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夫(寺尾聪 饰)和美智子(樋口可南子 饰)结婚多年,两人在东京定居。虽然孝夫总是自称为小说家,但早已经过气了的他现在连一部作品都卖不出去,全家上下的重担都落到了身为精英医师的妻子肩上。一场意外的发生让美智子患上了恐慌症,为了缓解妻子的病情,孝夫决定举家搬迁到位于故乡信州的一座小小村落里。
在村里,夫妻两人结识了96岁高龄的幸田婆婆。幸田婆婆脑袋里总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她将这些故事讲述给患有喉疾的女孩小百合(小西真奈美 饰)听,小百合则讲这些话语整理成文章,刊登在村中的小报《阿弥陀堂讯息》上。
作者 / 大路
成年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
不拼命,就会落后,甚至被彻底刷掉,人们如同置身于一架飞速运转隆隆作响的机器,几乎无法停下来。
于是,情绪低落、压抑,甚至焦虑、失眠成了不少人的状态标配。
那么,是即使血槽已空也咬牙继续坚持,还是扛不住就先停下来休息放松?或许电影《阿弥陀堂讯息》能给你一些启发。
影片讲述了一对夫妻如何找回自己节奏、生活的经历,可说是一部成年人放松指南。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极具诗意的别名,《Letter from the mountain》(山里的来信)。
光看到这个名字,耳畔已仿佛拂过一缕清风,身心瞬间得到舒展。
01
回乡
找回遗失的美好
丈夫孝夫,是一位畅销小说家。获得新人奖后再没有任何成就。遭遇瓶颈,他焦虑,彷徨,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妻子美智子,在最先进的医疗机关工作。每天都要面对一个又一个重症病人,签署一份又一份的死亡通知单,在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力下高强度工作。
故事开始不久,美智子就发生意外,她肚子里的孩子死了。
失望,悲伤,无法言表。
而那一天,也猝不及防又理所当然地降临。
下班地铁密集的人潮中,美智子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她呼吸急促,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丈夫灵感枯竭,妻子身体和精神状态也到了临界点。
不能再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夫妻俩整理好行囊,回到孝夫从小长大的乡下。
在老家睡觉的第一晚,孝夫平静地躺在童年睡过的榻榻米上。
妻子笑着问他,这床铺是不是还留着你奶奶的味儿?
孝夫说,是呀,我好像又变成一个小男孩。
无论在外漂泊多久,多累,触摸到老家熟悉的一切,是心灵永远的源泉和慰藉。
早上醒来,也终于不用再匆匆忙忙冲进通勤大军。
有时间从容坐下吃个早餐了。
明媚的晨光照在美智子的脸上,她如饥似渴感受光线在脸上跳舞。
如此真实,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的一刻。以前活得太匆忙,全都忽略了。
吃过饭,他们兴之所至到小溪边钓鱼。
钓了很久很久,才总算钓上一条巴掌长的小鱼。
美智子却高兴坏了,像个小女孩一样欢呼雀跃。
他们把这来之不易的小小收获,做成烤鱼当晚餐。
围着小小的火苗,闻着小鱼逐渐弥漫出香味。
两个人你推我让,谁都想把第一口香脆的滋味让给对方。
不是豪华晚宴,也不是浪漫的烛光晚餐,但这是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小小收获。
很久没有这样耐心悉心体察对方的温柔和心意了。
此时此刻,一切都回来了。
这样深刻的满足和快乐,甜如初恋的感情,他们已很久没有体会过。
从前习以为常的生活,如同一个梦。
孝夫说,我们原先的生活节奏太快了,该放慢一点了。
美智子说,光靠意愿的力量是没法再继续下去了。
噪音太多,人的感官会渐渐失灵,会钝化;
精神长时间的绷紧和焦虑,会逐渐侵蚀人的心灵,继而危及到健康。
美智子说,相对于身体,心灵的病可能会更重,心灵没有病,人也就没有病。
走得太快,不妨检视一下,获得的同时,有什么正在悄悄地失去?
02
沟通
解开心灵的束缚
远离城市,回乡下休息,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美智子每天到村里诊所上半天班,义务接诊。
孝夫帮忙为各家各户分发村里人自己办的报纸。走访鳏寡老人,为他们修缮房屋,下地劳作。
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轻松而真挚,平和又坦然。
真情发自内心,在一切日常生活交际中暖暖流动。
没完没了充满事务性应酬的生活,似乎很远了,也无需在脆弱时仍一次次强打精神,佯装坚强。
不上班的时候,夫妻俩去幼儿园看望孩子。
两个大龄儿童混在一群小朋友中间,一会儿老鹰捉小鸡,一会儿跳绳。
褪去成年人坚硬的外壳,重温无忧无虑的童年。
黄昏时分,兴尽晚归。乡村的小路上,孩子们愉快地唱着童谣,一边唱,一边频频回头摇着小手和他们说再见。
直到孩子们消失在路的另一边,美智子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内心柔软的角落,就这样被一群孩子的童真瞬间触动。
在城市,那个几百万人拥挤在一起,却很孤独的地方,不知不觉就变成自己不想成为的样子。
已经好久了啊,想不到会在乡下找回以往的感觉。
村里有一位老奶奶,梅。96岁,仍然精神矍铄。
吃得好,睡得香。梅奶奶和夫妻俩分享她长寿的秘诀:
“人们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事所迷惑。春天的时候,我在我的院子里种上茄子,豆角,和黄瓜。给它们浇水。就这么只想到眼前的事。突然有一天发现,我已经96岁了。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可我什么都没在意,没有给自己添忧愁。”
孝夫问她,有没有睡不着的时候呢?
梅奶奶说,睡不着的时候,就静静地听着门外远处的水流声,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股细细的水流,一直跟着向前流去,流到很远,直到汇入大海,就这样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很多人常常装作为明确的目标斗志昂扬,却常常为变幻莫测的未来焦虑得彻夜难眠,不知所措。
而梅奶奶的做法是把握当下,只要坚持自己的路,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和村里人互动,和梅奶奶聊天,不仅让夫妻俩更加放松,还逐渐解开了他们的心结。
人是群居的动物。
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发自内心的沟通,能让我们更加快乐、健康。
03
承担
该来的总会来
村里有个美丽的少女,名叫小百合。
小百合的喉咙曾因病损坏,说不了话。她用手写的方式和别人交流。
她经常去看望梅奶奶,把梅奶奶跟她说的一言一语记录下来,这就是每个月村里小报上刊登的“阿弥陀堂讯息”的来源。
这个富有禅意的专栏深受人们喜爱,包括孝夫和美智子夫妻。
网络发达的时代,人们早已习惯通过移动媒体完成阅读。
而在这个宁静的小村,人们仍然享受纸质阅读带来的乐趣。
简洁的字行里,融汇了梅奶奶一辈子简单纯朴又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滋养、治愈着读者们。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意外和曲折。
噩耗突然传来,小百合多年前的疾患化成肿瘤,生命危在旦夕。
美智子正好是相关病科手术专家,作为医生,她责无旁贷。
可毕竟远离工作岗位已有一段时日,她对自己的状态还是有些忐忑。
没想到,手术完成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很明显,在村里半年的休养生息,让她不知不觉间恢复到绝佳状态。
美智子高超的医术被村民激赏,他们希望她能接受全天候诊治工作。
身心调整已毕,一切恢复如初的美智子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答应了。
而在村里的这些时日,孝夫也积累了许多的见闻,有了很多新的创作灵感。
是时候重新拿起笔,写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久,美智子又有了新的好消息,她再次怀孕了。
花落花开,生命自有它的规律。
不会早一步,也不会晚一步。
只要踏踏实实,一心一意,步履不停,最好的一切都会如期而至。
生活有很多情非得已。
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跑去乡下,其实也不一定非要跑到乡下。
可以在周末的时候,放下手机,关掉电脑,离开家里,和家人、朋友到公园、郊区去游玩、聊天、看风景。
甚至,就算只是在夜晚翘首遥望星空,任晚风轻抚脸孔,也一样能得到舒缓愉悦。
总之,人生,不应只有战斗和挣扎。
人生,应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交响乐,有高潮迭起,让人激情澎湃;有低回婉转,让人回味无穷。
完美,是时紧时松,收放自如。
就如故事中的孝夫和美智子,他们把握好节奏,优雅应对生命的每一个段落,终于结出满意的果实。
你我,又有何不可?
美智子与丈夫散步中有个细节吸引了我,二人刚从繁华都市回到乡下,村里举行了个简单的欢迎会,欢迎会结束夫妻散步回家,享受着乡野间的新鲜空气,妻子突然旧疾复发猛烈咳嗽起来,疼痛地缓缓蹲下,而丈夫看起来像个木头疙瘩,一句话也没有,空气里几乎可以听见安静悬在凝滞的空中。我本以为丈夫会嘘寒问暖“你怎么了?是不是特别疼?要不要紧?”这一类的话,因为我们现实中的情侣间所谓的爱也是这么一些假把式,并以此为爱意的显性表现。可是美智子的丈夫安安静静,一句爱意的话语都没有,却出现了两个胜过万千爱意的小举动,第一个举动沉默着为妻子轻轻地抹背,舒缓妻子的疼痛感,第二个动作接过妻子手中的鲜花,请注意鲜花这东西在人得意的时候那是锦上添花、风光明媚,在人病痛难受时就是手上的负累,身上多余的一片纸都是造成身体更加难受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那个欢迎会上,村里的男人们打趣地问美智子这么著名的医生为什么看上了丈夫那样的家伙?这家伙要是没有出去外面闯荡,在我们村里指定还娶不到媳妇呢,我们都教育自己的女儿别招惹他那样的男人,哈哈。正常的妻子一般这时候应该很难为情,甚至会火冒三丈,回家后估计还得数落自己的丈夫让自己在村人面前难堪,对不对!
美智子也难为情了一下,不过他却说了一番丈夫的内在美的魅力,一个爱幻想专注沉醉在樱花里的农夫,她还蛮喜欢这样的男人的。农夫是讥笑语,事实上村里的男人们都是农夫,不过美智子的丈夫阿贵这个所谓的“农夫”是从这个村里走出去的畅销书作家,虽然阿贵感受到的是成名的烦恼与痛苦,但村里的讥笑似乎带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显然村里的男人们听到美智子那样赞美丈夫的回答必定不满意,还打算打压一下这对东京都来的“金凤凰”的尊贵气焰,美智子也看穿了表面上是欢迎会,其实就是下马威。潜台词“既然在外面混不下去滚回来了,在我们村里没什么著名医生专家,也没什么著名大作家,都给我老老实实地为村民服务,别给村里找麻烦。”美智子知性识趣道,我是因为胆小、也不聪明才选择医科这样实际的科目的。村里男人们就坡下驴,所以我们才选择最实际的当农夫嘛,全场大笑。这才在“羞辱会”上放过这对夫妻,参加这样的欢迎会,真是对夫妻心理素质的一番考验呢。
回过头来说,片名《阿弥陀堂讯息》真是个糟糕的翻译呀,第一眼看不知其所以然,反而英文片名"Letter from the Mountain"直译过来最好,淳朴简洁,《大山里来的信》,是山里来的信,也是夫妻俩给山写的信。乡下给夫妻俩健康,给其心灵以滋养。虽然妻子是医生,但感悟人生点点滴滴的细腻之法,显得夫妻俩都极具作家潜质,恰好男主职业就是个畅销小说家。
这对夫妻表面看起来有疏离感,其实恩爱不以言表。丈夫阿贵陪着妻子美智子给村里一善良的老奶奶量血压,问起来血压什么时候开始升高的,老奶奶回答去年挖茅坑时,丈夫阿贵主动说您老太不容易了,这么大年纪上个厕所还得自己亲自挖坑,要是你不嫌弃我帮你修个厕所吧。老奶奶说,你那么强壮的好身体修那小厕所真是浪费了,要是你愿意那就太谢谢你们了。完了老太太吃力地说我没钱,丈夫迅速说钱的事儿您不用担心,修的材料什么的我那都有。瞧,这对夫妻才一回村里就做好事,果然是善良的丈夫才能配得上善良的妻子啊。
量完血压返回的路上,夫妻手挽着手穿过一片树林,呼吸着树林里的新鲜空气,妻子拥抱树杆,那阳光洒下的味道都是甜的哦。也许在农村人习惯的阳光空气树林,对倦了累了的都市人却是一种奢侈,妻子的焦虑症在这样的乡村环境下显然是对身体最有利的,丈夫也必定是这么想的。夫妻在村头看见一群孩子游戏玩耍,竟然放下“他人的不认同感”参与了天真活泼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妻子跳绳是那么的开心雀跃,这是人性返璞归真啊,卸下成人的面具,童真又找回来了,愁眉与紧张也片刻间烟消云散了。
有人愿意花钱买快乐,却没人愿意花钱买悲伤,这是老太太的看法。可是老太太也并不能理解真正的作家就是买悲伤的人,快乐不过就是兴奋剂 ,打一针兴奋一次,一次过后接着再打,然而这并不是作家的工作,作家的工作更像是制造能持久的蛋白质、维他命。
因为外物快乐也将因外物失去而不快乐,发自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相对持久的快乐。阿贵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小说家,他自从十年前得过文学大奖后再也没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所以对他来说耀眼的奖项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使他忘记了文字的纯洁来自于内心的纯朴。
夫妻俩到山溪里钓鱼,对于从不碰鱼竿的人,溪水里那种难度钓不到才是人生常态,钓到了那是惊喜,我没想到竟然钓到了。妻子直接乐开了花,激动得不行。好吧,我承认这片子背后的老男人是个高冷而又温暖的导演。这份温暖持续到了妻子吃了那鱼再也不用每晚吃安眠药了,持续到她娇羞地伏在丈夫耳朵前小声说,谢谢你带我来到这个村子,特别地来对了。丈夫问为什么小声说,妻子答大声说就不灵验了呀。瞧,这女人开心得甩着手提包下山坡,像自由飞舞的蝴蝶,笑得灿烂极了,还真是个不大合格的焦虑症患者呢,我隔着屏幕都想建议焦虑症队伍开除她。
兴许是隔着屏幕的喊话都显灵了,美智子与丈夫竟然找到了活着的喜悦,43岁的美智子竟然喜添孕身。欸?不对,一个信仰科学的女医生性格怎么可以被宗教艺术熏陶得这么安静美好呢。可是如果光靠功利计算,恐怕美智子的焦虑症要加重进精神病院了。这世上除了谈钱时的理直气壮外,其他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对万物保持敬畏和谦卑。这对夫妻除了找回了健康,也找回了精神家园,收获了活着的喜悦。夫妻间这样知冷知热,心灵相依,分食一条鱼,共生一个娃,精神与物质都有,还有什么样的婚姻比得过这样呢。
一位落气作家带着自己当医生的夫人美智子,回到小时候的村落居住。在这里相遇了独自住在山顶茅屋的96岁梅婆婆。在村庄发生的一切都非常暖心。溪水里可以钓上茶鱼,可以和山里的孩子互相追赶嬉戏,山间的树影阳光,一年四季的更替,梅婆婆小茅屋外的山景也一直在随着季节不断变化。
电影里有很多的石头佛像,在与世隔绝的村庄里,像是得到了祖先和阿弥陀佛的庇护。男女主最后在高龄的情况下,也突然有了自己的孩子,弥补了内心一直的遗憾。
乡村里的所有都让人心感愉悦。田野里的蝉鸣,夜晚青蛙的叫声。盂兰盆节山里祭拜亲人后的红色灯火,穿着和服在家门口放小烟花,山河里放的暖黄色水灯,山村里的老人们聚集在梅婆婆的阿弥陀佛堂一起诵佛经,需要烧柴做饭准备节日的食物,夜晚在山上抬头看一场烟花。
电影里一共读了五段“山中的信”。都是梅婆婆自己的感悟和心中诗一样的语境。搭配着大山的美景,充满特别多人生智慧。有时间一定要去治愈一翻~
○ 山里的来信
人们告诉我们,
不要被眼前的事所迷惑。
可是春天的时候,
我在我的园子里,
种上茄子豆角和黄瓜,
给它们浇水,
就这么只想到眼前的事。
突然有一天,
我发现我九十六岁了
说不上好还是不好,
可我什么都没在意,
没有给自己添忧愁,
那也许就是长寿的秘密。
○ 山里的来信
田地里什么都有,
茄子,黄瓜,西红柿,南瓜…
只要身体告诉我想要,我都吃。
也许吃清淡的食物
是能够长寿的因素。
而我活了这么大年纪,
是因为我从来都没有钱,
贫穷成了我的好运。
○ 山里的来信
八月的弥阑盆节,
死去的人回到阿弥陀堂。
我用火光为他们照路,
和他们交谈到天黑,
我们交谈时,我都不知道
我是属于这个世界,
还是到了他们的世界。
我年轻的时候,
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我不怕他们,
假如就这样永恒的睡去,
我也会非常的幸福。
○ 山里的来信
做姑娘的时候,
我老是爱发烧,
帮不了家里什么忙。
我家人和村民们没有想到
我能活的这么长久,
可我活了这么久,
像是死神已经把我忘了。
所以说啊,
世事无法预料。
我活得越长
就越搞不懂,
最搞不懂的就是,
为什么我会活到这把年纪。
○ 山里的来信
大雪掩盖了
山和村子的界限,
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无法分辨村子的世界
和那深山之中
祖先的世界。
春、夏、秋、冬
村子和山之间的界限
在一年的时间流动中,
慢慢消失了。
到了我这个年纪更觉得,
我们的生命是一样的。
日本的治愈剧真的有一种自己的味道,仿佛周围一切都带有一定的禅意与人生哲学。
美智子和孝夫一起回到乡下老家,经过乡土人情、自然环境、轻松自主的生活方式,来治愈自己在大城市透支的心灵创伤与疲惫。随着时间的流逝,时节的变换,一切都变得自然而然,不用疲于奔命,不用被不知道什么东西追赶,不用倍感压力,将自己的物欲降低,停下来,远离东南亚人的“卷”,脱离竞争的压力氛围,也许在别人眼中是失败者,但自己应该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过的人生,并为之骄傲。
让我想起来了另一部日剧《周围的事》。
不畏风雨
宫泽贤治,1931年
不败给风,不败给雨
不败给严寒和酷暑
拥有强健的身体
没有欲望,绝不动怒
时常静静地笑着
日食糙米四合
配以黄酱与少许蔬菜
对世间的一切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入微观察,洞悉世事
并且,铭记于心
身处原野松林庇荫下
狭小的茅草屋中
东边若有生病的小孩,就去细心看护
西边若有疲惫的母亲,就去帮她扛稻谷
南边若有临终之人,就去安慰他无需恐惧
北边若有争吵诉讼,就去告诉他们无需为无聊的事争吵
我独自一人时伤心流泪
常在冷夏之季踽踽独行
被大家称为傻瓜
不为人知,不以为苦
我想成为
那样的人
真是一部夏天电影,夏夜雨后观看养心养耳养眼,中年小说家带着患有焦虑症的妻子回信州乡下疗养,少子化的村庄年轻人都外出了,只有老人和小孩,森林郁郁溪流潺潺湲。踩过田埂,蛙声与蝉声隔开夜晚与白昼。樋口可南子怎么能这么漂亮呢?年轻时美艳似妖中年后恬淡慈爱,偶有少女般娇嗔。
抑郁症是执着于爱,爱自己爱生命。化解的方法不是放弃执着而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和思考去化解执着,而且更不是放弃爱,而是要学会真正的爱,那种可持续的爱。
一年时间跨度两小时片长完全不够看!像这种重在意旨的日式慢生活影像最适合选在夏日一个懒洋洋的下午 在衡山路小酒吧的私人影院里 透过玻璃墙可以看到窗外成荫绿树 穿上最宽松的衣服 换上最舒服的姿势 不用期待任何起伏的情节 在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下看着村民们平淡的小日子 跟着夫妻俩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赏幽泉怪石 只关注黑夜中划过的灯光 流水与雪景的变换 听钟声鸟鸣响起时的细节 在睡睡醒醒之間 时间似乎永不休止 死生轮回 万事皆空
これからちゃんと生きてく、生きてる生きてく ~~
看日本的乡村电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贫穷与富贵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梅奶奶是人生哲学家,她说听着流水的声音漂啊漂,漂向大海就慢慢入眠。平静的日子四季分明,所谓知足常乐,大抵如此。
快送我进山
长野县飯山市瑞穂福島地区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生老病死即人生,人生本无常。
1.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不惑之年,美好爱情;平淡日子,乐以忘忧。2.感谢日影的治愈,在日影里体会人生。
春夏秋冬栖一村,生老病死一轮回。看得不是一个故事 是望四季而叹的氛围和淡然处之的心态,作为一个观众与美智子和孝夫同行,在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看风趟水,听梅奶奶讲述的人生小景,吃孩子们采摘的野菜,夕阳西下,半碗酒鱼下肚 与爱人谈笑 依山而睡,生命 随着自然的起承转 开始 结束…
治愈系日影,乡村、小萝莉、老婆婆(可否想到了豆豆龙和猫巴士?)。生活如细水长流,真善美就在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里。
自万物芳华转瞬而逝的凋零中撷取片刻的欢愉,自此间寥落恬然的平静中却无法克制倏然的悲苦,宁和单纯的生活本是唾手可得的选择,是不甘寂寞的我们将之遗弃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无指摘,但也无夸赞处,就那么一类片子,“精神性”?最好“精神”不是成为一种“风格”或“类型”
整个影片具有令人诧异的、恒定的、缓慢的节奏感。完全不通过分镜头的变化,或是情节的张力来推进叙事和积累情绪,完全甘愿停留在在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本身,客观上抗拒超验的意蕴—从这点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现象学”的电影。此外,这是我见过最接近川端康成式的文学风格的电影。类似节庆、日夜和四季的变化、人生感悟题材的书信体、人对自然怀有一种变动不居的态度。更难得可贵的是,导演有极强的电影意识,通过构图、环境甚至是光线的变化来展示生活现象的变化,正如文学作品通常用叙述视角的变化来推动情节。Deeply impressed
春雷滚滚,溪水潺潺,落叶萧萧,冬雪簌簌。四季往复,死生如一。逃离城市,归隐山林,寻片刻宁静,终究只是中产阶级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幻想。还是陶渊明厉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樱花痴农,浮水流灯,回归自然,还我本真
在都市疲于奔波的焦虑,被山中雾岚与满目青翠涤荡得耳清目明、澄澈通透,四季鲜明的自然景物是治愈心灵的最佳药方;小泉尧史擅长的清淡平和,在静谧悠远的潺潺溪流中,时间仿佛凝固,生(村)死(山)不再界限分明,怀抱着安然与无悔,即便这样死去也很幸福。空镜美得令人落泪,在这样的地方,发生这样的感人故事,一点都不稀奇。梅奶奶和小百合真催泪啊!
充满日式禅意的和风物语,木屋佛龛,溪流田园,与世隔绝,时钟被调慢了的生活,治愈着被冰冷城市戳伤的情感,俗世欲望被断舍离的心境消解到最低,知足是人之最美好品质。夜月澄明,映照芦苇,万般挂牵,遥寄福愿。世界本该是这样生生不息的——为生而不懈努力,为死而虔诚祝祷。
跟黑之雨差不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