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主演提前去看了点映,故事很好,和所有的亲情电影一样,有冲突、有误解、有词不达意、有大爱无言、有冰释前嫌,结尾除了父子关系缓和,还通过一场马拉松让两人的个人价值得以升华。
除此之外要表扬下导演,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相当不错,虽然是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人物和环境无一不在推波助澜,将整个故事推向最高点,没有多余情节和铺垫,在这样的剧情作用下,父子之间的互动贡献了不少泪点,为了照顾和鼓励盲眼的儿子,父亲假扮成钟点工细心观察照料,而儿子也其实一早就看出,假装没有发现享受着难得的父子亲情,从互相怨怼到开始学会理解对方。而父亲笨拙着想要走近儿子时闹出的各种笑话,身边一群帮忙的可爱的人,笑点都自然而然产生,不尴尬不生硬,不过分煽情也不空口白话灌鸡汤。
另外,许多镜头甚至配色都很有意思,有一幕穿着红衣服的父亲为了给儿子陪跑,独自练习跑步,休息时站在一堆蓝色路障中间,短短几秒,父亲的孤独感和无力感看得人直想落泪。
马拉松训练以及正式参与过程中,有很多两位父子主角的脸部特写,可以看出两位为了这部电影在体力和情感上都付出了很多。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通过许多视角去感受到主角的人生和处境,而非作为一个看客去观赏一场他人的故事。
最后不得不说,重庆这座城市的故事感太强了,隧道、山路、江岸、集市、路边摊,都给故事带来很多“人”气,换任何一个现代都市背景,这个故事都不是那么回事,一不小心就拍成马拉松宣传tvc。
(并没有说tvc不好的意思)
故事结尾那些参与马拉松的真实人物,有陪着盲人朋友来跑的,有陪着爸爸来跑的,一个人的马拉松精神固然可贵值得钦佩,那些无条件去支持陪伴他们的亲友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存在,是上天的礼物。
看完还反应过来一件事,现实生活可能永远不如电影里那样有冲突必得到解决,有爱必有回应,而冲突之下不过是固执的人在用固执的方式爱你,嘴笨的人也始终在用嘴笨的方式回应。
散场给爸爸发了条微信——“爸爸,今天吃的这家红烧鱼不如你做的好吃。”
了不起的老爸 中式父子关系的读解 1.要有个loser装扮的老爸。开出租车,爱喝酒,大腹,强势训斥儿子,丧妻,否定儿子的一切。 2.要有个固执的儿子。生活在母亲离世,眼疾看不清路,父亲强势又无能,固执的喜欢并追求什么,比如马拉松。不喜欢弹钢琴又被父亲强迫弹琴。 3.要有个与儿子同龄的两小无猜女孩。喜欢并欣赏男孩爱追求的劲头,弹琴好,陪伴鼓励男孩所追求的,马拉松。 4.要有转折。葱父亲呵斥儿子禁止跑步到被儿子的努力跑步所感动,转折点在于同理心。理解儿子跑步的初衷是受到了已故跑步妻子的鼓舞。开始陪伴儿子完成马拉松比赛。 5.要有泪点。陪伴儿子跑步的过程是父亲由loser形象向不屈服生活强者站立的过程,从陪跑员意外跌倒到放手让儿子跑完,从儿子跑完后自己一瘸一拐完成比赛,人物形象完成了破与立的蜕变。 6.要有合适的档期。父子题材+励志圆梦+体育项目达成,需要合适的档期,六月的父亲节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7.票房产出1.5亿,人物剧情类电影成本大项在演员费用上,除了王砚辉,其他基本成本不大。腰部搞投入产出比,口碑九成优异,导演团队会获得更多机会。
1
有人说,每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其实都是一个拼命逃离父亲式人生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华语影坛,似乎鲜少见父子情作品。我们常见到讲述母爱比海更深的文艺作品,但中国式家庭里的父亲往往沉默、寡言、声微,像一张模糊的脸。我也逐渐相信,那个从我的父亲角色缺席的人,永远都是空白键。
导演周青元却要拍这样一部《了不起的老爸》。
他说,“这是一部讲述父子情的电影,我常常觉得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含蓄,彼此都爱着对方但说不出口,所以我想用不一样的方式作为两父子沟通的桥梁。”
《了不起的老爸》教我看到:他们,那些被称作爸爸们的男人们,或许也曾是,或依然是比山更巍峨坚韧的存在。
2
陪伴我的只有一个“李焕英”。
我的父亲从没告诉我,怎样像一个男孩般长大。所以我曾经在香港电影里学习,古惑仔或英雄本色,他们教会我什么是父子兄弟,什么是男性情谊。
《了不起的老爸》让我看见原来父子之情也是可以细腻绵柔的。
电影里的父亲肖大明、少年肖尔东,一个是社会底层开出租车的司机,一个是患先天视障却怀有“马拉松梦”的儿子,他们的关系却是让我“嫉妒”的。
导演周青元的表现手法很是贴肤,拍了许多场让我很喜欢的父子戏:
他陪他点燃第一根烟像两个男人那样,他共他喝光第一瓶酒在醉醺醺的马路勾背搭肩,他与他夜色下踢倒一排单车哈哈大笑相搀扶着溜远,他伴他一起给车轮胎放气像顽劣孩童捣蛋撒野,他推着他的轮椅车超越一个个弯道不顾声嘶力竭,他同他在起跑线手系红麻绳并肩奔跑向前......
电影里这些父子之间的相处戏点,是他们走近彼此、相互融合、彼此谅解、双向成全的过程,饱满的细节呈现让我心湖潮生,浸湿得想哭。
导演周青元还拍了两场哭戏,他让王砚辉和张宥浩,各自在片中人生的难关恸哭,却又不得不走下去、活下去、奔跑下去,让我看到男儿柔情的一面。在这一瞬间,这对父子的生命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
中国作家汪曾祺写,“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直是我无法想象的画面。
《了不起的老爸》里的父子也是一次从“对立”到“黏合”的过程。
父亲放下执念,不再言“我这是为你好”,他学会了放手,学会了“不必追”;儿子也放下怨憎,不再与父亲对抗隔阂,他顺着命运的河流游了下去,明白往后的人生是自己的;当看到片中的父亲用力将手上的红麻绳一甩,把儿子甩向前方的那一瞬,我一下子没绷住,不小心哭湿了新换的口罩。
“花如果要开,拦也拦不住”。“跑起来,自然就有方向。”“相信心中有光,就能跑出自己的一段路。” 借片中父亲之口,导演周青元表达了我很喜欢的人生观。
而越看到最后也越明白,陪跑的,不只是这一段短短的马拉松,也是往后那一段长长的人生路。他不要他多么谅解他,只要这一段长跑是与他趋光而行;他不要在他的世界里回想起是多么了不起,只要这一段夜色下短短的人生路,他从不曾孤单上路,“一路有你”。
短暂赛道,漫长人生,他都陪他不再孤单上路。“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祝福,也是父爱的诠释——没有肉麻啰嗦的表白,只有一句坚定有力的,“我陪你啊”。
跑出你人生,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深爱与最绵厚的宽广山麓。
4
周青元虽身为一位马来西亚导演,却拍出一部非常“中国本土味”的父子亲情片,加上重庆方言的使用,完全打破了任何距离感。
也许这就是天下华人骨血里对于亲情关系的那种共通性吧。
其实翻开导演周青元过往作品列表,会看到他一直在亲情叙事片道路上耕行:
2011年《天天好天》,讲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孝道、亲子和养老议题;2014年《一路有你》,诠释马来华人生活的中国式亲情;2016年《辉煌年代》,借足球题材在民族高度一个大构架里讲述的依然是家庭关系。
《了不起的老爸》作为导演首部在中国大银幕上映的院线电影,依然是周青元所擅长的亲情、家庭和运动题材,在他对此类电影题材娴熟的掌控力下,在细腻、真诚、治愈、温情、励志的叙事里,他想要讲的并非什么大道理,而是最简单、最日常、最烟火、最家常的中国式亲情,传递的是东方文化的价值观。
而往往最轻柔的,最有力量。
比如,这样一对世间寻常的,父子。
5
贾樟柯的电影里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所以导演周青元也没有拍漫长的儿子以后的人生。
片中儿子的父亲迟早会要提前退场的,但我想,片中的儿子,他已经学会了怎样活下去了。这是导演周青元留给肖尔东的道理,也是给予我的共鸣。
所有的单亲家庭,都并不值得庆祝。
但无论是李焕英还是肖大明,他们都是我们人生里最重最重的那一小撮人。
我在看完《了不起的老爸》之后,突然就顿悟了。其实,我和我的父亲也只是在人海告别了,仿佛两个陌生人过着各不相干的日子而已。我也已经不恨他了。
是这样一个“别人家的父亲”让我动了心,让我明白我了我自己。
谢谢你,导演周青元。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这个片子讲述了热爱奔跑的儿子与父亲因为一场马拉松而解除矛盾,进而儿子理解父亲,达到了一个既突破了自己,又让父子关系达了到相互理解的最高程度。可以说是双赢的。
当然,这也是陪着姑娘看的电影。没有强烈的想给孩子输出点儿什么的意思,就是上个周末全家人决定放松一下,想看一个电影,一个可以让八岁的小姑娘能看的片子,偶然发现,就看了,感觉超好!
其实我们的老爸,也都是平凡的人,不会是什么了不起的;我现在也成了我姑娘的老爸,也是极其普通的人,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
电影的老爸为什么了不起?因为为了儿子,他去做了一件挑战极限的事情----跑马拉松。我是跑步爱好者,跑过马拉松,知道马拉松是什么,更知道一个身体臃肿、几乎不怎么段练的中年人、在报名完成才开始跑步的人来说,跑完马拉松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跑马拉松有啥用?
我的理解是挑战极限,作为普通的人的我们,不用考虑什么名次,只要在关门之前,安全完全就好了。
既然没有名次,跑完了有啥用?
跑完了的人,最大的收获是战胜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潜力,可以完成几乎难以完成的事情。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你会告诉自己:马拉松都可以跑完,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跑完马拉松的人,都很成功吗?
问这个问题,本身就对“成功”的理解一定很狭隘,他可能要问的是赚钱或是其他什么名利的东西;而我想说的是能跑完马拉松,意味着你经常锻炼,坚持了很久。大概率你身体健康,精神面貌很好,做事很有毅力,能够享受孤独,能够接受并战胜挑战。这样的人,我理解就是成功人士。
回到电影,跑完马拉松的肖尔东仍然要面对几乎失明的现实,他也不可能靠跑步来生存;最后的一个跑完马拉松的肖大明,也仍然要照顾自己失明的儿子,仍然要去跑出租车,仍然会活的很艰辛。会有什么不同吗?一定会有。他们应该可以乐观的面对接下来人生的艰辛,会坦然的面对人生的苦难,最后会活出不一样的、一定精彩的人生。
其实,我们人人生活中,都充满困苦,也都生活的很不易;生活在底层的人,为了生计起早贪黑;生活在所谓中高层的人,为了那个所谓的中高层的生活,也要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就幸福程度而言,未必为了生计的人就不开心。以我个人为例,我刚来北漂租房子的时候,买过一个二手的书桌,来凛冽的寒风中坐着板车,从旧货市场回来的路上,高兴的要死;后来我买了房子、买了车,也没有那么高兴。
人其实活得是一个精气神,是一个信念,是一个盼头儿,不是吗?
在《了不起的老爸》中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父爱,通过长跑这个项目作为沟通的桥梁,长跑也代表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个道路中我们需要有亲情、友情的陪伴,并肩奔跑。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相处不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的爱意中往往带有强势与控制欲,总是认为自己做的都是最好的,将自己的想法强迫放在子女身上,但这种爱意太沉重了。 在我的生活中,父亲也很少表达对我的感情,但是每次他都会在背后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他可能不会像妈妈一样,会关心我的日常生活,例如会问你最近怎么样呀,天气变冷要多穿衣服这类的话,但是他总能在我没有生活费的时候及时给我发钱,在天气变冷之后给我寄衣服,这就是我父亲的表达方式。其实《了不起的老爸》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子女,要多跟家长表达自己的爱意,让父母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做得更好,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看完除了感动。剩下的就是遗憾。遗憾什么呢,遗憾我长这么大没有为什么事这样拼过命,以后大概也不会这样拼命。遗憾我也从没被人这样照顾过鼓励过。
最大的bug难道不是,他爸爸用出租车公司员工的名义参赛,但又以视障人士为理由让儿子作为陪跑吗。出租车司机怎么可能是视障人士
拍的很细腻的亲情电影,演员之间的默契也不错。原本以为会泪洒电影院,但离场的观感其实更多是温暖治愈。中国式父子之间无言的陪伴其实比拥抱和流泪更让人心颤,哪怕生活再艰辛,只要有亲人的陪伴都能一一度过,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长跑。王砚辉真的是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自然平实,人间烟火。
几场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写得不错
密集音乐密集煽情都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不适感可能还是来自这个父爱的核:换成是母亲为了儿子如此付出我完全能相信能理解,要说咱东亚爹能为小孩付出一切……就感觉这故事特别架空特别虚构,抱歉代入不了哈
两星半。高度正向的励志故事,以父子亲情为依托,实际要讲的是马拉松中盲人选手和陪跑者这样的特殊群体。但导演在处理父子亲情和体育运动间的比例上有些失调,父子亲情讲得很啰嗦,止于一个又一个时间节点明显的动情片段,运动精神升华较为片面。给张宥浩安排的感情线部分完全可以删去。倒是张宥浩表演非常松弛,和王砚辉对戏甚至有点压过后者,毫不油腻,算是为影片挽回了一些分数。
过于煽情...不明白女同学的作用是什么...
王砚辉用力将手上的栓绳一甩,把张宥浩甩向前方的那一瞬,象征着无数坐在底下观影的父母亲,勇敢地将爱子女推向未来成长前进道路的盼望,是全片最燃情感高潮之镜。(借此短评表白一下本人对张宥浩的喜爱:这角色适合他,少年感顶格,寸头帅,颜值痞、奶,辨识度高,加一星。宝藏男孩快快红!)
很可能是中国首部马拉松题材电影。是勘了景的,找了圈内人(马孔多),美术也参考了几个有力量有美感的跑姿,可敬的尝试,可惜的结果。对父子冲突(父子关系)的挖掘不足够,吃梦想还是投现实的矛盾被极大地削弱,套之以温情外衣,再佐以大众很吃的cp套路(给主角身旁生硬安插一位暧昧女同学),最终沦为寻常可见的行活儿,成为疯狂兑水(增加溶剂)且移花接木(更换溶质)的稀汤(不良溶液)。长跑与田径,仅余其科普成分,成为叙事的起点而非支撑点。引起我兴趣的是,这部影片为何(能)出现。是这带有独特意义的一年呢(当下院线影片数量、影片主题远超同期,也远超商业影院的容纳意愿),还是文旅发力。我以为,这会是一个非常小却有意义的迹象,它很可能承前启后,开启下一个十年的经济潮。
讲到底这是一个讨论生命长度和浓度的电影。肖大明骨子里传统、刻板,从儿子小时候就开始盘算如何让他走一条最稳最实在的路,不太一样的是,多数在这样教育下长大的“肖尔东”是很难像片中的儿子一样,把个人的agency开到最大值,哪怕没有鞋,哪怕冒着生命长度被影响的风险,也要全力活一次。个人感觉在这个片中,老肖和小肖从立场到情感从来不是对立面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浪漫化处理后,还挺让人动容的。
出租车公司派出视障员工参加马拉松……
感觉剧本很一般啊,马拉松pb335,还想进专业队?235都不够啊亲,票房堪忧
前半部分尚算合理地讲述了一个颇有悲剧性的自我毁灭之旅,到后半部分就不出意外成了标准的“温暖”结局
近期看到的均衡度最好的一部作品,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共鸣,就如同片中小号与钢琴的齐奏,从两条交叉线逐步交汇,煽情却控制得当,最终形成动人的共鸣。人物形象鲜明,节奏清新有力,配合重庆特有的火热辣劲儿。这种电影里升腾的地气儿,看得非常舒服。摄影师朴松日继《过春天》《风平浪静》之后再次奉献绝佳的影像刻画,特别是暗光下的人物造型处理,尤为突出。在“平躺学”弥漫网络的今天,电影中励志向上、乐天知命的达观,尤其是我们所需要的。推荐。
应该能拯救一下低迷的电影票房吧,整个故事很完整,讲的很明白,好好讲故事的影片碾压形式主义!王砚辉真是好!
8.0/10,太意外了,去看之前根本没想到居然这么好看,应该是六月目前看到的最好的一部华语电影,不出意外可以进入我2021院线华语电影年度十佳,后半段眼泪根本止不住。导演和剧作团队都值得夸奖,选择用重庆方言打破了距离感,加上主演朴实的表演,所有人物都很接地气;剧作结构上父子关系的拉扯和推进都做得很棒,剪辑上整个节奏推进也蛮舒服的,结局部分一些慢镜头可以让正在抽泣的你缓一下,挺好的。最喜欢楼下老奶奶那段,是全片最有灵气的部分。 影片两个彩蛋,字幕前一个字幕结束一个。PS:由于电影结束的很突然,当大家眼泪还在流的时候,影院突然开灯,几个泪人面面相觑,各自慌忙擦眼泪,社死现场😖
像极了高考优秀作文,优缺点极为明显,视听层面常规到平庸,剧情上前半段信息非常分散且钢琴女孩的戏纯多余,中间视角转换成父亲突兀,关于肖尔东对马拉松的执着甚至是偏执没有效地铺垫,以至于母亲幻象出现时显得更加突兀,父亲的几次转变也过于简单潦草,整体应该再聚焦一点会更好。王砚辉成为整部电影的主心骨和灵魂,张宥浩皮相上下了功夫,内在上还是欠缺了变化层次,龚蓓苾演得糟糕出戏偏平。后半段父子之间的相处戏份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在中国银幕上老老实实讲体育题材的剧情片不多了,希望这是个好的开始。
可以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回想起高考作文的电影。作为类型片来说非常的工整,密集而明显计算过的感动点让人不适,而核心情节不出意外的是一出拉长的春晚小品。我不禁想:如果给了郭达、郭冬临、潘长江那些狗血的小品足够时长,是不是也能把东亚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的。东亚的父亲就是你想在外面时把你关在屋里而你想呆在屋子里时把你往外撵的人,因此影片最必要的一幕:父子间的明确碰撞,始终是缺失的。
都2021年了还有这么俗烂的剧本,配角全是无怨无悔给主角服务的工具人。另外,非小众文艺片请用普通话作为主要语言,不是谁都喜欢听某些地方的方言的。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违和的是,老爸跑了这么久一点没瘦,还能跑下30多公里,速度还这么快。我减了那么久肥,几乎天天跑步,跑了半马20几公里,花了2小时40来分钟,还躺了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