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押见修造的同名漫画原著《恶之华》。导演是曾执导《接招吧!那边的女孩》等漫改作品的井口升,编剧则是曾编写《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等许多人气动画剧本的冈田磨里。
迷恋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恶之花》的中学生主人公春日高男,被同班同学仲村佐和目睹了偷班花佐伯奈奈子体操服的场景,于是被她的各种离谱要求捉弄的故事。
这片基本是一个每秒24帧播放的混乱图集。
图集是因为凌晨与黄昏的蓝氯色调与平铺的运镜;混乱是因为毫无叙述可言的瞎拍。看个图册还是能够揣摩故事情景的。
我是个肤浅的人,就是看女主看的片,话不多说上图
以下为字数补丁
…………………………………………………………………………………………………………………………………………………………………………………………………………………………………………………………………………………………………………………………………………………………
抛开演技不谈,单从剧情来说,这是一部有深意的电影,讲述了青少年的从懵懂到疯狂到平静的电影,观剧时唯一的感觉是,这些剧中人都什么脑回路,什么这这那那心理活动,都莫名其妙,但想想自己当面的心理,和身边同样年纪的人的心理,不也都是同样莫名其妙吗?
观影过程就像在看自己当年的qq空间,心里最常出现的一句是什么?“当时我怎么这么撒币中二脑残?”
剧中人是一样的,莫名其妙,恶之花发芽生根,到最后的消散,是人逐渐成长了的过程。
另一方面,家长对青少年们的这个时期的教育也是很关键,像女二,当时明显也疯魔了,为什么这段时间来相对正常?
因为剧中有个细节,夏日祭时,女二和母亲坐在写有心理治疗的大厅,所以这三年来女二过得就相对正常,新生活,交了男友,而且以正常人的身份对男主说,我对你失望,因为她已经走出来了,成长了,所以面对一直逃避的男主才会说:你也想让她不幸吗?你让我失望。
这也侧面描绘出了在面对青少年问题的时候,及时正确的补救是很重要的。
最后片尾,女主所说的真美,跟当时的想法一定是不同了,女主也走出来了,而且他也看出来男主对当时的留恋,所以说出让他不要再来了,最后男主的恶之花消失,女主望着大海,她的恶之花早就消失了,她只是在看着风景,回忆从前,而她转身离开之后,背后少女眼中的恶之花绽放,说明了这不是个人的问题,是一定年龄段的青少年们都出现的问题,叛逆,焦躁,疯魔,这些需要家长老师们去重视。
恶之花,不是恶,这个恶代表着一些负面的情绪,但这不是恶,是心理上必须经历的过程,有了这些才能成长。
顺便在这里,呼吁下我国的家长们也重视心理教育吧,这是我这一辈的父母大多忽视的,她们根本理解不了抑郁症自杀是怎么回事,根本不懂心理压力会对人造成多大影响。
希望我这一辈人成为父母时,让恶之花尽量在小的时候就消散吧。
个人认为,其实演员的表现没有太拉低水准,但是的确是不太容易改成电影的作品。押见修造的漫画原作表现力主要体现在画工和分镜,剧情是次要的。 对于照搬漫画剧情的电影来说,还原和删减只会让原本就不太经得起推敲的剧情更令人感到迷茫。 由于是看过了两边原作很喜欢才来看的电影,所以是带着对于情节完全了解的前提观影,依然会感到剧情发展的生硬。 为何佐伯会对男主倾心?佐伯作为一个小镇里的“普通人”,到底过着怎样封闭的生活,她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和男主交往。少了佐伯日常生活的交代,这一切都让人难以理解。
佐伯好比是这个小镇里大家生活的常规,而佐和就是这个小镇的规则破坏者,期待着小镇里出现疯狂的人,期待着什么能够打破平静,期待着山岳的对面会有着怎样的世界。 高中的女主常磐又是如何与男主互相理解,高中的部分实在是删减得太多了,没有了前男友的剧情,常盘第一次和男主搭话以后,下次就带回自己家??什么心态,这么没有戒备心的女生大概不会存在。
常磐的出现在电影里是个谜,然而常盘对于男主来说是什么?可以说是佐伯和佐和的合体,外向会迎合朋友的个性,以及内外向往着推理故事情节,喜欢看书和写作与朋友格格不入的自己,这二者均有。所以对于男主春日来说,究竟在常磐身上看到了谁的影子,也只有他自己明白,都是自己曾经喜欢过的女生,仿佛象征着两种生活。然而,这二者却现在都在眼前,他也发自内心地想珍惜常磐这个女生。
可惜,这些在电影里,统统没有交代清楚。 说到最后,平淡的分镜和删减重要情节的剧情都让这部电影变得难以看懂。没错,即使是原作党也觉得不满。 原本的漫画作品有将近十卷,tv动画花了12集240分钟才讲完电影90分钟的剧情。而且对于原作来说,tv动画只做了一半多一些,也就意味着电影用30分钟又概括了150分钟左右的剧情。这么一来,后半段的剧情就变得驴头不对马嘴,原本安排的结尾,三人在沙滩上从互揍到互相解开心结,没有后半段剧情的铺垫,是不可能达到的结局。
所以,可惜了这部献给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作品,大家对漫画有兴趣的去看原作吧。押见修造老师的画工和分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开悟是放下包袱,开悟后继续好好生活
春日 与 仲村两个初中生 这么年轻就意识到 大人、同学和自己言行不一致的人格分裂问题了,而且认为这是个大问题,特别让自己不舒服。对大多数中国的孩子来说,言行不一致这是成熟的标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大人会觉得孩子长大了。普通人通过轻微的人格分裂来保护自己的大脑,免得钻牛角尖。人格分裂可见《九品芝麻官》在名妓卧室的桥段,对自己是“喊破喉咙也没用” ,看到别人这样就是“禽兽” 。这两个初中生为此搞得整个镇都鸡犬不宁,还伤害了天使 佐伯奈奈子 。
春日 喜欢读书,不知道有没有看过尼采的这段话“你们中的一等贤者,也不过是草木和幻影两者杂糅、混而不和的产物,可是我又何尝要你们成为单纯的幻影,又何尝要你们成为单纯的草木”
又或者 波斯诗人鲁米的诗
客栈
作者/鲁米
人就像一所客栈,
每个早晨都有新的旅客光临。
“欢愉”“沮丧”“卑鄙”这些不速之客,
随时都有可能会登门,
欢迎,并且礼遇他们!
即使他们
是一群惹人厌的家伙
即使他们
横扫过你的客栈
搬光你的家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们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有可能为你除旧布新
带进新的欢乐
不管来者是“恶毒”、“羞愧”还是“怨怼”
你都当站在门口
笑脸相迎
邀他们入内
对任何来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为他们每一个人
都是另一个世界
派来指引你的向导
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会注意到自己的问题,不满自己,学习接纳自己,同时慢慢地改进自己。等到遇到懂你的人,接纳你不堪的人,然后与她或他一起好好活下去,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通过爱别人来成就更好的自己 ”
“总之,生存之所以十分吃力,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使自己在二十年、四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过着理智的生活,而不是保持自己的本色,及邪恶、残忍和荒诞。我们生来就是猥琐人,却从早到晚把超人作为普遍理想,真是一场恶梦”《长夜行》法 塞利纳 法国作家都比较敢于写出黑暗的现实。
“ 心中有两头狼, 一只代表黑暗与绝望,一只代表光明与希望 ?你喂哪个,哪个就会赢“(Tomorrow Land") 。日剧和电影比较励志,所以要喂代表光明和希望的那头,最后春日 与 仲村与自己与过去和解了,春日还找到了灵魂伴侣。
世界不断地在伪善中进步,一万年前我们人类吃同类是平常事,150年前我们认为奴隶制是不对的,现在各种政治正确,也是在提高我们的道德基准。佐伯奈奈子这种人现实中存在吗? 如果存在的话,一个人带好4个人,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得很快。
现在不怎么喜欢看动漫和动画了,对日本改编电影真人版非常感兴趣,整部电影满满灰色,我在想,还好导演没有把电影呈现灰色,不然真是受不了那种气氛。
说说自己的感觉吧,春日开始只是一个书虫+闷骚,内心就是一沉灰色,仲村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就是在灰色的氛围中,貌似走不来的设定,班花佐伯就是一种正常设定(感觉是这样),看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副灰色的图画,开始的时候春日只是走来路上,仲村在灰色气氛飘,佐伯只是在画外面,形成对比,结果仲村把春日带入那种氛围中,希望从这种氛围走出来,想从篱藻中爬出来的感觉,而佐伯就是想走近这幅画中,始终走不进去,一把火(火没烧起来)把这幅画的氛围驱散了,春日回到了远点,只是在画中(从氛围中走出来),我猜想这个时候仲村已经也从氛围中下来了。3年后,春日遇到了常盘,通过常盘的调和,3个人走出这幅画,佐伯整部电影只是起一个牵线作用。
更深一点来看,小人物始终是小人物,要么融入大环境,要么自我隔离,大人物走不进小人物的世界,小人物理解不了大人物的世界,也许还是有出路,那就是小人物自我构建世界,慢慢融入这个世界,既不陌生,也不会太害怕。
《恶之花》是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波德莱尔在19世纪末期处在资本主义矛盾持续激化的时期,深谙法国当下整个社会早已在精神上压抑不堪,在现实中奢靡沉沦。他对资产阶级生活的轻蔑与先天的忧郁孤傲,给他的作品赋予了既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消极、悲观与颓废,又有现实主义的罪恶与讽刺。
日本这部《恶之华》,借用了波德莱尔诗歌的原名,旨在探索日本初高中尚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内心心理的浮躁与性的萌动。男主伊春日高男,迷恋法国著名诗人的《恶之花》,能在诗中深刻理解和体会波德莱尔的忧郁与痛苦,更能在自己的每日普通的生活中与其产生共鸣。
春日在发现和肯定自己变态猎奇的内心之前,他还是一个普通人。有着自己默默喜欢的女神,迷恋作品《恶之花》,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同样内心痛苦与孤独的同班同学仲村,在碰到了潜意识里和自己一样病态的春日后,更加奋力追寻着自己内心想要达到的“彼岸”。春日与仲村,在春日偶然偷走自己女神的内衣恰巧被仲村看到之后,二人逐渐从接触到认识再到交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慢慢正视并接纳了真实的自己的春日,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心充实感。他在仲村和曾经喜欢的女神面前,最终选择了灵魂相似的仲村,想和她一起前往心灵的“彼岸”。在这段青春的挣扎之中,恶之花的种子在二人心中悄然埋下,最终在枝繁叶茂时黑色花蕾盛然绽放。
童年一场闹剧在时过境迁之后,往事如烟屡屡消散。虽然罪恶之花的枯枝也已被深深埋藏,但对春日来说,往事却仍然如鲠在喉,只有回到过去直面过去,才能将这朵已然凋落的花瓣彻底放下。
最终春日找到了仲村,春日和仲村在海边嬉戏中打开心结放下过往。最后春日和象征未来的常磐一起,随着电车徐徐前进,消失在恶之花绽放的伊甸园。
“没有彼岸,也没有此岸,什么都没有。”可能小城市出来的人更容易共情吧,类似春日或者仲村,还有某种意义上的佐伯,没有容身之处,可能也没有“同类”,那种痛苦与不甘,我懂。也好想被饭饭这样的小天使拯救TAT
青春
玉城的演技尬穿电影院真的
有很多细节致敬了原作,还原得很棒,可惜11卷漫画改成120min体量的电影还是太赶了……不过虽然情节处理还是有“商业”之嫌,倒是能感谢“全部改完”的坚持。玉城的演技有点微妙,但是所幸镜头设计还是比较有意思,仲村女王冒着诡异的光芒,一开到底变成了一个鬼气憧憧的符号。海边三人戏码其实看原作的时候就觉得押见可能有点不知道怎么结束,索性留了个比较开放式的结尾……然鹅那个彩蛋根本没必要啦!好了,总结下来就是忠实原作也能体会到剧组对原作的爱,但可惜还是受限于时长和体量问题,最后效果反而一般……现在想想动画版那个节奏改编可能还真的是比较适合这个故事的影像化版本。立刻下单BD,期待plus版!
玉城蒂娜完全驾驭不了这个S的角色,为本片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电影的气质,她明明应该是共演的角色,却非要演成领衔担当,发生的事不在自己的身上,不知道有没有好好的理解剧本。两个人在一起控诉对比《庸才》实在是差远了,艺术是可以超越善恶的,但也可能潜藏着邪恶阴暗的一面,不过这是要用生命去体会的。
健太郎演这个片心理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篇幅量限制短短120min删去大量关键情节 真应该做成上下两部。演技我就不吐糟了 真是惨遭真人化。然而这部只有臭虫能看懂影片还是让我感动了一把
挺好看,我是说全班女生的内裤都挺好看。男一至贱思春,给女一当狗;欲拒还迎,被女二日;然后把和女一女二的变态事写出来给女三看,就成了女三的男友,实在是高。春日高男,当真不是白叫的。
巨他妈烂看!烂看到想吐,气到发疯,差点自杀在电影院。
押见修造我是很崇拜的,这一部叙事难度更在对人物的信任感,现在的卡斯撑不起原著有些拧巴的人设,虽然不是非铃木杏和苍井优那种艺人不可,但现在的阵容完全不可信,漫改所失去的审美,不是随便一张脸和光靠瞪眼、围笑和嘶吼的表演可以补偿的,仲村的塑造简直负分
看预告感觉还不错,但真看了以后(???)玉城的演技几个意思。。。整部电影也是一言难尽,导演太引起不适了。
真的...青春不这样...好吗?不要以文艺或文学作品的名义绑架青春,或者重新定义青春。日版杀马特《小时代》?女主莫名其妙的虐待狂?男主渣得也是毫无逻辑,作为文科生,强烈表示这是在抹黑文艺男青年啊。奈奈子好好一个女生被男主祸害的...结局还和高中的另一个妹子又好上了,看来多读书倒是没错,撩妹很容易...Ps:我对伊藤健太郎还停留在《我是大哥大》里,这出演倒是挺考验演技的...
没有看过原作,但是最后一幕海边嬉戏稍微挽救了一下这个糟糕的电影。玉城我就不点名了,如果男女主角让染谷和富美来演,我应该对这个故事有非常大的改观(健太郎有少年感,但也仅做到让人不出戏而已),因为玉城的角色说白了有点反社会倾向,心理阴暗不讨喜,总是把臭虫挂在嘴边;男主更别提了,前期靠看深奥的诗集文学来装逼撩妹,其实是空壳没内涵,被一顿狂虐后突然喜欢上玉城然后组队捣蛋?抱歉我们都是正常人,没个过程不说清楚实在无法get到
看得我咯噔咯噔咯噔,毫无逻辑矫情无病呻吟
这故事告诉我们,出门不要两个人同骑一台自行车(喂
玉城tina是单独磨皮了吗
波德莱尔易推倒,纯爱变态空壳的小镇人生,反社会靓女对文艺渣男的抖M育成,后者在性压抑下祸害了三个妹子;学校社会家庭都没啥问题啊,说明心理有病要早点看?最后三人海中嬉戏是什么鬼?只有那朵巨大毛绒恶之花萌萌哒,怪不得片尾彩蛋还要露一下脸。井口升你还是赶紧回去拍变异生化丧尸和大屁股吧
从此对玉城蒂娜产生巨大心理阴影。
动画看完了,压抑。虽然很期待健太郎的表现,但是看了看导演之前的作品和评分,突然好担心啊。/真的一般
前半段80分钟初中篇看的很开心想给5星,看玉城Tina各种欺负伊藤健太郎看得我超兴奋,他被追着跑滚下草地、被推倒、被撕开衣服被扯下裤子、被强迫套上女生体操服那无力反抗的样子、他哭泣的样子,这些时刻都好美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