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都没错,错在这个年代
少年H,一部对我来说不够温情、不够感人,但却那么真实,不矫情、不做作的佳片。父亲的教育方式,着实该送上两万五千个赞。作为反战题材影片,说实话,小日本比国内的有态度的多。战争狂热分子,政府的狂妄愚昧,弱小百姓的任人鱼肉、无奈求生,在国产战争影片中,几乎看不到。“海底的裙带,飘摇不定”,其实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求生技能,当然,也是令少年H极为困扰并压抑许久的源头。若不是父亲自幼便引导H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话,恐怕H根本无法跨越这一道无形的鸿沟。“我们都没错,错就错在这个时代”,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只是换个形式罢了。战争年代忙着活命,现在就不是吗?那些曾经高喊“皇军万岁”的,战败后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队伍,这种行为和我们周遭的装逼“裙带”有什么差别?装逼可能真的是伪装弱小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喝上个星巴克就是洋气了,还不忘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今天一个人喝两杯,喝不掉了,怎么办呀”;根本不熟练的活,难得干一回,也以同样方式以告天下,“快乐的工作中”,就听过那么几首外文歌、外国歌手,就是音乐达人,就知道个三叶草和adidas的关系就是时尚潮人了,或许吧,有时候我也如同H般,厌恶自己,厌恶这乱七八糟的人,或许吧,或许吧,我们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存着,都没错,错在这个时代。
2 ) 你好。受难的日本
今天到姑姑家拜访,因为她家的电视只有芒果TV,选来选去,只好选了这一部有两个小时的日本电影。
感觉这一部电影就是《萤火虫之墓》的背景知识补充,当年看那部动画的时候,对于发生的空袭觉得有些莫名,不能理解。加上《美国往事》这部老电影,算是对于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关系的一个解释。我也有点像H一样在片尾时对于日本的态度是不解的,战争时是那么多厌恶美国,禁止一切关于西方的事物,例如西服和基督教。而战后,立马像随波逐流的裙带菜一般来说亲美。也时常听军事节目说起日美的关系,我想变化的不是他们的关系,而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决定他们的立场之所在。
看到H和母亲遭遇空袭,努力的按照排练时有步骤的提水灭火时,我不合时宜的感动了,但是这是不可抑制的人类最纯粹的一种情感表达。每个国家都遭遇过自己的苦难,我们以前被日本侵略,日本也被美国侵略,美国以前被英国侵略,英国后来还不是被美国侵略,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纯洁和大好人。毕竟中国现在的地理版图也是通过侵略别国而得到的。所以现在中国的仇日分子也是如同不知内情的裙带菜一般跟风去仇恨他人。H的母亲就一直很棒,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却还是不顾困扰中的H的反抗,毅然决然的去给饭团,救济他人。
以前在豆瓣上就看到过对于这部电影的推荐,但是看到是二战题材的,我也就跳过了,关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好多了。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新鲜的。对于日本经历着对于美国的感情复杂变化有着印象深刻的体验。原来日本人也有着像中国文革时期一般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大规模的禁止活动。从初中开始就行彻头彻尾的军事化管理,这点挺让我瞠目结舌的。里面H的反抗和疑问也正是观众所不明白的,而H的父亲和H的教官说的话着实让人觉得意味深刻。
只有接触世界的思想,人的思想才不会变得狭隘而困扰。
3 ) 缝纫机与信仰
电影的主旋律让人伤感又唏嘘,少年H的家庭氛围让人羡慕,爸爸开明,妈妈温暖,妹妹可爱。无端的战争,流言的冲击,连信仰都要埋藏,更何况生命。
爸爸战前的开朗与战后的沉默,他的爱好是西服,当自己的爱好成为负担时,他变成了一名消防员。当缝纫机被烧毁时,他的信仰也一同灰飞烟灭,他失去了灵魂,一个成年人用自己忍耐的极限来守卫自己的家庭和信仰。虽然他如裙带菜一样随波逐流,可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底线。缝纫机修好那刻,相信他已带着千疮百孔的心重新站起来了。即使面对酷刑拷问。妹妹好子在离别的列车上与站台亲人的说再见,克制的眼泪,紧咬的嘴唇,让她的无助展现的淋漓尽致。
少年H,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用他纯真的心去感受到一场战争,从头到尾都始终如一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虽然多次涉险却仍保留赤子之心。他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有不同的信仰,为什么不可以画自己喜欢的绘画,爸爸为什么会因为一张明信片受难,自己为什么被教练打,对于一个少年,为什么妈妈要把仅有的大米让给不想干的人,他实在太迷茫,他需要一个答案,他向他的爸爸索求,但爸爸的精神支柱已然轰塌,他用锅盖扔向爸爸,却仍然没有得到答案,他,实在坚持不住了,他想用死去摆脱这一切。但,他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选择一个人闯世界。
对于,结尾广告画面的凤凰,作为不死鸟而存在的意义,对于少年的未来,也许对于妹尾一家,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浴火重生吧。
4 ) 风中的墙头草,海中的裙带菜
H:“和裙带菜一样 ,大量的裙带菜,随波逐流,摇摆不定”
父:“大家,什么都不知道,就发生了战争,时至如今,现在该怎么办,大家都不知所措”
年少的H君在战争之后,大义凛然的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附和,这让他很不满。
这种不满,代表着个人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源于H内心中压抑许久的愤怒,父亲教会了他忍耐,坚定了他在战时不盲从的信念,
因为一张明信片,他看着父亲受苦,
因为对绘画的执着,他被土鳖的教官暴打一顿,
因为对战争的远见,被同学欺压,
战争终于像H所说的一样,失败结束,反而H自己容不得别人的变化,也并没有获得父亲的夸奖。
面对时代,墙头草与裙带菜教会我们的并不是坏道理,只不过是为了生存。
历史来不及让人痛恨,只能逼着我们往前看,去迎接更美好的未来,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历经伤痛之后,只得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少年H的成长,便是伴随着这样一个主题,缓步向前。
影片中每个关于H的成长的细节,都带给了我十足的感动
当邻居因为“赤色分子”被抓走时,父亲教会了他宽容的思考“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当因为明信片与伙伴闹翻,却意外收获了一份永远的友情
当父亲被抓走调查,他选择了作为一个男人去独自承担这份苦楚
当H为自己的艺术执着时,“无论手表还是枪,和人都一样,如果不好好上油,光靠精神的力量是不够的”教会了他圆滑的生存,而此刻父亲做了消防队员,母亲也做了居民组组长
这都源于父亲良好的教育,若与《美丽心灵》比较,这里更是多了一丝严肃,一份担当。
H的成长伴随着这场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我们也看到了众生百态,尤其是在路口交谈的两位老者,一文一武,面对事件,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带来一丝娱乐之外,也让我们想起身边的那些人,比H年长的“赤色分子”犹如《我11》中的那个杀人犯,被战争逼到自杀的男人姐姐犹如《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而少年H与《蓝风筝》中的铁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细心的可以发现到,上面列举的三部影片都与“文革”挂钩,正是这种个性自由的灵魂与混乱错误的时代之间的抗衡,我们才能细心品味着生存之道的魅力。
没错,在混乱的年代里,我们即做不成饱食灵魂的艺术家,也做不得暴戾成性的恶人,我们都是生活中不温不火的善人,如同父亲说的那样“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那个时候,要是成了可耻的人可不行。”就像《活着》中徐福贵那样活着平凡,但我们也会受尽风的摧残,海的折磨,在左右摇摆中,不可失去为人的根基,也不可与时代拼的鱼死网破。
“起风了,要努力的活下去”——《起风了》
为什么?
因为未来会更好,好到如同影片最后耀眼夺目的凤凰。
我想,这便是影片《少年H》的成长之后,所要教会我们的道理。
欢迎关注weibo“电影就该电影”
5 ) 恶与美
这部电影,群体的躁动,愚昧,易变,残忍与疯狂,通过战争初期与战后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
疯狂的军国主义战败后,对美国大兵的谄媚及对H带着小商户特有笑容的钟表匠,战时是教导初中学生殉国的严酷军官。民众,前一秒钟,都在呼喊天皇万岁,前一秒,都在嘲笑英文字母H,现在以跟美国大兵说hello为荣。
少年H一家,信奉基督教,上帝与天皇的冲突予以体现。母亲,对基督教信仰坚决,是教义驱使还是善良本性使然,自己挨饿也要救助奄奄一息的路人。
父亲,手艺精湛的洋服裁缝,以此肩负一家生计,因其与西方人士的往来而受迫害,教导H以东方文化的忍对抗疯狂的军国主义。战后,家徒四壁,迷惘后,又能全力振作满怀希望地踩着缝纫机,让一切重新来过。
电影以凤凰图,结束。凤凰,神户能火中重生,但那个以美为生的男人姐姐,那个同学的舅舅大姨,却只能在战壕与神户的火中长眠。
被军国主义疯狂包裹的个体,在肆无忌惮地残忍,杀戮后,又怎能可以继续面朝朝阳地幸福生活?那逝去的人,就只能一抔黃土吗?
6 ) 不算影评,有剧透
这是根据妹尾河童的自传体原著改编的电影,主人公妹尾肇就是编剧本人,连出生地神户鹰取汀都没有改动。
作为一部反战题材的电影,影片走了日式的清新温暖的路线,从一个平民的角度,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这个奇怪的国家,这个奇怪的大人世界。
肇是一个生活在神户的少年,跟其他男孩一样,贪玩、好奇,偶尔撒谎。因为母亲给他织的毛衣上秀了个大大的H,而被大家叫做少年H。
但是作为西服裁缝的基督徒家庭,仍然不可避免的成为特务机构怀疑的对象。终于因为一张帝国大厦的美国明信片,父亲被逮捕,而H遵守保密的诺言忍住担心而没有将此事告诉妈妈和妹妹。
H身材矮小,但是不论是在被同学在书桌上涂上间谍字样,还是在被教官和同学殴打时,他都能直面。父母的教诲,战争的洗礼赋予了H坚韧、真诚、勇敢的品格。
父亲是一个理性、智慧而三观很正的普通裁缝,他总是能在肇困惑的时候给出教诲,指明方向。
他早就发现H借口洗澡而跑到对面的大哥哥家里去听唱片而并不阻止,而在大哥哥被逮捕的时候他马上意识到H画的军舰有可能成为被当做间谍的证据。
当因明信片而遭到逮捕和刑讯后,H要去找泄露秘密的小一算账,而父亲却阻拦并告诉他:“事情变成这样,他也一定在苦恼吧”,“这场战争会怎样,爸爸也不知道,但是如果自己不坚强的话,就会被摧毁”“一定要忍,可不能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变成一个可耻的人”。
父亲这个角色是影片中最光芒四射的,他有着男人所有的优秀品质。尽管他不高大,笨拙,也不年轻。但是他总是能在必要的时候给出正确的判断,在儿子迷惘的时候指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撑起家庭,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努力站起来,重建家园。他最重要的品格就是,永不放弃。
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宽容而善良。总是能从点滴的细节发现H是否又跑到海边去玩了。在神户被燃烧弹袭击,城市变成一片火海时,她是唯一履行救火义务的,在所有人都撤走了才离开,还拼死保护着组织的国债。在所有人都一无所有,忍饥挨饿的时候,还舍出口粮来救助他人。
战争时期,一切与战争无关的事物都无法存活,学校里只教授怎样打仗,即使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要背负为国捐躯的担子,去用地雷炸战车,去开枪。男姐姐是个悲情的人物,他本是像梅兰芳一样的反串演员,曾在庆典上有着风华绝代的风姿,但是战争时期一样要被应招入伍,最后只好用一条麻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胸口还插着白色的小花。
我从不因为战争而憎恨日本或日本人。
战争没有对错,所有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这场战争结束了快七十年了,胜负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反思战争,以防止战争再次给人类带来伤害。
片中的所有人都是生活在日本的普通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也不关心,要勇敢作战为国捐躯也好,要承认失败重建家园也好,都是国家、是政府、是天皇在告诉他们。
田森教官是忠实的天皇支持者,他一心要为战争贡献全部力量,并因此殴打了H,但是战争结束后,他却立即变成另一副模样,并且成为民主主义的拥护者。
久门教官本是个钟表匠,战争结束后干回老本行,即使是在战争时期的学校教授枪械使用时,他也只是说:“我只是想教会学生,在万一的时候能够保护自己的东西。”
连小孩子都能看得出来与强大的美国作战根本不可能胜利,但是他们看不到,也不愿看到。
。
幸好H有在父母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父亲告诉他要怎样跟人交往,母亲告诉他要为做错事而忏悔。在大哥哥被逮捕,在男姐姐自杀,在被冤枉时,父亲总是能给他指引方向。
但是,随着他渐渐成长,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力。
当母亲要给隔壁饥饿的孩子送去不多的粮食时,H很生气,他说:“给了一次就会成为习惯”“要救饿肚子人就会没完没了”,而母亲处于基督徒的善良而坚持继续救助其他人。H向父亲征求意见时,父亲却少有的保持了沉默。不仅是因为这确实是无法回答的问题,给或不给,都不是错。而且,H终于有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可以不依赖父亲了。
这些人不是战争后变成普通人,他们本就是普通人,是战争把他们变成了鬼
就像小津安二郎,战争之前就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导演,战争爆发一样要到中国去搬毒气弹。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对军队生活的怀念和哀伤,那不是对战争的怀念,而是战争深深的改变了一个人的一切,那是对一段时期的回忆。他的影片从不会歌颂战争或国家,那种充满家庭的温情与战争的残暴是格格不入的。所以,我不怪他。
作为普通日本百姓,最重要的是平平安安的生活,发动战争不是他们的意愿,统一世界或是拓张领土也与他们无关,但是他们却要为此遭受灾难,承担战败的罪责,背负重建的负担。
我们是受害者,他们也是,又有什么对错之分呢。
相比之下,如果作为战胜国还不能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还沉浸在屈辱的历史中不能面对,还惦记着用武力去复仇,只会在艺术作品中用高大的正面形象和猥琐的敌人去讽刺别人,那不配五千年兼容并蓄历经风雨沧桑的大国称号。
1.这个民族节制,韧性,谦和和倔强,承认强者。2.有这样一个家庭,那是在任何时期,都是最好的。 3.独立的思考,切勿迷失于庸众 4.残酷。动人。温暖。
整个故事中,我想就只有那个钟表匠是最为清醒的了。战争中成为老师的他,选择暂时隐忍,还给孩子们从暴力中提供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湾,战争后,很快放下了这份工作,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钟表匠,又重新拿起自己喜欢的工具,修理时间带来的伤痕。
人間は弱いものけれど、この世に生きるしかできない。
给予恩惠比获得更加重要~
透过少年之眼看二战,讲述的是战争残酷,却有娓娓道来的沉着(这就比“萤火虫之墓”好太多)。在庞大军国机器面前,父亲那台小小缝纫机寄托了普通日本家庭的浮沉与希望。民众,永远才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Say No To War。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日本作为战争的发起者,错的不是国民,也不是帝国军,而是那些法西斯主义的领导者。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还好历史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可以回归自己想过的日子。人们会像不死鸟一样,浴火重生.
与小说传递的一样,父亲理性、温和的教育是H独立成长的护心石。
原来是妹尾河童的自传改编电影,原来他除了那些好玩的画之外,还能写出这样的严肃文学。片子本身而言,基本是被水谷丰撑起来的,小男孩的演技一度捉急,尤其是影片后半部分。除了反战基调外,更多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再度回顾及解读那场战争。无论战败战胜,皆是百姓苦。
生きねば。
战后缝纫机,重圆的家人,不死鸟。
看看缅怀英烈的保守主义和彻底反战的区别,看看降旗康男怎么拍出真正的反战片的。概念还是常规的,但就是没有回避日本国内被洗脑过的被奴役的民族主义思想,没有回避对边缘党派的逮捕,没有回避军国主义驱赶百姓欺骗百姓去赴死,没有回避浪潮席卷下的群体对个体的绑架甚至杀害。导演直接把这些东西放在这里,这就是曾经的历史,这是真实再现。全片较多地使用了移动镜头摇摄,气质更加朴实温和。
不得不說真的太棒了,兩個子役演得好,太喜歡花田優里音了,水谷豐伊藤蘭夫妻檔再同台。每個時代都有盲目盲從主流媒體的狂熱群眾,本世紀稱其為腦殘憤青,不忠於自己的思想去面對問題是不行的。很早之前看河童的旅行素描筆記,真的是個無論何時都不停止思考,有意思的人。
不是H的也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老人青年,霓虹金他国人,所想所处不同,却都找得见自己。
其实我不怎么看日本的,但是当我看完以后发现演员表里面有 小栗旬 我就想到只有一个帅男演员 还是打酱油的 估计是他
1.电影有些许《赤足小子》与《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结合的感觉;2.平民百姓在战争的影响下想过上普通安稳的生活都不容易;3.日本宣布战败后,少年H:真是太好了,战争结束了,真是太好了。…这场战争做了什么好事!这场战争都做了什么好事!→联想起《间谍之妻》末尾的台词:现在,日本会输,战争将结束。好极了。
(9/10)我觉得真正的反战片就像本片这样,写实地反映着二战时日本的状况,但镜头必须冷酷得不会让观众受到感染(从这点来说《大和号》等片子挺绿茶的)。主角之所以痛苦,正因为他小小年纪就看透了太多问题。
战争对于国民来说 都是一样的灾难
温暖人心
妹尾河童自传改编。独特的战时视角,细节丰富,父子关系动人。
3.5 男主的妹妹是蔡宜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