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巴里布

    剧情片其它2009

    主演:安东尼·拉帕格利亚 Anthony LaPaglia ....Roger East  内森·菲利普斯 Nathan Phillips  奥斯卡·伊撒克 Oscar Isaac ....Jose Ramos-Horta  

    导演:Robert  Connolly  

    猜你喜欢

     剧照

    巴里布 剧照 NO.1巴里布 剧照 NO.2巴里布 剧照 NO.3巴里布 剧照 NO.4巴里布 剧照 NO.5
    更新时间:2024-10-07 14:22

    详细剧情

      影片讲述在1975年印尼入侵东帝汶期间,五名澳大利亚记者被枪击的事件。本片实际上是通过第六位澳大利亚人的视角来讲述,罗杰·伊斯特是那场灾难中的幸存者。
      幕后制作
      “巴里布五人组”事件仍是困扰澳大利亚与印尼之间的阴影。34年前,五名澳电视记者尝试拍摄印尼入侵当时葡属殖民地东帝汶时丧生,而此事未得到官方妥善解决。于2009年公映的影片《巴里布》引起了澳方对此事的再次关注。
      五名记者于1975年10月死于印尼边陲小镇巴里布,遗体不久得以下葬。印尼方一直称这五人是在印尼士兵与独立战士的交火中丧生的。尽管此种解释曾遭死者家属的强烈不满,澳方出于维持两国关系的考虑,从未对此说法有过任何质疑。
      澳方对此事的缄默态度两年前才被打破。新南威尔士州的一名验尸官发现五名记者是被印尼特种部队战士蓄意杀害的,而这是上尉Yunus Yosfiah的命令,为了阻止他们披露印尼对巴里布的袭击。澳大利亚总统凯文·路德(时为反对党领袖)立即回应道,“对此有责任的人应付出代价”。这份报告仍旧由警方保管。
      影片《巴里布》艰难地重述了五位记者的死亡事件,故事是以第六位记者罗杰·伊斯特的视角展开的。罗杰去追查前五位记者的情况,不幸在印尼部队到达帝力时遭枪杀。年轻的记者们正在某地冒险拍摄,其与外界的联系不久就被切断了。当印尼部队逼近时,五人组成员之一的格雷格·沙克尔顿为了保命,在一面墙上勾勒下澳大利亚国旗。影片导演罗伯特·科侬利称,他拍此片不仅要揭露记者们以及数以千计的东帝汶人的无辜死去,还要表达完全混乱状态下国家标志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国际法律专家本·索尔则表示,既然秩序得以恢复,巴里布五人的死因应被追诉为战争罪而开庭审判。克诺利则希望印尼和澳大利亚双方终将一丝不苟地对待事实真相。然而,由于双方关系从未得到改善,加之印尼一直不愿调查苏哈多1998年之前独裁时的种种不良事件,这一真相也许终将不见天日。

     长篇影评

     1 ) 电影巴里布剧情

    ◎简  介 

      影片讲述在1975年印尼入侵东帝汶期间,五名澳大利亚记者被枪击的事件。本片实际上是通过第六位澳大利亚人的视角来讲述,罗杰·伊斯特是那场灾难中的幸存者。

    幕后制作

      “巴里布五人组”事件仍是困扰澳大利亚与印尼之间的阴影。34年前,五名澳电视记者尝试拍摄印尼入侵当时葡属殖民地东帝汶时丧生,而此事未得到官方妥善解决。于2009年公映的影片《巴里布》引起了澳方对此事的再次关注。

      五名记者于1975年10月死于印尼边陲小镇巴里布,遗体不久得以下葬。印尼方一直称这五人是在印尼士兵与独立战士的交火中丧生的。尽管此种解释曾遭死者家属的强烈不满,澳方出于维持两国关系的考虑,从未对此说法有过任何质疑。

      澳方对此事的缄默态度两年前才被打破。新南威尔士州的一名验尸官发现五名记者是被印尼特种部队战士蓄意杀害的,而这是上尉YunusYosfiah的命令,为了阻止他们披露印尼对巴里布的袭击。澳大利亚总统凯文·路德(时为反对党领袖)立即回应道,“对此有责任的人应付出代价”。这份报告仍旧由警方保管。

      影片《巴里布》艰难地重述了五位记者的死亡事件,故事是以第六位记者罗杰·伊斯特的视角展开的。罗杰去追查前五位记者的情况,不幸在印尼部队到达帝力时遭枪杀。年轻的记者们正在某地冒险拍摄,其与外界的联系不久就被切断了。当印尼部队逼近时,五人组成员之一的格雷格·沙克尔顿为了保命,在一面墙上勾勒下澳大利亚国旗。影片导演罗伯特·科侬利称,他拍此片不仅要揭露记者们以及数以千计的东帝汶人的无辜死去,还要表达完全混乱状态下国家标志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国际法律专家本·索尔则表示,既然秩序得以恢复,巴里布五人的死因应被追诉为战争罪而开庭审判。克诺利则希望印尼和澳大利亚双方终将一丝不苟地对待事实真相。然而,由于双方关系从未得到改善,加之印尼一直不愿调查苏哈多1998年之前独裁时的种种不良事件,这一真相也许终将不见天日。

     2 ) This is it

    《巴里布》
    是1975年,印尼入侵、占领并血洗东帝汶的故事。

    先在这儿放上来点儿史料:
    东帝汶位于印尼南部,全称为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16世纪初和1 7世纪,葡萄牙与5荷兰殖民者先后入侵帝汶岛。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规定帝汶东部及欧厍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1 974年,葡新政府上台后允许东帝汶自治……1975年葡政府允许东帝汶举行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主张独立的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主张同葡维持关系的民主联盟、主张同印尼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协会三方之间因政见不同引发内战。……1 975年印尼出兵占领东帝汶。1 999年10月,印尼承认东帝汶公投结果,允许东帝汶脱离印尼。2002年5月20 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

    印尼出兵之前,澳大利亚的五名记者进入东帝汶,开战后失踪。三周后一个叫罗杰·伊斯特的澳大利亚作家兼记者进入战区寻找那无名失踪记者。这部片子就是通过他的视角展开的。
    那五名记者遭毒手并被焚尸。罗杰也在片子的最后遇害。

    在片子结尾,我失声痛哭。不仅是为了罗杰在生命的最后所叫喊的“我是澳大利亚人”,更是为了他在片中所说的一句话:我是为了找那五个记者来的,我必须找到证据并公布出来,我的读者关注的是五个澳大利亚人被杀害了,而不会去在意四十万棕色皮肤的人是怎么死的……!

    TMD。This is it!

    这可真是一段过分混乱的历史。某些国家隔岸观火的沉默,抑或者只是为了邦交为了政益。
    对不起我没有放上来完整的史料,导致后来的几段都跟着感觉走了。把澳大利亚说成了葡萄牙人。

    这六名记者都是在其政府暗中授权的状况下被枪杀的。当记者们试图了解的事实,和政府们试图掩盖的事实不幸合焦,快门是否选择自残?

     3 ) 希望的曙光盛开在巴里布

    这部纪录片电影带给人的不仅有对于战争和历史残酷的真实重现,还有对善良正义的人性思考 。一个国度由处在同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公民组成,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有着对于和平安定的向往,战争能够揭示侵略者的丑恶和暴戾,也能揭示东帝汶人民对解放国土从未斩断的决心。

    印尼统治下死亡的十八万三千东帝汶人,流亡在外24年的政府代表乔斯拉姆霍塔,还有牺牲的罗杰和五名澳洲记者,都是值得铭记的历史。

    1999年东帝汶脱离印尼统治而独立 还记得回到故土的乔斯拉姆说:他们的折磨不能使你屈服,你为我们开道,为我们带来光明,我们会建起新房子,耕种新土地,独立革命战线万岁! 巴里布这部片子,提醒我们同活在一个地球上,幸福的时刻也莫忘世界的另一个地方人们正在遭受苦难与痛楚。小国家的处境总是处在夹缝之中,所谓的正义常常碰壁,被大国遗忘,被世界忽视。好在有那些像五个记者那样勇敢的人,把这些记在心上,拼了命也要去找寻真相,维护正义。

    让人感动的影像:东帝汶的孩子在自由的土地上玩耍嬉戏,露出他们天真的笑容,解放后的土地,总是散发着希望的曙光。

     4 ) 《巴里布》

    一部翻旧帐的影片。从人道主义层面,影片所展示真实残暴战争中影像无可厚非,从政治层面,不免带着偏见。

    我最感兴趣的是,如今的西方国家一向以裁判官的角色对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动向进行评价,特别是那些民族分裂大多都是殖民时期帝国主义被迫放弃殖民后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所造成的。西方国家上个世纪为了自己利益,割占、分裂、挑衅纷争,造成许多国家、民族原有秩序的破裂,现在个个又变身成为人道主义者,即便有许多真正抱着对待真实、高尚理由的人,同样只是其背后权利交易、政治博弈的棋子。

     5 ) “如果我离开了,那东帝汶就没有记者了”

    这部片子下在硬盘里很久了,一直都无心去看,因为知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场注定令人心碎的悲剧。影片观看之前我曾天真的以为,Roger会以幸存者的身份讲述那段历史,但到最后,事实再一次击碎了我的期望。这就是血腥的历史,这就是光辉的人性。看到最后屏幕上的字幕被翻译成:“杀害罗杰.伊斯特以及巴里布五记者的凶手已经被绳之以法。”,感觉不对,结果仔细看到英文字幕上的原文却是"The killers of Roger East and the Balibo Five are yet to be brought to Justice"......YET TO BE——有多少正义还待伸张?

     6 ) 《巴里布》枪炮从不给正义面子

    澳洲电影《巴里布》本没想看,有今年墨尔本国际电影节留下的阴影,也有对此类影片的小偏见。像这种一开始就藏着猫腻的政治片,要翻旧账,继而上下求索,总觉得像一场秀。相比较不差毫厘地背着演讲稿,为主人代言的聪明鹦鹉;我更喜欢看拎着个酒瓶子,醉醺醺地在台上说自己话的大猩猩。 料到肯定会涉及印尼与澳洲两家人的恩恩怨怨,我对政治不敢兴趣,也有自知之明,毕竟是真不懂啊。掰了,好了,再掰,再好,这政治不比结婚离婚,总有一大堆弄不懂的秘密牵扯在内,所以不懂也就不能胡说八道。 突然决定看这部影片,完全是好奇心使然。前一段时间看到环球报上的一则新闻,是有关此片在印度尼西亚被禁映的消息,印方以扭曲事实为由做出护国的反应。这不失为有效的电影宣传广告,的确轻易地让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影片讲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75年,时值印尼正全面攻占葡属殖民地东帝汶,五名澳大利亚记者赴东帝汶报道战事,在东帝汶的边陲小镇巴里布,五名记者全部被印尼士兵枪杀,并焚烧尸体。以相关史料及影片为证,这便是事实。至于印方一直称这五人是在印方士兵与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战士交火中丧生,从被殖民的立场出发,这还真有点像狡辩。孰是孰非可以判断,但因两国的关系及印方的态度,恐难证实,在这也就没有说的必要了。 说到电影本身,全片用了三条线引述这桩杀害五名澳洲记者的历史事件,以见证人的视角,用回忆追述的方式。三条线穿插进行,用幸存的见证人朱莉安娜的口述,先绘制出故事的脉络,然后用第六位记者,也就是本片的主角罗杰,随他寻求真相的脚步,在故事中还原了五位无冕之王在东帝汶的前后遭遇。 同时又演绎了另一出悲剧。罗杰也未能幸免,虽然经历了枪林弹雨,并捡回了一条命,找出了事实真相,但因拒绝了奥尔塔的建议,放弃了撤离的机会,结果还是‘英勇’牺牲了。在朱莉安娜家的餐厅,罗杰一个人痛苦啜泣,那是让我十分感动的地方。 影片中关于罗杰惨死的画面渲染得极其壮烈,那一组镜头很折磨人,漫长的混乱画面,一句我是澳大利亚人,多重的悲情都在消耗中失去了分量,是的,这是自救,也是举起的正义之旗。气氛要烘托,高境界要流露出来,这段却有点露怯,当然不是否定事实真相,是我觉得电影或许可以用其他的表现方式表达。其实看五个年轻记者在墙上画澳大利亚国旗,时不时点澳大利亚的名字,就感觉到了整个剧组无比强大的爱国精神,完全是坦率不装饰的,其实没什么错,只是处理上缺了技巧。在一部电影里,假若故事足够厚重地表现出了自由民主的样子,靠语言这种东西,还是不要刻意地给出特写镜头,有时低调是最高的高调。 不可避免地用影片再现若泽.拉莫斯.奥尔塔,东帝汶脱离印尼独立后的第二位总统,在我看来,这是本片让我产生好奇的另一看点。虽然这样想,但看过后确实没什么可了解吸收的。电影没有露骨地为他唱赞美诗,也没有把他刻画成激进的好战分子,纵观比较浅显、温和,这也算没有亏待他。75年,奥尔塔毕竟年轻。电影不过是利用这么一个角色,为观众了解真相穿针引线而已,只要把他忧国忧民、忠诚爱国、充满激情表现出来,基本达到了影片的要求,同时也绕过了针对政治人物的话题。 整部影片还算可以,想了解这段历史的可以看看,但不要奢望,有些缓慢的节奏可能恼到你,场景变幻出虎头蛇尾的感觉可能让你不爽,亦真亦幻的战争画面也可能困惑你,只要忽略掉,感受你想要的就好。没有深刻地剖析政治问题,不知是遗憾还是明智之举。只提到过一两次美国与联合国,调调是单薄了点儿,但还是好过彻底装糊涂。 晃动的镜头带出的纪实感还算不错,影片中有几段东帝汶背景音乐,只知一首,是独立革命阵线士兵征战前唱的哭泣战争的歌(这在片中提到),其他几首就不知名了,像悲伤的民谣,很好地配合了画面。想想我记住的都是些蹩脚的镜头,唯一有冲击力的,就属五位记者被杀的那段,反人类的一切罪恶都是触目惊心的,无人能够淡定。。。

     短评

    几段音乐总是忘不了

    6分钟前
  • 蒸汽机车
  • 推荐
  • 野蛮的印尼人……

    8分钟前
  • rainbow
  • 推荐
  • 闪回双线叙事的剪辑恰到好处,把紧张、凝重、压抑、沮丧、绝望的观影感受屡屡推到情绪顶点。污名化毗邻小国的独立运动借机入侵、无视国际法对记者的保护、制度性种族屠杀,盘踞霸凌东帝汶长达24个年头,灭杀该国1/3人口。这就是独菜32年的苏哈托政府犯下的反人类罪行之一,之所以之一,不太熟悉历史的可以了解一下“黑色五月暴动”这个排华事件。

    13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 看了imdb的两则SB评论后,差点想给电影打五星

    18分钟前
  • Favillae
  • 推荐
  • 万恶的印尼,人在做天在看。有很多血腥的场面,看得我一哆嗦一哆嗦的。

    20分钟前
  • 推荐
  • 真的够绝,豆瓣开始删电影评论,我日哦~~~~·

    22分钟前
  • DEAD MAN
  • 推荐
  • 异域的歌谣在风中摇曳,悲伤的哀嚎和数以万计的亡灵难以安息。国家标志什么失去意义,在生命面前;记者的理想与现实永远相隔那一步,在黑暗面前。只是节奏有点拖沓,但是剪辑做的不错。

    24分钟前
  • Morgan
  • 推荐
  • 拍的乱,最不满意的是最后男主角一直大喊:我是澳大利亚人。

    29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较差
  • 这样的人生,我们好渺小 难道真的是惯性活着

    31分钟前
  • Rangering
  • 还行
  • All the people die,no protection,no care.

    34分钟前
  • xxaa
  • 推荐
  • “我不能走,我离开了,东帝汶就没有记者了”两线叙事相得益彰,最后在巴里布的小屋中两线在时空差异中汇合,那一场屠杀简单粗暴毫不拖沓,而影片最后的枪决却被蒙太奇渲染到极尽可能的去折磨人。

    38分钟前
  • INsomnia
  • 推荐
  • 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加让人绝望的了。

    39分钟前
  • 贱健力宝
  • 推荐
  • "I'm Australian journalist"这句声明对于美国CIA援助的,残暴的印尼军队毫无意义,五名澳洲记者瞬间就惨死在刺刀下和乱枪中。东帝汶也于75年被印尼占领。印尼军队的暴行从未停止过,直至九十年代,又在幕后导演了针对华人的凌辱和大规模屠杀。

    41分钟前
  • Алые Паруса
  • 力荐
  • 除了两条平行的时间线之外,故事讲述得非常平实,没有任何炫技的企图。随着年岁渐长,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会发现,想要阻止所有那些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人类悲剧周而复始地一再上演,我们首先需要的并不是勇气、决心或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在乎。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在乎程度与我们获取信息的史无前例的便捷度之间,似乎也并不存在任何明显的正相关性。

    46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 1975年,东帝汶独立仅九天,印尼入侵东帝汶,占领长达24年,造成10至25万人死亡(以上资料来自维基百科)!其中包括6名澳大利亚记者。自由国家的战地记者独立、自由、勇敢,用事实影响了世界!

    49分钟前
  • 章鱼
  • 推荐
  • 影片本身不是很出彩,但历史真相让人震惊!

    52分钟前
  • 乌咪
  • 还行
  • 战争带来的永远只有痛苦

    55分钟前
  • 暴殄天物
  • 力荐
  • 在丑陋的侵略战争中事实真相都被隐藏

    59分钟前
  • Quresandro QD
  • 推荐
  • 我们抗日战争的时候又有多少记者被秘密暗杀了???

    1小时前
  • 淡定哥走路带风
  • 还行
  • 记忆和语言有关,和讲述者有关,和摄像机有关。这一直是纪录片的阿克琉斯之踵,只是没有办法。PS:OST很好,印尼就一2B

    1小时前
  • 空羽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