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恶势力当道,打个三星吧
陈可辛有个重要概念没有搞清楚:
既然全世界都知道如果甄子丹出演一部叫《武侠》的电影,那么他在片中的角色就注定是个高手,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还要让是否会功夫成为一种悬念呢?这是没有道理的。或许观众并不十分清楚开场那两个悍匪是如何被打死的,但那又如何?只要对手是甄子丹,人就一定是他杀的!如此的心理预期之下,观众的关注焦点就不再是他通过何种高深莫测的武功打死的对方,而必定转为他的高手身份何时暴露。可何时暴露身份的故事模型,是只适于希区柯克风格,而非克里斯蒂风格的。你不能在大家都知道他是凶手的情况下(即使你故事里还没说,但从选角那一天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再一步步的去论证他为什么是凶手。换言之,陈可辛所精心设计的有关金城武的所有刑侦推理戏,无论是四川话旁白、各种闪回(闪的很乱,没有章法),还是炫目的搏斗现场的情景再现,在这样的格局下都已变成了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那个“奇异的旅程”式的所谓血管微观武侠也因此失去了最基本的叙事功能而沦为单纯炫耀大片档次的视觉噱头。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对金城武的无谓调查不去过分追究,陈可辛好像也并没有提供多少与推理剧相匹配的高智商的精彩桥段:尸首耳下刺字如此明显,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仵作也都应该很快发现;强行借宿半夜“验尸”算是哪门刑侦术?最离谱的是试探武功时的挑人下崖和背后下刀。那边你通篇都在鼓吹不徇私情法律至上的现代观念,这里仅仅出于怀疑就不顾嫌犯死活?如果最后证明他真的不会武功当场摔死或砍死,情何以堪?这到底算是导演在有意打造一个行为与思维的矛盾体,还是因缺少足够艺术想象力不知如何让双雄互动的更为有趣所致?个人趋向于后者。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对于捕快一角,导演的确存在着打造金田一式的大智若愚的企图心。但由于智的诠释力度普遍不足,角色最终显得有点真愚。不过,金城武从赤壁孔明那里延续下来的神经质的基情表演风格倒还贴切。
等甄子丹供认不讳身份曝露之后,导演江郎才尽,故事也平铺直叙一泄到底:抄近路回县城,又是自以为很紧张很抓人而实际无论从角色性格还是故事走向上都不存在第二种可能性的一场戏;仇家获悉的方式也同样很“抄近路”:贪官直接去告密。之后呢,与几乎所有甄子丹电影一样,银幕被武戏所接管。而负责串联打斗的几场文戏(比如断臂和摔娃)也只能回到了廉价煽情的老路上——其中王羽乍见甄子丹自断左臂后的悲愤表情仿佛在说:我的梗,你怎么说了?!
这就不如去年上映的两部同类型武侠大片:《剑雨》和《通天帝国》。前者,虽然韩国明星加盟这条额外线索也足以让观众猜出几分端倪,但好歹编导知道此类故事的结局一定要有悬念和情节突变,不能简单的一武到底;而后者则更出色一些。各种复杂纷乱的支线情节无论水准如何,至少牵着观众的鼻子兜了一个大圈,使他们几乎忘记开场就已经交代过的那位同样是大明星所饰演的真凶。
2 ) 《武侠》终结武侠:血迷宫的出口
看《武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它和我想象中的武侠世界还真挺像的。
在我看来,假如真的存在一个武侠世界,我相信在那个世界里,也许的确会存在侠骨和柔肠,但更常见的肯定是黑暗和杀戮,就像一个血迷宫。
而中国人想象出来的武侠世界,某种意义上它完全就是现实世界的投射。武侠世界里的武功,其实就是权力的隐喻,正因为如此,武侠世界里的人物很多都是越老越厉害,很显然,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例如《武侠》里的大反派,王羽饰演的那个武功高强、刀枪不入的老头儿,看着他,我首先想到的是崔健的那句歌词:“老头儿更有力量”;其次,这个老头儿作为甄子丹饰演的唐龙的“父亲”,它让我再次想起我很久以前的一个想法:中国传统文明的奥秘就在于仁善其表,而其真正的内核则是一个恐怖的、黑暗的、无法无天的、嗜杀成癖的“父亲”。
也许正因为中国传统文明有着这样一个内核,所以中国历史上才会发生那么多次大屠杀。有时看中国历史,会觉得那就是杀戮的历史,杀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人,满眼都是杀、杀、杀,一个人杀的人越多,他的“功业”就越大,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就越高。
在传统的武侠电影里,那些邪恶的暴力最强者,那些无法无天的“父亲”,他们通常最终都会死于所谓的“大侠”手里,而这所谓的“大侠”,换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好人”。
而在《武侠》里,陈可辛已经借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传达了这样一个结论:好人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性是不可靠的。
村民们都认为“刘金喜”(这是唐龙的化名)是一个“好人”,甚至看上去还有点像“大侠”(虽然这个“大侠”有着罪孽深重的过去)。如果按传统的武侠电影的那套路数,肯定应该是由他来完成“弑父”。但在电影里,你会发现,他根本就不是“父亲”的对手,他不仅无法完成“弑父”,还差点儿被他的“父亲”杀死。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刘金喜这个人物是世俗道德的化身(“金喜”是一个极具世俗幸福色彩的名字),而世俗道德这东西,它从来都不是暴力最强者的对手。不仅如此,很多时候,它反而会成为暴力最强者的帮凶,成为暴力最强者的统治工具。
从这个角度来看,妄图用世俗道德打败暴力最强者,这是一种纯粹的意淫。
陈可辛显然不想拍一部纯意淫的电影,于是我们就看到了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这个人物。在我看来,这个人物是科学和法律的化身(在影片中,看他破案的过程,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科学精神的人,并且像“一根筋”一样依法办案)。虽然徐百九杀死本片中暴力最强者的科学方法看上去过于小概率,但却隐约传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只有依靠科学和法律,才能杀死那个恐怖的、黑暗的、无法无天的、嗜杀成癖的“父亲”。
而“徐百九”这个名字显然别有深意,行百里路半九十,科学之路和法制之路尤其如此。中国想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国家,这个目标看似不远,但我们要面对的可能恰恰是最难走的最后“十里路”。
以上是我前天看完《武侠》后回来写的,昨天路过国贸的一个电影院,在那儿又看了一遍《武侠》。
我之所以想再看一遍《武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我想重新体验一下这部电影的整体氛围,该怎么形容它的整体氛围呢?感觉它既像是一座血迷宫,又像是一场黑梦;另一个原因则是王羽的吸引力,王羽在本片中的表演太出色了,他饰演的那个大反派气场奇大,他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父亲”的种种抽象的邪恶完美地表演出来了,他演活了我说的那种恐怖的、黑暗的、无法无天的、嗜杀成癖的“父亲”。
重新看《武侠》,我对这样两个情节印象深刻,一个情节是汤唯饰演的阿玉哭着划上两道门闩,她想用这样一种方式保住自己的家,但这显然是徒劳的,无法无天的暴力之手可以摧毁一切(在电影中,后来就有这样一个情节:王羽饰演的那个大反派一拳击碎了阿玉家的房门),说到这儿我想起那句西谚:“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直到今天,中国人的房子依旧无法为中国人提供这样一种安全感。
重看《武侠》,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王羽饰演的大反派对他的儿子唐龙说:“你的命是我的!”然后又指着唐龙的儿子说:“他的命也是我的!”看完电影后回家,我跟张胖儿复述这段情节,然后我说:“在中国,肯定还有很多父亲认为孩子的命是他给的。”张胖儿听了后说:“父亲就提供了一个‘小蝌蚪’,就说孩子的命是他给的,这不是扯淡嘛。”但如此扯淡的事儿,偏偏就有人信,还信了两千年。
西方传统文明有一种“弑父”情结,中国传统文明却有一种“弑子”情结。在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动物都是“幼本位”,而中国人却是一种“长本位”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的主要理论依据就是:孩子的命是父亲给的,所以“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而皇帝是所有人的父亲,所以所有人的命都是皇帝的,皇帝想上谁就上谁,想阉谁就阉谁,想杀谁就杀谁……
在现在的中国,依旧有无数人在做着这样的皇帝梦,电视里整天在放的那些宣扬皇权至高无上的电视剧就是最好的例证。另外还有一些官员,因缺乏有效的监管,所以他们在自己所管辖的部门或地区肆无忌惮、一手遮天,就像“土皇帝”一样……
以往的很多武侠电影,它们其实是在变相宣扬皇权思想。还有一些武侠电影,片中的“大侠”最终杀死了无法无天的暴力最强者,这看似很解气,但最根本的东西一点都没有变,很快又会出现另一个无法无天的暴力最强者。这既像是一个死循环,又像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血迷宫。
而《武侠》这部电影想要探讨的就是,如何为这个血迷宫找一个出口?答案就是依靠科学和法律,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终结这个国家黑暗蒙昧的状态。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他让他笔下的那些“大侠”都生活在古代,所以他们至多只能除暴安良,当他们发现怎么除都除不完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隐匿山林,独自逍遥去了。
而将时间背景设置于1917年的《武侠》探讨的是终结一个黑暗蒙昧时代的可能,同时也是终结自身的可能,因为在一个真正现代的国家,是不需要武侠的。
3 ) 谨以本片,献给所有爱科学的腐女
1.如何融合科学和功夫
在功夫片中展现各种科学、医学元素并非《武侠》的首创:《赞先生与找钱华》中梁赞教武一段,将人体生理学和经络图作为教学的一部分;《黄飞鸿》中黄师傅曾作为中医代表和学成西医的孙中山有过学术交流;甚至天马行空的《冒险王》中,李连杰轻描淡写的示范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也可算是一种物理框架内的解释。
而《武侠》所做的,只是将科学的规模升级,将结构完善,并作为推动剧情的主要素材之一,相较于前述传统功夫片,只是量变并非质变。就像《盗梦空间》只是集合了虚拟空间题材电影的精华、《教父》融合了所有黑帮电影的精粹、《星球大战》将所有太空科幻片的元素共冶一炉,从而成为各自题材领域的经典代表作一样,《武侠》也是敏锐的触及到前人功夫片中屡有出现但未受重视的元素,将其放大和深化,并最终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模式,所以它自称的“微观武侠、科学武侠、医学武侠”的噱头,倒并非玩弄概念。
既然前所未有的以“科学”作为一部功夫片的卖点,那在原理上必须足够严谨,否则必然会让内行看了笑话;而功夫片中神乎其神的打斗技巧,是观赏性的最佳保证,吸引大部分观众仍得靠它,如果一味顾及“科学”的严肃性而放弃视觉上夸张的功夫打斗,那是商业上极其不明智的行为。陈可辛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可谓老道娴熟。
《武侠》在“科学”方面绝不马虎敷衍,针灸师,按摩师,药物师,力学专家齐聚的幕后班底,使得影片可以以悬疑片般的线索展开,以侦破推理式的眼光审视武功,既可以叫外行看的新鲜刺激,也保管内行挑不出太多的毛病,即使有刺可挑,也会因这是商业电影而非科学纪录片而产生“中止怀疑”的情境;而在着力渲染唯物主义思想的同时,影片又不放弃对种种玄奥武功的戏剧化展示,内力、气场、铁布衫、点穴以及打不死的英雄,呈现的仍是观众心中熟悉的那个正邪势力以超乎想象武功恶斗的武侠世界。陈可辛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对两边都做得点到为止,科学解释功夫,主要发生在追查刘金喜身份一段“案情推演”,随后就渐渐失去踪影,而表现功夫也绝少夸张过火,人物没有高来高去的东方不败式飞行和打斗,因而本来理应水火不容的科学和功夫,不但在片中“和谐相处”,而且成了共为进退的战友,联手征服观众的眼球。
在我看来,《武侠》仅有两处较大的“失衡”:一次是在金城武试探甄子丹武功中,故意令其跌落河中,甄子丹暗运轻功暂栖于树枝上,立刻令熟谙动力学的金城武看出破绽,这本来是绝好的剧情推进,可金城武此时的旁白竟洋洋洒洒分析起重力加速度、密度、质量等物理概念,其啰嗦颇似一个高中物理教师,既然已经肯定轻功的存在,只消叫观众明白甄子丹此刻的深藏不漏就足够,又何必如此纠结于严苛的物理定律和自然常数呢?此处有些为了科普而科普,尤其会令最近刚接受过高考洗礼的学子观众们心惊肉跳。而另一次,则是甄子丹与惠英红的屋顶追逐和牛棚打斗,比起大部分动辄上天入地的功夫片,这段追打确实足够脚踏实地,但其中一些钢丝痕迹过于严重的镜头,还是令人在接受了前述“科学思想”后,不由自主的稍微出戏,甄子丹在设计动作时,完全可以再克制一点,再“科学”一点,会令全片的基调更为统一。
2.如何搞笑
能令观众在影院哄堂大笑的电影,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种色彩丰富,场景夸张,人物个性十足、滑稽讨喜,表演风格是手舞足蹈,挤眉弄眼,甚至抽风耍贱式的,共同营造出一种癫狂过火的超现实氛围,能令大多数笑点不高的观众集体前俯后仰,即使笑点高,由于影片和影院氛围影响,也很难不伴随着干笑几声。近年来华语片屡屡出现的“雷人”情节,因为其表现的东西太过荒唐离谱而引发笑场,也可归入这一类。
第二种是以情节巧妙制造笑料,例如巧合、误会、恶作剧、俏皮话、骗术等等都可以神奇的刺激观众的笑神经,尤其是当片中某些人被蒙在鼓里,拥有全知视点的观众得以洞察一切,便制造出一种强烈的戏剧反讽效果,其结果当然是爆笑一片。
以上两种手法,被大多数喜剧片导演屡试不爽,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剧本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挠着观众的咯吱窝,一门心思让他们笑,不笑,那剧本就没有达到目的。而《武侠》所归入的第三种完全不同,它本意绝不是喜剧,也没有半点让观众笑的企图,可影院中却时不时爆发出笑声,而这种笑场,又与“雷人”之笑完全不同,观众对后者的态度是鄙夷的嘲笑,而对《武侠》,是一种欣赏其幽默感和创意的会心之笑。
《武侠》乍看下实在不像是一部引人发笑的电影,片中除了甄子丹偶尔咧嘴露出傻笑之外,其他主要角色几乎个个眉头紧锁,苦大仇深,活脱脱一出希腊悲剧的气氛,在这一片压抑肃杀之中,笑料究竟从何而来呢?
首先是甄子丹颠覆性的老好人形象,看惯了他金牌打手和格斗硬汉的银幕亮相,刘金喜这个善良朴实胆小怕事的农夫便跌破了我们的眼镜,所以甄子丹不需要太卖力演出他并不擅长的文戏,也不需特意作什么令我们发笑的努力,单是他一脸憨厚诚恳的表情,呆头呆脑的向金城武演示打人的过程,就不可避免的流露出种种难以名状的喜感来。
而笑料的最佳贡献者,当属金城武。这个胡子拉碴、阅历丰富的名侦探,一露面就给我们沧桑成熟的印象,本是最不易惹笑者,可他的成熟,仅表现在对武功的知识上,陈可辛极其狡猾的通篇采用金城武的主观视角来叙事,让我们深入他的内心,用他的大段独白来推动剧情,立刻令这个外表成熟的男人形象全面崩塌,当他内心的所思所想完全暴露在观众面前时,再深邃的男人也会成为一个处处卖萌,处处催生喜感的大龄顽童。当他挣扎在想试探、又无把握,想抓捕、又缺勇气,想信任、又恐遭毒手,时时处处摇摆不定的心理两难中,生出种种荒谬的想法,做出种种令人可气又可笑的举动,怎能不令人发自内心的为这个可爱的家伙献出理解万岁的笑声呢?再加上他一口强调怪异的四川话,要叫观众肚子疼更不是一件难事了。
3.如何买腐
如今的华语影坛,腐片遍天下,其腐法各有巧妙不同,光是今年,就有让大老爷们高呼“我就喜欢你!”的霸气外露,也有喜欢作小清新式以“膑”“涓”柔声相称,端的是令腐女们小心肝儿乱颤,可它们和《武侠》一比,全然落了下乘。
陈可辛明白,如今的腐女们不比得数年前活在文化荒漠中,无论是甜言蜜语,眉目传情,如胶似漆,同床共眠,吵架拌嘴还是生离死别,都已经在无数作品中出现了无数次,即使资历最浅的腐女,也已经耳熟能详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要想在银幕上刻画出真正感天动地的基情,其秘诀只有两个字,就是:牺牲!如果非要加上三个字的话,就是:无怨言!
当他将此贯彻到《武侠》中时,《武侠》就拥有了使所有腐女动情的力量。甄子丹是一个多么痴情的好基友:你扰乱我平静的生活,我不怪你;你怀疑我的身份,我不怪你;你将我推落河中,我不怪你,还邀请你晚上来家吃饭;你拿镰刀砍我,我不怪你,我甚至说服自己相信你不再回来的承诺,带着对你的留恋深情一拥,目送你踏上通往县城的道路;即使你违背诺言,带着捕快前来拿我,我依然对你痴情不改,愿意以性命相托,直到最后我们共同浴血奋战。
唐龙不惜逃离二十年的身份,不惜断臂,不惜违背义父,只为了做刘金喜,可见这个身份对他多么重要。破坏这个身份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个来自山外的捕快,唐龙理应对他痛恨入骨。可我们看到的是,爱情完全凌驾于一切,这个心肠如铁石的男人,也不能幸免。
捕快终于明白了这一往情深的分量,他的仕途暗淡无光,他的理想一文不值,他和前妻之间更是有着巨大的鸿沟,他唯一能够寄托并信任的,就只有这个神秘男人的爱,当捕快逐渐了解唐龙的真实身份时,唐龙也渐渐走进了捕快的心。对于这份无条件的爱,捕快能够回报的唯一东西,就是他自己的生命。当他在磅礴大雨中呼吸着肺中最后一点空气,吐出大口的鲜血时,他不会后悔,因为那个最爱他,他也最爱的人,就在他的身边。
陈可辛运用寥寥几个镜头,就将这两人的感情之路简洁明了的全部道尽:半夜侦查时金城武和突然醒转的甄子丹四目相对,顿时羞红了双颊;丛林中告别的拥抱,多少复杂的感情在这一刻交织;甄子丹眼看不能“复活”时,金城武简直要急疯了似的疯狂抢救,他绝不能失去这个人;甄子丹断臂后,金城武紧紧搂住他一同面对强敌,如果这不算忠贞的爱情,那么还有什么?
4. 一些杂话
影片中有一个标志性的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在此之前二当家一直以刘金喜身份出现,镜头也十分客观的一直以平视角度捕捉他的行动,强调此人并无特殊,但在惠英红饰演的十三娘找上门来挑衅一处,刘金喜被逼无奈之下恢复唐龙的身份和身手,这时镜头来了一个十分夸张的360度环绕仰拍,将一个凡人瞬间供上了传奇人物的地位,甄子丹在这一刻目露凶光杀气腾腾,一扫之前的农夫形象大打出手。这个镜头可作为全片剧情架构的分水岭,不但促成了甄子丹由刘金喜到唐龙的关键身份转换,也是影片由叙事进入打斗的转折点,之后大段暴力戏不断,但情节却没有更多可以挖掘之处,已成了简单的正邪决战。
不得不提一提王羽,这位老将阔别影坛十七年之后重返,带给我的激动是言语难以形容的。这个年轻时相貌硬朗、精通空手道的功夫片硬汉,挥舞着《独臂刀》开辟了武侠片的一个新世代,以《独臂拳王》的导演功力延续“独臂”神话,在《直捣黄龙》中将007乔治•拉赞贝也打得无力还手,甚至《上海滩十三太保》和《黄飞鸿》中的短暂亮相,其强大气场依然令人过目不忘。
当《武侠》后半段甄子丹恢复为打仔明星只识扮酷挥刀时,当金城武的喜感再无发挥只能靠暗中扎针仓促给影片收尾时,当汤唯完全沦为惊悚片中带着孩子逃离恶势力的呆板母亲时,王羽是唯一能将结尾这场戏撑起来的人。那场颇似鸿门宴的晚餐剑拔弩张,是王羽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带动着整个冲突逐渐发展向一个不可逆转的火并高潮。他的表演被人诟病为过火,但正是这种乍看下过于戏剧化的过火,正与这段一触即发的对峙情势相得益彰,铺陈出巨大张力。筷子在孩子嘴里来回搅动一场戏,绝对比之前屠夫灭门一幕来的更为触目惊心,唯一吊诡的是,教主这么一个力量惊人的高手,盛怒之下的重手,竟没能给孩子的牙齿带来永久性的损害(结尾处孩子好好的吃饭呢),这算不算本片一个大穿帮呢?
文/方聿南
4 ) 法律不是正义唯一的执行机构
开始评论之前我想说一句,在影院连角色名字都记不住只看见帅哥美女万年不变的容颜,预置判断提前期待生怕不掉泪不引发人生思索就对不起电影票钱,以审查艺术片的眼光来要求商业片,这都不是专业影评人应有的态度。在此,我试图用评论文学作品的语言来剖析这样一部大制作的风景片。
如果你们把《武侠》当做武侠类型片来看待,那就拿衣服了。其实它是一部人类学的实地考察纪录片。并且它非常正经地体现出了传奇故事结构,将西方伦理学的思考融入了对世俗经典的讲述,集传统中医学和现代物理学于一身,是对父系社会现实一次大胆的演绎——并非不能归类的东西就是不好的。对四不像的看不惯,也许反而展现出深藏在诸路评论员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藩篱。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打开我们习惯性偏颇的视野。
这个电影叫什么都好,就是不该叫《武侠》。据说原名叫《同谋者》,太过直露,包袱抖尽,不好。而且电影后半段明显没有把这个名字更深入地挖掘下去。秉承港片的风格,叫《独臂狂龙》或者《凤城来客》估计效果都好过现状。
不要因为刘金喜长了一张甄子丹的脸,就在开场五分钟之内认定了他身负绝世武功并且苦大仇深。一开始他只是个山野村夫,带头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土法造纸产业。不过人怕出名村怕富,小康村引来了怪叔叔。刘金喜见义勇为保卫家园,却没曾想被山寨福尔摩斯徐百九由抢匪一颗掉进药酒的槽牙看出了事有蹊跷。终于发现这位一口高露洁牙齿的活雷锋,竟是多年前惨无人道的灭门惨案凶手,而且逍遥法外,在山清水秀的穷乡僻壤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坦日子。徐百九正义感大爆发,不惜贿赂高层誓要将刘金喜捉拿归案,然后,就有很多然后了。
有人说这片子中段以后急转直下让人不爽,我觉得是前半段太入戏了。其实此片通篇在说两件事情。一:任何行为都会留下蛛丝马迹,人必须为所做的事情付出代价。二:生命的价值来源于生活本身。
徐百九的刑侦技巧我就不多说了,推理阐释脑补功力一流,工作表现尽职尽责,一扫天朝公务员办事效率低下的刻板印象。不过他由于吃过一个正太的亏,一朝被蛇咬,导致积毒在心间看谁都像迷途难返,还分裂出了伏地魔宅男人格,理性过分发达坚持法不容情,一口气上不来就得往自己胸口扎两针。而且在正义感的驱使下,屡次做出揭人伤疤推人下水夜袭竹床当街砍人种种二百五的事情。我觉着刘金喜要是个纯爷们,早就拎起板砖跟他急了。然则金喜作为一个潜伏十年的内奸,深得人民群众欢心,就了业生了娃还入了族谱,俨然已经成为了壮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对徐百九既往不咎谆谆教导的作为充分体现了他是多么的忍辱负重用心良苦。潜台词就是:当年我杀人实在是身不由己啊,杀手也要有职业道德啊,我自己也不想啊,一人犯错也就是众生犯错,我上面有人……劳资在这好不容易混出点清净来,你丫要搞破坏就给我滚蛋!
但是一个手上沾过鲜血的人真的有资格过上幸福而平凡的生活吗?那些冤魂不是本来也有幸福而平凡的生活吗?一个夺去他人生命的人,他的幸福不可能毫无代价便可保住。无证之罪亦为罪。要凶手伏法,就是要为逝者寻找无法被埋没,不能被忘却的价值。然而这种价值,亦是只能在体味了尘俗笑容之后,才能明白。唐龙是杀手,杀手无情冷血,连自己最心爱的马匹亦能下肚。而刘金喜是个人,会保存自己儿子的乳牙,会向长老下跪,会在饭桌上讲八卦,会心疼自己的女人。倘若没有这十年的人间烟火,这个人就不会常常记起死不瞑目的孩子的眼睛,也不会看着自己儿子的睡脸痛哭失声,更不会在那一双小手的抚摸下破涕为笑。私以为,将一个凶手绳之以法是应为的,而杀死一个爹,是不应为的。就连徐百九,也只能在岳父灵牌前烧一炷香。死人不会原谅,但活人能够宽恕。可是为了赎罪,一个人应该付出多少呢?又能够付出多少呢?多少才算够呢?
好景不长,报应不爽,村里的围观群众在本篇boss千里寻亲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无辜遭殃。被开刀,被烧房,被七十二地煞集体耍流氓。万般无奈之下,刘金喜不再憋着潜龙在渊,嗯嗯两声使出一招见龙在田,跟着一招飞龙在天,暴露了他就是绝迹江湖已久的唐龙。虽然他吃素十年,不过武功仍然不是吃素的,宝刀不老的红姨用生命证明了”你干娘已经不是你干娘了,但我干儿子还是我干儿子“之后,马上封建家长代表干爹就要登场。不投降如刘金喜,也得伙同徐百九运用中国古代传统医学”闭穴龟息功“,装死以求生。
从这一刻起我们可以审视此片贯穿始终的人类学意象。镜头不厌其烦地记录撒谷,收粮,卷席,对歌,编发,更衣礼,书家谱这种种早已被人遗忘的仪式,在山清水秀和刀光剑影的映衬之下,显出了田园牧歌农家短诗的气质。人类学是研究人何以成为人的学问。仪式和习俗在将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意义。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身在其中的住所,人群乃至记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人,我们的心灵天生会被群体整齐划一的行动所感染并心悦诚服。世俗的幸福就是要让你明白,你不是一个人。平静重复的日常之中,沉淀着你遗传自祖先的,对安全和温暖的渴望。谁人愿意整日刀口谋生,而谁人又愿意天天提心吊胆处处提防以至于把自己练成个金钟罩铁布衫黄铜蛤蟆————没生儿子的我们暂不讨论。
过去的经历构成了”自我“的核心,即使是少不更事时不能自主的无心之过,也不得不在成年后再次面对。然而审视过去的眼睛只能属于现在,死而复生的刘金喜宁可自断一臂,借由对肉体的改造与重建,以表达精神上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决心,只是自残这种表现形式并不是很理智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随后与boss的对战中看到。
在一幕暗潮涌动惊悚如闪灵的家庭伦理剧之后,刘金喜像杨过一样,耍着拉风的单刀,在暴雨中坑爹。然而老干爹的脸皮厚得很,没一个毛孔能钻空子,还不断地追忆昨天,在战斗力骤降的刘金喜伤口上狂妄的撒盐。此时徐百九再度闪亮登场。这位撑着油纸伞,骑着白马,充满禁欲气质,令人想起卡尔维诺笔下不存在的骑士的县城捕快,用两根针向我们演示了土产物理学如何克敌制胜独步天下。作为一个同情心过剩的人,他终于在本片最后见证了罪的清洗,见识到法律不是正义唯一的执行机构,为保全一个家庭的小却幸做出了一份贡献,从而满足地闭上了双眼。
结尾处,日子还在继续,一如开头重现。徐百九死了,可是刘金喜他老婆又怀上了。活着就是生生不息。无情者不会明白,情,才是使人活下去的原动力。有情者有家常便饭可吃,无情者没人给收尸,所谓人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
5 ) 武而不侠——陈可辛的《秃头歌女》
(本评论略有提及剧情,但基本不影响观赏,不过看过电影再看可能感觉更好)
陈可辛的电影通常有这样的特征:总体上而言,从工业标准讲,他的电影在制作的各环节都相对比较考究,能看得出来下了一番功夫,至少是不能被称为烂片,且在国内类型片角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开拓,很少失控,很少有失水准,基本上质量是有保证的。所以,尽管他的影片在大陆市场从来没赢得真正的票房成功(《如果爱》是绝对的票房失利,《投名状》虽然绝对数字尚可但成本太高还是赔钱,只有半坐后台的《十月围城》是大致打平,小有盈余),但他的制作从来不缺投资的原因。他也算是国内不多的能赢得口碑的大片导演之一。但另一方面讲,他的影片常给你的感觉是:虽然不差,但离优秀总还差一点,制作精巧却又常陷于平庸。这种特点在他进入大陆市场后,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部《武侠》给我的感受也是如此。它的各环节各单位汇聚的可以算目前华语影坛的一流人才:黎耀辉的摄影,奚仲文的美术,林爱华的剧本,甄子丹的武指,音乐更是汇集了目前港片最牛的陈光荣和金培达外加成仙的窦唯,演员方面甄子丹、金城武、汤唯不说,还请出独臂大侠王羽,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但看完一回忆,还是觉得这一桌好料搭在一起,说不清是佛跳墙,还是乱炖。
欠统一的混搭
陈可辛之前说要用此片创造一个崭新的武侠世界。从成品来看,这片除了片名跟咆哮的王羽先生,着实跟武侠没太大关系。但类型的划分姑且不论——想抗议的可以看看人尤奈斯库挂羊头卖狗肉的那几部戏——确实还是有点新东西的。不过这种新并没有太多纯粹原创,更多是来自混搭,且这些元素在国产电影中使用得着实不多,确实能给人新奇之感。
但问题在于,这种风格上的混搭和剧情上对其的迎合,造成了较严重的分裂感——拎出来单看,都挺不错,但强点在一起,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影片的整体框架,很像克洛南伯格的《暴力史》。但《暴力史》简单粗暴,反而可将一个主题挖掘得很深。《武侠》作为商业大制作,当然要拓宽格局,于是,又引入了易卜生式理想主义的主题——金城武扮演的侦探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人民公敌》中的斯多克芒大夫、《野鸭》中的格瑞格斯(某种意义上更像后者)个性的赤子型角色。如果处理得好,那么两股似乎都具有正当理由的力量碰撞,可以产生黑格尔美学中各持有“永恒正义”的双方相互纠结的悲剧效果,故事会很精彩。但《武侠》在处理时,结合得并不是很好,各种主题并不是像麻绳那样拧成一股,而是分着阶段地侧重。每每略入佳境,眼看就要迸出火花,却又迅即一转,看似巧妙地转场,实则点到即止,像个匆忙的导游一样带着你赶赴下一处景点。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单场戏的节奏、设计、台词都挺巧妙,可连在一起,无论是金城武和甄子丹之间,还是甄子丹和王羽之间,矛盾还没到极点就走上解决之径。相对来讲,前面的戏因为有着案情的悬念和角色的刻画,还相对紧凑,人物也有立体的趋势,后面的戏则明显蓄力不足,仅依靠场面的光鲜好看来强撑。
在这种前后的大割裂之下,剧本的闲笔也显得略多。像金城武回忆三大逃犯,像突然冒出的七十二地煞、三十六天罡,甚至汤唯的一些过往回忆都显得多余。这种冗余不仅容易让观众出戏,更重要的是完全孤零零地杵在戏中,莫名生出些毫不相干的章节,连推理小说中的叙事陷阱也算不上,只会害观众白费脑筋。这种问题给我的感觉是剧本应该修改过很多遍,可能之前埋的线下一稿就被删去,只留个线头在那纯粹用来渲染气氛。
剧本上的割裂在影像上也体现出来。前半部浓重的CSI+Discovery风,勾勒出的是在混沌蒙蔽的世界里科学昌明带来的新派侦探故事,大量使用高速慢镜和纪录片式的场面还原(这种手法原本是纪录片借鉴故事片的,现在又出口转内销,营造出一种有趣的戏仿效果)。而后半段,则回到动作片的老路,前半部的精确细微被几个场景开阔的俯拍宕开一笔,偏写实风格也转向写意的连场动作,从《卧虎藏龙》到《独臂刀》,一场场经典武侠片致敬后影片以一种略带自嘲的方式收尾。不过,由于场面都拍得好看新奇,这些区别跟剧本的问题比倒显得无甚大碍。(影片用了不少自然光照明和火把光营造的烛光效果,造成写实的粗颗粒和人物形象的晦暗不明,很值得一品)
让子丹飞
看甄子丹的电影有一个好处:花一部电影的时间和票价,看两部电影。典型的就是他跟叶伟信合作的几部,像是把一部略嫌阴暗的文艺片和一部无脑动作片剪辑在一起的效果。不过,现在不是动作片的黄金时代,纯粹为打而打没有市场,很少会有影片专门为打戏服务。但偏偏甄子丹又算是功夫巨星时代最后一棵苗,有他的戏,除了见过大爷,怎么着也得磨出一段动作戏,不管是不是跟主线和谐。
平心而论,甄子丹在这部戏中的武术设计是比较出色的,几场打斗均设计得可圈可点。最精彩的还是开场戏,因为与剧情结合最紧,所以安排得大巧若拙,在封闭空间内腾挪翻飞,朴而不笨。与惠英红、王羽的打斗也各有特点。前者充分展现了双手刀的兵器特性,花而不乱,后者则将王羽的霸气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这后两场戏,却显得有些不合全局。当对甄子丹一个环绕仰拍的时候,我已经暗暗叫苦了,这个镜头有两重意思:不仅意味着主角的角色回归,更意味着——陈导,您去休息一会儿吧,让哥憋了老半天苦逼面瘫了,哥要向天下宣布:我甄子丹又回来了!果然,后面这场戏,武打上精彩而飞扬,剧情上不可避免的冗余。到了结尾一场,虽然编剧苦心编了段暗藏杀机的文戏作铺垫,但王羽还是在咆哮中沦为武打道具。
不过,好歹甄子丹没有像《十月围城》中那样执着的闹独立玩跑酷,总算是压抑了showtime的冲动。事实上,若没有他的表现,《武侠》就完全称不上武侠了。甄子丹就是一柄双刃剑,在纯粹动作片近乎消亡的今天对甄子丹的使用必须有所抑制,他的功效才能最大发挥。
科学vs神功?
这恐怕是《武侠》中隐含的最大吐槽点。
从早期武侠片来看,基本是武侠神怪不分的,典型的就是《火烧红莲寺》里使用召唤兽般的如来神掌。直到徐克的《蝶变》(可能会有更早,但我没考证,不过古龙、黄鹰系的一些武侠在炫耀奇技淫巧的同时也起到了破除神怪迷信的效果),对科学技术与传统武功之间的矛盾才开始大张旗鼓的提及。而像《武侠》这样完全cos CSI做法的,可能还是第一次。毕竟前人再前进,也只是止于技术,《武侠》真切地从观念上涉及到科学了。
不过,《武侠》对现代科技的态度十分暧昧。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它将一直被诟病为非科学的中医中的针灸术和西方式的医学理论相结合,产生的效果如同这片中已进入民国却还长辫及肩的混沌时代一样,故意让你看不清晰。影片让科技重现了神功,在神功盖世时,又让科技缺位,最终让中医+自然科学终结神功……
尽管《武侠》的吐槽点非常多(我预测会有考证党吐槽到义和拳的),但一如陈可辛作品的特点——这绝不是一部烂片。事实上,它的制作工艺较国内市场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如果你不是武侠片发烧友,不用严格意义上的类型片去要求它,作为一名普通观众,花钱去看它还是很值得的。而上面提到的问题,也不完全是问题,甚至可以作为看点一种。
6 ) 你眼中众神,不过模糊路人。你眼中武侠,不过尽是挣扎。
不同于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不是古龙的仁侠仗义,豪放不羁。陈可辛作品中的大侠们少了许面容模糊的侠性,多了些个性鲜明的人情。他们更像普通人,面对各自的命运,充满着选择与挣扎。 在这部电影中,武侠二字是分开的。
甄子丹饰演的刘金喜在村民们眼中是一个为人正直,憨厚老实的普通人。如果那俩个劫匪不出现,可能没人会发现他曾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七十二地煞二当家唐龙。十年前在屠夫灭门惨案中,被小孩临时前的一声哥哥所唤醒良知,从此选择逃出七十二煞组织,隐居山林,成为一个普通人。十年后,当七十二煞找上门来,要他回归组织时,他毅然拒绝,选择为自己和妻儿而战,去挑战他眼中恍如魔神的义父。为了家人,为了妻儿而抗争挣扎,有了代价,有了牵挂,便少了几分侠气。有打斗有杀戮,但却侠气不足,甄子丹更多的体现了那个“武”字。
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是个合格的捕快,因为他尽职尽责,不得真相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却又是个不合格的捕快,因为他过于善良,易为情所动。内心又在法律与人性中千百次的挣扎,法究竟是不是比人重要,究竟应该法不容情,还是应当法外留情。他选择放走那个偷钱的小孩,却不曾想到这个小孩不但不悔改,反而会下毒害死养父母。他选择不放过卖假药的岳父,却不曾想到岳父会走上绝路,到死还不肯原谅他,甚至不允许他为自己上一炷香。甚至连是否选择相信唐龙会改邪归正,都在内心千百次的挣扎。幸好最后,选择相信唐龙,并与唐龙并肩作战。通观全片,金城武打斗场面极少,也没有体现高强的武艺。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人,很少顾及到自己。英雄往往是为自己而做,侠士却通常是为别人而为,也许就是全片“侠”之所在。
也许这样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括这部武侠:你眼中众神,不过模糊路人。你眼中武侠,不过尽是挣扎。“武侠”在这部电影中,不过是在命运中抗争挣扎的两个人。
不同于香港传统武侠片,也不同于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新武侠。《武侠》中一个个动作被镜头拆分,破碎感十足,也许不那么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但更有真实感。除了传统武侠片中的恩怨情仇,厮杀打斗,此片更多的展现了普通人的平凡隐忍。他们不像那些传统的大侠,快意恩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们更如你我这些凡尘中人一般,有喜怒哀乐苦,有疯魔巅狂痴。
片中的甄子丹,不仅铁汉,更有柔情,面对妻儿,更多的是展现笑颜,一口白牙比满身肌肉更迷人。金城武蹩脚的四川话,和那略显邋遢的造型,相比平时的俊朗逼人,这些反而更给观众一种带入感。这些不同于传统武侠,展现出大侠们身上普通人的特质,也是此片吸引人的一个原因。汤唯中规中矩的表演为这部电影添上一缕暖色,窦唯的音乐为这部男人的电影加上一声灵动。王羽和惠英红两个老戏骨的表现更让人找到了近年很少在香港电影中感受的那种经典港片的滋味。全片也是一个充满致敬味道的动作片,甄子丹最后的独臂持刀有几分向张彻纯然阳刚暴力的《独臂刀》致敬的意思,宛如精神分裂的捕快金城武也有几分搏击俱乐部的味道。
很多人感觉此片风格凌乱,全片不过拼凑而成,所以给予低分。我想此问题可能出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衔接上,前一个小时情节比较完整,但节奏拖沓,略显平淡。没有那种很经典的桥段可以刺激到观众,让人有回味无穷的感觉,所以会有部分对文戏不甚感冒的观众昏昏欲睡。到七十二地煞出场时,打斗戏顿时多了起来,精彩性有了,节奏也加快了。但这个桥段却与全片整体风格不符,略显突兀。前后段的衔接没有做好,全片风格没有统一,这也许便是影响此片总体观感及评分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以上,结尾更让人值得玩味,也许新武侠,新在此处。
武艺高强的大BOSS没有如传统武侠片那样,被男主肌肉猛男甄子丹K.O,而是死于九霄云外的一次闪电打雷。不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不是雷电劈恶人。而是技术宅名侦探金城小武郎戳在BOSS身上的几根针引发的雷击惨案,技术宅拯救世界这个真理再一次被验证。
是的,我猜中了这个开头,却没猜中这个结局。
———————————————————
微信请订阅:cmf2015 ,聊聊电影和美剧,写写故事和经历,文艺有趣可兼得。
这是一部神奇的动作片...神奇的地方在于你说它动作,但是它又很文艺,你说它文艺,但是它又很科教,你说它科教,但是它又很悬疑,你说它悬疑,它的结局又很雷人。拍得很认真。几个女主角存在感基本为0。不是不好,只是这么强大的卡司阵容和陈可辛这个金字招牌所拍出来的作品实在与预期有距离。
故事很弱,不如叫装深沉的哲学家们。甄子丹的武术动作仍然很精彩,但是金城武这角色意图笼罩的什么科学医学侦探推理显得非常四不像。最雷的王羽直接遭雷劈死了,强行结局?6.5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部叫做武侠的电影,却基本都是在干些反传统、反武侠的事情。导演在尝试以自己方式展示他的武侠情结,起先有些新鲜,越来就越不是个味道,叙事上多少有些残,前后分两半,越往后越跑偏。配乐和音效反而印象深刻,终于知道你们为什么总说雷了。两星半,鉴于最近烂片太多,入三。
赞红姐
所以金城武在赤壁后在没有正眼看过女人咯~金城武主前半段、甄子丹主后半段,前后有些脱节,倒是汤唯这个原本很花瓶的角色连贯而丰满。陈可辛说他就想拍着玩没有考虑太多,但前半段还是探讨和影射了很多东西以至于金城武的角色变得极为讨喜,可惜后半段渐渐丧失了前面的控制变得平庸。细节和原声大好
作为一部兼顾商业票房和作者风格的类型片,完成度还是不错的。陈可辛心中的武侠世界应该更接近现实主义,所以,开场就是吃饭的家庭戏(有点山田洋次武士片的味道),而且大敢的用民歌参与叙事(虽然效果有些笑场,但还挺写实的)。写实风格的打戏也满是亮点,尤其是子弹和惠英红对决那场,拍出了意境。
为什么每次有一部佳作问世,都会有一个叫影志的家伙在这儿装逼?影志究竟是天生喜欢哗众取宠,还是真的智商奇低?(当然,我严重同意影志的看法,任何印象都是偏见。所以,请不要对我在这条短评里表现出的偏见抱有偏见。)
假科长说,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武侠的结局。感谢小斑同学投稿,本片也叫雷雨或者坑爹爹
金城武演着演着就没了...
开场十分钟的田园生活拍得我灰常喜欢啊,房屋上青青的草,草上两头牛~欢乐又幸福~
这不是一部武侠片。这是一部民国版《暴力史》。
故事讲得清清楚楚,高潮迭起,叙事的部分不忘轻松幽默。陈可辛的文戏和甄子丹的武戏配合的浑然天成,金城武的精彩表演似乎让他才是本片的主角,总之,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武侠》什么都有了,全场无尿点,快节奏,新武侠!
就是一个20世纪初的犯罪现场调查,验尸,看脚印,分析风速密度体重等等。PS.金城武的四川话影响我理解剧情了,上映要加字幕!
金城武的四川话讲得蛮好的!!!本尊帅到爆!!!
装逼遭雷劈的真人版
你跟它说武侠,它跟你说科学;你跟它说科学,它跟你说伪科学;你跟它说伪科学,它跟你说法治;你跟它说法治,它跟你说人性;你跟它说人性,它跟你装逼;你还没来得及说莫装逼……它已经被雷劈!
TBBT武侠版——体育特长生BAZINGA,骗不过生物物理学Geek男。漫迷COSPLAY独臂刀,获奖者是雷神COSER。ps:谢耳朵也被砍掉鸟
虽起名《武侠》但不少细节能看出和传统武侠剧有差。打戏和音效给人印象很深,不过故事情节太支离破碎,纠结的情感约束和人物行为,唯一的亮点就是,最后成了一部“雷片”,原来刀枪不入的反面角色是可以被雷劈死的。★★★
李小冉算哪门子女二号...惠英红都比她戏份多~
假如通片都是金城武人格分裂,时不时地给甑子丹砍上几刀,最后却发现他真的是个农民的话,那将是多么棒的片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