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优质
  • 红牛
  • 非凡
  • 闪电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闯入者

    剧情片大陆2014

    主演:吕中  冯远征  秦海璐  秦昊  石榴  黄素影  韩艺博  许守钦  赵泽龙  李苒苒  

    导演:王小帅

    猜你喜欢

     剧照

    闯入者 剧照 NO.1闯入者 剧照 NO.2闯入者 剧照 NO.3闯入者 剧照 NO.4闯入者 剧照 NO.5闯入者 剧照 NO.6闯入者 剧照 NO.13闯入者 剧照 NO.14闯入者 剧照 NO.15闯入者 剧照 NO.16闯入者 剧照 NO.17闯入者 剧照 NO.18闯入者 剧照 NO.19闯入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6 16:23

    详细剧情

      独居老人邓美娟(吕中 饰)因为常常接到骚扰电话而忧心忡忡,但是大儿子大军(冯远征 饰)及大儿媳(秦海璐 饰)却认为是老人因为丧偶而引发的臆想症。老邓试着跟小儿子小兵(秦昊 饰)沟通,却演变成因为看不惯同性恋儿子的生活习惯引发的争吵。就这样,老邓变成了两个儿子生活中的闯入 者,格格不入地生活在老房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内发生的入室抢劫案以及大军家里发生的恶作剧事件,逐渐让一家人变得警惕起来,而就在此时老邓遇到了一个游荡的少年(石榴 饰),并好心地让他在家里借住。可是事件并没有平息,而是愈演愈烈,两兄弟终于发现一切事件的发生都与几十年前母亲在三线建设中发生的事有密切关系……

     长篇影评

     1 ) 一个都不宽恕

    今天去所里交完论文后和L君顺道约了一个就近的电影院看了《闯入者》。散场后走出放映厅时,我说,我忽然确认了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自我救赎,因为时间具有不可逆性,就像昆德拉说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人本质上只能活一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吕中饰演的老太太在之前被她斗争过然后几乎毁掉了整整三代人的家庭面前痛苦流涕时我感到完全的无力,因为你再深刻的忏悔也已经不可能为对方带来任何补救了,你所谓的自我救赎也许只不过就是痛哭流涕一场然后自己原谅自己。然后L君说,他觉得也并不存在“赎罪”这样东西,一旦犯了罪就应该付出代价然后背负着人生的十字架度过余生。
    尽管这样说显得残忍,但事实就是很多事情不是你道歉、给别人钱等的可以纠正挽回的,更何况人总是很轻易的原谅自己,很多忏悔录也不过是为自己寻找的一套更为高级的说辞,自我忏悔也就变成自我意淫、自我原谅。就像崔卫平曾经写过《姨妈的现代生活》的影评说到她是如此深刻的看到了人性的恶和软弱,比如当姨妈和隔壁的独居老太有积怨再加上机缘弄死了后者的猫,后来看到猫对于后者的重要性又心生愧疚,埋了猫还作了一番祈祷说自己的无心以及无奈。这时候崔卫平说,经过自己的这一番祈祷忏悔后她那么轻易的原谅了自己,好像老太自此如何寂寞孤独再与自己无关。又像李沧东的《密阳》,女主人翁在儿子被绑架致死后笃信了上帝,在教义和教友的影响下,她下定决心要去监狱探望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并且告诉她自己已经原谅他了,然而见面之后尚未等她开口,犯人告诉她杀人之后自己一直非常的痛苦几近想结束生命,后来加入了某种宗教,觉得可以不必再为难自己了,自己已经被赦免从此可以安心的学习教义,女主人翁瞬间崩溃,去勾引本区以智者著称的已婚牧师上床并故意让别人看见,从而完成自己对罪犯对宗教的报复。
    所以当看到一个评论说电影仍然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庸人只是历史的人质”的中庸立场时,我不是特别同意,因为在我看来这是王小帅相当尖锐的一个电影。在历史方面,对于那段历史造成的背叛、算计、幻灭以及死亡,他用最新一代年青人的堕落来表达了那段历史无法回避的悲剧;在人性方面,“所谓大时代,其实也不过是个人的选择”,有些事情,你做了,成为导致某些后果的直接原因,你就需要付出代价,痛苦致死,当一个自身状况也并非很好的老太太心怀忏悔之意时,王小帅没给她忏悔的机会。并非一切都有忏悔的机会,并非一切都是忏悔可以解决,哪怕你已经负疚的疼痛到灵魂里,“我一个也不原谅”,鲁迅先生如是说。
    《锁麟囊》里贫女赵守贞与富女薛湘灵同日嫁娶,后者怜惜前者,将自己佩戴的锁麟囊赠与她。世事移转,两者贫富颠倒,薛湘灵去赵守贞家做保姆,二女通过锁麟囊相认,结义金兰。当初薛湘灵赠与赵守贞锁麟囊时,唱词道:“分我一枝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后来反倒因了这一枝珊瑚宝复得了自己的凤凰巢。缘分两种,或善或孽,此为善缘,因为是带着善意结下的缘,再见必是欢喜;而《闯入者》里两个家庭的纠缠则无疑为孽缘,因为是带着恶意结下,再见必是仇恨。佛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佛又说,万事皆空,唯因果不空,所以,必须是悲剧,必须不能和稀泥,必须不能大悲大喜大团圆,无论忏悔与否,无论真心忏悔与否,你都必须不能被宽恕。
    就电影的时空叙事来说,电影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北京部分(现代部分)和贵州部分(历史部分)。北京部分更多的像是在表现一个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迁,如L君所说,隐约嗅到了《桃姐》的气息。北京部分的高潮在老太太在现实中以及与梦中和少年的纠缠,在这一段中,老年与少年的孤独、老年与少年的惶惑、老年与少年彼此带有保留的亲昵以及微妙的怀疑、甚至少年对老年的杀意都用一种非常魔幻现实似是而非的镜头表现出来,整体有一种夏日午后白日妄想的感觉。加之老年和少年这种被人遗忘和忽视的状态,总觉得如同在周云蓬的一首歌拍摄MV:“孩子们梦见自己的小孩,老人们梦见自己的奶奶,只有中年人忙着种粮食,长出来,又荒芜”。故事进入贵州部分时,L君说王小帅更擅长的部分来了,果然,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王小帅的电影里,从前的年代电影色彩会做的更陈旧,但这个电影因为是当代背景,颜色是新鲜的,旧的几近废弃的厂房在新背景新底色下更显凄惶,没有出现写实的怀旧镜头,只是在隐隐约约的风琴声以及《山楂树》歌曲里,那个时代红色的、热烈的、急切的、躁动的不成熟的工业化气息以及由此织成的怀旧感唏嘘感密密麻麻的将人包裹住,这一部分的高潮在于少年的坠楼而亡,当时忍不住一只手握紧了拳头,想象一下那后脑着地的少年,是真正的疼,一定正如老太太近似于失聪一样的听到的无法言说的嗡鸣。
    场景道具服装部分可能是我最觉真实的部分。老太太生活的房间里老式的挂相框、写字台上莫名其妙的书以及瓶瓶罐罐的药,座机电话上特意用透明贴着写有本机号码的纸条,颜色暗淡陈旧一看就是经过多次洗涤的床单被罩和略微松垮的睡衣,人老了是有味的,凡此种种,基本上让我问道了这种味儿。以及少年手臂上和背上的纹身,那是一种劣质的不太好描述的青绿色,纹身图案明显潦草敷衍但又自以为威武霸气,和我小时候在县城大街上见到的所有晃荡的,不知所措的,心有远方但又不知如何前往的以至于拙劣表现自己叛逆和能耐的年青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有人说娄烨拍任何城市哪怕是巴黎也能拍成脏乱差的城乡结合部,第六代导演们似乎都有城乡结合部情结,不过拍出来的电影究竟如何,这种情结至少是正视整个社会的过渡状态的,也是我喜欢的。
    演员部分的话,好的演员是不需要过多台词就能彰显自己的好的,冯远征几乎没让我感受到他的存在,我的意思说他就像生活里那么一个有家有工作有老婆孩子的普通中年男人,你很难意识到你是咋看他表演,饰演老太太的吕中演的好,但是就像很多好的老太太演员一样,表演有时显得过于用力,年纪大了就需要精气神提着,就像《我们俩》里的老太太,那么大年纪台词句句字正腔圆;秦昊饰演的同性恋也是台词没几句,然而一出场就明显的让人感受到了其性向所带来的某种气息,更别提后面的一些小表情乃至走姿,他以后会比吕聿来成为更适合演一个不那么洋气那么港台而是带有潮湿土气的同性恋吗?
    一直坐到电影屏幕打出最后一行字。因为本以为李志的《这个世界会好吗》会在结尾重新响起,就像《推拿》结尾响起尧十三的《他妈的》,但是并没有,也挺好,否则也许会过于感伤甚至煽情,何况结尾的纯音乐也深邃曲折给人以想象力。但是就像第一次看李志重新录的《这个世界会好吗2015》给电影做推广曲的MV时就几乎看哭了一样,时间过去了那么久,不管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怎么闹,李志和李志的歌都曾经让那么多我觉得没有任何期盼的夜晚尚不至于太灰心,而“这个世界会好吗”,如果说一个小时代的小人物读书人还真敢奢谈那么一点点思考和情怀的话,一定是免不了这样的发问的吧,无论是喃喃自语还是酒后与友人的倾诉。而答案的话,当然是没有得出来的,不敢,不愿,也许都有吧,只是如果知道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迷茫、不确定,反而会让我觉得哎呀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才好。。。。
    (地铁到站了,不写了,看,两个小时的地铁都有到尽头的时候,有什么又是不会结束的呢?嗯,应作如是观~)

     2 ) 逝去者的幽灵

          如果《闯入者》在叙事的架构上能打磨得再圆润一些,不让后面的直白破坏了前面的含蓄,或者它会更加优秀。对比同期上映的《念念》,两者在主题上有着某些契合的视角。然而在伤害的影像化、事件化上,《闯入者》无疑远远超过了《念念》。它将过往时代的冲突延续到了今日,以一个“闯入者”的形象介入角色当下的生活。这是它的技巧,以商业类型片的方式去包裹一个主题,好好地讲故事。
          电影以陌生少年的镜头开场,用这个未知的人物勾起全片的悬念。通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安插进与当下无关的零散画面,构建着过去与当下的几条线索。这些画面是沉默的,一部分暗示着过往的命运、另一些则预设着即将到来的危险。当这些画面碎片随着出现次数的增加而一点点地揭开它原本的面貌,观众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剧中的角色对于危险毫不知情,局外的我们焦急万分。
          “闯入者”是剧本中神来的一个设置,它是内心的外化、时代伤痛的影像化、也是整个事件的起因。他的表意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动态变化。在影片的开始,他是一面镜子,带出角色现实的隔阂、代际关系的疏离,而后又打开了角色记忆深处的潘多拉魔盒,再后来成为死亡的符号制造出全片最为扣人心弦的段落;到了影片的结尾,“闯入者”的身份又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呈现出时代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他即是历史的受害者、又是历史的清算者,更是主角自我救赎的最后希望。如果说,在最开始,观众是以一种戒备的心理来看待 “闯入者”这个角色的,那么到了结尾,则彻底地对他导向了一种同情。当孩子坠楼的那一声“嘭”在画面外响起的时候,音效作为电影的元素发挥出其最大的力量,重重地砸在了观众的心里久久地让人透不过气。故事最终也定格在丢失了半扇窗框的窗口。
          有人说电影在前半段所展现的代际隔阂,反映的是对老龄人群的关怀缺失,所以到了结尾突然转入文革,显得异常突兀。这其中有主次情节戏份比重设置的问题。主情节的“闯入”与“复仇”,需要次情节予以丰富扩充其发生的可能性。前面3/4的剧情呈现,衍伸出群体对于一个时代的忘却。每代人都有独自的生活态度,被各自所处的时代所塑造。隔阂的本质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人们尝试相处、融合、尝试沟通,但大多数的情况,代与代、人与人之间只能同情,却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无论角色所处的人际关系如何,他们自己的伤痛与罪孽,只有自己去背负。现实的失落,换来的是对记忆的沉溺。但如果这种记忆本身痛苦不堪,而人物又选择拒斥其本身,那么记忆只能以一种潜意识的碎片方式出现在生活的某些行为掩盖之下,如同电影中看似被随意安插进来的老楼画面,如同梦魇一般。
          其实历史的悲剧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无法清算、也无法救赎。它只能跟随着时代的个体,随其生,随其亡,在后世成为一种幽灵般的存在。

     3 ) 闯入者

    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执导的名作《美国往事》在开场将近八分钟时设置了一段刺耳的电话铃声。这段铃声把主人公“面条”从皮影戏院拉回到抢银行现场,又从禁酒令取消庆祝现场拉到警长办公室。它既是一段前情摘要,也是悬念的起点,更是一种烟瘾中的迷蒙错乱,所以要说经典,莫过于此。

    《闯入者》的开头同样出现了一段刺耳的铃声。而与《美国往事》不同的是,吕中饰演的老邓拿起了话筒;电话另一端,是呼吸,是沉默,是闯入者。几次三番的骚扰引起了老邓和她的两个儿子的种种怀疑与猜测,闯入者的身份也在不断的求索之中逐渐清晰起来。

    导演王小帅始终向我们发出这样的疑问:那个一直响不停的电话到底是谁打的?诚然,在影片进行至后半段时,我们已经可以得出“老赵的孙子”这个答案了,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这个答案,那又确乎是辜负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因为,故事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地向我们提示了三种可能,即老伴去世后孤单所致的“幻觉”、没有得到工款因而伺机报复的“刘胖子”,最后才是老赵孙子这个所谓的“鬼魂”,而这三者实际上又分别对应了空巢、欠薪和历史三大社会问题。这样的设置无疑意味深长。它表明,随着故事的展开,所谓真相和“谜底”或许只有一个,但种种问题却是现实存在、不容忽视,也无法抹杀的。从作用上讲,三条线索的交错并行一方面裹挟并保有着剧情的全部悬念,而另一方面也无疑增加了全片的厚度,拓展了观众的视野。

    这也就解释了一些评论中提到的空巢问题与大三线建设问题之间存在的“割裂”。可以说,这种“割裂论”的出现正是源于对影片当中至为重要的隐性纽带的无视,错把贯穿全片的线索看成了前后相隔的部分。一言概之,《闯入者》这部电影绝非前段与后段、是非与对错这样简单的逻辑和结构就可以评判和容纳的;而“闯入者”到底是谁这个问题,非但不简单,反而值得观者进一步思考。

    公允地说,《闯入者》并不完美。除了些许匠气十足的镜头和不少明显缺乏生活质感的台词以外,作者对整个文革时期“前因”的交代也仅仅是采取大兵一人“说书”的方式,如此简单明了不仅显得过于敷衍,而且也实在对不起之前连篇累牍的铺垫和沉着流畅的叙事。这不免让人想起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锡兰在其名作《安纳托利亚往事》中完全不交代前情的做法。有趣的是,锡兰的简省不仅不会让人感到费解,反倒强化了观众体察人物、感知气氛的耐心,增强了观众对角色的认同。这也无疑提醒我们,《闯入者》所做的“加法”已极,但“减法”却还远远不够,因此也就与“杰作”二字相去甚远。

    不过瑕不掩瑜。正是在这段情节前后,王小帅也创造出了无数令人称奇并且纯粹属于电影艺术的影像片段:林荫路上小憩、老邓抚摸着“小红帽”的手安眠、“小红帽”手持菜刀犹豫不决,三个场景通过蒙太奇巧妙勾连,让人彻底陷入真假虚实中无法自拔;破败的老厂房不断出现在老邓的回忆、幻觉和梦境当中,而“小红帽”则如幽灵般反复出现在不同空巢老人的居室里;老邓的老伴每每坐在对面平静地观察她的喜怒哀乐,他的遗像却挂在墙上,赫然昭示着常人眼中无需辩驳的死亡。记忆、幻觉、梦境和现实四个层面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相互渗透、抑或“闯入”;通过这种方式,王小帅把现在和历史彻底打通,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往事”,同时也构建了自《青红》以来、以“大三线建设”为核心话题的某种历史观念。如王小帅本人所言,“一个人走过来,不能把历史消磨掉。一个国家走过来,历史不能不正视。”

    在影片结尾,破败的工厂仍旧为掉了半面窗户的窗框所限,窗框之外是一片黑暗。这或许是在提醒,更像是在督促,因为现在的即将成为历史,历史的也总会留下一些印记。

     4 ) 对平庸之恶的无声控诉 ——评《闯入者》

    去年9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宣布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王小帅新作《闯入者》顺利入围,这位第六代导演在经历一系列起起伏伏之后,终于又有新作让国内影迷翘首期盼。但这部被打上艺术片标签的影片进入内地院线之路显然经布满荆棘,好在我们终于可以在院线一睹真容。

    这部新作延续了《青红》《我11》的情感诉求,视野依然关注历史问题——60年代支援三线建设人物的命运纠葛,核心矛盾建立在当年返乡名额之争上,同时王导在视听语言和剧本创作方面也精益求精,私以为是他最纯熟、完成度最高、最耐人回味的作品。

    影片的叙事策略相当沉稳,影片前半部分聚焦在吕中饰演的老邓日常生活上,王小帅作为深受现实主义电影影响的导演,在处理日常琐事时显得得心应手,而“闯入者”这条线着笔并不多,寥寥几个插入的镜头却让人不寒而栗——一个游荡在孤寡老人家中的青年男子似乎正在寻找着什么,这让影片的氛围始终保持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和悬疑之间,平静的生活似乎早晚会被打破。

    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家庭生活非常常规的描绘:紧张的婆媳关系,社会养老的问题,空巢老人孤独的生活,二儿子的同性恋问题等等,这些当今社会的火热议题让普通观众将现实生活的经验和影片搭建的时空并轨,老太太的性格特征在这些日常片段中不断展现出来:充满控制欲(在和儿子们的关系,甚至在孙子的态度上),极强的家庭责任感(除了为儿子们做饭,还包括对自己母亲的态度),热衷于社会活动(带着红袖章在小区里活动)等等,这些强势的性格特征似乎并无大碍,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过往岁月中的一件丑闻开始显露马脚。

    原来在支援三线建设的岁月里,邓老太为了能争取到回乡的名额,不惜用卑鄙的手段写信举报本是患难之交的老赵,致其余生都在他乡度过,并在特殊的年代遭到政治上的蒙难,种种蛛丝马迹让而这位“闯入者”的省份逐渐浮出水面,他便是老赵家的后人。王导采用了一个三层梦境的套层影像,去展现邓老太潜意识中深藏的道德焦虑,赎罪的心把她带回故地,故事的发展也转向对影片核心矛盾的直接展现上。

    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王导在声音运用方面颇为克制,全片并没有一处配乐,而当邓老太回到当年这桩丑闻发生的旧地时,王导的视听运用堪称影片最大的亮点:借着老太太的主观视点,当下的空间(空荡荡的工人宿舍和厂房)与过去的声音(60年代歌曲激昂的合唱声)形成了一个极其讽刺的声画对位,过去的苦果成为邓老太寻觅老赵后人完成赎罪的动机。

    但导演是悲观的,邓老太未能如愿,“闯入者”的省份暴露后,在与警察的对峙中意外身亡,而这场恰巧意外有意无意的是老太太造成的,这种颇具宿命感的处理将“闯入者”这个身份巧妙的进行调换,厄运不可避免的再次降临于曾被她加害的这家人的后代身上,就像当年邓老太的行为不会被法律追究,如今苦果再酿,邓老太期待的救赎并没有如愿,反倒化为更加无法挽回的后果成为邓老太余生中插得更深的一根肉刺。

    影片在主题的表现上颇为巧妙。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老太太尽管控制欲强,但同时也是一个爱护家人,比较明事理的老人,有当下社会中任何一个老人都可能面临的苦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中的小人物,并不是一个一般而言的“反面角色”。但在过去的时代背景当中,当她这些强势性格遭遇命运的抉择,促使她做出了加害于人的行为,而这些在角色的处理上显得符合老太太的性格逻辑,正如汉娜•阿伦特所阐述的这种“平庸的恶”可能会更具破坏性和执行力。影片中正是借着不同时代背景的对比下,邓老太这样的人物做出的符合人物性格逻辑的选择,伴随闯入者省份的慢慢揭晓,平滑的带观众抵达了那桩骇人听闻的丑闻面前,将矛头直指时代的弊端,拓宽了批判的宽度和深度。

    当然影片也有不少上升的空间。比如关键过去的纠葛这个核心情节观众是直接从大儿子口中得知,过于直白;洗脚盆这个道具的运用太过刻意,毕竟洗脚盆短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促成了俩位关键人物的通行;对于空巢老人这个问题过分的强调将主题有些分化,如果在生活上的问题的着笔更加均衡些或许影片基调会更加统一。不过总体而言,凝重的影像和冷静的机位运动,低调光的照明等等烘托出了符合影片主题的氛围,本片不失为今年国产院线的一部低调的佳作。

     5 ) 不是评论,只是观后感

    看完觉得是很不错的电影,虽然算不上多好看。电影中,邓美娟乘坐老同事的车,在绿树环绕的山间公路中穿行,有苗民成群结队一闪而过,“慷慨歌燕市”老兄说这个镜头似乎有些意味深长,他联想到“三线建设者固然承受了许多不幸,但其它人呢?”我也有类似的反应,同时想到的则是村村通公路看来似乎搞得真不错。一部面向现实的电影,大概总有这样的好处,即那些偶然进入观众眼帘的细节,甚或无关宏旨的背景,总能激起观众对于现实的一些联想。
    电影中不厌其烦的交待当事人老年生活的细节,絮叨、固执、控制欲,和小儿子、大儿媳的争执。豆瓣上有人解读为这是对红卫兵和运动积极分子的性格描述。导演这样大费周章的铺陈,大概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深意,起码不止于告诉我们一个退休老太太是多么可怕这一点。但是,相对于在北京老年生活和性格的反复刻画,对于当事人的年轻生活,只是以大儿子之口,交待年轻时是运动积极分子,批斗过许多人,寥寥数句带过,观众只能自动脑补一个典型运动积极分子的形象,而无从获知更多的信息。
    如果老年的确是青年的延续,或者如网络警句所云“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那么,电影中砝码两端似乎太过不平衡,以至于这种联系,只能从逻辑上推敲,而无法从故事中获得。当然,这也许是审查尺度的结果。但一个原本是立志要铺陈大时代的故事,最后仅仅把大时代当成了影影绰绰的幕布,总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青年/老年,贵州/北京,前后两节之间联系的稀疏,在一些细节上似乎也能印证。老赵的孙子在邓美娟家里感叹房子很大,邓美娟的同事则说老赵一家留在生活桥,虽然离市区远了,但两套房子打通,毕竟更宽敞。一前一后,细节上似欠圆融。
    令人难忘的仍然是电影的贵州部分,曾经红火的工厂已经凋敝,生产萎缩,以出租厂房为生。建设者们纷纷离开,投向市区,只留下冷冷清清的宿舍。一代三线建设者们老去后,围坐在一起,诉说各自的愤懑。其中的上海话、北京话,印证着大家五湖四海的出身来源。虽然看完整部电影,依然觉得更像是叙述一个年长者的忏悔和她的私人恩怨,但能够在幕布上看到这些,依旧值得鼓励。

     6 ) 心有魔,老无依

    五一档被烂片霸占着,为了不错过附近影院唯一的一场排片,生平头一次深更半夜奔向电影院,全厅,9人。

    开头的十分钟,晃动的镜头带出一个独居老太的日复一日:早起粗茶淡饭,接孙子放学,去老人院看年迈的母亲,去二儿子家做饭,去大儿子家做饭,晚上回到一个人的房子继续粗茶淡饭,跟已故的老伴絮絮叨叨这一天,最后泡脚、看电视、孤独入睡。

    接下来,频繁响起的骚扰电话、破窗而入的一块砖头、来路不明的一个男孩接连打破了老太平淡乏味的生活。似乎在关注养儿防老、婆媳冲突、代际养育等现实问题的写实画风突变为悬疑画风。男孩闯入各户人家扮演不速之客(不禁联想到《空房间》),老太心神不定惊惶不已。梦境、幻觉、现实缠绕交织,直至秘密被老大一语道破(这里感觉揭秘得略轻描淡写),原来老太太的作祟心魔源于历史的幽灵,而闯入者男孩不过在圆自己被剥夺的城市生活之梦。面对旧伤,男孩选择了原谅,而老太也终于走上救赎之旅。然而一切并未如期待般美好……

    节奏整体沉郁,前半缓慢琐碎,后半急转直下,进展到一半既已猜到男孩身份略让悬疑虎头蛇尾。但总体还是讲了个不错的故事,以及吕中老太太再次奉献一个影后级的表演。

    谁是谁的闯入者?老人是长大成人的孩子的闯入者,陌生人是空房子的闯入者,历史是现实的闯入者,罪疚是良心的闯入者。王小帅想说的显然很多,影片最后定格在一扇洞开的窗户。是打开的心房,是闯入的通道,抑或是永远不可完成的救赎之殇。

    影片结束已至凌晨,9位观众候至字幕出清默默退场。街上空无一人夜凉如水,心头有点空,又有点沉。

     短评

    三星半。英文名Red Amnesia,想说的基本也都收到这个片名当中了。想忘又忘不了,如幽灵鬼魅。前半段引入了些悬疑片的元素,当然是被王小帅化之后。整体仍是略沉闷、压抑、生活化的。还是喜欢后部分吧,尤其那空旷废弃的工厂,如鬼屋一般。片子还是有点直白,略有遗憾。声音做的好

    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他们都说这是最好的王小帅,是不是最好一部不敢说,至少我是惊喜的,比想象好太多。养老问题、老三线回忆、悬疑设定、坦荡又喜感的结尾;噩梦混切现实的文艺路子都对足了欧洲人的想象,吕中的表演虽然硬演的成分很大,但总体很讨喜,她在#威尼斯电影节#结束前一度被认为最有影后相。

    13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推荐
  • 用類型包裝沉重命題,前半舖墊著重生活細節,後半揭示真相張力逼人,轉折亦不突兀,更跟前段緊扣一起,相映成趣。

    16分钟前
  • 過客
  • 力荐
  • 失望,王小帅这么多年还是没突破。镜头感还是那么没品,剧本还是那么夹生饭。独居的空巢老人、紧张的婆媳关系、同性恋的小儿子、连续作案的少年、文革返乡的积怨,每个都是好点子,但融不到一起就是夹生饭啊,还这么多没品的大脸镜头,气得我啊!难受!这么多年了,不是态度问题就真的是天赋问题了……

    19分钟前
  • Roland
  • 还行
  • 坐小帅导演后面两排,看灯光下他和吕中含泪拥抱,看观众长达5,6分钟的掌声,听自己的心兴奋地怦怦直跳。关于电影有太多想说,三代人因时代而起的情感纠葛,冷静诗意的镜头,最后剩下两个无助的老人,一扇孤零的窗户和无助的叹息。实在精彩,决绝!

    20分钟前
  • 屿山
  • 力荐
  • 结尾不宽容

    22分钟前
  • 文文周
  • 还行
  • 我们的社会很神奇,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一点点的缺失,比如说信仰和人情,而有些东西成了红色失忆症,你选择去无视,如果你已经丧失了原则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你就真的可以无视。表现老年人生活的细节多了点,主线就拧不紧了,搁在这个神奇的国度主题你还不能用力,这已经很难得了。★★★☆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起码比《黄金时代》强,王小帅的英语不错的~~ 结局很震撼,观众反应都很好~~ 看到吕中,就好像看到了亲人。。。#TIFF14#

    29分钟前
  • meccarmca
  • 还行
  • 王小帅把红卫兵那代人如今的坏像都表达了出来:控制欲,固执,唯我独尊,好管闲事…靠悬疑推进了剧情,后半段转身一变展现出了探讨记忆与遗忘,政治运动下小人物的恶,三线城市的悲凉等等主题,意图深刻。靠悬疑题材包装深刻内核是很好的路子,但本片对节奏的把握实在是沉闷,还有些故作惊悚的嫌疑。

    32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 我就说两点我喜欢的部分:1、吕中和男孩对戏的部分不多,但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和神韵所在,张力十足,并且非常金基德。2、这部电影可以和去年的《归来》形成某种程度的互文关系,零煽情,反催泪,某种意义上甚至零judge。在这个靠配乐撑起半边天的电影时代有点难得。不喜欢二秦在此的表演,很国剧。

    37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推荐
  • 有很棒的段落,也有过于直白笨拙的地方,整体是想学哈内克但功力不够还有点过火的感觉。秦昊的表演方式证明中国社会还不能接受男同性恋可以跟直男一样。

    3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 难得的好电影,只要看懂它,一定会爱死这部电影

    42分钟前
  • daphne
  • 力荐
  • 比青红和我11都好,王小帅终于放下对还原历史的沉溺,冷眼窥视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人们的骚扰和纠缠。不是人们无意与历史言和,而是历史本身仍固执地闯入,警醒人们莫待积重难返时追悔莫及。惊悚的包装其实作用不大,老人对老年合唱队这种集体活动的归属向往和经验提防之间的矛盾才是生花妙笔。

    44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推荐
  • 我死了,没有人可以活下去。王小帅居然把“历史的幽灵”讲到了这个直白程度,看得浑身发冷。不足之处是很多话都借电影人物的对白讲出来了,太不含蓄。如果节制一些,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结尾的窗户,通往了《青红》开头的窗户。值得推荐。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 前后脱节,风格不搭。虽然导演一直强调前后是有必然联系的,但是毕竟给观众这种突兀感,证明处理的手法有待商榷。撑起全片的只剩每个演员的真演技。

    49分钟前
  • L'automne
  • 还行
  • 个个演技过硬,细节还原高,看完了还觉得不寒而栗,神神叨叨。闯闯闯,就是没自觉,只想救赎自己,拉别人下地狱。

    51分钟前
  • 小锡兵
  • 推荐
  • 1 又是文革又是基 这样的片子怎么上真的很令人捉急 2 王小帅有考虑普通观众的想法 于是拍成了悬疑片 可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讲还是太冷静 太多时代性的东西 太沉重3 悬疑的气氛有搞出一点 但最可怕的是:吕中老师用国产奶粉冲了一碗奶喂给她妈妈喝!!!然后她妈妈下一次就不吃她喂的饭了!!!

    55分钟前
  • 满意
  • 推荐
  • 剧情有悬疑部分,剥茧抽丝并不会感觉闷。文革闯入现代生活得影响。演员表现尚可秦昊亮眼还有小鲜肉。最初大家看见的闯入者是那个少年,其实一直以来,女主才是闯入者,她不由得闯入孩子的生活,闯入贵州,闯入老赵家,她的闯入加一声“快跑”才导致的最后结局。很精彩。

    60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 比预期好。“闯入者”不仅是现实中的破坏者,也是心魔。可能是王小帅最佳?

    1小时前
  • 唐小万
  • 推荐
  • 请给他应有的市场空间!告诉他这不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希望排片能高点

    1小时前
  • 老季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