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真是神奇预言了金焰与高占非之后的“银汉双星”一时瑜亮交相辉映的时代。
游艺会上的“女子礼仪队表演”,还有埃及舞。
衔接的是传统戏曲。
女主独对鸟笼那个镜头,象征走出去与传统的束缚。
本片的男配高占非在明星公司期间,由于公司人才济济,而且那时候传统小生吃香,他没什么机会,只主演过一部电影。不过幸运的是他在这期间结识了蔡楚生,还同居亭子间,成为好友,转战联华的两人,蔡楚生给高占非安排了多部主角,高占非开始走红。1934年,上海《电声周刊》在继1932年举办“电影皇帝”评选活动后,又发起“中国电影明星评选”,结果,在“我最喜爱的男明星”这项评选中,金焰和高占非分获冠亚军。而在“表演最佳的男明星”这项评选中,高占非得票1432张,却远超“电影皇帝”金焰的1104张选票。如日中天的高占非一度是胡蝶、阮玲玉和金焰外的票房第四人。
38年的《黄海大盗》不知道是不是华语电影最早的海盗题材,号称“无上热烈惊险海盗生活巨片”,“海面上多处厮杀,盗窟中千种风流”。
高占非的妻子高倩苹1936年就退出影坛,转而去上海政法学院攻读法律,四年后她由一个女明星摇身一变成为挂牌的女律师。后来只身去了美国,从此杳无音信。
52年演完最后一部电影后,高占非认为自己已经不适合于这个时代的电影需要,于是退出影坛,开了家消防器材厂。十年浩劫,他在没日没夜的批斗折磨中含恨而终。
导演史东山是个有骨气的人,建国后,反对任意限制(电影的)表现形式,也就是反对行政干预艺术,要求尊重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和观众的欣赏习惯,主张艺术表达的多样性。而因为他在上海解放前与蓝苹结怨(不愿意捧她),导致胡风案时,蓝苹上门威胁,他不愿意委曲求全,选择了自杀保全名节。真大丈夫。
编剧朱石麟解放后去了港岛,但仍然逃不了被批判(当年左派在香城力量很大,67暴动影响至今犹在),他也因此郁郁而终。
史东山 联华公司 前期唯美主义 浪漫 戏中戏(爱情片套古装片)元电影 爱情屈服于礼教(《小城之春》相通的哀而不伤和淡淡忧愁) 音乐对杨倚云有欺瞒的暗示 月英两次拿相框对父亲的暗示 字幕的两种样式,一种是剧中人说话,一种是介绍银汉电影公司 梅妃片段拉镜头,场面调度 张恨水鸳鸯蝴蝶派式的狗血
开头风格有点像琼瑶爱情文艺片…俊男美女因为机缘巧合/倾慕于才能 而相知相遇——进而相爱… 剧情没什么意思的电影,估计当时的卖点是“有声”吧,里面一大段的戏曲,现在只能看到演员的嘴开开合合了,当时的人听到银幕上的电人唱那么一大段戏应该会很激动吧。不过话说回来蜡盘配音真是不靠谱,《野草闲花》有唱片而没拷贝了,《银汉双星》有拷贝却丢了声音,早期的有声尝试的效果,我们是无法亲自体验到了… 不得不说结尾还是拍的不错,很有意境,女主挂着泪珠再度唱起那支歌谣,男主听后默默离去…居然看出一点小津安二郎的感觉??? 不过还是难以认同影片的主题——“爱情虽伟大,(在当时的时代)终究无法战胜礼教”,男主在外面不负责任搞小三,这是现代道德也是不能容许的吧?真正的礼教受害者应该是他乡下的妻子,既不能和男主进城过好日子,也不能改嫁追求幸福,真正哭唧唧的应该是原配!更何况“爱情的力量”也没表现出来,片中男女主的爱情过于顺水推舟,所有人都来给他们当月老,爱情没有受到丝毫阻碍与考验(除了那个“朋友”事件,但后来的化解方式却更让我觉得男女主对待爱情是十分随便的) 批判“礼教”和“城市生活”,是当时的政治正确吗?先看“礼教”,一开始不了解唐明皇和梅妃的典故,百度了一下以后,更发现这部电影里的反封建只不过是口号而已,编剧真正的观点,仍然是站在大男子主义的立场上,以男性为中心的。如果真有戏中戏的话,杨倚云就是唐明皇,原配是失宠的梅妃,李月英就是“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如同古代宫廷里,三千佳丽不过是帝王的玩物一样,李月英在杨倚云面前也丝毫没有什么自主意识,给她好脸色看她便倒在怀中,甩了她,她也只是哭哭啼啼,更不用提那个在乡下等成望夫石的原配。剧中的两个女子,都不过是供杨倚云随意选择的玩偶罢了。而编剧对于这种情况,居然还同情杨倚云,更让被甩的李月英唱起宫怨曲,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极大消解了影片仅有的反封建意义(包办婚姻阻碍自由恋爱),让片子变成穿着时装的新版梅妃失宠,太可惜了。真正鞭挞封建礼教的编剧,应该上去打破这种男尊女卑的观念,让李月英知道真相后,像《新女性》里的阿英一样,痛打杨倚云一巴掌,然后主动带着老爸回到乡下,在乡下过着勤劳自给,不依靠男人的日子,告诉观众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而且也带来了人物的成长,同时满足了那个年代“鞭挞城市罪恶”的政治正确。
另外,看到有人说《大团圆》的全俯镜头很nb,这个片子一开头就已经用了全俯了,展现人物生活环境,职业,关系很简洁。
网络版本至少混入两部电影的字幕…一部有泰语,另一部再讲三民主义…有点想找到这些片子
男明星和新晋女明星的不完满的爱情故事,前半段主要是影中影的拍摄和筹备剧情,后半段影中影上映后两人开始谈恋爱,历经游玩吃醋和舞会升华,最后骤然跳出影片主旨“礼教vs恋爱自由”。 电影频道上映的版本还是有一些划痕和一处字幕乱序和些许曝光问题。女主人设是善歌,影片中还有好几处歌唱片段,感觉当年电影上映的时候可能是有现场配乐或者录音播放的,现在干巴巴的无声,到了歌唱片段看得都想犯困了。。。
湖边小屋和饭点的外景+摄影棚与房间的内景,运镜主要还是以固定镜头为主,服化道挺丰富的。影中影里的古装服装用的是戏曲的戏服,女主日常装的衣服还蛮好看的。 讲真,男主有渣男潜质哪。。女主恋爱脑也有点严重,爱情来得莫名其妙,结束得也猝不及防。
看过留脚印
意识非常前卫,中国刚会拍故事片十年后就能拍出戏中戏的结构,现代戏中间套的是古装片关于梅妃的《楼东怨》。还是以歌曲为核心元素,由歌而起、因歌而恋、以歌而散。这片在当年应该是默片到有声片过渡形态,片头字幕有四位音乐指导,还特别以标「先生」尊称。纯无声版本里就显得歌唱部分时间很无聊,毕竟干张嘴没有声。这里还有中国电影里最早的吻戏,虽然可能是借位,不是正面视角,还不是谈恋爱的男女主角之间,以一种意料之外的情景出现。也能明显看出史东山执导风格里就有着重于教化的特点,借片中人之口先后强调电影工作者的社会价值、传统礼教的家庭观念。
“要知道我们干电影的同时又负着宣扬民族道德纠正社会思想和提高平民智识的责任”——默默MARK下这30年代默片中的台词 PS.隐婚&戏中戏&金焰好帅!对得起这张扬的名儿~
難看,他就有股笨勁兒,還是拍左翼電影靠譜- -
2012.11.7,资料馆。
萧友梅的配乐,相当具有现代精神,恍惚觉得遇见德彪西。刨去情节,这部默片主要在表现“一个电影的诞生”,包括选角、服饰、摄影棚、外景、上映、庆祝等一应俱全。这部电影在中国影史上理应得到极高的评价。就情节而言,则是颇具类型色彩的浪漫爱情戏。
6/10
一部电影的诞生!我怎么也想不到我会入了金焰的坑,本来是补阮玲玉的电影,没想到对金焰也感兴趣了,尤其他30年代初的小生造型,简直是中国的瓦伦蒂诺,太有魅力了,不愧是电影皇帝,实至名归!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一方面故事情节以楼东怨这首歌开始,以歌升华,以歌结束,颇有一叹三咏之感。然后就是戏中戏梅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还展现了棚拍是啥样的,剧照拍摄,太有新鲜感。然后就是男主人公先隐婚,女主被小三,最后男主屈服于礼教,设计与女主分手,虽然有些情节现在看起来很老套,但想到这是90年前的作品,就由衷佩服!还有就是金焰的古装扮相有点儿显老,还有点斯文败类的感觉!那时候在俱乐部里,就能打高尔夫球了?好羡慕啊!女人穿旗袍真的好看啊!这部电影里很多场景就特别时尚呢,还有30年代初的蹦迪场面,低配版舞王舞后!
学到不少flirting的招法,看电影长知识呀!
大默片,关键里面还有很多弹钢琴,唱歌的段落也都没有音乐~天哪,损失多少精华啊~不过,那时的人真是时髦啊,女主角的服装放到现在也是Fashion。刚上来关于中国电影有没有希望的言论也是真的主旋律哇~里面的中英文字体都很美~
当月英问及“这是什么?”之时,她,以及摄影师中手摇着的相机指向了一个关于电影本体论的问题,空间的影像化将其投至一个Art Deco的现代性世界之中,伴随着一个被篡改的“历史”——摄影棚中的华丽建筑,以及高尔夫球场周围的宝塔。《银》预言着电影这个媒介的“未来”,在大量,看似冗余的片段之中,暴露了声音缺席的掣肘。而戏中戏一方面重新审视“影戏”传统,另一方面则暗示了一个连续的,摄影机隐形,只有在结束之后才通过后拉显现出自身的完整时空体,我们很容易脑补出一个长镜头的画面。电影的媒介自反被用来表述一种“白话现代主义主题”,即现代性的不可能性。包办婚姻女子闯入杨倚云的房间,并在一个(表演的)性爱姿势展现在月英面前。所有人物无法依靠被篡改的传统存活,必须被一条来自过去的祛魅之线摧毁,投回大地。
弦乐长笛五重奏(上课耽误《君の名は (総集編)》)联华二厂、朱石麟编剧张恨水原著;一直在想为何有佳偶这词,到这里算是明白了:明明是佳藕
又是一部元电影
不知道民国的那些在乡下有了老婆,却在城市里被更有魅力的女孩子吸引过的知识分子看过此片后作何感想?对得起家里老母的教诲吗?(我这里指的不一定是胡适先生。
意外的还不错,除了片中片有点长没啥大毛病,不少段落还很出彩(尤其是出来“列位看官”式的字幕)。完全没声音果然扛不住……
☆:4-4.5是在还不需要添上“光明的尾巴”的短暂时期里,彻彻底底的影像“白话”。与同年的《银幕艳史》一起,流露有声电影发轫期中国电影工业急于自我展现的渴望,尽管完全无声实在折损魅力(联华公司的自陈,孙瑜和蔡楚生值得两个中景)相同地,个人罗曼史与电影的自指紧密相连,然而不论对于哪一方面而言,前现代的根深蒂固都似“乡下的妻”般“阴魂不散”。影片中作为“吸引力”的完全是“摩登”带来的感知经验,甚至包括从左至右阅读的文字说明卡(在明星公司的影片里,文字尚且是竖排的),然而结尾的回归再陈新旧之交对于“摩登”的矛盾态度。“像一层楼那么高”的金焰的脸,在影院的特写中,一滴眼泪的时间可以心碎很久。
朱石麟操刀的首部张恨水电影,龙套都是孙瑜蔡楚生黎莉莉陈燕燕王人美聂耳黄绍芬这等人物。埃及舞探戈舞,延续百合欧化,ArtDeco字幕。同为影人自我指涉,不及同年银幕艳史,结尾直接出字“爱与礼教相争,爱之力果大,但胜利终属礼教”,故事人物都平了些。电影圈裙带,有声时代到来,可惜蜡盘听不到了
相互呼应的套层结构,戏中戏,里面是唐明皇与梅妃,外面是两个男女演员。说起来有点儿法国中尉的女人。但史东山的能力明显不能驾驭。戏中戏的部分太过无聊冗长,结构也就失去平衡。音乐开始跟剧情相关了,插曲也出现在dvd中,算得上默片到声片的过渡作品。
特别有意思阿嘿嘿
黄蜀芹的人鬼情构思来源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