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优质
  • 非凡
  • 闪电
  • 因爱之名

    剧情片美国1997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  艾米丽·沃森  David Hayman  布莱恩·考克斯  

    导演:吉姆·谢里丹

    猜你喜欢

     剧照

    因爱之名 剧照 NO.1因爱之名 剧照 NO.2因爱之名 剧照 NO.3因爱之名 剧照 NO.4因爱之名 剧照 NO.5因爱之名 剧照 NO.6因爱之名 剧照 NO.13因爱之名 剧照 NO.14因爱之名 剧照 NO.15因爱之名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4-04-13 13:08

    详细剧情

      丹尼(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曾是一名热血沸腾的革命青年,因为加入了北爱尔兰共和军而遭到了逮捕,艰苦的牢狱生活一过就是十四载。终于熬过了漫长的不自由的时光,重回社会的丹尼决定洗心革面,做一个低调的普通人。
      出狱后的丹尼重拾旧业成为了一名拳击教练,培养了一批和他一样热爱这项运动的年轻人。一场意外让丹尼和曾经的恋人玛姬(艾米丽·沃森 Emily Watson 饰)重逢了,此时的玛姬,独自一人抚养着十四岁的儿子林恩,日子过得十分艰辛。旧日爱情的火花在丹尼和玛姬之间死灰复燃,然而,曾经灰暗的过去亦让丹尼充满了犹疑和怯懦。

     长篇影评

     1 ) 11年前的经典——不容错过

    在我心目中,本片极度接近10分,政治形势的背景,令本片有些喘不过气。真的很好,剧情衔接紧凑,人物众多,但描写的全部恰到好处,赞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出彩。

    2个地方令我感觉特别,1是通过英国军队直升机的视角有多处描写,真实感很强,纪录片的效果。

    第二,最后的一幕,老大在河边的时候,令我想到了《暗花》,老大就是老大,果然厉害。

    男主角还是有些面熟的,但基本没看过他几部影片,有也忘记了。

    女主角就奇怪了,好熟悉的面孔,好像看过她比较出彩的影片,但就是想不起来。查看了一下资料,也没找到什么。

    本片我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我下载了大概7、8个月才全部下载完。通过电驴,超难啊,真是不知道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呵呵,当然了,无所谓,硬盘里面电影多了去了,不着急,玩电驴的估计都是这个心态。啥时候下来,啥时候看。但是能不错过就不错过。

    本片强烈推荐。好看。

     2 ) Love will keep us alive ——《因爱之名》全剧深度解读 作者 樑言

    起初写这篇文章时,我没有任何规划。我只是打开电脑,感性的跟从自己的所思所想敲打着键盘。这些文字如同一股泉水,在观影后强烈的原始冲动下流泻而出。当我最终将其完成时,我意识到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前言

    主观地说,以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因爱之名》在我眼中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然而,通过公共媒体我也发现,它是一部多少有些,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杰出电影。这篇文章写作期间,我曾将它热情的推荐给一位朋友观看,而他给我的回馈原话如下:

    “我看完后,觉得这部影片的整体风格很冷峻,和北爱尔兰人的感觉很像。非常克制,几乎不抒情。讲完一个故事就接着下一个…… 我的感觉是‘生在乱世,自求多福。’这句话能概括我总的感受。”

    朋友同样看似冷静而节制的回馈让我意识到:影片在他眼中的‘简练的叙事节奏和冷静的拍摄手法’,也可能对其他观众在初次观看后,造成类似的冷漠和距离感。然而他所感觉的‘生在乱世,自求多福’,在我眼里,又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反之他谈到的冷峻,在我眼中则是导演刻意为之的,一种基于影片内容的表达方式。

    总之,这一切都加深了我想对这部影片做一次深度解读,并且将其与读者分享的执念。

    先做个归纳,影片魅力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导演及编剧吉姆·谢里丹(以下简称谢导)在此片中,独特细腻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叙事技巧。(好的导演可以比喻成一个魔术师,同时又是个觉知者。他时不时运用着一些神奇的魔法来讲述他的故事,并从中传递其想表达的思想。)

    2.三界奥斯卡影帝丹尼尔·戴-刘易斯,殿堂级细腻而独特的演绎。(优秀演员本身都具有一种看不到的光环,观其表演时,常会让你惊叹他表演就像是本色演出而不是刻意演绎。因此,其诠释的虚假角色往往会像一个真实的人深深的留在观众的记忆里。)或者可以说,他的光环完全不是,通常批评的主角光环。

    这两位大神的水乳交融,相信不少影迷在《我和左脚》、《因父之名》等影片中已有领略。至于这次他们如何在影片中合体发功,容我在下面的文字中慢慢道来。

    开宗明义的说,《因爱之名》这个中文译名本身就相当的“开宗明义”。这是一部用民族争斗和拳击来讲“爱”这个亘古第一主题的电影。下面的篇幅中,我将就几个角度来对电影的一些剧情片段做一些解构和介绍。

    主要人物及剧情背景介绍

    主角丹尼,19岁时因参与北爱尔兰(以下简称北爱)共和军反抗英国政府的运动,而被逮捕入狱14年的拳击手。(对于这段历史和政治背景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参考如下链接介绍://wenda.so.com/q/1367292900061508

    影片,以丹尼在狱内空地上独自练拳,继而被告知刑满释放的镜头开始。接着,我们就看到了一组有些奇特的画面:在丹尼出狱的同时,另有囚犯带着手铐和狱外的爱人在监狱内举行着婚礼。这种看似“南辕北辙”的组合,无疑会引起细心的观众在观影中的一丝疑虑和好奇。

    这里,就是谢导运用的电影技巧,俗话来说就是“抛砖迎玉”:用一条独特的暗线来引出整个电影故事的地区和时代背景。

    下面,我就先对丹尼所住的北爱社区的社会结构做个介绍,这里主要分为四类人:

    第一类,老百姓。又大致分为两种,一部分是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作为该地区的原住民人口居多;另一类,是信奉基督教的英国人,外来人口相对居少。他们是当地武装暴动时最容易被引导的力量和实际受害者。

    第二类,以哈利为首的北爱极端民族主义者。(前文链接里介绍的IRA北爱共和军)他们不愿接受英国的统治,希望回归爱尔兰。并且有强烈的极端反抗情绪和行为,对无辜的英国基督教派的民众保有敌意。他们不时搞个炸弹袭击,通过死伤事件来挑起当地的矛盾和仇恨。支撑他们这份执着抵抗的,在我看来,是切身过往的一些伤痛,以及更重要的对利益权利的争夺。

    第三类,以(女主角玛姬的父亲,也是当地的群众领袖)为代表的北爱温和民主派。他们希望在民族对立事件上,放下过去、着眼未来,通过放下暴力和英国达成和解谈判。然而,他们毕竟同是爱尔兰人,并都有北爱共和军的背景,因此,在表面上他们是和第二类人为统一阵容。在影片的这种民族对立极端的环境中,他们想要达成和解目标,必须行事谨慎,顾全大局。

    第四类,当然就是英国统治力量。影片中出现的武装军人,戒严的飞机,以及政府职员警察等。

    以上四类人群的介绍,在我看来,是解读这部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前提。主人公的丹尼,就要在接下来两小时不到的影片里,时刻面对这四类人。在其中,他会做些什么?


    显然,丹尼这个初看起来有点冷漠又凶狠的拳击手,一定会在出狱后的故事里有所作为。男主人公嘛,有经验的观众会预判出,他的出狱会打破原有社区的某种格局平衡。这里,谢导又用了一个参加监狱婚礼女士的第三视角作为伏笔,为丹尼的出场做了一个渲染。

    女士看到丹尼出狱,发出惊叹。

    (她为何如此惊讶?这里短短的几秒镜头配合丹尼走出监狱时那种冷漠的气场,又给观众留下了一丝印象和疑问。)


    “囚犯家人庆典派对”剧情解读

    随后的故事,是一场看似欢快的‘囚犯家人庆典活动’,庆祝之前入狱和狱犯结婚后的妻子归来。这里,前文介绍的第三类人的代表,群众领袖裘老大(出场的派头一看就是个老大)正式出场了。

    在外景上,镜头里不停的出现英方的直升机和荷枪实弹的军人的警戒监控。而在内景,则是两组镜头的切换:一边是看似欢乐的活动现场氛围,一边却是裘的进场过程中展露的层层遮挡和关卡。

    这些快速的一分多种的短镜头组合在一起,既交代了剧情发展又再次渲染了当地局势的严峻和气氛的压抑。善于思考的观众自然会在观影中对其有自身的感悟和解读。

    裘进场过程中,障碍重重。

    裘老大是个怎样的人?谢导用一段在活动现场 裘 的发言,给观众率先做了一个介绍。在深思熟虑和顾全大局的考量后,重新回来主持公道的“裘老大”在会场说出如下的话语:英国政府终将离去,爱尔兰终将得到和平(the bris wll be gone,We will have peace and end)而守着监狱里丈夫的女人们,你们的勇气将永志人心……

    事实上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都会知道,作为第三类人的代表“裘老大”的立场并非如此。然而,因为这是他回归社区后的公众发言,考虑到综合因素,他选择了表面上的立场态度和第二类人保持一致。(在这里我也再事先剧透下,通过后面的故事,我们也大致可以看出,在整个地区,裘算是整个组织的老大,而哈利则多少还是要听他的话,所以,下文中,我们就称呼哈利为“哈老二”吧。)

    对于这些细节的解读和理解,来自影片中导演和演员在镜头表演上的细腻呈现。

    通过细心观看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因为两个民族的仇恨,老百姓的爱情婚姻在这种环境里,已经被拿来作为利用工具。入监狱的共和军的妻子们,一方面被歌颂,另一反面则被迫保持,对监狱内丈夫的忠贞。

    是的,如果狱内的丈夫们失去家庭妻子的支持,更多人可能不会那么坚持,继而向英方做出妥协。因此,以“哈老二”为首的极端势力,自然会通过他们对于这些妻子和家人的暴力管控,来对狱内伙伴们的言行进行某种控制和要挟。

    (你们这些里面吃牢饭的,如果敢说出做出些什么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哼哼,你们的老婆孩子还要不要了?)

    于是,在庆典现场的欢快喜悦氛围中,谢导立即甩出一个小插曲来清晰的告诉观众们我的上述解读:一个丈夫尚在监狱的妻子和另一男子跳舞,因表现亲昵。男子被“哈老二”和手下拉出去,以打断双腿作为最后的警告。

    亲近有妇之夫的男子被警告

    这里,谢导其实是继续着他开始的“魔法”,这种一下子热一下又冷的叙事技巧,是不是很“冰火两重天”。

    不管怎么说,这冷热交融无疑让观众体会到了当地局势的严峻。搞个派对,都暗藏着危机和恐怖。同时,又继续给观众的心里层面,留下疑虑和好奇。(事实上,别看我现在写的头头是道,但第一次看时却也是很多都很懵懂。)这就是电影这个迷幻药、这首抒情诗,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给我们一点点下的料……你不必要随时觉知,一点点的……等看完影片后再回味时,突然就来了个折服的惊叹:我靠!!


    丹尼的处世哲学

    接下来,让我对影片主人公丹尼的人物塑造谈一些认识。 作为一个出狱的拳击手,丹尼被谢导细腻而成功的塑造成了一个真实又没有主角光环的“英雄”。(您看完第一遍,是不是觉得丹尼也就是拳头比较厉害的普通人而已?嗯,您的看法没错!)和很多传统电影中里的大英雄形象不同,这位我嘴里说到的英雄丹尼,既不气宇轩扬,却又显得忧郁退让。那丹尼,到底算不算一个英雄呢?要谈论丹尼身上的“英雄性”,让我们先从丹尼对待上文提到的四类人的态度讲起。从中,我们起码可以感到作为一个男人,丹尼具有独特和卓尔不群的个性。

    首先,对待第一类人,也就是劳苦大众们。丹尼绝对是保有怜悯和同情的。甚至在遭到极大误解时,也会选择沉默和忍让。这点,在派对活动后的故事里做出了描述,同时也引出了影片中另一个人物 艾克。

    丹尼出狱的当天晚上,进入一家类似难民救济站的地方。遇到了潦倒醉酒的艾克(14年前,他入狱前拳击俱乐部的教练)。

    艾克和救济站里的其他人都属于第一类人,只不过他们是其中更潦倒和消沉的群体。这些单身汉,大都是在战乱中死了亲人没了家庭的可怜儿。他们看清了第二类人的狭隘和弊端却又无力改变。有良知没势力的“艾克们”陷入了颓废和无望状态,于是终日借酒浇愁,消沉堕落。

    在影片中,酒醉的艾克对着丹尼说道:那些坏蛋没有照顾你吗?他们没有为你开个派对?对着周围人说:共和军们没为他庆祝?(很显然出狱的丹尼,被艾克理解成了和“哈老二”是一丘之貉的。)

    醉酒的艾克对丹尼咄咄逼人

    面对艾克的辱骂和质疑,丹尼的回应是沉默和回避。(和喝醉酒的人有什么好争的嘛。)这种暂时的沉默和回避也避免了冲突。第二天,艾克酒醒后,两人在洗漱间相遇,艾克也忘了昨晚的一切。再随后,当年的师傅,要出狱的徒弟请一杯咖啡,在咖啡馆里两个男人也就差不多和解了。

    在故事的层层展开中,谢导不停的穿插一些英国军队在当地持枪戒严的镜头,天空中的飞机似乎从没消停过,老百姓的头顶始终有着真枪实弹的威胁。

    当丹尼和艾克在咖啡馆聊天时,街道对面挂着英国国旗的肉铺门前,又发生了可怕的爆炸杀人事件。

    骑车路过的男孩惊恐的看着马路对面的爆炸现场

    此时,艾克对丹尼说:走吧,搭船离开吧。在艾克看来,这里是无望的,绝望的存在。作为丹尼的朋友,他觉得更好的选择只有离开。

    然而,咱们的谢导怎么可能让丹尼刚回来就走呢?紧接着的剧情里,谢里丹导演就变了个魔术,暂且取名为“王八变金刚”吧。王八这比喻只是博君一笑,不过,当时忧心忡忡的丹尼在一夜不眠后,还真的变成了一个大无畏的金刚。

    下面这组镜头也算是丹尼第一次正式在社区众人面前出现。在各色人等的注目下,他做出了如下举动:

    独自扛着榔头去敲开自家门口石头封锁。英国军人远远拿着枪警告他:“你在干嘛!”丹尼却是头也不回的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的家。” 而在周围,包括普通居民、哈利和他的妻子,以及玛姬都在默默的关注着一切。

    看到这里,这招“王八变金刚”(相比对艾克的谦让忍耐)是不是又让观众您,对丹尼的个性感觉有了360度的大转弯呢?这“王八变金刚”的魔术变的不好,绝对会让观众觉得很假。不过这在我们三界影帝的表演下自然不是问题。加上导演镜头魔法里,众人眼神的一烘托,一切也就显得自然又令人信服了。

    事实上,丹尼在出狱后没有立马回家而去到救济站,碰到已经无家可归的醉汉老师艾克。继而一夜不眠,总结感慨……到了第二天,扛着榔头的丹尼,这个看似大无畏的举动都已经是他慎重考虑过的了。这些一个一个故事的层层相扣又因果传承,绝对是导演的周密安排。

    (老子就要这么横,妈的做了14年的牢,现在老子要回家你们还能拿我怎么着?)


    紧接着的一段剧情同样精彩。这段内容是丹尼首次面对第二类人的代表“哈老二”(算了,还是叫他哈利吧)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通过其简短的对话,揣摩和猜测出丹尼出狱前两人的一些背景和关系。

    让我们通过台词来进行解读。丹尼进入自己的家不久,哈利跟随进来:

    哈利试探性的笑着问背着身整理房间的丹尼:“伙计,你可好啊?(丹尼没有转过身来)”

    哈利有点尴尬,笑的更夸张的说:“你没事吧?

    丹尼转过身,冷漠的缓缓走进,回复到:“还好。”

    哈利:“你出狱了”。

    丹尼颇具意味的看着哈利:“表现优良。”

    哈利开始皱着眉头,表情略带凶悍的说:“出人意料啊,你错过了离开的船。

    丹尼神情不变:“我没有手表。”

    哈利走进一步威胁道:“裘要你离开。”

    丹尼淡然回复:“这是我的家。

    哈利有些意外又紧张的问到:“你要住在这里?”

    随后,哈利开始独白:你真是个怪人。 在狱中时,你只要对共和军的狱友打打招呼,表示友好…你不该对人冷漠。 不过,你没有泄露名单,这也是你还能活着的原因,明白吗?”

    整个过程中,丹尼只是用一种颇具意味的眼神看着对方,一言不发。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他对哈利的某种不屑和可怜。

    哈利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心虚的继续说到:“你看什么?你被捕不能怪我。 你可以逃走的。丹尼始终只是沉默而坚定的看着对方,最终哈利沮丧而挫败感的离开。

    这段对话中,每一句台词配合镜头的切换和两位演员的表演,既看似平常又充满了张力。这些简洁而带有留白感的对话,无意会让细心而善于思考的观众留下疑问:

    为何哈利这么不希望丹尼回来?为何丹尼看哈利的眼神如此显得不屑又带着可怜?哈利为何要半威胁又半解释的说,丹尼的入狱不是自己的错?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看出,以哈利为首的极端反对派害怕和不希望丹尼回来。说到这里,聪明的您有没有和我同样想到:如果他们是真正为了百姓和民族正义事业的人,为何会害怕又为何要解释呢?

    是的,优秀的电影中看似轻描淡写的桥段,很多都值得细细的品味。这些段落像优雅而富有韵味的诗歌,简短却给观众带来悠长的意味和思索。

    好的电影就像类似LSD的致幻药。药物的作用也自然根据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效果。而谢导的药啊,我用了后感觉可说是大大的好。

    随后的故事里,丹尼开始积极和身体力行的带着消沉的艾克,一起回到过去废弃的拳击馆,打算重启拳击事业。


    前面谈了丹尼面对第一第二类人的表现,那面对第三类人,也就是裘老大为首的温和派呢?事实上,因为丹尼正要一点点去泡裘老大的女儿,而作为老大的裘,基本也就是藏在暗处不怎么作为。所以,在影片前段大部分时间里,丹尼和裘老大也自然没有什么交集。

    咱们的丹尼可是个英雄,英雄会在回来后就立马去献媚,去寻求靠山吗?英雄只会独自带着老兄弟艾克一起搞自己的事。

    而丹尼又是如何面对第四类人,也就是当初让他入狱14年的英国统治力量呢?他会不会像第二类人哈利他们那样也很敌对呢?以下事件可以看出丹尼的态度。

    在影片中那场,全民大团结的拳馆比赛之后,艾克和丹尼对待新旧教徒 “无论宗派,一律欢迎”的态度,自然赢得了当地媒体和更多群众的支持。可想而知,这种和谐之声,也是英国方面想拉拢的。于是,艾克在丹尼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来自英方社区组织给孩子们的衣服,装备等捐赠。当得知这件事情后,丹尼立马严肃的找到艾克,表示不应该接受。然而,艾克坚持说到:孩子们条件太艰苦了,他才不管是谁给到的东西。最终,彼此的分歧不了了之。

    丹尼知道,任何接受英国方面馈赠的行为都会被哈利为首的第二类人抓住把柄,后果可能很严重。

    事实上,他的“政治思想的敏锐度”是对的。这次接受捐赠事件,为日后那次最大的流血冲突,埋下了因果。

    总结:谢导对丹尼这个英雄主角的塑造,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对他和4类人群的接触来进行诠释。

    对第一类人丹尼同情和关心;对第二类人,丹尼表现的不同流合污又不卑不吭;不向第三类人献媚和寻求帮助;面对过往有仇怨的第四类人,放下仇恨但也划清界限。

    这里,我们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丹尼知道在这种复杂关系下,运用“独善其身”的人生智慧。而这种独善其身,其本身是带有很高的“政治敏感度”的。同时,丹尼又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独善其身,他回归后,身体力行地带着艾克一起,默默的为社区的未来:孩子们重建了一个共融和平的拳击馆。


    小彩蛋和小技巧

    这里,让我们来看看导演的独特的小技巧,例如: 以下两组看照片的镜头,分别出现在影片的24分40秒,以及27分44秒。同样是女人看过往的照片,一份是甜蜜,而另一份则是痛苦。 这里,观众可以理解为:无论是作为正面角色的——主人公的爱人,还是作为负面角色的——哈利的妻子。只要是人,内心就都有一份情感,对亲情,对爱情的无法割舍。

    玛姬甜蜜的看着丹尼过去的照片
    哈利妻子看死去儿子的照片

    以上不到30秒的这组镜头里:哈利妻子看着死去儿子照片并喃喃自语。导演清晰的“再次”将次要人物哈利和妻子做了深刻的解读:通过这个简单的看照片的几秒镜头,清晰的解构出哈利所作所为的重要缘由。

    而我说的“再次”,是因为如果我们回到前面写到的,那个监狱犯人庆典派对中,已经闪过一个哈利妻子对裘老大演讲时的评论:

    哈利妻子表现出对裘的不信任

    这种对影片次要人物的交代,巧妙的用几个简短的镜头穿插在不同场景故事中,体现了导演讲述故事的丰富技巧,用最小的篇幅做出,对相关次要人物做细腻的完整阐述。

    所以,当一些观众在第一遍看完这么一部2小时不到的影片时,即使处于相对无意识状态,也会感到:如此复杂多样的人物关系背景下的故事,居然能被导演讲述的如此主次分明,明明白白同时扣人心弦。这里的要义在哪里呢?

    平庸之作,往往缺乏节奏韵律的变化,线条上也是平淡无极,像极了流水账。而好的电影,如同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其中的要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样的短镜头和人物线索在影片里还有很多。这就像游戏里的一些暗藏的彩蛋。我们这里把谢导称为“彩蛋达人”也不为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慢慢寻找。您会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对影片的这种解构能更快更高的提升您对电影艺术的鉴赏力。

    或许在未来,您也能成为某某导演,要知道成为成功的某某导之后,那可就…..嘿嘿嘿……我靠,又扯远了:)


    好了,再说个“小彩蛋”,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看过影片的读者还记得这个一开始丹尼和艾克在拳击馆时轮椅车上的男子吗?他其实是哈利安排的眼线。

    第一次出现在23分51秒,一旁默默的观察着丹尼和艾克的一举一动

    在后来的一次丹尼和他简短的对话交流中,我们的丹尼通过敏锐的观察,觉知出那个锁起的箱子背后可能隐藏的秘密。当晚,丹尼果断的撬开箱子发现了炸弹,避免了一次爆炸事件的发生:

    第二次出现31分49秒

    爱,让丹尼成为平民英雄

    现在让我们聊聊影片的主要故事,丹尼和玛姬的爱情历程。通过前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更好的理解丹尼和玛姬再次相遇的初期,丹尼为何那样看似躲闪和懦弱回避。同样,玛姬随着剧情发展,逐渐对丹尼情感的加深和坚定的缘由,大家通过观看影片也都能明白。他们在交往尺度上为何那么保守?这些电影本身交代的也很清楚,大家用心去看自然很容易理解。

    这里让我给大家总结一下谢导在这男女之事上的描述手法:基本套路就是,丹尼做一次英雄事件,玛姬看到了随后心里说:‘嗯,你好厉害啊!你好与众不同啊’。随后,两个人碰一次面,交流交流过去,规划规划将来。再随后丹尼又做了个什么事,玛姬知道了也就更喜欢他了….这么一次一次,两个人最后也就难舍难分啦。

    总结一下就是:男在做,女在看。男的做的越多,女的越是喜欢(别想歪了啊)。所以,我们看完就会发现,其实差不多整部电影里所有的丹尼的故事,都差不多主要是为了玛姬要做的。回到社区,最初他可能只是想帮助孩子们,但和玛姬感情复燃后,很多事情就主要是为了心爱的女人啦。

    上述我略带调侃和轻浮的描述可能让没有看过影片的读者有些不明所以。事实上,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情爱故事,确是深沉坚定的。在外界环境的阻碍下,镜头里的他们“相爱,又无法相守的”遭遇让人同情;压抑和情爱的热火交相辉映又令人动容。

    只有在无人的海边,两人才能如此脆弱的拥抱慰藉对方

    当然除了两人之间的情爱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丹尼这个形象之所以被我称为“英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绝不只有男女间的小情小爱。

    在艾克和丹尼的一次对话中,我们知道了只是因为对普通民众淳朴的情感和良知,丹尼在监狱度过了14年的青春。个性的丹尼,却从来不曾主动解释过:

    艾克看似无意地问起心中的疑惑

    因为爱,丹尼可以在拳馆的开业赛中,故意输给哈利派的对手。(这里的爱,更多是他对所有参加活动,愿意放下新旧势力纷争群众们的回应。也因为这种爱,他更有了智慧:自然而不露痕迹的输了比赛但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爱戴,包括玛姬的心。

    第一场输了比赛的丹尼却成为全场群众心中的胜利者

    因为爱,由爱而生的慈悲和怜悯,在第三场伦敦的比赛中,丹尼在可以击倒对手获胜的情况下,没有痛下狠手,最终输掉比赛。

    这段拳击赛的拍摄十足精彩:镜头里双方的打斗真实而又激烈残酷,经过惨烈的搏击,丹尼在最后时刻获得了优势,看着同样受伤严重但屹立不倒的对手,我佛慈悲的心念,瞬间进入了丹尼的体内;又或许在那个凝视中,丹尼从对方的顽强里看到了一直以来困境中的自己:

    丹尼看着重伤的对手 不忍心出拳

    迫于周围观众以及裁判的压力,丹尼还是要挥拳进攻,不过他只是用力击打对方的身体和手臂防守区域,而没有揪着对方的痛处,来个“盖棺定论。”

    镜头中的丹尼在对方重伤的情况下,出拳的力度依旧很大但又不是致命的伤害。这一切似乎都在隐隐的表达着他意识里对对手的尊重和作为拳击手血性和本能的矛盾。这种复杂、细微的情绪,能够通过激烈快速的拳击打斗,配合镜头前细腻的表情,呈现出来,着实让我感到佩服。

    迫于周围观众以及裁判的压力,丹尼继续挥拳进攻,却不击打对方头部。
    在铃响时,丹尼主动停止比赛,安慰对手。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丹尼尔·戴-刘易斯在1989年同样由谢里丹导演的《我的左脚》里,对于小儿麻痹症画家的演绎。而很多影迷将其奉为刘易斯表演生涯上的一个巅峰。

    在我看来,《我的左脚》里的演绎,确像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横空出世演绎了一个同样光彩照人的角色,那种外露的不可掩饰的才情,很容易让观众和评审立即记住并无可否认,也因此《我的左脚》为来自英国的刘易斯不容置疑的拿下首个奥斯卡桂冠。

    然而,在这部《因爱之名》里,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则更为内敛质朴又趋于化境,毫不痕迹之感。当你仔细观看这段他在拳台上的拳击表演,以及配合内心变化,呈现出的细腻表情时,你会觉得如此精湛的演绎似乎只有他才能做到,无可替代而又出类拔萃。这种只通过动作和表情,准确的表达出导演丰富的意图,甚至能使观众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样具有相当大的表演难度。

    和一些传统电影里那些‘以一挡百’,具有超能力的英雄不同。丹尼在影片中呈现出的,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男人的真实个性特质。同时,在如此危险复杂的环境下,他不找靠山,不站边任何政治势力;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沉默而又积极的用爱心和智慧,为社区的环境改善做出努力。特别是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本身都是极为不易又及其珍贵的。因为刘易斯,确确实实的演绎一个独特的人,而不是一个商业电影里的符号,所以,他的演绎才会显得如此真实而又具有独特魅力

    从这点来说,刘易斯的人生应该也达到相当高的境界了,因为只有能相对放下小我的人,才能在表演艺术上做到,他能做到的这种境界。太多的人因为我执,总是带着很深的本色特点,灵魂没有深度又如何演绎出具有深度的人物呢。

    只是,就像之前朋友所谈到的对影片冷峻和克制风格的理解,这是导演基于影片题材本身而选择的表现手法。他始终没有怎么刻意的用商业电影的模式去烘托和渲染出一个让大家影响深刻的“英雄”,更多的还是交给刘易斯在镜头前自然的呈现,一个平凡又不平庸的人的真实状态。

    当然,既然我认定他是个平名英雄,自然影片里也有镜头来清晰的表达:

    第二场拳赛中,全场的爱尔兰和英国观众都齐声为丹尼演唱“Danny Boy”这首歌。

    总结一下:在激烈而让人窒息的拳台打斗中,让观众们体会到忍让、慈悲、坚持、勇气.....这确是吉姆·谢里丹在导演和编剧上的技巧和丹尼尔·戴-刘易斯杰出演绎的完美结合。


    影片中的玄学和因果呈现

    在下面的段落里,我想就玄学以及因果的角度来对影片接下来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解读。

    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丹尼因为爱和智慧的忍让和沉默,似乎都给他带来了好的结果(包括第一次比赛后,在家中遭受子弹袭击没有被击中,似乎也是冥冥中,对其之前沉默和不解释的犒赏。)

    反之,第二场拳赛,也是影片中丹尼唯一的获胜:丹尼在更大的剧院里,在更多的唱着Danny Boy的支持群众面前,无所顾忌的以压倒性的优势击倒对手......却引起了影片中最大的群体暴力冲突。这里的玄学意味,我不做过多解释,既然是玄学,每个人可以有不同深度的延展解读。

    在这场最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中,导演真实而没有遮掩的呈现出一些真实而血腥的场面,这些触目惊心的镜头令观众不自禁的产生怜悯和对民族仇恨及暴力反抗的思考。哈利炸死警察,挑起了英国政府和爱尔兰群众的矛盾。怒火和仇恨被再次点燃:场内新旧宗教两派的百姓开始打斗,场外更是武装警察和居民群众的血肉冲突,一切都在爆发中走向失控:

    当群体仇恨被激起,群体暴动发生时,一切都不再与爱有任何关系。而“因恨之名”的种种举动,更会带来一切失控后,不可预估的伤害和后果。

    影片中:暴动里,玛姬的儿子里恩和小伙伴们回到拳击馆,最初只是为了烧毁警方送的物质,但最终却失手将整个拳击馆毁于一旦。导演似乎又讲了个现时报,点火的孩子因为不慎,而首先烧到自己。

    冲突终会告一段落,但冲突后的死亡和伤痛却在延续。更可怕的是当地局势和矛盾被进一步激化。此时,裘老大在慢慢的理解丹尼对玛姬的情感后,也告诉玛姬:如果丹尼不离开,随时可能丧命,因为他这时,即使有心也无力保护丹尼了 。


    直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因爱之名”这个主旨。因为对玛姬的爱,丹尼虽然有过忍让和沉默,但从未退缩。到了此刻,玛姬同样在影片中面对丹尼,用读信的方式请求其离开,以表达她对其深沉的爱:

    这里也是导演很细腻的一个描写:因为玛姬的爱如此之深,她才会怕自己当着面无法说出口,而将想说的话写成信读出来。

    听了信后,丹尼忍无可忍想去找哈利寻仇。而这时,富有玄学和因果的意味又在影片中呈现出来:玛姬告诉丹尼,是里恩失手烧毁的拳击馆。得知是孩子做的错事,让丹尼渐渐消除了心中的怒火,并开始意识到冷静和退让,是此刻这种多方矛盾激化情况下,无奈但也却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爱,无论如何危险和困难,丹尼始终从未退缩一直坚持留下。而这次,同样因为爱,丹尼又在困难和危险前选择了忍耐和离开,他踏上了去往伦敦比赛的路。在这里,回顾剧情可以发现,最初打动玛姬的,不是丹尼作为一个男人如何对一个女人的表达,而确是丹尼对待社区的孩子,对待百姓的那种大爱品性的流露,让玛姬一点点可以打破内心和世俗的枷锁,去坚定的追随这份爱。

    可见,影片中,丹尼和玛姬的爱情故事在险恶的环境下,是如此的珍贵同时也是充满智慧和灵魂高度。再深入解剖,我们居然发现谢导不但在讲述一个爱的故事,还在教我们学习:怎样的人才值得自己用生命去爱。当然这里也有一些浪漫的色彩,因为影片先前,丹尼曾经答应玛姬,如果玛姬让他离开,他就会走。而这次,玛姬放下内心极大的不舍,用这句丹尼自己的誓言,将丹尼拯救于死亡边缘。

    在这部影片里,爱以及因爱而生的怜悯、同情、忍让,这些导演吉姆·谢里丹要传达的美好事物,都较少的通过言语,却是更多的通过丹尼在如此险恶复杂环境中的身体力行来感染观众。于是这些美好,才能和风细雨般,润物无声的进入我们的内心。这让我再一次意识到:口头上的爱未必是真正的爱,而行为上的爱才真正的无可辩驳


    因爱而生 因恨则死 祸从口出

    在前文提到的那场丹尼在伦敦的比赛结束后,喝醉酒的艾克和哈利帮派,在路边碰面了。此时的艾克因为丹尼的离去和拳击馆的烧毁而再次陷入一蹶不振和酒醉的状态。当面对哈利团伙时,艾克久久压抑的愤怒情绪在此时彻底的爆发了出来。

    艾克先是主动的将瓶子砸向哈利那边的墙壁,继而又言辞激烈的当着众人的面,对哈利说出如下的话语:“哈利,我知道你!你只喜欢伤害别人。告诉他们,你是怎么逃跑的。让丹尼替你顶罪。自始至终没有供出你。他应该把你供出来!…”在哈利开始生气警告艾克小心时,失控的艾克再次说出:“你的儿子,你灌输他的狗屁思想害死了他。”而这一切,直接导致了艾克的暴尸街头。

    当我们看到这里,为艾克的死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同样应该体恤到哈利的丧子之痛,以及深刻意识到艾克死前的话语有些太过激烈。即使那句句是事实,但那样的宣泄只会加深仇恨,也因此招来了杀生之祸。

    艾克的死让里恩悲痛欲绝,而哈利则远处冷冷的看着。

    在严峻复杂危险的民族冲突环境下:忍耐和退缩,无畏和冲动……如何真正做好做对,其中的度,着实没有那么容易把握和界定。这里也确实值得每一个有觉知和思辨能力的读者思考。因此,反观这一切,我们也更能体会丹尼整部影片中,大部分时候的低调和不露声色的沉默,是对自己和他人一种最好的保护。我相信这种谨言慎行的觉知即是因为过往的遭遇,更是因为在经历后的觉知。这种觉知和他所努力为社区孩子们做的一切,又来自于爱。如果放不下仇恨,因为别人先伤害自己,就不能释怀,那就是艾克的境界。而因为爱也让丹尼走到了最后。说真的,这让我不得不想到“Love will keep us alive”,这首来自老鹰乐队的歌曲。内心有了爱才会忍让,才会有智慧,不然在那种坏境真的死的快!


    就像佛语所说:一切皆有因果报应。哈利在杀死艾克后,失去良知和理性的他也离死神不远了。得知艾克死亡后,丹尼再次从伦敦回来。

    直到这时,丹尼有了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和第三类人,也就是和裘老大的正面交流。从丹尼进入玛姬家中和裘老大的谈话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这次丹尼的回归,以及他主动和裘老大的交流,都是其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对玛姬的爱和不舍,他一定会回来;即使丹尼也意识,到自己个人的力量太过单薄,在谈话中,他表现出某种视死如归的决心:1,希望和玛姬有美好的未来,并且为之努力。2,不会再离开和退让,即使危险重重。

    可以看出,在影片过往的种种故事里,裘老大一直担当着一个不露声色,暗中默默关注着局势发展的旁观者角色。在哈利一次次搞恐怖事件中,裘老大除了劝阻和警戒,也没有做出太多的举动。作为当地北爱势力的幕后操手,他更多是在为和英国的和解做出努力。

    同时,出于对于哈利势力的忌惮和不想对立,以及我前面的介绍:裘和哈利一家也有恩怨(哈利的妻子看照片时,说是裘害死了他们的孩子)都会让我们更加理解裘老大的态度。即使之前哈利做了很多极端,不利于社区发展的事情,裘也是一直表达着争取和说服哈利势力的态度而不是分裂,这里或许也有一些他对于哈利孩子死的歉意。因此,面对过往哈利和丹尼的恩怨矛盾,裘始终没有任何表态。

    但这一次,丹尼很决绝,玛姬也很坚定。作为玛姬的父亲,他会为了玛姬的幸福而在关键时刻帮助丹尼吗?

    影片以如下的故事做为了最终的结局。在艾克的葬礼后,丹尼载着玛姬和里恩开车回去。此时,哈利带着同伙,疯狂的用暴力向驾车的丹尼率先发难,继而应发了激烈的打斗冲突……当我们看到丹尼寡不敌众被哈利团伙挟持到桥下,将被处决的时候,峰回路转:一个哈利的手下依照裘老大的指示,枪毙了哈利。

    哈利手下突然转向 打死哈利

    随着哈利的死,以及玛姬驱车赶到接走丹尼,影片也接近了尾声。对一些观众来说,这样的结尾可能是某种大快人心的Happy Ending。然而我相信对更多的观众来讲,当配合着影片最后的镜头和忧伤的音乐,凝重和悲痛却也深深的进入我们的心中。

    河岸边,裘老大因为指示了对哈利的杀害,而陷入长久的沉思和痛苦。

    桥洞内,哈利的妻子悲伤的抱着哈利的尸体,桥洞外的天空中,依旧是不变的英方枷锁:

    哈利妻子 悲痛欲绝

    武装冲突和戒备,依旧在北爱社区的天空下,冷酷的存在……


    最后,让我们回顾影片初始,黑幕下的的旁白,来祝福所有世上仍处于暴乱中的人们:

    ‘阳光普照,希望这是和平的预示。(希望这份美好)不是因为克林顿总统的施压,也不是因为爱尔兰的压力,又或者是罗马教廷不计代价的所谓和平。......不能再用威胁手段,停止暴力,即可停止。’

    “因爱之名”,在爱的名义下,男女主人公拥有了充满希望的未来。因为有爱,电影中的他们和现实中的我们,才得以更好的生活。(没有爱和希望,或者就会像影片里的艾克一样醉生梦死。如果有爱,即使死了,我相信也只是去了另一个空间而已。我相信爱的延续和传承,会让生命体在不同的空间永不停息。)

    哎,又扯远了,Anyway,Love Keep Dany Alive,Love Keep Us Alive。

    因为爱,因爱而生的慈悲、忍耐、自知’以及智慧,让影片里的丹尼和玛姬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拥有了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也因为爱,让我有这份热情写下这有些冗长的文字;因为爱,让导演和演职人员们共同谱写出如此精彩的电影; 因为爱……读者们不要嫌弃我,我不是个传道士,只是个受了影片“爱的洗脑”的普通人。

    愿更多人彼此相爱!

    2018/1109/4;33 初稿,2020/01/12,修订。

     3 ) 如何解决民族争端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头疼的就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很不幸我既不是少数民族也不信仰宗教,尽管亲人就有信教的,还一直发动我入教,可我实在不是虔诚的人,当然也无法作神的子民,依偎在主的庇护下。
    原本以为世界就三大宗教,没想到各个宗教又有若干教派,各教派之间竟然存在巨大分歧,有时候这分歧竟然会大得成为战争的理由——这于我是十分不理解的。
    政治书上说,(当然也许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我是这样理解)任何宗教都是政治的工具,而政治的根本是经济利益。
    本片拍摄的背景就是北爱危机的年代,在这片土地上,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总是存在冲突。对于一方来说,是民族独立;而对于另一方来说,则是维护领土完整。身在其中斗争正酣,而外人看来则完全不知所措,所以政治根本无对错之分,而在于立场问题。当今无限自由化思想泛滥严重,那就是毫无立场的看问题。不管结果如何,和平却是所有人共同的愿望,怕就怕,有人以民族和宗教为幌子煽动反动情绪,破坏和平。
    而蒙在鼓里的人民,如同本片里的丹尼和他的北爱共和军伙伴们,在他们看清原来和平的破坏者不是别人,而是来自自己内部的“领袖”时——他们选择了把枪口对准这只害群之马。

     4 ) 枯燥的政治问题

    英国政府几百年来不断在北爱移民,即新教徒,所以北爱占大多数的是英国人。所以英国不愿意放弃北爱。这是北爱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假如英国当年不断向h移民,97 h会顺利handover吗?我觉得会像北爱问题一样,是个拉锯战。虽然当时没向h大量移民但是西方d思想已然在h根深蒂固。北爱内部是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矛盾;那么现在h的问题对峙双方又是谁?

     短评

    旧日爱情的火花在丹尼和玛姬之间死灰复燃,然而,曾经灰暗的过去亦让丹尼充满了犹疑和怯懦

    3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 我就是很讨厌emily watson 讨厌

    5分钟前
  • Lou
  • 较差
  • 刚从北爱和爱尔兰回来,对比强烈的发现,英国人眼里的恐怖主义就是爱尔兰力捧的民族英雄。影片拍摄于完全永久停火的1999年之前,加上爱尔兰那个岛对拳击运动的挚爱,也就让剧情有了相当大可信度,塑造一个沉默的英雄,也能点燃那些在大环境下注定伤害他人和自己的悲剧故事。当然在北爱题材中,此片算弱

    9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 那段打耳光不小心真的被打出鼻血那场戏被我拿来看来看去,怎么看都不厌,他嘴角的那一抹腼腆又温柔的笑真的让我陷进去无法自拔了。

    12分钟前
  • 老虎
  • 推荐
  • 当ddl和ew"收"起来演戏,it's just magic!

    17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 D的片里看的最晚的一部 卻是讓我最感動的一個角色

    19分钟前
  • zoey1962
  • 力荐
  • 男女主角的演技都简直太赞了

    20分钟前
  • _D
  • 推荐
  • 挺不错的一片儿!Daniel Day Lewis就是神!

    22分钟前
  • utm
  • 力荐
  • 反映北爱独立运动的影片,情节有所创新。另外,刘易斯不愧是神殿级演员。

    2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 爱不是归宿,是选择。DDL的形象较之因父之名与囚犯、拳击手相去甚远,但他却能演得有模有样,敬业不是盖的。三十分钟才开始进状态,也许不了解这段历史所致。三段拳击赛无亮点。对话可以。“你说,一切都会好的。”“我没说过。”政治对抗下的爱情只够保命,给不出希望。三星半

    29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 DanielDay-Lewis太象我研究生的教授了,我怎么就和教授失去联系了呢,当初那么喜欢他,唉。

    32分钟前
  • 高光光
  • 推荐
  • 一个导演对一个地方、那里的人有感情,是可以从电影里看出来的。吉姆谢里丹镜头下的爱尔兰,支离破碎,满目疮痍,令人心痛,却也有那么一些不愿离开只是因为那里是家的人。因为主线是爱情,所以落俗有些难免,但用小男孩和父辈的情感变化来讲IRA,还是达到目的了。DDL实在是太帅了,情深似海

    3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 前一个小时五十分钟让我陪他们无限纠结。。向Daniel Day-Lewis致敬~太迷人了~~~~~

    36分钟前
  • 一二三四五
  • 力荐
  • 从《因父之名》,又想起《因爱之名》,我在北大图书馆南配楼地下室度过的时光……那些年,果然没有虚度。我那朵英伦玫瑰,喜欢自称是爱尔兰人(当然他也有一半的血统),所以关于爱尔兰的片子还真是没少演。

    41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 在我心目中,本片极度接近10分,政治形势的背景,令本片有些喘不过气。真的很好,剧情衔接紧凑,人物众多,但描写的全部恰到好处,赞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出彩。2个地方令我感觉特别,1是通过英国军队直升机的视角有多处描写,真实感很强,第二,最后的一幕,老大在河边的时候,令我想到了《暗花》,老大就是老大,果然厉害。男主角还是有些面熟的,但基本没看过他几部影片,有也忘记了。女主角就奇怪了,好熟悉的面孔,好像看过她比较出彩的影片,但就是想不起来。查看了一下资料,也没找到什么。本片我这里还有个小插曲,我下载了大概7、8个

    46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力荐
  • 再一次向伟大的Daniel Day-Lewis致敬.

    51分钟前
  • ...
  • 推荐
  • 最后半个小时真是……实在编不下去了。Jim Sheridan的IRA三部曲?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he Boxer, Bloody Sunday(制片)

    52分钟前
  • 吐=槽。呢=哦
  • 还行
  • 吉姆谢里丹一向擅长煽情,又是爱尔兰共和军相关,有几场戏很精彩,。整体尚好。说到监狱绝食,马上想到《饥饿》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 1. 那个孩子是他们两个人的吗?简介里是,但是电影里好像不是啊!虽然我万分希望是。2. DANIEL的爱尔兰口音也是太性感了,很难不爱上他啊!3. 他已经演了好几个跟爱尔兰共和军有关的片子了,《因父之名》跟这个片子只不过是角度不同。

    58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 《因父之名》主创班子从另一角度拍的涉北爱共和军片。那个是冤狱抗争,这个不冤但出狱后寻求和解。感受一下当时的恐怖气氛。

    1小时前
  • 我突然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