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实的残酷,也是真实的美
很早前就喜欢上苏菲.玛索了,当然是因为她有张无比精巧耐看的脸,《勇敢的心》里,盘着苍蝇发辫的耀眼侧影,历历在目。如果说,在《芳芳》、《女大学生》里,我们见证了苏菲最丰盛、娇媚的美貌,那这部电影就给了我们一个褪尽铅华的她,一个赤裸裸的真实的个体。也许也有苏菲她自己的影子在。
看过几遍,因为总觉得这部电影给人许多困惑,但是每次观看都觉得冲击力很大。它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摄影视角,和对美的认识。苏菲的容颜日落西山,令人有些痛惜,但正如马凯说的那个观点:事物最美丽的瞬间,就在于它即将凋零的瞬间,就像鲜花微皱,在空气里的水果外皮即将萎缩。她美得愈加纯粹,不加掩饰。
克莱利亚,初见她,是个冷漠的摄影师,除了母亲,不见她爱过什么。她的目光狠毒,将现实中那些人们千方百计掩饰的简陋和鄙俗记录下来。她可以随意同陌生人做爱,慰藉之后不加留恋。但,她会留着自己的某些坚持,比如:不接吻。也许她是被克莱夫的热情和纯真打动了,或者是因为他让她感到安定,或是,她母亲得绝症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温暖。此刻,正是她最脆弱的时刻。但是,她那危险的爱不久出现了。她那临时的温暖小世界,终将瓦解……
生活对于克莱利亚是有些残酷的。她的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还无法告诉她谁才是她的生父。而可能是她生父的老男人,总是不住勾引她,妄图得到她的肉体。人生莫大的讽刺。她,如此冷静,婉拒马凯的动手动脚,将他带到家里,引到母亲的床前,哼着母亲做歌手时唱的曲子,对他说:留下来,一会吧,陪陪她(她母亲)。
她心中一直存着一份宿命的预感。会不会,自己也爱上一个如马凯般的坏男人,背叛自己的家,自己的丈夫?她在内心始终告诫自己,千万别步母亲的后尘。
于是她以她的方式维持忠贞。绝不同南莫发生肉体关系。但是精神的叛离,足够剧烈,杀死了她的丈夫。
片中显现大量晃动的照片,似乎在动态的不确定中呈现了被摄体真实的瞬间,将主观的情绪也凝结在了照片上。看似随意不经意,却往往很生动很真实。况且世界有了太多清晰的虚假,让人不停注视不停决断,疲惫不堪。松开焦距,在模糊的色块里获得一种印象,会更接近自然体本身。
美的多态性也呈现于此。神经质的苏菲,歪着头抽泣着,瘦瘦的身体在颤抖;黑人公主淫荡地解开衬衣扣子,让苏菲拍下她丰硕的胸部和游移的手指;病榻上苍白的母亲昏睡而衰老的样子;南莫拉起裤管,露出鲜血淋漓的小腿,在狭窄的火车厕所里冲洗;暴力血腥的底层社会,人、狗浸透在鲜血里,为着生存苦命挣扎……
写得毫无思路,正如同这部影片留给我的印象无法找到逻辑来描述。
2 ) 不信任即背叛
如果说女人除了语言和肢体之外还有一种表达方式
我想应该是图像了吧,就像现在很多时尚有些个性的女人那样
生活随意,但是手里离不开的是相机或是DV,比如大米,比如95
米老师总是摆弄她黑色的LOMO。边走边拍一些支离破碎,晃晃悠悠的心情
而95总是把她路过的风情数码化,不管是北京的胡同儿,还是汉堡的红灯区
她们有了另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就像是《忠贞》中的苏菲玛索
苏菲玛索在片中扮演一位充满才华的女摄影师,为一个奸诈凶猛的商人工作
但是她却坚持自由的创作,用自己的风格默默抵抗着
一次在街头花店,克莱丽执意要为一束预订过的花拍照,就这样
她遇到了一个为人正直又有涵养的儿童图书编辑克利夫,两个人坠入爱河
就在将要结婚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像一团烈焰能把她吞噬的“狗仔队”摄影师尼莫
因为克利夫套在她手上的戒指,为了她心中坚守的忠贞,也为了与克利夫享受内心的安宁
克莱丽始终没有接受尼莫,但是她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煎熬
但是后来她发现原来尼莫在进行贩卖人体器官的勾当,在一起逃亡中
克利夫误会她已经出轨,为了报复,他出去找个男妓,并且不再理她
后来克利夫犯病送往医院,在临终前,他取下了戒指并原谅的她
但是克莱丽还是在心底恪守着对他的忠贞,来到了一座山里的修道院,过起了隐居生活
张爱玲写过一段话,大意是,感官刺激象洗热水澡的时候,浴池里放的一层浅浅的热水
也有一种氤氲的气氛,但不能浸泡整个身心
我知道,单纯的情欲和深挚的感情比起来,都是肤浅的
我想克莱丽也知道。她多次对克利夫说:“爱我,怜悯我,帮助我。”
然后两人以一场渴望释去一切的性让自己沉沉睡去
性是释放手段,效果好不好,谁知道呢
电影里充满了背叛,母亲对父亲,马克华对母亲,牧师对上帝的,非洲公主对整个世俗,倒卖人体器官者对于人性……
可是克莱丽还始终保持一份忠贞,可这一切抵不过丈夫的不信任
他嫉妒,他疯狂,他想要证实什么,却又害怕真的知道那个结果
在痛苦挣扎中,他死去了,临终前,他说:能在你可爱的怀里,就算死也是甜蜜的
是不是这种不信任,本身就是一种背叛?
喜欢里面一些镜头,比如在曲棍球队的浴室里,克莱丽和那个羞涩的球员
她伏在墙壁上,眼神满是迷惘,像是笼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那样的她,美得像是天使,恍惚、冷漠,却又充满人情味,矛盾如这尘世
3 ) 爱情片断:如临大敌
她母亲说不一定要有爱情才能在一起,她就不爱她的父亲,但他们有了她,她也很快乐。然后她妈妈告诉她,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曾和她现在的老板有过一段感情。但是因为贫穷,因为婚姻,所以不能在一起。可是她的手提袋里却一直放着他年轻时的照片。
然后她遇见了后来成为他丈夫的人,一个话很多不着边际没有重点但是温柔有礼的人。他说他准备为了钱而结婚了,他说他喜欢小孩子,很多很多的小孩,所以以后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也许,这样的家庭感打动了她。她跟着他去了他的办公室。后来,他们再次在餐馆邂逅,他告诉她他爱她,当场就毁了之前的婚约。在另外一张餐桌上,他父亲突然发病了。他的父亲离世之后,他转过身对她说不要离开我。
她陪他度过了那段时间,顺理成章的成为他家庭的一员。
生活可以很平淡简单的过下去。
但是有他,一个直接明了的人,出现在她结识她丈夫之后。
“我在地铁上看了你的摄影集,我觉得是狗屎”“为什么这么说”“一切都是狗屎,我想和你上床”
之后,他们出现在彼此的相片之中,不同的是,在他相片中的她始终是清晰的,而她相片中的他却一直是模糊的,辩识出的仅仅是身影。
她看到他出现在自家窗口拍着自己,突然着魔般退出房间,拿着她的武器相机对着空气胡乱的拍着什么。抗拒爱情,逃避心动。去房间和丈夫亲热说给我一个孩子。
他拍下了这一切。
而她对着空气胡乱拍摄的相片洗出来后,竟然也神奇的每张都有他。
无处可逃的,是爱情。
她的母亲发现她和他之间萌生的情愫,气血攻心的倒在地上,喃喃着我又犯了一个大错。
她去看母亲,她母亲说你现在站在一个悬崖边,面对一个深渊,要赶快回头。
但是她的妈妈没有说明白到底爱情是深渊还是没有爱情的生活是深渊。
或许这个问题本没有一定的答案,关键只在于你是怎样的人,当你面对这一切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他越来越尊重她,而她的丈夫却越来越猜忌她。感觉自己没有能力留住她。
是吧,真正的爱情是不怕失去的,因为它走了还会回来。而爱情周边的那些貌似爱情的感情却是最让人无奈的。
因为相信有爱情,所以笃定。
因为害怕爱情,所以抗拒。
因为爱错,所以受伤。
只是没有在合适的地点遇上合适的人,或者是没有让合适的人在任何地点都无法遇上。
但是遇上了,并且你觉得不应该了,困难了。
于是只有逃开,但是逃避终究只是拖延,让问题随着时间风化,那需要逃的远远的,甚至远离爱情。你并没有那样,所以最后,伤害了自己,伤害了爱与被爱。
但是你知道,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面对真正爱情时候的选择往往是:走开,寻求稳妥的依靠。
但我想,面对这样一份生命的大礼实在不应该退缩,哪怕你是在爱错,也用对的方式,好好的爱一场。。。。。
不要逃开!
4 ) 请只爱一个人
人都是有占有欲的;
一个男人受不了和人分享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也不能和另一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
电影里:
男人A的生活是冒险的,激情的,狂野的;
男人B的生活是平淡的;
女主角C既然想维持对B的忠诚,那么就不要和A有着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联系;
虽然她没有在身体上有过背叛,但是和A维持着一种模糊、暧昧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感情背叛;
B不可能了解她的全部生活,那么只能去猜测;
C说自己一直对丈夫,对婚姻保持着忠诚;
可是这是一种什么忠诚呢?
这只是C让自己的心里好过一点,安慰自己还没有背叛B,是在假装高尚而已;
虽然肉体没有出轨,但是精神已经出轨;
没有人强迫C忠诚于B;
但是,要爱请爱一个人。
电影的名字叫 fidelity, 却被翻译成情欲写真,有搏人眼球之嫌。
5 ) 囚徒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文艺青年。总觉得听听外国音乐就是高雅,读了两本书就装的有内涵,看过几部文艺片就懂了艺术,偶尔写一堆一堆的破字就以为自己多有才华,其实不过是在矫情罢了。以至于最近看了这部电影,又免不了的让我在这里矫情一阵子了。
我被女主角克莱丽迷得神魂颠倒,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容易迷恋上女人。苏菲玛索戏里戏外都是让人着迷的女人。苏菲的气质美丽但忧郁,具备了演绎克莱丽的先天优势。第一次看时没怎么看懂,更准确的说是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克莱丽纠结的生活。但很喜欢这部影片的风格,喜欢片中诗意的影像和那些让我胡思乱想的台词。所以反反复复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看了很多遍,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些变故,才渐渐地唤醒心底那些刻意要逃避的痛楚,迷茫,挣扎,感受着克莱丽的痛苦和快乐,她在影片中留下的眼泪仿佛可以一直淌进我的心里。
在克莱丽的身上,那些渗透在欲望里的绝望,需要用身体的肯定回答来反驳心灵的背叛,却不被信任的痛苦。惋惜这样一个女人,上帝赐给了她绝世的美丽、非凡的才华,却不忘将痛苦一同赐予。这讲的是一个关于“忠贞”的故事,但却看到了忠贞不仅仅只存在于爱和婚姻里。
我始终觉得在克莱丽的情感世界里,母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所选择的、坚持的都受了母亲极大的影响。从影片一开始,她对母亲说她不爱任何人时,母亲就告诉她,爱与婚姻无关。但她必须做要出一个选择。母亲说不爱父亲,但有了她以后一样很快乐。录制电视访谈节目,她说自己没有经历过痛苦但并不意味着快乐,后来她结了婚,她以为可以在婚姻中可以找到快乐。直到母亲发现了婚礼照片上的秘密,尼莫拍到了她灵魂的真实摸样,迷茫、痛苦中,母亲临死前劝告她,在深渊边缘赶快回头……,她所坚守的是自己的选择,对母亲的承诺,对婚姻的承诺,正如母亲一生所坚持的原则。
克莱丽的才华,独立的摄影风格,她拍的照片几乎都是模糊的、肮脏的,残缺的,但又模糊的那样真实。就像她说好的照片都是肮脏的一样。作为一个摄影师她坚持了摄影的初衷是捕捉真实的世界。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模糊丑陋的。而现在我们利用技术手段不断的提高照相机和镜头的性能、清晰度,却反而让拍出的照片更加失真,因为我们拼命的想要把照片拍得更完美,不惜后期再用软件加以修饰和美化,但这个世界早已经被我们美化的够多了,快要看不清任何东西的本来面貌,克莱丽可以通过照片来表现真实,却始终不能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或许是她不敢面对,不愿面对,亦或是不能面对。
在克莱丽的认知里,灵魂的忠贞和肉体的忠贞两者是分离开的,因为她无法限制灵魂的自由,她放纵了灵魂对丈夫的不忠,却坚持用肉体的忠贞来信守婚姻的承诺。也使自己陷入痛苦和纠结之中。丈夫始终不相信她,而尼莫又不断的诱惑她的灵魂。她在电视里看到了丈夫的哥哥,和侍女私奔的主教伯纳的采访,伯纳在镜头前虔诚的说着 “人,有权追求幸福。不管在何种情况。就算他太晚发现。 爱总是在人最不提防时给人惊喜。但若不把握就不会懂得爱,神圣的爱,就像行尸走肉。神不在某个地方。而在我们内心。不,应该说,神就是我们,就如我们就是神”。于是她泪流满面,我想是因为她无法迈出这一步,让她自由的灵魂回归到自由的躯体里,她不允许也不能接受身体的背叛,就好像是一场与自己的战争,她捍卫的是承诺,是尊严。
我相信人的心和灵魂是自由的,是人类千年进化后唯一保留的原始特性。那种无法自我掌控的自由。但道德、纪律、原则等几乎一切包括我们自己都可以禁锢和限制行为。当灵魂背离承诺却执着的用肉体坚守忠贞时,痛苦便诞生了,谎言便诞生了,只是克莱丽还不明白,她如此欺骗自己的内心,也换不来丈夫的信任。
祖拉斯基把太多太多的东西融入在这部电影中,关于摄影、忠诚、自由、人性、丑闻、信仰、金钱、暴力、阴谋、买卖交易……不仅仅是女主角克莱丽,我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矛盾和痛苦。克列夫为了钱,为了拯救家族出版社而违背自己的心和不爱的女人订婚,然后又为了克莱丽而违背父亲的意愿,尼莫为了生存而违背道德当狗仔队窥探隐私,违背人性非法贩卖人体器官。伯纳主教为了爱情而背叛信仰背弃上帝和侍女私奔。马克华为了金钱为了利益而违背良心专门揭露丑闻,不惜设下陷阱阴谋。没有人能绝对的忠贞,又回到了世间万物皆是相对的这个原始命题中,所以一但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那就一定会背叛另一些什么,信仰、理想、尊严或……,可悲的是我,不知道已经选择了的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不知道选择是可以改变的。
克莱丽冰冷的目光,冰冷的脸,歇斯底里的说着“我没有眼睛,没有思想,没有生命,没有荣誉……”其实我活得就像是一具尸体,被人搬到这里,推到那里,拨开所有华丽的外衣,看到的不过是一堆腐肉,痛苦和挣扎不断吞噬着生命,但我选择了退缩,然后用言辞来奚落自己,然后继续逃避。
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就是它将要凋谢的时候。我知道有一天,我也会含着眼泪后悔现在。
6 ) 思考的人才会喜欢!
我喜欢苏菲.玛索,她的身上有我对女人所有的幻想——美丽而又妩媚、风情万种而又特立独行。而《忠贞》是苏菲.玛索所有主演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诱惑,而我们就在不断地与诱惑的抗争中挣扎,与世事的挣扎、与情感的挣扎、与欲望的挣扎,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与自己的挣扎。女摄影师内心的挣扎被苏菲.玛索表现的淋漓尽致。于是我们不断的问自己:爱情是我们要的吗?婚姻是我们要的吗?欲望是我们要的吗?婚姻是最后的最好的归宿吗?婚姻以外的爱情和激情让我们如此意乱情迷,那婚姻是禁锢吗?我们需要忠贞吗?对婚姻还是对自己的忠贞?我们要为了忠贞而忠贞吗?我们能够面对又如何来面对自己的欲望呢?......一切一切的疑问与其说是影片中那位美丽的女摄影师的,不如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内心的。
我不喜欢影片被翻译成《情欲写真》,真正的情感除了欲还有情,那种翻译是为了吸引眼球,有了故作的暧昧意味。《忠贞》是我喜欢的片名,带着思考,也是全片所讨论和演绎的主题。女摄影师那随身带着的照相机真是画龙点睛,所有人生百态、喜怒哀乐全收其中。
《忠贞》是我一个好朋友介绍给我的,他喜欢,他知道我也会喜欢,因为他懂我。《忠贞》也是要懂它的人才会喜欢。
就该叫本来的《忠贞》。女主重复了母亲未完结的困惑,为了忠贞而压抑精神上对自由的爱的向往,而又爱而未得。她近乎执迷地拍摄缥缈的意境赤裸又含蓄的展示内心,遇见与自己同样的灵魂的人的吸引几乎是致命的。最终,人无法忠于一个建立在外的东西,而只会忠于自己的内心。电影中那位带着女人私奔的同性恋大哥的观点可能是导演最想表达的,上帝不在上面,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爱的自由对他而言就是终于爱本身。
这帮人按快门都不看取景器的
一点点情色,其实电影很艺术
原来祖拉斯基也会赚人泪水。自从伦理出现以后,肉体与灵魂就不再属于自然
1、爱情真正发生就那么一瞬间,但是并非忠贞的开始,婚姻才是。2、每个人都渴望纯正的爱情和婚姻,任何背叛和不忠都是坟墓,精神层面尤其可怕,它撕扯着任何一个愿意忠贞婚姻却又被爱情引诱的灵魂。3、她美的太过分了。
这部电影是根据拉斐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改编的,把场景移到了当代。看的导演剪辑版,故事拖得略微有点长,加进去非常多桥段,但大体都是装饰性的。整部片子的核心人物关系,高雅的欲女与帅气的混混,加上一个没落的上层原配,其实蛮类型化的——似乎也和原著的人物关系出入不大。但我蛮喜欢这部片子,它就像一个动机繁多,绝大多数又没有什么重要价值,但听起来就是非常吸引人的法派严肃音乐作品,虽然比不上《巴黎野玫瑰》或《新桥恋人》那么淋漓尽致,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但也算一个合格的法式的当代浪漫主义的作品。
天蝎座的苏菲·玛索太美丽,眼神中带着一种清澈、忧郁,是许多男性的梦中情人。但理智与情感上的予盾,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和原则,让我们看到了现实中她和祖拉斯基的分手。太有个性的女人往往没有好婚姻,电影中如此,生活也如此。
草率的约定成了道德观念里巨大的禁锢,难道身体的约束就是忠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半段令人瞠目...
改编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到了花甲之年的祖拉斯基,竟然也像个垂暮之人一样开始念念不忘年轻时候的爱情,而且显然,这部作品更自恋了,原小说通过悲剧来赞誉理性,祖拉斯基只是在赞誉苏菲玛索。
对于这种感情的妥协和克制实在无法苟同,她所谓的忠贞只是对自我的逃避吧
看过一次,不认真,睡着了。那个摄影师居然是Guillaume Canet,下次再复习一下。什么是忠贞,身体出轨和心灵出轨,到底哪个比较重要?这个主题太阴魂不散了,以至于里面的所有情欲都让人感觉不到快乐。
因翻译的原因,我没看太明白.但显然不必要上升到多么高的高度去仰望.故事复杂有看头,苏菲玛索好看又漏点,足矣.
Sophie Marceau's best piece of work after she turned 30.
放荡的时候偏偏没有爱情,遭遇真爱的时候偏偏要恪守忠贞,不纠结,毋宁死
又是一部苏菲·玛索的电影,克莱丽拍摄的照片让人忍不住的赞叹,婚姻对于男人和女人来说到底意味的什么,看着结尾短发苏菲的哭泣,也许你就能想到些什么
7。安德烈终于好好讲了回故事,总算不那么闷头,但我觉得弱化了形式和跳切的正常叙事下,安德烈的装x意识反而更加凸显,镜头艺术泛滥,人物行为动机依然不给必要的解释,依然喜欢不断的表现撕扯,突如其来的不明所以的强烈忧伤。。。不好说法国片是不是这样,至少在安德烈的片中,男人和女人相爱是非常容易的、迅速的,比如刚在街角相遇,下一秒就表达爱意,或者下一秒就做爱,习以为常的从容。男女裸体,多如牛毛,不要脸地讲,我看了几部安德烈的片,看苏菲裸体也脱敏了。苏菲玛索蜕变很大(相比88、89年银幕形象),在她身上看到了风情和优雅,脸型体型纤细很多,演技沉稳不少,成熟的她更加自信魅力,穿着打扮比一年前的《007之黑日危机》好看。PS苏菲自从遇到安德烈后,就没好好穿过衣服,这是两人最后一次合作,次年分手
爱情,婚姻;私欲,忠诚。最后敌不过伪证和不信任。太长了,有些地方甚至是反复用力在展示。
17年前的苏菲穿的衣服还是现在街上巴黎女人流行的标配版。典型的法国爱情片,两难的抉择。好像大家生活重心就只是爱情,而那样,是美梦还是噩梦呢?
我喜欢苏菲·玛索
第一次看是在蚊虫狂多的海南,因为烦躁因为蚊虫的叮咬,了了地结束了整部电影。直到流苏在某日问及我的感受时,我含糊地说,没有泪没有微笑没有感叹。还说这个电影的主题根本就跟柏拉图的爱情论一样无从考究。她很简短地回了一句,我没有联想到爱情。于是我再看了一遍,可仍旧看到他们的痛苦的精神苦恋。或许我太肤浅。影片中一闪而过的那些照片,随意的让我惊喜。我喜欢那个女人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