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编剧的三观,反正我不太懂。
看见悬疑,烧脑这两个字眼,果断买了票,没出影厅,我就开始看豆瓣评价,那些说好评的,你们到底收了多少钱,还是跟编剧的三观一样?
那个酒鬼,啥都不知道,就是跑,就为了让男主撞他,男主才能进警方视线?
那个大伟(申哥),我还没搞清楚情况呢,他就跟男主合作了,就成一伙的了,最搞笑的,他抢银行,是因为刺激,现在像这样的纯反派,实在是不多见了。到最后,硬是让男主先上船,那个是洗钱的地方,他是不是以为上面开Patty,不怕进去打草惊蛇?
只能说一个乱七八糟的剧情,一个三观错乱的编剧,一群走心的演员。
2 ) 心比天高的少年
文/梦里诗书
杨树鹏以《少年》为名,却并没有再拍一场为人司空见惯的青春片,而是用血腥与残酷的复仇,赋予了电影意料之外的惊喜,但这种惊喜却遗憾的并没有维系太久,难见缜密的悬疑,牵强附会的反转,都令这个故事看来是如此的蹩脚冗长。
从电影的风格看,沉寂多年的杨树鹏带来了一部与以往颇为与众不同的新作,这不仅源于电影在本自美好的青春年华中所融入冷峻压抑的基色,更也源于那复仇包裹的深沉之爱,这些元素中以少年视角对大人充满物欲利益世界的审视,确形成了电影独出机杼不同很多套路化青春片的立意所在,但遗憾的是,杨树鹏却并没有能以一个真正为人惊艳的故事来衬托对这一立意的表达。
对于一部犯罪悬疑片,个人并不想做过多的剧透,只能说这个少年为爱复仇的故事,可以看出受到了不少源于东野圭吾《白夜行》的启发,也有着很多自设的悬疑构思,也正是那较为中肯的多线索展开,使电影在前段看来确做到了引人入胜,但随着剧情的发酵,这个故事非但未能做到扣人心弦,反而越发的苍白无力,直到最后导演用预想带有悲剧色彩的反转来升华电影的情感,但自觉已然很难去谈何般动容可言,反觉虎头蛇尾的平乏。
据闻这部电影的初始版本时长高达4个多小时,但碍于种种限制剪到了如今为人所见公映版的111分钟,虽然未能一览这部超长之作的原貌,但从现有的成片来看,我并不认为这部超长时间,甚至原版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还要长的作品,能展现多么深刻细腻的内在纵深,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现有的成片中电影耗费了近乎过半的时长却还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剧情脉络,还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塑造人物铺垫剧情?这恰恰暴露了导演对此类犯罪悬疑电影节奏掌控的不力。
固然这部电影有着太多的问题,但杨树鹏总归让人看到在已然烂透了的中国青春片中还有着这样一股别样的清流,心比天高的年少气盛总归要好过于死气沉沉的烂俗狗血。
3 ) 疯狂的青春,暗涩的人生
苏昂、林巧是一对生活在寄宿学校的懵懂少年。就读期间,苏昂饱受学霸欺凌,林巧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并用实际行动惩戒了学霸,两人也因此开启了一段任由青春野蛮疯长的历程。在一起白骨案中,刑侦高手张建宇敏感的察觉到,案件与苏昂有着某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他也由此开始了步步惊心的探案、查案之旅。而随着包括音乐老师、医生、警察、劫匪等旁人的纷纷卷入,案件也愈加的扑朔迷离,烧脑燃智,少年的青春之路,人生之旅将何去何从?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惊天真相?杨树鹏用暗黑甚至有些血腥、暴戾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埋下了一个又一个伏笔。
一直以来,国产电影对校园青春的关注都止步于爱情等浅层的方方面面,鲜少有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正的成长与烦恼的关注。《少年》则不然,他从当下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校园霸凌现象着手,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底层草根的人物命运给予了关注,对他们的心理世界进行了细数和剖白。特别是对以苏昂、林巧为代表的青春期少年的成长与烦恼的关怀与关爱,更是脱离以往校园青春爱情片的惯有套路和路数,因而给人一种十足的新鲜感,和百分的震撼力。
《少年》的影像风格非常大胆,暴戾、杀戮、血腥、重口等一一俱全,变态、扭曲、嚣张、狂放一个都没有少。虽然看上去有些不寒而栗,甚至有些毛骨悚然,但他所营造的真实体验感却是前所未有的。
《少年》更是网罗了一批在内地影视圈内口碑好,有实力的演技派。张译扮演的警察完全颠覆了以往影视剧中警察必须高大上的刻板模式。为人一向低调演戏一贯认真的郭晓冬,此番在《少年》中出演了一个与其本人有着云泥之别的角色,挑战难度非常大,但郭晓冬演的非常棒。余男在片中饰演一个女医生,这个角色与余男以往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更让人看到了余男作为演技实力派的可塑性和全能性。刘天佐、周一围等也都在片中奉献了不俗的演技,为《少年》增色添彩不只是一点点。
4 ) 仇恨是最猛烈的光芒。
不要因为烂片看多了,就理所应当地认为一部你还没静下心来看的电影就一定烂,《少年》完全是一部易忽略和被低估的作品——在近期热门的院线档期中,前者《你的名字》、《萨利机长》等片还未下档,后者《长城》便已经两天破了三亿票房,《罗曼蒂克消亡史》低调地横空出世,《少年》也同样选在12月16日这天上映。
一片口舌之战中,我给《罗曼蒂克》和《长城》的评分相加,得到了我给《少年》的评分。
电影的主色调灰暗冰冷,充斥着各种钢筋铁锈的气味,它想要给观众展现的画面是很明确的。无论是视觉呈现的生冷效果还是暴力血腥的打戏场面,从头到尾氛围都营造得相当饱满。
剧本是整部电影最值得议论的地方。作为一个悬疑片来讲,其中的漏洞非常明显,诸如动机不明确,解释含糊,很多细节都能觉察到逻辑上的不足。而在没见过剧本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先天剧本中就存在的问题,还是导演编排后期剪辑的问题。据说,导演剪辑版长达4.5小时。
电影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铺垫,抛砖引玉,摆足悬念。刚开始很像多线叙事,抛出了各种碎片线索——这样的碎片结构其实就像张警官拿着那张被撕碎的纸在拼图。而电影实际上只有两条故事线,指向苏昂和林巧两人的成长回忆和之后的复仇故事:林巧向音乐家李志民复仇,苏昂向申哥复仇。两人合二为一,便是向丑恶现实复仇。
若是在《少年》中看到青春残酷的那一面,那这片着实要比失恋、背叛、堕胎的青春片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但既然它是明确的悬疑犯罪,那么剧情上的缺少动机、编排刻意,仍是整部电影的重伤。黑客少年苏昂的织网布局,各个人物的行为举动等还是会有诸多站不住脚的逻辑,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可是,织网捕鱼,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其实一切皆有迹可循。
张警官在调查苏昂档案的时候拍到苏昂的出生日期,我记得是11月,但具体多少号不记得了,大致判断这个人物是天蝎座(回头二刷的话再确定一下!),加上电影刚开始就交代的剧情,那“复仇”这个词汇完全可以站得住脚。
其次是欧豪在其中的表演,特写的镜头时间都很短,作为主角但其实戏被剪得很散,没有足够长的一整段表演,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把苏昂这个角色相对完整地复刻出来了。心中交织的仇恨:为自己复仇、为爱复仇,冷静的黑客,爱戴帽子,一身黑衣,沉默寡言。在众多戏骨中间,他的表演虽然没有突出到完全跳脱开配角,但也毫不逊色,完全没有被压住,眼神到位,痞气十足。
这应该是他从快男结束后演的剧情片中我最满意的一部。
林巧这个角色是电影的亮点之一,因为没有她就无法完成苏昂因大脑损伤而形成幻觉,一人饰演两角的构思,同样也形成了结局的反转。这个反转虽然显得比较生硬,似乎在自圆其说,没用到巧劲。但也借此反转才令之前布下的线索得以合理,也让整个电影的结构变得完整。
之前没有看过郭姝彤的其他作品,在《少年》中她的戏份虽然不算太多,但是相当有灵气,给我的印象挺深刻。区区几个场景似乎就能看到她表演上的张力。
除了欧豪与郭姝彤在片中的扮演与原型如出一辙,与角色吻合之外,其他演员例如一直很钟爱的张译,包括郭晓冬、余男等,都在电影中有固定的发挥空间。似乎设定的每一个角色都像一个方块,能量只在固定的区域内爆发,整体显得稳定而且和谐。
医生韩云、酒鬼崔大力、林巧的母亲等角色并不是最主要的复仇对象和重要角色,但这些角色就是影片织起的网,他们与苏昂、林巧以及李志民交织缠绕,相互牵连。
少年的复仇诞生于成长的苦痛,一身黑衣终抵挡不住现实的黑暗。这是一张机关算尽的复仇之网,也是尘封往事的泛黄碎片。最终由一根绳索串连起所有不明确的点。尖锐的刺刀可以沾满滚烫的血液,而仇恨才是最猛烈的光芒。
“旋律不是最主要的,等待的滋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尝得到的。”
——游戏的结局不是最关键的,血脉喷张、欲望燃烧、仇恨释放的感觉才是最可靠的。
偏要在放映厅坐到字幕全部放完,银幕剩下空白一片,观众早已全部离场我才起身。因为那首重新改编翻唱的《一生何求》实在太好听,电影还未上映前我就已经来回听了几十遍。
事实上对于111分钟的公映版来说,整体的雏形是完整的,情节也很紧凑,只是对悬疑的控制还很稚嫩,悬念仍需思考和琢磨。
即便剧本不够严谨,漏洞层出不穷,一个弱点就足以被放大批评。但不得不提的是,这样风格鲜明的类型片在现在的院线电影中极为难得,看得到很大的野心,又有十足的诚意。所有演员和角色契合度都很高,表演力度非常足,多处摄影可圈可点,人物场景设定与气氛搭配,音乐与剧情相融,至少从头至尾我没在哪一段觉得出戏。
透过银幕呈现,仿佛可以感受到蔓延出的爱恨的钝痛和少年的热血,不非得拍成黑白,却始终渗透着黑白背景与鲜红血液的质感。
没有《你的名字》般美好,《萨利机长》的工整,《长城》般的气势,《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繁华……《少年》用卖力真诚的演绎,同时携带着刺痛与钝痛,还有生冷的毁灭般的气息,在不见天日的渔船上溢出了血泊,竟成为年末院线最大惊喜。
5 ) 少年是块硬骨头
在看《少年》的时候,我想到了朴赞郁的犯罪片《我要复仇》,同样是复仇主题,同样黑暗,同样血腥、暴力,但两者所表现出的内核是不同的。
《我要复仇》里,小人物的命运交织,因为一系列戏剧化的转变,几个人避无可避地走上了复仇的道路,相互劫杀,荒诞离奇。最后所有人都不得好死。
而在《少年》里,杨树鹏用少年人的偏执和疯狂,把爱和恨这两种情感放大,通过不同的人物叙述为我们呈现人性挣扎和“悬疑犯罪故事的外表下藏着人物内心”。
杨树鹏曾说过,这个故事不仅仅直指人心人性,也具有很好的商业结构,在力求两者的平衡。“这个电影的结构很复杂,一条主线,两条像主线的辅线混在一起的,以至于张嘉辉在剪辑的时候,先剪辑了一版张译视角的,我说不对,你在剪辅线。按照顺场,我们最初剪出来是四个半小时,又剪了版两个半小时的,最后剪到105分钟。因为时长限制,需要取舍,当然保主线,所以删除了一些辅线上的推进。但我可能辅线拍得更好,崔大力、罗傻子等等,这些人物都有来处,也有去处。”
的确,电影里,复仇少年苏昂是主线,他深爱少女林巧,利用黑客技术,引君入瓮,打算借刀杀人;刑警张建宇是支线,他负责侦查一具白骨疑案,跟同事一路深入调查,逐一引出酒鬼崔大力、罗傻子等等。功成名就的音乐家李志民,人前温文尔雅,人后冷漠残忍,他家暴妻子,还与乐团新人暧昧。从苏昂打算用生命玩一场复仇游戏的时候,这些人物就逐个粉墨登场了。一开始,没有人会猜到他们各自的命运,似乎每个人都因为苏昂的引诱,带着各自的欲望和目的,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上演一出各自认为自己是主角的大戏。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也渐渐误入了导演编织的大局,直到最后谜底揭晓,才恍然大悟。
影片的镜头语言很棒,有些细节,在不出现暴力动作的情况下,也传递出了暴力感。比如,利用蒙太奇的方式,上一秒还是警察之间翻查旧案时的调侃,下一秒镜头剪接到猪头和屠宰场,令人联想到血腥。另外,发现白骨和拍摄白骨细节的几个镜头,时快时慢,节奏和情绪都控制得很好。
观影结束后,朋友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是怎么过审的?
我也有同样的疑惑,跟其他国内上映的犯罪悬疑片相比,《少年》里的暴力和血腥,有着非常先锋的风格。有的情节十分残忍,一场夜雨杀人戏的时候,我用手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周一围饰演的申哥是一个天性残忍的暴徒,他拿起带血的匕首,紧贴着苏昂的脖子的时候,我心砰砰直跳;另外,屠宰场里的鲜血、悬挂的整猪都令人觉得压抑。我对申哥拿着橡皮水管冲洗墙壁上猪血的画面也印象深刻。这种恐怖和紧张的气氛里,让人不得不绷起神经。
后来,在恳谈会上我也了解到,这部发人深省、多层次的故事的确面临着审查上的困难。杨树鹏坦言,“我剪掉了很多内容,这也没有办法,一是国内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暴力、血腥等场面的尺度很难拿捏,有时候可以露屁股,有时候不行;有时候犯罪分子可以有拿枪,有时候又不行。大家全都要摸索。二是,涉及到公职人员的形象,在最初的设定里,张译饰演的警察和余男扮演的医生是有感情戏的,但因为这个身份,不能出现,就被剪掉了。”
即便如此,导演还是觉得,近几年犯罪悬疑片的审查正在逐渐放宽。电影《少年》的坚持和保留对悬疑犯罪片来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少年》的一小步,是中国类型电影的一大步。”这对观众和制作方来说也是好事,因为长期的类型单一,很容易出现疲软现象。
不可否认,《少年》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所谓类型片,最简单的解释或许是将电影类型与商业完美的结合下,在突出导演个人思想的同时又不缺乏艺术气息。杨树鹏在艺术表达上的坚持从未消退,从《烽火》、《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他在每一部电影里传递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少年》是他第一次尝试悬疑犯罪题材,其中有很多人性的揭露和思考,“每一个角色都很有分量,也有着复杂的命运感。”
当然, 除了可看性极佳的类型化风格外,《少年》中几位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人物的某个动作、神情、语气都反映着和塑造着他们的内心。每个角色又都带着鲜明的特征,比如复仇少年的孤绝、偏执和热烈;问题警察的小心思、缜密和矛盾;戴着面具的成年人身上的残忍、阴郁和冷漠。
在一众戏骨里,欧豪的演技还有待加强,但他依旧以一副硬骨头,传递出了男主角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悍劲儿。
郭晓冬的演技很棒,真正展现出了人物的病态和凶狠。有一场他和妻子在家里吃晚饭的戏,他在手机上与人暧昧,妻子出言询问。郭晓冬立刻暴起,第一句话是驳斥“有完没完”,然后才是气急败坏地推掉桌子上的饭菜,揪住妻子进行殴打。明明他是过错方,明明是他在出轨,但他可以理直气壮地施暴,与他所听的古典音乐,在社会上所展现的形象,形成了极大反差。郭晓冬用一场戏把家庭内部的扭曲和暴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触目惊心。
或许就像导演杨树鹏说的,这个故事里藏着的就是人心,旧案浮出水面,新案扑朔迷离,都是险恶的人性在作祟,而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视而不见。
6 ) 烂片
没有语言了,一个完全不成立的故事,一个大牌到可以随意使用警方资源的高级黑客,居然费那么大的劲安排了一个纯二逼的复仇计划。郭晓东好演员,可那个角色苦了他,不是凶残而且无脑。开车经过小县城临时起意强奸了一个毫无姿色的妇女——这是建筑民工酒后干的事情好不好?然后,坏了强奸犯的孩子生了下来,六岁的孩子生病,妈妈没办法去求强奸犯爸爸给点钱救命。然后强奸犯爸爸杀了她。——这不是凶残这是毫无逻辑好不好?不多说了,谁看谁倒霉。可惜了一批实力好演员!
作为一部严肃犯罪片,漏洞太多,太牵强生硬了,看的挺累的。顺便吐槽一下腾讯影业的片头做得太low了
你咋不反转成是报警小男孩的幻想呢?
剧情还可以吧…解谜的时候有点仓促,而且细想有bug啊。这么好的配角阵容居然都不出彩啊!失望…小欧同学再好好练练念台词,年轻时喜欢的男神晓东都走衣冠禽兽风格了,唔…周一围目前巅峰就是《绣春刀》了吧,之后演的小痞子角色都是那个劲。
人设与故事框架跟白夜行太像啦,包括影片气质。尽管好多地方欠说服力,能看到这种题材国产片还是蛮开心的
这电影多可怕,所有人都是神经病,没有一个人脑子正常的。不是类型都可以玩概念,不是玩概念都可以没逻辑。电影里周一围的台词太适合本片,“说人话!”
拜托别说自己学白夜行了,麻烦先把逻辑立住再说好吗?看了一个多小时都还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干嘛。郭晓东毫无动机地就非要当变态杀人狂,周一围竟然不认识十年前害得自己坠楼的人,欧豪搞半天爱情戏就是在对空气说话,余男到底在里面有什么作用啊??后半部分的剪辑杂乱无章,以为有船戏就高潮了吗?
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朋友一定不要被片名蛊惑去看这个片子,里面的血腥和暴力不一定适合你们。年度最佳华语片头之一,把大提琴,屠宰场,罗马字母等重要元素融合其中,很花心思。开始依旧是不停的挖坑,让人摸不着头脑,后面没有像大部分烂片那般乱了阵脚,慢慢揭秘,豁然开朗,剧本的完整性超出预期。
结局反转太强行,破绽明显。其实是个很好看的犯罪题材,悬念拉到了最后,但不知是不是失误,整得有点二……
一开始以为是中国版的白夜行,觉得三星差不多了。等碎片慢慢拼出故事轮廓的时候,觉得差不多可以有四星了。最后看见苏昂坐在床上为幻想当中的林巧用iPhone录视频的时候差点泪奔。她问他 你爱我吗?他回答她 我用生命在爱你。在其他场景下我会觉得很造作,但这一刻我觉得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孤独。
故事上拼贴了松本清张《砂之器》中的逻辑以及凶手形象,《白夜行》中的男女主角情感联系和黑客元素,还有《杀人回忆》式的复杂罪案,但是整体松散凌乱,悬念感很强,却就是让人提不起观影热情。前半部分除了抛出问题并没有任何让人信服的解密过程,最后的大乱斗仓促而缺乏说服力。
导演很有诚意,也感觉是废了很大劲才写出这么个故事,但是这么精心做的东西,怎么就没什么吸引力呢,主要还是故事不好看,这种悬念令人好不想知道结果。
感觉这部片子应该是受了很多韩国罪案片的影响,片中有明显的压制不住的暴力倾向与变态型人格,这在国内犯罪类型片上,倒是些新鲜东西。不过,影片有点太想要那个反转了,多少会有些挑战观众,反而会让很多人不舒服。
杨树鹏对类型片的把握在国内年轻导演中数一数二,《少年》的黑暗也是大陆电影中数一数二,但如果按正常标准来看,只能算是同类复仇片的中游水平。幻觉这个梗太刻意了,有点为反转而反转的意思。
本来蹩脚的多线索叙事剧情编排就前言不接后语、莫名其妙得乱成一团浆糊,剪辑更是是整个故事崩裂得支离破碎,导演中途竟然还有空强行壁咚搞笑,最后收尾更是把犯罪悬疑片一会变成不恐怖的血腥片、一会又变成让我翻白眼的言情片、一会又变成提醒别人要认真工作的说教片!……看得我打1星的想法都有了。
少年的复仇诞生于成长的苦痛,一身黑衣终抵挡不住现实的黑暗。大部分剧情都在抛砖引玉,摆足悬念,两条故事线分散成多个分支有诸多站不住脚的地方,逻辑虽不足但一切皆有迹可循。织网捕鱼,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生猛,暴力,血腥,看得到十足的野心,反转剧情即使没用到巧劲也足以令线索合理让电影完整。
质感好,演员都不错,故事非常完整,为什么看到中途有些乏力,我个人感觉是讲故事的方式出了问题——直到结尾才揭示复仇动机,太晚了,前面一直带观众兜圈子,观众无法对人物动机建立同理心、同情心,想移情却无处投放,慢慢耐心就涣散了。最后的翻转好,使人物成立了。
三星半,半星鼓励。最后10分钟精彩。多线交织,是国内完成度很高的悬疑电影。
46/100 少年成长中的潜意识反射:等我长大后,我要把伤害过我的人全干掉。电影语言还行,几段施暴场景代入感不错,但剧情平庸细节经不起推敲,眼看观众基本把结局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情急之下果然又把锅甩给精神科了。今年我的十大烂片名单竞争激烈。
我就是想在电影院看这种硬伤种种却又诚意满满的准韩片范的国产片啊!等导演剪辑版。最后那张相片无法不感慨史今是坚持最久的那个。
我怎么连欧豪是渔船上长大这种事都知道?于是,这片完全是为快男定制。前面铺悬念还算可以,后面简直就WTF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