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猜你喜欢

     剧照

    走出非洲 剧照 NO.1走出非洲 剧照 NO.2走出非洲 剧照 NO.3走出非洲 剧照 NO.4走出非洲 剧照 NO.5走出非洲 剧照 NO.6走出非洲 剧照 NO.13走出非洲 剧照 NO.14走出非洲 剧照 NO.15走出非洲 剧照 NO.16走出非洲 剧照 NO.17走出非洲 剧照 NO.18走出非洲 剧照 NO.19走出非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34

    详细剧情

      凯伦(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富家女,为了得到一个男爵夫人的称号她离开故土丹麦远嫁东非肯尼亚,然而男爵夫人的称号并没有给凯伦带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幸运的是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凯伦可以经常外出打猎、探险,她渐渐的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在一次打猎遇险时,凯伦邂逅了年青的英国贵族邓尼斯(罗伯特·雷德福 Robert Redford 饰)。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后,凯伦独立承担起经营庄园的任务,在劳动的过程中,凯伦渐渐的与种植园里的仆人们产生了深厚友谊,而她与邓尼斯的关系似乎也有了进展。然尔命运之神并没有从此让凯伦一帆风顺,一次大火让她不得不出卖庄园从而缓解经济的拮据,后来邓尼斯驾机意外身亡又一次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在经历了生命的磨炼之后,凯伦最终告别了那片她洒下青春和热情的土地……
      该片在1986年的第58届奥斯卡上荣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在内7项大奖。

     长篇影评

     1 ) 走不出的非洲

    很久以前就听说有一部叫《走出非洲》的电影,拿了很多大奖,也似乎很感动了很多人;直到今天,我才有机会亲身体验影片里表达的真挚情感。

    电影的开头很像杜拉斯的《情人》,然而这位邵华老去的女主人公的回忆似乎更为深远,浩渺而没有边际。苍老而沙哑的女音配合莫扎特的泣诉的单簧管音乐,广袤的草原上,夕阳的余晖里,慢慢地浮现出了一个男子的背影,他是主角Denis。然而,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打了个转,绕了个弯。它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述了女主人公年少时的生活,以至于男主人公姗姗来迟。这是本片着力在女主人公Carren的原因。的确,女主人公一开始就令人眩目,她和后来丈夫的打猎时的一段谈话让我对这位女性的人生观大吃一惊:You can marry me for money.……at least ,we are friends.事实也是如此,她赌气为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头衔只身来到非洲,但是她并不曾为遇到这样一个对她淡淡的丈夫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相反,她竭尽全力地去做一个好妻子,甚至在大雨中等待丈夫的归来,包括不辞辛苦去战地探望丈夫。当我终于觉得,两个人终于能够从容平静地面对生活时,Carren因她丈夫的不洁性行为而染上了梅毒。但是她没有像一般遭受不幸的女性一样,哭天抢地诅咒丈夫,怨天尤人,抑或自怜自艾,而是出奇平静地关心她丈夫,让他也去看医生。这一举动使得她丈夫内疚不已,感慨地说对不起。然而,她丈夫始终是个花花公子。当Carrenyi意识到这一点后,她斩钉截铁地让他丈夫搬出去。他们以朋友开始,也以朋友结束。然而,这中间,carren做得非常漂亮,爱憎分明。因而,到最后Denis的死讯也是她前夫通知的。Carren:Why they sent you here?Ex-Husband:I thought I should come.Carren:You are so brave.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看完电影,我长吁了一口气。震撼之余,极力向室友推荐。她问道:为何是走出非洲?我停顿了一下,思索了一番,这并非是地理上的走出非洲,而是留在非洲的这一段色彩斑斓又夹杂悲伤的回忆令人难以忘怀。当夜,我躺在床在,仔细回想Carren和Denis的这场貌似平淡无奇的爱情悲剧。男主角Denis一头金发,一身猎装俊朗倜傥。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如此匆忙。然而,他们两人是互相欣赏的。片中只有Denis真正了解Carren。但是两人却不能终生厮守。不能厮守,并非是因为爱情的消亡,而在于两人对爱情婚姻的理解不同。Dennis天性喜欢自由,他不会因一张证书而更爱或更亲近Carren.他对Carren拥有一个农场的想法嗤之以鼻。在他看来,无需任何证明,爱情就在那里,事实也在存在在那里,还有时间和空间。而Carren确认为有些东西值得付出代价去拥有。他们因此而若即若离。到后来,农场被大火烧成灰烬,Denis似乎终于醒悟过来。然而正当他想要作出点承诺的时候,一场坠机事故发生了。自由的Denis死在他最爱的飞翔里。Carren也在此时恍然,喃喃自语道:he is not ours,not mine.然而一切的一切,只剩下温暖而无法再现的回忆了。

    这样的文艺故事似乎很老套,从火车上的相识到男主角载着女主角飞翔的时候,我就能预料到故事的结局。然而,此影片刻画出carren这个女人的坚强勇敢独立和对爱情的执著出乎我的意料,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复。

    “如果说我聆听到了一首属于非洲大地的歌,它令人想起夜空下的长颈鹿,和它背上那一轮非洲的星月……那么非洲是否也同样听到了我的声音?”
    对于Carren的这一曲追问,我很遗憾,因为此时她两鬓苍苍。人太渺小,之于非洲,之于时间。什么都会被带走,然而发生的始终发生过,若有这样丰富的令我们能够终生回味的记忆,今生也已足够。感谢这世上有一个Denis在非洲遇到了Carren,否则,生活将是多么无趣。想到这里,我深深地嫉妒Carren。

     2 ) 一个女人的优雅

            向来钟爱独立勇敢的女性,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卡伦,不甘平淡,优雅,深情,不怨天尤人,保持自己的尊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福的。为了伯爵夫人的头衔,卡伦嫁给了图她钱财的花花公子,并远走肯尼亚。当她赶着马车,穿越炮火纷飞的战场,看望在前线的丈夫。见到风尘扑扑的妻子,他第一句话“你来干什么?”,短暂的欢聚,丈夫带给她的是恶疾,她不得不独自回到欧洲治病,病好了,却永远不能有孩子。她平静的接受了丈夫离婚要求。

            她独自经营农场、不畏艰险护送物品去战地、不顾众人阻挠要改变当地土著的陋习、甚至下跪恳求总督为土著留下一块可以安家的土地。她用所有的积蓄投入咖啡园,三年的艰辛终于丰收了,但大火夺去了一切,她也没有流泪。她坚强的面对一切苦难,做到了许多女人所做不到的事情,并让男人们肃然起敬。

            她遇到了她的爱人,英俊潇洒的丹尼斯,他带她在蓝天上翱翔,俯瞰广袤的非洲大地,辽阔的草原上长颈鹿、斑马成群跑,成百上千的红翅鸟同时起飞于碧湖水上。他说,我开始理解了你的世界,等我回来,我飞行回来。然而却永远地留在蓝天白云间……
     
           她孑然一身返回了欧洲,只带走了关于非洲的回忆……

           再多的磨难也难以摧毁一个女人内心的坚韧。卡伦的优雅和从容是打磨过后的女子独有的气息。感谢卡伦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合适的梅丽尔,成就了一个经典。

     3 ) a fearless woman

    "Out of Africa" is my beloved movie, the favorite.
      
    The story between Karen and Dennis is tragic. But I so much love Karen, this woman, the word to describe her well is: FEARLESS. She is such a fearless woman. She demands fairness, demands possessiveness, demands non-tragic natur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 and Dennis. Yes, it is only fate that killed Dennis, making Karen the loneliest woman with the loved one lost. If not that fatal clash, Karen and Dennis could have been happy together.
      
    So, it is only fate. Not anything else.
      
    I saw Karen's photo in her old age, in one of her story books. She looks so thin, so alone, but also so well-spirited. That picture scares me. Her being able to live without Dennis, to her old ages, scares me and the same time reminds me her fearlessness again.

    How Karen treats those natives in Africa was also admirable and interesting. She wanted to change, to provide a "better" future to the native kids by teaching them read and write; but both "the chief" and Dennis thought to live the way they are for those natives are the best thing. I ponder which way is wiser? I guess this has no answer either. We could not control who we meet in our life, and what kind of changes those people we encoutered have made us into...

     4 ) 再看《走出非洲》

    第一次看《走出非洲》是在1989年的澳大利亚,看完后的奇妙感觉历历在目,仿如自己在夜晚的海边,天空中有无数的流星,烟火一般向你撒来,浪漫混合着典雅,无奈参杂着深情,伤感交汇着壮丽。我看到了Woman at her toughest, man in his best and colonial society at its worst. 昨晚又看了一遍《走出非洲》,已经是距第一次看本片的近二十年后在上海的家,优美的电影配乐,壮丽的非洲景色,Meryl Streep (Karen) 的坚毅,Robert Redford(Denys) 的不羁,Sydney Pollack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让《走出非洲》的神奇魅力再次令我感慨不已。我明白了为什么片名叫Out of Africa, 我更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年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停地在In or Out 之间苦苦挣扎。 电影的开场有这么一段女主人公Karen的自述:…he gave me an incredible gift. A glimpse of the world through God’s eye… and I thought: “Yes, I see. This is the way it was intended.” (…他给了我另外一样不可思议的礼物。从上帝的眼中窥探这个世界…然后我想:“对啊,我明白了。这才是上帝希望的啊。”)这些话不仅仅从Karen的口中带出了电影男主人公的非比寻常的影子,同时,无疑是电影深入的主题,也是导演让观众去发现Karen明白的到底是什么?上帝希望的又是什么? 女主人公Karen 所处的时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二十五,六岁还是单身女性是不为欧洲上流社会所接受的。在忍受不了她的贵族情人的怠慢之下,毅然以一种反叛的方式,提议和她情人的哥哥结婚,到非洲去另创一片天地。 Karen 是怎样的一个女人?Sydney Pollack 在Karen 刚到非洲结婚当晚和她伯爵丈夫发生争执的一场戏中有细腻的有关Karen 个性的描述。Karen 除了美丽富有之外,更重要的,她是一个个性坚强,极具反抗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占有欲非常强烈的“现代西方女性”。Karen 不仅要得到婚姻,还要得到梦寐以求的贵族头衔和她所理想的家庭生活。Possession和obligation 这对矛盾,在Karen 的人生轨迹中充满了斗争的脚印。明白这一点对于电影的深入进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来到非洲,她带去了水晶和瓷器,她给她的非洲佣人戴上了欧洲侍从的白手套,她希望庄园的河水可以改道,她要用英语去教育非洲部落的小孩,她不停地想让原始非洲通过她的努力变成一个她所想见到的欧式非洲。于是,男主人公以一种完全相反的理念出现的时候,电影的魅力和趣味油然而生,也为她在电影结束时所有她拥有的(Possessed)东西的一一失去埋下了令人深思的伏笔。 男主人公Denys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羁骜不训,风度翩翩的浪漫主义人物,我觉得他不光如此,他之所以吸引Karen, 并且影响她一生的是他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观,他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他不以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任何人,也不迎合任何人的意志而丧失自己的自由,即使因此付出的代价是孤独和贫困。 在圣诞晚宴的舞会上有关Karen给非洲小孩英语教育的话题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Denys: 你很会搞事。他们说要读书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的呢?他们知道说他们要读迪更斯吗? Karen: 你不认为他们应该学会读书吗? Denys: 我认为最好你先问问他们的意愿。 Karen: 你小时候被问过吗?难道读故事有害于他们吗? Denys: 他们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从不写下来。 Karen: 你为什么宁愿他们是无知的呢? Denys: 他们绝不无知。我不愿见到的是把他们变成一个个小英国人! 西方人总以为自己的文明优越过别人。即使是Karen 那样心地善良的女性,依然以为把自己的文化和道德强加于完全不同的种族是出于一种善举。因为在她的心目中,非洲人是无知的。当英国的战舰强占了满清的国土,当八国联军的烽火烧尽了圆明园, 当日本的铁蹄践踏了中华的江山,当美国的战火蔓延了雅鲁藏布江…直到当几个月前,奥运的圣火依然遭到欧美的污辱,所有的这些的背后,只有一个逻辑,那就是非西方的价值和观念都是无知的表现,即使使用武力去改变这些价值和观念在很多西方人的心里,也是一种善举。Denys 的非比寻常就是近一百年前,他就看到了依然是今天世界矛盾的根源。他对非洲深深的热爱使他明白到几百年来狂妄的西方文明到今天都不明白的道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闪光点远远超出了他的风度,优雅和浪漫。 Karen 第一次受到了和她的价值体系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相对立的冲击, 而那种对立的价值在她眼里是模糊的, 于是她疑惑地问Denys: Is life really so damn simple for you? (难道生活对你真的那样简单吗?) We are not owners her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在非洲我们不是主人, 我们只是过客。 Denis 语). Denis 就像他说的是非洲的一个过客,他何尝不是一个人生的过客。他不需要Out of Africa, 他本来就没有In to Africa, 其实,当你心里根本就没有In or Out的困扰的时候,何处来In or Out的问题?人生应该是简单的:本无明镜台, 何处惹尘埃? 回首自己,从离开家乡到重回故地,从心高气傲到意气阑珊,所有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得得失失,哪一样不是因为心中有太多的In and Out而引起的反反复复,沉沉落落? 在他们一起去Safari 的一幕中,夜晚在空旷的非洲草原上,在篝火的燃烧声和野兽的叫唤声中,在一种有声胜无声的寂静中,在Karen 心里产生了不可回避的震荡,而这种震荡在Denys 的心中得到了回响.Denys 用那台留声机播放出一曲叫做“Let the rest of the world go by…,让其余的世界都离开”,多么恰如其分的可以形容男主人公的歌名啊!Denys 一生的追求是远离一个人为构建的社会,远离按别人的意志循规蹈矩。他们浪漫地在烛光下跳舞,在香槟的芬芳下谈笑,在黑夜的寂静中相爱… 两个人的结合暂时自然完美,然而,就像电影中原始的非洲平原已经显现现代西方文明的各种痕迹,一种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和谐正以各种形式在非洲的原野展开。 Denys 和Karen 是两个互相吸引却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虽然Karen 在她人生的未来认识到Denys 所坚持的正是她经过所有的困难之后想要寻求的,然而他们的冲突远在她认识到这点之前。终于,她想要拥有的,或者她拥有的,一样一样地从她身边离开,她的丈夫, 她的爱人,她想要留住的河水,她努力经营的农场,她的所有一切… 电影最为感人的场景是Denys带Karen 在飞机上看非洲原野的壮阔和美丽,Karen 真正领略到非洲原野自然风光的震慑和感人,一幅幅荡气回肠的自然图景, 一声声动人心魄的野性呼唤,人其实是那么渺小,一切的名利欲望在非洲神奇的天空中,比不上过眼云烟。这些是女主人公在非洲才明白和醒悟的,也是她在开场所说的是上帝希望的:非洲之所以是非洲,是因为它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就像她的俑人不会带伺从的白手套,流淌的溪水不愿更改它们的河道,故事代代相传却不用文字,辽阔和壮丽的土壤不喜欢工业革命带来的味道。因为只有非洲,才是非洲。如果一切都按Karen原来希望的改变,何必有非洲?John Berry 的原创音乐更是带有一种宗教般的神圣。我这时明白电影为什么叫Out of Africa, 这不是仅仅讲述一个女人在非洲有个农场最后一无所有而离开非洲的故事,这是讲述一个心灵,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抛弃沉重的精神枷锁,踏上一条寻求自身解放的颂歌。旧约中有犹太人出埃及纪,Out of the Egypt, 难道不也是讲述古代以色列人,离开奴役自己的埃及,解救自己再次获得自由和家园的故事吗? 《走出非洲》在我眼里有不可思议的现实意义, 今天我们要让中国变成什么样的中国?西方文明在大行其事的今天,我们想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样的文明我们需要走出?

     5 ) 《走出非洲》——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走出非洲》是根据作者凯伦(笔名艾萨克·丹森)的亲身经历拍摄的,她本人的经历要比电影里更曲折,那个被丈夫传染的屈辱难堪的病痛折磨了她一生,事隔多年,当凯伦终于拿起笔,描述那段过往时,要聚集多少勇气才可以提起笔呢?才可以一层一层一片一片地剥开那段日子,那段最快乐也是最哀伤,那段最激情也是最怅惘?电影的优美加上对作者凯伦自身的传奇经历的伤怀使我一直无法下笔写出我真正的意思,是的,品味优美是一种享受,可品味悲剧呢,那种一种深深的难过。Out Of Africa 的英文原版小说躺在我书架上,什么时候,我可以平静的看凯伦的原著呢?看一生历尽风雨坎坷无法停歇的凯伦是不是能够以平静的笔触和依旧热烈达观的心态回忆她永生缱绻的非洲呢?

       最深沉的爱和最痛彻的痛历经岁月的洪荒,往往披戴上平静的外衣,叙事和导演的刻意平淡和避重就轻,使这部片子更添了一丝沉淀和隽永。我们在平静淡定的叙事里,看到凯伦在她最美好的青春岁月里的起伏跌宕。成功地完成婚姻交易,远赴非洲,努力地爱冷酷、理智和风流的丈夫,竭心尽力地打理咖啡庄园,善待土著人并天真地要改变非洲原始的痕迹。刚开始的非洲,对凯伦来说,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这里有她要的一切,那个时候的非洲,是牵慑灵魂的梦想。

         这个女人,无比的坚韧,无比的刚强,又无比的热烈,她的心,比男人更豁达,更宽广,冒着野兽出没、土著人攻击等各种未知的风险,跋涉百里给抗战的男人们送物资;临行前,为了保护族人的家园,对着总督的执着请求和深深一跪。这颗心,只有丹尼斯那颗同样自由、广袤、通透的心才能理解。

        丹尼斯的出现点亮了凯伦爱的世界,这个为自由而生,为自然而生的男人,同样以一种深沉的方式热爱非洲,他的热爱不是改变,他深知自己对这篇神秘的土地无能为力,唯一能够且愿意狂热地去做的就是,用他相对岁月的洪荒短暂之及的生命领略这篇神秘的土地的风光。人在文明面前,在这没有边际的天空下和大地上,是渺渺的一粒沙子。丹尼斯说:“不要试图去改变它,对非洲来讲,我们是个过客。”丹尼斯对非洲的爱,是崇敬的爱,是远远的爱,是远远赏析就已经足够的爱。凯伦对非洲的爱,是执着的爱,是饱含情感的爱,想要拼命融入和渗透的爱,是倾注感情并渴望回报的爱。他们同时在用爱非洲的方式爱着对方,他们的爱,是灵魂之爱,是于千万人之中一回眸,找到了另一半。

        在非洲这篇土地上,凯伦曾经实现过梦想,她争取到了基库尤人的权利,她赢得了当地白人主流圈子的尊重,她赢得了基库尤人的崇敬和爱,她也失去了丹尼斯,失去了那个肯放弃天性的自由陪着她守着她的男人,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开,无法想象凯伦离开的时候,是多么的不舍,爱过非洲,叫她如何再爱别的地方,爱过丹尼斯,叫她如何再爱别的男人,十几年的非洲岁月,承载的是一辈子的喜、乐、悲、哀。

        丹尼斯,你用你的眼睛来热切地了解这个世界,我用的是我幻想的魂灵。当你远去了,我不再是凯伦,我是凯伦丹尼斯。永远不要让我再想起你离开的前夜,你说过的,是我改变了你,你愿意为我停留了是吗?丹尼斯?我以为我可以接近幸福了,但是,差了一点点,只差了那么一点点..........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据说每当夕阳西下,作者凯伦就会独自登上她的阁楼,对着非洲,那个梦与爱的地方,沉思、眺望............夕阳照在她微微泛白的发丝上,微风轻轻摇着她的裙摆,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已经平静淡然了吗?

     6 ) 那些 曾有的温暖



    今天 想给你听的这首曲子 来自同名电影 《Out Of Africa》
    很久以前 你给我看过一部电影 你说 其实只是想给我听里面的那首歌
    电影 没有什么印象了 歌曲还记得 I wish you love 你说 来自于女公爵
    我曾经搜索过这首歌曲 MAIL了很多链接给你 有很多人翻唱过这首歌 而我们一直听的是小野丽莎版本的
    有的时候 一部电影 记得的只是一首歌曲 有的时候 一首歌曲 又足已让你想起整部电影 甚至 更多 与之有关的
    我的联想更是连锁反应式的 只要你触发我一个点 在每个结点上便会生出枝桠 呈蔓延状

    现在 我靠着墙 坐在地板上 听着这首曲子 写下这个我看过的故事
    我从来都没有办法完整的记述故事 我只能记述一些片断 一些我所感受到的细节
    譬如 在这样的音乐声中 闭上眼 那个广袤的非洲草原 便在你的眼前呈现了

    这一个故事 是一段回忆 一个老了的女人对爱情的回忆 象杜拉年老时回忆中国北方的情人那样
    那些故事 是透过皱纹看过去的 光滑 细腻 伤感 但并不滥情 她苍老的声音里带着缠绵的牵挂

    我不知道 当我耄耋老矣的时候 会不会象她那样 靠在窗前的硬木椅子上 让思绪飞扬于迷离的梦境或停留在岁月的某个点上
    也许 我不会 我总是想 我是不会活到那么老的 我也没有那么多的回忆 再者 我已经开始在记述 让时光的跫音 留驻
    缓缓的述来 如此的怀念 亦是人生中一种最慰贴人心的慰籍

    她在非洲有个农场 她来到非洲 也许 只是一时兴起 但 这里 却成为了她整个的生命
    她的婚姻 只是为了一个男爵夫人的头衔 毫无爱情可言 只是一种交换
    她的丈夫风流成性 她独自一人 开始经营那片农场 那片种满咖啡的土地 和当地土著人那样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直到有一天 她遇到了丹尼斯 带着3支来复枪 一个月的干粮 莫扎特 以及爱情的男人
    一开始 他们的感觉多是互相欣赏 但所谓的爱情 似乎 总是来的那么突然
    她失去了丈夫 她却遇到了更好的 她开始了她最幸福的爱情生活

    记得那架黄色的飞机 带着他们 飞过广袤的草原 光影斑驳的湖面 奔跑的羚羊 惊起的水鸟
    他们翱翔着 她向后伸出了手 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那一刻 天空是属于他们的 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天堂
    绵长的音乐 平静而让人沉溺 幸福的时光 如夕阳般温暖 充满着整个草原

    尽管如此相爱 可是丹尼斯却不想娶她 他说“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更爱你。”
    而她却希望丹尼斯常留在她身边 她以为婚姻是爱情最好的归宿

    其实 她很明白 丹尼斯 那颗渴望自由飞翔的心 她那么宽容 那么坚强
    只是因为 也许 爱的深了 便无法忍受 一次又一次的分离和等待 她只是忍受不了
    她说 “你想全部得到?你渴望自由 但我要你知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要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 包括我在内
    这并不是一个愚蠢女人的无理取闹 如果没有那一次又一次分别的痛和等待的苦 她不会拿这份珍贵的感情开玩笑的

    最终 他走了 而一场大火又烧去了她整个农场 她仅剩的希望 ALL IS GONE
    经济的结局 使她不得不放弃 她决定回故乡丹麦
    尽管她失去了所有 但她仍为为她工作的当地土著争取 甚至是乞求给他们一片家园

    在这个时候 丹尼斯突然回来了 他希望 能永远在她的身边
    他们又打开了音乐 在安静的音乐声中 翩翩起舞
    “等我回来 星期五就回来。” 他如此承诺

    她沉浸在最后一次等待的幸福之中 这个故事却有了一个隽永 哀伤的结局
    男爵突然出现 告知他 丹尼斯死了 坠机身亡
    她没有痛哭 甚至没有眼泪 她只是缓缓抬起头 放空复杂的神情
    她终于没有等到他履行的诺言 他与大地融为一体 他找到了归宿 他属于自然 不属于任何人

    祷告词很美 坟地也很美 无际的旷野 碧蓝的天空
    生于斯长于斯的非洲动物 一代又一代 生生不息
    在每个日出或者日落 偶有两只狮子来作伴 一只母狮一只公狮
    或许这就是丹尼斯最想看到的 孤独的自由

    离开 离开这片土地 如她到来时那样 安静 孤独 却带上了永恒的温暖 踏上了火车
    OUT OF AFRICA 她回到了丹麦的家 后来出版了生平第一本书 余生再未返回过非洲

    离散了 生离 或者 死别 不过 相信永远保留着
    若一个人被记忆着 他便一直存在 我相信 灵魂是一种触摸 往昔一刻的温度永远留存

    坚持 从来是艰难的 但能够坚持 亦是无比宝贵的
    也许 你曾付出过巨大得心血 却从未得到过回报 但要相信 人生是轮回的
    它总是周而复始 不停循环着 它终会将你付出的那一部分在你意料不到的间歇里尽数补偿给你

    最后 她离开的时候 有一段台词 尤为动人 她和她忠心耿耿的黑仆人之间的
    夫人 您还会回来吗
    我肯定会回来 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就像每次狩猎 你为我找露宿营地 你找到时 会燃一堆篝火 这次换了是我在找 如果我找到了就会燃一堆火 我一定在火光所在的方向
    那么 那地方远吗
    远。。。
    夫人 如果您找到了 请通知我 请您务必将那堆火燃得大一些 这样 我就可以知道您在哪儿

    一个人能如此被惦念 那惦记的重量一定无法计量
    虽然她再也没有回过非洲 但她并没有食言 她把所有的都写进了小说 在精神上 完成了对非洲的回归
    有时候 精神上的兑现比现实的兑现 更让人感动 更为真诚 因为 从未在心中忘记

    对于一个人来说 另一个人 可以就是非洲 可以就是这世上任何一个地方
    她所有的爱念 此生最大的意义 以及为什么来 与去。。。
    生命如此短暂 真爱却能如此久远 我仍然愿意相信

    如果看到这本书的原文书 我一定会买下 那是一份深情的纪念
    西单的图书大厦 也许会有 心里暗喜着 我想 即使只是那些书 北京就可以给我带来很大的惊喜
    说不定 还能遇上法文版的小王子 更何况 那里还有雕刻时光 还有你的旧时光 他们总还是在的

     短评

    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 非洲大地的绝美风景画——与原小说却相距太远。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 女性觉醒经典之作。所谓经典的力量就是,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成长跨度里,你一次又一次重温、向它索求,而它次次总能给你掏出新的东西。罗伯特.麦基的解读:一个被“我即我所拥有”这种传统观念所束缚的女人,渐渐意识到你并非等同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或男人,你自身的才智、能力、作为,才是你的价值。

    9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 女主INFP,丹尼斯ISTP

    11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 一个女人的坚韧热情,两个男人的避世,早期殖民者的拓荒史,肯尼亚的人民,这片土地不属于我们,绝佳的非洲草原景色,女主角的诗意性格,我不会因为一张纸爱你更多

    15分钟前
  • 大约在冬季
  • 力荐
  • 第三世界总是被拍成动物世界。

    20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 那片大地让她那颗爱慕虚荣的心洗净铅华

    21分钟前
  • 雷貝卡
  • 推荐
  • 我在非洲曾经有一个农场,种咖啡豆,给黑人小孩治病。我在非洲遇见了为自由奋不顾身的情人,热爱动物胜于人,折桂而来,情迷而往。我在非洲曾写过一首歌,哪里有已逝的热土,哪里有纯洁的朝露。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我总是一再启程,因为哪里都陋于非洲。

    26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 优美的音乐、壮丽的风景、特别是梅丽尔斯普利特的出色演出,可以说是真的把人物塑造的很传神。

    31分钟前
  • 橘猫爱吃鱼
  • 推荐
  • 可以说是很好的非洲风光片,以飞机巡游那一段尤甚;也可以说是爱情片,两个人一起在草原打猎,升起篝火的晚餐。但其实,更应该是凯伦从对世界的不知到拥有坚毅性格博大胸襟的蜕变历程,是非洲改变了她。可惜了帅到掉渣的罗伯特雷德福。。。(真的好像皮特。。恍惚了)原声美!

    3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与心爱的人从瞪羚奔跑的广漠草原上掠过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啊?

    37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 非洲已经成为我的一个梦,我读它,我看它,仍旧不够。于是那些斑马、狮子、长颈鹿就说着斯瓦西里语,像马赛人一样,在炙热的空气中向我走来。我想知道这篇母地能给女人带来什么,它怎么样支配着每一个生命的生死。摄影好美,尤其是飞机掠过火烈鸟那里。自由的男人不爱富裕的女人,他们爱女人一无所有。

    39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 独立女性也是被逼出来的~~

    4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 我们只是路过这里 并不拥有这里

    47分钟前
  • 寂地
  • 推荐
  • 盛名之下却极其平庸的《走出非洲》显然是一部描写幻灭的作品。个人命运的落寞收场是对早期殖民主义道路的否定,你最终得不到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爱情呀,真像《黄金时代》里那袭华丽的外衣,而它内里却是一种血腥的野蛮和残酷。可惜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人性的多种可能,我们却看到了最渺小的那一个。

    51分钟前
  • Muto
  • 还行
  • 非洲美景;别具一格的思想化作精彩的对白。“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过生活。不要勉强我。我不希望有一天发现自己是在帮别人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终老,我都能接受,这是公平的。”“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爱你更深”

    5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 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件事都像是第一次,猎食,工作,求偶,只有人类做的最差,只有人类会感到厌倦。动物会说: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觉,所以我们就躺下来开始做吧。

    57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 以前看三毛的书,记得她提过这部让她无数次落泪的电影。现在我才终于明白。梅姨演得女主我大爱。不提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单这段爱情,导演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但他们那次hunting,在飞机上紧握的手,他们的谈话与交流,足矣。让我想起《碧海蓝天》,只是一个女人爱上了狮子,一个女人爱上了海豚。

    60分钟前
  • Fanny❤
  • 力荐
  • 非洲……一定要去,就因为这部片子。

    1小时前
  • funny_vee
  • 推荐
  • 原来这部电影教给人的是关于告别,不求一物属于自己,而爱它。电影里看不到撕心裂肺,那些绝佳的几乎像躲藏起来而露出一点点的尾巴一样的细节与台词。

    1小时前
  • 周鱼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