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review/1018861/这篇关于电影的内容分析的很透彻,还有就是奇怪的粉巷。
欧阳花为什么对自己被强奸(还是未遂)一事这么抵触,为什么她会在深夜出现在粉巷,为什么下大雨杨红旗也会出现在那,为什么那地方叫粉巷。
答案:因为欧阳花作为一个大学生却在背地里卖春赚钱,粉巷,顾名思义,有颜色的...而片警是不会说自己的辖区治安有问题,更不会说这有所谓的红灯区,所以欧阳花才会对自己出现在粉巷如此的讳莫如深。而杨红旗呢,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年近40,无老婆,没正式工作,可他知道2月14是情人节,所以他才给父亲做了晚饭,又冒着大雨来到粉巷,实际他是想买春的,可是却遇到影片故事最初的纠结......但后来导演可能也觉得这样太阴暗,这方面给的提示并不多,最后也并没圆场,也可能关于这一段被剪掉了,可能担心审批不下来吧。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金马影帝范伟的十部好电影,他演的小人物啊个个都是教科书”。
这十部电影分别是
我选了最后一名开始看,《求求你表扬我》。
看完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新闻媒体的故事,毕竟我曾经也在南方某报社干过,更重要的是:电影里边讲的故事那么写实,但又那么深刻。既探讨了人性,又探讨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反思了一把主流意识。
这部电影值得在岗的,以及曾经在岗的新闻媒体工作者看两遍。
电影讲的新闻媒体事件,其实就是记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不算离奇的爆料,第一遍看过去,觉得这事也算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好深究。
针对一两个不太懂的地方去影评平台上寻找答案,一看吓一跳:原来,我根本没有看懂。
于是,又看了一遍,被影片所表达的东西深深震撼。
在这部电影里,不仅范伟的演技可圈可点,王志文、陈好、廖凡等人也都表现精彩,更重要的:这部暗藏玄机的电影,今后恐怕再也拍不出来了。
————————————————
第一遍看,剧情很简单。
民工杨红旗(范伟 饰)几次三番跑到报社要求记者写篇报道表扬自己,因为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中救了一个姑娘。
(民工杨红旗)
可是,当事人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 饰)对这件事坚决否认,并且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
(女大学生欧阳花)
负责这起爆料新闻的记者古国歌(王志文 饰)在调查中得知:杨红旗要求登报表扬是为了完成父亲在临终前的愿望。
然而,一来二去地采访调查,直到杨红旗父亲“去世”依然没有看到儿子被登报表扬,古国歌受到很大的触动。
(报社骨干记者古国歌)
在古国歌的警察老婆米一(苗圃 饰)的帮助下,古国歌寻找事件的真相。
(警察老婆米一)
最终,杨红旗登报受表扬的心愿实现了,而记者古国歌却深深地陷入了另一起欺骗里。
————————————————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只要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做过记者,跑过社会新闻的人见到这样的事情都觉得稀松平常,基本可以概括为:遇到了一个偏执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在我曾经做记者的那个城市,很多很多村子都有那种好几年如一日状告村干部侵占土地、入户搞黑幕、选举舞弊的人,这种人隔一段时间就给记者发线索要求登报。
也有那种权益受到了侵害(通常是某个很强势的集体的侵害),天天带着一大塑料兜子材料请求伸冤的,这种事情不是媒体人不管,很多时候根本证实不了,也因为太常见而不足以为新闻。
就像电影里边“求求你表扬我”的情节,现实中也不少。
(很多起“求求你表扬我”事件)
看第二遍的时候,主要为了寻找三个答案:为什么民工杨红旗说他干了女大学生欧阳花?电影结尾杨红旗的父亲死而复生并出现在北京到底是不是幻觉?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为什么定格在一个旗杆上?
杨红旗是那种很普通的愚昧、忠孝的民工,40来岁没有固定工作在工地打零工,单身,每天从工地回去骑很远的自行车照顾重病的父亲。
而他的父亲杨胜利则是一个更加偏执的人: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投身于荣誉,在老了重病的时候,依然把国家给的补助捐出去,而不去治病。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看着一屋子的奖状,成为他所有的人生寄托。
(杨红旗父亲杨胜利)
杨红旗在这个英雄父亲的养育之下,按说会老实忠厚,他为什么又爆出来这么一句话?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杨红旗救女大学生的粉巷,原本就是一个烟花之地。能在2000年左右就用香奈儿的女大学生欧阳花,情人节的半夜出现在粉巷,本就不清白。杨红旗救了她以后,她很可能用自己的身体来报答杨红旗,并要求他对消息保密。
(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情人节雨夜)
电影结尾处杨红旗的父亲杨胜利死而复生,导演表达的意思是:杨胜利伙同村长骗了憨厚的儿子杨红旗和记者古国歌,他们一起导演了一场假死,从而达到了给杨红旗登报的目的。
(杨红旗父亲杨胜利策划了假死,骗了明日晚报的人)
直到影片的结尾,古国歌从报社辞职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见到了穿着红色衣服,用轮椅推着父亲的杨红旗。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幻觉,直到古国歌转身就收到了杨红旗发来的短信,说登报表扬产生了奇迹,父亲恢复了——“我爸的生命出现了奇迹,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表扬。”。导演黄建新在接受访谈时很明确地表示,那是一场假葬礼,因为它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比如:这场葬礼在荒野上(奇怪的地点),现场布置很奇怪(红色的蜡烛),参加葬礼的人不合理(村干部诡异的笑容,还有照片上逝者的莞然一笑)……
这场葬礼将影片拉进了一个奇异而扭曲的境地,同时也给出了一种暗示。
那么,新的问题产生了:在这场有预谋的欺骗中,杨红旗到底是不是无辜者?
(古国歌与推着父亲的杨红旗擦肩而过)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旗杆上,其实也是在反思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普通人应该无私奉献,应该争做标兵,应该争取奖状、争取表扬,但真正产生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人,又会怎样呢?
主流意识形态下产生的杨红旗父子,尤其是杨红旗父亲这种荣誉偏执狂,这种不择手段获取荣誉的人,是个悲剧,也是个笑话,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悖论。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旗杆上)
电影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其实是一个悖论的世界,一份叫“明日晚报”的报纸,一个低声下气求表扬的见义勇为民工,一个被救了却不领情的女大学生,一个用各种手腕儿监视自己伴侣的女警……
除了报社记者古国歌、女警米一、杨国旗、杨胜利、大学生欧阳花,电影还塑造了其他几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明日晚报主编)
明日晚报的主编是一位“老狐狸”,在几十年前他和杨红旗父亲杨胜利一起编造假新闻。 在老杨的葬礼上,村支书拿出的那张报纸就是他当时的“罪证”,他一看到就非常紧张,赶紧对古国歌发问:“那份表扬稿到 现在还没写好?”古国歌说还没有,他咬着牙呲道:“你呀,太不象话了。”
随后他转身将报纸扔到了土坑里,当杨红旗一铲一铲把土添进坑里,将其“罪证”掩埋,我们可以看到老主编的脸上大松一口气。回来的路上,在车里,主编将一本“四书五经”展示在观众面前,其实也是将一名领导的生存之道展现在观众面前,将中国的“官场”的一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
最终,他写了杨红旗求表扬的那篇报道,也只是为了一个新闻大奖。
(派出所的警察)
派出所的警察昧着良心不把那天晚上的事记录在案,只是为了保持他们的管辖地——粉巷没有犯罪的记录,还让古记者“(我们辖区没有犯罪记录)这事不要落下”,其性质,其代表的是什么,一目了然。
这点真的很写实。
(一束光打在杨胜利的身上,很有蕴意)
杨红旗的父亲杨胜利代表了老一辈传下来的主流价值观。他是个爱慕虚荣骨子里透着狡猾但不开窍的人,真的应了那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他对国家的号召从不怀疑,不管是几十年前当“ 劳模”,还是现在捐款、有病不治。
对他来说荣誉是至高无上的,不仅作为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标准,还作为衡量儿子的标准,为了让儿子受表扬,在村支书的唆使下诈死,那张陈旧的报纸还被村支书拿来当作“威胁”主编的筹码。
(阴谋得逞后微笑的村支书)
村支书是一个崇尚政绩工程的干部,也是官场的老油子。
古国歌第一次进村的时候,他以为是要报道村子的变化,敲锣打鼓,西装革履,饭店里也是一桌子酒席(再次写实了)。
杨红旗父亲的葬礼上,村支书换下了西装,一身农民打扮。葬礼上他笑了,笑的很得意,因为计划得逞,杨胜利说“(主编)肯定会来的”,果然不错,大局已在掌握之中。
看过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很多有趣的点,很多深刻的隐喻。
虽然这部电影剪辑一般,节奏感一般,缺少电影的质感、更像电视剧,但其内涵和野心令人不得不服。
————————————————
这部电影“以小见大”,这也是黄建新导演的一贯风格。
(黄建新导演)
近两年拍出了《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的黄建新导演,在十几二十年前,有许多充满文艺调性和隐喻的文艺片。他的影片通常通过一个通俗的片名(比如《站直啰,别趴下》《红灯行绿灯停》《背靠背,脸对脸》《谁说我不在乎》等),表达出了其所蕴含的思考,和其所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虽然主题严肃,但是导演总会巧妙地隐藏自己的意图。
而这部《求求你表扬我》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也是卧虎藏龙。
这些演员,现在一个个都是戏骨、大腕儿了。
甚至还有冯小刚、刘震云这样的金字招牌。
我在标题里边说了,今后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原因嘛你懂的。
而之所以建议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看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这部电影对新闻媒体伦理、责任的探讨很深刻。
影片表面上是一个查明真相的故事,实际上却告诉我们真相的不可知——新闻可能永远也触达不了真相。
古国歌以查明真相为己任,他不相信听到的、只相信亲眼见到的,他连自己老婆是否真的是一名抓捕罪犯的女英雄都表示怀疑。而见到的都是真实的吗?他见到了被雨淋湿的欧阳花,可那天没有下雨;他见到了葬礼,却于一年后又见到了红光满面的杨胜利。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幻影?说不清的是非对错,看不透的真真假假。古国歌被真相逼迫得无法呼吸,他崩溃了,只好用辞职获得解脱。
(迷茫的古国歌)
影片用古国歌表现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相,却永远无法得到它。
————————————————
最后,以电影开篇后范伟的一句经典台词结尾——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范伟:幸福是什么?
http://www.365yg.com/group/6353733484934873345/电影腾讯视频上就能看到,也可以回复“求求你表扬我”获取资源。
这是一部隐喻很深的片子,如果单从剧情上理解,这里面似乎没有一个好人,反倒充满了怀疑和猜忌,以及浓浓的宿命感,我先把大家觉得是好人的人分析下。
古国歌从始至终都是戏里的男一号,导演通过他实现了意识的蜕变,他是一个精明干练的人,好奇心强,算是良知尚存的一个人。
但他最终也被他的精明玩死了,这个人其实有很多自作聪明的地方,他内心里实际上看不起杨国旗这种农民。
在和杨的第一次咖啡厅交流中,导演特意给了一个特写,古其实看到杨的自行车被没收了,但他没有说,反而在后来取车时问了一句:你骑车来的啊?外面正在下着大雨,但凡能坐汽车的决不会骑自行车。在杨走后古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另外古还玩了个心眼,它故意把罚款从5块说成50,也许是消遣,也也许是想把杨吓退,让他不要再缠着自己了。
古也是一个比较有自我意识的人,他很怪诞的画了一张老古自画,这是国庆节,建国54周年,很巧的是杨在2004年5月4日找到古,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巧合。
古家境不错,住的房子也不是一般农民能住上的。
古在最后众叛亲离,这是因为他这种小资产阶级总是左右讨好,对下工农阶级杨国旗敷衍了事,看似热情接待实际看不起,对暴力机关米衣态度暧昧,希望和米衣可以联合,但却总不被接受,被怀疑。对上面的统治阶级主编言听计从,决定权全部被主编掌握,对老革命杨胜利又心生愧疚,试图缓和关系,只有谈伟这种学生阶级对他趋之若鹜,可惜他们力量太弱根本无法左右局势,这是个很痛苦的人物。
谈伟
谈伟是本片唯一一个挑不出大毛病的人,他所代表的学生阶级聪明,敢做敢为,为古通风报信,行动力强,说调查就调查,还都是敏感话题,追求自由,不信任暴力机关,可惜一是力量太弱,连和高层直接通话的途径和资格都没有,在剧中几乎没有和除了欧阳花和古还有杨之外的第三阶级有过大的接触,二是太容易被煽动,被欧阳花的美丽外表所迷惑,也让他失去了古这个老师和朋友,另外同为学生阶级之间矛盾也不少,在被谈伟要电话后欧阳花首先是拒绝,后来看穿谈伟为笑而不语。
在欧阳花准备跳楼时,三个她的朋友首先想到的不是联系谈伟来救,而是花大力气特意跑到编辑部找到古,这段看上去有点荒诞,实际是导演刻意所为,很有意思的是其实谈伟已经和那三个女孩互留了电话,这或许证明了他们之间也不够熟悉或不够信任,又可能认为谈伟力量不够 必须找到更高一级的古。
谈伟很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在游泳池戏里就拿了个望远镜,被同行女生所笑却不自知,但这也没什么,他还年轻。
再来说米衣
米衣是本剧里很可怕的一个人物,我怀疑她在第一次谈伟给古看欧阳花照片的时候就一直在偷听他俩的对话 后来直接报出了欧阳花的名字,还说她很漂亮,即使没有偷听,如她所说真是直觉,那也够可怕的,通过直觉,下一秒就直接凑到古身上闻,一闻就知道是香奈儿,她经历多,路子野,能力强,且自始至终都不信任古
剧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米衣每次生气或表达不满时都会捶打木偶,而木偶上是老古自画。
这或许是在敲打古让他听命于自己,但古也有自我意识,而且很强。
米衣和欧阳花一样都很会玩心机。欧阳花雨淋离开古家之后米衣回家,质问古说哪下雨了,其实真的下雨了,下过雨了,欧阳花是假意淋湿,而米衣则又对古起了疑心,她只靠直觉办事。
在这之后又拿放大镜对着床上照,我猜测是想发现阴毛或j液之类的分泌物的痕迹?结果当然是没有,古应该是真不知道外面在不在下雨,在欧阳花走的时候还借了她一把雨伞。
有一个处理很有意思
在米衣发现欧阳花之后两个人对视了两秒欧阳花绽放了一个神秘的微笑,随后撑开了古送她的伞,这似乎是想表达挑战权威暴力机关,证明你身边的小资产阶级已被我拿下,请注意在这之前欧阳花已经发现了米衣有点不对,着装老土,她很聪明,又有资本,但还是太弱了。下面一场关于她的戏就是她被警察找到,家底全被抖出来了。
杨国旗
杨国旗不是好人。
他一开始应该是想去粉巷找妓的,剧里他没有老婆,也没受过嘉奖,真的如他所说是正好路过,仅仅是想去买烟吗,按照他的描述,他所救人的地方全是拆迁房,四周连灯光都没有,一个赶夜路的人真的会走那种路吗,他是工地的,后来古再去找她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从事高空户外塔吊工作的,首先塔吊在半夜是绝对不会开的,如果是顶班,当时又是大雨加闪电,按常理来说户外施工根本不可能开展,他在骗人。
所谓的爷爷希望他得一张奖状,这个理由真的很牵强,而从始至终都是他的一面之词,在古去的时候他表明来意,这么一个决好机会爷爷怎么没有说他的这个梦想呢,他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笨,在古说了还车50块之后怎么又去了交管所讨要自行车呢,他对古也表示了不信任,甚至以此反将一军。
至于杨胜利,我还是愿意将他当做成全片唯一的好人,一位纯粹的共产党员。而村支书说爷爷确实已经得了重病,这是从古嘴里说出来的,那时候他还没发疯。而村支书说他烦,我想可能是因为他把政府发的钱全捐给希望工程,而村里就没有油水捞了,在葬礼上古看到村长笑了,是因为确实杨胜利念诗已高还是老党员,不照顾不行照顾了又凭空生事。人一死再一报导,为村里得了流量和曝光,也除了麻烦。
再来说欧阳花
欧阳花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在原著里她的家庭不好,家里穷,而米衣特意要说香奈儿,要是想表现古和女人接触过,说香水就好了何必要说香奈儿呢,我想可能是导演刻意为她营造多金形象,这可是2004年的中国,一瓶香奈儿香水要花一个普通职工半个月的工资何况是穷学生,根据强奸犯交代的时间,十二点半,粉巷,下大暴雨,且不说宿舍会不会封门,一个正常独身女性就不会出现在那,她在等人,等谁呢,大概是嫖客吧。
另外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古和谈伟第一次去学校找欧阳花时他们朋友四个很警觉,又露出了诡异的微笑,眼光齐齐望向欧阳花却又不说。
在后来泳池时才表明欧阳花是谁,我估计在从校门到游泳馆的路上古已经表面来意,又或者是在欧阳花换衣服时(欧阳花参与了跳水)了解了古的来意,他们觉得没什么风险,就介绍了欧阳花,而在后来古调查时,他们却说二月十四号的晚上他们一直在一起,这显然是骗人,但为什么要骗人呢,同吃同住同恋爱,这句话我理解了挺长一段时间,朋友愿意为她圆谎,她大概也是编了一个什么理由,可奇怪的是最后欧阳花见到了古对他说她失去了工作,朋友,如果她不是去卖妓,怎么会失去工作呢,这只是强奸未遂,工作单位会因为职工被强奸未遂而拒绝录用吗。朋友也没了,请容许我作出最恶毒的假设,她和她的这几位朋友,全是妓女。在被警察查到是妓女后又将她的几位朋友顺带一起查明,这样就有点绕的通了,而一起恋爱,大概就是从事同一份工作,甚至服侍同一个人?
故事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一个黑化的版本。
农民工杨国旗在去嫖妓的路上看到妓女欧阳花正在被歹徒强暴,他左右为难之间吓跑了歹徒,欧阳花对此表示了感谢并留下电话号码和学校地址,杨国旗作为嫖客自然心领神会欧阳花的工作和留电话的意图,也就是肉偿,这大概是欧阳花情急之下的应变之道,她当然不希望杨胜利报警,但他还是报了,因为他也是嫖客他害怕欧阳花会报警,如果警察追查下来发现他也是嫖客,会使得功勋后辈的杨家身败名裂,所以他想占得先机,先以救人者的姿态出现,可惜派出所也是为了业绩选择沉默,随后他找到报社希望报道他的壮举,这件事他应该早就和村支书说过也通过气,村支书想这也许是给本村加点知名度的好主意,于是邀请古一行人来村里参观顺便宣传村里发展的有多么多么好,杨国旗和杨胜利也说过这事,并且了解到他的一张老照片的拍摄者就是该报的主编,于是等古家访时主动拿出那张报纸以套近乎,实际上也成功了。杨国旗的父亲当然不知道他是嫖客,自然觉得儿子做了这么个好事应该受到表扬。
欧阳花那边没想到报社会来造访,于是四个人联合演了一出好戏,本以为这事会就此结束但没想到杨是个极其固执的人 而碰巧古的女朋友又是警察,她们当然不希望报社报道,报社报道后强奸犯还没抓住,势必给警察很大压力,造成民众恐慌,破案进程会大大加快而一旦抓住凶手交代后自然也会牵扯到欧阳花做妓女的事,她即将要为一个很好的机构工作。
最后两败俱伤,在警察了解全过程之后欧阳花来祈求杨不要报道以免扩大影响,杨拒绝了,或许是怕自己到时候表扬没了人也没了,或许是对欧阳花的反复感到厌烦,至于到底有没有干,要是想的坏一点,可能是杨干了后又出尔反尔人财两得,又可能是杨对古这种自作聪明的人的一种调侃。
古一直被蒙在鼓里,认为是自己的犹豫导致了杨胜利的遗憾以及欧阳花的身败名裂,最后精神失常,变得孤僻怪异,远走他乡,最后的杨胜利应该是古自己想象的,他抱有朴素的正义观最后却被无情击碎。
如果揪其深层原因,在改开之前毛泽东思想引导人民,全国至少团结一心物质匮乏而精神饱满,而改开之后,全国人民富起来了,各个阶层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精神的栖身之所,物质饱满而精神虚无,而主编不会说什么,因为他是既得利益者享受着被人尊敬和优渥的生活,欧阳花,古,谈,不会说什么,因为他们脚底下还有杨这种苦苦支撑的底层劳工。
影片有一幕很有意思,主编把写有毛泽东思想的报纸扔进土坑,而杨国旗亲身抄起铁铲用泥土将其埋葬。
中国式的荣誉感,愚孝误人,更误伤受害者。
最后的黄氏讽刺剧,依然老辣,好像冲突很明确,“其实并没有故事”
其实挺不错的片。就是结尾有点不着边际。这就是飘过心里啊?
全片最有感觉的一句台词:我已经分不清对和错。被苗圃一句:那你分得清男女么 给顶回去了……苗圃你怎么不去死!
7.0/6.8
裸的没意义...
这真是…
听说老杨上课讲这片了 我专门拉来看看。。解构主义者黄建新狠狠玩了把符号学玩了把影射 他讲了中国、毛、历史真相、价值观、时代的对立冲突和中间者的无助 故宫一场戏非常有亮点有深意 但是这么牛B哄哄的东西 就可以原谅编剧幼稚表演可笑和摄像无能吗?
十多年过去了,媒体的处境又发生很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再看这片是有不少值得回味的点,但黄建新终归是“混世”不魔王了。含混的,大费周折的,一会小河的音乐,一会“操他大爷的王八羔子”的老头萎缩成既不是真理,当然也非真相的结局。至此别过后,就加速的一颓到底了。求求你表扬我,一语成谶。
有人看到红,我看到了黑,细思极恐,这是一盘大棋
中国电影的弊端:叙事无能
挺不错的片子,黄建新很有拍悬疑片的潜质,但是就本片来说叙事能力不足是硬伤,悬疑味道不足
好简单的剧情怪文艺的。有点不够披露事实不够力度。
我也想要表扬!
太隐晦,后续不给力,深度挖掘不够——或者不敢挖掘吧。王志文、范伟、苗圃、廖凡都是好演员啊,尤其范伟同志,几场特写的戏,功力十足,真影帝!7
本来想截图的,没想到不小心看完了,剧情太好,五颗星不过分。
看了原小说,愈加觉得电影的结尾处理很赞!说说演员,王志文快成戏精了都,苗圃原来挺漂亮啊,范伟对一根筋小人物的演绎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绝对不似他外表那样粗糙,越品越有味道儿~~
还真有点意思,虽然是意外看到的
立意就值5星,解读参见B站up主毒舌的南瓜影评。
看到最后一刻才算看懂了事实,我也分不清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了。太隐喻了,晦涩的抵抗现实。被尊敬的是老谋阴险的人,被怀疑的才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