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
阿根廷1985 把能打破的都打破了,轴线,景深。手持摄影在室内的确没必要有景深的概念,镜头跟着人就进了景深,景深处如果有小孩扔雪球,抓住打一顿好了。电台采访那场戏规规矩矩的架了架子画了轴线,采访一开始,跳轴了,主持人给采访对象的压迫感一下颠倒了过来,配着台词,主持人词穷了。
导演应该看过王家卫,更看过《春光乍泄》,很多地方用了绿色的灯光做色块,来和环境里的暖光环境做对比。其他南美的电影很少出现这样的绿色色块,也许《春光乍泄》的这种绿能叫阿根廷绿。
故事也不复杂,1985年,阿根廷司法部门公审军政府独裁期间肆意抓捕老百姓的公诉。没什么刻意的转折也没有太理性的逻辑。只是很喜欢里面那几个法学院刚毕业检察官的一句话,我将要继承这个国家,我不能让这种事再发生。
这是今年的一部新电影,9月上映。
讲的是1983年的阿根廷结束了军事独裁政权。新政府计划对过去的7年中军政府所犯下的罪行进行清算。成立了以检察长胡里奥·斯特拉塞拉为首的小组调查并起诉军政府的主要成员。斯特拉塞拉立马感到这不是个好差事。在同事和亲人的劝说下,勉强为之。安排他的团队开始了五个月的调查,调查出的结果触目惊心。调查期间,斯特拉塞拉还遇到了总统和部长的干扰,以及匿名杀手的威胁。也得到了妻子儿女的鼓励,以及律师老前辈的支持。坚定了他为受害者伸张正义的决心。经过了两年多的庭审,他在法庭上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结案演说,终于将施暴者绳之以法。
这是根据当初阿根廷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的。事情并不复杂,情节也借鉴了好莱坞的套路。比较特殊的是如片名所说:阿根廷,1985。
阿根廷这个南美国家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后,发展的还不错。尤其二战期间,表面上中立,左右逢源,靠着农产品出口,在40年代末,富裕程度位列世界第七。后来庇隆上台,推行他的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结果两边都不讨好。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民不聊生。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1952年庇隆夫人去世,为了纪念她,有好事者创作了著名的那首歌曲《阿根廷别我为哭泣》。一语成谶。阿根廷从此就没有消停过。一会是民选一会是军人政变。尤其是1976年魏地拉军人独裁政府上台,以后的七年是阿根廷右翼军政府国家恐怖主义的巅峰期。这一时期,魏地拉、比奥拉和加尔铁里所领导的军政府以消灭游击队为名,在美国的暗地支持下,开始了这场“肮脏战争”。不合法地逮捕、拷打、杀害,导致9,000名至30,000名的阿根廷人消失。这期间,除了马拉多纳的足球夺得世界杯以外,几乎没有什么正能量的事情。
好不容易盼到了1983年新的民选政府上台了,但人们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心有余悸。军人和警察的势力仍然很大。这也就怪不得斯特拉塞拉一开始犹犹豫豫不敢接手这项调查了。今天是民选,说不定明天一觉醒来,军人又上台了。与其贸然出头,还不如踏实呆着。
他的妻子西尔维娅对他说:“有时候我觉得你害怕的要命。”
斯特拉塞拉答:“我当然害怕的要命,那是一定的。”
西尔维娅又问:“你在害怕什么?”
斯特拉塞拉答:“所有的一切!怕这是个陷阱,怕他们利用我进行某种妥协谈判。怕你们会出事。”
西尔维娅最后坚定的鼓励他:“你可以做到的,胡里奥。”
家人的鼓励增添了斯特拉塞拉的勇气,但并没有完全打消他的疑虑。为此他又去拜访了他的前辈老律师阿尔贝托穆奇特尼博士。
老律师对他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五十年来我一直在告诉你,这个国家会走向谷底。新政府每次都说他们会作出改变。然后又委任同一批混蛋来做事。我跟你说件事,你听好了。事情可能会出错,某人可能会分心。这时,会有一个很窄的机会窗口出现,一条裂缝,就这样。它稍纵即逝。当它出现时,你必须抓住。然后你就可以做一些事。那些在独裁时期无法做到的事情,胡里奥。重要的事情就是这样完成的。需要智慧、胆量、机智才能把事情做好。”
这番话是在鼓励斯特拉塞拉。指导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这个机会,在未必那么好的新政府中去争取公平正义,去为受害者伸冤。这番话也指出了做这个事情应有的动机以及所能够期待的结果。最后果然如老律师所愿,他们打赢了这场官司,虽然赢的并不那么完美。更重要的是,他道出了人民的愿望“不让悲剧重演”。这也是这部影片的“眼”。
从影片所反映的这件真实历史事件中,从更广的一面看,当时的阿根廷政府和斯特拉塞拉所代表的中产阶级以及全体人民,在经过了多年的苦难之后,都在努力为这个国家治愈伤痛。就如同对待一个人的肌体那样。当一个人得了癌症,医生要做的就是查清病源,仔细清除大大小小的毒瘤,休养生息,恢复健康的体魄。
还有一种治疗办法,就是在病人身上清除了主要的毒瘤之后,为了让他尽快的恢复过来,暂且不去追究毒瘤的形成过程,也不必去顾及那些小的病菌,宜粗不宜细,只是去加强营养,增进抵抗力。只管向前看。这样的办法或许比影片中所说的治疗能够帮助人更快的恢复健康,但是却有了隐患。那些隐藏的病菌或许会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出来作乱。此时,新生的肌体或许根本就不认识这些病菌,不了解它的毒害,因而放松戒备,导致新的癌症。导致“悲剧重演”。
无论采取哪种办法,最重要的是不要让病菌侵入我们的心脑。有一颗维护正义的心脏,有一颗坚持理性的大脑。有了这些,即便是断臂残肢,总有一天会站起来。
本人评分:6.5。
影片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
真的很有意思 总有人山高路远,为你而来
愿我们和爱的人一起浪费人生,热泪盈眶💚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
阿根廷1985,一场远没有停止的审判,五月广场母亲事件后,借助马岛海战失利,阿方辛上台,审判打着打击游击队旗号导致上万人失踪的军方高管,失踪人群很多是年轻的学生,就是字面上的意义,告诉人们他们失踪了。军方审判庭把这个烫手山芋推给了民事审判庭。本片讲述首席检察官顶着巨大压力,和年轻的副检察官以及律师团队们还原了700余件案件的真相,被强迫在巡逻车队后面生孩子的母亲,被殴打的男人,被反复强奸的女人。最终,部分高官被判刑,部分被无罪释放。
本片很大的亮点在于为融合分裂所做的努力,犹豫不决的中产阶级是军队的同情者,如何能够争取最大的民众支持,才是这场审判的关键,获得真相、取得宽恕。副检察官就是这样一个中产阶级代表,他的家庭天然站在军方这边。于是他建议检察官招聘年轻人,避免给中产阶级左的感觉,有喜欢摇滚不关心政治的,有喜欢庇隆主义和爸爸对骂的,随着大家的努力,真相慢慢还原,副检察官的妈妈也表达了对儿子的支持。
本片也不是一味的爽文,检察官向被威胁的证人说明我们无法保护你,被暗示有的军队高管必须宣判无罪,和总统共进晚餐,等等,展示了在强大的军方背景下,司法独立的艰难。
历史必须被还原,真相必须大白于天下,从而让我们知道,无论有多难,即使不知道该走向何方,但有的路我们不能走,已经犯过的错不能再犯。大概这就是我们不断揭开伤疤示人的缘故吧。
1985年9月18日,阿根廷检察官胡里奥·斯特拉塞拉在法庭上发表结案陈词:当正当程序被抛弃时,司法也就某些人踩在脚下。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以再正当的目的进行执法,也应当遵守法律程序的规定,否则就是不正当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斯特拉塞拉指控的是魏地拉、马赛拉将军等一干前军政府首脑,他们被指控的罪行是绑架、折磨、杀害大量平民。1983年,魏地拉为首的以政变上台的军政府被推翻,政权回到阿根廷人民的手中。在魏地拉统治期间,军政府以打击庇隆游击队为名,不通过合法程序抓捕同情游击队甚至是无立场的平民,殴打、侮辱、刑求他们,有些人被带上飞机活活扔进大西洋里溺死,连尸体都难以找寻。当阿方辛成为民选总统后,军事法庭无法解决对魏地拉等人的审判定罪,阿根廷政府决定对魏地拉等人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对上述罪行承担责任。最后,魏地拉、马赛拉被判处终身监禁。主控官斯特拉塞拉顶住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带领副手奥坎波及一帮年轻人,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许多证人证词,证人在庭上作证让人又一次回到那些灰暗的记忆中,斯特拉塞拉发表了精彩的结案陈词,赢得了诉讼。影片《阿根廷,1985》再现了这个令阿根廷乃至世界瞩目的案件的审理过程,故事跌宕起伏,台词深入人心。该片击败了朴赞郁导演,朴海日、汤唯主演的《分手的决心》,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国际电影奖项,并很有可能拿下本届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奖。
“我们有责任建立和平的国家,其基础不是遗忘而是记忆;不是暴力,而是正义…绝不让悲剧重演!”看《阿根廷1985》这样的电影很难不飙泪。即使在检察官如此铿锵的结辩后,这场堪比纽伦堡审判、对阿根廷军政府“肮脏战争”或者说国家恐怖主义进行清算的判决,其结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民选文人总统或暗示干涉导致了妥协,依然有将军被判无罪,前总统魏地拉虽判无期后随着政府更迭曾被特赦后又入狱,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转型正义历程之反复和艰难。小感慨若非要比较几大价值理念,感觉法制更优先和基础。三权分立,第四权在场监督,维持了起码的体面。
看到那些“五月广场母亲”被要求在法庭上摘下白色头巾,还有那位孕期被秘捕的母亲讲述自己遭受的惨无人道折磨…如果不是当事人讲述,无法想象竟然有如此丧失人性的罪行。一个个证人的讲述和控诉,检察官群体的责任意识和法制理想,首先是揭示真相,才有后续的其他。
想起在电影《教宗的承继》里,具有自由派气质的教宗方济各曾因与军政府的合作,虽出于救人的善意,转型后有一段被教廷贬谪,自责也背负指责,反省赎罪。片中有表现军政府通过“死亡航班”将秘密逮捕的异见人士从飞机上高空丢入海的场面。而饰演这位教宗的演员在麦当娜高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艾薇塔》中则是庇隆总统。
PS 后看资料,肮脏战争中另外一大发指罪行,就是系统性的偷婴案,即将被捕异见人士的孩子们偷走,交给军人或盟友抚养,而亲生父母们很多被处决,则是多年后的另外一次审判了。这一次审判,魏地拉终于老死狱中。
PPS 即使立意先行,也要赞其先行的立意。
后续:《阿根廷1985》之前的1982年,军政府发动马岛战争失败倒台,1983年民选政府上台;《阿根廷1985》后一年,上帝之手马拉多纳带领阿根廷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注:【阿根廷人在跳民间舞时常常挥舞着一条小方巾,母亲们也常常在游行示威时晃动一条条小手绢。一次,她们为参加一场多组织的盛大游行时商量用什么统一的颜色来标志自己,绝妙的建议出现了:“嗨,我们戴上白色的头巾,白色,那是孩子们尿布的颜色啊,难道这不是我们心中褪不去的记忆吗?”从那时起,母亲的白头巾,戴白头巾的母亲的身影,就成了阿根廷民众斗争队伍中的鲜明标志。】
——索飒《五月广场的母亲》
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為被迫害的人們伸張正義,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何时我们也能拍出来这一部?
我们有责任建立和平的国家,其基础不是遗忘,而是记忆;不是暴力,而是正义。… 绝不让悲剧重演。—— 今天看到第80届金球奖颁奖,没想到获得最佳非英语片的不是《西线无战事》(或《分手的决心》or《亲密》)而是这部唯一我没看过的《阿根廷,1985》(《RRR》上个月刚好看了),于是就找来观影了。|豆瓣的剧情简介「影片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让我联想到电影《纽伦堡的审判》,而片中刚好有句台词:“…我在准备至纽伦堡审判以来史上最重要的审判…”。|为本片的题材内容点赞,不过就电影本身的故事剧情而言还是不够吸引我。★★★☆
剧本有点太直白了,也可能是字幕翻译的问题。主角们受到的精神上的压力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看完也就那样,故事是个好故事,但缺了那么点味儿。
题材厚重剧本薄弱,人物刻画和叙事结构远不如同类型题材的芝加哥七君子。对于法庭的戏码也是一带而过,除了证人证言外对其他环节几乎没有刻画。结尾的acusación固然打动人心,但作为一部倚重法庭戏的电影,对司法在程序正义上的刻画显然不够到位。nos cabe la responsabilidad de fundar una paz basada no en el olvido, sino en la memoria. No en la violencia, sino en la justicia. 正视过去才是走向未来的第一步。比起原谅,不遗忘或许才是更难得的勇敢。
追诉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警示
形成系统性的作恶很简单,只要把不应有的权力赋予普通人就可以了,哪怕是一点点权力。这能让每个参与的个体迅速形成紧密的团体,且每个人都在心理上有峙无恐,事后也心安理得。路西法效应放之四海皆准。然而他们不明白一件事,当某天人们开始清算恶行的时候,承担罪责的不是背后那个虚拟的系统,而是每一个具体实施的人,是作恶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坚信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不要作恶!
对于记忆的追溯和对真正民主的渴望让这部电影充满力量,但显然最后呈现出来的不够好,远未达到《聚焦》那样的流畅和震撼,检察官这边可能遇到的困境和危机没有想象中吸引人,又拍得这么长注定让人难接受
“有时候凝重黑暗的环境里会透出一丝光,请抓住这丝光,去改变世界。”
2022/09/26 Norris Cinema Theater:教育不是为了规训,而是为了给你勇气和手段去打破社会的不合理。一度落泪,庭审戏虽然twist不够多但绝对稳扎稳打。关键是受害者含泪而绝不掉泪的陈述让人一下被漩涡进去。整部影片包括结尾都有好莱坞的印痕,但又如何呢?故事讲好了,又有绝望又有希望。幽默有之,但不嬉皮笑脸。严肃有之,但不无聊至死。收官是一步一步被built up的高潮,一篇无聊又铿锵有力的indictment。再来一点已经不那么重要的结局(这点很重要)。结构工整,情绪充沛,可以说已经在类型中做到了极致。
四平八稳的庭审片 前半段的年轻人收集证据那段应该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中规中矩的政治片,低配版《辩护人》,以阿根廷历史上著名的“五月广场母亲”事件为背景,讲述里卡多·达林扮演的主角率领律师团队大胆挑战军事独裁政权,帮助在军政府残酷统治下被迫害的人们终于寻回正义的故事。摄影机近乎痴迷地拍摄遇难者家属在法庭上如何声泪俱下地痛陈自己的经历,煽情技法也过于普通。人物形象的塑造较为片面、单一,男主及其团队自带的主角光环相当耀眼——只要怀抱着伸张正义的目的,只要拥有一颗坚守真相的初心,一切困难都会自动让路。这都削弱了探求正义路上的曲折,对悲剧发生的原因、军政府的独裁统治也缺乏更加深刻的反思。
140分钟的篇幅内闲笔太多而信息量不足。整个诉讼的难度和阻力都被过度简化了。编剧宁可对骚扰电话或亲人冷眼这种细枝末节多下笔墨,却让辩方律师和证人在片中几乎失语;政治压力即使略有提及最终也被搁置不顾。证人在警车上分娩的骇人证词可以是全片情绪的高潮,但不应该被拍成主角团队的致胜法宝。导演没能为观众梳理清这种犯罪背后的系统性原因及责任人,而是采用了偷懒的煽情处理,让真实故事的力量大打折扣。
中规中矩。没有表现得特别出彩,也没有明显的疏漏。但对于这样一个题材,中规中矩那就意味着值得一看了吧。"Sadism is neither a political ideology, nor a war strategy, but a moral perversion."
代表阿根廷角逐95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观感是前面铺陈政治气氛,40分钟后检察官团队运作开始渐入佳境,受害者陈词带动情绪,临近片尾检察官结案陈词进入高潮,还是胜在题材上,叙事和拍摄制作还有表演上都规规矩矩缺少亮点,剧本远比不上七君子那种缜密,而且视角过于单一
了解一下。
天啊,看的时候心口闷着像快窒息的感觉。真的光是想想那段历史就已经窒息。那种历史我们好像也经历过相似的。掌权人利用权力来掩盖美化一切,平民和受害者要费尽全力甚至是豁出生命来抵抗和抗争。太难了,太难了。政治永远是肮脏的不是吗?受苦的只有百姓。“我们有责任在记忆的基础上建立和平,而不是遗忘,不是暴力,而是正义”庭审现场一个个证人来讲述他们的过往真的太令人难过了。后半段有一点累赘和拖沓。把前面蓄起来的力都冲淡了。人物刻画也不太好。用另一部《西线无战事》里的话来讲“给人一点权力的话他就会变得野蛮”我不会责怪没有勇气出庭作证的人,可是我真的好敬佩那些敢于发声的人,他们努力又无畏,用尽全力再叫醒那些被洗脑的人。请别变得麻木,请记得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请善良。
残忍之处坚决不用闪回,甚至不惜反复在情绪重点将节奏拖缓,沉稳版的索金,有点弥补了当年斯皮尔伯格没拍成《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的遗憾。
首先,雅典娜,我对唔住你,你在我这的电影节已观看排名要再跌一次去第四名了,因为这部该排得上第三。我看着电影中为证据奔波的年轻人,明明现在自己也是年轻人的一员,却止不住的流泪,止不住的向往,我在想如果,哪怕是如果,现在的青年人也能________…那有些事情,会怎么样?这样的审判无法不让我想起_______________。这类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会让人永远无法厌弃,因为苦难是在被重复的,说着Never Again,只不过是一种“安全词”,一种安抚幸存者和未经历者的“口服药”,的确,我们是应该不断为此努力,可人类最擅长的,就是从来不肯从历史中学习到任何东西,重蹈覆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在战时,现在就有战争,人命到底值多少,人的道德又值多少?谁来回答我。
如果不是结尾的「潦草」,这定是部五星电影水准!无论题材、内容到影片质量、完成度近乎无可挑剔,大量台词结合证人「控诉」完整的铺开式立体呈现厚重感强,结构精巧酣畅淋漓。无论个人表演亦或群戏几乎做到了所能达到的最好样子,包括反抗与压迫亦是我们我们现在最为渴望看到的东西(不想多说)。导演非刻意煽情,更加谈不到极具艺术感的张力酝酿与爆发,他只是在规规矩矩的表达中陈述着那个早已被历史遗忘的事实(被遗忘的却又何止这一个),然而正是这种所谓「规矩」状态下呈现出的真实感,在我看来才是影片难能可贵的品质与核心。收底部分则稍显畏手畏脚,在慷慨陈词后以「父子对话」方式宣布「结局」略带隔靴搔痒之意(我期待的大开大合呢?)。金球奖最佳外语片,代表阿根廷逐奥!答应我请一定走到最后,我会为你站台!(太爱这类题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