在这次战役中落下了瘸腿的终身残疾,伤养好后他又返回军队学习飞机驾驶,做了短时期的侦察兵。他退伍后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来到法国南部的卡纽和郊外的玛洛特从事陶器制作。
影片讲述的也正是一个腿部负伤的军人回国途径印度到了他的堂兄家,遇到三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不同性格不同的爱慕表达方式,最后他还是决意离开她们,有点幽怨和惋惜,但少女们长大了,关系也融洽了,一切还是继续着,象河水一样波澜不惊,仿佛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这部影片让我联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的一生该怎么形容?是小溪流还是滔滔江河,或是汹涌的大海,其实人的一生无论怎样,都在漂流,只是我们都有过不经意地呛水,淹没,甚至翻船,在爱的旅途中、自由的畅游时、远航的征服里,我们不是永远的胜利者,因为没有一天我们不风雨兼程!
6 ) 青春时光最美
雷诺阿的手笔,果然出手不凡。神秘的花纹图案,忙碌的港口,成捆的黄麻,精瘦健壮的黑色皮肤,来自于水又归于水的神像,神秘可怖的玩蛇人,为爱人跳舞的婚礼,因战争失去一条腿去到哪里都无所适从的战斗英雄,东西混血的印度少女,天真活泼充满活力却被眼镜蛇杀死的小男孩,陷入初恋苦恼的少女们,所有的事物都有不同隐喻,每个人都矛盾不已,混乱复杂的现实世界一股脑呈现在电影里,我是说把这个庞大的,谁也说不清的世界放到电影里,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过话说回来,我又多希望这仅仅是个青春少女顾影自怜的故事,年少单纯时光最好,不知道鲜血,剥削,迫害,怀疑,分歧为何物,生生死死都可以全不理会。
让·雷诺阿的首部彩色影片。 让·雷诺阿不愧是 让·雷诺阿的儿子,影片的画面充满油画感,色彩也做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准。一部散文化的影片,关于青春、初恋、成长,有“你好,忧愁”的味道。印度风情,貌似是略为美化了的——与雷伊的印度有较大的不同,多了诗情画意。
雷诺阿较平庸作品,流露造作和别扭;尽管是他首部彩色片,作了很多色彩实验,包括染草地,试图达到马蒂斯绘画的绚丽。在印度长大的原作者Rumer Godden本身的局限,强烈东方主义色彩,以英国殖民者视角叙述(尽管看似无辜的女孩旁白),印度人和印度文化被原始化、神秘化和奇观化。战争创伤也欧美中心。
少女情怀总是诗,片子的情绪真合适,停留在文艺伤感和自然的生活流之间,可以感受到文字和影像创作者真挚的热爱和怀念。特艺色彩记录下的印度,真是漂亮,跟少女们的红发碧眸相比,都丝毫不逊色,好想去看看。雷诺阿的镜头就像纪录片,另外开头的音乐和阿普的到底什么关系...
3.5 电影头尾的配乐就像流动不停的大河一样律动,印度关于河流的解读和崇拜,想起《悉达多》。电影的白人成长故事被嵌套在强大的印度文化里,色彩景象很夺目,表演和演员则感觉很“好莱坞”,有点突兀。“拉达”的那段独舞跳得真美好。
当西方遇上东方,西方就愿意装出一副参透生命真谛的样子
跳舞,还有开篇非常典型的印度文化,李安的少年派应该从次片中有所借鉴。
笔记备忘
1.雷诺阿首部彩色片,色彩搭配丰富而不俗艳,老马丁认为本片与[红菱艳]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两部彩色电影。2.故事核心是英国殖民者庄园中的三位少女与一名独腿退伍老兵间的暧昧情愫,副线是类似纪录片的印度生活与文化远观,还有少女讲述的故事中的故事。最年轻的少女的旁白贯穿始终。影片自然没能摆脱西方殖民者视角,对印度人的生活、节庆、宗教哲学的展示也有点接近于东方主义式的奇观想象和慰藉诉求。隐含背景是1946年,正好是印度独立前一年。3.不过,静缓而诗意的格调的确让人着迷,局外人男主与混血的梅兰妮的苦楚,身体与心灵的出生、成长、死亡与重生,流淌不息的大河……4.我们应该高兴,孩子死去时仍是孩童...真实的世界是属于孩子的...他们知道何事重要 | 你要么渐渐死去,要么获得重生 | -谁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呢?-大家都是。(8.5/10)
对情节没兴趣,只对印度。看到了很多印度场景,风土人情,宗教方式在神圣的树下冥想,祭神制于泥土归于泥土,婚礼仪式,大河边的景象:建筑,沐浴的人群,船只。我完全把它当做纪录片匆匆掠过。用时半小时。
欧洲人拍印度的最好作品
和《小城之春》一样以战后心灵废墟的重建为背景,同样因一位风华正茂的叔的到来激起阖家女眷花枝乱颤,女主的旁白设置也是同曲同工,不同的是费老的调性暧昧困顿,雷叔的已经明亮开阔
欧洲人镜头的下的印度小品,充满猎奇意味的讲述和审美,那一抹蜿蜒而神秘的色调倒是烘托出来了。没有深入过这片土地的苦难,就没有感同身受的深刻领悟,只将异族风情借作疗治现代社会痛楚的后花园。但,一尊花瓶能做得这样精致妖娆,也算是功力毕现,深得我心的了。
重温!雷诺阿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就像是对他父亲的致敬,大量纪录片式的生活镜头缓缓叙说着西孟加拉的普通生活图景,四个主人公对自我的认同,虽然难以避免带有后殖民色彩,但通过男孩的笛子与神话中黑天的笛子的物件对比,将影片从现实带入神话,那段小而精的婚礼独舞真是百看不厌呀
6。主线故事太蹩脚,相比之罗西里尼的《印度》就自如很多
英国女作家的诗情,法国大导演的画意,印度人萨蒂亚吉特雷伊的电影美学启蒙,被美国人马丁斯科塞斯与红菱艳并称为影史上最好的两部彩色电影……只是这个三凰求凤和生命轮回的故事,嗯,有点单薄了。
这种宗主国中二直女转基因田园牧歌小悲欢 稍稍一用力就过猛了
生命是流动的。残酷、神秘与美妙。
The day ends, the end begins.
2019.10.26 35mm胶片放映,真是好复古的观影经历。印度风俗人情的展现,在Deepavali看也是很应景。/ 绚烂的色彩流动在银幕上,胶片的魅力哟~婚礼上的那段舞蹈太美了
當初還以為是鄉村一天的印度版,是談女孩初戀的美好與痛苦。原來走到異國,他要直視生命的本質。生命與死亡最甜蜜的一刻,眾人在美麗的夏日午睡時,誰知死神就靜靜地奪走了年輕的生命,生之喜悅,死之哀鳴,大河還是不止地流動,Renoir已經做到了,他的後來者RAY和ABBAS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