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李中权  哈前生  胡丽芝  

    导演:向一民

    猜你喜欢

     剧照

    球 剧照 NO.1球 剧照 NO.2球 剧照 NO.3球 剧照 NO.4球 剧照 NO.5球 剧照 NO.6球 剧照 NO.13球 剧照 NO.14球 剧照 NO.15球 剧照 NO.16球 剧照 NO.17球 剧照 NO.18球 剧照 NO.19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06

    详细剧情

    云南山区里的孩子将一只篮球打 下山,为了找到掉下山的篮球,小主 人公科比下山.与此同时,一起牵扯 到科比情感的突发事件发生了……故 事在“失去与找寻”中不断发展。

     长篇影评

     1 ) 没话五弄

    1、电影的前三分之一在向库布里克致敬,看完才能知道,戈蒂是个正义版的哈尔。
    2、片子讲了一起矿难引发的故事。
    3、科技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依然需要开矿,开矿依然需要矿工。
    4、当矿难发生时,瞒报谎报不只在中国存在;煤老板无所谓国籍,都是贪婪无良的符号。上述两点置之四海皆准。
    5、克隆人的命运和命殒矿坑开胸验肺的农民工一样,都是对于人性的泯灭。

     2 ) 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及“人”的终极立场

    文/caesarphoenix

    一、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第二个你会怎样?我们也许都想过这个问题(《薇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但如果真正遇到了,我们又如何面对彼此,我们会谦让还是争执,和平协作还是掐到不死不休?这都让人困扰,并且涉及很多社会心理、伦理规范,变量太多。
    《月球》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两个“我”不但基因完全相同,连社会记忆(情感、启动时的知识储备)也相同。环境设定也极为巧妙:与世隔绝的外太空,真相正慢慢揭露,两人之一因为客观条件必须牺牲…… 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人,两个不同的人。在未启动前所有的克隆人有着一样的生理、心理、情感意识,是近乎完全一致的。但启动后,第一个山姆经历了三年的月球生活,三年的寂寥、渴望,对其他事物的尝试和学习,使得他和第二个山姆已经是两个不同意义上的人。他们的相遇,实质上就是不同年龄的自我的会面,是在月球上生活了三年的山姆穿过时间虫洞遇上初来时的自己。
    我们可以发现“初来”的山姆更具发现真相的勇气和执着、力量和果敢,“三年后”的山姆沉浸在被植入的愿景中不愿醒来。同时,“三年后”山姆可以理解“初来”山姆的心情,并最后为他做出了牺牲(虽然设定成他本来就活不了,这个估计是照顾观众情感)。
    这两个自我的相互帮助,包括“初来”山姆走前还推倒了干扰通讯装置,为下一个自己创造有利条件,都体现了什么是人和人的意义。两个“我”没有选择消灭对方、苟延生存,而是共同协作、相互体谅、冲破牢笼、获得新生。这是人类所有精神中最动人的一项。

    二、“人”的终极立场
    《月球》的主角是两个克隆人和一个机器人,在月球基地不算广阔的空间里,他们展示了人的情感、意志、理性和智慧。我一直坚信人类要存续于宇宙,奔向太空是唯一的选择,而向宇宙进发的千难万险只有健全的人才能承受度过,本片有着科幻黄金时代的信念和信心。
    看《第九区》、《阿凡达》的时候,我们也许会隐约认为它们是有着“反人类”立场的。但同时我们为“大虾”成功返回家园而喜悦,为纳威人击败地球人而兴奋。这是为什么?
    本片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人的终极立场,悖离这个立场便是“反人类”,维护这个立场,才是真正的“人”。
    我将其总结如下:
    人生而平等,不论穷人、富人、黑人、白人、健全人、残疾人、克隆人、原版人、智能机器人、外星人、地球人。只要其拥有情感、能够思考,便享有“人”的权利,担负“人”的责任。这是“人”的终极立场。

     3 ) 芸芸众生是被奴役和欺骗的?



    昨晚,看了电影《MOON》,很受震动。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地球上某个公司,在月球上开发了一个能源公司,专门开采“氦3”。而那个月球基地中有一个专门的人,准确的说是一个克隆人为这个基地工作。克隆人的寿命只设定了3年,因为给克隆人注入的记忆和情感,告诉他家人和孩子在地球等着他回去,他与公司签订了3年的合同,因此要服务满三年才能回去。所谓的回去,其实就是被装进“棺材”回收而已。而新一个克隆人再度被激活。故事之所以开场,是因为一个新的克隆人被激活时,发现管理的机器人在与地球即时聊天,听说有一个员工“死了”。于是他想方设法出去,并找到了那个受伤的(尚未死)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拥有同一个名字的员工。于是他们共同揭开了这个秘密。

    前几天学到一个词语“NPC”。老公说这个词的含义是如同《黑客帝国》中的那些虚拟的人。百度搜索的答案是游戏用语——“非游戏玩家控制的角色”。其实,我想说这个词,只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影片中的唯一的人物——一个个的克隆人,正是这样一个个的“NPC”。他们只是被设定的程序而已。尽管也有情感,但是情感是虚假的,是被植入的感情,而整个生存的环境是被创造的,和故意遮蔽的。

    前不久,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开始相信“神”了,他说他相信自己的命运在某种意义上是“神”在控制。原始人类都信神,信鬼怪。后来大家逐步开始相信“无神论”,但是当今社会信神的人还是很多。当人自己无法解释自己的命运的时候,就开始相信神了。中国人其实很少真的相信神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在看完《黑客帝国》的时候,我就在怀疑这个世界是不是也是一个大骗局?大多数的人生来就要被某些少数的人奴役的?至于为何某些人是奴隶?某些人不是奴隶?只是偶然的选择而已,就如同女娲造人的故事中所讲的,某些人用黄土捏的,而另外一些人只是用绳子甩出的泥浆而成。

    当克隆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造人的人玩弄于手掌之时,很显然,也就是只是一个“NPC”。当人类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造人的人玩弄于手掌之时,很显然,也就是只是一个“NPC”。简单地说来,这个克隆人只是这个公司的某个基地的一个NPC。而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也只是地球上某个国家某个具体地点的一个NPC。

    从小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其实和被植入的感情和记忆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就是让你长大之后能够在某段时间内胜任某个工作,而当你完成工作的时候,你的寿命也就快结束了。人生也就不过如此罢了。

    记得上个月在电视上看了一个电影《携手人生》,讲了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老年却记忆减退,甚至是全无记忆。我记得里面谈到语言和思想,我对影片中传达的东西是这样理解的:人生的价值在于用你的语言创造出你的思想。当然,影片更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的记忆也会消磨,思想也会全无,但是人类的情感却是如此的真挚。我在此不谈人类的情感问题,我只是想说,其实一个人才华横溢也罢,曾经高高在上也罢,都只不过是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完成一个不断改写的程序,当然人类的这个程序的设定是由小到大,慢慢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程序的设定,或许是在随着自己的努力而不断被自己改变的。——这也就是事在人为的观念。但是,有时候,回想自己的走过的路,和与这段路一起走过的年月,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是既定的。

    前两天,看了老公在初一那年写的日记,感觉和别的小孩当年在初一写的日记可能是换汤不换药而已。某些人很显然从小就在被输入一些雷同的东西,自然产生的是雷同的想法,自然在做雷同的事情。既然我们这些人都是这么长大的,当然长大后也只是为了“某种使命”而完成自己的任务。你可以说你选择新闻行业是你的理想,你可以说做建筑师是你的梦想,你也可以说当学者是自己的期望,但是或许等你临终前你会恍然大悟,原来人和蚂蚁的差别并不大。

    蚂蚁是不是一个NPC的群体?我不知道,我知道蚂蚁会有分工,这种分工是与生俱来的。人类也会分工,这种分工即便不全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是在很大程度上“与生俱来”的。昨天看《这里是北京》的节目,里面谈到“国子监”的学生,有一部分就专门是三品以上大官的子女,另有一部分就是有钱人的孩子,还有一部分是真才实学的选拔出来的人。前面两种人的命运可以说是生出来的。至于后一部分人的命运,你可以说是自己争取到的,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一个人的才华,除了看书和学习之外而得到,其实还有一些真的是“天生”或者说“灵性”的成分。其实举个很简单的我自己的例子,我和我妹妹从小学习成绩差别就很大,我的性格好静,所以学习很努力,她好动,不怎么爱学习。——请问这真的是自己的选择?还是说天生如此呢?

    回到我的疑问来:“芸芸众生是被奴役和欺骗的?”你所拥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植入”。你对周遭的判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基于这种“植入”之后的一个判断而已。我时常展望自己的人生,还很漫长,别人都慨叹人生苦短,而我为何这么说呢?当你发现不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时候,你只是发现自己在不断地被奴役,做着苦工的时候,人为何不觉得自己的人生漫长呢?记得中学课本中的“包身工”,我个人认为这和《MOON》中的克隆人并没有人差别。你发现自己只能是被迫做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的确没什么意义。

    而一旦你找到了你所谓的意义的时候,或许这个意义只是一种欺骗。就如同《Moon》中的克隆人知道自己的意义就是管理这个公司生产出来的氦3,并将其送到地球去。这的确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在创造价值。可惜的是,你根本不明白这对自己来说,有没有价值?人生其实并不长,人自己要追求什么,往往他自己并不清楚。清楚自己要追求什么的人,往往都成为这个社会的成功者,或者是掌控者。而恰恰是哪些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的人,便成为了被灌输入“目标”的人,并以为自己的目标真是这样的。

     4 ) 英式太空歌剧(暂名)

    我真想不到自己最近竟然会迷上硬科幻。虽然一直也算是《Doctor Who》的忠实影迷,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比较表面化的时空旅行,重现的历史事件,以及BBC的明星阵容。当然,我也喜欢平行宇宙的概念,加来道雄那本介绍超空间的《超越时空》令我入迷。但我向来无法达到科幻迷们对《星战》和《星际迷航》之类太空歌剧的狂热,我离那样的Sci-fi Geek们还有好几个星系远呢。

    太空歌剧(Space Opera)是以太空旅行为主题的科幻文学流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七十年代的时候由一些英国作家发扬光大。1964年,年轻的伦敦作家Michael Moorcock出任科幻杂志《新世界》主编,带领一批同时代作者,将战后从美国传入欧洲的科幻小说改头换面。充满悲剧色彩的凡人主角代替了乐观向上的美式英雄形象,作品中也充满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心理,社会学等要素,常常描写个人在灾难前的渺小和无奈。

    1968年,这些科幻作品定名为“新浪潮(New Wave)”结集出版。虽然新浪潮运动时间很短,但它在现有科幻文学的基础中加入更多人性与哲学的思考,将其引入更加广阔深入的范畴,同时也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一阵科幻狂潮。

    一年之后,在看过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那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之后,22岁的大卫.鲍伊(原名叫大卫.琼斯)受到启发写了首歌,名字都是从《太空漫游》来的,只是把“Odyssey”改成了“Oddity”——《太空奇事》(Space Oddity)。

    去年一部或了无数大奖的太空歌剧《月球》,导演是邓肯.琼斯,大卫.鲍伊的儿子。影片开篇就和《2001太空漫游》很像(浩瀚星空中美丽的地表与冰冷的寂静),内容也采取了与“木星计划”类似的情节,用从不出错的电脑系统欺瞒宇航员——在这一点上,同为英国导演的丹尼.博伊尔前两年的《太阳浩劫》其实也是同样的桥段,再加上宇航员离开飞船之后的粗重喘息,还有无法成功进入母船的情节等等。

    丹尼.博伊尔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虽然08年凭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下奥斯卡,但我更加钟情于他早期的《浅坟》和《猜火车》,那才是英国电影的精髓所在。

    回到《月球》。采矿工山姆是月球基地上的唯一员工,眼看三年合同期将满,他即将回到地球和家人相聚,却在意外中发现自己不过是以前员工的克隆。为了节省资金,公司克隆了无数个山姆并把他们冷冻起来,每一个都保留着原先的记忆,然后一个个怀着愉悦的心情,在三年期满的“回程飞船”中被毁尸灭迹。

    看到最后,其实这部片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惊悚。山姆的那种寂寞和无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飞船内部的80年代装修,让人感觉它不像是一部“现代”科幻电影,而是典型“新浪潮”影响下的太空歌剧。这种传承也许和鲍伊的那首歌有关。

    《太空奇事》歌词中描述了一位和地面失去联系的宇航员(Major Tom),描写他的孤独,最后不受控制地在太空中越飘越远。这首歌在电台中放出10天之后,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BBC在报道整个事件的时候,用这首歌做了背景乐。此外,歌词中还有宇航员挂念妻子的情节,以及对月球的隐喻——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月球》中找到映射。

    在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下,写下歌曲《太空奇事》三年后的大卫.鲍伊,染红头发,用惊世骇俗的妆容摇身一变成为太空摇滚巨星“Ziggy Stardust”,带领一支名为“来自火星的蜘蛛”的华丽摇滚乐队,成功登上了历史舞台。

    看过电影《天鹅绒金矿》的人多少会了解他一些。“变色龙”大卫.鲍伊,音乐人眼中最具乐坛影响力的艺人,70年代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时尚流行的代表。 他写过500多首歌,他组过十几个乐队,他为无数知名音乐人制作专辑,他会演奏几十种乐器。七年前我为某杂志介绍他的时候,曾写到,“他的儿子邓肯在念电影学院。”

    七年后,邓肯为我们带来了这一部《月球》。

    也许《月球》并不算是严格的科幻电影,其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让Sci-fi Geek们兴奋莫名的太空理论和严格的科幻设定,但对普通大众却是一场怀旧的70年代新浪潮飨宴。


    恒殊
    《环球》2010年18期

     5 ) 《月球》背面不为人知的故事--剧透,慎之又慎

    这个片,只要一句话说的不小心,就整个剧透完。所以,如果你还没被其他没有“公德心”的影评剧透过,请不要再看下去了。




    一场精彩的独角戏。Sam Rockwell自己跟自己演戏。

    带着浓重的《2001》气质。但不像《2001》那样发散。《月球》有典型的戏剧冲突。一个特定情境,一段规定的时间,几个角色的互动,产生动人的戏剧。人虽然很少,少到几乎没有,各自的性格还是很鲜明。

    一台亲切的电脑,不像HAL那样吓人。笑容图案很可爱。甚至还有流泪的图案。

    特技回返前电脑时代。月球表面的外景是模型拍摄,在看片的时候就觉察出来了。月球基地内部设计也朴实无华。《阿凡达》时代的《月球》,就象有私家车却每日心安理得搭巴士上班,让人觉得自信踏实无比。有人诟病说重力不应该是那样正常的。我认为基地内部设有人工地球重力。Sam到基地外面时表现的仍是月球重力。

    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毛巾、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针头。。。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也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那么,一次性人类,到底有何利弊?看了《月球》,自己去想。

    导演Duncan Jones是David Bowie的儿子。David Bowie的儿子居然这么正经,真是“不肖”。幸亏不肖。

    结尾最后一句话其实不必要。公司被揭发与否,受到惩罚与否,其实跟片子的重点没有大关联。公司其实代表整个人类。幸好只是一句话,瑕不掩瑜。

    好喜欢这部片子。的确是好片子。

    ——————————————————————

    第二天补记:

    刚刚看了看花絮,发现有些影迷讨论个不休的“三年期限”问题,导演早就给出过官方答案。

    影迷们争论的焦点是:克隆人的三年合约为什么是三年?接近三年的时候,克隆人基本上都出现落发、咳嗽、体弱等现象,是他们的寿命只有三年,还是月球上这份工作有核辐射危害,导致他们只能活三年?

    仔细看电影,会发现核辐射这种猜想不成立。因为真正的Sam后来回去地球,好好地活着呢。如果有核辐射,那么Sam本尊也会受到危害,回去的小日子就不能过得丁丁当当了。

    那么,是不是因为克隆人的身体(基因)有缺陷,使他们只能健康存活三年呢?有可能。片中没有给出答案。

    然后,哲学出身的导演在NASA的试片会上回答问题时,明确说了:三年合约,是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定的。只定三年,可以让员工觉得这是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应该尽力完成工作。于是可以发挥最大的生产力。换言之,可以最大限度地压榨出劳动力的价值。

    于是在三年的孤独幽闭辛勤工作的岁月里,一个好好的人就弄坏了。然后就被处理掉了。Evil!

     6 ) 三十八万公里以外的人

    这部片子构思非常巧妙(能够想象到这是导演的处女作?注1),整部片子几乎只有主角Sam Rockwell一人精神分裂似的演出。在封闭的月球采矿基地中待了3年,他终于有机会见到久违的妻女。3年里只有人工智能中央电脑Gerty陪伴着他一人完成所有的采矿任务。机械、单调又沉闷的生活让Sam几近疯狂,唯一支撑他下去的就是妻子不时寄来的视频信息(和地球的联系被太阳风暴阻断了,所以接收不到实时信号)。直到有一天,Sam驾驶勘探车外出的时候发生了车祸……

    整个月球基地都是一片白色,其实好像精神病院一样把Sam囚禁在里面。他仅有的几项爱好就是:作木工、养花草、以及收看一些搞笑节目录像。在这近乎非人道的背景设置之下,人类会产生对于自身存在价值的怀疑一点都不可疑。Sam Rockwell那略带神经质又有点吊儿郎当的表情把极端状态下人的情感表达得非常饱满。这部片子的一个中心问题在于探寻人存在的价值和本质。看起来是 Sam不断挖掘月球秘密的过程,却包含了导演的思考:是什么让我们作为人?作为Sam唯一的搭档,由Kevin Spacy配音的AI Gerty一开始显得刻板又冷酷。但是最大的惊喜可能来自于通过和Sam不断地对话他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甚至比其他“人”更丰富。最后一幕它答应帮助Sam 逃跑,真是让人感动到要落泪。而通过身份的置换,Sam的勇气和智慧,是在不断发现残酷的真想之下磨炼出来的。这是一部表达普通人也能够自我救赎发现意义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比充满了大场面却又毫无内涵可言的变形金刚来说,更能直达科幻电影的内核吧。

    等到DVD出来后,我会推荐朋友们都去看一下这片子。

    注1: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有这样的印象:Duncan Jones(David Bowie的儿子……)参与了98年经典科幻电影Dark City的原声制作。但是我找不到任何这方面的信息,难道是我的幻觉?有朋友直到请提醒一下。

    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9/07/25/2019/

     短评

    克隆6号果断坚决,克隆5号温柔敏感。可见就算是克隆,你也不再是你,哪怕记忆是一样的。

    7分钟前
  • 荏苒
  • 力荐
  • 3星半,还不够神作,剧本不算惊艳。重大萌点是,Kevin Spacey的声线完全cos了《2001太空漫游》里的HAL 9000啊……没办法!我就是对这种慵懒的小腔调完全没有抵抗力啊啊啊……

    10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 孤独始终是一个人的 爱情却是可以克隆的

    14分钟前
  • cao
  • 力荐
  • 肉身即塵埃

    18分钟前
  • 死咗
  • 力荐
  • 这才是好的科幻片。虽然场景简单,角色寥落,却充满了悬念和对未来技术下人道主义的思考。有点像一出舞台剧,仅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就能展示意味深长的主题。

    20分钟前
  • fomalhaut
  • 力荐
  • 我唯一的朋友是一个又一个自己,静观他们短暂的灿烂,目睹他们暴毙于面前

    25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 由帝国主义的抠门引出的人性礼赞

    27分钟前
  • Eudemonia
  • 推荐
  • Choke之后Sam Rockwell又被克隆了一次。导演Duncan Jones是David Bowie的儿子,我觉得最后飞向地球那个场景如果配上Life On Mars,那简直就绝了!片中那俩韩文据说是“爱”的意思。

    3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 09真正的最佳电影,没有之一。一切都如同斯坦利老头回魂,08年让人最震撼的演技是《饥饿》里的Michael Fassbender,今年毫无疑问是《月球》里的Sam Rockwell

    32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 你问我孤独有多深 月亮代表我的心

    35分钟前
  • lomo36
  • 推荐
  • 嫦娥还有人想她。真正的孤独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

    38分钟前
  • 邱小石
  • 还行
  • lunar公司很不怕麻烦,不仅在克隆人中植入记忆芯片,还要签三年合同。这是该公司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43分钟前
  • 遛海豹
  • 推荐
  • 真正的孤独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

    48分钟前
  • melo
  • 力荐
  • Sam应该把基地里的所有克隆人都激活,然后……《克隆人的进攻》

    50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力荐
  • 好想要一套Gerty表情包 ><

    55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力荐
  • 真正的末世情怀不是什么传奇,而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5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 好了他们两人一机一点奸情都没有三观党你们满足了没。

    60分钟前
  • friendbeast
  • 力荐
  • 谁能想到克隆之后人类更加的孤独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 我们不是程序 我们是人

    1小时前
  • 塞腮
  • 力荐
  • 片子最好的地方在前半部分,营造的孤独氛围,味道很赞,2009媲美《第九区》的又一部科幻神作。一开始一直以为机器人会是大反派,结果被它感动坏了。 “Gerty,谢谢你一直陪伴” 2009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英国电影(去年摘得这个奖项的是《苏默斯小镇》) 。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