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东城”的小城之中,梅尔(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是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的一名警探,每一天,梅尔都要处理镇子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琐事,这些事情堆积到一起,难免令她感到身心疲惫。
某日,一起谋杀案的发生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气氛,一位名叫艾琳(卡莉·史派妮 Cailee Spaeny 饰)的少女妈妈被人发现死在了河滩上。一段流出的视频显示,艾琳在死亡当天,曾经遭到过前男友迪伦(杰克·马赫恩 Jack Mulhern 饰)和其现任女友布里安娜(麦肯齐·兰辛 Mackenzie Lansing 饰)的霸凌,梅尔毫不犹豫拘捕了两人。这桩案件带来的影响犹如蝴蝶效应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小镇,一时之间,梅尔身边的所有人似乎被卷入了案件之中。
佳作量产批发机器HBO又杀回来了!
除了平台有保证,最吸引小明眼球的,就是本作的豪华阵容。
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暌违十年再战小荧幕。
上一部美剧《幻世浮生》同样是跟老东家HBO合作,为她带来金球、艾美两座视后奖杯,
这次同样不得了,开播后不仅收视率集均30%的猛涨,烂番茄新鲜度更是高达94%,豆瓣评分也从8.4一路涨到8.9!
今天就说说这部——
故事发生在美国铁锈带,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
这个小镇曾经因矿业繁荣,如今只剩无尽的萧条和落寞。
居民多为工人阶级,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落后、封闭又压抑,吸毒和酗酒的现象很是普遍。
女主梅尔是小镇的传奇人物,25年前她曾带领高中篮球队打进全国大赛,一记精准投篮让她获封“猎鹰女士”的威名,深受邻里的信任。
后来她继承父亲衣钵当了警察,大家遇到一些鸡毛小事都直接给她打电话,而不是去报警。
虽然一直被市民们给予厚望,但梅尔的工作却并不顺利。
昔日队友的女儿已经失踪一年,每条线索都被堵死,女主使尽浑身解数但案件还是毫无进展,癌症妈妈利用媒体舆论持续施压,女主被压得喘不过气。
生活上更是一团乱麻。
梅尔不仅要养母亲和女儿,还要照顾过世的儿子留下的孙子,工作的不顺和生活的重担让她平时也没给家人什么好脸色。
镇上高中举办了一个篮球队25周年的庆祝活动,将会给梅尔颁发荣誉奖章。
结果亲友家人都没来参加,全部都跑去庆祝梅尔前夫的订婚仪式。
这些虚头巴脑的梅尔都可以不在乎,她最担心的是孙子会遗传父亲的神经类疾病,最终会像儿子那样自杀,心塞的是最近孙子身上已经有了儿子当年的早发症状。
偏偏这个时候,吸毒的儿媳要来争夺孙子的监护权。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筹莫展之际小镇又发生了一起谋杀案。
郊外河岸边发现一具裸体女尸,死者艾琳是一位17岁的单身妈妈,最近正忙着为孩子攒钱做手术,吝啬的前夫一毛不拔,有暴力倾向的父亲更是威胁要把她们母子扫地出门。
梅尔调查后发现,艾琳在死前曾被前夫的现女友组团围殴。
当时是自己的女儿出手解救,梅尔的女儿也成死者生前最后一个目击证人。
案件性质恶劣,郡县派来支援的警探柯林。
柯林年纪轻轻且略显茫然无措,但其实专业技术了得,上个月刚刚破了一个邻镇失踪10岁少女的悬案。
柯林与梅尔之间存在一种很微妙的互补,来自外地的他反倒可以化解梅尔太过投入、急切的冲动,而且他身上那扮猪吃老虎的喜剧色彩也稍微缓解了一下小镇上的悲观情绪。
彼得斯和温斯莱特碰撞出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各种《谋杀》CP既视感。
就在这时,梅尔得到死者闺蜜的线报,
死者的孩子并非死者前夫亲生,梅尔的前夫(学校老师)曾跟死者艾琳过从甚密,
孩子的父亲,很可能就是梅尔的前夫。
核爆一般的信息让案件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艾琳死前到底经历了什么?而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谁?
还请各位去剧中寻找答案吧。
本剧只有短短7集,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集。
缓慢的节奏、冷峻压抑的气质、足够吸引眼球的案件,再加一个刚毅果敢的大女主,这些都正对我的胃口。
但平心而论,这些元素在近年的同题材作品中其实并不少见,《幸福谷》、《迷糊之巅》、《利器》、《谋杀》这一挂作品走得都是这个路数,
本作之所以能杀出重围,靠得就是凯特·温斯莱特影后级的演技,以及主创营造出强大的真实感。
为了还原人物,凯特煞费苦心的练就了一口神乎其技的费城特拉华口音;
因为剧中有大量的动作戏,凯特为此进行了五个月的体能训练,即便拍摄计划因疫情中断,仍旧保持每天骑行20公里的训练强度。
除了体能训练以外,凯特还花了很多时间到当地警署了解警探的真实工作,有位与梅尔条件相符的女警亲身指导,确保掏枪和办案等细节准确无误。
短短三集,观众完全带入女主的视角,通过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剧中的凯特宛如一尊人型自走表演艺术品,情绪状态都极其精准。
凯特在之前的表演中经常会用肢体和表情的短暂静止和全神贯注的思考来诠释内心的混乱和情感的冲突。
本剧的人物和故事无疑让她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对嫌疑人的怀疑和注视下,对家人的不安和担忧中,都含着满满一股野蛮强大的生命力。
梅尔用全神贯注的精力,去捕捉细微面部表情之后隐藏的谎言,用极致怀疑的态度,去揣测那些认识良久的故人也可能做出让人发指的行为。
而女主这种愤世嫉俗的态度和眼光,来源于这个人物所处的困境,本剧在深挖这些细节的时候,就从犯罪戏剧转向了人物研究和对悲伤的探索。
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在自身的苦难中挣扎,都有一种人性的复杂感,他们的过往随着案件推进而一点点被揭开,鲜活生动。
这就是教科书一般的灵魂大女主+出彩群像的完美结合,所有的细节都完美的交织在一起,没有一处闲笔。
而很多其他描绘了工人阶级的同类作品都不免散发出一股自我感动的好莱坞精英气息,
《东城梦魇》精准的描绘了一个贫困落后工业城镇的生活质感,并没有陷入类似《乡下人的悲歌》那种用力过猛的苦大仇深,这都得益于编剧英格尔斯比就是从这样的地区走出来的。
而这种现实主义恰恰是影视美学中最难做好的。
表演要真实动人,场景要细致生动;
扭曲疯狂的反转必须要相当克制,得在戏剧性和真实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热门的电视剧都是视听风格浓厚类型片,因为跟需要费时费力死扣且需要深厚积淀的现实主义相比,创作者风格浓烈的类型片无疑是性价比更高且更讨巧的。
剧中的东城不是一个理想的家园,梅尔也不是一个称职的侦探或母亲。
但两者都有比完美更令人信服的东西:因为它们是真实的。
你会觉得真真正正有这些人,他们周遭的确发生了这些事,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这就是最难得且珍贵的褒奖。
追完7集,只能慨叹结构实在太精巧了,故事严丝合缝,结尾包袱抖得让人叹为观止!
这年头,能遇到一个高开高走、完美收官的剧不亚于彩票中奖……支持艾美、金球(如果还有的话)一把子横扫……
戳【有用】,如此诚意之作,观看即是享受。
*注意!下文包含大量GIF,视手机性能,阅读时可能会出现客户端卡顿、闪退等现象*
《东城梅尔》这部剧,若是把它当做一部悬疑刑侦题材作品来观看的话,实话实说,我认为它的故事并没有特别出彩和抓人。但是,正如导演克雷格·卓贝在片花中说的:
……我们是在讲述受到创伤的人如何努力走出创伤的故事。
这即是说,此部剧集的重点,其实是在“人情事故,伦理纲常”,而办案缉凶反倒成了背景与配角。所以也只有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剧中的故事和演出,你方能体会出这部剧的好来。
因此,这部剧看的是一个“慢”字——慢下来,你才能看到戏里情节的起承转合,看清演员表演的细微之妙,咂摸出念白之外的“潜台词”等等。
我看这部剧看了三遍,一边看一边记,把里面我认为值得反复欣赏的细节罗列在下面,希望大家能喜欢。当然,这些诸多解读都谨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补充,一起交流。
梅尔(Mare)发现自己是家中最后一个知道弗兰克(Frank)订婚的人,心里非常不痛快。于是当晚在家中,梅尔想从女儿雪芳(Siobhan)这里得到一些安慰,可根据人物设定,梅尔又不是那种能够直抒心意的角色。那么这段情节,该怎么演绎才能有说服力?
我们来一步一步地看看剧本和演员是如何处理的。
首先,导演在此场景中,设定了一个走廊上的固定机位,随着梅尔走出自己的房间,镜头从远景慢慢推进到中景,然后定住不动。此时画面里构成了左边雪芳房间,中间走廊,右边德鲁房间这么一个空间结构。之所以要说明这一点,是希望大家能注意接下来梅尔的位置变化,十分有趣。
梅尔此时需要有一个铺垫,来让自己“求安慰”的行为显得不那么刻意。而她所想到的,是以“收到德鲁学校演奏会的邮件”这么一件事来作为开场白。
人物此时从左门移动到右门。
但梅尔没想到,自己选的这个开场白引出了另一件“家里就我不知道”的事情——大孙子德鲁居然会吹竖笛!梅尔心里越发觉得不舒服了。
人物再次从右门移动到左门。
此时雪芳意识到自己母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直截了当的问:你到底有啥事?
梅尔这才开始切入正题:“……你知道你爸跟菲耶的事儿吗?”
注意在凯特演绎下,梅尔说话之前做出的缩脖子、轻咳和双手环抱在胸前的这一系列小动作,非常准确的拿捏了梅尔因为被打乱节奏而感到的被动,以及向女儿“示弱”而略感尴尬的不适。
雪芳的回答倒是干脆利索:“知道啊,这事儿还是我策划的。”
这下让梅尔的失落感更上一层楼——闹了半天,让自己郁闷不已的事儿居然是亲闺女筹备出来的。
梅尔的老脸有点绷不住,开始了人物情绪和站位的第三次转换,再一次移动到右门。
此时她语气里所表达的情绪已经逐渐升温,从“乞求”转成了“责问”,说:“……所以就没一个人来我的庆祝典礼是吗?”
梅尔这句话已经是在用一种抱怨的口吻,无比直白地在向女儿“求关心”。
但没想到雪芳直接怼了回来:不是当初你自己说不让我们去的吗?
求安慰没求到,反而让梅尔感觉自己闺女居然从头到尾都不站在自己的身边。
这种疏远感让梅尔再次受挫,于是靠在门边略微想了想,随即转身来了个大变脸,把话题带向了一个身为母亲绝对有发言权,且雪芳难以还嘴的方向:大学申请。
注意这里凯特开始略显严厉的表情和突然加快的语速,让观众立刻感觉到,梅尔开始有些“急眼”了。此时人物情绪跟随上个镜头中的人物站位一起,完成了第四次的转变。
而事实上,此时的梅尔并不是真的想在这个话题上跟女儿争出来个所以然,毕竟这并不是她现在关心的重点。于是,她迅速收起了前面那一瞬间显露出来的愠色,一边念叨着天下所有父母都会说的“你现在还小,等过两年就知道母亲用心良苦……”云云,一边很不甘心的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接着镜头重新从中景拉到远景,并随着梅尔回到自己房间作为这场戏的结束。
这一幕通过梅尔数次往返于走廊两边房门的镜头,以因脚踝崴伤而一瘸一拐的走路姿势,把她极力维持的“母亲威严”削弱殆尽,让这个人物在失控的家庭生活中的无力和狼狈表达地惟妙惟肖。
而这种微妙的滑稽感也让观众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梅尔母女二人为什么关系是这样一种状态?
这一疑问也为后面引出凯文之死,以及这一事件对梅尔全家带来的巨大影响留下了伏笔。
这个场景本身并没有什么难以注意的细节。我特意放在这里,是因为很喜欢这种角色用动作(而不仅仅是台词)来传递信息、推进情节发展的方式。
梅尔与作家理查德(Richard)在酒吧相谈渐欢,此时理查德非常诚恳的赞叹了梅尔一句:“你真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
一般来说,两个陌生男女在酒吧喝酒喝半天,对方来这么一句,其实就是释放了非常明确的“试探信号”,接下来你要么就Thank you, but no,要么就Thank you, let's go。
我们无法推断梅尔最初是想如何作答。
但巧的是,前夫弗兰克就在此刻走进了酒吧,并且,恰如其分地向梅尔瞥了一眼。
梅尔本来就已经郁闷之极(工作进展不顺;好友在媒体上向自己施压;前夫再婚全家人都知道就自己不知道……),于是在弗兰克这一眼神的刺激下,梅尔当即决定跟理查德换个“战场”。
在第1集结尾,雪芳和女友贝卡(Becca)躺在床上。雪芳试图从身后搂住贝卡,贝卡却迷迷糊糊的挣脱然后滚向床的另一侧,离雪芳更远了。雪芳失望地背过身去,若有所思。
这个小片段可以视为导演为后续两人分手埋下的一个伏笔。
这段镜头的潜台词可以理解为:雪芳此时对自己和贝卡的关系产生了疑惑和动摇(从后面的情节我们知道,雪芳在亲密关系中更喜欢寻找成熟的伴侣,而贝卡一次吃下70颗大麻巧克力的行为显然表明她是个自制力差,情绪很容易失控的人),于是想通过一些亲密动作来帮助自己压制这些想法。但贝卡的挣脱动作,让雪芳没有如期得到心理上的支撑,于是随即而来的负面情绪占了上风。
梅尔在警局收到理查德的花束后,马上打电话想要拒绝他的示爱。
理查德敏锐地察觉到了梅尔的意图,赶紧截住了她的话头。
这里有一句关键性的台词是:“……我看见他们发现了那个年轻女孩的尸体,太可怕了,有你在,他们很幸运。”
这句话很“管用”,因为前一秒钟,梅尔还不耐烦的准备挂电话,可听理查德说了这句话之后,梅尔停顿了片刻,改口问道:“你那个活动是什么时候来着?”
梅尔此时看似突兀的情绪“急转弯”,其实是之前一系列事件推动下的必然结果——
艾琳(Erin)遇害,梅尔作为警探本身就压力重大,可道恩(Dawn)在艾琳案情的发布会上,却再次趁着媒体在场的机会借题发挥,讥讽警局不作为。
身为警察,梅尔当然知道道恩有权利提出质疑,但身为朋友,梅尔却承受着道恩在现场鼓噪起来的民愤。心里难堪有之,委屈亦有之。
梅尔回到办公室,见到了新来报道的扎博尔(Zabel)。
面对这个郡里派过来“协助”自己的小年轻,她仿佛看到了一个写着“管理层不信任你”的人形广告牌,梅尔自然更加气不打一处来。
情节继续推进,梅尔和同事一起调查布丽安娜殴打艾琳的视频。
此时众目睽睽下,屏幕上赫然出现了自己女儿的身影。
此时前景中梅尔的表情非常微妙,你能清晰地感觉出她的尴尬和憋闷,引用后面梅尔呵斥雪芳的原话,那就是:“我自己的女儿是被目击最后跟被杀女孩有过接触的几个人之一,而我tmd根本不知道这件事,你觉得别人会怎么看我?”
梅尔当众逮捕布丽安娜,押送回警局审讯。
这个不合常规的做法,背后除了正义感驱使以外,大概相当程度上也是前面这些压抑的情绪帮了大忙。这也进一步导致梅尔在后续审讯过程中,发泄式地采用了威胁恐吓的方式向布丽安娜问话。
布丽安娜恼羞成怒,口吐莲花开始人身攻击,一句话如同刀子一样扎到了梅尔的软肋:“你就是个贱人,你知道吗?怪不得你儿子自杀了!”
注意此时凯特的演绎:梅尔前一秒钟还是雷霆万钧,声色俱厉,完全处于压制地位,但在听到这一句话之后,脸上肌肉顿时僵住,眼神空洞,嘴唇无意义地开合了几下,似乎是想说点什么以表反抗,但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整个人都懵了。
至此,梅尔在接到理查德花束之前的情绪铺垫全部完成。
经过这样数次矛盾爆发和负面情绪积累,如果剧情再不给梅尔一个释放的机会,观众可能都要憋疯了。于是就在这个时候,理查德的那句 “有你在,他们很幸运”,恰如其分的到来了。
这是梅尔自打知道前夫订婚开始,一直都在渴望的一句话。这种关心、理解、以及对自己的支持,上司没说,母亲没说,闺蜜没说,女儿没说,偏偏一个才见了一面的陌生人,说了。
梅尔当即改变了主意,同意去参加理查德的读书会,俩人关系正式起步。理查德也从此刻开始,逐渐成为了梅尔阴霾笼罩着的生活中鲜见的一抹亮色,给梅尔带去了抚慰和喘息的机会。
梅尔与儿科医生的这场戏,既是梅尔第一次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儿子,也是整个电视剧里第一次介绍凯文这个角色。
在此之前,凯文就如幽灵一样,虽然到处都有他存在的痕迹,但就是迟迟不出场:
德鲁的乌龟水箱,要找雪芳来安装——为什么不找他爸爸帮忙?
弗兰克再婚,由女儿带乐队献唱庆祝——他儿子怎么没有任何表示?
德鲁妈妈想要争取孩子监护权——她老公怎么没有出面调解?
编剧这种“犹抱琵琶”的讲述方式,引导观众察觉到了凯文的存在,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剧中人全都对凯文避而不谈,这是怎么回事?
直到梅尔和儿科医生之间的这段对话,谜题终于解开。
除了以上说到的情节巧妙编排以外,凯特在这个场景里炫技式的表演也是值得使劲儿吹一波的。
首先,来看看梅尔是怎么进入情绪的。
她在介绍完凯文原先的病情之后,本该接着和医生讨论德鲁的治疗方案,但却一下子陷在了对凯文的回忆中,情绪来得猝不及防。此时镜头推进到了极近的距离,让凯特脸上每块肌肉的微小颤动都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梅尔先把脸转向了一边,皱了皱眉,想要遮掩一下即将失控的情绪,但显然没有奏效,于是紧接着自嘲般吐了一口气,想用这个动作再次缓解一下情绪的冲击,可依然于事无补。
等到梅尔把脸转过来再次面向医生时,观众发现,她已经完全红了眼眶。
之后梅尔的情绪有了第二次递进。
她先是自责地说了一句“……连他得的什么病都不知道”,随即进入了一种无声的状态。这里没有声嘶力竭,也没有痛哭流涕,在凯特的演绎下,梅尔此时甚至连“噙泪”都算不上。但她空洞的眼神,微微颤抖的嘴角,以及上下滑动的喉部肌肉,却把人物此刻哀莫大于心死的情绪推至了顶点,精准展现了梅尔因凯文自杀所遭受的沉重打击。
听到梅尔的这段自白之后,儿科医生善意地建议她去找心理专家进行咨询,但梅尔显然对刚才在陌生人面前片刻间的情感外露感到了不适,马上重重地用手指在嘴唇上摩挲了两下,然后立刻换上了一副冷漠的表情,就此偏过头去不再与医生做目光接触,彻底关闭了内心世界。
而这也是人物在场景中的第三次情绪转换。
整段表演丝丝入扣,一气呵成。
梅尔栽赃凯丽(Carrie)的做法被母亲总结为……“真tm的傻x透顶”。
但如果站在梅尔的角度,为她辩护一句的话,这个傻x行为其实是她跟凯莉沟通失败后才被逼出的下下策。而那次“促膝长谈”,从源头上说却偏偏是来自于理查德鼓励梅尔的一句话。
被一句话就打动,甚至还采取了对方的建议?梅尔如果是这么听人劝的角色,她也不至于两年走不出儿子去世的阴影了。所以人物身上的这种反常表现,凯特如何将其演绎得毫无违和感,甚至,有十足的说服力?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理查德的上半句:“我知道这不是一回事,但是我……我觉得你应该和德鲁的母亲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然后告诉她你想在他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要知道,这句话是在梅尔没有表态的情况下,理查德直接对对方的生活提出了建议。对于刚开始约会的情侣来说,作出这种举动相当冒险,拿捏不好分寸就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反感。
因此,从上面动图中你可以清晰的看出,梅尔听到理查德这句话以后,首先表现的就是回避姿态:一边轻轻摇头,一边露出了防御般的笑容。从口型我们大概能判断出,梅尔接下来想要说的大概是“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但此时理查德没有停顿,自顾自地继续说了下去,“如果这样做让你觉得是你在让步认输,或者别的什么,其实并不是,好吗?他是你的孙子,你(只是)不想失去他而已”。
我们不知道理查德这些话是瞎蒙的,还是身为作家而对人性有更深刻地了解所致。但是,他这里的每个字都正好说到了梅尔的心坎里:她在与凯莉争夺德鲁监护权时的偏执态度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源于自己无法接受在有关凯文的事上再“失败”一次。
但此时,理查德的话却让她突然意识到,整件事或许并非一定得是零和博弈,双赢的局面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于是梅尔随即褪去了先前防御性的笑容,眼眉低垂若有所思,说明她此刻已经开始认真思考理查德的话,以及接下来处理德鲁监护权的策略。
这段情节虽然相当短小,但却是梅尔“栽赃凯莉”之前必须展示出的心理挣扎的过程。
而若不是演员出色的表演,绝无法做到寥寥数言却能如此有说服力的效果。
梅尔和凯莉谈崩之后,回到警局坐在办公室发呆,脸上阴云密布。
这个时候扎博尔进来向她汇报调查进展,察觉到了梅尔的反常,于是问她怎么了。梅尔显然不想让扎博尔知道自己这会儿的心事,于是顾左右而言他,谎称自己是被案子搅得心烦意乱,赶紧把话头引到了扎博尔身上,询问他当初负责的少女失踪案是怎么破的。
这本来是梅尔为了遮掩自己的情绪,随口提的话题,但没想到扎博尔的故事却意外地引起了梅尔的兴趣,尤其最后那句“……我们把她带回家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让梅尔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正在纠结的事情。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扎博尔故事里透露出的“手段不重要,结果才重要”这样一个暗示让梅尔似乎得到了自己接下来行动所需要的心理支撑,于是微微点头,眼神慢慢变得不再灵活,思绪飘向远方,再次陷入了沉思。
而这一个镜头之后,梅尔就走进了警局的证物室。
第4集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很多桥段都包含着大量富有层次感的表演。
以梅尔和心理医生格兰姆(Dr. Graham)之间的对手戏来说。当时梅尔刚被安排行政离职,按要求来到心理诊所接受治疗,俩人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医生。这本来是一场由对抗与驯服所推动的情节,但在凯特的演绎下,观众却看到了梅尔更多的心理世界。
首先来看看梅尔在这个场景中的初始状态。
甫一进入镜头,梅尔并没有跟医生做目光接触,反而先大大咧咧地望向别处,扫视了一下办公室的四周之后,这才转过头来,边脱外罩边开始搭茬。
此时梅尔嘴上说的话虽然听起来很配合,但这种肢体语言传递给医生的信息却是:大家都是成年人,接下来心照不宣走个过场就完事儿了。
接着,平素总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梅尔开始一反常态地带着夸张的面部表情向医生讲述自己往昔失败的婚姻咨询以及重获新生的同事,还戏谑地总结说:……你千万别浪费太多时间,这玩意儿对我压根没用。
此处为止,格兰姆医生始终没有打断梅尔,一直保持着倾听的状态。因为眼前这位女警探虽然看起来气势逼人,但她那些言不由衷的话却暴露了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害怕心理治疗再次失败,所以索性不抱任何期望。
换句话说,梅尔所有的喋喋不休,其实都在发出一种呼救信号,她真正想说的是,希望这样的治疗真能有效果,希望眼前的医生真能帮到自己。
于是乎,说到后面,梅尔的语速慢了下来,眼神也从满不在乎变成了略带落寞。
格兰姆医生敏锐地找到了突破口,立刻做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然后站起身示意梅尔移坐到沙发上,准备开始治疗。
而反观梅尔,此时虽然仍然一只手插兜一只手紧抓外套,一副随时要走人的样子,但她身上的锐气此时已经消散了很多,最终以一句略带自嘲的“让治愈开始吧”,作为自己反抗的结束。
在我看来,导演给男女主配角安排感情戏的做法非常俗气,但是,也必须承认,这两人之间的关系的确为剧情走向提供了相当富有张力的冲突。
扎博尔对梅尔的爱慕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虽然之前扎博尔在酒吧里曾经借着醉意“硬撩”过梅尔,但我更倾向于把俩人在扎博尔家中讨论案情这个情节作为他真正开始对梅尔“另眼相待”的开端。扎博尔的母亲后来说过:“我知道你喜欢她……我看到你看她时的样子”。
什么样子呢?要说起来,俩人讨论案情的整个过程中,扎博尔绝对称得上是神态自若,规规矩矩。但坐在远处的老母亲是怎么慧眼如炬明察秋毫的呢?在我看来,有两个小细节。
一处,是俩人在分析完线索之后,扎博尔突然问梅尔:“你想跟我说下你被停职的真正原因吗?”这句话不仅有字面上表示关心的意思,同时也是在向梅尔套近乎:我现在是违反规定跟你透露案情,咱们这可不是一般的同事关系——我没把你当外人,你也别把我当外人。
另一处,是梅尔接下来喝了口啤酒表示想继续讨论案情的时候,扎博尔也马上抄起酒瓶喝了一口——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无意识模仿行为,也叫“变色龙效应”。通常是指人们在社交时会相互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动作、表情和行为方式,来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或者说,让对方更加喜欢自己。
这样的小动作如果是演员有意设计出来的话,那真要感叹“Devils in the details”了。
除了凯特这样的大牌,剧中的配角也同样出彩。
以莱利夫人(Mrs Riley)为例,在梅尔和扎博尔来自己家中查案的一场戏里,这个角色全程几乎没有台词,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在镜头的焦外站着,但演员依然通过准确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塑造了一个“在外人面前发现自家娃办了蠢事,极为尴尬,于是极力想要补救”的母亲形象。
第一组镜头,梅尔问杰西是否知道艾琳生前是如何为DJ筹钱的。杰西一开始摇头表示不知道,但在梅尔的逼问之下,她的心理防线很快就产生了松动。
这个时候杰西下意识地转头看向莱利夫人,似乎是希望得到母亲的支持,而莱利夫人却不为所动,虽然此处没有台词,但却用一个大惑不解的表情进行了回应:你不会真的知道什么隐情吧?那你还不赶紧跟警察交代?
杰西只好放弃抵抗,承认了自己帮艾琳注册“侧门”账号的事情。
第二组镜头,四个人聚集在杰西的房间里,听杰西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
此时身处镜头后景暗处的莱利夫人,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眉头紧锁,死死盯着女儿的电脑屏幕。这样的身体语言充分展现了自己被女儿这手“骚操作”所震惊的心情。
接下来梅尔接着问杰西:(艾琳的)这些照片是你拍的吗?
注意此时莱利夫人依然处于背景中,但却立刻用身体语言完成了在焦平面之外的表演。她先是用一种更加紧张地眼睛盯着杰西,而当杰西回头看向自己的时候,马上向前探头俯身,用一种质疑的姿态回应女儿:我也想知道呢,赶紧说实话!
而当杰西说出她跟艾琳当初的幼稚想法之后,莱利夫人阖上眼睛,发出了一声无声的叹息。
第三组镜头,梅尔去而复返,再次敲开门询问杰西是否知道艾琳日记的下落。
杰西第三次看向了妈妈,而倚在门边的莱利夫人则毫不犹豫地颔首挑眉,示意杰西要实话实说。
从联手调查杰西这条线索开始,梅尔和扎博尔的关系就进入了明显的“错配”之中。
在扎博尔看来,首先,梅尔此时从身份上讲已经不是警探,跟他暂时也不再是主副手的关系,所以自己在她面前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其次,梅尔现在必须处处依赖扎博尔才能跟进案情,俩人的主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互换了,所以扎博尔很自然的就把这件事当做了两人关系终于可以有所突破的机会,这也是他为什么会选择在结束杰西的调查后,向梅尔提出周末约会邀请的原因。
但梅尔可料想不到扎博尔这么丰富曲折的心理活动。
在她看来,他们这属于两个人民警察携手并肩绕开了制度的桎梏,正要开足马力继续查案子呢,却突然听到扎博尔来了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所以当她一瞬间反应过来扎博尔这是在约自己出去的时候,大感意外。
而扎博尔的悲剧却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注意,这里梅尔先是将脸转向了窗外,思考了一下。在这个短暂的停顿中,梅尔其实是在做利弊分析:刚刚在扎博尔的跟随下,她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就从杰西那里获取到了相当有价值的情报。行动如此成功,这让她想到自己完全可以利用扎博尔对她的好感,继续扩大自己的“便利”。
于是,等梅尔转回头来再看着扎博尔的时候,脸上已是挂着三分狡黠的笑容。
这场戏是梅尔不善处理亲密关系的又一证明。
母亲海伦从医院回到家中之后卧床静养,晚上临睡前梅尔进房间探望母亲情况。
这段戏中的人物状态其实很难把握,凯特需要把梅尔对母亲深藏在内的关心,和表面的满不在乎同时表现出来,前者太过就会丢失了这个情节的荒诞和幽默,后者太过则会把梅尔演成了个纯粹的白眼狼。
而凯特这里选择的表演方式,让我总结就是:用眼神传递前半部分信息,而用肢体完成后半部分刻画。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女儿形象:一边嘴里吃着零食,一边探头探脑走进来查看母亲的情况,一旦确认母亲没事,立刻丢下一句自己是遵了医嘱才进来看看,然后吊儿郎当的继续往嘴里塞进更多的零食,扭头就要走。
梅尔和母亲之间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相处模式?
这个问题剧情一直到最后一集才给出了答案,而那会涉及到凯特和珍·斯马特两个演员之间另一场相当精彩的演技对飙场景,我们留到后面再说。
当梅尔再次来到格兰姆医生的心理诊所时,整个人已经放松了很多。
放下对抗情绪的梅尔开始坦诚地跟医生讲述起自己的儿子凯文,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不甚美好的童年。
这整段对话中,梅尔在大部分时间里依然面沉似水。不管是提及父亲的抑郁症,还是母亲曾经的不近人情,她的语调都不急不缓,听不出有什么情绪。然而这层厚厚的心理防线,在讲到父亲自杀一事时,突然出现了一条裂缝,让我们终于窥见梅尔内心深处的伤疤。
格兰姆医生当时问到,“那你父亲当时处理得如何?” 梅尔表情立刻凝重了起来,一个长长的停顿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回答说:“他吞枪自尽了”。之后,梅尔的嘴巴再没有合上,而是保持着一个微张的状态,然后怔怔地看向格兰姆医生。
这既代表了梅尔此时正在经历的巨大感情冲击,同时也是一种向对方敞开心扉的身体语言。
格兰姆医生立刻接住了梅尔的情绪,适时表达了自己的同情。接着镜头再次切回到梅尔,可以看到,她的脸此时已经僵住了,眼眶泛红,眼神空洞望向地板,然后极其艰难地吞了一口唾沫。
接下来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当一组正反打结束,镜头再次对准梅尔的时候,你能明显感觉到,她虽然哀伤依旧,但脸上某种难以名状的细微之差却让角色在上个镜头中那种濒临崩溃的紧绷感消失了。
她依然痛苦,可就这么短短的几秒钟时间,梅尔已经再一次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那稍纵即逝的崩溃,似乎从来都没出现过。
可以说这场戏中,梅尔为了压抑内心深处汹涌而出的情绪所做的挣扎,被凯特这一连串细微的表情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
列出这段情节仅是让大家留意此处导演为了表现梅尔对扎博尔的情感变化而设计的镜头语言。
前半段,梅尔为自己之前“利用”扎博尔的行为表达歉意,同时也解释了无法回应他感情的原因。
这个过程中,梅尔看向扎博尔一律是俯视或是平视,代表此刻梅尔对扎博尔还是持有一种自上而下略带“训诫”的姿态。
之后扎博尔坦白了自己原先破案的真相。
梅尔不忍看到扎博尔自怨自艾,随即用自己栽赃凯莉的黑历史向他灌了一碗“毒鸡汤”,这让涉世不深的扎博尔大受震动。此时梅尔看向扎博尔的眼神,开始带着几分怜爱,似乎是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纯粹所打动了。
于是等到扎博尔接完电话再回来的时候,镜头略微压低,梅尔看向扎博尔变成了仰视,预示着扎博尔在梅尔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已经发生了转变。
于是再下一秒钟,扎博尔的吻如期而至,梅尔露出少女般俏皮心动的笑容。
这段情节紧接在凯莉受到工友的du品诱惑之后,这使得梅尔和她的境遇产生了有趣的呼应。
凯莉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而复吸,梅尔则藉由解决其他家庭的悲剧来隐藏自己的丧子之痛。虽然后者找到的“解药”并非实实在在的du品,但却同样是在饮鸩止渴。
所以,凯莉的命运强烈地暗示着观众,如果梅尔也像她一样再次用原先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前方等待她的也将是再次坠入深渊的命运。
所幸,梅尔面前站着的是经验丰富的格兰姆医生,而不是怀揣du品的小工。在前者的帮助下,梅尔得以用正确的方式直面内心的伤痛,而这段“打开潘多拉魔盒”的戏,也被凯特演绎得异常精彩。
刚开始,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情绪支撑点,梅尔摆出了她招牌式的“满不在乎”的表情。注意此时梅尔的语速很快,而且描述中充斥着大量回忆的细节。这种做法非常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因为,当人们即将说出藏在心中的一桩痛苦往事时,也通常会像这样兜圈子拖延时间,好让自己做好准备。
之后,梅尔的语速渐渐慢了下来,而且随着回忆逐渐向事件的关键点逼近,梅尔的讲述也变得不连贯起来,停顿越来越长,越来越频繁,直至完全静默。
此时画面上只剩下闪回镜头无声地向观众展示着当天发生的一幕幕,仿佛是梅尔心头被划开的一道道伤疤,惊心动魄,鲜血淋淋。
等到梅尔的声音重新响起,镜头再次回到她身上时,你会发现,梅尔的眼泪就在眼眶里噙着,却一滴都没让它掉下来。
如果在《东城梅尔》的演职表里挑出一个演技能和凯特分庭抗礼的人物,我觉得那得说是扮演梅尔母亲一角的珍·斯马特。老太太在镜头前的分寸火候拿捏的太棒了,在两人的很多场对手戏里,甚至可以说正是有她的存在,凯特才能够稳稳地出彩。
比如听到梅尔拿du品栽赃凯莉时的那一通畅快淋漓的臭骂。
比如被当事人爆料出轨糗事后那一段滑稽慌张的自我辩解。
而其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当属她跟梅尔在第7集中,发生于饭桌上的这场“忏悔与谅解”。
情节的起点,是梅尔看到母亲弯腰为孙子处理腿上的创可贴,随即说了一句:这要是我小的时候,你肯定让我闭上嘴自己处理了。
虽然梅尔只是略带醋意的调侃,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一句话却让海伦心中一直埋藏着的对梅尔的愧意翻涌上来,随即强装镇定地开始了对自己的“辩护”。
刚开始老太太说的几句话其实相当冷峻,双手抱臂,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当初就是很生气,而且就是把气撒到了你梅尔身上,然后以一句轻描淡写的“I am sorry”作为结束。
配上此时演员的语气和神态,海伦此时的弦外之音分明就是:我的确这么做了,是我不对,但那又怎样?我是你妈!
镜头给到梅尔。
母亲如此强势的回应显然打了她个措手不及,童年时代的委屈被唤醒,瞬间就红了眼眶。的确,对面是自己的母亲,她能说什么呢?梅尔只好选择低头避开母亲的注视,然后心酸的说了一句:“我原谅你了,妈”。
梅尔的委屈让海伦看在眼里,母女连心,她的情绪突然间崩溃了。虽然还是嘴硬地说着:“当然,我早就原谅我自己了”,想以此来抵御心中的负罪感,但这句口不对心的话随即掀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愧疚和对女儿的心疼,彻底打垮了海伦的心理防线。
她大幅度的点着头,试图抑制一下情绪,但完全没用,随即呻吟着掩住了脸,痛哭出声。
“原谅自己吧,那(凯文的死)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
海伦含泪对梅尔说的这两句话,潜台词是说:妈妈心疼你,不要再这样折磨自己了。
这种突如其来、发自肺腑的关心让梅尔措手不及,她万没料到母亲的话头会突然拐回到自己身上,而且直接击中了内心深处的伤痛。
梅尔面色僵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母亲的哀求,更不想在女儿面前失态,长久以来训练所形成的肌肉记忆在帮她努力地保持镇定,终于赶在眼泪掉下之前起身离席。
这段对手戏,简直绝了!
从开始追查“手枪”到最后审讯莱恩(Ryan),整个过程凯特再一次为我们展示了她手术刀般精准的演技,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下善用不同的要素来塑造人物不同心理状态的功力。
当梅尔得知除了卡罗尔先生本人就只有莱恩能够接触到凶器后,刹那间想到了卡洛尔先生安装的摄像头监控,于是立刻狂奔回屋内翻看监控录像。
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场景中的声音细节:从梅尔冲向监控设备,到她点开1月10日的录像,这个过程中你能清晰地听到梅尔沉重的呼吸声,但随着监控录像开始播放,这种呼吸声就陡然消失了,画面上只留下那双目不转睛顶着屏幕的眼睛,这种对比充分展示了梅尔此时“屏气凝息”的紧张状态。
梅尔这一静默状态,一直持续到监控中莱恩往兜里塞手枪的画面出现。面对如山的铁证,梅尔再次发出了声音,先是一声绝望的呻吟,然后嘴唇颤抖着,又是一声无力地抽泣,最后是画面外的碰撞声,你可以推测这应该是梅尔猛然将监视器推到了旁边所致。
在这场戏里,梅尔明明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观众却在演员气息声的引导下,异常清晰地听到了角色心中此时的祈祷:千万不要是莱恩,千万不要是莱恩……
梅尔来到东城中学,在操场上找到了莱恩。
此时梅尔并没有直接上去抓人,反而停下来,在高处远远地眺望着正在玩耍的莱恩,满眼哀伤地等着他发现自己。
梅尔的这个停顿,一种可能是想通过莱恩的看到自己的反应,来进一步断定他嫌疑人的身份,另一种可能,或许也是故意放莱恩回家,让他有机会跟母亲洛瑞(Lori)告别。但无论如何,当看到莱恩惊慌失措地翻墙逃走之后,梅尔知道,最后时刻的就要来了。
梅尔回到自己车上拿起对讲机,深吸一口气开始向调度中心发布嫌疑人特征。
最初梅尔还能维持着职业化的冷静,但当需要继续声明嫌犯涉及的罪状时,梅尔明白,自己接下来的话就要断送好友儿子的前程和人生。
这种心痛让她不得不暂停动作,闭上眼睛努力对抗着情绪,脖子上青筋根根暴起。
在这样一个大大的停顿之后,梅尔终于能够重新举起对讲机,带着颤音说出了“嫌犯涉嫌谋杀”这个关键声明,然后立刻抛下话筒,发动汽车离去,似乎再耽搁一秒钟她都会为刚刚做出的这个决定感到后悔。
将莱恩收监之后,梅尔、局长、莱恩以及洛瑞四人在审讯室里有一场问询案发经过的戏。
如果仅从字面看,梅尔与洛瑞这个过程中的对话全是围绕案情展开的问答。但是,拜两位演员的精彩演技所赐,当这一幕呈现在画面中时,她们之间通过眼神所传递的信息量,却似乎比台词更加丰富。
在洛瑞看来,儿子锒铛入狱,始作俑者居然是自己的朋友,这让她非但没有因为犯下包庇罪而有所愧疚,反而在受审时理直气壮,全程都都没有正眼看过梅尔一眼。
而反观另一边的梅尔,虽然她在秉公办案,但此时却频频望向洛瑞,眼神中充满了歉意,好像自己才是做错事的一方,在寻求对方的谅解。
法理和人情,两场审判同时在这间斗室中进行着,“凶手”与“受害者”的身份在这一幕产生了奇异的倒置。
作为最后一集的收尾,梅尔和洛瑞这场对手戏是在回应整部剧的题眼:
受到创伤的人如何努力走出创伤。
这段剧情始于艾琳案告破9个月后,神父马克在教坛上的一段演讲:“……(那些曾经犯过错的人们)我们并没有资格去驱逐他们,把他们从曾经的生活圈中隔离出去,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去爱。所以我请求大家去找他们,他们可能会想要推开你,将你拒之门外,说自己不值得你们的仁慈。千万别允许他们这样做。”
Don't let them。这和当初梅尔被停职时洛瑞安慰她的话如出一辙。
I won't let you。神父的布道宛如当头棒喝,让台下端坐的梅尔若有所思,所想之事不言而喻。
宾夕法尼亚破败的锈带小镇,贫穷折磨着每一个。女主算是里面比较体面的了,然而鱼缸还是直接挑最便宜的买。因贫穷而衍生出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嗑药,滥交,炼铜,男盗女娼,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形成了一个巨型的漩涡,把每一个人都拖入其中。有的人已经放弃了,有的人还在挣扎,偶尔浮出水面吸一口气。整个事件的悲剧,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给小孩动手术的那一千几百块自付费用。在东镇做一个正常人,实在是太难了。Lori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女儿反倒变成了里面最正常的人。
从《泰坦尼克》里的贵族少女,到《革命之路》里的中产人妻,再到《东镇妹儿》里的大妈,构成了一个女性三部曲。凯特扮演的角色阶层虽然一步步走低,角色发挥是一步步走高。一个被生活折磨得疲惫不堪但仍然执着地工作着的一线执法者,依然浑身散发着令人既怜且爱的女性光芒,也难怪老教授和小鲜肉纷纷折腰。(话说就不能让小李子来客串下吗?)
第一集花了整整一集,导演将整个东镇人民如何互动,如何互相伤害又如何互相扶持娓娓道来。直到该集末尾案件才粉墨登场,很喜欢这种讲故事的节奏。整个东镇,男的个个渣,女的个个苦。渣男故去,亲属固然遭受到失去亲人的打击,然而从另一面讲,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大概是近期看过的最扣人心弦的一部剧了。看到大结局后的拍摄花絮中演员们各自讲述着自己对于剧情和角色的理解,忍不住流泪,单方面宣布Kate Winslet获下届艾美or金球视后了,她的表演实在是太有感染力,毫不夸张地说一直是Mare在牵引着我的情绪,她哭的时候我会跟着一起哭,她害怕的时候,我也会和她一样害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酒吧救失踪女孩的部分,那种紧张到极点的气氛竟然有种《沉默的羔羊》既视感,还有Mare和Siobhan相拥而泣的时候,我真的哭到停不下来。心理医生说Mare总是躲在别人的悲伤后面,全身心投入案子的调查,是为了延缓她对于儿子离去的悲痛,突然意识到我们看电影、追剧的同时,也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存在吧。通过沉浸在一幕幕“非现实”的发光世界里,来短暂地逃离现实。
另外还蛮喜欢Mare的两条感情线的,如果不是编剧强行让Zabel下线的话。hbo,你知道我打出这两行字的时候心有多痛吗?Guy Pearce说自己饰演的Richard在某种程度上对Mare是一种慰藉,起初看到他在酒吧偶遇Mare的时候的确是这样觉得,可是看到后面越来越喜欢Zabel,似乎是单方面的给予已经不太能够让我信任,Zabel不同于Richard,他在给予后又渴望着索取:“How do you know what I want?” 换句话说,需要和被需要对现在的我而言,是同等重要的。我宣布e05两人接吻的一幕是这部题材沉重的剧集里最美好的瞬间,比起历经世事的中年作家,初出茅庐的年轻警探才更像是Mare烂泥一般的生活里的一抹亮色吧。
anyway,Easttown,整部剧看下来不得不说一句这地方就是一个shithole,然而就是这样一个shithole,母亲依然是其中最有力量的存在,无论是Mare和Helen,还是Lori和Dawn,甚至是Erin和Carrie,只要看到她们直面悲痛、努力生活的景象,我就觉得明天还有希望。
这部剧开始的时候质感很好,败落小镇的氛围,凯特演的Mare很自然,角色很丰满,悬疑也铺的还不错,但最后很可惜是没有一个很精彩严谨的推理案件把这部戏完美的立住。就说几点我觉得的败笔吧。
第一,大个子囚禁性奴案显得非常的突兀,线索开始的莫名其妙,结束的也急急忙忙,感觉好像就是为了把男拍档写死。从这里开始就有点崩。
第二,那个牧师就是个拿来迷惑观众的工具人,这我能接受,但结尾强行升华主题,想教育观众不要带偏见看人什么的,这我就不能忍了。你自己身上有屎还不注意一点,大晚上和一个女孩单独见面这合适吗?就算见面不能要求去人多的地方避嫌吗?你不想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对吧。然后还要隐瞒案情消灭证据,这是神教你的?就这样一个骗子我们的主角Mare还对他探监的时候说:“如果你去别的地方希望那里的人对你比我们好”,感觉好像很内疚的样子。最后一集Mare变得圣母起来,人设也开始崩。再比如凶犯奇葩的一家,凶犯的母亲萝莉跟他父亲开始想合谋嫁祸给兄弟比利,甚至还想杀了他。她就是个罪犯好吗,至少是谋杀未遂案的从犯啊。警察不追究,Mare最后还去安慰她努力想挽回朋友关系。我想问这就是一个警察的三观吗?比利就不是人是吧。包括男拍档的死Mare是有很大责任的,禁止职务期间没支援贸然抓人,我觉得就是被Mare害死的。但没多久Mare就和教授又搞的火热了。当初你撇了教授找搭档,搭档尸骨未寒你又回去找教授了?辛辛苦苦建立的Mare的形象后边真是塌的厉害。
第三最重要的当然是主线逻辑经不起推敲。父母帮儿子顶罪这种反转我起码在各种剧有看过七八遍了,人家还是在单集的剧情, 你一个连续剧的主线就这?关键是逻辑完全说不过去,小孩的爸爸想顶罪,但凶器呢?连最关键的凶器都没有美国检方就可以起诉了,这也太儿戏了吧!本来小孩杀人后慌乱把凶器扔了,他爸把凶器藏起来还说的过去,但这小孩迷之操作又把枪送回去了。不用问我为什么,这不是导演要留下线索给主角破案吗?小孩拿枪不过两三小时吧,这都能碰巧被大爷发现枪是失而复得的,问题是大爷你老婆那时候还没死,清醒的很,发现枪失而复得而且子弹少了两颗怎么不去报案,现在糊里糊涂的又想起要报案了,你老婆这么喜欢报案的会放过这样奇怪的事?这样的安排也太刻意了吧?
总结来说剧还不错,但问题出在导演想把太多东西塞进去了,一个小镇这么厉害的两个案件都让女主同时遇到,亲情友情爱情,霸凌,女同,偏见等等导演都要说,反而最后收不回来。明显的例子就是女主的女儿,这可能是剧中最讨喜的角色了吧,她妈跟亲人关系都很差,女儿跟谁关系都很好,正义,漂亮,聪明,人见人爱的白月光。可是想一下,她女儿的剧情对女主角色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吗?对案件的推动有什么作用吗?把女儿的戏全部删掉对剧情一点影响都没有,这角色就像是为了政治正确硬塞进去的。最后,虽然问题很多,但即使只看凯特的表演也不亏。
从凯特·温斯莱特用一双稍稍有些不耐烦的、好像失去了激情的眼睛打量所有人的时候,我就由衷地觉得,这个女人好可怕啊。
我说的不是她演的这个角色,我说的是温斯莱特,她作为演员,又奉献了一场内敛又真实的表演。
看到有人说这部剧的节奏很慢,看不下去。一部剧的节奏,绝不是以它故事发展快还是慢来判断好或者坏。这部剧的节奏,好在它在看似温吞的发展里,逐渐有一种在升温、即将沸腾的趋势。不怕一部剧的节奏慢,却怕它缓慢的节奏无法调动你继续观看的欲望。
当在逐渐加快节奏的剪辑和音乐里,温斯莱特饰演的女警察接到电话,眼神里流露出来的那一抹震惊的时候,我对后续的期待也到了沸点。
在这个节奏不算快的故事里,有大段温斯莱特的个人表演。
一个成名已久的演员,在大量的独角戏中,很难说完全没有炫技的意思。
尤其是这些年,大量的美剧英剧,女主角们的表演都倾向于情绪爆发的类型,比如妮可·基德曼的《大小谎言》《无所作为》,比如艾米·亚当斯的《利器》,比如詹妮弗.安妮斯顿的《早间新闻》。
但在温斯莱特的表演中,不会有这种炫技的观感。温斯莱特饰演的中年女警察,表情大部分时候麻木,情绪再激烈也就是压抑着自己的音量争辩两句,眼睛好像蒙上了一层雾,没什么神采,在酒吧遇到一个“来感觉”的男人,也没有状态上的变化。无论是身材还是穿着打扮,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年妇女,非常普通常见的那种。但好演员就是,她不用外表,就用那种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语气和表情,就能产生一种吸引你目光的东西,抓住你的眼球。
就像《第十一回》里的周迅,她那么生活化,又那么叫人注目。
但跟《第十一回》里周迅的角色还不一样,前者的角色本身是泼辣的,周迅的表演是泼辣中见一抹内敛复杂的苦,温斯莱特在这部戏中的角色是疲倦的,温斯莱特的表演是疲倦中见一抹逐渐升温的怒。
温斯莱特看着自己全家人都去参加前夫的订婚仪式——看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真是太妙了,全家人都发自内心地觉得,她的前夫和她前夫要订婚的那个女人非常nice,反而对她,不说有怨言,但怎么也说不上站在她这边,包括她妈。
以上的一整段,温斯莱特的眼神和微表情,值得反复观看。
在她想要发火,可火都没有发出来,她好像就已经失去发火的心情,那种中年人的疲惫感;在她隔着窗户看到对面她前夫订婚派对的热闹,眼神里说不上嫉妒,也说不上失望或者愤怒,但就是不怎么待见他们的那种微妙的不爽;在她跟那个酒吧的男人欢好之后,尽了一次性,总算有了点轻松的那点点笑意。
这种转瞬即逝的人物状态,作为观众都难以捕捉,作为演员,却要娴熟而不露痕迹地表演出来。这是技术与情感达到某种高度才能凝现的表演状态。
正是因为凯特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女演员,这样一部不那么商业主流爆米花题材的影视剧,更是某些影视“发烧友”才会主动搜集去观看的,在大部分观众都对凯特十分熟悉的情况下,凯特能够打破演员作为明星的固有印象,呈现出一种真实人物的真实质感,极为难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永远热爱的演员章子怡女士至今也无法泯灭掉她骨子里的清傲,成也傲,囿也是因为这份傲。
而温斯莱特,她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把她身上“英伦玫瑰”的优雅、举手投足的礼仪与禀性中的贵族式孤傲,像抽干机一样彻彻底底抽没了,她脸上的浮肿也好,嘴角的不耐烦也好,些许佝偻的姿态也好,完全以一种打破重塑般的魄力,融入了这个灰蒙蒙的小镇故事里。
非常推荐。
By 川者(欢迎关注)
更多阅读:凯特·温斯莱特的另一部电影《摩天轮》:凯特·温斯莱特:负罪者的挣扎
肥温现在是好莱坞丧中年女性专业户了吧,精致完美的角色对她难度太小,行云流水般的演技实在是太绝了。质感很棒。
连续看《无罪之最》和《东城梦魇》
目前没看出什么惊喜,各种套路吧,而且反转有点刻意。格格不入、苦大仇深的干练女警标配一段不幸福的婚史和一个死心塌地的艳遇;差不多女孩一出场就知道死的会是她了,从气氛、格调到剧情都是这类剧集常用的手法。
唯一的遗憾是为什么Zabel小天使死掉了呜呜呜呜
喜欢凯特温斯莱特,无论演什么都会给那个人物赋予一个崭新的灵魂。应该是全年最佳,幸好看得及时。。。。
4.5 期待已久,仍然是HBO一贯的风格,基本上是Kate Winslet的表演秀,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稳老练,面对家庭、事业、人际关系的一段乱麻,主人公的困境渐渐清晰,节奏还是很不错,首集最后把案件抛出来,期待后面剧情的发展。P.S. Kate这个年龄都要演grandma了吗?!
Nooooo!小奶狗怎么就死了!💔
一部剧告诉你,跟臭渣男结婚,发现对方渣还不及时止损可以让你的生活惨成什么鬼样。
“Good night, Mare.”这部剧的谐音梗我很买账。
这部7集的美国Mini剧因为女主演吸引了我。该剧剧作的纯熟值得夸奖。不长的篇幅里,出场人物达三十多位,多数你都会记住并留有印象。“人物关系就是戏”是叙事性戏剧的重要原理,四五位从小同学的中年妇女和她们的家庭人物构成了这部剧的人物关系网;侦破两名少女失踪及一名少女被杀的事件是悬疑戏剧的主线。而叙述及刻画主要人物的重要手段是“人物前史”的复杂设计和恰当使用。女主人公的性格多面及情感复杂状态多是靠往事的层层揭露。教和学影视戏剧编导的师生大可用此剧做个剧作的样本去解剖、研究,会学到许多技巧和经验。虽然总体上它对悬疑剧的套路没有什么突破和创新,但做得到家、工整还是不易。主演凯特温絲莱特我们看过她22岁时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青春美丽,现在45岁的她仍旧风采无穷。为她的表演多给一颗星!
妈的 演技太好了
第一集作家和疑似电子烟推广大使的女刑警搭讪说:“你长得很好看。”女刑警轻蔑的眼神在说我当年可是rose阿。
年近半百且素颜的Kate,依旧是全世界的梦中情人。
我觉得现在的编剧要多看看毛姆是怎么吐槽同时代的作家假生动假深沉实灌水的。表达的核心肯定不是「节奏」,而是「信息」,问题是编剧实在无需花费那么多篇幅去传达kate是个潦倒女警官这个信息,观众有足够的潦倒体验进行代入和联想。大家都不是傻子,何须编剧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再吐出来给观众吃?补:我现在知道这帮编剧是借鉴的《幸福谷》第一季了,借鉴就借鉴全,学学人家是怎么运用信息的。
第五集约等于《血婚》,HBO还是你大爷。
第五集那个吻,是我活久见的福利,第一次见到如此自然、平实又极具感染力的吻
逻辑牵强的地方不少,有些烟雾弹过于廉价,线索都是被动发现的,就,不是很有意思了。绑架案跟主线毫无关联而且莫名其妙就破了,Mare个人线hmmm感觉就是在展示姐的人生就是这么复杂且cliche……不好意思我觉得老作家小奶狗争夺抚养权以及女儿拉拉线加在一起真的有点鸡零狗碎。
其实不觉得这部剧与以往的探案剧多么雷同,它提供了一种拍女性悬疑的思路:放弃喊口号式的自我感动,深入生活内里,警探也是和大家一样在家庭与工作中平衡挣扎的女性。一位曾经的lady hawk是如何被缚于如今的身份困境,身边只剩下懂事体贴不愿离家太远的女儿,嘴硬却一直在身边的妈妈,永远有一个肩膀借给你的闺蜜?如果只看到悬疑,而看不到转换性别视角所造成的落差、冲突和无力就太可惜了。(凯温明年艾美预定,叫你们今年颁奖季不带人玩,哼!
目前为止是今年最佳!悲剧不是个体的,悲剧是共同的,它困住了小镇上的所有人。人们因百无聊赖而酗酒、因不愿清醒而吸毒,因无法面对而欺瞒,但人们也去爱、去保护、去寻求真相、去超越自身。
凯特就是优雅地老去的范例,就算有了皱纹,双眸依然坚定有神。祝如她一般的女演员们能够在演艺道路上进益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