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愿意将此片视作针对母女关系的复杂命题,而非以虚实结合作为噱头的悬疑小品。片名不太好,但是算了,毕竟这里是中国。中国观众(包括我)更喜欢登堂入室那样内容百转千回,叙述简明扼要的作品,而非反过来。
Julie其人有两种可能,一是确实存在,为John女儿式的“纯元皇后”,二是纯粹为Sarah的想象产物。本人更倾向后者。
在宁静的乡间别墅里,Sarah的反思逐渐从创作转向自身,最后又归于创作,完成了“真正的”作品——这是我理解中的故事概览。真实的Julia之所以变为Julie,即Sarah虚构的投射客体,其重要缘由在于她“完全陌生”,充满百分百的解读空间,这或许是不善交际的Sarah在过往生活中未曾遇到的。在别墅的一隅,Sarah念及这个陌生的女儿形象,思绪一路狂奔,最终奔向对自身的重构。
John的履历并不为Sarah清晰所知。(事实上,对优秀的创作者而言,任何确凿无疑的故事都是欠缺吸引力的,就连传记作家也不能幸免,非得挖掘一些“秘事”不可。在外人看来那可能是敬业的表现,但与己而言,或许只是本我促使下对故事本身的独占尝试。)John、Julia空白一片,只剩两个人名。Sarah的书写历程近似于普罗大众在同人文里自我代入,对不需要的他者通通架空,见招拆招。Sarah不需要的是真实的John和Julia,她需要的是这段关系,以及这两个形象(经过弱化)。在此基础上,她大刀阔斧,投身于“对事不对人”的探索之中。
影片里的Julie有如下特征:性早熟、无法坦诚面对母亲的离世(伪装不在意实则思念)、与父亲不睦、迷茫无措、看似将男人视作玩物,实则自尊感低。这些通通可视作Sarah年轻时的性格特质。最终Sarah和Julie挥手告别,即是在和这些特质告别。此前的告别不涉和解,因而算不上告别,只是失去联络。
Sarah的母亲大概率是在车祸中丧生,带给Sarah一种异化的分离焦虑,甚至到了“为什么出事的不是我”的地步中。父亲则很固执,合理推断,在母亲生前夫妻关系并不算融洽。Julie提到过“父亲是情场大王”,亦可作此解。
创作是母亲的遗产,敏锐也是。在一切矛盾都不可避免之时,唯有正视母亲的形象,也正视从前那个少女的自己,才能逃生。获得Sarah认同感的创作必然是这样的创作,此前的杜威系列更像是逃避,或为五斗米折腰。这或许也是很多悬疑作家共享的隐痛。
之所以觉得本片有意思,是因为其属于探讨母女关系,却并未把母亲设置为“自身也该去和自己的母亲寻求和解”的角色。那种东西看太多了,甚至可以说已成一种潮流。撰写冗长的故事,只是为了抒发从孩提时期便继承而来的在面对母亲时的怨愤与怯懦——这样的作者电影已不新鲜。往往是一个这样的作者启迪十个预备役作者,呈病毒式传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商业片里存在病态妈妈们的原因不同,文艺片以独特的内在逻辑构建出了无数病态妈妈,两个并行的领域合并出二十一世纪的母系社会。此类现象在中国市场尤甚。
我们当然需要反思,但不需要嚼烂了的反思。任何反思的形成必然或多或少源自他人的启迪,这无可厚非,只不过需要拿捏分寸,不然会很空洞,也很粗鲁。Sarah不是健全的人,但她无疑是以很健全的角度里完成了这一“从汲取到输出”的过程。唯一不太能想通的地方在于丑陋和英俊两个男性角色的设置上。为何要在想象中与前者交合而将后者杀死呢?或许实际上与前者的交合并非想象产物,其动因还不甚清晰。
本文题目为Pool Girl,是很无聊的谐音梗,反正法国人本来也念不明白那俩单词。信达雅的中文译法,或应作“池中之物”。片名同理。
《泳池情杀案》是由夏洛特•兰普林主演,欧容导演的一部悬疑惊悚片。它主要讲述了女主角萨拉作为一名早已功成名就的畅销书作家想要突破自己的创作瓶颈,来到出版商的乡下别墅寻找灵感,却遭遇了一系列离奇的事情,让萨拉逐渐模糊了现实和虚构的边界的故事。
这部电影是我在欧容谱系里最喜欢的一部。虽然《登堂入室》更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显然这一部里,若隐若现的线索,若即若离的人物关系更贴合主题的暧昧性和嵌套文本的张力。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有本书叫做《不要给我讲故事,我要的是人物》,其实一部电影的核心一定是主要人物的塑造,人物越扎实,故事的走向就越清楚。所以在这里,我不会讲我对于剧情的猜测,并且欧容本身就没想让我们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如何感受人物和情绪,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魅力所在。 下面,我先来说说人物。通过开头的两场戏,导演就交代了小说家萨拉这个人物的基本概况:1.有身份认同的苦恼——虽然早已是功成名就的畅销书作家,但是非常不认可自己的作品,想要有所突破,创作一部真正有文学价值的小说;2.穿着朴素低调到乏味,为人高傲冷漠。这两点非常清晰,应该大部分观众都看到了。但是中间有一场很短的戏很容易被忽略:她在去出版社之前,去酒吧要了杯威士忌。看天气,应该是早上,顶多中午,她就去喝酒了。这个线索很重要,因为酒这个因素基本上贯穿了电影全部。紧接着一场戏,也就是一个画面:睡着的父亲,旁边放着酒杯,镜头缓慢下摇,她又偷偷喝了酒。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萨拉和父亲一样,有酗酒的毛病。一个看起来已经50多岁的女人,和年迈的父亲一起居住,母亲到底在她生命里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和父亲的关系似乎是融洽的。来到别墅以后,她去超市买东西,站在酒的那一栏犹豫了一下,最终买的可乐,她在此刻,似乎下定了决心,要戒酒。在这之后的几乎所有闲笔里,都在着力描述她对于喝酒和食物的矛盾态度。欧容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欲望。这部电影再深度挖掘一个女人的欲望。而本篇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竭力遏制自己欲望的女人,一个对欲望充满矛盾的人。而电影后面的部分,就是讲述萨拉这种对欲望近乎病态的克制是如何一步一步被瓦解的。电影看到这里,一个猜测,母亲是不是曾经因为父亲的酗酒行为,离开了她们。她潜意识里认为这是错的,是必须要改正的。 电影进行到了35分钟的时候,萨拉偷偷的打开了冰箱,吃了自称是出版商女儿的朱莉的鱼子酱,当然,还喝了她的酒。为了隐瞒自己的行为,她居然把水灌回了酒瓶里,看上去十分滑稽和荒唐,是很孩子气的行为,跟前面极力克制的萨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从这一幕开始,萨拉的禁欲思想开始全面崩塌。食色性也。下一幕紧接着的镜面情欲戏,不言而喻,性欲开始滋长。 性欲方面,朱莉不断带男人回来的时候,萨拉冷嘲热讽,她的第一反应是如果你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情会多么难堪。她表面是鄙视的,但是行动却很诚实——不仅偷窥并且睡前没有带耳塞来偷听朱莉和男人滚混的声音。后来朱莉挑衅地问她是不是处女的时候,她的回答是: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混伦敦的。结合这两点来看,萨拉的母亲应该是撞见过她跟男人乱搞的。结合最后萨拉和老马修的情欲过程是在朱莉房间完成的,而非她自己的房间(原朱莉母亲的房间)。片中屡次出现的十字架小道具,被萨拉不断的收回抽屉,不难联想,这很可能是她母亲的一个禁欲化身,她无法在这个房间做“不道德”的事情。母亲这个幽灵角色不断地出现来阻止朱莉的欲望宣泄。 因为长期的禁欲,萨拉的情欲幻想更是可悲而天真的。三场戏说明,1.两次相同角度的泳池幻想:少女朱莉旁边站的是餐厅的帅哥而萨拉旁边站的是管家老马修(自卑);2.在萨拉看来,朱莉喜欢的男人都是肥胖而丑陋的(自傲);3.餐厅帅哥喜欢的是她,而不是年轻的朱莉,甚至拒绝了朱莉的做爱请求。(自我意淫)这几次幻想也侧面说明了朱莉母亲对她的心灵控制达到了很恐怖的程度。 故事的发展除了表现朱莉欲望的不断滋长,在朱莉,也就是自称出版商的女儿出现之后,两个人的关系也成为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萨拉和朱莉的关系线由相互敌视(观望)——窥探(行动)——“母女关系”达成和解,结尾的帮助朱莉埋尸体(介入),萨拉似乎完成了一种意淫般的心理满足。她压抑,阴郁的性格(女儿的身份)在成为一名“母亲”以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她不再是她母亲掌控下的女儿了,她成为了一个母亲,她可以因此去掌控别人了,自身的欲望不再具有负罪感,所以她最终勾引了老马修。 欧容的厉害之处就是不仅于此,所有的闲笔都是有用的。我们再看结尾的一个段落,管家老马修的女儿出现了——一个苍老的侏儒。这是犹如梦境般的一笔,它增加了电影整体的神秘气氛,让人觉得虚构和现实已经难以区分了。不仅如此,欧容完成了三对母女关系的对照。“缺席”的母亲在女儿生命中“幽灵般的存在”造成她们都没有“健全”的人格。也暗示着,女主角朱莉虽然完成了欲望的释放,但是母亲的幽灵会永远的伴随着她。结尾朱莉有点震惊的表情证明了一切。 除了对于欲望和母女关系的探讨之精妙,《泳池情杀案》在氛围的营造,细节的微妙暗示作用,色彩的使用上,都有非常完美的表现。即使已经看了5遍,我仍然愿意不断地重看,去发现那些藏在影片里的小惊喜。
没完全看懂。个人感觉,莎拉是去别墅的。只不过,别墅中情节,虚实相应。莎拉应该是对出版商有隐约的情感。与出版社女儿交往过程中,她释放了自己心中的情感,但是同时也发现自己不能把情感寄托于那个四处留情的出版商。关于朱莉情节,以及朱莉母亲小说,以及谋杀案是否真的发生,朱莉与莎拉的互动,可以看成小说中作者化身对于故事情节的参与。故事情节与真实有多少联系,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莎拉自身对出版商情感的变化,她释放了自己的情感,又洞悉了出版商视女人为玩物的本质。她把这种情感,代入到不断寻求男人的爱,最后失望,而举起石头砸向男人的朱莉,一直被出版商否定的朱莉母亲及撰写的小说,小说中自己对朱莉犯下凶案的包庇。而最后小说完成,面对这种影射自身生活的小说,出版商自然是否定态度。而莎拉已经预料到,她不再依赖出版社,而是把小说另外出版。至于发生在别墅中的日子,哪些是真实发生,哪些是莎拉的艺术加工,已经不重要了。
直男的原力在星球大战里,基佬眼里力比多才是,尤其是性生活缺失的中年女作家。忽然想起曲家瑞说她老师的训诫,不许做爱,做了就画不出来啦。
小妞很身材很正,imdb的线索分析很强大,建议一看
充满神秘而无一点神秘:本片。毫无神秘但充满神秘:湖畔的陌生人。
光怪陆离,气氛绝佳。毫无预兆,欲望的张力像一张大网,把人盘入网中。性和血的渴望欲罢不能。欧容又满足了人的谋杀欲,看完让人很想做爱。
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最后一幕出现之前都是老太太写的小说内容吧。
阿姨对甜食的热爱连我这个甜食控都看不下去了。酸奶里面加糖,每顿都要喝可乐,外出就餐是吃巧克力酱泡芙。果然缺爱的人爱吃甜食,和妹子关系改善后,阿姨的饮食健康多了。当作家也要好好做饭系列~
她之中有什么活物在苏醒、反抗,真实的身体与面目均不在场,生活果然在别处。非常年轻有活力的思考方式,欧容不愧身出高知家庭。他的电影里有永恒的夏天,舒适的身体和干爽的衣衫。复杂精细,梦境追逐梦境有点晕,色情感偏多(前作更暴露但属健康香艳)。兰普林年轻时很美艳的。三星半。
表象遮蔽的罪与欲,杀人动机是神马并不重要。要把爱情场景拍得像凶杀,把凶杀场景拍得像爱情。
情绪的处理太微妙,就是结局比较粗暴。
文本层次的构建甚至丰富于《登堂入室》,情节推进和情绪把控比后者克制却在压抑中渗透出水波粼粼般的幽微。只是整体的格局还是稍显局促,过分的虚化也让一些隐喻的尝试走向半途疲软。欧容依然在影像和文学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夜行动物》和《杰出公民》在这一点上都还差得很远。中文译名笨。
<8 femmes>无缘无故从碟架消失了,于是找了这片来看,第一次看奥宗就被戏弄了一盘,对照所谓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其实全部都是莫顿老太太的幻想吧,耗时间耗时间,还好找了一个活色生香的能脱会做的小萝莉,让过程香艳了很多,不然这片就真废柴了,,
无法自圆其说的悬疑故事,前面都还好,结尾处理得太突兀,只能认为全片都只是莎拉的小说情节,勉强才说得通。沉闷的中年女作家从性压抑中解脱,最后事业获得新生,这个设计很老套,但是对游泳池的用法还不错,欧容顾小失大了。
他的镜头里 闻得到气味与呼吸。
在惬意舒心的乡间别墅,在纯净诡谲的湛蓝泳池,Ludivine Sagnier和Charlotte Rampling相映成趣。但是结尾太过草率,估计Ozon自己也懒得解释懒得编了,还真是随性……
1.叙事上像去美式的希区柯克,内容上可视为《登堂入室》的分支。2.虽猜中结局但很享受观影过程,冷色影调和“血腥与性”元素的结合一如老太婆和她的犯罪小说,冰冷的欲望牵引。3.“为什么杀他?”“为了你的书。”4.魅力需要秘密,而秘密是故事最好的容身所。5.欧容真是一个作者在骨子里的导演。
在虚实之间轻易游走的[游泳池]用浅显又扣人心弦的调子描绘了畅销小说家的创作心路历程。故事里坎普式的大模块情节完全符合女主角的写作风格,爆人眼球的谋杀、厄勒克特拉情结以及如泳池一般永远泛着涟漪的欲望在剧情里层出不穷。欣赏本片是完全不必追问虚幻从何时起,只需了解作品的核心在于作者与她的角色联合起来对男性和父权进行了报复。最终,欧荣这部后结构主义作品的女主角站在现实与虚拟的人物之间,向着两方挥手致谢。
气氛控制的还可以,让你老觉得下一秒会发生点什么,而实际上也确实发生了点什么,这还行,没坑观众
好吧我快变成欧容脑残粉了...谋杀发生前整部片都像个情绪漩涡把我完全吸引进去,让我沉溺在女主角如汪洋般的心理活动中。当谋杀发生后整部片急转成为一场风暴让人急于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然而直到最后一幕才是风暴的最高潮。当然最后一段的处理稍显潦草,但绝对让人回味无穷。
“只闻其声”的小说创作直到最后3分钟才一下掀开帷幔,其间的转折离合真是诡异而奇妙。也只有这样的电影才能打上鲜明的作者印记成为“作者电影”。
皮肉是一张黑布,人的欲望是下面碧蓝的池水。用十字架禁锢、耳塞填堵均于事无补,既然困在饥渴的网兜,谁都别想挣脱逃出。在地铁里她一直试图摆脱莎拉莫顿,在文本中她却不顾一切参与到这场危险的游戏中。你看到真实亦或虚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某一刻你也在乡间别墅的泳池里,划出自己内心的欲望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