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心火
“在熊熊火光中,你做什么、说什么都可以,不必墨守成规。灯再亮起来,时间又再开始,但你所讲所说的都已记不起来了。不只记不起来,简直从未发生。”
三晚肌肤之亲,一生爱恋之情。她是永远美丽的索菲•马索。我不知道如何形容索菲•马索的美,中国人对付罗敷的那一套我总觉得有失优雅和高贵。而索菲•马索,两眼始终带着忧伤,嘴唇紧闭,面色柔和安静。看着她的眼睛,再顺着她的眼神,仿佛世界变成温暖的火炉。男人英俊忠贞,女人坚强自信。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一定非要好的故事,只需要柔和精致的画面、断断连起来的叙事就可以了。
故事很简单。她为了她的父亲而被迫同一位贵族进行身体交易,而他只为一个可以继承的后代。三晚风流情爱之后,男人远走。后来女人生下女孩便同她断了联系。她继续着她的家庭教师,他继续着他的养羊生意。他们的女儿在乡下的别墅里孤单着,慢慢养成了孤僻的性格。一次意外的机会,母亲竟然成了女儿的家庭教师。后来的故事便明朗了,她和他终于又走在一起。在洁白的雪地中,马车上的三个人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又似乎很熟悉。是的,很多地方确实很相似于《简•爱》。一样的家庭教师,一样的孤独的城堡,一样躺在床上的妻子。最重要的是,同样拥有一位坚强信念的女性。为情为爱,她们一样的温柔,一样的执着与不屈。
影片的画面太美太美。雾中的湖中小筑,水面上轻泛小舟,雪中的冷清别墅。马蹄答答,舞会时欢快的音乐。头戴礼帽优雅的绅士,高领和秀裙的女人。这是一首简约秀丽的叙事诗,也是一曲清明澄澈的钢琴乐。
2 ) 《心火》——煽情的恰到好处和隐喻的跳出
提起苏菲玛索,人们不由得想起了她主演的影片《安娜卡列尼娜》,大家公认为《安娜可列尼娜》是苏菲.玛尔索的失败之作,可是我觉得苏菲玛索的演技是可圈可点的。
《心火》剧情讲述由苏菲玛索扮演的孝女为了救父,不惜卖身替富家少爷接种传宗。当她六年后再次来到英国乡下当家庭教师时,竟意外地遇到了亲生女儿和 “那个男人"。故事的情节对我来说,似乎没有神采的吸引力,让我觉得此片不俗的倒是剧中出现的煽情的色彩、煽情的光线、煽情的画面、煽情的情欲、煽情的母爱……而正是这种种恰到好处的煽情,掩盖了故事本身情节俗套的平庸。
苏菲玛索穿着英国的束身长裙,高贵端庄的美丽中散发的却是一种魅力的风情,而这时候灯光的柔和变化呼应这苏菲玛索的内心表达,酝酿成为一种让人不知不觉就被吸引和融入的一种诱惑,达到了剧情中的第一场煽情。
当这笔金钱与肉体的交易在进行的时候,昏暗的灯光渐渐清晰。色彩,光线的营造恰到可以被煽情却无任何过分之处,镜头语言流畅平稳,内敛却又透出诱人的光泽,不温不火,与色彩光线相得益彰。
而摄影师在苏菲玛索隔着玻璃门看着心爱的人冬泳那一段中,对情景以及两个相爱的人各自面部表情的拍摄,让人感觉到,镜头从苏菲的视角缓缓向门推进,此时那种从心底涌起的情欲简直让人不能不为之沉迷。
此片中还有一点让我觉得特别不俗的一点就是隐喻的使用穿插在各个时间空间中,自由的变化,来为剧情中人物的情感做呼应和铺设。
开场白是查理的一句:这火光比我期待的要亮,你会感到不舒服吗?,后来苏菲玛索在教女儿识字时,说过一段有关火光的言语,“当火光照亮的时候,时间就停止了,可以想做什么就作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成为什么就成为什么,可火光一旦灭了,比遗忘更糟糕,一切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女儿把这段话告诉了她爸爸,激起了查理的心中波澜,依然是在火光下,他拦住罗伊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还有一个具有寓意的场景就是那个湖边的长廊和护心的小阁楼 。母亲”在湖边的长廊里,女儿在湖心的阁楼里,而父亲在湖中游泳,他连接着湖的两边。看似和谐,却是一种如履薄冰的平衡……
最后剧中的结果似乎结合整个剧情来说是完美的,可是我却不太喜欢,总感觉开始他们走在一起的目的和动机就是不纯的,而自己一直都对有动机的爱情持有固执的批判的态度,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荒诞爱情修成了正果的爱情神话。
3 ) 爱与被爱
你不能只一味地从你的女儿身上索取爱,她把所有爱都给你了,可是她却没得到爱。
这是冷酷的社会,它会剥夺你的一切自由,只有你的思想,它不能左右。
——《心火(firelight)》伊丽莎白(大意)
终于有看电影的心情了,真好。那么喜欢的一件事有时也需要中场休息的时候,不可思议。看完苏菲玛索主演的《firelight》反复地在想爱与被爱(love &beloved)的关系,是的,从来没想过。一直觉得当一对夫妻要生小孩只是两个人的感情开始冷淡下来需要一点补充,从来没想过,其实父母也有自私的一面——为了得到更多的爱。对于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更是如此。他们从小放任孩子,以为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却没有教会他们独自面对困难;他们让孩子知道对自己好可以得到回报,教会孩子取宠于大人,却忘了教会她们独自思考。还记得白岩松在接受鲁豫的采访提及家庭教育时,他说,最重要是教会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这个常年顶着压力有时独自在黑暗中哭泣的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深刻体会的。
这是个冷酷的社会,它会义无反顾地不断尝试剥夺你的自尊,除了自己坚持,无人会为你保留最初的纯真。已经有很大的一段时间开始怀疑学术,觉得所谓弄学术研究的人只是为一些行为进行阐述辩护的固执老头(或者说是为了推动新事物的发展而不懈努力地为此辩护吧)。从最初的对其思维的无其敬仰与尊重,到后来的不屑一顾,终于因电影里的一句话,重新洗牌思考。煎熬的高考一度让我们信服于思想的崇高,满足于事物在脑中完成整个过程,一度骄傲地驾驽别人之上。后来看了一些如霍英东等实干家的自传,觉得像我们这些整天摆弄文字的人还没有把一砖一瓦堆起来的人实在。“这是冷酷的社会,它会剥夺你的一切自由,只有你的思想,它不能左右。”假如只有思想不被其他人左右,那么记者必须在这基础上学会摆弄文字说服别人,不是很悲哀吗?一场机关会议记者的出席只为提高它的格调,拿着相机追随奥运冠军的步伐繁华散去一场闹剧一场空,所有都是假象。
昨晚《心火》看了一半被迫断电,看着天花板灵魂游离在黑暗中,开始想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关系,想九型人格,想爱与被爱。差不多一年了,被溺爱了那么久,该醒了。
4 ) 5分的构成
极具油画感的摄影,叹为观止,3分。完美的苏菲,惊为天人,2分。
非常温存的一个故事,可惜如你所猜,很琼瑶。
5 ) 母亲的电影
苏菲·玛索是个名人,大大的美丽名女人,可是她的片子,我仅看过这一部。
还记得那是个阴雨绵绵的傍晚,我捧着刚从店里买来的VCD《心火》缠着老妈跟我一起看。我最喜欢和老妈一起看碟,虽然她总有许多自己的见解,很容易影响看电影的我的心情,可是我仍然喜欢,好像只要她在身边,电影也变得有趣很多。
《心火》说的也是一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任性的小女孩遇见美丽的家庭女教师,没想到就是自己的生身母亲。小女孩被宠坏了,母亲用心灵抚慰她,教导她,虽然我不太明白那个“停顿时间”的意义,但是每当那个时间来临的时候,整个房间弥漫着荧光屏上悠悠的昏黄烛光,竟给人如坠梦境的感觉。
母亲和女儿之间的联系,点点滴滴的呵护和关爱,并不显眼,也不张扬,她抱着她,就像抱着最珍贵的宝物;她救她,也义无反顾,就算会死去也固执的朝她的方向奔去。电影看了太久,其实场景早已模糊,唯一记得的就是苏菲·玛索脸上淡淡的光,淡淡的忧伤,笼罩着身旁的小女孩,静谧并且如此和谐。
结局是大团圆的,幸福也弥补了曾经的残缺。马车离开被白雪覆盖的冰冷城堡,下一站会是温暖的家园。打出“The end”的字眼时,我回头看老妈,见到她的脸在忽明忽暗里有一种坚定的美,我突然很想和她拥抱,才记起看这部片子时,她从头到尾都没说一句评语。
6 ) 坚持爱的感觉
坚持爱的感觉,只要你认为这是对的!
原本的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现实和想象有时就是一场持久战,坚持下来,你可能就是胜利者...
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冲动,就像壁炉中的火...给他足够的空间,它会燃烧的更旺...
SophieMarceau:为什么不要我?我没有,我把你卖了。卖了多少钱?500英镑。很多吗?是一大笔钱。我很高兴是一大笔钱!
好久没有看那么纯正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了...
什么都挡不住的爱!
我非常喜欢没道德感的片··中国人太压抑太装了·······那段对话太好笑了 女儿:你为什么把我卖了···妈妈:没有。我只是把你卖了……感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卖····
隽永细腻 我心目中90年代的电影就是这个样子 表演造作但不张扬 故事曲折但不卖弄 人物细腻饱满 整体自然工整 同样是没有母亲陪伴 路易莎和苏菲都是一脸的倔强和骄傲 给迪兰叔的表演加一星
故事好细节好结局也很好。女主让男主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不跳舞的男主竟主动邀舞了,笑容也多了,人都开朗了,男主也终于看开了,摆脱桎梏,没让植物人妻子这么毫无意义地活着。虽然没落的贵族终是被他爹败光了家产,卖了房子,但是收获了与女主的爱情和逐渐懂事的女儿。可以说是很完美的结局了。
或许是过于圆满,我倒是对男女主角那份跨越七年的爱情没有太多的感觉,反而是Connie更能引起我的怜惜。在你身边默默的陪伴十年竟然敌不过她与你热情如火的三天。寒气逼人的大宅(世俗偏见)与躁动不安的内心(情感欲望),传统模式的戏剧冲突因为象征手法的引入而变得有了那么一点新意。
《简爱》的情节模式,我喜欢的,是该片贯串始终的冷色调。阴霾的天空、灰暗的大宅、凄凄的白雪。这种冷的痛彻心扉的感觉,在影片的前半段,着实比较符合整部电影的基调,然而到了后半部分,我就觉得有点显得格格不入了。电影的结局,可谓典型的皆大欢喜的满堂彩,却是我最不喜欢的地方。
看着仿佛从光中走出来的路易莎。不知什么时候,眼泪就流进了嘴里。
只要有苏菲在,电影就不可能难看
好看,有《呼啸山庄》的味道。类似调调的片子还推荐《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原罪》、《爱情重伤》。
在熊熊火光中,你做什么都可以,讲什么都可以,不必墨守成规.但灯再亮起来时,时间又再开始继续。你所做所讲的都记不起,不只记不起,简直没有发生过。
个人认为是Sophie Marceau最成功的影片
苏菲玛索的脸,就是一出好戏
湖心的小屋中永远有人在守候某人自内心解放之后将自己的孩子牵了与你一生相守,我亲爱的家庭女教师呐..借腹生子也并非没有爱,女子最重要还是得有文化。苏菲玛索你真美,长得恰是一位爱人
先性后爱的典型。剧情其实挺小言的,三观也有些歪,奈何拍的实在颇具古典美,画面、场景、音乐不能再文艺,色彩、光影、构图也是上佳,优美的像散文诗,如涓涓细流渗入心底,小女孩和苏菲玛索还真有点神似。
一个由性入爱的简爱故事,他们心头的火未曾熄灭,哪怕是彼此渴求的欲望也是得偿所愿的美好,或许这个大团圆结局多少有些不太公平吧。Sophie Marceau真美。会画画的人都好棒啊。
"當蘇菲瑪索第一次在海邊想喊出來時, 不同身份的兩個人彼此的心情, 令人唏噓.." 哪個人也曾這樣感歎過. Firelight, 燈光熄滅的臺詞, 細膩誘人的心理刻畫, 不知不覺中觸動深藏於心的許多慾望. 冰火兩重天的反差下, 冷峻與激情, 同藏於心火明滅之間. 默默祝福是團圓的結局, 但終究圓滿而悵然....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字眼
无论怎样抑制,是那心头的火花一直在跳动,但能再遇见你,就让熊熊的大火燃烧吧!古典大气范,几个画面很让人惊艳,苏菲玛索的背影永远无人能敌啊…萝莉被御姐神调教,小女孩和她真有几分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