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碎话围城
用《围城》下了一周晚饭,周末做了两天饭,今晚饭后看完了。
方鸿渐就像他家那只钟,一个小时只慢七分钟,算不上不合时宜,只是永远踩上不点。不够执著,没有野心,目标也不明确,“不让人讨厌,但是完全没用。”本该吻唐晓芙的嘴印在了苏文纨的唇上,本该接的唐晓芙的电话骂出了对苏文纨恨。在唐晓芙家下面淋的雨没能等足够久,在赵辛楣去重庆之后又未能“守”得住寂寞。这样的人生,像极了人生。
记得杨绛说,写《围城》时她包下了所有家务,让钱锺书专心创作,每天写完的部分,都是她先看过。杨钱二人是很好地把自己围在城中了的,围得太好,以致城外人起闲言碎语。三闾大学中各人勾心斗角的微妙宛转,写在书里笑笑就够了。钱先生喜读《西游》,悟空是不喜欢跟小妖们纠结的。
钱先生是不信体系的,曾说体系尤如大厦,一旦倾覆,瓦砾遍地,倒是细碎的建材始终可用,《管锥编》就是这样的碎材宝库。这与他的小说观一致,城是空的,只有出城入城才有意义;百合心更是空的,剥百合才不落空。方鸿渐对孙柔嘉最初的动心,不就在半夜里见她微微翕张的鼻翼?
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方鸿渐跟孙柔嘉清晨起来在乱坟岗散步,四处是小孩子的坟,方鸿渐说,小时死的了鬼不会长大,永远都是孩子。我想到杨绛在《我们仨》里写过一样的话,说自己要是死了,会比先下去的钱锺书老许多。有人用唐晓芙附会杨必,我也曾关心过,到现在只觉好笑,唐晓芙这样吃不着的葡萄,终究比不上攒在手里剥的百合,即便剥不到心。
我非常爱看六人结伴赴三闾大学的那两集,在艰辛与繁乱的旅途中诸人性情毕露,所遇各方人物龙蛇混杂,一路西行,还取不到真经。方鸿渐懵懂地站在巷门前,想起“围城”的比喻,自己辛苦颠簸赶赴的三闾大学,莫不也像眼前这个巷门一样,本以为别有天地,其实仍是一样的世界。如何面对这个日复一日并无新事的世界,大概是婚姻需要考虑最多的问题。“找一个有趣的人共渡”是方法之一,这是连岳的话,钱锺书杨绛做到了。
2 ) “围城”中的方鸿渐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对“围城”的阐述是这样表述的:
“婚姻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主人翁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就是在展现其人生“围城”。
在爱情上,方鸿渐什么也没有,两头落空。首先是与回国同船的鲍小姐玩暧昧,后来才明白自己被戏弄了。原本方鸿渐的“围城”中有苏文纨小姐,然而方鸿渐却一心想挤进唐晓芙的“围城”,在这困境中,最终什么都没有,以失败而结束。
在事业上,方鸿渐供职于银行的“围城”之内,与周家不和,被抛出了“围城”。 他前往湖北三闾大学谋职,身处“围城”中,感受到处是被人排挤,倍感落寞。回到了上海后,不愿为敌伪做事,又没有了后台,他再次失业。只能在“城外”看“城里”别人的热闹。
方鸿渐的懦弱性格,是他没有勇气且没有能力去冲出“城堡”,独立人生。他在勾心斗角的“围城”中倾轧、角逐,无益地耗尽了可贵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方鸿渐注定是一个失败者。失败在他自身(性格和内心);失败在客观的社会环境。方鸿渐这一人物是当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写照。
3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怅
小时候看书时,就觉得方鸿渐是个倒霉的角色,被鲍小姐引诱,被苏小姐栽赃,被最爱的唐小姐抛弃,最后又要和个无甚特色的孙小姐将就一生,不禁暗生同情。我想不通钱锺书为什么要在笔下和这么个人过不去,他虽没有什么大功大德,却也没有伤天害理。他只是个活在现实种种无奈之中的一个普通人。钱锺书却用他的笔为方鸿渐划上一道一道若即若离的伤痕。让我看着心中又痒又疼,却无法用什么东西去搔痒或抚平。
有人说,每个人都能从《围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人说,应该让方鸿渐和唐小姐走到一起,但婚后并不如意,这样才更能体现“围城”之精义。看到这后面一句,我才明白,我的痛痒大半来自方鸿渐和唐小姐的爱情悲剧。我承认我始终是最偏爱方鸿渐的,不管他有多么自作聪明,玩世不恭,懦弱无用。开始,看着钱锺书笔下那个如水蜜桃一般清新可人的女孩子闯入方鸿渐的生活,我又何尝不为之喜悦,但隐隐地感觉这会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感情,因为苏小姐的存在不能视而不见。她是个卑鄙的人,得不到一个人就要毁了他的幸福,果不其然。如果排除方鸿渐自身性格的主观原因,客观上来说,她就是方鸿渐落魄不幸的罪魁祸首。她生生地捣散了一对有情人,让方鸿渐怀着失意与惆怅谋生他乡。但同时,我也渐渐地对唐小姐抱有成见,因为书中的一些细节让我耿耿于怀。还记得苏小姐对方鸿渐说起唐小姐,“你看她天真,手里抓着一大把男朋友玩呢”。不知道这是不是苏小姐故意说的,让人感觉唐小姐并不是一个非常纯澈透明的女孩,而且还有后面一个相照应的细节是,唐小姐回家后,她父母打趣说,“我们的女外交家回来了”。还有,她在听苏小姐栽赃方鸿渐后,对方鸿渐咄咄逼人的一番言辞,也让我心怀伤感。不管曾经的她有多么聪明伶俐,她终究是傻了,不懂得兼听,不懂得分析,而只听信了她那个表姐的一面之辞。还有,她最后说的那句话,“我爱的人,我要占领他整个生命,他要留着空白等着我”,让人感觉到这个女孩子的不可一世。我不知道这样的她是否会真爱方鸿渐,但这样看来,仿佛她和一个男人在一起,只是要占有他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的爱,这样未免对这个男人太不公平。真正的爱,是在伦理和道德范围内,能够包容一切的,无私奉献而不计回报。但无论如何,唐小姐确是这个摩登社会的一桩稀罕物,是一个真实的女孩子,不矫揉造作,敢爱敢恨。据说钱锺书最钟爱的就是唐晓芙这个角色,他不想把她送给方鸿渐,所以就把他俩写散了。这一点,我对老钱很是不满。
或许一个男人终其一生,总要经历各色各样的女人。
张爱玲有白玫瑰与红玫瑰之说。后来有人说,男人这辈子都会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娶了康乃馨。
鲍小姐代表肉体和诱惑,唐小姐代表真爱与梦想,孙小姐代表一个令人难以顺应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至于苏小姐,虽然她曾经迷恋过方鸿渐,但方鸿渐最终对她只有愤恨,她该是他的无奈与羁绊。也怪鸿渐,当初既知无法轻松放下,就不该鬼使神差地随意拿起。
孙小姐也是个让人无法轻松的角色。和方鸿渐确定关系之前,她总是楚楚可怜的样子,脸上时常带着惊异的神情,动不动就脸红。一个字,装!“千方百计”地嫁给方鸿渐后,她的挑剔,她的心机,她的虚荣,她的势利,渐渐都映在方鸿渐眼里。最后那掷梳子的一幕,大概是让鸿渐最伤心的吧。毕竟他俩从确定恋爱到结婚,实在是太迅速。根本来不及考验,甚至方鸿渐根本来不及审视自己是否真正爱她。想必方鸿渐会真正明白老婆=Headache的意义所在了。
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对于《围城》这样一部,据说包罗人间众生相的书,我看到的是,轻到令我不能承受的惆怅,看到一个男人坎坷的感情,或者说,是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的。赵薇说过一句话,人生的底色就是悲哀,我们做很多事情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冲淡这悲哀。这话算是悲观主义,但有些时候,我同意。
4 ) 城中的人想走出去,城外的人想走进来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
我们的生活中“围城”随处可见。不仅仅是恋爱婚姻、工作事业,还有学习生活、交友处世,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围城”——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钱钟书用幽默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恶、虚荣。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又如:“我们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亲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见过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怀念一个人。我们一生对于最亲爱的人的想念,加起来恐怕不到一点钟,此外不过是念头在他身上瞥过,想到而已”、“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这些语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想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给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5 ) 那时的陈道明真好啊
演〈围城〉时,陈道明真是钻入角色里去了,活脱脱就俨然成了方鸿渐。言行举止,惟妙惟肖。作为演员,可谓得道了。因此,无论是〈围城〉这部电视剧,还是陈道明的演的角色,均堪称经典!此后,陈道明作为一名演员,走至〈一地鸡毛〉,成为他的颠峰。因为,〈一地鸡毛〉之后,陈道明就越演越演成陈道明自己了,角色与他远了。且越来越“拿”(江浙方言,找不到合适词,近似拿腔拿调,但内涵还得多些)。可惜了一块戏胚子!
6 ) 三看围城
第一次看到《围城》这部连续剧的时候,是在电视上看的,正好播第一集,而且还是在没有拜读过原著的情况下,甚至错过了片头,所以当时并不知道这便是一直想看的围城,只知道这是最喜欢的大陆演员陈道明参演的一部片而已,甚至无法得知这到底是部电影还是电视剧,只知道这部片子甚有看头。只可惜错过的片名,尔后也无从查找翻来重看。直到第一遍看《围城》时觉情节熟悉,方晓从前那部便是围城。
《围城》的书看过两遍,很久前提过。第一遍,看懂了字;第二遍,看懂了事。间隔数年,而且也说过,即使看了两遍,依然也只读懂了前半本,而后半本尚不明白。所以电视剧版的就索性只看了前半部,而后半部留作日后能看懂的阶段再来细玩。而我选的分界点是唐晓芙从故事中的离去,亦可说是方鸿渐从上海的离去。可以说唐晓芙的人因作者太过喜爱而从故事中抽离了,但其魂依然留在方鸿渐心里,也留在了整部故事里。对于苏文纨,上次的评述是又怜又憎,而这次再看来,如果将整部围城比喻成一串珍珠项链,那么苏文纨也应该能称上是串起这所有珍珠的那根项链了。
回到电视剧,从半部看来应该算是不错的。也可能是对于熟悉围城的人来说,围城它本来就不需要人去演,只要一套上名字,整个人物形象就鲜明饱满起来,无需多演,就有那个味道。唯一有区别的应该是,时代和街道的环境更加突显了出来。应该说看电视剧只是勾起回忆,而不同于重读书。隔很长的时间,重新再去看书,不仅可以勾起回忆,更奇妙的地方在于你会发现每次看都有新的东西出来。当然提前是好书。
希望第三遍看,能看懂人。
----------
原文地址:
http://lds2008.blogbus.com/logs/28444771.html
吐血推荐,从小看到大,定期复习。
后来似乎吕丽萍再没演的这么好过。结尾方鸿渐一个人走着,流泪,不好,哭,大抵还是不甘心,对未来也还有期望,可方鸿渐有吗?
毕克的旁白威武!
最好看的还是旅行和三闾大学这两部分,其他的像小说一样,太琐碎了。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看完了书,一鼓作气把剧也看了。「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没想到这部电视剧比我的年纪还要大了。非常遵照原著的改编,很多台词甚至场景都和原著一摸一样。方鸿渐的人生好像一条清晰的抛物线,人生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失去。而这个故事就是从方鸿渐的人生顶点、或者说抛物线向下开始的。正值青春的翩翩公子、欧洲留洋归来、邮轮上有两位美女倾心,这样的注脚不管在哪个时代都属于人生赢家级别了。可是,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越来越不尽人意,被有名无实的岳丈敢扫地出门、苦恋一位女生却无果、战火中艰难的去湖南的大学任教、与孙柔嘉结婚却万分失意。钱钟书先生写的是方鸿渐的故事,但是把书里的每个人都写得活灵活现,人物性格惟妙惟肖、金句不断。
那时候电视制作的水准真是高。主要是演员都太厉害了
鲍及时行了乐,苏终是足了面子,唐没有丢失自尊,孙千方百计嫁了,赵实现了抱负;他,什么也没有。
当年觉得陈道明长得和我爹好像啊....小说也看了很多遍 最后的结局 每每看看 每每唏嘘...
豆瓣为什么没有六颗星?总共看过三遍,分别在9岁,16岁,21岁时。最经典的原著改编电视剧,没有之一!
现在才发现,原来是方鸿渐和赵辛楣的爱情故事
重温 每个人物都掐得神韵 读小说时最喜欢的是赵辛楣
在没有特效没有收视率压力的年代,拍出来的电影、演电影的人都是有灵魂的。这个时代搭建了恢宏的电影工厂,却成就了背后的一个个欲望。可悲不过如此:浅薄得自以为深刻,深刻的屈就于浅薄。
这剧看完了!表示最后的结局,基本上是孙柔嘉同赵辛楣吃醋,方鸿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的悲催ending。孙柔嘉就是那种把婚姻当职业的女人,就算读了大学学历,这个学历的用处也是钓丈夫。一旦得手,就原形毕露。
演员个个出彩,如得神助。
看完后特地找了一下陈道明的访谈,听听他真实讲话的声音是怎样的,发现剧里他的确是故意换了说话的语速和腔调,很配这个不够聪明、但又自以为是的角色,果然是做足了功夫。看完再仔细回味一下,每个角色都很恰到好处,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的人,多少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立体的。201703
经典就是经典,想不到第二个人能把方鸿渐演得这么好了,再次重读围城,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也就是陈道明,葛优这些人了
那个年代,心无旁骛,演的个个出彩
人生最悲哀的两件事,就是对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追求。对不爱的东西,没有勇气去拒绝。
围城就是照着红楼梦写的,十个龌蹉男子也比不上一个汪太太,那是王熙凤和尤三姐的合体,众女子又更衬出唐晓芙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