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对女性,对LGBTQ,对粉丝,她在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告诉每一个人,大家应该被平等对待,所有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应该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想要的那个自己,不是被训导,被教导再任何情况下都要沉默,要说抱歉的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爱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任何东西,这些大大小小的drama让她成长,让她越来越懂得爱自己,就像她在'Why She Disappeared'里面写到,'In the death of her reputation,she felt truly alive.' 她终于做回真实的自己,而这是我们想看到的。我永远的会支持她,或许有时候这种drama也是上天注定,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她的信仰系统一次次被冲击,摧毁,很多人以为她将被打到的时候,她却有勇气重建,打破曾经被教导的"好女孩"形象,消失社交媒体一整年,带着reputation,化身蛇女,暗黑归来,old Taylor is dead。可是,她似乎又没有变,一如既往地善良,爱粉丝,她只是在重建自己信仰系统的时候穿上了自己的盔甲,将那个"old Taylor"藏在内心的深处,只有她爱的人才能看见,她还是那个Taylor。这些年,我们能看到她的成长,她变为更好的自己,她敢爱敢恨,敢说敢想,并且越来越fearless。我想这也是她为什么能长红13年甚至更久的原因,她一直在越变越好,不断自我蜕变,一次次破茧而出,一次次突破自我,这样的她造就了如今她的现在。(纪录片中她16岁的觉悟,5分钟庆祝,剩下的时间来想如何保持,这是很多人没有的觉悟,我很惊讶,她不会沉浸于一时成功,初心未改,我相信这也是她一直能保持高质量音乐不让粉丝失望的原因)如今她已经不需要再做别人认为她无法做的事情来证明她自己,她是泰勒斯威夫特,她是独一无二的泰勒斯威夫特,她就是她自己,曾经她为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的掌声欢呼声而活着,可是现在完全不一样,就像她在'Daylight'里面写到,'I've been sleeping so long in a 20 year dark night,and now I see daylight.',也像她早在2012年的歌曲'The Lucky One'里面写到的一样,这两首歌几乎完美地贴切了她的整个纪录片,她的名气所带来的,她的生活所改变的,在20多年的脱变之后,终于在她30岁的这一年,她看见的golden的daylight,看见了黎明,看见了曙光,像lover中的蝴蝶一样,20年的蜕变,逃离reputation黑暗的漩涡,卸下武装自己的盔甲,羽化成蝶重见光日。 昨天Taylor点赞了一条汤不热,内容大致上,如果Taylor想再发10张唱片,很好,如果想把重心放在生活,仍然支持,因为她就是她自己,她应该做自己想做的。是的,如果Taylor以后哪一天宣布隐退,我不会奇怪,我不会难过,我知道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她想做什么,最重要的是,她是我们爱的人,而我们知道,她在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完全足够了。 同时也谢谢Joe,是Joe在她最艰难的时刻一直陪伴她,鼓励她,爱着她,让她越来越勇敢,越来越真实,他们都变得越来越好 I WILL ALWAYS STAND WITH TAYLOR SWIFT❤️
在想好四个标题之后,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名人为自己拍摄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是拍给自己,设置人生的书签,蓦然回首的时候可以聊以慰藉;还是拍给别人看,给粉丝,给那些还不是粉丝的路人,或者给所有人。
喜欢Lady Gaga的《五尺二寸》,真挚;喜欢Ed Sheeran的《Songwriter》,坦白。但是看了《Miss Americana》之后,却有种五味陈杂的感觉,可能因为实在有太多想说的话了吧,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就,自己为改变未来在做的努力和已经改变的细微未来,想把每一个都做到完美,可能本身就是不讨人喜欢的原因,毕竟太优秀的人即使本人不说,大家也都看得出来,何必画蛇添足。
从《Love Story》开始追TS,不是脑残粉,不氪金,但是每张专辑都会听,最喜欢的《RED》到现在还会听。音乐是TS的所有,是她的安全感,是她的自信源泉,是她的武器,也是她的所有情绪反应,她的歌很大程度上就是她本人,有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她太在意生活,或者太依赖音乐。毕竟,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创作和歌词一直是TS的特长,纳什维尔词曲作家协会和词曲作家名人堂的嘉奖以及入选2015年《滚石》评选的史上最伟大的百大词曲作家都是有力的证明,当年《RED》的歌词简直是满分作文一样,而再看《Lover》,简直就是期中考试和GRE的区别。我个人不得不承认,在创作方面,她的确不如从前了,纵使她依旧优秀。
Loving him is like driving a new Maseratidown a dead end street
Faster than the wind, passionate as sin, ending so suddenly
Loving him is like trying change to your mind once you're already flying through the free fall
Like the colors in autumn, so bright, just before they lose it all
Losing him was blue, like I've never known
Missing him was dark grey, all alone
Forgetting him was like trying to know somebody you never met
But loving him was red
《Reputation》错失格莱美提名,也许是因为戾气太重和学院派的口味不合吧,但是有一说一,《名誉》是我很喜欢的TS专辑,可是好在态度,而不是歌曲本身,在全网刷绿蛇的节骨眼上,LWYMMD直接正面刚,比起塑造弱者形象、曲线救国洗白等手段,直接改头换面,正面网络Haters,实在够狠,在MV的配合下更是如虎添翼,再续销量神话。
不过,《Lover》并没有带着名誉的悔恨和无奈冲击格莱美,究其原因,可能认真听过专辑的人,也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吧,它的确没有超越以前,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名誉,还有之前的种种。
曾经TS的followers能够从她的歌中共情,像是认识了一个邻家姐妹,但是这种共情随着TS的名气越来越大,权利越来越大,越来越不邻家,维持起来也日渐捉襟见肘,毕竟,这些内容怎么可能出现在我的日记上呢?
坦白讲,在音乐事业上,TS的确完成了少有人达到的成就,个中努力和坚持可能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吧。红一时很容易,纵观上一个十年,有多少欧美歌手高开低走,出道单曲就在各大榜单拔得头筹,更是在各大颁奖典礼出尽风光,但是难得的是坚持下去,在这一点上,TS当之无愧。
有很多时候在想,人们现在喜欢的,究竟是TS的歌还是TS本人,是她的美貌还是她的才华,是她的励志故事还是她的所向披靡,抑或是她活成了自己想要活成的样子,成为我们不想努力却又不想放弃希望的灯塔。
她还年轻,却也不再那么年轻,有更多的年轻歌手奋起直追,一如在刚刚结束的格莱美拿的手软的碧梨。人们喜欢一个东西有时其实是很随机的,可能就是特定时期的一个头脑发热或者是集体跟风,就像是我不懂Harlem Shake为什么可以那么火一样,有很多时候,会有很多歌曲的爆红,会狠狠扇了那些认真做音乐的坚持者的脸,但是没有办法,听众就是歌者的衣食父母,有人喜欢,才能经久不衰。
希望音乐依然是你的长枪和甲胄,也可以是你的安稳和快乐。
坚持下去,带着你的骄傲和才华,纵使有一天不再年轻。
这句真的很画蛇添足。
和侃爷的Drama,最开始的确可以说是侃爷的RUDE,甚至奥巴马都称他为「Jackass」。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我觉得当时对TS最大的影响不是贵圈水好深,不是应该拿出更加好的作品去打别人的脸,不是远离「混蛋」好好生活,而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她太想赢了,无论在音乐上,还是在「反击」上。以至于后面仍旧答应在2015年MTV音乐录影带大奖(VMAs)为侃爷颁发「终身成就奖」,还有后续的歌曲《Famous》风波,一朝被蛇咬之后,她没有十年怕井绳,而是依旧「想要冰释前嫌」,我真的有点接受不到这样的「傻白甜」人设,也难怪会出现「阴谋论」之类的MEAN talks。
以至于后面绿蛇刷屏的时候,我甚至想,不是侃爷和卡戴珊太会这一套了,而是TS太恋战了。好女孩要大胆地向前走,不要留恋。
保持一个好的人设很重要,无论是之前的「乖乖女」,还是现在的「Miss Americana」,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过于自信就去乱蹚浑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浑水除了浑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陷阱和乱七八糟的后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永远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认可,不要太过沉迷响彻云霄的掌声呐喊声和眼花缭乱的荧光棒,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就可以了,你不会永远都是宇宙第一,有太多人都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好好爱惜自己的羽毛吧。
看好TS努力成为一个意见领袖,但是不看好她染指政治,虽然有时候这两件事很难分开。
她的影响力有目共睹,她可以做成很多普通人无法完成的事,她在切身地为身边的弱势群体争取应得的权利,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言,「$1官司即使赢了也没有胜利的感觉」,因为我们除了知道这件事发生了,胜诉了,其余的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她可以呼吁大家努力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她一样可以运筹帷幄,也许这件事本身就任重而道远吧,为勇敢者举杯,此致。
你的遗憾可能是很多人的遗憾,但是你的胜利却可能并不能带来更多的胜利,无论如何,还是感谢你曾经努力奋斗过。
觉得这张的笑,是发自肺腑的。
即使你抹上了暗黑的唇色,弹起钢琴还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转变形象,不再是「乖乖女」,不再隐瞒自己的政治见解,甚至尝试努力去扭转政治局面。
我不得不说,特普朗的这句「减少25%的好感」和稍后的泯然一笑,我居然有点被圈粉,那种坦然自若,可能正是TS需要修炼的吧。
最终,这次尝试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应该也让TS尝到了甜头。
然后,她写下了纪录片的片尾曲《Only the Young》,去反抗,去为下一场战役准备军火。
她在努力把力量引到自己身上,希望不要有引火上身的风险。
她住在象牙塔里面,说着「Run from fascism」,这是女神形象么?
无论如何,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好的世界。
她太喜欢胜利的感觉了,太享受了。
我依旧会听她的新歌,依旧会想看她的演唱会,但是我可能不会那么喜欢她了,也许不是她变了,而是我变了。
我怀念她乡村时期的细腻和爱恨分明;
怀念她《1989》时初尝POP的喜悦;
怀念那个坐在钢琴前安静弹唱《Long Live》时的安静模样,这些都会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同时希望你有人爱;
希望你依旧是自己;
希望你不再回首过往,而是拥抱未来;
希望你仍旧坚持写下心中所想,安静说故事。
也希望你永远记得,使一个音乐人常青的唯一途径,就是带来更多直击人心的好作品。
1.赛博朋克的1989,好爱。
2.我是最棒的,你需要静静了。
3.我也可能只是大千世界里一只好奇的猫咪吧(BGM:我是花花世界里限量版的的花花蝴蝶)。
4.发给你爱的人吧。
目前正在Netflix播出的“美利坚女士”,是一幅关于泰勒·斯威夫特的引人入胜和深思熟虑的肖像画,画的内容是她在测算以她的能力,文化会接受她的什么。
转自微博@TaylorSwiftNow
也许成为富人和名人的最大坏处就是没有人会再为你感到难过。一旦一辆闪闪发光的黑色SUV把你直接送到一架私人飞机的楼梯脚下,你就会突然变得毫无怜悯之心,而且无法挽回。大多数名人似乎本能地理解这一事实。偶尔在采访中,当被问到需要每天在路上花费多长时间或者不断增长的粉丝们的崇拜狂热的时候,你可以在明星眼中捕捉一个短暂但生动的恐慌神情。然而,不管她的生活环境变得多么悲惨或不人道——不要抱怨!
强迫感恩可能感觉像现代瘟疫,但当一位名人暗示她可能也是受害者时,大多数人仍然会感到愤怒。关于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新纪录片《美利坚女士》上周五在Netflix上首映。该片由拉娜·威尔森执导,片名取自斯威夫特最新专辑《Lover》中的一首单曲“Miss Americana & Heartbreak Prince”。大概是在描述她和男友英国演员乔·阿尔文在英国安顿下来、试图避开公众监督的时光。这部电影涵盖了斯威夫特的全部生活和职业生涯,但它仍停留在最近的一些事件上,包括她的政治觉醒。2013年的一件事显然加速了这一进程,在那件事上,她在一次后台见面会的活动中遭到了名叫戴维·穆勒的电台DJ的性侵犯。
斯威夫特以擅长人物角色塑造而闻名,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美利坚女士》可能像是披着准忏悔主义外衣的圣徒传记。毕竟,这种立场现在是社交媒体的默认模式,最聪明的名人会想方设法巧妙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意外的英雄。但《美利坚女士》是一幅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肖像画,描绘的是一位艺术家在思考自己的能力,以及更有趣的是,美国文化会从她身上接受什么。“我快30岁了,我想在社会还在容忍我成功的时候努力工作。”她说。
因为她年轻,她是白人,而且传统意义上来说很漂亮,斯威夫特在她的一生中都享有一定程度的特权。然而,尽管她的背景以一些非常明显的方式支撑着她(她的父亲是一名股票经纪人,而她的母亲曾是一名营销高管,为了让斯威夫特能在音乐界工作,他们举家从宾夕法尼亚州搬到了田纳西州),但这也是一种有趣的沉重负担。从她的职业生涯一开始,斯威夫特就散发出一种疯狂的野心,这使得评论家们很容易把她看做一个成功的啦啦队长,而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学者或大亨。斯威夫特对此感到沮丧是对的——这是另一个残酷的例子,说明即使是那些紧随父权制枷锁的女性也会因为她们的胜利而受到惩罚。
《美利坚女士》重新定义了泰勒丝近乎病态的,对于他人肯定的渴望。“我不想再让自己觉得此外还有更完美的自己了,”她说道。这部片子以她在翻看早年日记的镜头开幕,成堆的日记摆在一边,粉紫相间,有的还上上了小锁。她说这些都是她当年用着羽毛笔和墨水写下的。她十三岁时在其中一本的封面上题上了“我的生活、生涯、梦想与现实”。她还把她早年的宗旨归为“至善至美”,看上去很高尚,但很快便为她招来了痛苦。
人人都渴望着被认可,泰勒丝自然也不例外,但同时她的生活也正被史无前例地向外界呈现着。片中有一幕,镜头在她进行“Reputation Stadium Tour”的一站中一路跟随着她,她站在升降台上,工作人员为她戴上那顶亮片帽,帘幕缓缓分开,她便站在了一整个体育场的狂热人群面前。很难想象在整顿精力时向下方的那片歇斯底里的人潮望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特别是在孤身一人的境遇下。看着她,我是一点嫉妒亦或好奇心都没有的,只剩颤栗。
泰勒丝公开了自己逐渐克服厌食症的经历。“永远有你满足不了的审美,”她说道。“没可能做到的。”她曾将完美主义应用在身材上,把每天的进食都详详细细地列了下来。“你能找到很多告诉你怎么去节食的博客,”有时甚至只是一张不大好看的照片,都能看得她粒米不进。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当《reputation》一个格莱美通类提名都没捞到的时候。“没事儿,”她跟她的公关说道,“只要我去做出一张更好的专辑来。”在之后《Lover》的首单“ME!”的拍摄时,导演回放了一段带子,她看了便说:“我这张脸看上去真欠扁。”(当时导演听了她之于自己的评价也显得有些手无足措)
《美利坚女士》包含有足够多微小,引人深思的细节,使泰勒斯威夫特看起来比平时更“怪异”,也更贴近常人。她承认直到20多岁才尝试墨西哥煎饼;她会在白葡萄酒里倒入冰块;她会在餐桌上给她的猫倒上一大堆诱人的品牌美食。但也许,这部电影中最动人的一段是她决定公开反对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竞选参议员的田纳西州共和党人玛莎·布莱克本(Marsha Blackburn)。泰勒斯威夫特对政治的兴趣让人感到十分真诚和热情洋溢,尽管她受到了管理团队、一对垂头丧气的老绅士和她父亲荒谬的回击:“鲍勃希望这样做吗?宾·克罗斯比做了吗?”,支持政治候选人的斯威夫特的父亲问道。
当然,泰勒斯威夫特的非政治方面立场也深深令她自己困扰。当她在仔细考虑过程中,Wilson(导演)插入了2003年的Dixie Chicks因宣扬反对伊拉克战争而被恶毒地贬低的录像,但是并列在一起的感觉是怪异的:当《美利坚女士》开始拍摄时,十五年过去了,现在的世界已经大不一样了。此外,斯威夫特不再是乡村明星,也不再依赖乡村电台;流行歌星们经常发表大胆的政治言论,而不会引起歌迷们对其职业生涯的强烈不满。最终,斯威夫特在一篇Instagram帖子中鼓励她的粉丝注册投票,并写道,布莱克本的“国会记录令我震惊和恐惧”。布莱克本仍然获胜,而斯威夫特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因为她的公开而受到影响,甚至特朗普对她帖子的回应也是无力的。当一名记者问起斯威夫特的言论时,他起初似乎不知道,随后打趣道:“我对泰勒斯威夫特的音乐的喜爱程度减少25%”。
在“The Man”,一首来自《Lover》的歌中,斯威夫特想知道如果她是男性,她的生活可能会变得多简单,她的作品会有多大的不同。(对我们这些语言评论家来说,整部电影中最令人痛心的时刻是斯威夫特和她的一个制作人,乔尔·利特尔,正在有条不紊地创作这首歌的副歌,斯威夫特开始重新填她自己的歌词:“如果我是个男人”,她说,然后停顿了一下,“如果我是个男人?(更笃定)”。似乎也不太知道哪种是正确的,只是轻微地点点头)
尽管如此,观看斯威夫特创作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当她在一段词或一段旋律中困惑时,看到她脸上逐渐蔓延的喜悦是一种持续的快乐。每次她唱完一首歌,她似乎都以完全惊奇的眼光来看待它。斯威夫特之前从不允许外来的摄像机在录音室里拍照,但她这次选择让威尔逊在她工作的时候拍摄她,这是揭示真实的她和她的工作的正确方法。终于,这段(创作花絮)比任何获奖感言、红毯采访,或者狗仔队的照片都有趣得多。这很漂亮巧妙。
放在前面,有一说一,这篇影评,对片不对人。
因为我还是挺喜欢Taylor的,《1989》的时候对Taylor有过一段时间的crush,那阵子大概把Taylor所有的歌都听了个遍,还买了她豪华版和普通版的CD。到《reputation》出的那阵其实是礼貌性的追了一下,然而确实已经不怎么喜欢了,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当人们不再爱你了,他们就不再爱你了”,很真实,大概是审美疲劳了,报复性地两年多都没再听过一首Taylor的歌了。到了《Lover》,因为要付费干脆听都没听了,只是看了看mv。然而在纪录片里再次听到那些熟悉的老旋律时,不得不说依久是十分的亲切,全都是时光的痕迹,甚至身体也忍不住想要跟着旋律律动起来。
说这么多,都是怀旧,还是爱过Taylor的,这也是我第一时间点开这部纪录片的原始动力。然后回到片子本身上来。
纪录片一来就把Taylor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拉了下来——《reputation》没有获得格莱美的任何一个提名,让她成为了一个仿佛我们身边脆弱的邻家女孩。她的伤心湿润了双眼,但她没有抱怨,她说她要努力做出更优秀的CD。这种做法很容易博得观众的同情,很像是在为人物洗白,此处没有贬义,包括面对媒体的万般刁难时,对于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左右为难的无力感我们太能感同身受了,就像影片里所说的:It's just a lose-lose situation,所以,在这个世界里,谁又不是值得被疼爱的呢?与其说是同情Taylor,不如说是在同情我们人类自己。
影片展现出了Taylor脆弱的一面,被攻击的一面,也就是我们常人都有的一面,然而影片突然转向了Taylor的政治站位态度。影片对于Taylor的转变并没有深入,归结为几句话:1)我要做好下一张专辑。2)我要好好吃饭,我看起来怀孕也比看起来病殃殃的好。3)我有一个没有公开的男朋友。影片几乎没有论证,浮于表面。可她是Taylor啊,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Taylor啊,影片让Taylor不再特殊,变成了万千普通女孩中的一个,《Taylor Swift:Miss Americana》变成了《Every girl:Miss Americana》,至此,影片完全抹去了Taylor最亮泽的光芒,尽失她独特的人物魅力。
影片最后的落点是Taylor对于政治站位态度的转变,她从害怕别人指责她政治站位因此而封杀她到她敢于站出来为女性群体发声,影片后一半都在讲这个,Taylor口口声声说她不怕媒体怎么报道她,可影片越是重复越让人感受到Taylor的在意。我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初衷是什么,但是拿出一半篇幅讲述这个好像在说:我站位是为了女性的权益,所以你们不要指责我。我想说,我当然不认为这是Taylor的目的,但影片整体的走向却引往了这个方向,这也是片头我说,影评对片不对人的一大原因。相反特朗普那句豁达的“我对泰勒歌曲的热爱减少了25%”反而令人不禁高看他几分。影片主创的意图让我深感迷惑。
这是一部纪录片,不是剧情片,所以这个世界的真实与残酷往往会体现得更加深刻。前半段Taylor兴致勃勃的开始筹备她更完美的新专辑(Lover),让人看到了她的才华、热血和付出,可在不久前的格莱美上Taylor依旧没能斩获任何奖项,令人不禁唏嘘,当然有格莱美本身内部的很多问题,但这也是压垮这部影片整体结构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世界里有太多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故事。
看完影片,准备再回去听听歌,Taylor是个好女孩,没有更多了
捐几个钱,在领奖的时候象征性地提一嘴少数人群,拍儿戏般的MV就是支持少数人群了?
太可笑了吧。
第一冠diss前任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第二冠diss媒体 Shake it off 第三冠diss前任 Blank space 第四冠diss同行 Bad blood 第五冠diss全家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下一冠?
看看她拍的《the man》MV真素笑死人,简直是小学生式的女权,尾气含泪把她夸上天。恕我直言,和嘎嘎riri水果谈的那种平等包容的女权差太多,当年tay一边说反对女人争斗一边拍坏血MV讽刺另一个同样出色的女性真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难怪别人不买她女权人设的帐
我曾经一度很抗拒rep这张专辑。不仅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接受转变风格的流行泰,整张专辑的暗黑风格,标志物是一条蛇等等,还因为它代表着霉女士最黑暗的那段时期,整张专辑都在呐喊,在反抗,在挣扎,与我熟悉的甜心霉女相差甚远。我不是说我不喜欢这样的她,我喜欢的几个歌手,燕姿,飞,霉姐,已经到了喜欢她们全部的程度,不会因为一些改变就不喜欢,我只是很抗拒去接受这张专辑,因为很难受,也很心疼她,看着她用尽全身力气去fight,我真的很难过,她不应该被这样对待,这样费力的反击。直到去年,rep发行一年多以后,霉姐也轰轰烈烈进行了五十多场体育场巡演以后,整个人的状态容光焕发了很多,我才开始认认真真的听它,对它有了很大改观,又看了rep巡演的大电影后,才真正爱上这张专辑。 我追星一向很佛,也没太多精力去follow她们的所有事,于是直到今天,我才在纪录片里第一次看到那个著名的抢话筒羞辱事件。一个十七岁的刚出道女孩,拿着奖杯站在台上不知所措,以为全场的嘘声都是给她的,她一瞬间从天堂坠入地狱。 我觉得这么说一点也不过分,霉姐的出现是音乐界的一个奇迹。没有一个原创歌手,在发行了七张专辑后依然能保持如此高质量的音乐水准,只有霉姐是个例外。而且她的实际创作远远超过这七张专辑的含量,还有大量的未发表未制作歌曲,她对音乐的赤诚与热爱,比任何人都真实。做原创歌手,她实至名归。 但这不仅仅关于音乐。我不止一次叹服,霉姐的父母把她养的太好了,尤其是她的妈妈。她的学历虽然有限,但她展现出的教养,却远远高于绝大部分人。霉姐和我差不多大,她的成长经历几乎也是我的成长经历。一开始我们都不懂,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乎除了音乐之外的其他事情,为什么人们这么轻而易举的就可以judge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后来我们才知道,布满鲜花的道路也注定荆棘密布,一味的忍让与不在乎并不能让你得到平静。大概是14年前后,霉姐被全网黑的体无完肤,即使是最边缘的吃瓜群众,也知道她换男朋友如换衣服,谁红跟谁玩,超模闺蜜抱团……那段时间我都不敢说自己是Taylor Swift的粉丝,因为一定会换来嘲笑。在专业装逼音乐粉面前,Taylor是没有营养的口水歌代表,在热衷八卦的吃瓜群众面前,Taylor是行走的gossip girl。 于是后来有了重生归来的蛇姐,她唯一关心的,永远是音乐。在很多人为了让自家偶像能有个所谓的代表作而到处跟人撕逼的时候,我们霉粉永远不担心这个。该来的总会来。 rep巡演大电影让我真正放下心来,那个熟悉的霉女士穿着她的亮片衣和卡逼装又回来了,尽情在舞台上散发魅力,而与此同时的,是数次获悉joe先生出现在她的巡演现场,两人的感情稳定而甜蜜。衷心感谢这位London boy。 纪录片也是第一次让我知道霉女这两年在政治上的态度变化。lover的发行周期里,我一次又一次惊喜的发现,霉女又和以前不一样了。她更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吝啬任何一个观点,她越来越脱离早期的好嫁风乡村女孩形象,变成一个真正的kol,一个意见领袖。这个世界不会让你等着他变好,想要改变,必须挺身而出,去影响他人,去做点什么,去fight,像个真正的勇士一样。 亲爱的霉女士,希望你一生都可以继续自由,无畏,做你想做的事,爱你想爱的人,追求你想追求的梦想,我会爱你一生一世,forever and always。
关键词:泰勒·斯威夫特 女性精神 音乐风格
一、乐坛地位的确立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1989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童年时期在宾夕法尼亚州蒙哥马利县一个11英亩的圣诞树农场度过。2003年,14岁的泰勒·斯威夫特搬至田纳西州乡村民谣之乡纳什维尔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可以说,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美国乡村生活对她日后音乐风格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10月24日,泰勒·斯威夫特发行了自己的首张同名专辑,正式以乡村歌手身份出道并成为获得纳什维尔歌曲作家国际协会授予的年度歌曲作家/艺术家奖最年轻的歌手。2008年11月11日,其第二张专辑《Fearless》发行,公告牌专辑榜夺冠,这不仅是泰勒的第一张冠军专辑,也是美国女艺人公开销售最多的专辑,音乐影响力早已远超出普通乡村歌手的范围,并凭借主打歌《Love Story》火遍全球。《Fearless》的发行确立了泰勒在乡村音乐以至于整个欧美乐坛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此时的泰勒年仅十八岁。
二、两次音乐风格的演变
在泰勒·斯威夫特早期的音乐生涯中,乡村音乐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其专辑《Taylor Swift》《Fearless》《Speak Now》中都有着浓烈的乡村音乐风格。其中,一首单曲《Mean》更为她赢得了“最佳乡村歌曲”与“最佳乡村歌手”奖项。自出道以来乡村音乐一直陪伴着她渡过了整整四年的音乐生涯。
2012年10月22日发布的专辑《Red》标志着泰勒的音乐从乡村风格往流行风格过渡的尝试性转变,这也是她的第一次转型之作。在专辑中,虽然仍能明显的感觉到乡村音乐的曲风,但相比前三张专辑,不难看出,乡村音乐经典乐器班卓琴的运用比例大幅度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如流行音乐、电子音乐和摇滚朋克等多种音乐元素,从而摆脱了传统乡村音乐的束缚,形成了徘徊于乡村流行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特殊音乐风格。
乡村流行乐的特殊曲风在本专的同名单曲《Red》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Red》以班卓琴为开场,架子鼓声从仅作为凸显班卓琴的辅助到最后逐渐与班卓琴声持平,甚至一度盖过琴音,体现了乡村与流行两种曲风的转变。在唱到“But loving him was red”时更是用了电音将人声部分不断叠加,反复强调“Red”一词,将多种元素混合于同一首歌中。即便部分乐评人批评本专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但《Red》仍是泰勒转型之路上不得不提的重要一笔。
两年后《1989》问世,泰勒的演绎风格已经完全从乡村音乐转型成了都市化的流行音乐。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人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市场低迷。在疫情最严重的那一年,泰勒·斯威夫特不带任何宣传,毫无预兆地推出了全新个人专辑《folklore》,并在五个月后又推出了《evermore》,以沉静清淡的民谣风抚慰了大批听众的心。
《folklore》和《evermore》在创作上并没有因疫情怠工的影响而降低品质,反而以怀旧式的民谣风、叙述性的创作风格与文艺沉实的质感赢得了高口碑,《folklore》更是获得了第63届格莱美的“年度专辑奖”。同时,泰勒也完成了新音乐的探索与新风格的转型。
泰勒·斯威夫特在音乐上一步步稳扎稳打,两次成功的转型经历不仅是她历经岁月与流言蜚语后的洗礼,开拓了其音乐风格的宽广度,更加再次证明了她于全球乐坛的地位。
三、女性精神的体现
纵观泰勒·斯威夫特的音乐生涯,出道即大红大紫的她一路上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与重伤。2016年的她更是遭受了性骚扰、恶意陷害与全网霸凌。这些行为让她一度消沉,却并未将她击倒,而是促使她更加勇敢地为不公发声。2017年11月10日发行的《reputation》更是直面诋毁,将众人为形容她的阴险狠毒的蛇作为全专的意象与代表,以自嘲的方式彰显了自身态度,直面舆论攻击。其主打歌《Look What You Made Me Do》更是直接、大胆的向世界宣布“the old Taylor’s dead”。
随后的专辑《Lover》更是一改《reputation》的黑暗风,将专辑的基调设定为“浪漫”,使攻击人的毒蛇变为数只彩色蝴蝶,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展现了对全世界的爱。如果说《1989》中的《Welcome To New York》只是隐晦的传达了对同性恋的支持的话,那么在《Lover》全专中,泰勒·斯威夫特则是直接将LGBT的元素融入其中,无论是MV抑或是舞台表演都毫不避讳地立志于宣扬对LGBT群体的保护与对两性平等的追求。其单曲《The Man》以极具都市感的低沉的鼓点、强烈的电音与一遍遍呐喊的背景人声,展现出了作为女性在性别不平等的情况下追求自身利益的艰难与永不放弃的决心,结合歌词“’Cause if I was a man, I’d be the man”直言野心的同时也向父权制发出了强有力的讨伐声。
直面舆论的底气来自于她的自尊与自信。除此之外,勇于为不公发生的态度为其音乐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其收获了来自全世界的大批歌迷。在音乐风格上的大胆创新也是她不断挑战自我的体现。这些女性精神同样贯穿到了泰勒的音乐中,是她创作的源泉与前进的动力。
作为一名创作型音乐人,泰勒·斯威夫特屡创佳绩,并打破多项记录、斩获了多个历史性的“第一”,她无疑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不仅体现在其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其歌曲中透露出的女性意识与她作为女性在奋斗过程中多次为寻求平等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泰勒·斯威夫特,一位来自美国乡村的姑娘,终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激励着无数人的世界乐坛巨星。
参考文献:
泰勒·斯威夫特:疫情下流行巨星的第二次转型——胡皓源 世界文化
泰勒·斯威夫特音乐风格转型体现的女权主义思想——舒简etc. 戏剧之家
泰勒斯威夫特专辑《1989》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姜敬辞 戏剧之家
从官宣那天开始,对这部纪录片就报了超高的期望值,因为毕竟Taylor Swift是一位国际顶尖艺人,你必须对她的私生活抱有很大的好奇心,但刚看完,我真的是极其失望,即使我们深爱着她的才华和近乎完美的音乐作品,但从这个纪录片里我只看到了一个拥有诸多特权的国际顶级艺人不断的重复讲述过去的一些污点,有些甚至不能被叫做污点。
reputation时期的金瓶霉事件,的确是她目前音乐生涯最具打击性质的公关危机,当时全球都被这颠覆性的人设崩塌所震惊,全网群嘲,可以想象,这样的网络攻击对于一直形象完美的taylor swift有多么痛苦,估计公关团队整个也是疯了,但在过去两年,我认为她已经通过她的reputation专辑和一些杂志采访报道里,洗白了很彻底了,这件事情可以归类到过度曝光和讨论的事件了,可以尘封历史,待有一天她老去或隐退歌坛,我们再拿出来讲给没有经历过金瓶霉事件的3040后,这位顶级艺人是如何在巅峰到低估又重新回到巅峰的。
但让我更加惊讶的是这整部纪录片除了金瓶霉事件,还有抢话筒事件,性骚扰事件,同样,全世界讨论过一万次的话题事件,在一次放到纪录片里有何意义?拿来卖惨吗?拜托,你真的没有那么惨,比你惨的艺人成千上百,只是她们没有做到像你一样名扬四海罢了,所以没有人关心她们有多惨;整部纪录片在谈论这些事件的时候,我都觉得taylor swift的团队是多么怕别人不知道她受了多大委屈。我甚至觉得与其你们拿出前面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来谈论,不如谈一谈一直都没有一个官方说法的bad blood事件好吗?katy perry跟kanye west一样具有话题性,并且这件事情是真的从来没有双方的团队官方的解读过,全都是网民猜测,为什么不讲?那我猜,是不是真要讲起来受害者更可能会是katy perry这一方?毕竟江湖传言起因只是因为几个舞者罢了,作为美国小姐,因为这点事儿,活生生整出一个bad blood,也是有点小题大做,overdramatic了。
她作为一个这么有才华的女艺人,难道在她的记录片里,不应该多深入去展现她的创作过程和一些背后故事,才更符合taylor swift本人吗?毕竟这些东西,才是她这个顶尖艺人的闪光点。你必须承认,她在创作方面甚至会比同级别女歌手更优秀,比如另一个极具天赋的鳖女士,我甚至觉得都逊色taylor swift一些;
taylor swift的野心很大,但这部纪录片诞生的太不是时候,尤其是在lover时期,这更像是reputation时期该出来的产物。
当然,即使这部纪录片非常失败与毫无意义,但大家依然会喜欢这位美国小姐,毕竟她太容易让人喜欢上她了,谁不喜欢有才华会讲故事,作品严谨的艺人呢。
9月份更新:
下面评论里年龄不超过25岁的,我就当你们脑子还没发育完全,本来不是很想跟你们argue,但有些傻x是真的讨人厌;首先我不是专业影评人,以上都是我个人观点,不是给你们看完来跟我argue的,我没这义务发表个自己的观后感,还得跟你们battle我哪儿说错了,你们护主子心切,滚回你们自己宝地去护主子去,我现在可是真烦有些死忠粉,脑子没长全,玻璃心倒是发育的挺成熟,说碎就碎。还教育起我来了?谁给你的脸?
当然,这部纪录片我给一星,是因为我抱着超高的期待值看的,那成品跟我的期待值不成正比,我给1星也理所当然,你别给我废话,说我是谁家粉丝。我谁家粉丝也不是,但就是喜欢这些有才华,高关注度的艺人,出的东西我喜欢,我就夸,我不喜欢,我就得嘚嘚两句。你要非说我是谁家粉丝才批评美国小姐的,你可真tm想多了。
我没有刻意去diss哪位艺人的习惯,我不喜欢的艺人,对方就是出个9分的纪录片我也不看,比如:某SUPER DIVA的迪士尼最新视觉大片;
我这么说某些低领粉丝能听懂吗?我批评了美国小姐,BUT我是喜欢泰勒十万伏特女士的,而且非常喜欢。这样说,你们可以不用把LADY GAGA OR其他艺人扯进来了。
借着我今天很闲,我说个题外话,针对广大傻x粉丝!特指泰勒斯威芙特与LADY GAGA的粉丝(尤其是贴吧那些没教养的玩意儿),这半年经常看到两家互骂,骂的内容我看着都觉得恶心,突显自己家主子就非得踩另一家是吗?评论里觉得我这影评写的垃圾的,反驳我的,我真劝你们要是这么喜欢argue,你们赶紧去教育一下你们各家的低素质粉丝好吗?,别张嘴闭嘴就跟这儿骂别的艺人,你亲妈泰勒斯就是这么教你们做人的?你们丢不丢美国小姐的脸?她要知道有一群粉丝这么维护自己,她还得写首歌叫《only the fool》送给你们,让你们最好就脱粉,你们这种粉丝,她自己要是不嫌丢人,我把头给你搁这儿。同理,部分GAGA的粉丝也自重。
你要是觉得这纪录片好,你自己单开一个影评,你自己爱怎么夸就怎么夸,别跟我这儿bar bar
We all could stay!!!
篇幅有点不够 可以讲的应该还有很多很多
对欧美这几年音乐明星不了解,知道她是从《晓说》高晓松那(换男人如换衣服?男人是其创作素材?),听过几首流行歌都因她在榜,看此片她很认真有才华很精致的样子,很有创作欲望,也很会炒作自己。从保守不表态政治到反对特朗普、支持女权,其实更多的是从功利的角度——考虑粉丝和受众的影响力弱化,避免自己过气。挺好的,能养活一大帮人。8
我爱霉💖💖💖超爱 超爱超爱
就在本片上线网飞之际,18岁的Billie Eilish以风暴之势席卷格莱美,相似的成名道路,却更加势不可挡。其实,更适合本片的片名应该是《Taylor Swift 重新出发》。30岁的你霉活得更像个年轻人了:开始对一切指责fight back,开始不追求严苛的身材,开始学着表达观点,开始拥抱真正的自我,从纳什维尔的乡村甜心,到现在的Miss Americana,第二段人生可以说刚刚开始。
名字中译从《美国甜心》改成《美利坚女士》真是太好了。
骂也好,捧也罢,我只是希望中国大陆也有哪么一个全民皆知,有脑子,有良心,有勇气,有态度,敢在政治上发声的流行偶像。
千万别惹这样的女人!越被黑越内心强大!不断激发创作欲!天天slay!霉霉慢慢参透自己三十岁的人生,选择跟自己和解,找到了自己平衡的状态。听说这一次格莱美十八岁碧梨包揽五项大奖,新一个轮回才女唱作人的故事又开始了……只愿她以后继续把自己的人生写进歌里,让歌迷共鸣;说自己想说的话,让自己舒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个社会有点正面的改善;和自己爱的人白头偕老(片中出现她和Joy拥抱的画面,绝对是到目前为止她最主动公布恋情的一次)!
一般像她这么有天赋的人,不会像她这么努力。而她不仅这么有天赋又努力,还足够智慧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本以为下饭看的,没想到却成了最近让我哭得最厉害的纪录片,完全没想到我竟会对她的故事这么感同身受,这么感动,这么难过又快乐。好感动看到她像大多女孩一样想要讨好他人被人喜欢,然后终于能勇敢站出来做有力量能带动他人的人。喜欢她最后一直说在educate自己,也非常喜欢她强大的work ethics。
拍的非常差!前半部分作为歌手篇可看度还ok,她的敏感脆弱,她的恋爱成长都是她创作灵感,就像她说的,她只唱自己的故事。写歌部分,很多经典热单几乎是唱着唱着整首歌就出来了,都说Taylor的才华泯然众人矣,可惜她从来都不是众人。我喜欢看的是Taylor的创作纪录,可惜后半段落到她的政治立场,我并不关心这个!
即使面对无数的流言蜚语与诋毁,也没有人能定义你。你是Taylor,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好女孩。特别感谢霉霉为同志平权做出的努力!🌈这部关于霉霉的电影有着她的过去,也有着她的重生,还有着太多的感动。Taylor,我永远支持你!
这是一部强烈粉丝向的作品,不过就算不是粉丝,看到一半也会由衷敬佩。出乎很多人意料(也特别打黑子脸)的是,这部纪录片居然没有放进很drama和juicy的内容:妈妈的病、和男友的热恋这种内容没几分钟,和前公司的纠纷,一点没有。有的,是她成长的经历,被辱骂又重新站起来的经历,以及她为被侮辱被欺负的女性们和性少数们的发声。令人敬佩。
准备好纸巾
她自己的故事,当然要由她自己亲口讲述。她自己经历的人生,为何不能在纪录片中留下痕迹/十年过去了,她陪着粉丝长大,我们陪着她长大
足够优秀。作为一个词作者,曲作者,或者是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仅看到她灵感迸发的天赋,也看到她更深层的思考和价值观。真的很优秀的你霉!
I loved it! 女性成长的魅力 oh yeah
格局太小
不仅是政治上的觉醒,更是真我的觉醒。不再被那些女性相貌或人格上的刻板印象所束缚,做那个真正的泰勒斯威夫特,那个Miss Americana。//抛开霉女本身,剪的太过杂碎,很多地方都没头没尾。插入太多的歌曲创作和已有且无用的片段,而整个篇幅又过短。显得极为跳跃和混乱,还好主题方向是准的,Miss Americana实在过于耀眼。以及想说一下,导演才是掌控全片的,就好像某人不过是里面的一个演员,别把片子所有荣誉都加到她身上好吗?一些黑子别瞎黑。
Taylor Swift冲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