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拉(利蒂希亚·多施 Laetitia Dosch 饰)在20岁那年就认识男友了,两人携手一路走过了漫长的十年,本以为这个男人一定会牵着自己的手走入婚礼的殿堂,没想到在她30岁这一年,男友无情而且不可能挽回的抛弃了她。分手带给了宝拉巨大的打击,这打击实在是过于夸张了,导致她直接就精神崩溃住进了心理科。因为无法忍受心理科里可怕的治疗方式,宝拉决定“逃出疯人院”。
身无分文并且无处可去的宝拉只有自己的爱猫一只,但还是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程,一路上,她遇见了各式各样的人,目睹了千奇百怪的人生,在这么多人生里面,有哪一个是她想要活成的样子呢?
时至今日,渴望拥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女性越来越多,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却并不如微博上宣扬的口号那么简单。
不是转发一句”男人都是大猪蹄子,我不需要男人,我是个不婚主义者,我可以做任何事”等宣扬,就拥有了独立自主自由精神。
我处在一个矛盾的境地中,一方面反抗社会对单身未婚女性的歧视,一方面却以男权社会的既定审美打造自己;一方面渴望和男人发生爱情,一方面却因为女性多惨遭背叛的事实而不信任男人和爱情。
一方面想要尽情享受城市的夜晚,一方面却担心被潜藏在树丛中的变态拉到阴影处强j。
一方面用薄弱的工资维持生活,在自救之外也希冀被救。一方面想要无视路上男性投射的冒犯眼光,一方面却暗自窃喜自己作为女性的魅力。
想要成为独立的年轻女子并不容易,精神也会分裂,这会偶尔让我精神恍惚,甚至倾向于自我毁灭,想要在最刺激的事情中寻找什么却总是不得。我处在连我自己都没想明白的矛盾状态,一直盘旋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答案。
想要成为独立的年轻女子,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要准备随时提起重物,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以及承受孤独的能力,即使在被窝里哭完也要把脸洗了牙刷了的魄力,还需要学会存钱,以及找到可以依托的事,不只是投注到工作这么简单,独身女性拥有的就是自由和时间,需要有意志力把精力投入到能让自己感到精神澎湃和自我满足的事情上。
虽然我从来都是缺乏意志力,以及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享受一个人的时光。
也许多年以后终会和另一个男人组成家庭,却并不打算放弃独立的那部分我,我想这部分才是独立自主的女性让人着迷也让人害怕的地方。
大部分人并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所以我们才会盲目地跳入婚姻中,或者处在群体狂欢中。
我们最大的课题即是无法自己待着哪怕思考十分钟,如何成为一个独立女性?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年轻女子》也被译成《没人爱小姐》,相比起来,我更喜欢后者带有惨兮兮画面感的名字。想象那个蜷缩在繁华街道角落抽着劣质烟,妆容暗淡两眼无光的女子,她的脸上也许还有还未干的泪痕,她裹紧胡萝卜色的大衣,试图在人来人往的城市消失。
年轻其实并不等于没人爱。可是女主宝拉确实是一个没有人爱的年轻女子,我们有父母和朋友的爱,可是她却因为在大学期间和一个年长教授的爱情导致于父母的关系破裂,也因为她和这个把她隔绝起来的男人相依为命十年,以至于她除了他什么都没有,直到他像抛弃一条狗一般抛弃她,对于他来说年满30的她已经无法在镜头面前带给他灵感,于是狠心地把她丢在巴黎雨夜中任由她自生自灭。
影片开头的她因为无法接受被爱人丢弃而精神崩溃,在警察局里撒泼哭泣,整整几分钟的控诉让她面目可憎,对她也没有丝毫同情,男女两性的成长很多都来自于爱带来的伤害,她哭着说自己被随意丢弃,无家可归。
额头上裂缝渗出的血就像是她身体上被爱灼伤的口子。
她不得不活下去,放下尊严,用可憎的谎言,或者装可怜,用她能想到的各种方式自救。即使跌倒谷底,她也不会碎裂,她的骨子里可是巴黎女子啊!
最令人敬佩的是在整个自救过程中她所呈现出来的幽默感,真是让人着迷啊,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虚妄和苦痛的,欢乐的时刻总是少之又少,她可怜兮兮地抓住每一个发笑的机会,瞬间她的形象变得如此可爱和高大。
她把头发缠在额头上假扮成艾米怀恩豪斯跳起舞来;
可以在接近一无所有的时刻溜进朋友举行的聚会尽情跳舞,裸体对着旅馆老板讲把猫炖了做成果酱的笑话,说自己31岁几乎就可以退休了;
听到小朋友从没吃过棉花糖立马买给她,在下班后独自去蹦迪,沉迷于自由的舞蹈中;
虽然她没人爱,年过三十,可是她此刻是自由的啊,她重新活过来了,自由的代价不就是独身一人吗?她慢慢找到工作,连蒙带骗地做起了内衣售货员和保姆,终于有了凋敝的可御寒的房间,认识了另外一个在巴黎打拼的温暖男人,房间里有一只等待着她回家的猫,她从内在的空空荡荡成为了有实体的人。
我不知道在这个逐渐发现自我的过程中她会不会厌恶曾经的她,无知又愚蠢;现在的她,即使穿着难看的粉红色制服她也满脸自信和欣喜,我觉得她终于发现了自我,而且知道她的故事已经开始了,且不会随意被他人按下停止键。
影片最令人激动的片段之一是当她情人祈求她回到他身边,并且再次想要用“武力”控制住她的肉体时,她用独身一人时得到的精神领悟让从男人的牢笼中挣脱了出来,即使会费一些劲儿,即使因为反抗导致衣衫褴褛,可她此刻真正地成为了一个独立,自由的年轻女性,有没有男人的爱根本不重要了啊!
每个大城市,巴黎,东京,伦敦,纽约,北京都有这样一群迷茫又坚定的年轻女子,她们大多单身,偶尔会想要谈个恋爱,年纪并不能束缚她们,除了工作也有其他事情可做,她们打算不婚或者不育,她们争取自己的权利,她们有很好的女性友谊,并且不错过每一次狂欢的机会。正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比以往的前辈们更多地发现了自我的潜能和多种可能性。
无论是落魄的还是光鲜亮丽的女子都有璀璨的故事。
原文链接:个人公众号【影/《年轻女子》:三十一岁的延迟生长】
很难说自己不喜欢法国电影。相比于一些一眼尽头的圆满故事,法国电影常显得扑朔迷离。那种水中月、镜中花的法式节奏很容易让人欲罢不能。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很多时候,这种电影也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年轻女子》(Jeune femme)基本算是这样一部电影。光看名字,就知道又是一部人物塑像式的片子,而且是个女性小人物。法国电影向来不缺乏类似题材,比如《刺猬的优雅》《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但与那些历经沧桑、参透人生的女主所自然流露的“沉稳”与“豁然”不同,这部电影的女主则是“上窜下跳”的人见人烦。也难怪台湾将其译为《没人爱小姐》。
一个三十一岁的女人,姿色一般、毫无特长、没有工作,甚至从来不曾工作过。某一天被同居十年的老男友(自己的大学教授)彻底“扫地出门”,怒火中烧,每天的任务就是去男友的楼下谩骂、砸门。然而,狠心的男友始终不曾对她做出任何让步。
走投无路、心灰意冷的她,从心理医生那里得不到安慰,从妹妹那里得不到同情,从妈妈那里也得不到温暖。好不容易被一个陌生人误认为故友而收留了她,最后又因东窗事发而被驱逐。
这样一个倒霉透顶的女人,似乎是罪有应得。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几度觉得自己脑子进了水,为什么非要看它。故事情节繁琐无趣,而且实在是对女主喜欢不起来。无论对待工作还是朋友,女主总是给人一副大大咧咧、神经兮兮的感觉。可是,看着看着,也不知道从哪个镜头起,就再也放不下了。
你会慢慢发现,这个放荡不羁的姑娘,其实很阳光、很率真。她可以一边傲娇地说着“我宁愿死也不愿在你的专柜工作”,一边又满心欢喜地接受这份被自己“嫌弃”的差事。她谎称自己是大学生,好不容易得到一个照顾小朋友的工作,却又冒着被辞退的风险,“勇敢”地违背家长对孩子的严苛要求,只为了让小朋友能够开开心心地尽情玩耍。尽管拿着微薄的工资,而且随时都可能卷铺盖走人,但她从不因此郁郁寡欢或顾影自怜,而是尽情投入工作,并深深乐在其中。
当前男友终于“良心发现”,找到她,并让她辞掉这份“烂工作”时,已然成长的她,坚定地拒绝了前男友的回家邀请。她说现在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她想重回学校。但这个念头遭到了前男友的嘲讽,他说,这十年你从来没看过一本书,何况你曾经在班上就是最不省心的一个。女主没有回话,但已经和她成为朋友的观众会知道,此时此刻的她,内心充满了对这个曾经疯狂爱过的男人的鄙夷。
于是,当天晚上,她来到自己男同事的家。她可能并不爱这个出身卑微的黑人,她可能只是为了证明,离开前男友,她依然有人爱,也依然可以投入别人的怀抱。
最后,在前男友的个人艺术展上(他是摄影师,女主是他的非专业模特),她与前男友彻底告别,潇洒地走向新生活。
仔细想来,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个曾经觉得离开了男人便不能活的女人,突然醒悟。
可是,评判一个故事的好坏,或者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能只靠头尾有没有呼应,或者结尾有没有出乎意料。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人生某一阶段的开头和结尾,其实并没有本质不同。两点之间,可以是毫无波澜的直线,也可以是曲折起伏的波浪。关键在于,每个人具体经历了什么。就女主宝拉而言,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克服对前男友的依赖,并慢慢发现生活的新貌。更重要的是,她敞开了怀抱去迎接所有的新事物。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三十一岁,一个虽谈不上衰老,却也难说青春的年纪。绝大多数的人都已成家立业,日复一日地奔波于琐碎而现实的生活。可能谈不上幸运,但也点缀着不少人间烟火的生生气息。“不幸”如女主,却像一件穿旧的衣服,被“主人”无情地投入垃圾桶,从此游荡在漂泊的世间。
一个被“使用”了十年的女人,一个几乎不曾接触社会的女人,猛然间被抛向现实的洪流,其间的恐惧与不安,可想而知。这样看,又似乎可以理解,片头她为什么每天都要去“骚扰”避而不见的前男友。
但女主其实也是幸运的。十年被“掩埋”的生活,终于在某一天重见天日,随处可见的新鲜事物,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好奇心,唤醒她沉睡已久的昂扬斗志。假如这十年是痛苦的,可能她的一切好奇与斗志早就消失殆尽了吧。
这么看来,这个突然醒悟的“金屋”女人的故事,并不太适合被纳入“女权主义”的范畴(不少影评认为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作品)。她只是一个延迟“发育”的女生,而现在,是时候走向正常的轨道了。
欢迎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对于女人来说
三十不是而立,而是丧失自由的年纪
不管你愿不愿意,不可否认的是,
每个女人都会有年满三十岁的一天。
三十岁的你在做什么呢?
是凌晨两点,蓬头垢面,抱着孩子喂奶吗?
是加班到深夜,还在计算着KPI什么时候能完成?
还是在家里对着空气一样的另一半自怨自艾?
我知道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生活。
可是,你说:已经三十岁成为中年妇女的我,又能怎样呢?中年妇女没资格浪,没姿色骚,不敢辞职,不敢离婚。面对生活的苛待只能一忍再忍。
三十岁的宝拉,比我们更惨,天生异瞳的宝拉,曾经天真地以为爱情就是全世界,她安心被摄影师被男友“圈养”。十年来不曾工作,没有生活技能,妹妹嫌弃她,母亲不见她。
三十岁的宝拉对于摄影师来说,已经年老色衰,不能激起他的创作欲望,于是宝拉被男友狠甩,连见都不见一面。伤心欲绝的宝拉,精神崩溃,摔破了额头。为她诊治的医生一脸无奈的告诉她:
“你可能会感到孤独,但你是个自由的年轻女子”
可是,宝拉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自由,她也并不年轻
刚被人骂完就去蹦迪
别笑,为了遮挡额头的伤痕宝拉把头发搞成了这个样子,胡子也是自己画的,凄惨之中带着鬼畜搞笑。
没心没肺的带着猫去怀孕的妹妹家寄宿,被赶出来
住廉价旅馆被房东说:“你真恶心”
连蒙带骗,谎称自己是大学生,得到了一份保姆的兼职,带雇主家的孩子出去玩得时间太长被雇主痛骂一顿赶了出去。
前脚还瞧不起内衣店售货员,后脚被录取,开心的赶紧去做了个美甲,穿上制服后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工作,却发现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是大学生,只是利用休息时间赚点生活费。
被人错认成自己的朋友时,宝拉也没有拒绝,宝拉住在了“朋友”家,同吃同住同玩,真相被戳穿后被赶了出去。
就这样,宝拉的生活跌宕起伏,你跟着她找工作,跟着她找朋友,不知道下一秒她是不是会满嘴跑火车,也不知道她今晚有没有能住的地方。
在这部电影里,女主角宝拉一点都不漂亮,很丑,很作,甚至有种笨拙的讨厌感。她惨得就像垃圾一样,没人疼,没人爱,也没有任何用处。可她就像沙漠玫瑰一样,从不抱怨,不怜悯自己,反而渐渐生出了求胜欲,她发现独自生活带给她独立的思考能力,自力更生让她有机会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就是人生,再辛苦,再艰辛,生活总会给努力的人温暖的回馈
巴黎,很美
关注公众号第七封印,后台回复:年轻女子,获取资源
刚看完一部法国电影《年轻女子》,这是一部文艺又生活的电影,我经常觉得,很多文艺片就是生活片,有点压抑,有点烦闷,有点无聊,有点茫然,有点希望,有点幸福,这就是生活,也是人生。 宝拉从二十岁就开始认识摄影师男友,并且以为可以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从而白头偕老一辈子,可是在她三十岁的时候,男友提出了无可挽留的分手。一夜之间,只有高中学历,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一本书,一无所有,一名不文又无处可去的宝拉陷入了精神崩溃的状态,最初她被送进了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说如果再送一次,她就会进入医院进行正式住院治疗。 因为没有钱,宝拉带着唯一的爱猫在街头游荡,在地铁里,一个女孩将她误认为小学同学,将她带回家过了一夜,并给她介绍当保姆的工作。幸运的是,保姆工作可以提供一个阁楼小房间作为她的安顿之所,于是宝拉稍微安心了一些,在做保姆的同时,宝拉还找了一份商场内衣店的工作,并且由此认识了商场值班经理--乌斯曼。 有了工作,有了人际关系,宝拉的生活开始慢慢得以恢复,后来她又寻找失联十年的母亲,努力弥补和修复母女关系,就这样,她慢慢从崩溃混乱的状态当中走出来,重新建立了生活秩序感。 作为社会人,通常需要三大系统进行支持:自我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 自我系统通常源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学习和工作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无论是学习什么,或者工作什么,我们都是有着某种能力的,包括维持自我生存的能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最高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在建立秩序,这种秩序感带给我们基本的安全感,让我们不至于被无法生存的恐惧击垮。如果能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寻找到乐趣,那我们还可以从中获得更高级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总是会和他人建立关系,无论是同学,老师,客户,还是同事,也无论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疏离的还是亲密的,表层的还是深层的,都是关系,这种关系都可以支撑和丰富我们的自我,从而让我们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 家庭关系呢?家庭是一个原型的母亲,是我们的根,我们的自我就是从家庭这个根慢慢成长起来的,家庭给予我们营养和能量,无论是贫瘠还是丰富,主动还是被动,它都在支持我们的成长。当我们遭遇压力和挫折的时候,无意识就会退行,退行到比较脆弱的小孩子状态,从而寻求母亲的安慰,这个时候,家庭的存在,就是一种支持和安慰。父母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他们敞开家里的大门,欢迎疲惫的孩子,对于孩子,就是一种莫大的疗愈。 崩溃的宝拉,就是通过寻求这三大支持系统实现了自我拯救和疗愈。
刚刚过完30岁的生日,宝拉就被相恋十年的男友轰出了家门。
没有钱,没有衣服,没有证件。朋友不肯收留她,偶遇的好人其实只是想占她的便宜……凌晨4点的街头,宝拉冻得瑟瑟发抖,却只有一条老猫陪着她。
电影《年轻女子》一开场,就让观众见识到了,一个女人到底能有多惨。
可随着故事不断地发展,观众们反倒对她同情不起来了。
因为,她活该!
从20岁到30岁,宝拉的日常只有8个字:混吃等死,享受放纵。
20岁的时候,宝拉大学还没毕业,就认识了酷爱摄影的男友。凭借一张宝拉的靓照,男友居然摇身一变成了著名摄影师。
而宝拉,在男友的盛情相邀和相爱一生的誓言下,毅然的放弃了学业,成了著名摄影师的女友。
十年的时间,除了偶尔充当男友镜头下的模特,宝拉的生活只有买买买、吃吃吃、睡睡睡……
她没有做过一份工作,没有赚过一分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大手大脚的奢侈生活,并生出了高人一等的傲人想法。
她看不起苦苦求生的母亲,主动断绝了母女联系;她看不起其他女性的自强自立,认为那不过是没男人供养下的迫不得已。渐渐地,仅有的朋友也一一离开。
可宝拉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在多年的生活下,宝拉早已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女人只有依靠着男人,才有活路!其他的,都是浮云。
所以,当她被男友赶出家门的时候,宝拉很伤心,也很愤怒。
她愤怒,是因为男友的忘恩负义。如果不是她当初的美照,男友怎么可能有今天?
她伤心,不是因为男友的决绝,而是直到此时此刻,她才发现,她的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靠着最后仅有的一点交情,宝拉勉强借到了一点钱,有了容身之所。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是要想活着,她只能找工作。
可是,一个什么都不会还充满娇气傲气的“大小姐”,谁会用她?
更何况,宝拉自己也没有做好放下身段的准备。即便是不得不去应聘曾经最看不上的商场柜姐,她也是满脸的嫌弃加不屑。
说到底,她的内心深处还在期盼着男友的“浪子回头”。
在宝拉看来,这只是十年生活里又一次无关痛痒的吵架而已。
是的,又一次。
看到这儿,多少人和我一样,想穿过大银幕狠狠地暴打女主一顿?
如果早在第一次被赶出家门时就意识到问题,如果那时就做出哪怕一丁点的改变,30岁的宝拉,根本不会有现在的困境。
又或许,这样的困境,早在宝拉小时候就注定了。
父母婚姻的不和谐,让宝拉从小就没有父亲的陪伴。不论是单身母亲拉扯她长大的辛酸,还是对于父爱陪伴的渴望,让她逐渐产生了过激的想法。
这些,都是她“依靠男人而活”的想法的根源。
而男友的出现,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她这个想法的可实施性。
只出不入,没过多久,宝拉就真的身无分文了。而一次次的上门哀求、哭闹、撒泼,男友依旧不搭理不回应,宝拉期待的最后一丝希望也没有了。
因为一次意外,宝拉被误认成了女配角的小学同学。阴差阳错之下,她有了一个“朋友”。凭借造假学历,她有了一个照顾幼儿的兼职。最后,她还得到了商场柜姐的试用工作。
也正是这段时间,宝拉才发现,原来女人不靠着男人,也可以活的很好。
比如她的“朋友”,留着中长的头发,有着稳定的工作,不间断的高质社交,一个人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最重要的是,在每一段恋情之中,“朋友”都占着主导地位。感情的开始或结束,她才是发号施令的那个人。
再比如她的“雇主”。同样是单身母亲带着孩子,但她有着一身的舞蹈才华,可以供应大大的房子,还能在自己忙碌时雇人陪伴怕黑的小孩儿。生活忙碌,却很充实。
就连宝拉曾经最看不起的柜姐们,深入了解后她才知道,“柜姐”,只是这些人为了更好生活的一个中转站而已。
她们中间,有的在读博士学业,有的主业是平面设计师,有的是攒钱为创业做准备……
只有宝拉,在被问人生的打算时,哑口无言。
比起这些曾经看不上眼的“柜姐”,原来她才是真正的可怜人。
其实,她也曾有梦想。可是,自从做了男友的附属品之中,她习惯了轻松不用打拼的生活,她的梦想,早就被磨得渣都不剩了。
就连被男友抛弃成这样,她的内心深处,其实依旧坚守着“靠男人而活”的想法。只不过是这个男人不行,那就换另一个男人而已。
依靠自己而活,宝拉从来不敢想象。
可在见识了身边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后,宝拉动摇了。
原来,人依靠自己,也可以活的很好。
那是不是,她也可以有更好的可能?
有了身边人的鼓励,宝拉“依靠男人而活”的心,确实动摇了。
可她依旧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她已经30岁了。
她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同事们眼中的中转站,却是她为了活下去要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
生活都有了困难,宝拉没有力量去追求未来。
可当宝拉把困扰倾诉给同事们听时,却得到了一片惊讶的声音:你怎么会这么想?你才30岁,你还是个年轻女子啊。
30岁,还来得及做什么?
30岁,为什么来不及呢?
宝拉想继续上学,那就去报名去学呀。从报名到学业结束,最多不过几年时间。拿着堂堂正正的学历,找一份对口的工作,她还有大把的时间能在工作上大放光彩。
想谈一份合适健康的恋爱,那就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去认识人呀。爱情面前,年龄的重要性又有多少呢?
想交几个知心的朋友,那就从现在开始真心待人,把过去的遗憾补回来。就算是30岁开始,一样可以和朋友们欢欢笑笑到彼此牙都掉了头发都白了的时候。
想和母亲修补关系,和她说声对不起,那就鼓起勇气去敲门吧。这会母亲还在,身体还好,还有大把时光修复母女之情。
记住,你不是已经30岁了。你是才30岁!
勇敢迈出了第一步的宝拉,生活终于逐渐恢复了平静。
她和母亲达成了和解,也搬回了母亲家。母女两虽说不上是多么腻歪,但已经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心平气和的聊上几句。
工作上,单身母亲意外发现了宝拉学历作假,出于种种考虑解雇了她。但现在的宝拉已经有了承担后果的勇气。
至于柜姐工作,她也已融入其中。并以自己的一个同事为榜样,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转正。
眼瞅着30岁的宝拉即将迎来新生,她的男友却上演了一出浪子回头。
男友不仅主动找了她,还惊讶于她的变化。他坦言,根本没想过宝拉能够独立生活。
这样自信自强的宝拉,再次成了他的灵感缪斯,他要用镜头记录下她这不一样的美。
男友的出现,确实让宝拉动摇了。因为就在不久前,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从小对于父亲的渴望,让宝拉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父亲的陪伴。再者,男友的财富和地位,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助,都不是她一个柜姐能比较的。
在男友的再三请求下,宝拉决定给对方一个机会。可到达了约定的地方,宝拉才发现,她不过是又一次被利用了。
原来,男友的事业发生了危机,他急于用一场摄影展稳定自己的地位;而作为他的灵感缪斯,宝拉在外人眼中一直是他的灵魂伴侣。
出于种种原因,男友这才选择这时候求宝拉复合。并在她不知情的前提下,强迫她在媒体前上演了一出恩爱戏码。
直到这一刻,宝拉对男友的心彻底死了。
曾经,她以为,两人之间至少还有点爱情在;可现在她才明白,她对于男友,不过是一块抹布,一块需要时拎起来抖抖继续用、不需要时随手就能扔进角落的抹布。
宝拉可以说是无知、甚至是过于单纯的陷入在自己编织的象牙塔之中,可男友却是一个无往不利的卑鄙小人。
瞧着男友那副丑恶的嘴脸,宝拉终于承认,她真是瞎了眼。
至于孩子,相信也不会想要这么一个父亲。
影片的最后,宝拉终于结束了十年间不断的循环,彻底斩断和男友的关系,重拾自己,昂头挺胸的重新生活。
这样的结局安排,也许没有手撕渣男的爽感,也没有结识真爱、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玛丽苏满足,却最真实,也最动人。
现实之中,带有宝拉影子的人,有很多。
有觉得自己年轻漂亮渴望依附男人从而获得想要一切的人,有觉得自己人到中年不敢拼不敢折腾的人,也有失恋失业觉得人生彻底失去希望的人,甚至是比宝拉更惨的人,也有很多。
这样的他们,能突破枷锁拥有一丝改变,往往就已经费了很大的力气,又哪有可能像一些国产电视剧演的那样,有有钱的闺蜜帮助、痴情的富豪男主追求、甚至是只看人品不看能力的上司大力提携。
只有自己和自己、自己和生活的角力,才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经历的真实。
面对安逸的过往,我们会和宝拉一样,不舍得轻易打破,也不敢轻易打破;
面对到来的困难,我们也会退怯,也会努力想回到自己的舒适圈。
就连改变,很多时候也是不得不为之。比起自我的觉悟,更像是被生活逼着前进。
但同时,我们也是最有韧性的。
就像那谁谁说过的一样,凡是打不到我的,都使我更强大!
既然过去已经过去,那就彻底的告别。
改变不管大小,它是我们努力抗争的体现;
收获不管多少,它也是生活对于我们的肯定。
在一次次的被打倒和重新站起之间,是我们始终怀有的希望。
它和性别无关,和年龄无关,和背景、和人脉、和所有的种种都无关。
它,只和我们自己有关。
因为,我才是我人生的掌控者!
我西装的尺码尚可变,但是你眼睛不同色这件事,不会变了。
「萨拉公主是你么?」
[年轻女子]中,宝拉一脸懵逼地望着眼前这个朝着自己哼歌的女人。
相处十年的男友抛弃她,妹妹和母亲唾弃她,她不记得自己还有什么朋友,如果有也不必流落街头了。
「你忘记了吗?我们一起上小学。你不是莎拉·格雷马德?我没做梦呀!」
在女人的再三追问下,宝拉怯怯地点头,说我是。
陌生女人Yuki一开心,便把她带回了自己家。
后来发现宝拉不是莎拉,气得要死,还打了她一巴掌。
若不是看到纸单上宝拉的签名,她还不会相信自己认错了人。
因为宝拉和她认识的莎拉一样,都是双瞳异色,一只蓝绿,一只浅棕。
人类中,拥有异色双眼的人不到1%。
Yuki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世间罕见的眼睛,她一生竟会遇到两双。还是一样的。
两只眼睛不同色的人,十有八九是虹膜异色症。
医学百科中对这种病症的定义是:
虹膜异色症,是同一个人拥有不同颜色的眼睛。这种症状在人类中并不常见。然而它在狗(例如斑点狗、澳大利亚绵羊犬)、猫和马中很常见。
我们的眼球(有颜色的眼中心区域)是由瞳孔、角膜和虹膜组成的,角膜无色透明,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黑色圆洞。
所以,虹膜的颜色决定着眼睛的颜色。
而虹膜的颜色又由黑色素来操控。黑色素越多,眼睛的颜色越暗。
如同东方人虹膜黑色素多,颜色深,呈棕、黑;西方人虹膜黑色素少,颜色浅,呈蓝、绿是一个道理。
患有虹膜异色症的人,深色眼黑色素多,浅色眼黑色素少。
而人的视力与黑色素无关,虹膜的颜色会变,眼睛看到事物的颜色与形态却不会变。
但患有虹膜异色症的人,并不都像宝拉那样,是完全异色症。
如果黑色素在虹膜中的存在量较少,就会出现中心异色症与部分异色症的情况。
比如说《暗影猎人》男主的扮演者多米尼克·谢尔伍德,一只眼睛是蓝色,一只眼睛半蓝半棕,就是部分色异症的代表。
包括多米尼克在内,大概有1%的人,其虹膜异色症是天生的。
来自他们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带有异色症的染色体基因,并在他们身上,发生了显性遗传。
美剧《越狱》男主演温特沃思·米勒,拥有多国血统。
父亲是有美国、牙买加、德国犹太血统的黑人,母亲是有法国、荷兰、叙利亚、黎巴嫩血统的白人。
在多血统的基因中,绿色与褐色胜出,分别显现于米勒的右眼和左眼。
乍看上去,这双眼睛真是有种不同于凡人的个性与美好,常人想要还求不来。
但是患有此症状的人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它往往伴随着其他疾病的发生。
先天遗传疾病中,虹膜错构瘤、眼黑变病、眼皮肤黑素细胞增多症、色素播散综合症等,会导致眼睛变深。
图案状白皮病、瓦登伯革氏症候群、色素失调症、先天性巨结肠等,会使得眼睛颜色变浅。
后天引发虹膜异色症的疾病里,有使眼睛颜色变浅的慢性虹膜炎、白血病……令眼睛颜色变深的肺铁末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当然,也有像大卫·鲍伊这样打架打变色的。
14岁的时候,鲍伊与好友乔治·安德伍德为喜欢的女孩子大打出手,导致他左眼约肌损坏,对光无反应。
他的左眼的瞳孔永远处于扩张状态,使原本浅绿的眼睛变成了浅褐色。
尤其当他站在闪光灯下时,左眼扩张的瞳孔,放进眼睛更多的光线,照片中左「红眼」积极明显。
这也使他像天赐的艺术品般,更加妖娆。
在民间,虹膜异色症还被叫做「阴阳眼」。
开过光,通视阴阳两界,可见鬼神。
许是日本很喜爱这样的民间传说,常在动漫中将异色的双瞳,作为特殊能力的外显。
《火影忍者》中异色瞳是一种高级空间忍术。
总是带着口罩的旗木卡卡西,左眼蒙上眼罩,整张脸只露出一只眼睛,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当他摘下眼罩时,左眼是一颗朋友宇智波带土赠给他的红色写轮眼,右眼是正常的黑色。
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是异于常人的红色,具有扭曲空间,将一切物质转移到异空间的特殊能力。
甚至可以转移走高速飞行的跟踪导弹。
《家庭教师》中沢田纲吉的雾之守护者六道骸,也是双瞳异色。
左眼是深蓝本色,在家族的人体实验中与轮回之眼成功配型后,右眼被植入红色的轮回之眼。
与《火影忍者》中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相似,两者都与六道轮回的佛教观念有所关联。
六道骸的轮回之眼同样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拥有前世的记忆与能力。
同时可能由于这种眼睛与通视阴阳,来自地狱有关,日本动漫中,轮回眼皆是红色。
或者说,偏红偏紫的眼睛都带有邪恶、威严的象征意味。
就如《黑执事》中夏尔·凡多姆海威的紫色右眼,是与恶魔的契约印记。
而到了《黑子的篮球》中,赤司征十郎原本的异色瞳又成了双重人格的体现。
他原本双眼都是红色,因为对胜利的执念,激发出双重人格,唤醒天帝之眼,左眼变为金色,能看清对手的一切。
所以说,日本动漫中的双瞳异色时常出现,它们赋予不同人物各自的性格、宿命,以及特殊能力。
但像[年轻女子]这样的法国电影中,双瞳异色的人物形象倒不常见。宝拉的扮演者利蒂希亚·多施本身也不是虹膜异色症患者。
她曾坦言:“我很抱歉,那是假的。”
她为宝拉带上了有颜色的镜片。由此,也才有了片中Yuki认错人的桥段。
但更重要的是,她异色的眼睛也如日本动漫中一样,是有所象征的。
宝拉第一次在阳台上遇到Ousmane时,她说他的西装尺码不合身。
Ousmane说:
我西装的尺码尚可变,但是你眼睛不同色这件事,不会变了。
她能用清浅的左眼看到爱与美好,也能用深邃的右眼目睹现实的绝望与残酷。
异色的双瞳就像是人类的两面,好的一面,坏的一面,是种美妙的不匹配。
它有着异于常人的不完美,却也与常人的眼睛没什么两样,都是要用它去看、去体验这个世界。
像宝拉一样,收起垃圾,望向窗外,面对未知的生活。
-
作者/小两岁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最好的女性女性主义电影。女主开场丑态毕露,后面让人肃然起敬,最后简直爱到不行。女人真的不能依靠任何人,唯有靠自己。
主要是tone拿捏超好bar à culotte面试那段笑死我了。。春天卖鞋那会也时刻生出和机器人世界对话之感。中产女那一吼被讽刺起来也是不滴血 连joachim这种名字都是巴梨文艺界作男标配的感觉 本来影院没人的话我就要哭完全场了(((????你们高端人类不用工作所以所有的都是faux,faux,faux吗
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女主开场丑态毕露,后面让人肃然起敬,最后简直爱到不行。当了十年男人的附属品,被一脚蹬进烂泥还能慢慢爬起来,这样的女性可以丢脸但不会乞怜,可以崩溃但不会粉碎,就像一条生存至上的泥鳅。戛纳才发一个金摄像机奖太小气了!
法国底层女性挣扎着扒出生活低谷,非常真实。女主角很好。
3.5分。昨天路上一位法国大妈推荐说好看,没想到是真好看,女主演得好,拍得流畅,剧本也不错。感谢大妈。
異色瞳,個體特殊性。潛藏的種族議題?Imitation of Life(1959)的互文。女主角的外型,像是Toni Collette加上臉變窄的Julianne Moore。
#LFF17# 在戛纳排队没有排进去的看的片子,终于补上了遗憾,并且没有让人失望,处女作拍成这样是真的很惊艳了,很多很喜欢的小细节。其实不知道怎么样形容看完这片子的感觉,就是很,法国?
宝拉在大概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教授,教授爱上了给她拍照,带她去墨西哥,见他的朋友。宝拉从来没有工作过。宝拉三十岁时,毫无尊严地被教授抛弃,不但身体有伤,性格也乖张。她对朋友安妮说话很不客气,安妮把她扫地出门。她认出一个和教授在一起时见到的男人,那个人却说不记得她了。后来她找了工作,还有个对她工作认可的男友。又去看教授的画展,他觉得教授拍的自己的照片很丑陋,还不如给工人拍的。教授后来来挽回,她坚定地拒绝了,那时教授显得如此无赖。
17年坎城金攝影機獎。女性成長主題,女主角表演特別出色。讓人物更加生動,開始她並不討喜。因談戀愛就停滯人生,疏遠家人朋友,只繞著伴侶轉。過10年卻被拋棄時,連能哭訴的人都沒有。一瞬間被扔進了垃圾堆,其實也是自作自受的坑,必須硬著頭皮補起。但只要想改變,還不晚。
一种关注迄今看到的惊喜之作。女主立体生动,剪辑快速有秩,台词铺设无废话,结局不套路无油水,此部处女作可望拿金摄影机。
对于这种不成文却已然成类的片子,“情景”早已被挖掘殆尽,看点在于演员通过导演的调教是否和角色实现了最大可能的融合,然而当表演也没有突破同类作品的惯有方法,所能赋予角色本身的魅力亦仍旧是那些老腔老调时,还有何观赏价值?
#cannes2017 不年轻的女人。男人都是狗。
6.5/10。一瞬间以为是伯德小姐的成年版,女性可以出丑但不会乞怜,这点很女权。一开始的崩溃会让人下意识的觉得人物不讨喜,这点失败。只有女导演可以拍出的小作死,小倔强。现在看到这种为了生活努力工作的人就会有好感……
《年轻女子》彰显困境中的人性。
如果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多看看无厘头喜剧,或者关于未来的科幻片,或是看看僵尸吸血鬼异形…… 所以我很久没有看这种文艺剧情片了。其实很想忘记这个残忍的事实,on est seul, très très très seul dans ce monde.
3.5 当她在杂货铺把头发卷起来,有那么一丝像摩尔阿姨,便喜欢上这个“年轻女子”了,看着她到处寻找机会,却融不入任何一个圈子,时而疯狂,时而清醒。故事随时都可以结束,故事早就结束。走过“Rosalie Blum-2015”的海报:那失去花园的悲哀属于今天。
大主题还是好的,就是看到她一个人走在我几乎每天都走同一条的路上,抱着一只无比乖巧的猫,住进了目测月租八百欧左右的studio还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心累了一小下。
有猫的电影大多都挺不错...... 从表演到美学都很优秀的处女作,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绝佳的情绪力场,很快就能被这位虹膜異色的女主所吸引,在色彩斑斓的轻松气氛下用幽默将不安的生活展开,多处想及加瑞尔的电影,“反派”男友大多时间虽不在场但阴魂不散,还配以BvS海报作为无意的隐喻实在会玩......
3.5 因为不想要不朽所以年轻
都市女性慢慢重拾人生的戏码,影像上并没有过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