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住在巴黎的年轻人阿明,沉迷于电影的他放弃了学医之后,回到法国南部的家乡度假。他出生于一个阿拉伯裔家庭,家里经营着一个突尼斯风味餐厅。他和表哥托尼整天在自家餐厅、附近的酒吧、小镇边缘的海滩游荡,享受着美好的夏日。他们结识了来自尼斯的两个女孩儿Charlotte和ysgou.cc Celine。本地和外地的女孩们纷纷对表兄弟俩抛去橄榄枝,托尼流连花丛,可是阿明心里一直深深爱着即将结婚的多年好友欧菲莉。欧菲莉的未婚夫远在巴黎的机场工作,两人的关系不咸不淡。但是一回家,阿明就撞破了欧菲莉和表哥托尼偷情。
突尼斯男孩带着相机从巴黎回到他的家乡,一个被盛夏的阳光宠爱着的南法。在那儿他晒足了热情的阳光,遇到了美丽的度假女孩,亲眼见证了母羊的分娩,出席了最棒的派对。晒得黝黑的胴体终日穿梭在沙滩、餐馆和酒吧,夏天好似没有尽头。在这样的季节,人们大胆亲吻抱有好感的同性异性,和沙滩上相遇的陌生人来一场ONS,随意的夏日恋情播撒在海边,说来就来,也可以说走就走。Amin参与了这假期海边发生的一切,却又好像从始至终都游离在外,他用他的眼睛观察着,再把他眼中的专属于这个季节的生命力完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那光与影的诱惑之下,还需要去思考其他的事情吗,快投身与夏天来一场盛大的爱恋。L’important c’est qu’on s’amuse bien.
我想起了去年短暂迷恋过的一个阿尔及利亚男孩,他叫Amine,相遇在离本片拍摄地不远的一个地中海城市,在某一个安静燥热的夏夜。
随着回忆袭来的还有那种挥之不去的summertime sadness。
阿布戴·柯西胥对女性的肉体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痴迷。拍摄肉体,令其发出声音、让它运动,释放出内心潜在的欲望……《阿黛尔的生活》安排了两具女性躯体激烈的争吵、来回的奔走和长时间的交合。
作为男性导演,此种姿态合乎常理。不寻常的地方在于柯西胥对女性肉体的痴迷没有发展为一种迷恋,后者意味着一种目光的占有。肉体没有为摄影机捕获,肉体自然而然释放自己,似乎被摄影机简单“看”到。
阿布戴·柯西胥不占有肉体,相反,他像上世纪初的印象派画家们,以摄影机代替画笔描绘女性的肉体之美:散发着温馨肉欲的年轻身体,捕捉无数稍纵即逝的姿态,如同雷诺阿画笔下的浴女或德加的舞女。
浴女,是海浪里奔涌的身体,也是沙滩上姿态各异的身体;舞女,是酒吧里不停舞动的身体……这些发声躯体,不断运动、不知疲倦,散发需要释放的青春欲望。必须在绵长时间的显影液中才能显影出来。
阿布戴·柯西胥投射于女性肉体的目光,没有丝毫猎奇的色彩。不是对他者的客观观察,也来自老者非目露温情的注视。阿布戴·柯西胥的摄影机投射出一道初降人世的婴孩目光,满是未谙世事的纯真与无知。
一方面剔除掉摄影机的机械性,逃离简单的记录;另一方面又不让摄影机带上独属于人的芜杂经验,逃离任何前见和经验遮蔽。让女性肉体处在创世之初的目光笼罩下,令肉体的本真状态自然而然地显现。
这种过程像是现象学的“还原”。首先是物像中的肉体褪掉遮蔽,裸露其身,这是“回归肉体本身”;然后是摄影机退回到经验之前的原初状态,对先验还原的模拟。在此过程中,事物(肉体)得以真实地显现。
这是《阿黛尔的生活》中两具女性躯体的交合如此真实的原因,甚至让我们感觉到欲望的萌动;也是《宿命,吾爱:第一部》将其百般放大的目的:与海浪、性欲、舞蹈搏击的肉体,只有姿态具有意义。
相貌平庸之人也许一辈子无法体会好看的人拥有怎样的人生。柯西胥在《宿命:吾爱》中提供的便是这样一个残酷而真实的样本实验。
男主在影片中仅有两次独处时刻,一次在暗房中,他看着冲洗的照片若有所思;另一次在羊圈中,他俯身平视分娩的母羊,如落入无人之境迎接神启。而其余时刻,他都被动投身喧嚣的社交人潮之中,他的性格是寡淡的,不必要时便躲在人群一隅兀自观察,必要时则及时出现为他人疗愈。但他又绝非是不合群的,更像是对纯动物式的肉体掠夺无心恋战,却甘愿在精神角落等待以守为攻的时机。
社交场是即时的、多变的、风驰电掣的、六亲不认的。好看的人武器攻击值大抵相近,但如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如何以矛作盾自我防御,则需要天赋与谋略并举。
所以Chalotte在迅速投入爱河之后难以承受瞬间被Tony冷落,酒局上她一脸严肃得想跟Tony谈谈,才显得那么可笑而心酸;Celine貌似矜持,却很快以不投入不拒绝无差异释放魅力的策略如鱼得水;Ophelie是过来人,她看多了小镇的风言风语,留恋肉体却又绝不自视低微,斩断不必要的社交关注是她的生存之道。
柯西胥在构建如此庞大精密社交实验的过程中,是自然、生猛、毫不伪饰的,他如上帝一般俯视众生,却又绝不偏好个体,不给任何人袒露心迹或是自我辩护的机会,他要的是人物在经受过不同社交训练后当下的条件反射,要的是还来不及消化后悔便瞬间翻篇的时间流逝。
长镜头往往是观众完全浸入情境的最佳方式,但柯西胥拒绝凝视。在《宿命:吾爱》中,他秉持的是“长场景短镜头”的创作手法,既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时间同步的浸入感,又保有精确而不断变换的焦点控制。如同还原一场捕猎活动,视觉是分散的、跳跃的,而听觉却是照单全收的,他将两者分布在不同轨道,却在腾转挪移后指向同一宿命终点。
影片结尾,喧嚣散尽。男主和Chalotte再次于海边偶遇,该释怀的已释怀,肉体欢愉后免不了动物感伤。用短暂的青春发起进攻,再用漫长的余生筑起御墙,这便是生而为人的宿命。
以上有感而发于《宿命:吾爱》,下笔于泰国跨年大趴结束后。我也像是经历了一场吾爱宿命,在酗酒狂欢中榨干自己剩余不多的能量。三天的大趴信息量太大,亲历了友人捉奸在床的狗血戏码,半夜群里大撕逼,次日各种私信八卦拼凑案件完整真相。事后复盘结论如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混迹社交场的有四种人:一种是真单纯,一种是傻X,一种是纯婊,一种是傻婊。最后往往是真单纯和傻婊在一起,纯婊和傻X在一起。如果两个真单纯的人能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且行且珍惜。
最后,送上大趴实拍图,新的一年祝大家美貌与爱情双丰收。
一直对柯西胥很感兴趣,但了解不多。因为他的片子都很长又找不到资源,很喜欢他的《阿黛拉的生活》,也是那部电影让我知道这个导演。导演在拍这部《宿命,吾爱》的时候遇到了资金问题,以致于他需要卖掉《阿黛拉的生活》的金棕榈奖杯来筹集资金继续这部片子。片子最后错过了戛纳,我都很惊讶居然赶上了威尼斯,还以为这电影甚至有可能不了了之。
电影分为上下部,我也不知道豆瓣简介上面的内容跟电影有什么关系。电影其实就简单的讲述了一个巴黎生活的文艺青年回到家乡小城跟亲人朋友的相聚时光。
主人公一个住在巴黎辛苦打工,有自己的梦想-----电影。默默写作,看大量别人觉得沉闷的电影,他想要拍电影,也经常拿着相机去拍主题性的作品当作练习、积累。他有自己的追求,或者说年轻的时候,他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他还没有太大的为生活所迫,所以虽然他一边做着“杂事”,一边也在为他的梦想做着积累及坚持。
然后他回到了老家,一个美丽、阳光灿烂、夜生活丰富的海边小城。然后电影就像“欧洲的度假电影”,悠长的假日、无聊的时光、金灿灿的沙滩、性感的比基尼、狂欢的派对。导演通过Amin和他表兄Tony对女人的态度及故事串起了一个个长长的对话、派对。就像所有的小城一样,你在哪里喝酒都会碰到亲戚、朋友、认识的人,通过这些偶遇、搭讪,引出Amin的家人和朋友。整部电影里有很多场群戏,佩服导演的调度能力及对演员的把控能力,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还能勾勒出每个人的不同鲜明个性。
回归到本质上,导演还是在拍《阿黛拉的生活》中的主题,不同文化阶层对生活的理解的不同。但不像《阿黛拉的生活》里,恋人因为文化阶层、生活情况的不同过了新鲜期后导致最后紧张的关系、分崩离析的境地。《宿命,吾爱:第一部》则没有制造这样的矛盾点,如果《阿黛拉的生活》表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阶层的摩擦、碰撞,那《宿命,吾爱:第一部》则表现了两种文化阶层的冷静分隔及紧密联系。小镇亲友的生活和Amin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小镇亲友的生活简单、重复,为了生活而忙碌,为了打发时间而喝酒,为了欲求而搭讪;Amin的生活碌碌、在外表下有他真正的想要的,他没有花费那些闲暇时间。他更愿意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写作、拍照、看电影。当然他是他们的一份子,所以他在回到小城里的时候,也会听妈妈的话,去外面呆着,去社交、喝酒,去融入他们,离开“黑暗的生活”。但他明白,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还会回巴黎。
而Amin也一直爱着小时候的爱人Ophélie,虽然由于时间、认知的不同,让他们在文化层面以致生活层面上不一样了。但是Amin对Ophélie还是一样的喜爱,他可以忽视她现在的生活、社交。对她保有期待,还是憧憬能够跟她在一起。虽然我觉得就算一起了,就像《阿黛拉的生活》一样,过了热恋期,他们还是会遇到文化及生活上的差异所产生的问题。但是Amin就像对自己的理想保有期待一样,对恋人也保有期待。他不会像表兄一样滥情,沉迷于肉体;他会去接触她们,不是用肉体而是用心灵去感知她们、认识她们。第一个搭讪的女孩子Céline最后又被掳走,Amin被他的艺术气质所吸引,出于关心也出于不甘,所以他一直念念不舍的看着他,最后Amin也清楚Céline是什么样的女孩子;Charlotte来找Tony碰了一鼻子灰,所以他陪着她,出于朋友之心;然后还有口述的那个俄罗斯女孩子,也是在那种情况下必须得送她会去酒店,而我相信最后他也没有去她的酒店;以及最后一场夜店的戏,他的目光一直在Ophélie身上。仿佛他不是身处夜店里,而像一个幽魂、一个保护者,一直注视着她。他寻求的还是一种理想中的真爱,而不是滥情于各种各样的肉体中。
导演每场戏为情绪的积累都保留得很长,我也很喜欢他通过这些这么长的对话、场景来描述出的情感关系、人物性格。里面的家庭关系,很有表现力,就像我们的大家庭,虽然文化不同,但是体现出来的亲情关系,跟现实中我们体会到的一样,当然我们更内敛,不像他们那么的外放。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人对理想、美好、初我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家庭关系的融入。这部电影很贴近我自己的生活。那样的夏天,就像大学的寒暑假,总是百无聊赖,夜晚总在十二点后开始看片要不就呆在外面跟家里许久未见的朋友喝酒,见到姑姑、表兄弟们也开心得跟什么似的,虽然我早已不是那个我,但在他们眼里,我还是那个小时候的我。
阿布戴·柯西胥继《阿黛尔的生活》后拍了这部时间定于1994年8月的关于夏天的故事,片名《宿命,吾爱:第一部》,看完瞎扯一点。
这也许是柯西胥的关于青春的回忆,一点侯麦《夏天的故事》和《沙滩上的宝莲》的感觉,人物间的对白兼具侯麦式的话痨和洪尚秀的尬聊,此外,除了场景中播放的音乐,配乐和前面两位一样也是完全的古典音乐。
但柯西胥的镜头风格依然明显,逆光、特写、胶片质感,开场那段大尺度的床戏,以及全片肆意扫射身体的特写,这片好肉感。
他似乎也特别喜欢拍跳舞,完全不是歌舞片的路数,而是真实的在酒吧、迪场喝酒跳舞的人,特别是那段整整15分钟复刻了90年代夜场的戏,对我这个曾浸淫跳舞夜场多年的人来说好有亲切感。
法国人都是文艺青年,所以他们拍dj也是从文艺青年的角度,比如,米娅·汉森-洛夫拍的《伊甸园》,而这部关于返乡、沙滩、假期的片也是文艺青年的角度。
那一场场男女间撩与被撩的戏,因为男主的人设变得有思辩的味道了,特别那场男主拍摄羊分娩的戏一下把这片带进锡兰《野梨树》的场景了,全世界拍作家电影的导演思考的问题都差不多。
好吧,片尾夕阳里的沙滩上,当那首老歌《旧金山》想起时,我会等着看第二部的。
金棕榈大导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在2013年风光无限时的《阿黛尔的生活》后据说遭遇资金问题,以及一系列性侵控告,但似乎丝毫不影响他在新片中的发挥。《宿命,吾爱》是他最新的野心计划,分成三部分,这个第一部原本打算在2017年戛纳首映,却被法国电视台下了禁令,之后转战威尼斯,虽然最终空手而归,却令我留下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这部跟《阿黛尔的生活》如出一辙,片长近三个小时,但时空跨度却不大,仅仅是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故事。导演用极其作者化的拍摄调度手法,将一段带有宿命意味的美好回忆娓娓道来。 影片所展现的空间并不繁多,餐馆、酒吧、沙滩这几个重要的叙事场景反复出现,刻画出南法地中海沿岸的美丽风光、年轻男女的胴体,以及轻松休闲的度假气氛,极具观赏吸引力。叙事视点也颇为有趣,男主人公作为贯穿始终的角色,却没有经常参与到叙事里,更多时作为一名旁观者默默注视着周遭人物的情绪波动,倾听着他们的言语故事,而他深邃的眼神与他神秘害羞的个性保持着惊人的一致。这个视角产生一种主角无所不在的全知感,营造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回忆视点,私密而怀旧的意味不断酝酿,而这种策略暗指片名里“宿命”的题旨。 剧本对白较多,涉及比较狗血八卦的人物关系,这种情节肥皂剧内容却在导演手中焕然一新。自然主义风格的运用,娴熟的摄影机运动拍出灵动的节奏感,行云流水的节奏画面丝毫不让观众陷入沉闷无聊之中。对话拍摄的镜头有意识地跟随着观众的期待,同时给出重点人物的暗示,由始至终吸引着注意力。表面上是拍摄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暗地里却有意表现出这种生活流里不起眼的闪光点,男女情动的时刻,动物分娩的过程,主角投射在女孩身上的期望,尽管最终却与爱情擦身而过,却不枉地留下一段值得回味的夏天记忆。 毫无疑问,柯西胥最拿手的要数拍摄跳舞场景,沙滩定情后的第一段酒吧舞蹈,异国风情浓郁的北非音乐,加上女演员婀娜多姿的舞蹈,透过极其复杂调度和精准的剪辑,镜头在多个拍摄对象里游弋,交待出不断升温的人际气氛,而音乐与舞蹈碰撞出的视听诱惑,则暗中契合着人物之间的欲望交流。最后压轴长达10多分钟的夜店戏份,更将这种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镜头与音乐相得益彰,看似普通的夜场表演秀,实则令观众跟随着男主角的暗中观察视角,去发现并面对爱情中的宿命结局。永不停歇的派对音乐给观众带来亢奋和眩晕感,而对不善言辞交际的男主角来说却是一种漫长的终极考验。他无法鼓起勇气示爱,直到见证两位女主角在急促的音乐节奏扭动身姿,最终擦出爱欲火花而融为一体的场面,男主角长久以来的期待随着那个夏天假期的结束而化为泡影。
散场后,意大利中年人们表示狂爱此片,这就是我们不可重来的青春、不可重来的90年代云云。柯西胥简直是全世界拍摄舞蹈场景最厉害的人,特写、运动,逐一审视着派对者的放肆、慌张、嫉妒、怨恨与憋屈,艳遇后的酒吧那场阿拉伯舞堪比《谷子和鲻鱼》结尾上菜那场。然而对高频度的对话和亲吻礼始终有些烦躁
青春就是敢于挥霍的大把时光,丰乳肥臀,这次导演直接把镜头对准了身体的中间部位
A / 同样是文青还乡的壳却从未预设任何戏剧冲突为基本结构来做填充。核心人物被嵌进周遭嘈杂的自然与社会空间中,不具备任何侵略性的视点。因而每一生活片段内部具有自如的延展性,又能够被非线性地拼接起来。动物僵硬的肉体被人物赋予了柔情的神性直观;人的肢体感被镜头充分释放但却几乎自始至终作为一种外在于心理的环境而存在。最终让被淹没的核心情绪于结尾的裂隙中释出,看似恣肆张扬实则极尽含蓄。
油腻又老气。
柯西胥延续了《谷子和鲻鱼》中毫无节制得长时间表现世俗家庭日常生活的桥段,对于「跳舞」与身体的痴迷到了偏执地步,当然大量肉体与简单「荷尔蒙」上脑的人际关系让人不厌其烦,真正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的恐怕都是「恋肉癖」。
热情洋溢的summer vibe,在滚滚海浪里嬉戏,在摇摆舞曲中蹦迪,什么都不想,只想在酒精的迷醉下放纵自己的肉体和情欲,大段大段的傻逼对话,肉乎乎的屁股跟大腿,多么美好的青春!哪个二十岁的少男少女不希望有这样的岁月?不过男主刻意游离在这样的氛围外,你可以喜欢拍照,拍母羊分娩,做个文青,做个暖男,但是在这样的电影里,真的是个傻逼。再加一句:柯西胥真的是个残忍的导演,镜头里全是他的病态趣味。再再加一句:局促空间里镜头的调度做的真好。
是的,再也忍不住了。我就是这个口味,喜欢大屁股,大骨架,肉多肉松,不管男女,那些瘦的,肌肉型的,我都没有在看的。啊,不是为了这软软的肉,我不会眼睛瞪圆看三个小时不嫌累的。啊~让我荡漾在肉体里~软软的,嘭嘭的肉~
删减版可以加一星,后半段冗长的扭动实在受不了。能让我感到肉体和青春的美好,是类似《女性瘾者》《戏梦巴黎》这种,大概要有种叩问生命的电影政治在,而不是这种逆光飞翔。2.5
#Venice2017# 每次看柯西胥都恨不得帮他剪掉一个小时…就像「谷子和鲻鱼」的续集,丰乳肥臀的舞蹈场面无休无止,聊天游泳无休无止,虽说养眼且小清新侧逆光但实在冗长到令人烦躁难以忍受。不过这也恰可以看做是某种极端的自然主义方法。这片的规模怎么看也不是需要卖掉金棕榈奖杯的程度啊
一个少年漫长的海边夏天。开场满眼“阿黛尔式”的肉感之后,接下来是无休无尽的喝酒跳舞聊天嬉水,虽然都是美好的身体,但观感并不愉快。算算十年了,《谷子与鲫鱼》里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了“阿姨”,柯西胥毫无节制的男性凝视不知道还能透支多久。
拖拖拉拉两个礼拜后集中在两天看完,再看看短评,还有网友花了十个月的。
坦诚地说,对这部片的感受实在非常矛盾。其喋喋不休的对话我丝毫不感兴趣,觉得乏味,很想快进,但是其在女性美妙肉体上游弋的镜头却又牢牢吸附着我这个直男的观影念头。这交织的两种感受下,我时而觉得无聊地一口气了看完了这部三小时的作品。看完之后,犹如性爱高潮之后,感到一阵疲惫和空虚,别去其他。谈不上很喜欢这部作品,但又很期待观看下一部,仿佛在期待着又一次性爱的到来。那么我想,或许这就是这部作品的魅力的吧。毕竟还有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母羊生小羊的戏码,给个好评。
让人颇感意外和惊喜的是柯西胥选择了转瞬即逝的盛夏来承载自己曾经无处安放的乡愁,为此影片呈现出与金秋时节的《野梨树》完全不同的气质和形态。在极其漫长的时间运动当中我们竟然看不到时间的流动,男主角既无法融入到欢愉的派对里去也无法从这个充满欲望的乐园中抽离出来。然而就在这种无休止的被动之中他敏感的眼睛还是没有错过真正的艺术,观众亦在那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里感受到了吾爱和宿命。梦里既知身是客,直把他乡作故乡。最终我们看到两个正在度假的游客肩并肩走在海边,在重逢与别离的絮语中奔赴下一站。
《丰臀,吾爱》
[Start---2018.12.26 Finish--- 2019.10.2] 关掉打开,打开关掉,前前后后接近10个月才看完这部电影。每一次开始的时候,都会对前半段关于宗教和神典的引用颇有兴趣,却在之后都最终蒸发,成为了更为生动的地中海青年画卷。他们在夏日里宣泄爱欲、跳舞和探索,选择与漫步,青春都正好。【最后击中的又是San Francisco,足以忘掉每一次观影的浮躁和挑剔】
男主角观看绵羊分娩的场景,加上古典歌唱剧配乐的渲染,正是“宿命,吾爱”主题下最具灵魂张力的部分。缺点很多,但男主人设实在太亲切了,所以多加一颗星。。
等他们缠绵之后再敲门,待他们接吻之后再共舞,这是被催促着去恋爱的夏天,一切都不用着急,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从海滩带回来的她被别人掳走,倒也不去挽留。可以对青梅竹马的她提出任何要求,倒也不去争取。会为羔羊流泪,为照片凝神,却在舞池边旁观,在情爱里抽身,反正还有漫长的夏日,可以挥霍。
If you're going to 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 🎵
上周一位资深做婚庆和广告的朋友对我说,以前觉得漏光拍法很高级,现在一用就恶心。。送给柯西胥老师。
就问你想不想吃碗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