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野火1959

    剧情片日本1959

    主演:船越英二  泷泽修  五十岚信次郎  潮万太郎  浜口喜博  

    导演:市川昆

    猜你喜欢

     剧照

    野火1959 剧照 NO.1野火1959 剧照 NO.2野火1959 剧照 NO.3野火1959 剧照 NO.4野火1959 剧照 NO.5野火1959 剧照 NO.6野火1959 剧照 NO.13野火1959 剧照 NO.14野火1959 剧照 NO.15野火1959 剧照 NO.16野火1959 剧照 NO.17野火1959 剧照 NO.18野火1959 剧照 NO.19野火195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37

    详细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军在各地的战场已显颓势,南亚比岛战线情况尤为严重。一等兵田村(船越英二 饰)感染肺炎被军曹命令接受治疗,虽然他极力想返回部队,但此时的日军资源紧缺,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的田村已经成为军队的累赘。返回医院不久,医院也遭到炮击。田村和伤兵安田、永松(ミッキー・カーチス 饰)一路逃亡,缺水缺盐的情况下,安田等人用沿路采集烟叶换取物资,田村则杀害当地人抢夺食盐,永松甚至为了生存而上演人吃人的惨剧。战争背景下,人性彻底沦丧……
      本片根据大冈升平原著小说改编,并荣获1960年蓝丝带奖最佳摄影和最佳导演奖、1960年电影旬报最佳男主角(船越英二)和最佳剧本奖、1960年每日电影最佳男主角奖。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1、战争。大学有段时间,一度迷恋过战争片,连续看了包括《野战排》《细红线》《现代启示录》《全金属外壳》等影片。当时,只是迷恋战争这种东西,看着在暴力面前生命的挣扎,有一种直面残忍的快感。还有就是从民族与政治角度去看,也就是“反战”的主题。如今,看《野火》,反而不会对战争有什么感觉,觉得这种战争电影,其实主题并不在反战上,而是为了探究在极端生存环境下的人性的真实面貌。

    2、人性。其实,对于电影中人性的阐述,很多人会用的文字表述是“丧失人性”。但是我觉得,影片中所展示的人在逼近死亡边缘时的表现,更像是展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所谓“人性”,必然是区别于动物“兽性”的那一面。生存的本能,的确是所有动物都有的,但是,对生存的过度执着(吃同类以活命)却是很多动物所不具备的,应该算是人性吧。

    3、吃人。很多动物,如黑猩猩、狮子一类的高级动物,都不会同类相食。所以,影片中“人吃人”,不能算作出于动物生存本能的动物性,而是在理智控制下的一种行为。影片中相互依存,并以“打猴子”(猎食人类)为生的两个士兵,就在这个问题上尔虞我诈绞尽脑汁,这些行为已经明显不是动物生存本能所控制的了,而是思维复杂的人所特有的,这就是人性的真相之一。

    4、生命。影片中的死亡表现的极为平淡和冷漠,生命的逝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或可称为“命如草芥”。在这样的形势下,生命的重量与尊严几近消失。那么,对于已经没有尊严的生命,当作食物的话,也就情有可缘了——也许这就是影片中“吃人”的两个士兵所遵循的价值逻辑。但是,也许是出于宗教精神的渲染,主角田村保留了在极端环境下对生命的尊重——超脱于生存而考虑生命尊严,这也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也可视为人性之一面。

    5、宗教。小说原著的一个主旨就是宗教,亦即不管主角如何饥饿也不吃人肉,写成是神的旨意,或是主角在心底尊崇神的意志。影片中多次出现宗教意象,一次是教堂十字架引主角至一个村庄,并因此得到食盐。一次是路遇一个垂死的老兵,在那念叨西天极乐世界……这些情节,展示了信仰对于保留人性尊严的重要作用。有意思的是,在这部日本战争片中,我们完全看不到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对战士行为的影响。

    6、结局。如果说吃了人肉就算丧失了人性尊严的话,主角到最后都没有失守。但是他保留人性尊严的方式很富有戏剧性——由于他营养失调,想吃自以为是“猴子肉”的人肉干,结果牙齿脱落而没有办法吃掉。结尾,主角说着“我要去有正常人的地方去”,走向了“野火”所代表的人类社会,但是,“人吃人”的出现,正是因为人类行为(战争、战士之间的捕杀)而引起的,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存在“正常”的人类社会。所以,在走向野火的途中,田村被前方打过来的子弹杀死了——他最终以脱离人类社会的方式,保留了人性的尊严。

     2 ) 无望的挣扎

        我一直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关于它曾经加之于其他民族或者被动承受过的伤痛,只有其本身的反思才是真正有力和有更大价值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深刻体会那份历史、文化、民族的特性。对于二战日本曾经制造的罪行,在电影领域,中国作为承受巨大伤痛的一方偏向于揭露日军累累罪行,美国由于战争并未深入领土,又是胜利者,所以显得偏向于展现战争中的战争状态或者人性层面的感触,往往又显得过于皮毛。所以,真正的反思必须由日本本身作出才有价值,在这方面,日本处于反思立场的电影与德国电影不同,德国电影常常直面战争本身,甚至包括当时高层。而日本的不少反思之作,常常在战前和战后做文章,如《暴力挽歌》那样的战前透析战争疯狂缘由的作品,还有大量的从战后日本平民生活来透析战争后果的反战作品,但是对于战争本身那段时期常常不愿触及,倒是右翼分子更大胆,拍了不少歌颂那场战争的电影来为军国主义招魂。

        在战争反思立场上,市川昆显得更富于勇气,两部反映亚洲战场末期日军境遇的电影《缅甸竖琴》和《野火》就更直面现实,《缅甸竖琴》还相对有些温情,而《野火》则是赤裸裸的战场地狱的展现,从日本的角度反思了战争带来的惨剧。《野火》表现的战场颇为恐怖,但是我估计从中国人的角度,看了这片不少人也会表示不爽,认为影片过多渲染日本军人最后在战争中多么惨,却没展现日军的暴行,殊不知两相比较,这样的后果属于报应,活该!我一直认为,对于战争的反思本来就是个立体和多元角度汇聚的过程,你要把中国人的、美国人、韩国人的、南亚的、东南亚的,还有日本人角度的反思拼接在一起才是全貌,而作为日本导演,市川昆当然更容易,也更能准确的从日本人的角度看待战争,影片的背景是菲律宾战场,二战末期,美军已经登陆,日军处于败局中,散兵游勇们在或者做无助的抵抗,或者四散逃窜,但是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求生。

        战争一开始,我们便看到一个孱弱的士兵田村面对长官训斥,原因在于他因为肺病被送到医院,呆了两天就返回营队报道,但是营队长官认为他是个累赘,极力让其回到医院,如果医院拒不收留,干脆自尽。影片一开始就透出绝望的信息,军队补给不足,能少些累赘算一些,而田村一上来就一副瘦弱的身形、呆滞的表情、迷茫的眼神,作为被抛弃的人,他有些没有方向感的游走,一路见证怪现状。我们随着他看到,日军士兵普遍显得绝望或者玩世不恭,什么为天皇效忠之类的东西还比不上一口米饭,一口盐巴,我们也没有看到有一些电影里常见的绝望的日本士兵自杀玉焚的武士道场面,相反,为了活着他们可以吃草根树皮,吃泥土,甚至吃人,彼此之间少见了战友之情,倒是相互算计更多。比如,田村开始属于不受人待见的提来踢去的“皮球”,但是当他找到了一些盐后,就成了大家的座上宾,但是实际上都是琢磨怎么去他那哄骗些盐巴。

        田村是个性格复杂的任务,他显得弱势、孤独,但是同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同时他又试图保持人的尊严,拒绝进行如吃人肉等行为。然而,他越是试图保持尊严,越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可笑,而这种可笑的感觉又更加反映出战争对人类道德、尊严的摧残,人性的善良已经不见,大家成了本能的寻找食物的动物,留存的“高级动物”的特性也是勾心斗角的阴冷和自私。甚至田村的坚守也难以如他所愿,在菲律宾,他们长期的恶行激起了当地人的恐惧和仇恨,反过来也让他们惶惶不安,田村也是在这样的惊恐中还打死了一个惊慌的当地人,当他惊恐中面对尸体透出些忏悔时,突然发现了地板下的盐巴后,你立刻不顾这些忏悔忙着搬出盐巴,但是接着又将杀人的步枪抛入河中,这样的人性偏向性的反复摆动也表达着非常环境下求生与人性的挣扎。同时,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反映,当一个绝望的日本兵跑向两个美国大兵要投降时,美国大兵身边的一个跟随的当地姑娘却几乎本能的难以自持的端起机关枪向他扫射,扫射的过程中她目光呆滞,仇恨已经成了一种本能,而这一场面也吓退了山坡上几个同样打算投降的士兵。

        影片的最后,田村打死了一个正吞食人肉的士兵,高举双臂无助的奔向炊烟袅袅的一团野火,虽然他知道仇恨的当地人会以什么迎接他,但是此刻他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只能蹒跚的奔向死亡。田村的结局值得思考,他无法忍受一种人吃人的非人社会状态,但是另一边更正常的社会却是他的敌人,他们不会接纳他,只能摧毁他。战争的结果便是将一群士兵推向这样的境地,要么丧心病狂的非人,要么以死来解脱。市川昆在这部影片中渗透了他对战争、对人性的思考,作为中国观众,可能对田村那样人性的坚守会感到有些无法接受,毕竟他是一个侵略者,一个也沾满了受害人鲜血的刽子手。然而,这也体现了战争的罪恶,它让一个可能本心存善良的人,渐渐被蛊惑成杀手,在面对失败绝境的情况下才有些无望的挣扎,最终走向毁灭。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6c1e2c4e2d4c7a08326ac17.html

     3 ) 人间地狱

    片中的日军一个个饿的皮包骨头,又没有很好的食物补给和医疗。所谓的医院也不过是一个延长死亡的地方,男主角因为的了肺结核,没人敢要,得到的命令竟然是自我了结。最有意思的是男主角之所以没被吃掉的原因竟然就是因为身体有病。要知道战争后期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日军在各条战线苟延残喘,整个战争趋势已经注定战败只是时间的问题,可日本就是死不投降,逼的美国不得不动用原子弹,日本还总把自己弄的像是个受害者似的,从来没有反思之所以会有这么悲惨的结果,不正是自己一手酿成的苦果。估计日本从来没有想过皇军会有战败的一天,对于一个不肯承认自己错误历史的国家,你能说它是真心忏悔吗?!再去看一下二战后的德国对于战争反省就知道日本做的还远远不够。

     4 ) 毁灭人性的战争

    2023.05.31

    1945年莱特岛湾之战日本海军大败,失去了海军掩护的莱特岛日本守军的补给线被完全切断,处境非常悲惨,患上登革热、回归热等热带疾病致死的日军不计其数,为了抢夺食物互相残杀,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悲剧。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做为曾经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大日本皇军”,没有粮食吃也一样饿草鸡了,一个连被美军大炮炸的只剩下一个排的人,分三批出去轮流搜寻洋芋和香蕉,就像他妈的乞丐一样,讨饭是耻辱,但是到了这份上又能怎么样,活下去是第一位的。因此得了肺痨,丧失劳动能力的上等兵田村被医院和连队推来推去,没人肯接收。班长给他下达最后的命令,如果医院不肯接收你就去死,这话说得太伤人了。

    医院里的日本伤兵穷困潦倒,活着也是苟延残喘,田村再次被拒之门外,只能在和一群同样被拒的伤兵在医院对面的小树林里栖息,不过这倒是阴差阳错的救了他。美军大炮轰炸,医生都跑光了,剩下的病人满地乱爬,最后全部被炸死,田村开始了一个人的逃难历程。在一个小山村,田村枪杀了一个女孩,抢到了一口袋盐巴。半路上遇到几个日本兵,大家分了盐,按照军部的命令向巴拉颜市集中。一路上遇到越来越多步履蹒跚的日本兵,不断有人倒下,旁边的人熟视无睹,大家都自顾不暇,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根本顾不上别人。一个死去士兵的鞋先后被三个士兵更换,等到田村想换穿时那双鞋已经没有底了,田村只好打赤脚。

    黑夜过一片泥潭,突然出现大批美军坦克,打着大灯,火力全开,日本兵大都倒在了泥潭里。天亮了,田村用树枝挑了一块白布条想向过路的美军投降,不想一个日本兵先于他出来投降,被一名随行的菲律宾女战士活活打死,吓的田村逃之夭夭。路上遇到日本兵在他面前倒毙,田村急忙脱下他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遇到一个神经错乱的士兵吓的田村连忙逃离。

    最后遇到医院的病友安田和长松,俩人自称一直以打猴子吃猴子肉生存,很快田村发现他们所说的猴子肉就是人肉,而且是他们战友的肉,田村问长松为什么不杀他吃掉,长松道也坦诚“想杀早就杀了,我不想生病”,长松当着田村的面枪杀了安田,然后用刺刀肢解了安田,吸血吃肉,让田村毛骨悚然,田村用枪打死长松后向附近的村民投降,结果被射杀。这就是1945年菲律宾莱特岛湾之战中失去了海军补给后苟延残喘的岛上日军最终结局。

     5 ) 野火。

    日本战后第二代导演市川昆的大作《野火》我算是看完了。。。不容易阿不容易。。。因为战争题材的电影我向来唯恐避之不及。。。我晕血啦。。。

    人道主义。。。在战争中苟延残喘。。。所谓的医院,只是死得晚点的地方。被八方力量压迫的日本散兵堕落成食人族,在危机四伏中举步维艰地非人式过活,似乎已经抵达了人性消亡的境地,人活着也是对人的生命的沉痛亵渎。。。

    有一个镜头我感觉异常深刻:

    许多个白天……和黑夜过去了。。。教堂的十字架象征着帝国主义的权威,让人透过淡化了硝烟场面看见宗教文化的入侵,用一个广角镜头?因为高耸入云的效果显著,昭示沦陷区人民精神被扭曲。教堂门外全是日本散兵的死尸,从十字架上窜下来的黑压压的飞鸟在遍地浮尸中间不安分地扑腾着翅膀,满目疮痍之下是触碰之后来不及逃窜的恐惧。

    无语了,压抑。。。

     

    战争是人类至深至大的悲哀。。。

     6 ) 评市川昆的《野火》


    关于《野火》


    赵松





        战争使最简单的正常生活变得非常可贵。在战争的苦难与死亡阴影里,一顿安稳的粗茶淡饭,一根质量粗劣的卷烟,一只闲飞的鸟雀,或是一缕早晨的阳光,一阵骤雨,都有可能成为最为美好的记忆。当然这还只是个表层。透过它,需要看到的,是战争的强暴之力无情地将人推向非人,而当人在非人的状态下挣扎着试图返回到人的状态时,所谓的人性,就有可能以令人触目心惊的样子纷繁呈现出其斑驳含糊的复杂面目。认识人性是艰难的过程。呈现人性则是残酷的过程。因其艰难与残酷,所以才会真切深刻,令人震撼。
     
      市川昆在《缅甸竖琴》里试图探讨的是对亡灵的安顿。而在这部同样是战争题材的电影《野火》中,他所要做的则是深入地考察极端困境中人性的碎裂,以及保存人性底线的微弱而顽强的努力。这里有的不是故事,而是事实,有的不是对灵魂的关照与安慰,而是击碎其外壳,让它的脆弱的果肉充分地呈现,浸渍在泥沼中。这是个荒诞的事件么?在我看来在这里恰恰要避免使用这样的字眼。因为这个电影所呈现的事实是如此的具体,它的目的显然并不是要探讨所谓的生存哲学问题,而是直接地指向了在生存本身中,人的本性的脆弱、易碎、可悲与芜杂。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我们不得不说,比荒诞更残酷的,是所谓的人性在极端困境中的最后挣扎。

      那个菲律宾战场上的日本士兵,因为生病而被他的班长推给了战地医院,然后又被医院推了回来,最后,他不得不投身于荒野山岭里。这个过程是明显有些荒诞意味的。但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也被推离了荒诞的境地。他从荒诞的参与者,变成了终极困境的彻底体验者与观察者。他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中人,在他的脚步中,战争已然变成了一个抽象的背景,变成了整体困境本身。跟其它人一样,他无法参与到战争过程中,而只能面对战争带来的绝望与连最低生存条件都无法获得的极限环境。他的愿望已变得非常简单,那就是活下来,然后去过正常的普通人生活。在他的身体里,最先脱落的,是日本兵的因素。他冲进那个有教堂的小镇,结果发生的并不是宗教事件,而是最后的杀戮,他用刺刀捅死了一条狗,用子弹杀了一个当地的少女。他并不想这样,但意外的尖叫令他出于士兵的本能扣动了扳机。然后他把枪丢弃了。他知道作为一个士兵他已毫无意义。他必须脱掉这个外壳,才有可能重新找到道路,回到人世间。

      在他的漫长而单调的跋涉途中,他把一切可丢弃的东西都丢弃了,除了保证基本生存的盐和食物,还有那一点人性。死亡在一路跟随着他,但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丧失最后那一点人性的危险。他还愿意让别人分享他的盐。他还愿意能跟其他的人一起走下去。他还愿意听从军官的指令。但他不愿意去像别人那样为了生存而吃人肉。这是他的底线。他不停地走下去的原因,或许也在于此。这使得他区别于在场的其他的人。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活下来,更重要的还是要像个正常人那样活下来,而不是以非人的方式活下来。显然在他的思想里非人的方式即便能活下来也不可能真正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了,也不能再做一个正常人了。这是拴在他的身体与灵魂之间的最后一条线索。

      在求生的过程中,人的贪婪,虚伪,残忍,诡诈,无情,无疑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的。但同样也有微妙的感情在其中暗自起伏,给他以些许的光亮和希望。比如那个将猎捕同类做肉干称之为“打猴子”的日本兵,虽然只是因为他有肺病不能吃而没有将他当成“猴子”来射杀,但到底是“救了”他的命,而这种“情感”的些许寄托随即不得不面临严峻的问题:人与非人的关系。他被这个残忍的猎人者所“救”,但他无法接受此人的非人状态。最终还是由他来了断了此人的非人一般的生命挣扎。在他的残留无几的信念里,似乎只有一条是真切的,得让人,而不是非人,活下来。但这个行为代价也是巨大的,那就是他不得不独自面对终极的困境,生存的,人的,不管怎么说,他杀了人,杀了挽救他的人,他的战友,同伴,尽管他还在守着那道不吃人肉的人性底线,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他已经进入了非人的境地,以另一种方式。所以他无论如何都必须要结束这种状态,回到人的状态里,不管有没有正常的人的生活,都要回到正常的人的状态里。哪怕只是成为死去的正常人。

      最后,面对那不远处燃起的野火,那隐藏着枪弹的所在,他知道时刻到了,他回到正常人的状态的机会有了,他要做的只是张开胸怀,投向那里,不管那里给他的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重新成为正常人。这个目的本身,就是解脱,也是终点。他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终究还是主宰了自己的命运,以自己的方式,达到了他的目标。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短评

    想到《人间的条件》5、6部,战争中面对饥饿、体能、生存危机时精神濒临崩溃的地狱景观。这景观对于侵略国和被侵略国来说具有普遍性。到了最后,爱国主义和战争精神都烟消云散,零散的存活士兵不止一次的试图投降,因为被俘才有饭吃,他们看着美军个个人高马大,羡慕他们的伙食。其中一个日本兵冲向美军投降,却被愤怒的当地女战士扫射致死,要是没有这一出,这电影怕是早就结束了。男主因为孱弱的身体被部队嫌弃,却因为身携食盐而被当作救世主,每人舔一口食盐都会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他们吃草、吃土,到最后的吃“猴子”(人),相互算计,已然一出荒野求生,只为不要成为漫山尸体中的一员。最后男主杀死了同胞只因接受不了同胞猎杀吃人的疯狂行径。他举起双手迎着子弹走向村落“我只想看看正常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这句话可谓最好的反战话语。

    6分钟前
  • 7级残废
  • 推荐
  • 43:29山坡上的跟移镜头很迷人,49:39的吹鸡毛接行军镜头,寓意一毛不值,又以一点轻盈点破厚重气氛。黑白胶片把热带雨林滤掉了色彩,突出了险恶的线条和造型感,加上泥泞和雨水,画出人间地狱。在以环境烘托人物处境方面堪称典范。船越的表演全身投入,还有无数倒卧泥浆的龙套。结局令人唏嘘

    1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 应该是看过的第三部类似的战争片,虽然拍的挺不错,猴子肉也让人震惊,但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开始以为男主是仲代达矢,眼神一样的无辜

    13分钟前
  • cocojamboo
  • 推荐
  • 这不是在美化日本兵嘛,实际上他在无意识的在为日军丑恶行径寻找解脱的说辞吧。

    16分钟前
  • 孟克依
  • 还行
  • 看过的唯一一部日本反思电影。

    17分钟前
  • wakandawula
  • 力荐
  • 59年版也是这样的虚无味,倒是挺出乎意料的。但人异化为兽的底线仅仅是不吃人肉吗,以我个人来看这反而有些肤浅。我还是更喜欢冢本晋也那样直观暴力的高热噩梦:从很久之前起你就已经不是人了,慢慢脱下伪装而已。

    20分钟前
  • さらばエリカ
  • 推荐
  • 又是市川昆和和田夏十的作品,很容易拿出缅甸竖琴来比较,如果说竖琴时期的市川昆还对战争意义的判断有矛盾和犹豫,在野火里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旗帜鲜明的感怀战争之怆和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本恶,并且毫不晦涩的表现出来。片中对死亡刻画极为平淡和冷漠,这里的死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根本无需渲染了。

    21分钟前
  • 吹风散步
  • 推荐
  • 8.3咯血残兵,滚泥虫蚁,饥馑中机警,野火尽烧野性。后段人猿伦理讨论逼格大升。尾镜渐低小背影,湮没回归(共荣)大幻影。(大冈升平小说,和田夏十编剧,市川昆导演反战最高作:杀人的不是人,吃人的不是人,成佛也不是人,战争中的一切非人。 ps. 给主角不止一个从地平线以下大仰角,漂亮但值得商榷 // 菲律宾莱特岛,太平洋战场

    23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 差点以为男主角是仲代!市川昆的战争电影总是越过战争的直接场面,也并非简单书写残忍悲痛,而是去关注现场当中的异类,非英雄也非牺牲者,更像是一场荒谬游戏中的棋子,所以最振奋人心的还不是引起杀戮的冲突,而是在黑白下人们无声的特写,十足鬼魅恐惧!且最后那一摇一摆前往未知的大道,也非活下来的感慨,反而就像杨索的《大刀,死神》一样,是在接近另一层未知的绝望。

    24分钟前
  • 西西
  • 推荐
  • 广袤空间在宽荧幕内被横向放大,横移镜头也凸显其运动上的无限制与游荡性,但在剧情中却成为“禁锢”的地域,一个逃不脱充满死亡与颓败气息的环境。反差性的用法依托于形式主义的语言,镜头取景高度与距离在构建人物与空间关系的同时,更关注心理状态的体现,在绝望心态中,哪怕周围坦荡无阻隔却依旧围困穷穷。和《人间的条件》(同年)对比很有趣,都大限度的依托演员风格化的演技,船越英二与仲代达矢都以不做大幅度表情与动作的方式,用“麻木”呈现丰富的心境,剥去宣传附加给士兵的形象,用到达到“行尸走肉”的途径从而成为人。无“含义”的目光也就化为利剑,剖开人物,使内里完全暴露出来。依旧存有日本战争反思电影的惯有问题,当坐定士兵位置后,是反对丧失人性,但对战争行为本身挖掘不够,比如本片中“遗忘”的那位被杀害的那位女性。

    28分钟前
  • 马雅可夫斯基
  • 推荐
  • 主人公两次开枪杀人,两次扔枪,直到最后投向死亡。战争既摧残人的肉体,更多的是精神;既摧残被侵略国,也摧残着侵略国。日本不多的反思之作,记住市川昆,记住小林。

    30分钟前
  • 浴神
  • 推荐
  • 20121026 iPod Train from Saigon to Danang

    31分钟前
  • 公園仔
  • 推荐
  • 15-8-2008 9:30pm space

    32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 浪漫主义的情结。市川昆有一种西方人道主义者的感觉。他对二战被侵略东方诸国都有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想象。战争破坏了东方宁静美好的生活,而东方大地又隐忍包容了杀人魔,令他们找到了救赎和精神家园。不知这种方式的战争反思更有社会意义,还是在浪漫主义层面上贡献更大一点。

    36分钟前
  • 美吉纳
  • 力荐
  • 残酷版的《何以为人》,当然《何》已经够残酷了,男主我一开始以为也是仲代达矢。越极端,越批判,市川昆的剪辑、景别切换挺有章法,最亮眼的是一处积累蒙太奇。手法完全服务于叙事,喜欢这样的电影。

    41分钟前
  • 日灼
  • 推荐
  • 1. 市川昆是否自己亲历过东南亚战场?他从不描写正面战场,关注的都是那些脱离了大部队的非主流,他们因病或者是俘虏,所以就要独立的活下去。2. 最后相依为伴的几个病号,开始了有限资源的争夺,直接坠入了丛林法则,人吃人。3. 所谓的野火,其实只是人类社会的悲剧,人间烟火才是正道。

    4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 就引用市川昆的话,战争,本身就是最大的罪恶。和田夏十加入了吃人肉的片段,更加暴露了在战争背景下饥饿之后的人们如野兽般一样的人性。在最后一幕穿越英二绝望的走向美军的禁地,他说,I know it's dangerous to go there but I want to see people leading normal lives.

    47分钟前
  • Vacwang
  • 力荐
  • 十足的黑暗,十足的恐惧,十足的可悲,战争在人性面前微不足道!活死人走路那段令人深省。可惜本片知名度太低了,少有人关注。日本也有对战争反思的电影。8.4

    51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 亚热带孤岛的山林中,颓败残喘的日军上演僵尸大战僵尸。行尸走肉集体卧倒躲避轰炸,生存似乎成为了一种机械的任务。相比于《缅甸的竖琴》的寻找救赎,这部好像姊妹篇的故事更像是单纯的纪录片展示,可以看出市川昆对日本法西斯的重重思考,但这一部只是停留在陈列的层面上,意义不大

    55分钟前
  • 非想
  • 还行
  • 开头一通交代让人大跌眼镜,后面渐入佳境,虽然剧情上比缅甸的竖琴残酷数倍有余,画面却始终富于悲情的诗意,所以也更加震撼。野火没有试图塑造任何一个“好人”,顶多是“无辜”,然而在吃猴子与不吃猴子之间,市川昆又画出了一道细细的红线,标识出人之为人的沉沦和底线。复杂深沉的杰作。

    5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