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两个男人都是双性恋
男二偷看男女猪脚嘿咻的时候,那幽怨的眼神还以为是因为暗恋女猪脚,没想到是嫉恨她抢了他的男人,敏感的女猪脚发现男一的心并不在她这,有些愤怒却又无可奈何,曾经以为是姐弟恋的缘故而嫉妒势律子,拒绝了男一的嘿咻申请,得知男一与姐姐势律子那么亲密只是为了安慰她那颗失恋受伤的心,女猪脚才“恍然大悟”,接受了男一的感情,雨夜无意中撞见男一男二在嘿咻,女猪脚的心都碎了,本狼看着都替她不值,由于深爱着这个男人,而且这个男人表示其实早已放弃同性爱情,一番解释之后还是决定继续跟他在一起。
总评三星7分,这部片子深刻地体现了变态的双性恋者有多么邪恶,一方面不忠于同性之间的爱情,另一方面又把异性之间的爱情随意抛弃,既然你俩这么深爱着对方,何必要把女人的肚皮给搞大了,搞大了人家的肚子,又以失去自由的名义杀害一个爱着自己的孕妇,手段残忍,自私自利,罪大恶极。男一为男二殉情再次击碎了女猪脚的心,同性之间的爱情远大于他们俩的异性爱情,男一没有为女猪脚而活下去。两个可怜的女人,都付出了真情,结果一个死了一个被抛弃了。
叉叉圈圈的桥段非常少,抽烟喝酒的画面倒很多,片子在侧面上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一些矛盾,比如反对美军驻扎在冲绳,要求修改美日安保条约。一直以来新闻里没少提到驻日美军士兵强x当地女生的消息,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一次,法院又管不了,当地居民很气愤,美国大兵是出了名的管不住裤裆里那东西,他们又不缺钱,日本又不缺失足妇女,干嘛老爱玩强x
2 ) 主要是截图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色调和构图。在青春里发生的事怎么这么残酷荒诞啊。在青春远远逝去的日子里产生的哀伤和悔意也很残忍。除了美,代价沉重。任何心里描绘也无法慰藉天真无知。即使走向街头,扛起旗帜在面对各自的人生阻碍时也只能流出眼泪,利用动荡掩饰罪恶的种子,或是长大嘴巴,用尽余生来回忆。畏缩是人的天性,真正能冲破长空的人比常人不知多了多少智慧和毅力。
爱和暴风雨同来,等待的夜晚,女孩焦灼的心灵里闪过多少魑魅魍魉。她敏感聪慧地嗅到秘密的气味,跌倒在泥泞中。由影像唤起的氛围里弥漫着人的孤独和渴望。女孩那个有自杀倾向的同学,被造反有理的70年代支撑起的保护伞藏掖着。作者经历这个时代捕捉到肆意妄为下的真实,诗意化,幻灭回归到个人的悲剧中,是阿涉的悲剧,是绘麻的悲剧。
有一天坐公交车,听到一个女孩在和朋友微信语言,她气愤声嘶力竭地喊道,“现代人都讲什么呢。是钱。到底是小三罪过大还是出轨的人?这都不重要。”情和义是石头像,这也是当下的幻灭吧。都在这幻灭中载浮载沉。所以我截下这些图,不停地想到这太美了太美了。
3 ) 控制与放肆——裕之介
这部电影诞生了是我今年观影以来产生最强烈共鸣的角色——裕之介
先说说这个角色的演员——斋藤工,斋藤工是我最早喜欢的日本演员,在他还在拍小成本BL片的时候,那部《致不知何时你》,也是同样的对他在当中演的角色产生强烈共鸣。印象中好像是人格分裂别扭脆弱的人设。我好像就是喜欢这种故作坚强冷漠的少年A形象。这次的这个其实也差不离。
+++++++++++++超多剧透的分割线++++++++++++++++++++++++++++++
角色的出场并没有响子和阿涉来得多,但是整部电影感情变化的节奏完全是这个角色在带的。(另外,感情变化的结果是由篇幅较多的H来显示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响子爱阿涉,阿涉爱裕之介,绘美也是爱裕之介的。响子→阿涉/绘美→裕之介。所有人的感情波动都是裕之介决定的。而裕之介一开始就是个被社会同性歧视压力击垮的怂包,所以说整个悲剧都是裕之介造成的其实也能成立。
有几个场景把他的怂包记录的很清晰,而且是以表面成熟,控制事情往社会好像更能接受的方向发展的面目显示的。
一个是,故意在响子和阿涉面前和绘美大干特干,让阿涉狂吃醋内心奔溃做了个向自己并不爱的响子交往的烂决定。
二个是阿涉给响子过成年生日,箭在弦上发断了,然后正巧裕之介打了个电话给响子。电影里所有巧合当然都是导演编剧人为的,我很合理怀疑裕之介打电话除了通知姐姐自杀的事(话说,母亲,儿子,女儿全自杀,这电影的基调真不是一般的悲伤),更多的其实内心是害怕阿涉和响子成事儿了,但是表现的还不明显。
三个是阿涉感冒了,裕之介通知响子去看阿涉。到这里还在心里努力假装冷静把爱的人推向别人,大概就是为了所谓的正常的人生未来。然后响子真决定去看阿涉了。
四个是阿涉和响子在下雪的日子真的成事儿了,裕之介在门口偷看,脸上的表情。阴郁甚至略带杀意。到这里,裕之介已经开始后悔把心爱的阿涉推给响子了。
五是,裕之介↑了阿涉,这里的H,微博上有人调侃说,就看到斋藤工用尽毕生绝学埋头苦干,池松壮亮无动于衷。其实也没有无动于衷啦,阿涉在流眼泪,发现H被响子看到时满脸惊恐颤抖的演技一百个赞啊。可以猜到这场H应该是裕之介占有欲控制不住发起的,过度的压抑控制,最后爱恋泛滥成灾。阿涉被动接受了,感受到裕之介还爱自己但是已经难以回头才流下了苦涩的泪水。
六是,绘美怀孕了,裕之介拒绝孩子生下来,一旦生下来,自己和阿涉就真的难以回头。但是绘美还抱着幻想坚定要生。
这里换成现实中的我们其实哪怕是坦白对女友承认自己和阿涉的关系让女友死心,也好过后来他过激的做法。既然已经放在了那个辉煌的60年代,导演为什么没有更多渲染社会压力,让我感到很疑惑,这样可以让两个同志最后自杀和杀人显得更合理。难道就是因为基调悲伤所以杀人也容易显得合理?
七是,裕之介杀了绘美。裕之介脱去了控制的假面,面对了自己软弱的内在,最后干脆放肆一杀,让所有的坏事终结,对于裕之介这个角色来讲,可以算一种另类的突破,另一种坚强。
裕之介的两次笑容很美,一次是女友手臂环上自己决心杀了她时的笑容,平静安详。一次是被警察带走回过头的笑容,解脱轻松。
阿涉&裕之介最后离别的场景,因为实在感情太打动人,以致于淡化了他们是超级大人渣的事实。 情有可原,罪无可恕
最后是,自己的一点感想。这个电影于我来讲,很像,内心的一个永远不为人知秘密被导演放到了大屏幕上。我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害怕事情脱离自己的控制,步步为营,最后发现所有的控制都是自欺欺人,于是我们一了百了,吵架,分手,甚至杀人,自杀。
我们做人就是那么自以为是,难道没有了任何改善的余地了么?如果仅仅是电影里那种两者难以选其一的感情事件,电影里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响子的诗:
《柏拉图式》这个词是骗人的
当人想要抑制住对另一个人的欲望时
一定会在精神上发生性关系
我一想到他们或许也是如此
就嫉妒的要死
4 ) 未有烛而后至
六十年代一直都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年代,那么多的荷尔蒙像烟花一样地装点着人类的历史,即后戛然而止。我相信这个年代的精彩是种理性之外的巧合,就好像那些写出《圣经》中最完美篇章的人往往很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写了什么一样,这个年代的人其实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
尼采的酒神论用来解释这个问题非常奏效,以至于可以让我把这个年代的精彩理解为一种群体性的酒醉。幻觉过去后,旁观者却再也无法从腥臭的呕吐物中寻找到那种迷醉全人类的迷醉。时至如今,三岛由纪夫终结六十年代悲剧英雄式的死法已经看起来活像一出后现代的荒谬喜剧,而活着的人,都垂垂老矣。我们很难体会北山富朗那一代学,潮浪子重新返回家乡时的哀伤与失落,同样也无法理解他们离开家乡时背负时代使命感的喜悦,就好像面对一段死无对证的爱情。
所以响子开头翻开、结尾合上的那本笔记本,大概也是传递着类似的感情。一个女孩的成长经历就好像这本一本笔记本,或者烂俗了的卡农,里面深邃、复杂和痛苦的部分,都会被其甜腻而纯美的外表掩盖得不留痕迹。第一次恋爱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那些日子里自己究竟在愤怒着什么,遇到一个人顺顺利利相处,爱上,却突然开始知道了月球背面致命的秘密。
矢崎仁司用一种褪色的品红色调来描述小池真理子的恋爱故事,除了表达年代感之外,大概更多的还是想表达情欲里面只能够被烛火照亮却无法被电灯灼伤的部分。一个有着狭小入口的荒芜茶室,一间格局奇怪,总是在播放古典音乐的地下咖啡厅。如果在户外,不是竹林,就是海边。这些场景,无一例外都带有强烈的色彩信息。
在李安的语系里,绿色代表着压抑的情欲,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中,蓝色是种对恋情失丧的愤怒,而皮肤被烛火照亮的黄色,在矢崎仁司的手下则变成了一种注定要消逝的生命力,这种爱与虐同在的颜色,在一个少女的1969-1970年的生命里,是一种被爱欲打开的敏锐感受;而在Wataru和Yunosuke那里,可能就是一种蚀骨的别离,和相爱却注定永远无法拥有对方的痛苦。他们的眼睛在烛火的照耀下,像野兽一样闪闪发光,却在离别的时刻,都啪的一下熄灭了,就像闪电照亮他们年轻的肉体那般。
两对couple,两男两女,心中都各自有各自甜蜜的诡计,最纯洁的一个在成为了一个女人以后活了下来,只是因为她的存在就是为了成为回忆的器皿。细雪一般的爱情,洋酒一般的情欲,竹林里最后一次不撒手的道别,都在深海中成为了响彻一声的奏鸣曲。
多说一句:片中最有特点的就是人物的服饰,特别是女生的裙子,整个看起来都能觉得质感非凡,非常有质感的布料在人物活动,特别是性爱戏的部分也成为了构成画面语言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仔细观察和体会响子在每一场性爱中的穿着,还有雨夜中回家后换的裙子,都能够感受到第一场反对制服戏所表达的,在此无法用语言来转述的丰富内涵。服装的表达功能这两年好像都是把重点放在服饰对一个人的性格表达上,却不能做到像这个片子一样把服饰的线条感都变成了一种画面的,现场的美学元素,太精妙了,简直过目不忘。
5 ) 成海越来越美了,工桑真是个变态
如题目一样,看了电影,我的感想有两个:成海越来越美了,工桑真是个变态。
成海作为电影的女主角,进步女学生,热衷于参与学生运动。女主角牵起了电影的主线,在一家名为无伴奏的小酒馆中,女主邂逅了自己的男友阿涉,其好友右之介和艾玛。
男友总是在隐藏些什么,右之介总是在偷窥着两人,这让女主尴尬而又无奈,阿涉愤怒却也无奈。
原来,阿涉和右之介有着禁断之恋,右之介对阿涉有着不一样的占有欲。
最后,阿涉投海了,在海风的吹拂下,我们看到了阿涉的画本,从右之介到女主。阿涉爱上了女主,但是右之介的爱他无力承受。
最后的最后,女主回到了无伴奏,喝着咖啡,想着第一次相遇,她长大了。
6 ) 喜欢女主
成海璃子 Riko Narumi好美。。。
此片里面文艺范儿的服装些哦,简直帅翻。女主得知男主是gay后,还为男主穿起了男孩的服装(好美的),用心良苦但最后还是苦恋一场。。。即使最后男主打电话给女主,说她是自己爱上的第一个女人,我还是觉得男主是个bitch。。。
整个影片洋溢着浓浓的文学气息,学运背景为人物提供了解放身体与思想的舞台,但回归到自身的角度又是无比的空虚,正是在这种失魂的状态下,四个年轻人的情欲交错最终酿成了悲剧。关于年代的还原度上还是力度欠奉,倒是小咖啡馆里氤氲着一股股欲望,成海璃子演得略扭捏,还得靠池松挑起大梁。
以一本青春回忆录的开篇娓娓道来,追忆青葱岁月。对自我意识的解放,对生命轨迹的不安和对暧昧不明的困惑。不过手法上有些陈旧,滥情和反叛拍的也是蜻蜓点水,倒是很贴切那个时代的焦虑。结尾无伴奏咖啡馆里播放的巴赫-第140号康塔塔很扣题,暗示着青春的被扼杀,满是遗憾与悔意。
超喜欢的题材看的超级爽然后后半段就敷衍了事了啊啊啊啊伤心。哭cry。
学生运动有多虚幻呢?“你第一次吻我的那晚的月亮,上面还没有美国人的脚印。”
造反有理的70年代,配合“无伴奏咖啡厅”,隐秘茶室里年轻彷徨期的“性糜烂”氛围是出来了。成海璃子形似<感受大海>的市川由衣,已经尽力了,但是某些外部力量的干涉导致激情不足。后端的故事更有点敷衍,浪费了远藤新菜这个角色。池松壮亮和斋藤工倒是本色出演,辛苦了!
卧槽大家都这么拼,成海璃子你好意思吗
学生运动我也滋磁,左派性观念开放我也知道,同性恋或双性恋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我也理解,但为什么非要杀死三角关系中的女人(还是有身孕的)来显现出文青基佬之间的爱情有多悲壮?不懂你们左逼的伤痛爱情故事。
抱着看消费革命的怀旧电影的些许罪恶感去了,竟然是久违的纯文学。结构很经典:旁观一场《禁色》般的飞蛾扑火,然后自己成长。池松在纸之月里的印象挥之不去,工桑自从魔鬼游戏和团地之后就迷上了怪怪的笑。到了结尾才觉得氛围到位!削苹果和追沙滩上脚步的镜头不错。咖啡和茶室的异世界空间值得玩味
古典音乐和文学,香烟和酒精都是那个时代爱情的催化剂。街头是比校园更好的活动场所。HiFi咖啡厅感觉挺不错的,像是一群人在一个幽暗的角落里聚众吸毒一样。池松壮亮是可以成大器的演员。
4.0,一开始刻意做旧泛黄的色调有些干扰人,但是到后面发现如此适合拍摄这样一个压抑到只适合用火光照亮的故事。知道男友是男同之后的冷静也许是成长的一部分,海边愉快的四人最后在各自画册和练习本用至结尾的地方枯黄得不知从何翻看起。服装用料和美术做的超棒,诚意之作值得小书一笔。
成海璃子还是个隐杯卧槽,感觉池松壮亮有成为新一代色情片小王子的潜质。
很有品味的电影(不仅是音乐)。前半的流れ让人非常舒服,
用很多无聊的素材,去讲述了一段狗血故事。节奏与画面的处理都可以认同,甚至价值观也不是主要问题,重点是那些旁枝末节比如学运真的帮不到剧作也帮不到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的形象轰然倒塌,本来很立体,瞬间成炮灰。而两位男主其实之前都没立住,后面都在他们上身本身也撑不起来。遗憾。
这根本就是一个纯狗血的文艺爱情片啊!跟学运其实没啥关系,看点大概就是尺度大了点,最后结局也是莫名其妙,可怜的女二……成海璃子身材不错,就是演技还差点,工桑这个角色真是太无语了,还是池松演得最好,另外池松不愧是90后床戏之王啊,还男女通吃,我看过他的电影里好像每部都有o(╯□╰)o
不好看
“但是不逼迫自己参与到风暴之中,就好像下一秒就会发狂”故事很村上春树,大时代下的迷茫青年外加错综复杂的感情线,色调很喜欢,有些音乐果然作为电影背景乐就会变好听呀,比如卡农😂池松壮亮是我的新男神~
本片最大的败笔是女主角成海璃子,你丫都接这种本子,凭什么不露点?你不露点就表接啊是不是?你看其它两位男主和女二都牺牲的!
让我死在成海璃子的眼神、脸蛋和胸部里吧…… 开场第一镜就美得勾走我魂,看完全片整个人是热的、是抖的、是懵逼的…… 年度私心最爱的日影不会有之一了!!!
可以一看,多少腐女是为了看池松壮亮、斋藤工一起搅后庭花那一刻。拍昭和时代的学生运动和身体解放,怎么可以不参考若松孝二的片子呢,质感还是不够6、70年代,故事倒是有些村上味道了,成海璃子、远藤新菜这批90后太纤瘦矮小,也是不像搞革命的叛逆女学生。成海璃子还是不敢脱,略可惜。
成海璃子床头边的一摞三岛由纪夫就已经奠定了基调。忧郁狂躁的70年代,注定飘散的学生运动,厌恶美国人但沉溺于美国文化里的年轻人们连爱情也是灰色的。最后一起谱写了悲歌的人们相继离去,女主角却可以在卡农声里安然离开。因为防暴盾后的蓝天其实就是学校上空的蓝天,革命和爱情仅存于牺牲了的人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