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很多美国人都觉得听本片的英国俚语有些吃力。
The six leads did in fact perform a full-frontal strip-tease in front of 400 extras. Director Peter Cattaneo described it as "a one-take deal."
六位主演在400个群众演员面前真的表演了一次正面全裸。导演说那一场戏是“一条过”的。
http://www.imdb.com/title/tt0119164/trivia``The Full Monty'' is about more than inventiveness in the face of unemployment. It's about ordinary blokes insisting that their women regard them as men--job or no job. If they're reduced to stripping to pay the bills, well, a lot of women know all about that. This is the undertone, and yet the movie develops a broad, healthy band of humor. It's bawdy, but also gentle and good-hearted, and I felt affection for the characters.
《一脱到底》说的不仅仅是在失业时候的突发奇想,更多的说的是平凡男人要女人看到他们的男子气,不管是有工作还是没工作。如果他们无可奈何地堕落到脱衣赚钱,那么,女人之间就会传开。这是潜在的情感,然而这部电影却展开了一种宽容,积极的幽默,是有些低俗,但是温柔而好心肠。笔者开始同情那些角色了。
The film's last shot is not hard to guess, although it's less explicit than some audiences will expect. It was applauded at the screening I attended, but I wish there had been another scene afterward. It's not what you do, it's how you feel about it, and I wanted to see a payoff (triumph, maybe, or more likely relief) on the faces of the men.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预料之中的,虽说表现得比观众预期的要含蓄。在笔者看的那场放映厅中,观众们鼓掌了,但是其实笔者希望在那一幕之后有多一个场景。有时候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对于你做的事情有什么感受。笔者希望看到角色们的反应(高兴,或者,更多的是松一口气)。
http://rogerebert.suntime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19970827/REVIEWS/708270301/1023 2 ) “NOT TOO BAD!”
昨晚又发了一小烧,没影响看电影,
又看了一遍《光猪六壮士》,是和学生们一起看的。
一部好电影,应该满足几个标准:
真实,准确,微妙。
英国的喜剧,从来不是对现实的逃避。
所有的笑料,都不是滑稽和搞笑,而是来自尴尬的人生和荒诞的境遇。
低级的笑料是可以单拎出来的,但是高级的笑料是:
只发生在某个处境,在某个人身上,在某些时刻。
第三场戏,男主角和他的死党,以及他的儿子,
从破产的工厂里偷出了几根生锈的钢条,
他们站在水塘中的一辆车顶上,要靠钢条搭出一座桥,好逃过去。
但是钢条坠入塘底,他们束手无策。
终于一个路人来了,一个遛狗的老人,问他们:“你们还行吧?”
哥们耸耸肩膀,说:“不算太坏!”
下一个镜头,大全景,他们无助的站在水中的车顶。
再下一个镜头,他们浑身湿淋淋的走在路上。
如果是美国电影,一定会大拍特拍他们在车顶左支右绌,无限狼狈的入水。
但是英国电影不会,他拍的是一对穷兄弟的尴尬处境,
以及在这种处境中还死要面子,耸耸肩膀说:“不算太坏!”
这就是滑稽和尴尬的区别。
这就是英国人的含蓄,分寸,智慧。
这就是英国电影。
我爱死英国电影了。
3 ) 惊喜,其实就是发生得那么意想不到
虽然本人不是学影视的,但个人还是被该片的流畅&半无厘头的叙事给折服了,尤其是片头那一小段记录钢铁城市的旧录像片加上而后短短的一句“25 years later”就直接给影片买下了一个欲扬先抑的低沉伏笔,实在是精练。加上后来一系列的故事人物展开,匹配得可圈可点,很是轻松,全片也几乎没有无用桥段,就是结尾大家又能一起跳脱衣舞那段太跳,节奏太快。
作为一个学广告的半吊子,影视方面也不想说太多,交给专家,就从本专业的视野谈谈本片的一点感想吧。首先,这个97年的英国片子的画风很旧有点掉人胃口,不过考虑到当时好莱坞也才刚刚经历过“繁荣1994”革新换代还不过三年,有情可原。故事呢也是“从无到有”的励志创业模式,男主和若干男配是钢铁厂的退休工人,年龄多在四十岁左右,老家在东北那边的我看到这感触颇深,因为到了不惑之年还没有混出个一官半职的男人是很让人瞧不起的。
这几个男人也是一样,失业、家庭不和、看起来一无是处,也不年轻了……他们逐渐成了社会中最容易老去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群体。在这危难关头,男主也不知道脑子哪里搭错了一根弦,就带着一伙老男人组了脱衣舞团。一是为了收入来源,二是为了获得重新认可(在国内,这和快手上那些老年人很像…)
不过组团后,老男人们经过劝说老经理教舞蹈,解决家庭不和,加上体能训练,逐渐改变了颓败的生活,变得有活力(男人一定要运动!要运动!要运动!!!)最关键的就是,这在他们生活的老城中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爆点,不仅售出了爆场的票,而且还唤起了镇里面人们兴奋的情绪……
要知道,在这之前,只观看年轻男子热舞的女人们,谁会把激情四射的脱衣舞和一群身材发福、满脸褶皱的老男人联系在一起。而通过“让老旧的事物重唤新生与活力”这个点,影片就很轻松地将老男人和脱衣舞连接在了一起。这就像我们广告人常用的brainstorm(头脑风暴)里最难搞的,就是将广告创意与现有产品结合,以前没什么方向,不过看完这个片后,我懂得了创意中惊喜的含义:就是把意想不到的事物连接在一起,然后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方。
4 ) 有分寸
一位影迷说的太精到了,英国电影就是有分寸。
没有大悲大喜,大乐大哀,情绪都是轻轻地流露出来,绝不给观众造成感情负担。
这大概就是英国人的智慧吧,这些面对失业困境的各色钢工,叫中国电影可以拍出苦大仇深来,叫美国电影可以拍出东山再起,励志昂扬来,叫法国电影可以拍出艰辛浪漫来,但是英国人,从来不逃避真实的紧要。
窘迫又如何呢,jb小又怎么样,光猪的最终能走上舞台,让小人物映光辉~
p.s.大叔老而弥艳,胖子身姿绰约~爱死你们啦!!!
5 ) 这就是生活
《光猪六壮士》发生的背景是英国电影常见的萧条区域经济背景,在英国一个传统钢铁工业小城,经济萧条,下岗工人众多,很有中国很多曾经辉煌后来凋敝的工业城市的特征。而这些工人生活的社区,我们在英国电影也太常见了,常常都是一个行业或者延伸的熟人社会,一个社区没走几步就见到一个熟人,也是很有中国企业办社会时候的味道。片中的盖茨和戴夫属于典型的人品性还好,但是就是感觉没活明白,不努力,不积极的那种,本来失业了,政府安排一地儿帮助一批失业人士找工作,他们也不好好干,不过在这里倒是结识了后来的舞蹈老师,一个不敢告诉老婆自己失业的老家伙。两人还在跑步锻炼的路上,救下一失业欲自杀的汉子,惺惺相惜,成为好友。接下来,被一则舞男广告激发,这伙人有了靠脱衣服搞一票,改善生活的想法,还像模像样的搞招聘,找来两人,于是,小城六汉子组队完毕。
这部电影在六人的设定上非常巧妙,从身份到生活背景,你会感到就这六人基本就可以概括工人阶级全貌。有白人、有黑人,这个是政治正确性,要照顾到,工人阶级不分肤色;有玩世不恭的,也有好面子不肯告诉老婆自己失业的,这个是态度,工人阶级各种人也是多样的鲜活的;而好面子的那位也很大程度是岁数大了,失业对他冲击更大,而对应的也有几位年纪不大的家伙,工人阶级嘛,各个年龄程度都有,那种赚一笔四十岁就可以退休的事儿毕竟在工人阶级队伍不常有;家庭状况也是各异,有离婚的,有带孩子的,有老夫妻的,动荡的经济环境下,工人阶级家庭烦心事儿也不少。这部电影就如此的“狡猾”,六个人,却组成工人全景图,加上他们各色的老婆、前妻,姐妹孩子,更是将这个阶层的生活百态一网打尽,看看吧,谁都可能从这部影片中某个角色找到自己曾经困顿的影子,都曾沮丧,都曾迷失,都曾失落,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将如何挺过。所以,看看这群失败者舞蹈团吧,这么多惨人加在一起,谁还能更惨?于是,加之里面有几个不着调的家伙,脱衣舞生财的想法也就应用而生。
6 ) 光猪六壮士的各种吐槽
97年的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即便当年的英国最佳喜剧片奖和350万的制作成本换来的一亿六千万美金的票房,都不是重点。这个片子真正的亮点,在于真实的六个老男人。
吐槽一:自我的证明是男人永恒的追求,即便是通过当脱衣舞男。六个中年甚至包含老年的男人,最初的动力是为了保住自己对于妻子家人的尊严,你知道的没有钱的男人,是没有尊严的,被逼无奈的选择脱衣舞。电影里有句话,兜里有1000英镑的男人是没有瞧不起的。钱很重要,废物没人爱。
吐槽二:废物还是有人爱。再突破了心里障碍后,选择脱衣舞更多的是自我证明的需要。找回自信,重归自我,才是这个片子真正的主题。在困难的时候,如何能超越困境,在聚光灯下,完美的展示自己,就是这群老男孩的期待。毕竟是个喜剧片,还真有老婆说了,要敢脱,才爱的。
吐槽三:英国的经济至少在97年,也够差的。在约克郡的一个小镇,一个场子的失业,就导致一堆待业的人群。虽然他们能保持政府救济,过得还行,有房子住,有吃的。但是,内心的挫败感,像铁锁穿心一样,绑住了他们的心。前几天,看bbc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里面在ohio也有个钢铁厂,也是倒闭了,周围的小镇也是各种挫败。
吐槽四:即便知道老婆可能不忠,也不能怪她。自己没本事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女人被非礼,或者出轨,除了乐观的生活,貌似也只有当不知道,等待最后的宣判。痛定思痛好像不是片子要表达的,仔细想想,很少有欧美片对出轨表现出复仇的,大多数都是祝福+暴打一顿,时候一般主角是默默的加油,或者干脆该干嘛干嘛。像《情归阿拉巴马》中那个小子有志气的比较少。
吐槽五:很喜欢里面男人的羞涩。很多话,事情,羞于表达,含蓄,难为情,扭捏的神态,太有意思了。其实这些男人的共性大部分在我们身上都有体现。感觉瘙痒到了我的内心,我也扭捏了。
吐槽六:一句话对片子点评
Six men. With nothing to lose. Who dare to go....
5月看完《大浴场》就把《光猪六壮士》纳入观影计划,可还是拖到了9月才终于观影:1.-Gaz: I tell you, when women start pissing like us, that's it. We're finished, Dave. Extincto.……A few years and men won't exist. Except in a zoo or summat. We're not needed no more, are we? Obsolete. Dinosaurs. Yesterday's news. 2.片名<The Full Monty>是英国俚语,意为"整个全部",美国发行方一度为片名感到迷惑因为片中没人叫"Monty"。该片在美国上映时很多电影院都印制
英国大概是世界上最有资格拍一部关于工业衰退电影的国家吧。六个下岗工人成为脱衣舞男,是个多荒诞的故事。电影出彩的地方在于,即便是励志温情,却没做过头。过了这一晚,他们依然是一群失败的下岗工人,没成为真正的脱衣舞男,不过是他们能以幽默的态度拥抱他们的失败罢了。NOT TOO BAD!
脱掉衣服,也脱掉被生活爆锤的皮囊。警察用监控录像带确网上伟德入口据,光猪用监控录像带矫正舞步,很地道的英伦喜剧,蠢萌,又透着点浪漫。特地去BoxOfficeMojo查了下,成本350万刀,全球卖了近2亿6000万刀,可怕。
刚才看了《光猪六壮士》,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初中。如今再看,仍旧非常棒。毫无关系的,走到末路的人,散发的暖,温暖了彼此。他们脱下了衣服,却穿上了尊严。落泪了三次,擤鼻涕五次(因为感冒)。我非常非常喜欢英国电影,严酷的现实背景中长出来的浪漫,像《舞出我天地》。
他们找到了已经转业在舞厅当演员的前工头杰拉尔,于是,当地第一个专门的男人脱衣舞团成立了!随后,黑人霍斯和小伙子盖伊也闻风加入了这个团体。在一连串爆笑的场面下,这个脱衣舞团第一次演出就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虽然因为涉嫌色情遭到了警察调查,却为这个团体
剧情有些跳跃,一些故事发生得有些莫名其妙,这样的处理方式就让故事变成了一个完全的童话,没有了其所希望承载的那种现实的沉重感。 @2013-01-02 01:18:52
曾经的工业基地、钢铁厂、一群失业工人、孩子抚养权的争夺、加上不断的音乐,很难不让我想到看了还没两周的钢的琴,但是更短的片长,却完成了更出色的故事。PS:对比下陈桂林的闺女,我只能说还是儿子好啊!电影资料馆。
英式黑色幽默,始终让人保持微笑;温馨、励志、讽刺而又不脱离生活,夸张一点可以说是让人笑着流泪。★★★★
本电影情节后没有多少可以说的,荒诞的充满辛酸的小幽默。来被很多小成本电影所模仿,如今看来已经索然无味了,但是影片反映九十年代英国的那种对撒切尔夫人时期下岗的恐惧感还在,则非常有趣,那时候的英国远不如如今夏洛克的英国那般阳光爱卖腐。
当年被央视当做资本主义衰败的素材大力宣传,好像都上新闻联播了
裡面反復出現的一支舞曲,竟是我常聽的歌兒,我不愧精神老人
无厘头版《入殓师》+猥琐男版《阳光小美女》么!!!喂喂你们六个演到最后是不是要灵魂出窍啊!!!飞翔吧大盖帽!!!
爷们儿就该这样!
轻喜剧,参杂着一点灰色的社会忧伤、最想知道的是里面的男主角是不是【阿甘正传】里阿甘的那个长官啊?
大多数人生都很糟糕,如果摆脱不了糟糕,就在糟糕里笑吧。
典型结构主义,我们都知道最终会实现什么,只是看过程中如何出现障碍以及解决障碍。当然真实生活一定没有那么顺利,所以悲惨反而变成了励志。另外,男色消费也是有趣的笑点之一。那么色情业是否一定是性别压迫呢?
DNA的翻译真烂
笼罩一层浓厚的英国现实主义之光,自嘲适当、认真而且健康,既非尖酸又不刻意。下岗后被逼到底裤也保不住,只好自我开导接受新出路,互相鼓励终究好过独自承受,暂时不提明天。虽然体型不太完美,舞姿蹩脚,但竟然high过魔力麦克。领舞那位哥起到了提升整体颜值的作用。
好,这里是精力旺盛的流氓无产者们,而且是正向的流氓无产者的表达
腐国版[钢的琴],[钢的琴]骨子里是愤怒的悲观的无奈的,而[光猪]则是乐观的幽默的励志的,充分体现了两国民族性的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