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直走下去就会一路顺风
被日语天天折磨的够呛,室友都在下边抢在熄灯前忙发表,我糊弄过后躺在床上敲影评。看完以后心理一直有着最后两人大树下吃着小笼包的场景,想起来心里就暖暖的,是呀生活中恶心的事太多了,不用咬牙坚持就是顺其自然的一直走啊,走着走着可能就风景变好了也不一定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和田野,突然脑海出现这句话,现在跌跌撞撞踉跄前行,如大宝般爬也爬着走吧。
纳豆(这个名字太搞笑,日本纳豆臭臭的,营养价值却挺高类似于榴莲)矮胖的样子萌萌的走路就像小朋友一样还假装眼神中倔强的凶狠,被他浴池里的文身男骚扰的场景和男票笑翻了。搞笑的场景有很多,摆保龄球男在满嘴喷粪宁死不屈的快节奏下突然被爆头,这黑色幽默不符合正常逻辑呀,你以为你骂我我就不杀你,只是不想听你念叨了
纳豆和老许都是骨子里的好人,但又不想不愿承认自己的善良,仿佛承认了就是脱光于世,其实不然生活会给你穿上衣服的。不甘平凡的敢于冒险贩毒的纳豆,呆萌的外表同样映射内心,爆粗口和凶恶只是怕被这不羁的世俗欺负的铠甲。影片后期才将铠甲脱去,是那个受伤了去宠物医院还想用医保卡的孩子,那个想爸爸的孩子,那个最终认清内心的善不忘还钱还捎带一笼小笼包的孩纸啊。
电影很多场景看似离我们很远,黑帮,贩毒,枪杀,黑吃黑,这只是披的豹纹外衣,看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小清新小可爱啊。小时候算不出的数学题确一直有执念和怨气,家长带去看病用想着哪家医院能用医保卡,和老朋友说话会口无遮拦爆粗口,边看边感叹,原来台湾黑帮也会和我们一样的偶,温情和暖意便倾泻而出了。
许冠文成了我看完电影的新晋男神,本来冲着戴立忍去的(台不台独不造只看个人魅力)碎碎念的样子不仅不反感还想多读懂他一些,完全没有表演痕迹,生活的不如意不想表现出来却又不经意之间被你发现。被老婆和家人在生日的时候伤心还故作坚强说去取车结果又被扎心。仿佛感觉只有这台车陪着我……明天生日能活着的话想吃小笼包……细节描写到每一个毛孔,仿佛就是你和我被生活折磨却又不放弃爬着走的样子
一直走下去就会一路顺风
2 )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看完电影,被谷村新司的《昴》惊艳(我之前没听过),忙着在手机上搜索。好巧,映后的Q&A环节,我邻座的观众第一个提问:“为什么选用这首歌?”
导演:“……这里面的东西是很接近的,就讲几个无奈的人在他们的生命里想要做一点翻转。这个歌词我看完之后也觉得很感动。据我所知,因为我住(台湾)南部,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常常会在深夜的时候,有些节目会放这个歌。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学啊,把这首歌放进电影里,送给那些生命需要抚慰的人。”
的确,电影中这首歌就出现在夜晚的车载电台里,戴立忍的脸随着车子经过的路灯时明时暗,意味不明。
另一个画面,老许开着他的老旧计程车在荒野小径上兜兜转转寻找出路,可是小径结束于海边草丛中。老许下车,往前走几步,看着海面,无言。
「荒野に、向かう道より。」
那生命的荒野中,唯一的路啊。
“开了半天还是开不出去,什么鬼地方。”这样的抱怨,只有当路还在向前延伸的时候才有意义,一旦“开不出去”的结果不带商量地摆在你面前,就只好沉默,也只能沉默。
“过日子嘛,在哪里都是过日子,没有什么这里好那里不好的。”老许二十多年前离开香港,想趁着年轻闯荡世界,最后不知怎么地来了台湾,听人说开计程车好赚,又可以学国语,二话不说就买了车。可是二十多年过去,结果发现既不好赚,又没学好国语。
“二十多年,不知道怎么的就过去了。”每天得拿一千两百台币回家交给老婆,赚不够还得拿私房钱补上。“回头一看,好像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最后确定是自己的,只有这辆车。”
纳豆问能不能借老许的车,老许絮絮叨叨地讲了这些话,忽然回过神来似的问他:“你刚才问我什么?”许冠文到底是许冠文,精明市侩、看破世事、疲倦、坚持,都不动声色在镜框后面的皱纹里。
导演说,希望这部电影能让人看完后,“觉得这个世界更好看了”。因为“人生不可能一路顺风,但是你只要撑下去就会好的。”
大概因此,影片最后,小笼包腾起的蒸汽中那句“生日快乐”,虽然透着点让人觉得“到底还是这样”的鸡汤感,也平淡得有点滋味了。
3 ) 一路顺风
荒废了一样的保龄球馆,被海水淹没的村落?还有可能活了几百年的树,我都很喜欢,剧里的超长的皮沙发,我也喜欢,大概我和庹哥的美学风格是一样的。

刑逼的场景又让人学会了两个冷知识,一是不要以为说狠话,对方就不敢怎么样,甚至可能会不耐烦,在你话还没说完之前就领便当了。二是戴着安全帽被爆头,血才不会到处喷。拿锯子隔着安全帽开头血腥程度虽然不高,但恐惧性极强,以至于我以为自己是在看《电锯惊魂》,嗯,这才是刑逼。
4 ) 人生中最大的幸运,其实就是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使我们最常用的祝福语,除了在飞机场以外的任何地方我们都会经常听到这四个字,以致于这四个字都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种习惯。但其实,这四个字恰恰也是对一个人的一生最幸运的描述,在电影《一代宗师》里,叶问说自己四十岁之前都是春天,能有四十年的时间顺风顺水,这其实已经是莫大的幸运了,因为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一生中顺风顺水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对电影《一路顺风》中的三个人来说,“一路顺风”更成了一种奢望。
戴立忍饰演的毒枭精于算计,手下有枪有人,但去泰国谈生意因为对方的疑心差点被剪断脖子,好容易谈成了买卖回到台湾,结果生意伙伴又在交易的时候被干掉,钱货两失。最后开车的马仔又突发疾病导致高速翻车,重伤的他只能孤独的倒在空旷的路上。
许冠文饰演的老许,是个五十多岁的香港人,年轻的时候闯荡到了台湾,在台湾结婚生子,想着开出租车能够赚钱顺便学国语,结果一开二十多年,没赚到多少钱也没学会多少国语,与家人也越来越疏远。苦于生计的他拉到了一单长途的活儿,以为自己时来运转,没想到却更加偏离了人生轨道,跟贩毒和凶杀案卷到了一起。
纳豆饰演的小胖,是个想要摆脱偷窃生活的年轻人,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帮人送货的招工信息,以为是走上正途的开始,没想到却是帮人运毒,就在他千辛万苦将货送到的时候,却又赶上了一场毒贩间的凶杀案,自己不但没拿到钱,腿上还挨了一枪。
《一路顺风》海报上那句话说的很有意思:他们一路向南,人生却一路靠北。这三个人,来自不同的层次,却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了急转弯,驶向了与自己的规划相差十万八千里的方向,电影名字“一路顺风”这四个字,更像是几个角色无奈的自嘲。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人生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要看机遇。老许不够努力吗?二十多年努力的开着出租车,为了省钱专找免费的泊位停车,可又怎样呢?到头来只能每天像个野鬼一样在台北的夜色中游荡;纳豆不够努力吗?他一心一意想弃恶从善,没想到人生却越走越偏;甚至连戴立忍演的毒枭都足够努力,豁上性命的谈判让他拿到了成色一流的毒品,苦苦算计让自己在整个贩毒过程中不会与毒品发生一点点接触,然而,一场意料之外的翻车,让一切都成了空。
生活就像墨菲定律中的那一片面包,掉在地上的永远都是沾满黄油的一面,这部电影的前一百分钟,都是这样一种让人越看越绝望的感觉。其中,老许在奔驰后备箱里讲小笼包的故事和纳豆被人说自己父亲照片是假的这两段看得让人格外揪心,普通人的心酸悲痛,莫过于此。
一路顺风,这是多么美好的期待和祝福啊,但人生这条路怎么可能会一路顺风,我们永远在这条路上战战兢兢的行驶着,可能转个弯,顺风就成了逆风。但人生既然如此无常,我们应该就此停下脚步吗?影片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用谷村新司的一首《星》作为回应。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人生路应该怎么走,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做别人的老师,但这首《星》的歌词会对人有所启发,至少我的理解是,只要这世上还有你牵挂的东西,那么无论人生路是顺风还是逆风,你都要硬着头皮走下去。
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在《星》的歌声中,纳豆骑着偷来的摩托车一个人行驶在路上,空旷的路上到处是黑暗,只有摩托车的车灯发出微弱的黄光,纳豆面无表情的孤独前行,偶尔会有明亮的街灯,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沉默的伫立着。这场景让人感慨万千,却又无话可说。
总的来说,虽然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欠缺,但其所包含的黑色幽默、小人物的无奈、喜剧元素与血腥场面等元素让这部电影仍不失为一部不错的公路电影。在突出命运的无常后又能回归到人性的温暖上,就像片中经历了鸡飞狗跳的一夜后,第二天的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
5 ) 另一种意义上的喜剧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试图归类这部电影的类型。里面主要讲述了一个运毒的故事。一个毒枭指使一个运货工运输毒品到台北。这个毒枭选择了计程车来完成这次长途的运输。里面也有关于犯罪的残忍镜头,但我却不乐意将其归类到犯罪片。
如果是犯罪片,连个警察都没有。怎么可能营造得出戏剧冲突呢?典型的犯罪片,除了邪恶的一方,必然有正义的一方。双方构成戏剧的张力。而在这部电影里面,正义的一方是缺位的,电影的立意,并不是表现犯罪。
那么这部电影算不算剧情片(故事片)呢?就我观影的偏好,我觉得不算。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剧情。无非是这么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就是毒枭找同伙聊天,讨论拆不拆掉塑封的沙发。第二个场景就是运货工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去台北。剧情单调的很。
我非常乐意举出一部我觉得比较好的剧情片《心迷宫》,里面的剧情非常繁复悬疑,整个故事的走向,反转多次。观影的时候非常过瘾。《心迷宫》的剧情也非常紧凑。而《一路顺风》的剧情是散漫的。《心迷宫》剧情中挖的坑都会填下来。
小说家契诃夫在谈论剧本创作的时候,提到过一种观念。即: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而《一路顺风》的剧情是没有遵守这一基本假设的。在我看来,这种基本假设是在满足人的一种偏好。没有人愿意看一个没头没尾的故事,所有的细节和剧情都必须得到解释。
而《一路顺风》,或者现在更多的电影。已经不再遵守这一基本假定。即使冒着可能冒犯观众的风险,导演也乐意表现出真实世界的设定。就是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法解释的,很多细节是得不到理由的。
但是这种额外的细节却并不同于早期香港电影中的桥段。早期的香港电影中,会有一些与剧情不搭配的桥段(细节),这种桥段是为了融合优秀的电影细节。两者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在我看来,额外的细节和桥段虽然很相似,都不能很好的揉入到电影中去。这两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桥段是为了迎合观众。当经典已经深刻地留在了观众的脑海里,再现经典可以讨好观众。而这种额外的细节则是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真实。
剧情中的细节也可以表现人物,但有一个缺陷,受限于剧情。传统的创作观念,强调在剧情中表现人物。但是始终会受限。因为剧情往往是非常态的,这样很难挖掘常态中的人物特点。
我们看美国的英雄大片,我们看不到生活的真实。剧情始终是非常态的,主角在非常态的剧情中,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非常英雄主义的。即使上演遭遇失败的剧情,也只是为了营造冲突。就我个人而言,看这种遭遇失败的剧情,已经提不起任何兴趣,因为我总是认为,这种试图模仿常态下的人,有着明显伪造的痕迹。这种传统的创作观念的电影,你始终明白他是电影。而不是真实。
而摆脱了服务于情节目的的额外细节,有着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它可以是一种借用。我认为额外的细节既然摆脱了情节,对它的追求可以完全出自于美学和导演的个人趣味。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细节直觉上就是美的。它是难以分析的,它激起了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情感,但是却难以分析。
在《一路顺风》里面,最有趣的额外细节,有两个。一个是两个毒枭讨论生活美学。一个是运货工和出租车司机在葬礼上试图蹭饭吃。第一个额外的细节是两个毒枭拌嘴,讨论沙发的事情。一个毒枭认为新沙发就应该被使用,要把沙发塑封拆掉,另外一个对其批评自己的生活美学很不满,最后两人一起拆掉了塑封。
另一个额外的细节,就是运货工和出租车司机试图在葬礼上蹭饭吃。这个细节在冯小刚的《非诚勿扰》上也使用过。他们当时也是蹭了黑帮一个家族的葬礼。关于《非诚勿扰》这部喜剧,后续还会讨论。这个细节是非常有美学价值的。
我可以尝试解释解释,为什么会有美学价值。一般的理论认为,伟大的美学作品往往引发的是情感的共鸣。比如全球华人都会背的一句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引发的就是人类都有的思乡之情。
而这个细节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被很多电影使用,给很多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我们也有共鸣。人总是会参加许多葬礼,但是去吊丧的人试图表达悲伤,但实际却难以悲伤起来。这种尴尬的情境是很多人都有的。而这里的细节,试图去葬礼上蹭饭吃,更是强化了这种尴尬。
这里是选择了本片中我喜欢的两个细节,略微作了分析。而电影就是电影,还是要亲自去看,才能感受到这些细节的趣味。
说到这里,我想谈谈本文的主题,那就是为什么这是另一种意义的喜剧呢?一般意义上的喜剧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典型的喜剧分成两种,一种是嘲笑,一种是自嘲。嘲笑的喜剧我们看了很多,比如赵本山的喜剧。或者是郭德纲的相声。这些喜剧都是典型的嘲笑。所谓的嘲笑,是嘲笑他人。观众在阅读这种嘲笑的时候,是感受他人的笨拙或者反差的。这种嘲笑本质上是图一乐,即流行的一句话,“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大家开心一下。”
另一种喜剧是自嘲。观众在阅读这种自嘲的时候,是在感受自己。这种喜剧一般很少见。我最近看过的这种喜剧是《路易不容易》。这种自嘲往往拿自己寻开心。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帮助调整对自己的认识。缓和自己做了愚蠢的事情之后的尴尬。
而《一路顺风》却不再是这种典型意义上的喜剧。观看的时候,我不能判断这是嘲笑,还是自嘲。如果是嘲笑,这种嘲笑却带有反思性。他会让你反思自己。但又算不上自嘲。因为尴尬并没有消失。尴尬处于了一种沉默状态,他并没有消解。
本片中有一个典型的情节。出租车司机和运货工被关在了后备箱。他们两个就聊天。因为第二天就是出租车司机的生日了。他回忆起了自己去年的生日。他说起自己的生活,说到他带着全家人去吃小笼包,为了庆祝生日。他把老婆孩子丈母娘先放了下来。然后去找一个免费的停车位,为了省钱。找到之后他就回去,发现老婆孩子丈母娘还在等,以为还没有排到队。他就说,再等等就轮到我们了。可是老婆等三人回答他说,她们早吃完了,在这里等你。“哦”,他说,“那我回去把车开来吧。”老婆等三人回答他说,“不用了我们去坐出租车。”最后留下来他一个人在这里。
这种喜剧效果不再是以自嘲或者嘲笑来划分了,它讨论的范围是人珍视的情感。鲁迅曾经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而这里发生了一种混合。有无价值有无美好不是绝对的了,是相对的了。它既可能是有价值有美好的,也可能是无价值无美好的。而毁灭给人看还是撕破给人看。也不再是相对的了,它既可能是作为悲剧毁灭给人看,也可能是作为喜剧撕破给人看。而且引发的效果也不再是绝对的了,有的人认为是喜剧有的人认为是悲剧。这种种都变得不再确定了,它既可能是,又可能不是。
喜剧与悲剧的界限都变得难以明确,观影的人,可能既想哭,也想笑。这里可以把《非诚勿扰》和《一路顺风》对比一下,《一路顺风》的融合做的非常好,而《非诚勿扰》的融合却没有那么好。但是《非诚勿扰》的观影体验上却融合的非常好,而《一路顺风》在观影体验上会停滞。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非常类似。略微的区别在于《一路顺风》情感上融合的比较好,《非诚勿扰》在观影体验上比较顺畅。而且基调上也有不同,《非诚勿扰》有世俗的玩世不恭的意味,《一路顺风》有着文青的矫情和严肃。写到这里,我已经讨论完了我感兴趣的地方,下面我再提一提,一些值得一提的地方。
第一是电影艺术本身,在我看来这个电影有些地方不符合电影本身的艺术规律。有些地方会放一些静止的景象。比如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地方是出租车司机开到了一个没有路的地方,然后走下来忧郁的远眺。
在我看来,这种场景是不符合电影艺术的。这种场景只适合摄影。摄影才是静止的艺术,而电影是流动的艺术。伴随时间轴的推进,观众必须感受到电影的流动节奏。而不是停下来感受静止,这一点在我看来非常难以忍受。电影流动的节奏可以慢,但不能停。
第二,这里面也表现了一种对生活的认识。无论是两个毒枭这组,还是出租车司机和运货工这一种。都体现了这种认识。两个毒枭本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戴立忍扮演的毒枭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而庹宗华则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
两者都是那种试图掌握命运的人,但是对待事情的认真程度不同。所以庹宗华被杀了,但是戴立忍却仅仅是受伤。庹宗华被杀是因为小弟的出卖,而戴立忍受伤是因为小弟患病撞车。
他们两个的对比,展现了对奋斗的认识。自己的态度很重要。但其他的人靠不靠谱也很重要。拿戴立忍来讲,如果他不是贩毒,不是和这些素质一般的人合作。可能他会做的更好。当然不管是谁,他总是要和素质不行的人合作,很多时候事情的失败也在这里,而不是领头的人不行。不管奋斗者态度如何,对事情本身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人类理性的一个筹划,失败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而出租车司机和运货工则是随波逐流的人,他们往往被生活推着走,跟着生命流。他们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背负着受过伤害的感情生活着。这两组人都是非常真实的反应了我们时代的人生活的处境的,反映了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
6 ) 《一路顺风》以意外来表现日常的非典型喜剧
作为商业类型片而拍的《失魂》,在票房成绩上依然有点惨不忍睹(大台北地区的票房大概才200万新台币左右)。导演钟孟宏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目标暂时还是无法达成。那就再“大众”一点吧:色调暖一些,元素多一些。钟孟宏找来香港喜剧泰斗许冠文,主演他的下一部电影《一路顺风》。(加上之前《失魂》中的王羽,钟孟宏连续找了两位当年港台电影黄金时期的巨星,效果和反响都很不错,只可惜对票房好像没什么帮助。)
《一路顺风》带有明显的喜剧色彩,但其实主题跟导演之前的作品一样,保持了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关注。一个由偶然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群不同身份的人的故事,表现人的状态与态度,有些讽刺,但更多的是带着同情的感叹。
影片由黑道与出租车(运将及乘客)两条线交织而成。一开场就是黑道大哥死里逃生的故事。无法预料,惊心动魄,但这种“非常”却正是黑道的日常。他们是游离于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外之徒,过着高风险的生活。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只是跟正常社会相比,破与立的代价太大。
黑道的代表是两个个性做派就完全不同大哥,分别由戴立忍和庹宗华扮演。
戴立忍外表斯文,但心机颇重,非常谨慎小心。小弟送机时候的一句“一路顺风”就让他久久不能释怀,但那其实只是小弟知道自己生病后的祝福与告别而已。干活的时候,自己不会露面,钱货都不经手,完全通过电话来遥控。一切交代清楚准备就绪按部就班进行时,他又会全程跟踪监视。人算不如天算,但即便如此小心,意外还是不断“意外”地发生着。
另一位庹宗华庹哥则外表粗俗满口脏话,对手下呼来唤去好像很坏,但其实来者不拒、毫无戒心。而且内心也有细腻的一面,他主动打电话给小吴,想消除他跟老大之间的误会。他还对机械地显示数字的手机生气,他感到一种冒犯,或者说其实是一种无奈。他说我能活到什么时候我当然知道。真的知道吗?手下的背叛是突发事件,难以预料,但从他的感叹中透露出的,是对自己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的了然以及坦然。所以他能够说“知道”。
但十五年来保持原样的沙发,刚拆了塑料膜就见了血。“知道”,和因未知而恐惧而小心谨慎一样,也尽是无奈。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命运,但差异本身其实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对比与并置,构成一个被表现的群体,表达一种更广义上的特征。
对另一边的普通人来说,跟黑道遭遇、卷入他们的纷争,实在是大大的意外。他们的日常,是极度无聊、不断重复的日常。
开出租车的老许。他的生活几乎被开车赚钱养家所完全占据。狡猾算计贪小便宜的小市民性格,其实也就是为生活所迫的体现。即便有“工作乐趣”,整天为钱跟人打交道者难免满满的压力。于是人就需要释放与安慰。一般,为之辛劳的家庭,就承担着这样的作用,是男人的避风港和加油站。
不幸的是,老许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安慰。对老许来说,和家人一起去吃小笼包,是一桩大事情。但重要的家庭活动稍微一点不如意就破产了。冷漠的家庭关系是老许心中说不出的苦,在遭遇意外被关在后备车厢里而可能会没命的情况下,他才对一个陌生的“同伴”讲了出来。这样的心酸在最后时刻说出来,除了是一种发泄,更重要的也是表现他对平凡生活的在乎。
串联起两方人物的“送货人”由纳豆扮演,他的形象和《第四张画》中的角色有些类似,一个老实但又经常偷鸡摸狗的小混混。不同之处是,在《一路顺风》里,纳豆一人流浪于城市,背景被放的很淡,形象比较轻松一点。他看到招聘广告第一次接任务那一段,玩了点冷幽默,呈现出一种荒谬感,但也表现了城市底层一角落的生活状态。大清早的三温暖,早餐摊,各有各的行情与热闹。
纳豆的个人故事是一张他父亲的照片。他拿给老许看,结果却被老许打枪。这种煽情时刻突然严肃起来的情节,也曾在《第四张画》中出现。在那里,金士杰扮演的老校工收留了丧父的男孩小翔,小翔吃饭的时候哭了,他一把拍落了饭碗,板起脸训斥小翔。面对的是一个弱小无助的男孩,老校工的行为似乎是有些过于严厉了。导演让老校工讲述自己的不幸与记忆来缓和、解释这一紧张的场面,老校工的意思是要小翔面对现实,学会坚强,不要示弱以博得同情,最好的依靠始终就是自己。
老许训斥纳豆拿假照片给他看,那是假的照片吗?照片跟一堆乱七八糟的名片放在一起,好像没有很珍贵,但即便是真的,老许的意思也一样,那也是要看清自己的生活正视自己的选择,不要找借口,要向前看。
纳豆的“父亲照”上面是年轻的金士杰。
意外终究是意外,一切还是会回归日常。可能物是人非,可能白忙一场,生活还是继续。
坏了规矩的黑道会被处理。而老许和纳豆这两个落魄的人,最后有惊无险,死里逃生,互相取暖。生活充满意外,小人物尤其辛苦。很多时候人无法选择生活,但也正是如此反而体现出人的坚强与意义来。“一路顺风”便是在自嘲中带着祝福。
《一路顺风》是在导演熟悉的主题上加了一些商业元素混合而成。那些插诨打科的喜剧部分其实有些可有可无,但导演努力将其融入电影,还算可以接受。影片的一个大问题是有一个部分的内容有些混乱。可能是碍于篇幅的限制,纳豆第一次接任务和他遇到老许被接到了一起(后面的内容显示遇到老许肯定不是纳豆的第一次任务)。接到一起本身并不是问题,接得好不仅简练还有微妙的跳跃感。但编剧明显没有处理好,这个地方矛盾不少。
影片很出彩的地方是它的摄影。作为导演的钟孟宏有一个大特色,就是他还担任自己电影的摄影。不要怀疑,影片中挂名摄影的“中岛长雄”就是导演本人。这是因为导演觉得“不好意思”而取的化名。钟孟宏的四部作品,后三部都提名了金马奖最佳摄影。《一路顺风》最后败给了《长江图》的李屏宾。
《一路顺风》通过摄影表现了多种时空幻境,紧扣内容加深气氛。在泰国电影院里,通过光影,表现困兽犹斗的紧张与刺激。而在庹哥的大本营——那座废弃的游乐园——则通过不同场景、不同角度别致的构图来表现,以局部诠释整体。还有影片最华彩的段落:天地一色、水土交错,分不清白天黑夜,看不到过去未来。这诡异的时空,是一种极致。那一刻,死里逃生的老许和纳豆,身心俱疲,不仅车子找不到出路,心也茫茫;另一边的戴立忍,则要去处理杀庹哥的叛徒,压抑,肃杀。
除了“特邀”大明星许冠文,影片中的主要演员都算是导演钟孟宏的御用。纳豆、戴立忍、庹宗华、只露一相片的金士杰,以及扮演庹哥小弟的梁赫群等。还有一位叫吴一德(无医德)的兽医,是台湾导演陈玉勋(《热带鱼》、《健忘村》等),他在《失魂》中也客串了一个搞笑的医生。
除了那几位台湾电影圈的熟人,纳豆、梁赫群都是综艺圈的。导演爱用他们当然不是要他们来搞笑的,他看上的是他们不同于职业演员的表演特质,而同时跟素人比起来他们又对镜头比较敏感。不过就我个人来说,像梁赫群这样在综艺上以夸张风格闻名的艺人,在戏剧表演上,不管多收敛、克制,总觉得不自然。倒是纳豆还不错,他比较简单朴实,反而可能性更多。
《一路顺风》是钟孟宏导演在商业上的再尝试,可惜还是没能形成真正的突破。坚持自己和取悦他人,有时候很难兼得。不过,对导演来说,最实际的还是经费问题。而充足的预算又多是为能赚钱的导演准备,像一个驳论一样,让人尴尬。当导演真不容易,希望导演也能一路顺风
首发于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看到许冠文的时候,又是一阵悸动。这种细水长流神神叨叨的公路片有了台式特有的清新,就像腐烂的人头上长了一顿小花一样。对戴的态度一直很中肯,换个角度看看,艺人能如此明确的表明立场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他们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不知道什么是明哲保身?所以,是部不错的电影。
一笼小笼包的温度,也是陌生人之间抚慰的极致
人生是这般身不由己,想在生日当天吃一顿小笼包,想在宠物医院用一下健保卡,想活到1400岁,想算对三九加二的数学,那手中流沙一般的人生竟这么难以捉摸。抽完整只烟就能活命,拥有台破车就很幸福,但往往故事里的人活不下来,生活中的我们都不幸福。惆怅夜车无法掉头,追风赶月别留情,祝你一路顺风。
整部片子都很奇怪,风格不断在跳,剧情和类型都很不稳定,挺失望的片子,只有许冠文正常发挥
3.5 这黑色幽默林被太呷意了。
沙发塑胶聊审美,木锯头颅咬根烟;哭爸蹭饭不容易,黄鸭闪闪聊人生;小笼包和停车位,江湖道义和数学诊疗;人越老拥有的越少,生日树下喝早茶。闷骚滑头和老出租的简单怪奇公路行,冷幽默,狠台湾
小籠包, 我想食....8.9/10 過咗咁耐先睇到一次許大師, 餓死我地乜, 大師, 唔好叫我地等....
好看,配乐太棒了。居然哭了三次,两次小笼包,一次劫后余生的来自老司机的讲述。
一部孤独又温情的电影,话痨与沉默相随,泪点共笑点齐飞。人生多歧路,顺风更难求。开车二十载,一屉小笼包。
整部戏的叙事节奏都有不少问题,但最后出现谷村新司的歌时竟然还蛮有感觉的,还觉得蛮喜欢的,真奇怪!
喜欢,造作得恰到好处,音乐满分。
如果真的懂电影,会很喜欢
预告片足以激动人心,那些乱打一星的人是在侮辱电影艺术
80/100 这就是那种我自己十分欣赏但是却不会推荐给别人的电影,因为它的私人化以及所产生的共鸣的力量,共鸣的点来自于同是生活中挣扎的底层,同是自觉拥有faith的人,同是幻想着操纵他们命运的阶级翻车的人,一起结伴同行。钟孟宏良心之作。
假如他晚点再拆那层塑料 他死的那天血迹就不会留在沙发上了。
一开始以为是黑帮片,许冠文出场,变成公路片,看到最后,觉得自己看了一部黑色幽默灰暗影像纯爷们的人生寓言片。许冠文的絮叨、纳豆呆萌、庹宗华的粗人粗语、戴立忍的阴狠斯文、吴中天的淡然木讷、两个叛徒的怪鸡猥琐,都各有特色,奉献了一台不错的男性群戏。
中岛长雄导演这次玩film-noir混搭的有点莫名其妙,不过只要有许冠文出镜的所有场景都很发亮!
小笼包超长广告。广告词我都想好了:想着明天有顿好饭,就会一路顺风。
冲三小个台独,戴立忍依然这么棒,整部电影充满了不经意的小幽默和满满的黑色气息,看得云里雾里却又相当带感,酸爽到不行!
难怪金马会被大陆片“血洗”(apple日报标题),今年港台实在没什么硬气的作品。八项提名的一路顺风也不过如此,既不好笑也不深刻,只有许冠文的演技是令人折服的。在台北诚品艺术影院看的,人家的观影氛围真好,这点领先大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