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关于“三代人”、“七里地”的故事。为生存而来,为梦想而走,为寻根而归的贺岁短片。
“ 如果你爷爷能看到这个故事,该多好。” 点映场放完,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
妈妈其实不认识金士杰老师,一直在问哪里请来的演员,这么像我爷爷。我的爷爷叫曹瑞昌,到影片上映时,他已经去世一周年了。这一年,爷爷奶奶相继离开。今年春节,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不回东北老家过年。总觉得故乡这个词,好像就这样真的离自己远去了。可是又总觉得,有些割舍不断的,要把他写下来。
爷爷去世的葬礼上,我是全家哭的最少的。可之后这一年的梦里,我总是时不时会梦到一些老家的过去,一条弯曲的小路,一场下个不停的大雪。后来我回想,或许真正的感动并不是哭了出来,而是在心里埋下了什么吧。即使当时并不曾察觉。
这不是一个靠煽情来催人泪下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靠创意来精彩反转的故事。在成熟的编剧技巧面前,它显得稚嫩又笨拙。因为它不过是我自己家的一段真实记录。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会有幸被许鞍华导演选中,并从筹备到上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奇迹般的呈现了出来。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一个有些年头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件费力且不讨巧的事。爷爷给我讲过无数闯关东路上的传奇,而我只选择了家门前的那条七里长的小路。那条路上,并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什么富有戏剧化的转折。不过是我们一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雪里,走在路上。
我把爷爷和爸爸的故事,尽可能真实的去还原我记忆里听来的样子。爷爷为了生存来到这片土地,爸爸带着爷爷闯关东的勇气,去四海闯荡。奶奶说,爷爷腿脚不好以后,没事就喜欢坐在电话前,每次铃声响起,好能早点接到。可他又总是若无其事淡淡的说,“在外面好好努力,没事别老想家,别总打电话耽误工作。”
感谢金老的精彩演出,把一个东北老头的倔强与深情,呈现的淋漓尽致。而结尾他那句”福到了,家就到了“,则是爸爸看完整个故事,替爷爷补上的。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思念着再也见不到的人。
而我自己的故事,则把他的孙子改成了孙女。我想用一个女孩来完成传承的使命。她从国外第一次回来东北的老家,拍摄一支有关自己家,也有关中国小镇新年的纪录片。踏上了这条听爷爷和爸爸讲了千百遍的小路,踏上了自己的寻根之旅。虽然也许最初,她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寻找的是什么。
但随着路上发生的种种,她在不断地感受着这一切。感受着自己血脉中,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就像我每次下了飞机,坐上那趟去往小镇的大巴,看着沿路苍茫荒凉的大地,浑身就会起满鸡皮疙瘩,甚至莫名其妙的就会掉下泪水。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内心深处,人与土地特别的情感吧。
而当春夏替爷爷贴上福字的时候,完成了爷爷的使命,也完成了一种传承。七里地走过,她寻找的旅程,也才刚刚开始。我也悄悄的希望,她能替我,给爷爷有个交待吧。那些爷爷对我的嘱咐与期盼,那些我总以为还有时间却终究只能剩下的遗憾,都希望在电影这个平行时空里,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在影片的呈现中做了许多删减。但这段故事,依旧是我心中的一个寄托。
感谢许鞍华导演和支付宝客户,帮我了却了这桩心愿。甚至还请来了我每次回老家路上,单曲循环《历历万乡》的作者陈粒,特意为此创作的主题曲。感谢黄老师和佛海佛瑞的整个团队,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每一个来看我故事的观众。原谅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讲述者,并没有如你们期待的那样精彩;也不是一个好的广告人,在客户的作品里夹杂了太多自己的感情。虽然写的时候就知道不是什么爆款,但能有些朋友看到,哪怕都是批评,也还是很知足和感恩了。
老家有个说法,老人去世,家里三年不能贴对子,贴福字。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光秃秃的门口,心里不是滋味。如果有机会,我多想亲手替爷爷贴上福字。
惜福。
看了许鞍华导演的微电影《七里地》,从祖辈闯关东的艰辛,到父辈出国留学的不易,再到孙辈的万里迢迢回乡之情。祖孙三代以贴福字形式衬托了思乡之情。家是我们每个家族的绵延之地也是我们的根,有家的地方就有福。不错的贺岁微电影,快过年了,在贴福字的时候,在支付宝扫描集福字的时候,不要忘了来影院看许鞍华导演的微电影《七里地》。
今天看热搜,陈粒出了新歌,是支付宝五福电影《七里地》主题曲(这IP也是厉害,支付宝的五福都出电影了)听了一下还蛮好听。
微电影是许鞍华操刀,金士杰和春夏主演的,短短9分钟,讲述了闯关东那代人和后代人的迁徙与回家。
为了存活,爷爷辈的山东人逃到关外,为了更好的生活,爸爸靠着好好学习走出冰天雪地,立足在国外。三代团圆,但思乡心切,写福字,送福字,才是国人内心浓浓的年味。第三代的孙女带着外国男朋友,不远万里,代表爷爷回家送福,和小朋友们一起扫福字,“福在,家就在”。
片子中已经听不出金士杰老师的台湾腔了,竟然还刻意练出了点山东腔,带着东北的棉帽子,也有点《闯关东》里李幼斌的影子。
前八分钟我都还觉得故事讲得太浅了,第九分钟音乐响起,我还是毫不意外地落泪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歌词里面写道“世界好大,有时我也怕”,这是每个在外打拼的漂泊一族,在某个很深的、孤独的夜都曾有过的心声吧。
七里地是海林的一个村,也就是雪乡附近的一个地方,离我家只有60公里。我从片子里能感受得到清冷的空气,感受得到我爷爷想回山东,却担心自己身体已经坐不了飞机的无奈。
如果可以,谁又想背井离乡呢?
今天抄了这个歌词《四海》,陈粒作词并演唱。
文/李子衿
七里地,是由许鞍华执导,金士杰,春夏,张亦驰主演的支付宝新春五福短片。短短10分钟的片子,讲述了七里路,三代人,来来回回一走七十载的故事。
1947年春节前,东北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一家三口,跋涉千里,来到他们的新家。
林间的小屋,连门都合不紧,而母亲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少年掏出福字,黏在墙上,欢快地叫道:娘,我们有新家了!
1983年春节前,一辆破马车,载着父亲儿子和行李,同样是茫茫的大地。
一路上,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满心喜悦,一遍又一遍的让儿子给他念入取通知书:
新爱的曹东升,鉴于你优秀成就和出色表现,我校决定录取你,并给予你全额奖学金。
当然要离开的后半段,父亲是不愿意听的:请你务必于1983年2月16日,中午12时……
儿子抱怨:这啥报道时间啊,连在家过个年都不行。
父亲骂道:人老外又不过年。
虽如此,父亲还是语重心长地说:出去了,就别老想着回来,用功读书,为曹家争气。
临别时,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福”,塞进孩子手里。
2019年,大洋彼岸,爷爷写下了一个“福”字,让孙女带回家中。
华裔少女,他的对象,还有同行的长辈,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半路上大雪封路,最后只能选择徒步前行。
女孩气喘吁吁地说: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这条路太难走了。
同行长辈说:你爷爷当年走才叫难呢!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突然女孩反应过来,爷爷写的福还在车里呢!为了赶路,女孩回到家中,拿起笔,重新写了一张“福”!
三代人,都是同样的七里路,我想,如果没有“福”字,估计我很难想到这个主题是啥?
相比前两天的《啥是佩奇》,我更喜欢那一部短片。短短的一个故事,却能立马让人想到亲情,想到回家。
而往年的“福”在网友心中,更多是一种全民“扫福”的趣味性活动。
虽然在这部片子加了亲情的部分,但不管走路,马车,汽车,在这茫茫的大地上,都没有跟观众共鸣的东西。整片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与观众无关的东西,甚至连“福”不应该是倒着贴的吗?这个细节都没有处理好。
当然网友的观点也是出入很大!
有人觉得“很感动,情感真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而有人觉得“很空洞,强行嵌套,可惜了这阵容。”
你觉得呢?
七里地,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三代人,同样怀着对温暖的家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的期盼。半个多世纪,从1940年代到2019年,家门口的七里地见证了一家人的奋斗历程。这时候,我理解了每个人刚刚到家就迫不及待贴上红红的福字的心情,也理解了—一家的幸福也代表着国家的幸福,牵动着千家万户。
1947年
乡愁,是一个破旧草木屋
少年曹瑞昌带着母亲和妹妹,走过一条白雪皑皑的七里地找新家
重启的生活,在这头;封存的回忆,在那头
1983年
乡愁,是一张录取通知书
中年曹瑞昌带着儿子曹东升,走过这条白雪皑皑的七里地回老家
斗气和争面儿,在这头;前途和自由,在那头
2019年
乡愁,是一台摄像机
孙女儿YUAN带着男友MATT,走过这条白雪皑皑的七里地重拾爷爷故里
从前的大事小事,在这头;一代一代接力,在那头
那么乡愁,究竟是什么呢?
乡愁,是仪式感吧,论迹而不论心
化身为福字,贴在家门上,冰天雪地里的一抹红
化身为福字,被曹瑞昌揣进儿子兜里,带出去奋斗
化身为曹东升的毕业照,挂在老家的墙上
化身为爷爷的一声叹息:还是老家的纸好
乡愁,又并不需要那么仪式隆重,论心而不论迹
曾经在山东的潦倒,忘了也好,就把东北新家作为起点好了,也可以
爷爷的福字忘了带,不打紧,孙女儿代替爷爷写了就好,也可以
外国人就没有过年,我们的归属感,他们不懂,也可以
乡愁,应该是一个场,无处不在
是家的羁绊,是亲人的惦念,是寄托希望,是给无所适从托底……
或者说,是因为有你,你是我生命中最沉甸甸的重量,是我考量生活的意义
你亦是福
剧不礼貌
读录取通知书那段真戳到了
许鞍华太认真了,大过年的,把扫五福的开心活动拍的这么煽情,有点想哭。
典型的乙方向甲方妥协的商业广告片,甚至都能想象得到,甲方一定重点标记“五福”的字样要求。虽然打着温情的牌,但你还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故事里情感与呈现上的巨大割裂。与其这样,将商业关键词从头到尾的融入故事里,倒不如讲一个温馨的故事,最后收尾的时候画龙点睛,这岂非更好。所以,从这点来看,同样是带着商业属性的短片,《啥是佩奇》就比这个短片高明不少。2.8
导演麻烦给大噶伙整个真正的东北银。别演员一开口,观众就出戏。金士杰演技再好,不是搁这里用的。
要是我爷爷在美国住着豪宅,我还住在车都开不进的山坳坳里,完了还得接待有钱堂姐来过农家乐,那我这个年绝对不会过得开心的……
很温馨的片子,有种央视纪录片的感觉。有你的地方,就有“福”。家人健康,世界和平,感谢主办方的美好祝愿。还是有个疑问,找一个傻白甜记者和高富帅外国人来为支付宝站台是什么鬼?
我认为比陈可辛那部好,可能就好在那份冰天雪地里的滋滋作响,温情有着落。人生在世都愿福能长聚,“一口田不点”,沧桑几代人。短短九分钟,却代入感十足,历史的纵深和家庭的温暖,寥寥几笔,不事雕琢。片尾曲换成刘欢的《家园》,还能提高一个档次。小广告片能拍成这样,挺好。
比佩奇好1点点吧,广告的部分完全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不过Fortune/福/支付宝是中国人的信仰这种广告词我是还蛮信的 : )
1983年,全国出国留学总人数2633人,英语首次成为中考科目。请问:这位北大荒的娃,是从哪里学到一口流利的英文,并挤掉众多权贵子弟的名额,顺利拿到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
金士杰是哪的口音啊?分分钟出戏。差不多百事可乐年货广告的水平。
弹幕有人说“跟佩奇没法比” 哈哈
和《啥是佩奇》完全相反,内容平庸+植入生硬,既没有打动人也没有传达好品牌信息。
金士杰赶马车那,声音太出戏了。压嗓子装糙,尴尬,别扭。主题想要宏大,片子也往大了去拍,结果跨度大,细节空,情感支撑也弱。记得有老师说过,以大写大是蠢办法;反方向往往能有大作用。想要大,往小了拍,这是许鞍华的长处啊。光凭这一点,它就输给了那只粉色风筒猪。9102了,少让高层审片吧金主们。
说实话,这片还真没有佩奇社会。佩奇里的老爷子表演起码有点力度,这片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本来想给两星,一听是陈粒,再扣一星吧
强行嵌套
同样是广告宣传片,人家许鞍华拍的比“佩奇”更见濡湿、克制、家常、有烟火气。
三代人,几十年,一条回家的路。在来来往往的过程中,这七里地见证了家庭从贫穷到富有,而温暖始终不变。而将贴福字和扫福字两个行为结合在一起也很巧妙,其实过年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啊。
这是一篇许大奶奶也写不好的命题作文……
这么豪华的卡司,出来的内容还不及隔壁那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