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亲情与自由
影评《我的父亲,我的儿子》----亲情与自由的羁绊与宽容
by金微
“看到了吗?一个人决定要走,是谁也抱不住的。”
威权的父亲在儿子死后懊悔不已,他回忆15年前年轻的儿子出走的情景,张开双臂哭哭啼啼地说道:“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张开双臂,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拦住了他,如果我叫他不要走,15年前,如果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我拦Sdlik。如果我当时像这样抱住他,如果我把我的儿子拦下来……那他就不会离了。”这是影片的高潮,父亲撕扯掉上衣,放生大哭,扬起双臂,目光呆滞,神情漠然,他嘶声裂肺的喊:“是我害死了他!”。这时,Salim(Sadik哥哥)吼叫着撞倒了自己的父亲,正是姨妈说了这句话,挽救了陷入自责、濒于绝望、处于崩溃边缘的父亲。
一个人决心要走,是谁也抱不住的。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是一部简单的土耳其亲情电影,但正是亲情这种很奇妙的东西,在不经意之间撩拨着我们的内心。
主人公Sadik是一名土耳其激进青年,在年轻时,父亲希望他学农以便管理农场。但大学时受激进思想影响,Sadik成了一名无政府主义,并在毕业后成了70年代的左派记者。面对父亲的不解,Sadik离家出走。父亲的怒吼、母亲的哭泣、初恋的不舍都被他抛弃在身后,在伊斯坦布尔,Sadik开始为自由、为国家奋斗。
影片是从15年后的家庭生活开始的,Sadik为报纸撰稿,但经常涉及言论禁区而被毙。在他的妻子临产当晚,这个他奋斗的城市却空无一人。最后,妻子因失血过多,死在了只有五分钟车程的马路边。
黎明的曙光洒在这个可怜的男人身上,他目光呆滞,满身血迹,怀中报着刚出身的婴儿,身后是他妻子冰冷的身体。路过的士兵告诉他:伊斯坦布尔发生政变了。接着,他由于政治原因入狱,在狱中遭到严刑苦打,出狱后,也处处受到排挤。
他满腔热血为国家战斗,但是国家不在乎。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家,他带着儿子回到了15年前离开的家乡,如他所料,父亲并不喜欢突然回家的他,尽管儿子笑言相对,但父亲都对他冷漠甚至排斥。
影片大部分时间都讲述这段父亲和儿子和解的过程。土耳其的乡村风情让人沉沦,单纯的哥哥、搞笑的姨妈,让人轻松,但倔强固执的父亲,又让人时时纠心。
农村的父亲既威严而又自尊,无论他是如何冷漠,但他都是爱儿子的,诚如他最后所说“Sadik是我的一切”。只是害羞的他是不会和儿子面对面交谈心事。
和解的局面是有过城市生活经历的Sadik打破的,当然他无法估量父亲的权威在面对儿子的质疑摊牌后究竟会怎样,借着酒兴,Sadik说:“你就那么想控制我们的生活方式,可是我想要自己的生活,我的学校,我的一切都是你选择的,你知不知道我讨厌这样,爸爸?”“爸爸,你说我离开了,其实我没有,我走不了,也待不了。我认不出哪里是我家。你一直在我脑子里的某个地方引导着我,你知道无家可归是怎样的感受吗?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回来吗?爸爸,为了给Deniz一个房间,让他健康的成长,让他有个家。”
在这个过程,父亲只说了一句:“你现在知道养儿子的辛苦了。”
Sadik接着说“生活会继续。有人会写新书,可是他读不到。有人会拍新电影,可是他看不到。 他想再听一次自己喜欢的歌,却也办不到。要习惯或许也很容易。 他慢慢长大,他却不在他身边,他交了女朋友他也看不到了。”“给他一个家,爸爸,给他一个家,让他来去自由。”
说完这些Sadik倒地,这时我们才知道由于在监狱中受到的酷刑,他的肺已经坏掉了一半,而他身上一直揣着那张病历表。他害怕自己的死去会让自己的儿子Deniz成为真正没有家的孤儿,因此才会回家,才会回到自己已经离开了15年的家来得到父亲的原谅。但他又希望儿子Deniz不要重蹈自己儿时的覆辙,他希望父亲给儿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一个能来去自由、能充满想象的家。
影片对儿子Deniz的描述挺有意思,导演花了不少画面来刻画儿子的想象世界。刚到农村时,依然沉浸在童话的想象世界里,看到爷爷骑着马便想象成佐罗,而Sadik旧日出走的回忆也在同一瞬间复活。此刻,三代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节点上相遇。
影片的另一个角色是Sadik儿时的玩伴,他没能和Sadik一样走出农村,但他们俩在聚会时都一样戏称为“知识分子”。玩伴问Sadik如果知道现在的结果当时会作何选择,Sadik说:“我也不知道。但我会把这的一切都带走,把那的一切都带回来。”这是一句很耐人寻味的话。
电影还有让人情绪共鸣的地方,Sadik的初恋情人在Sadik要离开人世时,她靠在他肩膀上抽泣,这时天渐渐变暗,看到此景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很多似曾相识的电影镜头。比如电影最后是一段记录两兄弟儿时的DV,就像《李米的猜想》结尾李米看DV时,时而哭时而笑。还有《天堂电影院》多多的初恋以及老电影人的话:“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离开这里去罗马吧!你如此年轻,世界是你的,而我老了,我不要再听你的说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片子在人伦方面,刻画了父亲和儿子斗争的微妙关系。这有点像卡夫卡的《致父亲的信》,卡夫卡作为儿子,曾对威权父亲进行了深刻的精神分析。还有王朔的《致女儿书》,父亲王朔则对女儿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伦理道德进行反思。
小时,父亲是万能的,我们遇到困难或被欺负都会顺口说句:“我要告诉我爸”。但一个人终究要开始成长,要开始独立思维,要开始学着追求和放弃,要开始学着质疑与担当,要开始学着独自开始走一些路,要开始学着承受生命中的一些无法承受之轻,要开始学着离开家……对父亲强加在我们身上的准则我们都会有所叛逆。
如何延续这份亲情,如何不伤害父亲,如何让父亲放下威权,这些似乎也是从卡夫卡到现在的王朔,以不同身份反思的话题。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看《肖申克的救赎》时,这句话让人情绪激昂,让人学会追求自由。
“一个人决定要走,是谁也抱不住的”。《我的父亲,我的儿子》里这个抱,让人学会考量亲情。看到Sadik说“你爱祖国,但祖国不爱你”,想起中国当代的知识分子,尤感悲凉。幸运的是,每个人都有家,有爸爸,有儿子,家人从不彼此抛弃。
如果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人在遭遇制度困境寻找精神救赎,那《我的父亲,我的儿子》则是写“亲情与自由”的相互羁绊与宽容。
PS:原声翻译成一个人决定要走,是谁也拦不住的,但我理解为“抱”,这样或许更能显现亲情的真挚。
2 ) 父子、成长、责任以及那个叫家的地方
父子、成长、责任以及那个叫家的地方
记《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现世中所谓女儿是父亲前世情人之说最早源于古希腊的某神话中,历经世代沧桑,诸朝演变最终有了现行版本。顺便,在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无仇不成父子之说,从未中断。其实,父子关系本不应该由地域差异而划分,任何国度,在儿子这一个体涉世未深,无法真正体味父亲的处世之道,无法理解作为一个父亲的艰辛与困苦之前,加之所谓叛逆性格的种种体现,难免出现父子关系的僵化等现象,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也时常发生。
Sadik与Huseyin便是这样一对父子,农场主huseyin顽固,吝啬,守旧,送儿子去读书学农,以待继成衣钵,世代相袭,过怡然自得,悠闲富足的生活;sadik倔强,叛逆,激情四射,拥有青春的思想,一心想着独自选择生活,将父亲定下的路线向狗屎一样毫无顾忌的丢弃,毅然决然的离家出走,去选择自已人生的航向(顺便,不小心走到了反政府的一群中去,不幸的是革命失败),结婚,然后在革命失败的前夕意外的妻子早产,丧妻,得子,入狱,释放,靠施舍得到了报社的工作,本来生活虽然艰辛,但勉强还是能够过得下去,但入狱期间的恶劣环境(雷同天朝),让sadik失去了作为一个父亲,看到膝下之子慢慢成长的所谓天伦。
当面临巨大困苦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哪里?
家,只有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Sadik带着demiz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你不知道我回家的真正原因,是的,回家不需要有原因的,只要回来就是了。但我回来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给deniz一个家,一个能够健康成长的地方。
你现在知道了养儿子的感受,力不从心了?
是的,很艰辛,可是你知道不能养大儿子的感受吗?生活会继续,但我无法继续,儿子会慢慢成长,但我看不到,我的心有一种身后未完之事的燃烧感,你能感受到吗?
然后颓然倒下。
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
我会带走这里的全部,带回哪里的一切。
言辞之下,一片了然。作为父亲,无法给儿子一个楷模,无法体味儿子成长中的喜悦,无法在它困惑的时候为其指引方向;作为儿子,无法在父亲需要的时候回到他的身边,无法在其老年弥留之际尽人事之道,情何以堪?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年幼时,忤逆,倔强,总是带着一副蔑视的眼神去看待他们积累的经验、告诫和教诲,等到慢慢长大,发现原来少年时的思维除了多走弯路之外居然没有任何意义,后悔莫及亦是徒劳,而如今能体味父母的一片孤诣之时,只身又漂在何处?
只是,不管走到哪里,始终都有来自哪个叫做家的地方的牵盼。
这世间并没有任何一种感情能够比这种血溶于水的骨肉亲情更真挚,崇高,不朽,温暖。
3 )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爸爸,我在做梦吗? ”
“我不知道,就算是梦,也是美梦,对吗?”
“你为什么不是超人呢?”
“因为你长大了。”
“人一旦长大,梦也会变得单调吗? 我以后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你了?”
“如果你想见,就能见到我。只是那些梦也许不会像现在这么真实。到时候你会知道一切只是你头脑中的想象。不过,你的梦也有可能比现在更美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导演那些梦。你可以把梦变成现实。”
“长大是这样的吗?”
“嗯,帅哥。长大了就是这样的。”
“我希望永远做小孩。”
“为什么呢?”
“因为长大了就见不到你了。”
“你没有选择,你必须长大。” Deniz说再见的时候,默默向爸爸许下了诺言。
他会长大,而且再也不哭了。
因为他的爸爸虽然不会飞,却是个超级英雄。
Deniz让他的超级英雄离开了,
因为有新的冒险在等着他
很久没看电影了,黑暗中,一个人蜷缩在角落里,又重温了一遍曾经感动过自己的土耳其电影《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情节继续发展时,眼泪又不可抑止地流了出来~
Sadik是一个激进的土耳其青年,他的父亲希望他在伊斯坦布尔学习农业成为一名弄特工程师来管理自己的家庭农场,但是他在大学里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成为了一名无政府主义者,并在70年代成为了左派记者。
面对父亲的不理解,Sadik离家出走了。父亲的怒吼,母亲的哭泣,都被他抛在了身后,伴随着的,还有他的初恋以及父亲为他安排好的一切,Sadik开始为自己的自由战斗,开使为国家战斗~~ 然而,15年后。在他的妻子临盆的当晚,这个美丽的地中海城市空无一人,恐怖和黑暗的气息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他找不到可以送他们去医院的车子,他抱着将要生产的妻子在空旷的大街上吼叫:“人呢?人都到哪去了?”。
黎明的曙光洒在这个可怜的男人身上,他目光呆滞,满身血迹,怀中报着刚出身的婴儿,身后是他妻子冰冷的身体。路过的士兵告诉他:伊斯坦布尔发生政变了。接着,他由于政治原因入狱,在狱中遭到严刑苦打,出狱后,也处处受到排挤。他有着满腔热血,他为国家战斗,然而国家却让他找不到家~
家园,梦想,亲情,失落,彷徨......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顷刻崩塌~
为了给年幼的儿子一个自由的家,一个真正的家,Sadik带着Deniz回到了离开了15年的家乡。
充满异域风情的土耳其农庄,阳光下尽情沐浴地大片大片的葡萄园,整个庄园世界沐浴在静谧的爱情河周围,情节发展之时,弦拨琴的音乐适时响起,又慢慢地退去,在那里安静地等待着他的,是他的家,他的家人,他的初恋,还有父亲最初的心愿。
如他最初所料,他的父亲好像不喜欢突然回家的他,还有他自己从未见过的亲孙子。晚上一家人聚会,叽叽喳喳,心肠极热的老母亲。憨厚敦实,激动落泪的哥哥Salim,还有心直口快,与父亲小有过节的姨妈。温馨吵闹的大家庭,大家嘻嘻笑笑,开着玩笑,并且自觉地避免着一些伤人的话题,而15年后大团圆的最初时刻唯独缺少了Sdlik最想取得原谅的父亲,sdlik以为父亲是因为生他的气所以才躲开了他,可是后面情节的发展却让观众会心一笑,不禁暗自喜欢上这个倔强固执的老头。
Deniz以为爷爷讨厌他,看见爷爷在给马钉脚掌却不敢靠近,隔着远远的问“马儿不穿鞋子的。”他起初看见爷爷没有回答他,有些失落的转过身去,可是Deniz又怎会明白此时爷爷心中的真爱呢。爷爷故作深沉的说道: “不是,马儿穿鞋的,你看不见罢了。”“我为什么看不见呢”“因为你站的太远了,走近点。”……祖孙的这一段镜头鲜活了爷爷的整个形象,Deniz听到马噗地一声叫而紧张的抓住了爷爷的手。此时的爷爷一定心潮澎湃,从他嘴上不断颤抖的烟蒂就能初见端倪,面对孙子天真的问话,并且天真的叫自己“大伯”,老人的似水柔情便自然地流露出来了,有时候,亲情真的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常常在不经意之间咬蚀你的内心,让你在瞬间蓦地毫无头绪,欲罢不能般,瞬间泄露你心底的小秘密。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父亲是万能的,是自己心中的超人:他常常能修好家里坏掉的家用电器,常常可以烧出一手好菜,常常在下雨天的时候去学校接你放学,常常在看电影时把你顶在头上……可是后来我开始长大,我开始自己学着看书,我开始自己学着思考问题,我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不习惯父辈们的生活,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父亲,我开始不断衡量他的价值取向然后再强加上自己的评判准则,然后,父亲不再是万能的了,我常常在一些事情上看到他的渺小,常常在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前见识到他的无力和无助,甚至在某些时候把自己的人生准则强加于他,就这样我开始了背叛,一如电影中的Sdlik 一样。
两父子和解的那个晚上,Sdlik让家中所有的人都离开家,他无法估量自己和父亲摊牌后的结局会怎样,他无法估量他自己认为势必到来的暴风骤雨究竟会是个怎样的势头,正好像他无法估量当父亲的权威在面对儿子的质疑摊牌后究竟会怎样一样。
“你就那么想控制我们的生活方式,可是我想要自己的生活,我的学校,我的一切都是你选择的,你知不知道我讨厌这样,爸爸?”“爸爸,你说我离开了,其实我没有,我走不了,也待不了。我认不出哪里是我家。你一直在我脑子里的某个地方引导着我,你知道无家可归是怎样的感受吗?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回来吗?爸爸,为了给Deniz一个房间,让他健康的成长,让他有个家。”
直到这是我们才知道,Sdlik由于在监狱中受到的酷刑,肺已经坏掉了一半。他害怕自己的死去会让自己的儿子Deniz成为真正没有家的孤儿,因此才会回家,才会回到自己已经离开了15年的家来得到父亲的原谅,来让自己的父亲给自己的儿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可是,生活会继续。有人会写新书,可是他读不到。有人会拍新电影,可是他看不到。 他想再听一次自己喜欢的歌,却也办不到。要习惯或许也很容易。 他慢慢长大,他却不在他身边,他交了女朋友他也看不到了。
“给他一个家,爸爸,给他一个家,让他来去自由。”
……
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是本色演出,形象极其鲜活。每个人物都可爱的让你喜爱不已。导演在处理故事情节时,平铺直叙,长镜头的不断运用避免了蒙太奇带来的视觉上的眼花缭乱,但是在处理戏剧冲突方面,这位土耳其导演很好的关照到了观众的耐心。抑扬顿挫,张弛有度……故事的音乐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气氛的作用,让你在特有的土耳其风情中自觉地沉沦。故事情节朴实地一如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但正因为这样的朴实无华才使得我在看完影片后好久好久都无法从情节中挣脱出来,甚至在看第二遍时虽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当看到倔强固执的爸爸在儿子去世后张开双臂哭哭啼啼地说道:“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张开双臂,如果那个时候我像这样拦住了他,如果我叫他不要走,15年前,如果我像这样站在这里,如果我拦Sdlik。如果我当时像这样抱住他,如果我把我的儿子拦下来……那他就不会离了。”时,我依然难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父亲撕扯掉上衣,放生大哭,扬起双臂,目光呆滞,神情漠然。Salim吼叫着撞倒了自己的父亲。
“看到了吗?一个人要走,是谁也拦不住的”!一个人终究要开始成长,要开始独立思维,要开始学着追求和放弃,要开始学着质疑与担当,要开始学着独自开始走一些路,要开始学着承受生命中的一些无法承受之轻,要开始学着离开家……这个过程是谁都拦不住的。
《一一》里的胖子说:电影使得我们的生命延长了三倍。那些情景画面在飞扬,我的思绪也常常在情节中沉溺很久。好多国家你可能穷尽一生也无法到达,好多情节你可能抓破头皮也无法体验,好多人物你可能颠倒整个世界也无法遇见,而好多感觉你可能身经百战也无法理解……我常常沉迷于所有未知的光色影世界中,从一个故事穿梭到另一个故事,从一个国度穿梭到另一个国度。那个时候我是透明的,是快乐的,是充满了无限可能的,我感觉到我在膨胀,蓦地又在不自觉的缩小,我的生命开始延长,开始扩张,可是我的心却开始了不自觉的苍老。正如我现在五颜六色地绽放着,笑容却开始冷了下来。好多过往,好多曾经,开始渐渐地模糊起来,那种不真实让我猝不及防,却又欲罢不能。
完了,我貌似又跑题了。
一部不是很出名的描写亲情的土耳其电影,温暖了我整个冬天的严寒~
4 ) 解读父爱
这部电影是非常独特的。土耳其电影平时我接触的比较少,几乎就是没有。所以一开始看有点不习惯,但正所谓人类感情是互通的,我相信,只要是真挚的感情,不管是什么文化什么语言,我都会被深深的打动。就如同这部电影,虽然我不懂影片的语言,但是我从演员们略显夸张的演技中也可以解读出影片想要表达的感情和理念。
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就是配乐了。我现在一边听着配乐一边在写感想。在看影片的时候,就感到影片的配乐非常具有异域风格,一听就很抓耳。再者,和影片的剧情配合的也是天衣无缝。有些时候我觉得演员的表演有点过头,我正有点跳戏,但是我只要一听配乐,我就马上被吸引回来,跟着电影的思路看下去了。其中大量的弦乐和一种特殊的,我猜是班卓琴,的乐器,勾勒出一种特殊的浓浓的哀伤和深情。导演巧妙的使用配乐让影片更出色,更感染人。
最后我想来说下本片的主题,父爱。相比较于母爱,父爱更为收敛。父亲似乎都不怎么善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所以这就导致了父爱更容易被误解。我想,这是因为父亲是一家之主,要变得更为强硬,不可在人前特别是家人前显示出懦弱的一面。所以父爱不可能做到像母爱那般温柔似水,细致入微。父爱需要一种更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而正是这点使得父爱变得更为伟大,更为感人。影片很好的挖掘和诠释了父爱的这一特点,从Sadik离家时候父亲不加阻挠的霸气到Sadik去世后父亲歇斯底里的喊叫和悔恨,都揭示了父爱的这些特点。Sadik的父亲是强硬的自负的,不被家人所理解的,甚至可以说是孤独的。但是,所有人都不可否认他爱自己的儿子,只不过是用他自己的方式罢了。父亲在sadik回去后一系列的转变也可以初步看出父亲内心被压抑多年的情感,而在sadik去世后这种情感终于爆发了。
我想,Sadik虽然没有办法再多父亲沟通,得到父亲的理解,但是,他在生时终于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终于也是理解了父爱。而可怜的小Deniz也会坚强的走下去,因为他虽没有父母的爱,但是他有整个家庭的支持,有那么个强硬的爷爷支持他理解他。
5 ) 原谅时光 记住爱
在一场军事政变袭击伊斯坦布尔的那个夜晚,人人自危之中,中年记者塞蒂克怀孕的妻子因无人救助难产而死.当清晨第一缕曙光降临之时,塞蒂克捧着自己刚刚降临人世的孩子,噩梦一般的夜刚刚过去,可对于塞蒂克来说,人世的艰辛与酸涩或许才刚刚开始。
心灰意懒的父亲带着的儿子丹尼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可他并不清楚他将如何填补年少时与父亲决裂而产生的裂痕,而天真可爱的丹尼,又能否习惯这些陌生的亲人。当他们再次见面时,父亲的冷漠相对仿佛在宣告这场旷日持久的父子关系仍在拉锯。母亲的喜悦激动,以及数十年来对儿子的苦苦思念,都融化在那一个无言的拥抱中。身心俱疲的游子,努力在母爱与父爱的两极之间重新定义家的概念。
很快,来自这个乡村家庭的爱包裹住了丹尼天真而敏感的心,过分宠爱他的奶奶,耿直憨厚的大伯,略带神经质却非常可爱的姨奶奶,这个家族用最大的心力来呵护他们最年幼的子孙,用他们所能给予的来弥补这个可怜的孩子所缺失的。而这块来自这个家族的爱的拼图,唯独就缺少了来自爷爷的那一块。
一个早晨,丹尼闯入了爷爷的马房,孩子天真的笑容如同一抹暖阳,照亮了爷爷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所有的掩饰与假装在这一刻放弃了抵抗,苍老的脸上落满了久违的温柔。这个老人以近乎蛮横地方式捍卫着在儿子面前的尊严与权威,可在年幼的孙子面前,他已无力去挣脱亲情的纽带,他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孙子,如同拥抱着剩余生命中最大的眷恋与幸福。亲情就是血液,无法阻断也无法否决,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流淌,就像日日夜夜不曾停息的海洋。
有了亲情,简单朴素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无比灿烂。这个分隔了数十年的大家庭,终于能在家乡的土地上享受着同一片阳光,享受着同样的快乐与幸福。
一天晚上,酒醉的塞蒂克终于决定面对父亲,面对父子二人回避了几十年的话题。在强硬的父亲面前,塞蒂克动情地讲诉着远离家乡的哀愁与饱尝艰辛的酸楚,他是如此急切,似乎想将他的一生都告诉父亲,因为他怕如果不这样做,自己会留下永久地遗憾。那段为自己所缺席的塞蒂克的人生,终于在父亲面前徐徐展开:年少时塞蒂克信仰民主与自由,一心想成为一名无政府主义斗士却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塞蒂克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只留下泪眼婆娑的母亲与盛怒难平的父亲。塞蒂克一直在报纸上发表政治评论,直到政变的那一晚,他失去了他的妻子,在丹尼诞生后,他又因为政治问题被关进监狱,饱受酷刑的他在狱中感染上了肝病,出狱后又丢掉了工作,在最后的时光里,他带着丹尼回到故乡,他选择在这个赋予了他爱与生命的地方,了却这具饱受病痛的肉体。他的生命不一定是充满光彩的,但它必须是完整的。
在亲人最后的陪伴中,塞蒂克还是安然离去了,这个家庭所拥有的幸福时光是如此短暂,却刻骨铭心。爷爷撕扯着衣服大声痛哭,这个苍老男人的眼泪里积压了太多东西,那是与亲情一样沉重的眼泪。“但愿我当时什么也没说,如果我当时把他拦了下来”或许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愿我们能原谅时光的无情与残忍,记住点滴的爱与感动。
丹尼被爷爷带进了密室,那个任何人接近都会使爷爷生气的地方。爷爷给全家放了他一直珍藏着的家庭录像,彼时的爷爷奶奶年轻得叫人羡慕,脸上写满人生中最美的风华。而大伯与父亲仍是天真可爱的孩子,带着纯净的笑容在田野里奔跑玩耍,做着鬼脸。回忆是这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它装载着曾经满满的爱与幸福,又把过往的幸福留待今天来重温。爷爷所珍藏的,仿佛是塞蒂克灵魂的一部分,当年那个纯净少年的影像,除了给人安慰与想念之外,还给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影片的最后,当丹尼拿着爷爷的录影机闲逛时,父亲塞蒂克出现在了镜头的正中央。这超现实的一幕,给予孩子的却是最真切的安慰与呵护。
丹尼拿起摄影机的画面,预示着小丹尼即将开始导演自己的成长之路。其实,成长就是一场梦境,它单调而且苦涩,但我们总能从成长中咀嚼出人生的甜蜜。而这份甜蜜来自于亲情,来自于生命最深处的纠缠与依恋。当成长这个梦境降临在我们身上之时,我们能做的,或许惟有————原谅时光,记住爱。
6 ) 给儿子一个空间
1我与父亲
从不原谅到自责,再到接受事实,其实,直到Sadik死去,Sadik的爸爸都不明白儿子到底为什么叛逆,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用Sadik的死消弥父子间的隔阂,这不能不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悲剧。这种剧本,在现世仍在不停地上演,因为在死亡面前,任何形式的伦理冲突都要让步,任何形式的较量也都变得毫无意义。死亡是最具威慑力的,也是最为无能的力量。
2我与儿子
Sadik对儿子的感情体现在诸多细节上,当然,有时更多的是一种期许。在熟睡的儿子旁边放其喜欢的卡通读物,认真地解答儿子的各种疑问,在儿子来到卧室之前把烟掐灭并把烟雾驱散掉,意识到自己将要和父亲吵架时把儿子支开,多次对父亲讲要给儿子一个空间等等,相信这些细节都不是刻意为之。Sadik深知与父亲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所以,在对儿子教育方面无不体现了其个人思想: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意识,尽量不让自己的喜恶对儿子造成什么影响。因为Sadik明白:亲情的维系,除了血缘与关爱之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各自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前提应该是彼此的理解与互不干涉。
3关于电影本身
这是一部能打动很多人的电影,但是在电影节上却少有斩获,只得了三个地方电影节的小奖。(一个是民意奖,另外两个是音效奖),我想可能是主题不太清晰的原因吧。从标题上看,主题应该是亲情,两对父子之间的爱,爷爷对孙子的爱。这个主题倒是很清晰,笔墨也多。另外一个主题是自由,即价值观的选择问题,父亲与儿子的价值观冲突问题。第三个主题是国家与民族。影片开始时,因没能叫到救护车,在妻子临产的当天晚上死亡,这一切是因为一场政变使所有的医疗系统瘫痪。所以,后来Sadik对朋友说“我从前一直以为我在为国家战斗,但是这个国家一点也不在乎”。对政府的反思也是其中重要的主题之一。正因为主题有点多了,才冲淡了影片最想表达的东西。
7 ) 东方式的家庭关系,和西方式大声说爱的热情,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在一年四分之三的尾声,看到了全年最喜欢的电影。
东西方之间的土耳其乡村家族,有着东方式的家庭关系,和西方式大声说爱的热情。这或许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一个威严的沉默的祖父,一个开朗的博爱的祖母,一个蠢萌的永远爱你的兄弟,一个毒舌的可爱的姨妈…家人,朋友,乡亲,恋人。
每次看到这样的电影,我就要想起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前言所说,我们知道这或许有所理想,但希望这世界应当如此才好。
儿子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儿子想要记住的模样。
8 ) 催泪温馨小片
配乐很赞,超煽情。小孩出生那晚,由于军事政变,满街找不到车去医院,母亲就死了。一个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无力感油然而生,这种悲剧就像《活着》。后来左派父亲入狱惨遭折磨。出狱后,父亲带儿子回了十几年不曾回去的家乡。这个时候就渐渐有了喜感,开拖拉机的奶奶,骑着小毛驴,打扮跟少女一般的姨奶,智障的大伯,还有固执的爷爷。封建守旧的爷爷跟激进的父亲之间十几年的冷战,在父亲倒地那一刻得到了化解。姨奶与爷爷因为多年前的经济纠纷,常年互掐,而在爷爷精神崩溃的时候,挺身而出。笑点与泪点兼备。里面的人物看上去都似曾相识,这其实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也希望人们都能像片子里一样,原谅自己的亲人,亲人的缘分只有一次,下辈子,无论爱或不爱,都不会在一起。最后,父亲死了,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失去了父亲,却收获了一大家子亲人,哀而不伤。
~T____________________T~
回家,总是最后的选择
2010年,第一部让我动情的电影。
对于泪点极高的我来说,这样一部对于亲情的描述流于表面化、更不细腻动人的电影丝毫打动不了我。刚开始还强忍着无聊对这部评分高达9.0,让数千影迷泪流满面的电影抱有希望,总以为再忍忍吧,后面会好一点的。结果真的很失望,边看边走神,边看边抠脚。
我之所以活得如此狂妄,是因为我知道总有一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是我的后盾,老友间喝不够的啤酒,亲人间聊不完的往事,最重要的是那个永远沉默的等待我的人和永远接纳我的厚重怀抱。
温情到直击泪点。
留一个房间,让他来去自如。
配乐恰到好处
喜欢这类电影,温暖家庭牌。
太好看了!太好看了!喜欢 sadik的可爱儿子,喜欢 sadik执拗的父亲,喜欢 sadik美丽热情的母亲, 喜欢 sadik骄傲倔强的姨妈,喜欢 sadik善良憨厚的哥哥,喜欢 sadik单纯深情的初恋女友。喜欢这个农场,喜欢这个村子。
狂掉泪……真主啊,你那边的故事要不要都讲得这么煽情啊
异域风情
基本是从头憋到尾,接近尾声时爷爷张开双臂那里达到高潮,整个人就哭成傻逼了……“给他一个房间,爸爸。给他一个家,让他来去自由。”、“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的一切。”、“儿子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儿子想要记住的模样。”、“一个人决心要走,是谁也拦不住的。”
你的身后永远有一个张开双臂的爸爸 他拦不住你离开 但他永远等你回来
直击心灵的温情,流泪。
儿子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儿子想要记住的模样
电影最后半个小时几乎看不清屏幕,眼泪一直在流。
儿子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儿子想要记住的模样
搞的这么煽情
哭了,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