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婚礼让劳拉(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饰)重新踏上了阔别已久的故土,这次和她一起回来的,还有她那一双可爱的儿女。然而,就在结婚庆典欢快的气氛中,劳拉的女儿艾琳(卡拉·坎普拉 Carla Campra 饰)失踪了。没过多久,艾琳就接到了绑匪打来的电话,他们要求劳拉套出30万欧元的赎金,以换回姑娘的性命。
直到此时,劳拉才勉强透露出了自己家中真实的经济状况,虽然在别人眼中,她是加入了豪门的贵妇,但实际上,她的丈夫亚历桑德罗(里卡杜·达林 Ricardo Darín 饰)的公司早就破产了。在故乡,劳拉和旧情人帕克(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重逢了,为了筹得赎金,帕克甚至决定卖掉自己宝贵的田地。
女主劳拉和妹妹安娜,女儿伊莲,儿子回家乡,安娜回家乡举行婚礼,婚礼夜里派对,女儿伊莲被绑架,巴科与劳拉以前在一起,劳拉的哥哥带巴科,劳拉去一个前警察家看婚礼录像带,开始还以为是劳拉的丈夫亚历山大最近破产,串通好的,原来是哥哥的女儿罗西欧跟丈夫一起合谋的,伊莲是巴科的女儿,亚历山大也知道,伊莲越来越像巴科,人们也有所怀疑,劳拉的爸爸以前赌博输掉了土地,现在没钱还去发酒疯,另一个跟罗西欧丈夫一起的帮凶也在酒吧,这个帮凶把勒索的信息发给了巴科的老婆贝雅和劳拉,巴科以前跟劳拉低价买了土地,现在想要巴科帮忙,本来是在前警察的指示下,巴科是假装卖地的,但知道伊莲是自己女儿后决定真的卖地救伊莲,最后巴科开车到交易地点,下车找,回来时发现钱被拿走,伊莲也被放回车上,罗西欧发现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人,去伊莲绑架地点,叫丈夫放人,回来看女儿是,罗西欧的母亲在照看罗西欧的孩子,发现罗西欧鞋上的泥,而伊莲被救回时鞋上也有泥,已经发现了,最后罗西欧的母亲跟丈夫坐在一起说有事要说就结束了,而巴科回到家时,妻子也不在了
事先没查资料,看了一半就觉得跟平常硬核悬疑惊悚西语片不一样,有种伊朗电影的味道.查资料,才知道虽然是彻头彻尾的西语片,但导演是伊朗大导演法哈蒂.拍《推销员》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那个.这样就很容易明白这部电影了,这就是他的套路了,琐碎的生活中遇到一个意外,处理起来万千矛盾,怎么做都不对那种.聚焦镜头下群体的无奈与困境.
这部电影也是这个套路,好好的婚礼,一个姑娘平白无故被绑架,后来一顿挖掘发现这姑娘的父亲竟非生父,最后生父站出来卖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葡萄庄园救姑娘,救了姑娘,这人的生活也毁了。
所谓人性,顺境之下你好我好,困境之下你死我活.而导演恰恰还要在这个困境之下套上一个基本无法解决的枷锁。与情这事该做,于理这事就不该做.一条举棋不定的鸿沟横亘在情理之间.电影也在这条鸿沟间行走,挑拨观众情绪。而电影的好坏其实也就是这个困境的矛盾程度.
《推销员》里穷困老酒鬼的一时糊涂犯错,被抓后要不要毁他自尊,这个题目抛给观众,观众也只能在揪心与矛盾中看下去.《三块广告牌》,一个绝望的母亲和一个罹患绝症的警长,是可怜警长还是同情母亲.愁死观众了.
这个困境制造好了,肯定是超级好看,但如果逻辑些许偏差,便逼不出观众的同感和共鸣.
这部电影显然没有做好。首先是报警,如果不是大富大贵,普通人应该还是报警,一大家子人又不报警又不凑钱,等着坑外人,这也是世间少有;然后,是卖地赎人,虽然是亲身骨肉,但十六年不见,说卖地就卖地,这个男人得多有情,很难说的通。还有,亲身父亲的秘密是谁泄露的,绑匪是否知道这个秘密,退休警察也暗示这条线索,电影没给出答复。可能绑匪完全不知道,但他们为什么要绑大女儿而不是绑小儿子。
另外,加泰罗尼亚人一生不羁爱自由,怎么会被这点小事困住,西班牙电影可都是惊悚到爆的,这份举棋不定的忧愁放在内敛的伊朗更符合。
漏洞百出的剧情下,最后的落脚点就落在一个多情的老实男人身上。巴登饰演的巴科,因为初恋情人的一句话“她是你女儿”变卖庄园,不顾妻子劝阻,提钱去赎人。最后人家夫妻双双把家还,所谓亲生女儿也跟着离开,自己却落得人财两散的下场。套用鸡汤文的说法:你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虽然这并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全部,但在一地鸡毛般的琐碎嘴炮下,只能看到这个。
南橘北枳,人尽皆知。法哈蒂非不信,跑到西班牙乡下,拉了西班牙俊男靓女拍伊朗片,味道不对也不奇怪了。
2022.02.25
这是一起发生在西班牙一个小乡村的绑架案,为了人质安全,家人选择不报警。结局还是比较圆满的,交了赎金,赎回人质,皆大欢喜,不过绑匪还是漏出了破绽。
明确的绑匪有两个,就是劳拉的侄女萝西欧和她谎称已经离婚的丈夫盖博,还有一个高度怀疑是菲利培,两处疑点,一处是婚礼上伊莲只喝了一杯饮料,接着接过菲利培递给她的一只烟,没多久就晕了。第二个疑点就是萝西欧跑去劫匪的藏匿处要求丈夫放人,尽管光线很暗,但是反复对比其中一个劫匪,应该是菲利培。
伊莲和菲利培去钟楼上玩耍,伊莲一时兴起,抓住一根绳子荡秋千,不想敲响钟声,教堂里正在举行婚礼的人们一脸惊愕,牧师搪塞是年久失修,这个时候敲钟应该不是什么好兆头,莫非也预示伊莲要倒霉?
家贼难防,一桩绑架案,引发家庭积怨大爆发,牵出阶级矛盾,原来的地主家也没余粮成了破落户,老地主的儿子还身背贷款,仆人的儿子巴科成了葡萄园主,老地主时刻惦记着反攻倒算,喝点酒壮了胆去闹事,结果被贫下中农给轰出了小酒馆。原为男女恋人的劳拉和巴科因为地位悬殊而被迫分手,让巴科没有想到的是被绑架伊莲竟然是他的女儿。最让人感慨的是,巴科卖了葡萄园的地,给绑匪交了30万欧元后赎回女儿,回家一看老婆被气跑了,第二天前女友一家四口启程回阿根廷了,忙乎半天,巴科落了个鸡飞蛋打一地鸡毛。
西班牙的小乡村还是不错的,古老的教堂,钟楼,留下岁月痕迹的石桥。不过现代气息也随处可见,老地主上楼坐的自动电梯,小乡村的街道上竟然也用上了扫地车。
期待《人尽皆知》确实已经很久了,不仅仅是那个因为《一次别离》让我惊艳的法哈蒂,也是因为心爱很久的女主角潘潘,以及,和她组成板鸭夫妻档男女主的老公。之前零星看过一些影片拍扑了的评论,虽然存疑但不免受到影响。可能因为有所保留,所以看完还是略有惊喜。毕竟法哈蒂还是那个法哈蒂嘛,刻画那些微妙人物关系的能力还是一样迷人。
不得不承认不比《一次别离》,但个人觉得趣味性是高于《过往》和《推销员》的。它在法哈蒂原有最擅长的基础上,加入了最商业的悬疑元素,使得影片的可看性大大提升。而法哈蒂也在这部影片中再次展现出了自己对于复杂的人性本质的深刻的探讨,就算是在远离故乡的西班牙,那个热情似火的西班牙,这样的讨论也从未停止。
现实中的板鸭骚潘夫妇在电影里成了前任,他们如今各自拥有幸福生活,因为一场婚礼,离开家乡多年的女主带着女儿和儿子回到了这座小镇。这场欢乐热情的西班牙婚礼却只是蛋糕上裱花,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后,女儿被绑架的事实浇灭了他们的快乐和幸福,还让原本就积压在所有人心中的秘密和矛盾也因此被一件件曝光。找回女儿的过程中,看似和睦的家庭成员开始相互猜忌,而男女主角的生活,也都随之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就不剧透了。
最喜欢的场景应该还是电影一开场那个极富象征含义的场景:镜头跟随一直鸽子,飞进了教堂的钟楼里。时钟的齿轮严丝合缝地运转着,大小不一的齿轮遵循着物理规律,有着各自的节奏,这是对“熟人社会”隐喻。随着齿轮的运转,到了整点时刻,齿轮依次带动从小到大的钟摆摇晃,当当作响。钟声惊动了鸽子,鸽子扑棱着翅膀,从钟面的缺口中挣脱出去。这几乎涵盖了整部电影的情节逻辑,剧本的精巧与匠心正在于此。
而法哈蒂的导演功力在每一部片子中都毋庸置疑,《人尽皆知》也如此。看起来平静的故事实则暗流涌动,抽丝剥茧的对白叙事中慢慢浮现的真相,那些微妙的对话,流畅的转场,以及从未令人失望的刻画人物的能力。就像男主在故事伊始与自己的妻子有这样一段情节:妻子正在试穿参加婚礼的礼服,让男主帮忙拉拉链。男主说妻子最近胖了,妻子反倒很开心的地回应说:“你的眼睛还真得从来都没离开我。”可到了影片后半段,当男主被绑架案弄得心力交瘁,尽管老婆特意梳妆打扮,回到家后,男主甚至都不愿意看她一眼。这也给两人之后的关系变化埋下了伏笔。在法哈蒂的电影中,每一组人物关系都显得那么可信却可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那些虚伪的,自私的,无奈的,黑暗的,复杂而真实的人性永远都是法哈蒂作品中最迷人的部分,《人尽皆知》也一样。法哈蒂永远都是那个法哈蒂,他可能无法讨所有人的欢心,却让喜欢他的人一直沉浸于此。
以及表白美人迟暮但还是美人的潘潘,几近素颜依然经得住镜头的考验。永远也忘不了阿莫多瓦镜头下那个惊为天人,风情万种的她。
凭借《一次别离》一揽柏林金熊和奥斯卡最佳外语奖两项盛荣,并曾二度入围金棕榈的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带着他的新片《人尽皆知》揭开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的帷幕。
故事发生在马德里的郊区,远嫁阿根廷的劳拉(佩内洛普·克鲁兹饰演)回乡参加姐姐的婚礼。婚礼上全家欢聚,可劳拉的大女儿却在当晚被绑架了,近乎封闭式的犯罪,凶嫌只能在血脉相连的亲人之间,一场猜疑和真相之间的赛跑在此上演。
继上一部哥伦比亚大毒枭的自传电影《挚爱毒枭》之后,这部电影再次由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哈维尔·巴登夫妻档同时上演。好演员也要导演会用,佩内洛普·克鲁兹在饰演一些喜剧角色的时候常常非常浮夸,事实证明,在法哈蒂扎实的导演功力下,两夫妻表演都不错。西语的电影世界虽然对国人来说相对陌生,但却在世界电影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佩内洛普·克鲁兹和哈维尔·巴登不仅是西班牙的国宝级演员,同时也是西语世界的布拉德·皮特和安吉丽娜·朱莉。
《人尽皆知》最难的地方,是要求一个伊朗导演在异域用一种自己完全不懂的语言来拍摄。据悉,拍摄的时候法哈蒂不仅早将波斯语的剧本牢记于心,更每日携带两名翻译,电影拍摄了三个月,法哈蒂坦白说他很享受这种陌生语言所带来的异域感。不久之前韦斯安德森的《犬之岛》就着实让观众体验了一个无法沟通的异国隔离感,而法哈蒂则把一个伊朗的家庭故事搬到了西班牙。
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部电影要在西班牙拍?之前的采访里法哈蒂向记者解释说他对西班牙一直充满热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西班牙和伊朗有很多地方很相似,两边都推崇家庭观念,另一方面是佩内洛普·克鲁兹的表演吸引了法哈蒂。这样的理由多少有点似是而非,与其说什么是什么必须在西班牙拍,不如说什么不能在伊朗拍,借转换过的时空来讨论一些禁忌的话题,法哈蒂不是第一个人,也绝不是最后一个人。
法哈蒂偏爱在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深埋一颗怀疑的种子,在关键时刻生根发芽;法哈蒂对宗教的评价是负面的,教堂在电影里是一个盈利机构,反复强调被神保佑的角色也是羸弱被动;法哈蒂再次强调了时间,时间是将葡萄汁酿成酒的关键。电影中的钟楼是关键的空间,钟楼是宗教和时间的交合,热恋男女的首写字母刻字历历在目,揭示了题目:“所有人都知道”两个人的感情,所有人也都知道两个人感情的失败,为什么感情会失败?法哈蒂暗示的是二者的阶级差距,加上故事的悲剧也是源自一段存在阶级差距的失败婚姻,法哈蒂这么应了他的主题。
法哈蒂的掌控力无可厚非;明星夫妻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片子多少有点浅尝辄止,主题不够明确,角色也过于扁平,《人尽皆知》仍然是一部笼罩在《一次别离》影子下的作品,时空的转换并没有将主题深化,可能也正是因为平庸,《人尽皆知》才被拿来做开幕片吧。履历里始终缺一尊金棕榈的法哈蒂,离这个梦想又远了一步。
凤凰网评分:5.5
外媒评论:
这位备受奥斯卡青睐的导演似乎越来越像伍迪.艾伦了,每部电影都带着一群颜值极高的演员们跑到欧洲的不同国家,给我们演一场不疼不痒的戏。
—— Peter Debruge《综艺》
过去几年,戛纳的开幕影片都平庸得让人根本记不住,但今年,这部《人尽皆知》和往年的几部开幕片截然不同。
—— Steve Pond《娱乐周播报》
阿斯哈·法哈蒂用既冷静到位、又充满了锋芒毕露的华丽镜头,描摹了一个西班牙家庭深藏的伤痛。
——Peter Bradshaw《卫报》
一半是过分碎嘴的惊悚片,一半是过分华丽的家庭剧情片,它的叙事不停地跳来跳去,从头到尾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严谨的漩涡,让我们看到片中人物的处境因为各个事件的发生而越变越糟。
—— Boyd Van Hoeij《好莱坞记者》
全片中毫无任何和伊朗以及波斯语相关的痕迹,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这部纯粹的欧洲片既保证了人物的行动都有充分的动机和情感纠结,又恰到好处地让你正好能跟得上剧情的发展,但又预料不到下一幕将发生什么。
—— Lisa Nesselson《国际银幕》
文/小明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凭借《一次别离》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后,就开始对戛纳金棕榈埋下了觊觎之心,或者说有一种契而不舍的情结。2013年凭借法语片《过往》初次入围竞赛,拿下最佳女主角影后,2016年的《推销员》第二次入围,拿下最佳剧本和男主角影帝,证明戛纳对他作品的接纳与肯定。出人意料地,2018年他再次拍摄非母语影片,这次选择的是西班牙语影片,再次挑战职业生涯的高峰。
这部《人尽皆知》不仅顺利入围戛纳竞赛,还被选为当年的开幕片,全赖有一众顶级的西语演员倾囊相助,为戛纳开幕红毯添上星光熠熠的神采,也为吸引观众眼球做好了充足的功课。尽管最后空手而归,但是这部非母语影片丝毫不逊色于2013年的《过往》,再次展现出法哈蒂高超的编剧才能。他这次抛却了伊朗传统文化思维的桎梏,尽情投入到西班牙背景中虚构出一个扣人心弦的情节剧。也许全是西语演员的缘故,部分镜头和情节仿佛让人走进了阿莫多瓦的电影里。不过,法哈蒂故事里的人物没有阿莫多瓦的疯癫劲儿,他们各自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挣扎于往事与秘密,艰难做出抉择。跟《过往》的策略类似地,导演无法让人物角色深陷于道德两难的处境来推动戏剧化情节,而选择用一桩绑架案来引入犯罪惊悚类型情节。法哈蒂一向偏爱在作品里制造悬疑气氛,这个在他剧本里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他最擅长,也是最鲜明的作者标签。
这个绑架案的叙事视点冷静细腻,剧本里不时狡黠地透露出似有若无的细节,一直扰乱观众的视线,让人不断调整对悬念的猜测。在法哈蒂以往伊朗拍摄的作品中,秘密往往是隐藏到最后关头才泄露,而这次他反其道而行之,在影片进行到一半便已“人尽皆知”。这个貌似故事的核心秘密令后半段朝着电视肥皂剧的狗血情节飞奔,这种剧本写法非常像西班牙本土卖座商业电影的质感,而事实上法哈蒂冒着这种叙事风险不断揭露出男女主角过往的感情爱恨、两个家族 /阶级之间的金钱纠葛,血缘纽带的话题,而最核心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我认为这才是这个备受诟病的剧本要针对的话题,这种不信任感蔓延至每一组人物关系:妻子和丈夫、母亲和被绑架的女儿、前度和他的太太,以及这个大家族里各自心怀鬼胎的刻画,都是令情节悬念不断与观众期待出现偏差的诱因,同时也留下空间让观众思考人性本质里的弱点。
这是法哈蒂第二部非母语题材作品,明显吸取了第一部法语片《过往》里的教训,尽量避开琐碎的吵闹桥段,将叙事火力集中在悬念构造和气氛之上。剧本引入一位退休老警长令这个犯罪惊悚类型变得煞有介事,而众人在婚礼录像视频里找证据一幕相当吸引,一边是无人机拍摄宾客狂欢的欢乐画面,另一边则是众人忧心忡忡地期盼,更不惜将罪犯彻底暴露在镜头前面。
此外,法哈蒂对西班牙本土文化风俗的捕捉相当准确,在钟楼上的那一幕戏很有欧洲艺术片的韵味。刻在钟楼墙上的名字,女孩意外敲响钟声,鸽子从残缺的洞里飞出去,这些场景全是欧洲电影里常见的诗意表达,两代人的爱情画面与价值取向,以及对岁月与时间的赞颂,全在这些优美的画面里流露出来。
#Cannes71# 哈哈哈哈哈哈笑场了。实话说这样选角就是剧透(虽说恰好是片名[尽人皆知]),再加上虽然狗血抓马但是实在是老套得要死,眼瞅着很多可以翻新的地方全都找了最恶俗的写法,看着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连阿尔莫多瓦的脚脖子都够不着。
不知道的还以为看了板鸭版前任攻略四(雾 狗血就算了,还狗血得这么老套,画风突变也是毫不含糊……不断重复everybody knows到底是有多想点题(
法哈蒂并非水土不服,而是这次推进剧情的转折点太台湾言情剧了。你口口声声的上帝并没有帮你,而是金钱和骨肉亲情挽救了你,或者可以这么说:Paco才是你的上帝。
世俗的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任何地方。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动机,都有自己心里的坎。亲情在这里本不是重点而是人性。人的嘴就是爱说,哪怕是自家人。每个美好家庭背后都隐藏着各种秘密。也许这世上没有所谓好人。人本私。所以,最后他们就那么走了,没有一句再见。他给钱,也是私那是他的孩子。
法哈蒂之前是把真相藏起来,然后看角色怎么撕;这次是尝试把真相摊开,然后看角色怎么撕。前者可被称为“道德风暴”,后者可被称为“狗血淋头”。
法哈蒂其实可以抽空转职去写推理小说
不至于骂法哈蒂,倒是可以骂观众。功课没做好,你在期待什么呢?
俗套也好狗血也罢,都不是法哈蒂想要表达的东西,本质上他一直都在叙写人和人之间很不牢靠的关系。除了后半程确实有点拖沓之外,还是很够格的。前半程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每处都让我感觉像可以发生点什么,但什么都没发生,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又迅雷不及掩耳,让人想起儿子的房间。
平庸到怀疑之前的电影是不是法哈蒂本人拍的,费这么大劲儿请这么多演员演那么好,讲一个"我知道你知道他知道“这件”原来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法哈蒂还是法哈蒂。巴登夫妇演普通人比演毒枭夫妇自如多了。
法哈蒂的西语片遇到的不是文化异域的问题而是电影本身的缺陷,善于剧本创作的他并没有能够交出一个达到合格的“故事”,因而那一贯颇具张力的人性冲突在这里变成了浮皮潦草的交代,类型的外表也就变得只是徒有其表,一部失败的电影。
一旦故事脱离了伊朗的土壤,法哈蒂的这个剧本显得比我朝连续剧还狗血。
法哈蒂这部带有政治诉求颇具佩措尔德风格的新作受到观众的冷落实在让人意外。今日伊朗的处境被他妙手编织进了家庭伦理关系当中,貌似少了一个人的大家庭里其实是多了一个。作为麦格芬存在的女儿在这个主讲救赎的作品里并没有真正失踪,她从上一段历史里过渡到了下一段的历史当中。因此最应该消失的是那些像纽带一样绑架人们的过去,影片最终让“隐形”的父亲用具体的金钱偿还了无形的情债。这份《人尽皆知》的责任感为想要成为父亲的观者树立了榜样,也给现在的“父亲”带来了反思。
你我的爱恋人尽皆知,你我的秘密同样人尽皆知。法哈蒂选取一场婚礼间的少女绑架案,撕扯出克鲁兹、巴登角色的过往,意欲揭示人心险恶、家庭成员间亲情抵不过贪婪私欲。两个切题线索本独到游走,却不成想,麻雀五脏妄求鸿鹄之躯。惊悚类型片手法穿插,更真让这冗长故事变得“惊悚”。
想了想还是可以四星的,还是那个法哈蒂嘛~
2.5 / 超低期待观看居然还收获些许快感了。其实光看剧作法哈蒂还是塞了比较清晰的嵌套结构,男性女性形成多层留守-逃离的关系。所谓“人尽皆知”大概更切近某种传统社群对个体无形的凌厉逼迫,记忆中的原乡则不可逆转地走向崩解。然而在呆板又浮躁的叙事下从人物到主旨都执行得太过潦草甚至近乎快节奏喜剧了,不如拍成《意难忘》一样的长篇伦理大戏吧!
@Cannes71 冗长而乏善可陈,摆明了就是一个嵌套在西班牙文化外壳中的依旧很伊朗式的家长里短。就像是在看改编成不同国家版本的经典话剧,脱离了创作植根的语境,移植的过程中太容易水土不服,况且这个故事从出生就并不是一个普世性很强的经典,最多是个高配版老娘舅。
比较失望,平庸、狗血的剧情。倒没说的那么差,不过作为戛纳主竞赛开幕片,实在是有点普通了。
本来听说是「罗曼蒂克消亡史」,但没想到却是「罗曼蒂克撕逼史」。虽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比不上「一次别离」,但没想到却是「一次阴影」。
后半截太过让人无法坚持,太过拖沓的家庭鸡毛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