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猜你喜欢

     剧照

    我是传奇 剧照 NO.1我是传奇 剧照 NO.2我是传奇 剧照 NO.3我是传奇 剧照 NO.4我是传奇 剧照 NO.5我是传奇 剧照 NO.6我是传奇 剧照 NO.13我是传奇 剧照 NO.14我是传奇 剧照 NO.15我是传奇 剧照 NO.16我是传奇 剧照 NO.17我是传奇 剧照 NO.18我是传奇 剧照 NO.19我是传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34

    详细剧情

    2012年,人类被不知名病毒感染,纽约成为一座空城。RobertNeville(WillSmith饰)是为军方服务的科学家,也是对病毒有免疫力的幸存者。白天,他带着狗Sam在街道上寻找食物,用广...

     长篇影评

     1 ) 【转载】震惊!《我是传奇》的第二种结局!

    在知道有第二结局以后去搜来看了下,然后找到了这篇关于第二结局的影评,深感赞同。看看好像还没人评过第二结局,就搬过来吧。

    原帖地址:http://bbs.tiexue.net/post_2640706_1.html?utm_medium=Share&utm_campaign=Share&utm_source=SinaWb


    《我是传奇》是一部不错的科幻片。虽然情节有些老套,结局有点狗血,不过导演的功力不凡,加上威尔·史密斯的精彩演出使得这部片子还是很精彩,值得一看。




    今天上网,无意中看到了《我是传奇》的第二种结局,看过之后感觉非常震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正式版的结局是博士和女人及小孩被夜魔逼入地下室,夜魔BOSS疯狂冲击隔离玻璃。博士为了救女人孩子,将可以对抗病毒的血清交给女人后,自己拉响了手雷,和夜魔同归于尽。女人带着孩子和血清最终来到了人类幸存者的隔离区,全剧终!应该说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好莱坞式结局,绝望过后是希望,黑夜尽头是黎明。博士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最终给人类留下了希望。




    而在第二个结局里,博士发现攻击他们的夜魔BOSS,其实是为了救那个被他抓住做试验的女夜魔而来。于是博士冒险把女夜魔推了出去,果然发现夜魔BOSS停止了攻击,并对女夜魔有感情反应。夜魔向博士发出威胁的嘶吼,博士会意,给女夜魔注射了病毒,把她恢复成了夜魔(本来是会痊愈的,第一结局中最后的血清正是从她体内抽取的)。夜魔BOSS和女夜魔行为亲热,显然是一对情侣(两个丧尸搞少儿不宜,毛骨悚然)。夜魔BOSS抱着女友离去,放过了博士。而博士看着墙上贴满的夜魔照片,瘫倒在地。最后博士驾车带着女人孩子离开了城市。全剧终。




    纵观两个不同的结局,第一结局虽然比较狗血,但很扣题。完美诠释了一个悲壮的传奇故事,一个孤独男人的奋斗,最后他牺牲了自己拯救了人类。而第二个结局争议很大,赞美的认为这才是完美结局,英雄最终活下来了,感情上好像比较容易令人接受。反对者认为这个结局简单草率,不如第一结局悲剧加希望,震撼人心。




    其实第二结局比第一结局更加震撼,而且第二结局并不是完美结局,相反它是一个黑暗结局。只不过这段剧情表现的非常阴暗晦涩,不容易看懂。在第二结局里,夜魔不再是传统意义里只知道杀戮的丧尸,他们也有了感情。而作为人类的博士,当他看着夜魔抱着女友离开,当他注视着墙上那些因为他做试验而死去的贴满墙的丧尸照片的那一刻,才意识到也许夜魔并不需要他的拯救,也许在这些夜魔看来他才是杀戮者,所以博士才会瘫倒在地。而在第二结局中,博士离开城市时影片就结束了,第一结局中的人类幸存者隔离区并未出现,博士也没有了那个可以对抗病毒的血清,人类的希望就此断绝了。这些细节暗示了,人类的时代已经结束,地球的未来也许将属于夜魔。




    总的来说,第二结局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影片中孤独人类的风格,给人的震撼比第一结局更加深刻。很佩服好莱坞编剧的功力,同一个故事在两个不同结局里,就体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第一结局是纯粹的商业片模式,而第二结局则有了些深刻反思的感觉。


    ——————————————————————————————
    我也这么觉得啊,这样就扣了他们说的原著里的思辨精神了。对于夜魔们来说人类才是异类。
    “我能拯救你们!”——他们本不需要你自作多情的拯救……
    相反,第一结局里的什么聆听的相比起来就失去了影片开头那些镜头里“神仍爱我们”的残破的海报表现的讽刺感,显得很可笑。

     2 ) 威尔史密斯也是传奇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好久以前了,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不可思议。之前从来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是一个人和一条狗就拍了一部电影的长度,当然后面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一对母子我只当他们是客串,史密斯的演技真的很棒,一个人一条狗的电影把我吸引住了,有时候我都觉得有点绝望,周围全是变异的东西,一个人自言自语,没人和他说话,没人帮助他。直到狗狗为救他被咬伤,他发现变异了亲自杀死了自己相依为伴的狗狗时,我和他一起哭了起来,那种孤独的绝望的感觉太痛苦了。影片最后男主角死了我觉得是最好的结局。现在恐怕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了。我喜欢威尔史密斯好帅不仅是外表,哈哈哈。

     3 ) 好莱坞意识形态的退化:关于《我是传奇》的三个电影版本与原著小说。

    这篇评论是有关齐泽克在《活在末世》中有关好莱坞意识形态退化的评论的一个整理。

    讨论有关“翻拍的悲观教训”。

    【笔者注:齐泽克借以讨论好莱坞的意识形态从而讨论全球化的意识形态。亦是所谓电影创作规律的讨论。】


    原著是理查德•马特森(Richard Matheson)在1954年出版的小说《最后一个人》。

    理查德•马特森算是很大众的一个科幻作家,从五十年代就开始参与好莱坞的编剧。德古拉伯爵、星际迷航什么的。

    电影的第一个版本:

    维森特•普赖斯(Vincent Price)主演的《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The Last Man on Earth](1964,意大利名为:L’Ultimo uomo della Terra,乌巴尔多•拉格纳[Ubaldo Ragona]和西德尼•萨科诺[Sidney Salkow]);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950253/
    (有下载源)

    电影的第二个版本:

    查尔顿•赫斯顿(Charlton Heston)主演的《最后之人》[The Omega Man](1971,鲍里斯•萨加尔[Boris Sagal]);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155910/
    (有下载源)


    第三个版本:

    威尔•史密斯的《我是传奇》(2007,弗朗西斯•劳伦斯[Francis Lawrence])。

    ---------------------------------------------------------

    齐泽克在讨论好莱坞乃至全球的意识形态退化的时候,曾将《黑暗骑士》与《我是传奇》对比。

    他称之为:“对于这种退化,我们不禁要用乔治•卢卡斯(Georg Lukacs)最具斯大林主义意味的作品之题目来命名:(解放)理性的毁灭。”

    齐泽克认为这种“退化”在《我是传奇》中达到了顶峰。
    由此我们可以对比同一个故事的连续翻拍版本。

    首先
    四个版本(加上原著)的故事内核都是一致的,即原著所宣称的——“最后一个人……并不孤单。”
    齐泽克称之为”故事是目睹自身之缺席的另一种幻想“


    电影的第一个版本最贴近于原著。(1964年)
    即——内维尔,一场灾难的唯一幸存者,在荒芜的城市街道上游走——很快,他便发现他并非独自一人,活死人的变种(确切地说是吸血鬼)正在潜行跟踪他。

    标语中不存在悖论: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并不孤单——和他在一起的还有活死人。用拉康的话说,他们是把自身加到最后之人的“l”上的“a”。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得知,受感染的人已经发现了一种方法来抵御海湾的灾难;但“依旧活着”的人在白天看上去和真正的吸血鬼并无差别,他们都在一动不动地睡觉。他们派了一个名叫露丝的女人去监视内维尔,而内维尔与露丝的合作迫使内维尔在他固有的偏执和希望之间做出内在的斗争。

    最终,内维尔对露丝进行了血液测试,在露丝击倒他并逃跑之前发现了她的真实身份。数个月后,依旧活着的人袭击了内维尔,把他活捉了,好让他在新社会的每一个人面前被处决。行刑之前,露丝给了内维尔一包药丸来减缓痛苦。

    最终,内维尔意识到,为什么受感染的活人组成的新社会把他当成怪物了:就像吸血鬼被当作传说中的怪物,攻击熟睡中脆弱的人类一样,内维尔也成为了神话中的一个怪物,他杀死了熟睡的吸血鬼和活人。他成为了吸血鬼曾经所是的传奇。

    它与小说的主要差别是结尾的变化:男主角(电影里叫做摩根)在实验室里为露丝发明了一种治疗方法;几个小时后的黄昏,依旧活着的人开始袭击摩根,摩根逃跑了;最终,他在教堂中被击毙,而他倒下的地方正是他妻子的坟墓。

    【笔者注:结尾的变化即表明的从小说文本到电影叙事之间的意识形态的“退化”。之后齐泽克对此有论述。我认为这种”退化“,即是从社会形态的审判和冲突退化到了“宗教的回归”——多元的冲突退化到单一的宗教(社会)价值观。】

    电影的第二个版本,《最后之人》,(1971年)

    以洛杉矶为背景。一群自称是“家庭”的抗白化病者在瘟疫后幸存了下来,但他们已变成了对光线敏感的白化病变种人,充满暴力并对崇高抱有精神病妄想。虽然他们身上存有抗体,但他们还是缓慢地先后死去,似乎是由于瘟疫的突变。

    家庭是由马提亚领导的,他曾经是洛杉矶电视台的播音员;他和他的追随者都相信,现代科学,而非人类的缺陷,才是他们不幸的起因。

    他们回到了一种反对技术进步的生活方式,使用中世纪的图像和技术,穿着长长的黑袍,举着火把,配备着弓与箭。

    在他们看来,内维尔,科学的最后象征,一个轮胎的使用者,必须死掉。最终的场景是,在奄奄一息的内维尔把一瓶血清(想必可以恢复他们的人性)交给幸存者后,幸存者坐着一辆路虎车离开了。

    【笔者注:影片代表了一种六、七十年代的反智主义,或许也与后嬉皮反战运动息息相关,参见《人猿星球》。这个版本在敌与我之间做出了反智与科技的社会化嫁接。与原著的种群区别(或者说我与非我)之间又有所区别。更像是在那个年代对科技的利与弊的讨论。将一种意识形态退化为“生活方式”的讨论。】

    下面再看第三个版本,也就是这个版本的故事。(2007年)
    故事以曼哈顿为背景。

    【笔者注:我把这个版本称之为“出埃及记”的版本】

    内维尔面前出现的女人(电影里叫做安娜,她带着一个名叫伊桑的男孩,来自南方的某个地方——电影提到了马里兰州和圣保罗)告诉他,
    她奉上帝之命前来,要把他带向佛蒙特的幸存者殖民地。

    【笔者注:在这里,安娜被赋予了摩西的内涵——出埃及记中摩西受耶和华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的应许之地。曼哈顿与幸存者之地似乎是对应了奴役与自由之地。
    然而,讽刺的是,在故事中,内维尔(即威尔史密斯)在曼哈顿恰恰反而是自由的,而幸存者的基地则更像是被一个军事独裁的国度。】

    内维尔拒绝相信她,他说,世上还没有一个上帝会为这种苦难和大规模的死亡而苦恼。

    【笔者注:这是内维尔内在的信仰冲突。他感到“自我的孤独”,同时又对上帝的解救充满怀疑。】

    当受感染者在夜间攻击内维尔的房子并越过了防御设施的时候,内维尔、安娜和伊桑撤到了地下的实验室,把他们和内维尔用来做实验的一个女性受感染者锁在了一起。当内维尔发现最后的实验成功地治愈了女性受感染者时,他认识到,他不得不在他们被杀死之前把它传递给其他的幸存者。
    他从病人身上抽取了一小瓶血清并把它交给安娜,接着把她和伊桑推进了一个旧煤槽里头,自己则拿着手榴弹和前来攻击的受感染者同归于尽。安娜和伊桑逃回了佛蒙特,回到了受保护的幸存者殖民地。

    【笔者注:出埃及记中,摩西在最后牺牲了,但是希伯来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生活,并且学会了遵守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幸存者的新秩序)。】

    在最后的旁白声中,安娜宣称内维尔的治疗能够让人类幸存并重建,她为内维尔建造了一座传奇雕塑,一个以牺牲来拯救人类的耶稣形象。

     【笔者注:于是乎,内维尔成为了牺牲的宗教符号,亦是新秩序的缔造者,然而这里所谓的新秩序,其实不过只是旧秩序的一种“重构”。而这个版本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退化,较之第二个版本更加严重。社会形态层面的讨论完全被旧式宗教所替代。变成了励志的传奇,伟大与自我牺牲的传奇。或许可以称之为“普世价值”的传奇。】

    ------------------------------------


    意识形态的逐步退化可以从这里得到最冷静的观察。
    (电影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版本之间的)主要转变表现

    “在标题意义的根本变化上:原初的悖论(如今,主人公成为了吸血鬼眼中的传奇,就像吸血鬼曾经是人类眼中的传奇一样)丧失了,因而,在最新的版本里,主人公只是佛蒙特幸存者眼中的一个传奇。“

    齐泽克认为:“这种变化消除了由标题的原初意义所表明的真正的“文化多元主义”经验——即认识到,我们自身的传统并不比那些在我们看来是“古怪”的他者传统更好。

    【笔者注:即他所说的——理性的毁灭。】

    就像笛卡尔在《谈谈方法》(Discourse of Method)里所说的,他在旅行期间认识到:“那些观点与我们截然相反的人并不必然是未开化的野蛮人,他们可能比我们更大程度地拥有理性。”

    讽刺的是,在我们的时代,当文化多元主义的宽容被提升为一种官方的意识形态的时候,这样的维度恰恰消失了。”

    【笔者注:我的理解是,宽容变成了一种官方语言,即“被建构出来的宽容”。类似于以保护种族而采取的种族隔离的措施。在此齐泽克举了一个例子。如下】

    “为了鼓励科索沃的阿族和塞族和平而宽容地共处,控制着科索沃独立的联合国军队发放了大量印有一只狗和一只猫友好地肩并肩坐着的海报,海报上写着:“如果它们可以和平地共处,你们也可以!”如果存在着一种文化多元主义的种族主义的话,那么,这就是了:我们都知道,狗和猫其实并不相互容忍,除非是在马戏团和其他一些训练它们的地方——因此,阿族和塞族被隐晦地当作两种野蛮的(动物)物种来对待了,他们必须被正确地驯化,以便能容忍相互的接近。”

    【齐泽克对于这种退化的进一步论述】

    电影的第一个版本被它的结局败坏了:男主角并没有作为一个传奇被烧死【原著结尾】,他通过死亡在失落的共同体(教堂、家庭)中再度坚持了自己的根。

    “文化多元主义”对我们背景之偶然性的强有力的洞察就这样被削弱了,
    【笔者注:背景的偶然性即是“我”与“我们”的构成。】

    最终的信息不再是位置的交换(我们成为了传奇,就像吸血鬼曾是我们的传奇)——这种交换清楚地表明了我们无根性的深渊——而是我们对根的不可化约的依恋。
    【笔者注:“我们”这一概念的构成所依赖的文化地缘的背景的随机性变成了我们为了确立认同感而塑造出的一个不可更改的“根”。——即官方意识形态(宗教价值)的神圣性。就我的理解,齐泽克的意思是在批判,好莱坞(全球化)的价值输出的暴力转变。】

    第二个版本通过把注意力转移到人类幸存的可能性(由于男主角发现了治疗瘟疫的方法,人类的幸存有了可能)上面而彻底地抹除了传奇的主题。

    这一转移把电影铭刻进了人类受到威胁并在最后一刻逃离的老话题上。
    然而,我们至少还能在自由的反原教旨主义和启蒙的科学主义的场次中得到积极的因素,它拒绝了追寻灾难的“更深刻意义”的蒙昧主义解释。

    最后一个版本做出了致命的一击,它颠倒了一切,公然地选择了宗教原教旨主义。

    故事的地缘政治学坐标已经是一种暗示了:贫乏的纽约和佛蒙特纯洁的生态乐园构成了对立,后者是一个由围墙和警卫守护着的安全的共同体,而一个来自原教旨主义南方的新客在经历了被毁灭的纽约后加入了他们。

    影片在宗教上也制造了一种严格相似的转变:意识形态的第一次高潮是内维尔像约伯一样充满怀疑的时刻(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任何上帝都是不可能的),与之相对的是安娜的原教旨主义信仰:她是上帝的行使工具,她奉命前往佛蒙特履行一项使命,虽然该使命的意义还不甚清晰。在影片的最后时刻,内维尔临死之前改变了立场,他通过认同基督论而采取了安娜的原教旨主义观念:安娜是上帝带给他的,这样,他就可以把血清给她,让她带回佛蒙特。

    他有罪的怀疑被救赎了,而我们也站到了原著前提的极端对立面:内维尔是一个传奇,但他是新人类眼中的传奇,他的创造与牺牲使人类的重生成为了可能。

     4 ) 要命的孤独感


      《我是传奇》这片名听起来有些嚣张,但票房成绩的确“传奇”,首映票房就高达7650万美元,打破了原本由《指环王3:国王归来》在2003年12月创下的7260万美元的首映成绩,而主演威尔·史密斯也凭借本片再创演艺事业新高峰,刷新了他出演的《我,机器人》与《黑衣人2》5200万美元个人新片的最佳首映票房纪录。
      

      好莱坞科幻大片通常的路数是在危难之时拯救全人类,《我是传奇》却剑走偏锋,讲述的是灾难之后发生的故事,说的是人类为了治愈癌症而对基因进行研究,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一种病毒却因此而变异衍生出来,通过空气传播,迅速蔓延,于是人类开始“咣咣”地死,最后基本上死光光,而活着的人类也基本上因为病毒而变异成为吸血僵尸。一个叫罗伯特·内维尔的幸存者天生对这种病毒免疫,身为科学家的他每天白天带着爱犬出去寻找补给品和能源,晚上隐藏在自己家中研究如何治愈吸血僵尸……

      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理查德·马特森1954年创作的同名小说,1964年的电影《地球上最后的人类》和1971年上映的《最后一个人》都是改编自这部小说。很多同类型电影都对这部小说的情节进行了模仿,比较知名的《惊变28天》,显然是深受该作品的影响。

      我相信很多人都幻想过如果世界末日来到,自己独活会是怎样一种情形,乍一听还挺酷的,这也是影片一开始就营造的气氛,罗伯特开着顶级跑车在纽约闹市高速行驶,举着M4向车窗外的鹿群瞄准……每天在上班路上堵车的人看到这里肯定大呼过瘾,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下午五点在中环线开辆大奔飙到二百多迈,高速飘移过弯从佟楼拐上马场道,不到一分钟就来到了南京路……想想就痛快。

      但是,当我站在金街上高呼“哥们儿,开过大奔吗”的时候,回应我的只有自己的回声。我想,这种情况持续一个星期我就该神经了,毕竟对于人来讲,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我是传奇》并没有用廉价的快速剪辑和音效来达到效果,而是运用了很多看来轻松的长镜头来表现主人公孤独的处境。这也是影片营造出的心理反差,从而令恐怖的气氛更加浓重。

      我观看这部影片的初衷还是因为主演威尔·史密斯的票房号召力。科幻动作类电影可以说是他的“看家本领”了,《我,机器人》、《独立日》和《黑衣人》系列等耳熟能详的电影都由他来主演,作为一名“两千万俱乐部”的黑人男星,史密斯这几年的确保持着票房灵丹的魔力,各种电影人物都能塑造得非常成功。

      作为一个人的独角戏,《我是传奇》令我想起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荒岛余生》,一个是想拯救全世界,一个是想让全世界来救自己,同样的寂寞难耐,两人在刻画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个人更喜欢史密斯的表演。有趣的是,片中扮演主角女儿的正是史密斯本人的女儿。我记得在《当幸福敲门时》中,史密斯是和自己的儿子搭档演出的,真成“片香门第”了。

      为了拍摄本片,剧组封闭了纽约的第五大街,封闭了布鲁克林大桥,造成了很大的交通困难。史密斯打趣说:“在我的演艺生涯里,从来没有那么多人向我竖中指。”布鲁克林大桥的那部分场景,涉及了至少1000名临时演员,还有各种不同的军事武器和战斗机,几天时间就花去了500万美元,整部影片的成本预算是一亿五千万美元,可谓是天文数字了。

      我觉得本片的不足之处在于中间的转折落入俗套,断裂感强,使一部优秀的科幻悬疑片转变成为催人向上的主旋律影片,而结尾也给人戛然而止的感觉,另外片中还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煤气和自来水是哪里来的之类的细节,但商业片就是哄大家做个梦,做梦太较真就没意思了。

      和很多美国大片一样,《我是传奇》是一部更适合在影院观看的电影,除了更能感受电影特效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也可以和身旁的几百个观众同呼吸共惊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片带来的那种要命的孤独感。希望我们能尽快在国内的院线上看到《我是传奇》这部影片的名字。

      □ 文/王小千(编剧 现居天津)

     5 ) 不及原著传奇

    传奇的书
    --------------------------------------------
    小时候依稀记得接触一本科幻小说,从不知道书名,因为书皮已被撕烂。故事里的英雄Robert Neville在调查一种灭绝人类的变异病毒,过程中还得和形同丧尸的感染者作殊死战。一步步探索接连一场场恶斗,非常过瘾。但最具特别的是描述如同僵尸般的病征时,几乎都以医学原理来化解读者心中的疑虑。比如怕光是因为严重的红斑狼疮并发症(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不能直视十字架则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幻觉失调(Delusional Disorders);Neville之所以是地球上唯一仅存的“死剩种仲搞搞震”(按粤语念:-O),只因他曾被具有抗毒血清的吸血蝙蝠狠咬一口,赛翁失马后却意外导致后天免疫...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姑且勿究理据的精确成度,但科幻的技术含量颇高,比纯粹的怪力乱神更具说服力。
     
    后来在英文课堂上提到Richard Matheson,才晓得那本没有书皮的科幻故事是他的大作。不像没头没脑的为科幻而科幻,也非倪匡卫斯理的dumb #*?! thought,这是第一部尝试为“僵尸化”(Vampirism)提供有科学理据的启蒙经典,也是一部反省人类的Post-Apocalyptic著作。在启发千千万万的读者当中,有“看其作品晚上不能安眠”的惊悚大师Stephen King,也有“让Star Trek粉丝当祖先膜拜”的Speculative Fiction开创者Harlan Ellison。对好莱坞的影响,它的问世间接改变僵尸在银幕上的刻板印象而走向科幻化,2006年的Ultraviolet只是开端。
     
    除了故事够原创外,还有取得绝妙的书名 [I Am Legend](中译“我是传奇”)。Neville和丧尸人的互动是“你作初一,我作十五”:在白天,Neville大肆铲除丧尸人已成为麻木的例行公事(emotionless daily ritual);到晚上,丧尸人大批搜捕Neville使之不得不畏缩一角。Neville如此坚持的折腾和不懈的被折腾,直到被活捉行刑的那一霎那才觉悟:不仅仅对全人类而言,他也是那群行尸走肉眼中的Legend,反讽意味十足。一旦看了原著布局的surprising unique twist,你就会觉得相对的“传奇”直译太欠扁,辜负书名赋予主题的微妙。
     
    没能坚持传奇的电影
    --------------------------------------------
    衝着这个Legend的演绎,由Will Smith主演Neville的电影版一上映,已经迫不及待先睹为快。其实推敲剧情细节的纰漏很容易,但不要太白痴就不算白痴。可是,观后偏偏有点不吐不快的郁闷,觉得影片有四“过”造成硬伤:
     
    1—情节转折处 过于俗套
      一旦动人心魄的剧情硬生被掐住变调,就注定是败笔。前段的开局,引人入胜得非常有想像空间,顺着情节会陷入一种不由自主的超现实意境,这是此片的酷点。不料后段横空杀出政治正确论,一下拐入三流剧本的主旋律套路,完全是反高潮。戏尾最后一段说教独白既俗又老调,和前头费劲心思的布局格格不入。真怀疑剧本是否写一半就遭逢美国编剧大罢工(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Strike)的冲击,不得已把澜尾代工给价廉物美且擅长主旋律的中国编剧?

    2—丧尸人起始 过于马虎
      翻拍金庸武侠小说成电影,设想一下,武打场面了无招式草草了事,这对武侠中的“武”是一种精神漠视。由正常人变成丧尸人遭受的肉体折磨和内心争扎,是迫使Neville成为legend的主要关键,也是原著的精华,这些情节在片里完全忽略,其实对作为另一个主角的丧尸人,也是一种精神漠视。如果和金庸原著背离太远的电视剧都会妈妈声,那我也要表示抗议,向这部改编Legend的电影奶奶一下:猪肉涨价可以少吃,戏肉可贵少看不可!
     
    3—末世死光光 过于表面
      既然电影副题是The Last Man On Earth,就应该坚持到底。仅以WS的广播呼吁加上空城营造出来的孤独氛围,徒有视觉效果,缺乏心灵震撼。加上后头突然冒出个女人和小孩瞎搅活逃到一个有人的小镇,就越发不寂寞了,何来的末世去感染观众?如果让WS成功研发出疫苗而兴奋不已,但却发现地球除了他之外,已经死光光没一个活人时,那份挫折才让大家惊醒孤独永远是那么残酷,更显无比孤寂的境界。
     
    4—科学道德观 过于肤浅
      十年前有部科幻片Contact探索科学和宗教的矛盾,争锋相对互不相让,让老传统与新观念的脑力激荡发挥得淋漓尽至,把你从两者互斥的枷锁解放出来,重新认识两者互容而豁然开朗。十年后同属科幻的Legend电影,对DNA改造是上帝的专利还是人类的利剑这一命题,没能循循善诱攀越思考的高峰,反而把观众迷茫在抵制基因技术的十字路口。WS在片中说“上帝并不需要对这些负责,是人类在咎由自取!”,其实并没点亮至关重要的命题,令人失望。

    影片虽有些许遗憾,然而胜在WS的魅力演出和SAM的忠诚可爱,挽回不少失分。WS不仅重现Tom Hanks在Cast Away单口相声的精彩,SAM同主人一起紧锁眉头就让你惊喜连畜牲都会演戏,是人和狗成就了这部电影。虽然剧本和原著的初衷相差甚远,整体上并不防碍欣赏故事的趣味性。有机会看到空无一人的纽约时代广场,那种悲凉感够诡异。有一幕WS在航空母舰甲板上玩高尔夫向前挥杆,大西洋一侧泛起无常水花,异常潇洒。
     
    再往下剧透,扫你雅兴可不好,还是适可而止。人类究竟自取灭亡还是上天有心愚弄,不如当个观众,充一回上帝审判人类吧!

     6 ) 一切为了SAM

    看这片,首先是为了WILL SMITH,我最喜欢的黑人演员。其次为了这牛X的片名——I AM LEGEND。我是传奇,这名实在太欠扁了。没听说哪个英雄还会自称传奇这样的。既然是“传奇”,自然是要由众人到处传颂才能得来的名号。如此大咧咧的自称我就是传奇也太傻X了点吧。还不如直接叫《传奇》来的爽快,而且在国内效果可能还会更好点(--)。不过既然是由原著科幻小说改编的,不知道原著名字是什么,我也不好说什么。

    下面说到影片本身。同诸位豆友一样,我认为这部影片前半部觉得称的上伟大。这是WILL一个人的纽约,一个人的1000个日夜。这位孤独的白昼皇帝,身边只有他唯一的部下、伙伴、战友,以及家人——他的SAM。前半段影片气氛把握的绝佳,偌大的城市寂静无比,暗处的邪魔在蠢蠢欲动却不曾真正露面,一切都被沉沉的压着。只有一人一狗,游荡在破旧灰败却依旧壮观的纽约城。WILL白天开着跑车打猎、在军舰上打高尔夫、进唱片店里和假人讲无聊的笑话,夜间回到住所研究疫苗,一个人面对无数次不知尽头的失败,还有黑暗中不断闪过的痛苦回忆。

    幸好他还有SAM。这条忠诚可爱的狗。最喜欢的是WILL做菜时候SAM跳起来两只前爪趴在台上的样子,实在是太可爱了。WILL居然还教育它不要挑食要多吃蔬菜,也不知道这家伙能不能懂。WILL放着音乐给它洗澡,在浴缸里抱在一起入睡。漫长冰冷的黑暗中他身边依然还有这一丝温暖。

    我实在无法想象如果没了这唯一的伙伴WILL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这种生活。同时我也完全明白SAM必定会离他而去,这就是冷酷的电影铁则。但是当看到SAM为救WILL受感染,WILL哭着亲手掐死它那一段,我还是不禁为之动容。怎么会这么快呢?我也完全没料到这么SAM就会死去,甚至还在心里狠狠的期望着那疫苗能够起效救回SAM——要知道可是像我这种看电影到几乎麻木至冷血的家伙。

    而这还是发生了。WILL抱着SAM渐渐冰冷的身体哼着歌,他知道终于他只有一个人了。SAY HELLO TO ME ...PLEASE...他只能对着唱片店的假人哭泣,心中的最后一丝防线也崩溃了。于是如同殉道一般,WILL开着车在半夜冲向了夜魔群,如此自杀般的举动显然无法被人称为LEGEND嘛。而且影片才进行了一半!虽然我隐隐觉得到这个时候结束反倒是一部绝佳的电影。

    但是我当时依然没想到导演居然会在那个时候派出另一个人来救他!而且还是个女的!(俗的掉渣吧)而即使如此,其实下半部也依然有发挥的空间,男女对手戏,WILL三年来的交流困难如何适应,还有一个孩子填补他心中的空缺。可惜的是下面却完全沦入俗套,心理戏还没几分钟夜魔们就跑出来开始秀CG了,之后的LEGEND来的太快太仓促了,实在令人无法接受。

    看完之后我记得我还特意看了下时间,才1个半小时,果然太短了。有豆友评论说应该拍成电视剧,严重赞同。同时也让我不禁想起《三角妖之日》(一部科幻巨著),如果原著是和这部一样伟大的作品的话,拍成电视剧绝对有看头。而且从前半部来看导演还是有一定功力的,不过后面实在没把握好。惋惜。

    最后点一下题,一切还是为了SAM。表扬了那么多的前半部,主要还是在表扬SAM,其次是WILL的演技,最后是导演的场面气氛感。也是为了SAM死去的那一段,打个4星。

     短评

    嚇死我了!!!!!!!!!!!!!!!!!!!!!!

    6分钟前
  • M.
  • 还行
  • 丧尸围城,只剩一个人的时候是有多孤独,而且只有罐头可以吃,吃货想想都觉得生不如死……男主居然能坚持到做出血清真是太不容易了……不过,丧尸既然有智慧有感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会想死吗?还是说变了丧尸以后连审美都丧尸化了……

    10分钟前
  • 齐木楠雄
  • 力荐
  • 结尾是败笔

    14分钟前
  • LisaLeung
  • 推荐
  • 咦?怎么就完掉了?

    19分钟前
  • OnJel.
  • 还行
  • 第一次看的时候有点害怕,但是后来就很感动,特别喜欢里面的那只狗,当主人不得已杀它的时候,我泪崩了

    21分钟前
  • 木南来啦
  • 推荐
  • 有点搞笑的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居然是黑人.貌似第一个也是样~??

    23分钟前
  • 宋阿慕
  • 推荐
  • 嗯……真的没什么好看的,看看小狗吧

    25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 结尾居然还真死了。非得翘了才是传奇么。。

    29分钟前
  • 杜边生
  • 力荐
  • 虽然并不恐怖,但是有will在的电影,总是有一种好看的精神在其中。

    31分钟前
  • 范小奚
  • 推荐
  • 结尾俗套了

    32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还行
  • 灾难片巅峰之作

    35分钟前
  • X
  • 力荐
  • 小说原著中男主的确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人。狗和女人都是感染者。后者甚至是诱饵卧底,其从属的“活人感染类夜魔”已可用药物治愈大部分症状,能够短暂的不避光……所以影片的双结局全都颠覆原著。颠覆并无不可。关键是:如果幸存有了“之一”和引入了希望,这故事就淹没在海量僵尸片中而失去了最大卖点。

    36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 山姆应该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41分钟前
  • 李小丢
  • 推荐
  • 故事性不算太强,杀狗那一段是全片最亮的情节!还有节奏也太慢了,看到结局会有种才刚刚入戏然后就没有了的挫败感... 但视觉效果很棒,一人一狗一览空城的末日景观做得特别优秀,加一星!

    46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 前半段好,尤其是与狗狗的几段。自从女角出现之后,就槽糕了。。。不过,女角的身材很好。。。不过又想这样的灾难片着实很难结尾。

    49分钟前
  • 暖鱼
  • 推荐
  • 很爱结局2。也是因为结局2,它值得这个分数。诸多刺激的场面,也比不上威尔史密斯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BOSS。这个世界,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50分钟前
  • ZeonGin Sou
  • 推荐
  • 假如变异能让我那样滑翔式的跳跃,我宁愿感染。也许那是一种进化。

    54分钟前
  • 川总
  • 推荐
  • 吸血鬼都是死嗓。。。

    56分钟前
  • lisa|离
  • 还行
  • 开局只有一人一狗,装备全靠捡。

    5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 其实只是为了拍前半段,演前半段,卖前半段,看前半段。看过原著的老外也不在乎结局了吧……不过这也真TMD不过瘾。还不如BOB MARLEY的REGGEA来得爽。

    1小时前
  • 17950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