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692年的美国,一个名为萨勒姆的小镇之中,在这里生活着一群思想单纯,甚至有些愚昧的村民们。阿比盖尔(萨曼莎·科利 Samantha Colley 饰)是牧师的外甥女,她爱上了名为普罗克托的男人,然而,普罗克托已经有家室了,这段感情在普罗克托的妻子伊丽莎白发现之 后,迅速走向了破灭。 阿比盖尔失败的恋情在小镇里传开了,她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和奚落,愤怒和羞愧中,阿比盖尔在森林里举行了诅咒仪式,诅咒伊丽莎白。这场仪式被刚好经过的帕里斯牧师给看到了,虽然没有看清究竟是谁在举行仪式,但是村子里存在女巫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整个小镇陷入了恐慌之中……
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严酷的考验,没有人能幸免于难。当她们对着黑暗中的未知呼喊,没有人知道她们是否看到了恶魔。但是,她们的巫术奏效了,那就是织就了一个人人自危的网络,将妻子带离丈夫,将丈夫送上绞刑架,令孩子失去父亲。
Witchcraft, 究竟是种怎样的巫术?教父一直在强调要坚守对于上帝的信念,可是,如果根本就没有上帝,对于人类的最后审判又有谁来执行?
You must sign your name in the confession, 男人拒绝,将有着自己签名的信纸自行撕毁,这是他自己的对于不公审判的否决。
影片最后,那些指认男人有罪的女孩们登上舞台,陈述着此次事件之后,人们或者说历史所发生的改变。没有对错,只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环节。宗教中有最后的审判和地狱,可是,也可以被用来作为一种别有用心的工具,去清除人类本性中的恶。
舞台设计者提到这个舞台的布置灵感来源于她在1992年所看到的一场装置艺术展,其中,白色穹顶之下,烟雾腾腾,像是一个巨大的蒸炉。
她将这样的布景搬上舞台,意图在将观众带回那个时代的同时,寓示剧中每个人都要在这个大型蒸炉里经受恶魔的摧折与考验。
The Crucible, 唯有瓢泼大雨可以熄灭那种疯狂的烈火与躁动,回归平静,发展出一种依据理智去构建的社会。
Keeping Faith!
林赛·特纳导演的《萨勒姆的女巫》幕启时,整个舞台下起了雨。这是一片特别的空间,圆形的舞台上,上、下雨幕形成了一个夹层,舞美有点像家用抽油烟机的结构。舞美设计德芙琳提到,在一次艺术展上,她看到了一个上下透明,中间满是蒸汽的艺术装置,这让她联想到了阿瑟·米勒笔下十七世纪压抑的萨勒姆镇。开场镜头给到了雨滴落在木质舞台上的细节,好一场让人绝望的大雨。不过一会儿,雨就停了,教堂里唱诗班的镜头,所有人里,只有艾比盖尔在窃窃私语,神父走下神坛,扇了她一巴掌。
整部剧的现代感是通过雨幕、音乐、节奏来展现的。导演特意选择了剧场音乐总监Osnat Schmool的音乐。在每一幕开始倒计时的时候,剧场里开始响起某种空灵的,持续存在的背景声,持续地飘在空气里,然后人声开始哼鸣,直到最后灯光熄灭,达到高潮。在阿瑟·米勒的笔下,常常出现那些具有宗教感的句子:“来自上帝的冷风”,“我们都被地狱之火炙烤着”,“我已经将灵魂出卖给了你,我现在只需要我的名字”。这些台词和音乐放在一起,真让人不寒而栗。在中场休息结束后播放的背景短片中,特意给到了舞美设计德芙琳和音效设计董汀滢的镜头,后者对剧场的热情,也展现在了这部作品带给我们极佳的听觉感受中。
在阿瑟·米勒的剧作中,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对人物的描写,都如此精密,严丝合缝。如同相互咬合的齿轮。林赛·特纳版的《萨勒姆的女巫》将这种严谨感更加推进了一步,整部剧没有一场戏,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幕与幕的切换流畅自然,有一种戛然而止,不多说一句话的感觉,因为文本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不用任何解释。
在无数关于本剧的论文或文字中,写作者会提及萨勒姆女巫案本身的历史,会提及米勒写作此剧时,五十年代好莱坞麦卡锡主义红色风暴的社会背景。于是,一个个角色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些名字: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伊利亚·卡赞,奥逊·威尔斯,卓别林......
在全剧的最后,导演处理普克托撕毁认罪书的段落时,采取了一种极为生活化的表达:他的妻子站在身旁,无情荒谬的法官站在他的身旁,坚守内心良知的邻居站在他的身旁,一切都像是真的。这是整部剧情感最充沛的时刻,是这首多声部大合奏的高潮。但往往这样的时刻,不用往常那种宣泄式的大喊,只需要小声的诉求。
有那么几个时刻,我晃神了。舞台上演的,从来都没有在历史上消失过,是十七世纪的女巫案,是五十年代的好莱坞,是六十年代的XX,是八十年代的XX,是二零一九年到二零二二年底的XX。是如今正在发生的事件。愚蠢到处蔓延,以至于掌控了所有人的头脑和生活。选择生命,还是选择良知,剧中那些看似态度摇摆的人说出的话——例如黑尔牧师,同样让人动容。
一九八一年,当如今被人熟知的这部被称为《萨勒姆的女巫》的戏剧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时,其中的内容让在场的观众想起了劫后余生的境遇,历史的真相似乎穿透了国别和语言,不少年迈的观众纷纷起身离开座位,流下眼泪。一股难受的劲头则把更多的观众钉在了座位上。当我起身离开影院的座椅,黑暗中向身后看去,如此多和我同龄的年轻人竟也用纸巾擦去眼泪。
“The Crucible”,熔炉,最初被黄佐临先生译为“严峻的考验”,为了方便观众理解,采取了通译《萨勒姆的女巫》。而二零零三年国话版之前,其实还有一版在中戏上演的《萨勒姆的女巫》。如今回看这部戏,可能留存在我们心里的不仅是那些针砭时弊,表达愤懑的台词,它每上演一次,都在唤醒社会和我们心中尚存的良知。
这版完成度很高,但相较而言我更喜欢老维克剧院的阿米蒂奇版。主要是因为后者给我非常强烈的现场感,这版就比较像在讲“历史上的事”。
1,舞台:老版用小剧场沉浸式舞台,观众和表演区一样高,无明显区分,整体氛围逼仄压抑,观众会觉得身处其中。新版是两块金属板之间夹出一块舞台,再用雨水围出四周,根据导演回忆,是她亲身去马萨诸塞,对广阔新大陆上那一片闭塞之地的感觉,非常准确,但那就只是“舞台的”压抑感,和观众区关系不大。
2,旁白:新版在开头让几位演员像背书一样告知事发当时当地的背景,马萨诸塞的神权统治等等,结尾又背出部分角色后续结局,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是“曾经”发生于彼时彼地的事情,老版则完全突破了时间地点,让人感觉这种闹剧是人类的闹剧,并且很可能持续至今。
3,演员:新版的主角,尤其主角夫妻和艾比盖尔,都更为粗粝,更像百年前的美国农民。阿米蒂奇版的三个人分别更帅更优雅更妖,但也符合那一版不强调时间的特点。演技两边都很不错。不过玛丽沃伦却相反,老版的比新版更无知粗野,新版反而有点真诚明朗,和整部剧氛围不符,新版的少女们总体都有这个问题。
4,剧情:
夫妻感情线老版完胜,妻子的病弱冷漠,双方从隔膜到最后的互相理解,是有完整深刻的表达,而新版基本靠结尾女方说出来,其他时间是正常略嫉妒的两口子。
猎巫主线两版都良好以上,但我也更欣赏老版。从开始事发偶然,到群氓愚昧扩大,到女孩有心挑唆,到高层利益纠葛,到最终民不聊生,逻辑清晰节奏分明。新版这些也都有,但表达和侧重显得凌乱,纠缠于细节。
结尾男主角签字那场戏则感觉新版更好,老版发现需要诬陷友人时候大舅概然拒绝,爽但是有点简单。新版男主先承认再否认签了字又不给到最后撕碎供状,真实而细腻。一句“我把灵魂卖给了你,但我要保留我的名字”,暗指审判官是魔鬼,真是精妙。btw,这版黑尔神父和审判官有更多机会且表现良好。
5,音乐:老版好像没有音乐咳咳,新版音乐很好。但是,老版不需要音乐,就比新版更触动我。部分是因为新鲜感,但最主要的,还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现实感,老戏表达恒久人性,老版更胜一筹。
节奏没把握好 总体喜欢 结局没那几句话会更爽
颤栗 //对自己的英语水平还是太自信了
很精彩,没想到下半场节奏直接拉满。精彩群戏里每个演员的表现都好有张力,甚至让那句God is dead都差点没顶上去。另外相比较之下,老Giles的故事和演员表现更让我触动,主角犹豫的部分太长反倒少了那种坚定。
@ Gielgud Theatre / 尽管上座率有些惨淡,很是遗憾,但不得不说The Crucible依旧是舞台剧大桃浦。基本上隔两年就有一个版本出现,看到如今大概也就看导演能力,怎么把米勒这么好的故事搬上舞台了。从NT转到西区,卡司也换了几位,和之前版本相比,Brian的名气虽不如小本大舅,但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Milly的西区首秀比较惊喜,感觉她体内藏着很大的能量。导演和set designer之前就有过合作,整体视觉效果和幕目的切换蛮好的。还是要说一句,Arthur Miller真永远滴神🌹
很中规中矩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感觉Brendan Cowell老师演普克托没啥说服力()
这版复排虽然看不出特别的当代色彩,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新的猎巫汹涌而来仍未停止的时代,这样的故事就是值得再一次被讲述。要让多数人睁开眼看世界是困难的,所以当我们中的某一些人,因为偶然或者命运,看到了哪怕是谎言的一角,就绝不能再闭上眼睛。
期待值很高,最后也算是不负“重”望,因为编剧扎实而台词基本还原剧本。因为对文本还算熟悉,看的时候或许少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瞬间,但好像在演员的呈现里还是捕捉到了一些阿碧格作为某种被普洛克托启蒙了又抛弃掉的宗教叛逆者形象(当然她借宗教进行的报复/自保手段也是走偏了),第三幕里少女们对玛丽言辞恶意重复的场面比想象中弱了点但还是毛骨悚然。舞美设计不错,广阔空间下方寸之地的压迫感,以及雨水或许能带来新世界,但无法涤荡他们的罪孽。不太满意男主(没什么那种体力劳动者的原始X张力)和他老婆伊丽莎白(太健康,不过后期被监禁了包上了头巾就好了很多),扣一颗星。
很长,看得很饿(不是)。全程嘶吼崩溃的演出,震撼。想到了很多作品,《叫魂》,《野蛮大陆》和《历史三调》。
20230701 水滴影院知道剧本很强,但没想到这么强。整个人都在颤抖。“The world goes mad.”相似的疯狂的事情在每个时代不断地上演。公权力集中在个人手上是极其危险的。everything is political.最迷人的是对人性灰色的深度刻画,看到最后不得不为Proctor夫妇落泪。Elizabeth说没有知识,无法进行辩论,但品格并不因为知识的多寡而异——“我无权审判你。你得原谅你自己。”John的三重转变在下半场密集呈现,就像三记重拳,哐哐哐砸得人喘不过气来。Elizabeth在一个破晓之时,不得不和自己的丈夫说永别了。她干枯的灵魂只剩下最后几滴眼泪,John说,“别再流泪了。”Elizabeth说,“他的善良我无权夺走。”这是他们最后的告白。
使人想起《叫魂》
剧本身有多好就不说了(说多了短评又没了)。但不太喜欢这版,不是讨厌,就是…太过普通,怎么看都过于普通,不像NT自家主推该有的水平。而且下半场说不出来哪儿就觉得差口气…… 【相比之下我应该再去认真看一遍RA的2014版了,那真是不一样啊不一样
这版的节奏舞美都很好。见证过这个世界的疯狂之后再看这个戏,悲剧的震撼效果更明显了。果然经典之所以超越时代,是对人性的深度刻画。再次感叹,人物、情节、台词都太赞了!
上个月看的,都是可怜人
2023.6.11 英国影像,“当谎言说了千百遍就成了真话,神明已死”。最后一幕眼泪止不住流,男主演技炸裂!
我还就是喜欢米勒的“说教”!第三幕我等着看普克托在临死前见老婆第一句话说什么?两人的最后一面,普克托问“胎儿怎么样?”,这话没毛病,牛逼的是大姐回了句“长个呢!”,这句对白击溃了我,米勒再“说教”,可他永远能在第三幕击溃你,戏剧性的全面胜利啊!
有几个场景非常震撼 舞美简洁 喜欢这个下雨的设计
《萨勒姆的女巫》这样的本子规规矩矩排就挺好,它的时代超越性已经在剧本中了。德芙琳的舞美从不让人失望,董妹子的音乐也很惊喜。
Who’s the real witch, planting seeds of devil in other’s minds? Know that no others can crucify you but yourself. / 华裔小姐姐制作的人声背景如此恰当,一边控诉着惨烈的猎“巫”与权威自大,一边歌颂着两位John的坚持自我和美。
闭眼推,因为这是萨勒姆女巫啊~太棒的本子了~这版比之前的那本更接地气,上一个版本那种泰山压顶的宗教压迫实在是一骑绝尘。这版有点像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讲村里的黑色过往。这一版的男主真的很难…就…一对比就输了…我不是颜控,但真的不一样,那种圣徒感没出来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Now you have my soul, please let me keep my name.”&“More weight” w/ Clo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