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分享会记趣
在妈咪侠的映后交流会上
我为了和邵音音对话而随意问了几个问题
比如:
邵音音和曾江是一对怨侣
她最后唱大戏到劳燕飞分句时眼泛泪光
女儿冷笑质问她:“你还爱他吗,不爱干嘛理他那么多啊”的时候
她歇斯底里地大叫“我是不高兴他过得比我好,我是妒忌!”
我问:
“其实人真的能将自己的情绪分的这么清楚吗?我是爱你还是想占有你?我是恨你还是恨你不在意我?我是妒忌还是我离不开你?”
音音姐回答后说
“你还这么年轻想那么多干什么啦!”
同场另一个男生提问
在音音姐强调了好几次
“香港很多人只是疯狂恋爱,享受披上白礼服那一刻的幸福,然后此生是无穷的不满和怨恨”
“电影里那段角色已经没有爱了,是一种习惯,甚至有仇恨”之后
该男生还是粉红泡泡直冒地反驳:
“不,我觉得他们之间一定还有爱!”
笑死我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差异简直隔着几万光年。
2 ) 平凡的生活,波澜不断。
写给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在不断的矛盾中发现生活的神奇。
冯宝宝,香港一代著名美女巨星。原籍广东中山沙溪镇上亨村。父为电影导演,母为歌星。5岁时出演《毒丈夫》六岁参加《十号风球》的拍摄,七岁主演《雨夜惊魂》。后相继在30余部影片中饰儿童角色。1971年赴英国学习室内装帧。回国后,为梁普智执导的《跳灰》1976年担任美术设计。后出演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现在的她可以说是“倚老卖老”了。
3 ) 好演员,差剧本
(影评写于去年8月广州香港电影展映周)
香港电影发展局和广东省广电在广州第二年举办香港电影展映周,放映5部香港未公映,内地公映可能性不大的香港电影。今年选的5部电影整体质素不如去年,这也与去年中小成本的港片数量和质素都较好,多新人涌现有关,像《狂舞派》、《过界》。今年可选择较窄,影片质素参差,不过当中也看到一些久未露面的熟面孔,比如高志森执导,冯宝宝主演的《妈咪侠》。
约二十年前,萧芳芳主演了一部《女人四十》成功演绎了一名四十岁女人阿娥,如今冯宝宝在高志森复出的《妈咪侠》要演一个五十岁的女人阿爱和讲述她的家庭故事。女人四十和女人五十大抵上有没有什么不同?四十岁的阿娥和五十岁的阿爱相比,阿娥家里上要照顾老年痴呆的老爷,下有儿子的青春期烦恼,还有面对老公的中年危机,而阿爱要面对的是家吵屋弊,七老八十的父母还天天闹离婚,家里晚上经常“开战”吵到邻居投诉,管理处警告,家里的儿子又是个十足的宅男,不工作,靠家养,整天只顾着打机。好不容易说服父母分居,把父亲接上来大陆,在中山买楼养老,还请保姆服侍,结果有意外地多了一个“弟弟”。
不过,《女人四十》的阿娥和《妈咪侠》的阿爱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则是有十分大反差,阿娥无论在家在社会都表现出干练,乐观,积极,相反阿爱却是没什么主见,一心想靠男人,但老公失踪,儿子不生性,也不太善于处理处理家庭关系。其实对比两部片的第一幕就能阅读出两个中年女人的不同特征,《女人四十》一开场,阿娥在街市买鱼看了又看,为了便宜一点趁着鱼贩不注意,一拍把鱼拍死。萧芳芳生活化的表演之余也不失喜剧感。至于《妈咪侠》的开场是图书管理员阿爱和馆长的对话,馆长即将退休,推荐阿爱接任馆长,但阿爱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竟然一个五十岁的女人要对馆长说:“我要翻去问下我爸爸先。”才能做决定,你能想象这个中年妇女有多没主见。
尽管都是家庭伦理题材,讲述中年妇女的家庭故事,但《妈咪侠》还是无法和《女人四十》相比,这不仅仅是《妈咪侠》在人文关怀上无法与《女人四十》相提并论,而是《妈咪侠》本身在喜剧的表达,叙事情节编排都十分有问题,尤其在喜剧表达上。《妈咪侠》的视点较为跳跃,阿爱对男人的态度的过场由儿子叙述,站在儿子角度去讲母亲的故事,但剧情发展到中间一些段落,会忽然转成阿爱的角度,会出现阿爱的独白显得十分突兀。把儿子当作一个主要的叙述者,但儿子的戏份较弱,因为他宅的特点,也无法和其他角色产生更多互动,所以他的独白十分游离。
片中一个情节,家里的湖南保姆怀孕,被认定孩子是父亲的,这个剧情设置到结尾语焉不详。湖南保姆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有一幕孕吐反应,就跟阿爱在片中的对白,“这个小孩一定不是你的,她来的那天就见她有孕吐。”这个孩子是谁的只要去医院一验即知道,却为何这个情节原本安排在内却又中断,到了结尾更莫名其妙,阿爱还是很安然接受了这个孩子是父亲的,自己多了个“弟弟”的现实。比较“亲建制”的高志森说影片最后就是要中港和谐,香港的主人阿爱和湖南的保姆阿嗳最后和谐相处,这本就是一个毫无因果的包容。如果真是要用此结尾来表现中港关系,那似乎预示着中港之间不要做那么多争拗,这个儿子是谁的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吃死猫,who care?总之大家要和谐嘛。影片的中港元素处处体现,阿爱回中山买楼简直变成一场中山城市宣传片。
《妈咪侠》是家庭伦理片,但也是一部喜剧,高志森用了喜剧的方式来讲述这个家庭故事,但影片的笑料显然都相当落伍。因声线像周星驰而走红的广州电台主持温超在戏里依然扮着周星驰,经常在当中喋喋不休地说周星驰电影对白。他在片中的存在是要搞笑,但我认为他的存在简直让人到了神憎鬼厌的地步,每一次出场都用他毫无演技的表演去背周星驰(甚至个人觉得所谓声线似周星驰也是刻意压声压出来的效果),而且他扮周星驰这个笑点也早已过时,像这类只因像某个明星而红的演员,毫无个性和演技,这种笑料的运用只会一次有效,用第二次,第三次就十分令人反感,因为他扮得再像也不可能是周星驰。冯宝宝的演技能放能收,炉火纯青,曾江和邵音音的演出也十分精彩,但《妈咪侠》可惜是一部有好演员但无好剧本的电影,也浪费了一班好演员。
4 ) 没有请水军难道就没人说好了吗?——对差评的反驳帖
豆瓣电影里,我一向很少给电影打5星,就算再出色的影片,我也能挑出一两个毛病来,但这次是个例外。真的是个例外。
全片看完,我发现作为家庭伦理片,它基本上可以说是完美无缺,尽管也存在一点点瑕疵。但这点瑕疵,无伤大雅,存在又何妨?
暂不说它的好,先看看观众是怎么说它的坏吧。
第一,故事零乱。是真的零乱吗?故事其实圆满地讲述了一个小家庭从矛盾的爆发到最终解决的整个过程,有头有尾、前有铺垫后有解释,剧本故事实际上相当完美,逻辑结构也非常严谨。中间似乎夹杂着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第三者,例如那表演夸张的热情外甥、逼妈妈还钱的黑老大、郝医生、儿子追求的女孩等等,乍一看,这些人似乎都没头没尾,只在戏里表演了一番就没下文了,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一辈子遇到的人生过客又何止几千几万?影片里能让他们展现一下自己的性格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二,人文关怀少。估计很多观众不喜欢它,就是因为它没有像很多文艺片一样,特意用煽情来体现它的“人文关怀”吧?像《桃姐》(我只给它3.5星),就用了桃姐的死来煽情,但实际上,这是十分违反生活真实性的,像桃姐那样小中风的有钱的病人,被送到那样破的老人院,已经很令人费解了;而后面医院竟然对她那样的小中风束手无策,这在现代,其实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至于本片,人文关怀需要观众自己去读出来,既没有特意的煽情,那么,观众自己费点脑筋去体会一下,又有何妨?当冯宝宝一次又一次对父亲说些似乎不轻不重的话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一阵无奈和感动,面对那样固执的老爸,你能有什么办法?父爱的体现往往只是轻轻一瞥,有的时候,别人也一样。
第三,情节漏洞。本片可以说,情节毫无漏洞,因为很多原因都设置在情节中,观众不愿体会,就完全想不到。前面小妹呕吐,当大家(包括观众)都以为她已经怀孕了的时候,那外甥就已经解释说她是坐了太久的车的原因,只是那个时候谁能知道其实他并没有撒谎呢?小妹肚子里的孩子的的确确是老头子的骨肉,这在后面两人的亲密关系中就可以看出来。至于黑老大在电话里提到的“湖南妹”,是另有其人,导演不过在其中玩了一次迷魂阵而已。
第四,笑料老套。喜剧其实是最不讨巧的,毕竟喜剧片发展了这一百年,所有的梗已经被人们玩烂了,再搞个新花样出来,很困难也很难让人接受。现在的影片,只要笑料能与剧情相符,基本上就可以了,例如《煎饼侠》(我给它2星)就是如此。在本片中,一些笑料虽似老套,但其实与故事的契合度也非常高。例如那外甥,处处模仿周星驰,过度热情又过度做作,但在生活中,许多推销员不就是如此吗?例如当在吃饭的时候,儿子大声嘲笑外公生了个“带把的”,这其实也非常符合常理。例如那郝医生说了“爱情不分性别”后与助理做出暧昧的动作,也相当合理而且有趣,其他还有儿子向拾荒老太婆讨要女孩电话时的夸张动作等等。尽管没有爆笑的场景,但这些已经够了。这部电影里的笑料,与故事的主题非常相关,并不仅仅让你发笑而已。
下面再说这部影片的优点。
第一,真实。非常真实,真实到外国人根本了解不了的程度,所以本片在电影节上毫无斩获。中国的小家庭就是这样,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邵音音人老心不老,什么都想学,根本不顾别人感受,真实。老头子与老太婆吵架摔东西闹离婚,真实。妈妈听说丈夫没了大哭,但又不甘心他人的逼迫,真实。老头子一树梨花压海棠,真实。儿子只知道啃老打电玩,真实。妈妈性格柔弱却要挑起家庭的重担,真实。学周星驰的外甥表演夸张、没钱装有钱,真实。。。。全片下来,基本上找不出任何一处不真实的地方。如果有,请你指出来。不要以为真实很容易做到,像《重返二十岁》(我给它2.5星),开头的架构就虚假得不得了,那老妈啰嗦是啰嗦了点,但不严厉,会至于让自己的儿媳得心脏病住院吗?会至于恶劣到让儿子想送她去老人院吗?
第二,伤感。一个女人,丈夫失踪了十年,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噩耗,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宽慰她,这种事情,想想就难受。其实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心肝,只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有事在身,而且他们对那个失踪的男人也不存在任何感情,要装也装不出来。另外,老头子屡出事情,在医院里陪他的只有冯宝宝,等等……
要说瑕疵,其实也有,但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例如影片一会儿旁白,一会儿独白,叙述角度也由儿子、母亲、第三人之间换来换去,令人脱戏;当那外甥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拼命介绍中山,让人感觉这只是一部中山的宣传片,这点学《非诚勿扰》(电影),其实不好,不过这要看观众的接受程度了,依我看来,放着也无妨。
另外,影片里老是出现的“妈妈想男人、妈妈骗男人”等字幕,于故事无补,而且歧义太重,建议删掉为上。
5 ) 96分钟一切都会结束
一个酷暑难挡的下午,热得趴在凉席上睡着了好几遍,因为不想打开Excel干活,就打开了一部电影。现在对于电影的选择既不看票房,也不是口碑,只看到了冯宝宝、跟邵音音,想必可看。
很诡异的是,一边看一边觉得,这什么玩意儿,却总让我打消放弃观看的念头。跟《男人四十》、《虎渡门》一样,透露着真实到不能再真实的生活气息。直到看到80多分钟的时候,邵音音唱着粤曲孔雀东南飞,起先鲜活,而后露出一丝落寞的表情,让我想要写点什么。
看过不少这样的女人,小时候为父母活着,嫁人了为丈夫活着,老了为孩子活着。在这中间小心翼翼维持平衡,最好老板不要给升职,因为只想混混日子,回家带儿子。老爸出轨,老妈发颠,又怀疑儿子是同性恋,每天操不完的心。所幸的是,上天赐予女人无数的烦恼,同时又给了她们最厉害的技能:为爱可以满血复活,战斗级别瞬间爆表。
一直喜欢冯宝宝,她的演技里有难能可贵的喜剧天赋,俏皮可爱、不造作。本来很叫人焦头烂额的故事,掺进了一点幽默感,就不是那么难以忍受。这是我心目中的香港电影,故事会跟现实一样纠结,有些人来来去去,也许你想多看他几眼,然而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戏份不再出现。
这可能是一部关于人生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或是一部只关于家庭的电影。
男人常常搞不懂女人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女人也搞不懂男人每天在家里板着脸是有什么心事。在女人用心营造起来的小世界里,缺掉哪一块都会叫她们天塌地陷。手忙脚乱地想把所有部分安回去,才发现最挡不住是变了的人心。
前两天在别的影评里看到说,最鸡汤的故事不是吊丝逆袭赢天下,而是面对鲜血淋漓的现实战斗到底。这两种故事肯定各有粉丝,前者适合给小孩看,后者适合给大人看。
现在来说说邵音音唱戏那段,邵音音曾是邵氏艳星,年轻的时候从台湾到香港进了演艺圈。多年浮沉,近来又频频出现在香港电影里,凭着她年老沧桑、美貌不再的容颜。在电影里老公找了年轻的老婆,几十年夫妻到头仍孤独终老。她唱着戏文,诉说心事。字正腔圆,情感浑厚,从喜到忧的过渡无比令人信服。老戏骨演戏好像不用演,往那儿一戳就浑身都是戏,早就浸淫人生,沾满了故事。她的脸也许不再适合观赏,不过就是让人移不开眼睛。
影片里还出现了很多熟悉的演员,好像逢年过节亲戚都来了的欢乐。他们带着三分亲切,说着生活中的烦心事。告诉你,其实再烦也没什么,一切都会过去的。
6 ) 为什么天朝的导演总是喜欢跟风拍各种侠呢???
人家外国的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剧情好,特效好、对得起观众。我们
天朝的导演跟风拍的机器侠、功夫侠、咏春侠、冰封侠,光听名字就觉得S(和谐)B了,剧情更是脑(和谐)残到爆,特效也垃(和谐)圾到爆,现在居然还给我来个妈咪侠,你想雷死大众不成?拜托你们这些导演别再丢人了好吗!!!
果断一星不谢!!!
有点意思,但是真的发神经一样,说荒诞又是真的,说真的有完全没逻辑。只有情绪和困境是对的。
很不错的一部温情小品,全片最大的缺点大概是妈咪侠这个名字让太多人误解了。其实细看下来虽然事情很多很琐碎,但总算是有个温情的收尾。
港人家长里短,每个人都演的不错,角色性格到位,就是讲到最后也不知重点在哪,也就那样吧
2.5星,題材不是不可以,前有《女人四十》做例,但是劇本處理實在乾澀。原來謝生是老少通吃的臘肉男神
冯宝宝的配音不断地让我出戏
女人五十?
冯宝宝的演绎和角色都好有意思。阿爱可能是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的50岁中年妈妈的写照:她们上有老下有小,有操不完的心也有想退休安享晚年的梦。正是因为冯宝宝真实不做作的演绎,让人看这个有点脱线的故事也不觉得过头。不过整个质感太老旧了,邵音音和曾江两个老戏骨也没用好。
剧本用心了,很多细节突出,冷幽默的小包袱抖得也好,情节比较散碎,是缺点但同时也是优点,胜在生活化接地气,容易代入。不过大主题空泛,“妈咪”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双重身份没有升华体现,与亲人之间的互动缺少戏剧展现,少可看性,并且后段被父亲曾江的黄昏恋冲淡了主线。
导演拍摄手法略显幼稚。
是不是好演员不知道,反正这片子里没一个演员是自然的。一看就是再演着,看不清楚表情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曾江还活着啊
不差,高志森这个骂黄百鸣清高的导演居然还在拍师奶片。可贵的是对新一代的刻画,在老一辈的歇斯底里中蹲在地上夹菜吃饭,台词也有小幽默。冯宝宝和萧芳芳这两位童星玉女师奶真是女演员的典范。湖南保姆的整容脸有点过份了。好久不见鲁芬和黄光亮
坚持看了快20分钟,不得不差评!糟蹋了
怎么会拍出这样一部糟蹋演员的电影
略失望。這他媽演的什麼!!!!
邵音音最后唱粤剧的细节还是很抓心的故事的价值取向有点别扭…女的安心工作,延迟退休;男的退出家庭,携小三归隐山水😂😂😂
本片是高志森久休複出之作,靈感來源于杜國威的舞檯劇(但舞檯劇素材亦是高志森提供的),並由高志森親自編寫劇本。該片不同于高志森過往的高頻率喜劇,而是表達三代人之間的矛盾和溫情的一部家庭倫理喜劇片,作為女主角的馮寶寶表演精彩,作為核心串聯起三代人的情感,幾場情感戲表現也頗為細膩,只是蕭芳芳的《女人四十》珠玉在前,相比下馮寶寶有些戲份就表現有些過火了,邵音音飾演的母親角色亦是粗中帶幼,最後一幕唱粵曲用簡單的演出帶出了極為複雜的情緒,不過最為精彩還是老戲骨曾江飾演的父親,演活了一個渴望被愛和關心的老人角色,和傭人發生關係一段忘年戀更是大膽,但編導並無做出道德批判,而是希望觀眾能關注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生活,而曾江的演出亦帶點荒繆感的劇情亦豐富了故事,令之更具說服力。
好些细节感觉很别捏,不细腻,要是许鞍华来拍相信会更棒
还可以啊。不过有点意识不良,好像鼓励香港男人到大陆找小三似的……//客观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吧
蔡瀚亿的戏份有点少啊,他恐吓邻居那场戏还蛮好玩的。他戏路挺宽的,期待接下来的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