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头一次这么想吐槽一部电影
开头:猛男柔情之英雄救美。必须要救美女。
中间:噫,这真的是黑帮片而不是战争片?除了突突突还是突突突。
被俘:百年影帝乌蝇哥。乌蝇哥演技爆炸贯穿始终。
逃出越南:任达华版以一当百第一滴血。
逃出越南:三兄弟兰博附体加载锁血挂。
片尾:兄弟相残喋血街头之中国版速度与激情。
感想:场面宏大,经费给足,有血有肉。
但槽点太多就是觉得拍的烂。
讲真,导演真不是把阿B当做玄幻主角来拍的吗?
锁血挂(怎么都不死)
武器精通挂(一上手就准的离谱还啥都会用)
个人魅力挂(和乐哥轻而易举就成为好兄弟)
这。。。。。。
2 ) 高歌猛进 80年代的悲情 《喋血街头》
《喋血街头》又名《头颅上的子弹》Bullet in the Head, 是吴宇森处于创作高潮期的野心之作,也是其在港自组公司唯一出品的电影。
香港电影第十届金像奖 1991年 , 吴宇森说,这部电影是他最中意的电影头颅里的子弹在那个喋血的年代故事以射进头颅的子弹进入主题以子弹射入头颅来结束所有因果,梁朝伟、张学友和李子雄三人饰演在贫民窟长大的好友,他们在梁的婚礼上因为误杀抢钱的歹徒而被逼逃亡海外,到越南去从事走私活动。三个香港小混混走出西贡机场便见识到战争的残绘,他们辗转成为当地黑社会杀手,又被越共误为间谍,最后为了一箱黄金而互相反目。李出卖朋友带着黄金回到香港,成为企业巨子,梁处理了张的后事便回港报仇、、
阿辉无疑是痛苦的,这痛苦不是因为头颅里的那颗子弹、阿B对阿辉说只要你回不去香港我们谁也别想回去!举枪含泪对着阿辉的头,阿辉握住兄弟的手,把枪抵在了自己心口上…
枪响了阿B结束了阿辉的痛苦 把阿辉的头骨带回香港。
《喋血街头》的最后一战,同一个地点同一样的人、物是人已非 阿B和阿荣在当年单车飞扬的街头疯狂飙车,其中过往的岁月一幕幕浮现、三个当年莽撞且骑着单车的好兄弟,如今成为生死仇敌,单车压过的痕迹依稀还在。。最后一幕啊当年的好兄弟全部丧生,阿B那绝望的喊叫简直动人心魄、到底是什么走到了这步,,他无解、他能做的只有把枪抵在双手抱着的兄弟阿荣的头上、、、
枪响了。。
Bullet in The Head 记住这部电影的名字
3 ) 所谓兄弟
看宋家王朝的时候,开头出现了一句话,宋家有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
看喋血街头的时候,脑子里就冒出另一句,足以作对联,贫民窟有三兄弟,一个爱钱,一个爱女人,一个爱兄弟
吴宇森血腥时代最被忽视的一部,确是我认为最极致体现吴宇森精神的电影,其实吴宇森的电影如果没有那些血腥,那些冲动,那些火冒三丈的吵架,兄弟情就会变得像gay片,如赤璧,梁朝伟和金城武的脸对脸不知令多少人臆想.
我喜欢这电影,即使它生涩的令人发笑,对白表演都夸张到极致,但是电影里的血气方刚,勾肩搭背,简单单纯,到后来的背叛,成全,报仇,最后的孤独,这些东西都让人感动,你可以从电影里看出来,吴宇森用了巨大的感情在拍,你会觉得当其中一个兄弟如此背叛时,导演会跟着在监视器前流泪.
电影将人性的美与丑推向极致,仿佛这世界没有中庸之人,吴宇森就是如此简单,好人坏人分的太明白了,重义气的兄弟也拥有相似的性格,重情,冲动,却是最傻的一个.坏人也是拥有截然相反的共性,重钱,残忍,贪生怕死.兄弟旁边总有一个好人在帮忙,一样重情义,但是却聪明很多.
喋血街头区别于之前或者之后的各种英雄系列或者喋血系列,就是加入了很多环境的变化,香港动乱,越南打仗,主人公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永远料想不到,后面会发生什么,但是与潘多拉的盒子不同的是,都是坏事,甚至是残忍的事情.主人公们渐渐由一开始的震惊和恐惧,到后来慢慢习惯,甚至开始做同样的事情.那些背景故事一直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变化,每个人都目标明确的生活,就像最开始说的那样,有人为了钱,有人为了女人,有人只是为了兄弟.好吧,到此为止,电影就是讲这些
其他的就是用无数火药和糖浆搞出来的大阵仗战争场面.吴宇森做这些东西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好莱坞经典战争电影的精准,没有那么多高科技支持,有的只是各种枪,枪的声音构成了电影的主要配乐,有节奏,让人接近崩溃的边缘,然后就是各种帅气的拿枪姿势,当然他们也会站位,我觉得如果吴宇森去打真人CS一定是军师统帅,局部的人物小布局,还是能看出来吴宇森擅长的是这种,而非广阔的大场面.
演员,这部电影的演员像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人物性格过于夸张,但是却足够可爱.表演相当青涩,除了反派一号.人物表情扭曲到极致,你甚至认不出来做表情的人是谁,整个一twisty.
吴宇森已经不再如当年那样年轻有活力了,再也拍不出当年的那份冲动了,真的可惜,但是当人们看过他那个时代的电影之后,还是愿意把他当作大师,因为至今香港黑帮片也没有拍过他的血腥,他的场面,他的义气,他的热情,这就是他电影的魅力
4 ) 喋血街头
港产不可多得的片子,本片始终围绕着情义为主题,将兄弟情义描绘的淋漓尽致,探索着情义与利益间的关系,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他们是如何选择的。
我很喜欢影片里他们三人骑着自行车比赛的那段,那段贫困而快乐的日子。影片的音乐也是其中的亮点(我认为),那忧伤的口琴声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吹的不是口琴,吹的是忧伤~
值得一提的是张学友的演技,在本片里张的演技丝毫不逊于梁朝伟、任达华、李子雄等影帝级的演员。
5 ) 复杂的男性情谊
喋喋街头,有战争与暴动的大场面,还有自成一派的慢镜头枪战,最主要的是它有着与吴宇森以往电影所不同的情感宣泄 。这个故事表现了在战争、金钱、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朋友间的关系有的反目成仇、友谊破裂,有的却坚贞不渝,导演将这种男性情义的演变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使男性情义更加复杂 。
6 ) 《喋血街头》:头颅的哀嚎
导演吴宇森曾多次表露自己对于《喋血街头》的喜爱,它既是吴宇森个人童年记忆的影像书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悼念与续写,而张学友饰演的辉仔恰是他记忆的原 点,也是影片情感结构的张力所在,三次被爆头,三段推进,混响出头颅的哀嚎。
辉仔第一次被爆头是在阿B(梁朝伟)新婚的雨夜,借到钱的辉仔急着赶到酒馆结阿B婚宴的账,不料路上却被另一波小混混打劫,他死守着钱却被人拿瓶子爆了头,回到家稍加处理,他佯装没事人出现在阿B面前,是夜,辉仔再次被无情的父母赶出家门,阿B目睹一切追问之下知晓真 相,和辉仔一起踏上不归路。辉仔这次被爆头,使剧情产生了第一个转折点,让三兄弟不得不流 亡异乡,进入那个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悲惨世界;在情感上,辉仔第一次被爆头发生在三兄弟情义最顶峰的时候,虽然没钱又被看不起,但他们的情义令人动容,从今之后,他们的情义也在战火中一次次被销蚀。
辉仔第二次被爆头发生在草丛中,大哥细荣带着受伤的辉仔躲避着追捕,但辉仔因疼痛不断发出的呻 吟声,让他们有被发现的风险,所以细荣一次次用力摁住辉仔的嘴巴,随着追捕者不断靠近,细荣最终选择以爆头的方式结束辉仔的生命,以求保住自己的性命和那一箱日后翻身的金叶子。辉仔第二次被爆头促成三兄弟彻底的决裂,关于男性情义的故事就此打住,变奏为复 仇故事;在情感上,这一呛给所有人都留下极严重的心理阴影,成为他们最终选择过某种生活的动因。
辉仔第三次被爆头发生在香港,阿B带着辉仔的头骨回到香港,本想向细荣讨个说法,却被无情指责,最终二人互起杀心,阿B要为辉仔报 仇,细荣要除掉后患维持现在的风光,在搏斗之后,占上风的细荣一手拿着头骨、一手拿着呛,将呛塞进阿B手中,头骨被击中。在情节设置上,这一举动让本存有一丝幻想的阿B彻底绝望,最终杀掉细荣,而细荣对着头骨神经质般的念叨,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极度疯狂;在情感上,由阿B完成这最后一呛,既有着送辉仔最后一程的味道,也有着向往事告别的意味,这一呛要是由细荣开,在剧情和情感上都达不到这个高度。
吴宇森对于细节的拿捏,在某种程度上比他的暴 力美学更有味道。
他们当年真是年轻。
张彻《刺马》。阿荣这个人物太脸谱化,张学友的表演太过,其实我倒很喜欢梁朝伟的表演,可惜此片之后伟仔就被王家卫定型了
被爆破的场景惊到,除了个别转场很生硬(也可能是放映故障)外,剪辑一流。胶片放映好过瘾。梁朝伟当年真的是帅到惊世骇俗啊,所有角度拍都完美。过了这么多年还是会被港片中的情谊和热血感动。
学友哥的表演拿捏得比较到位
遇事为朋友两肋插刀和插朋友两刀的故事。阿荣太扁平了,若加点儿人情味的无可奈何会更让人痛心。故事讲得有点乱,有废笔,整体有平平之感。音乐挺好的,梁朝伟的演技撼动人心。人生得阿辉阿b这样的一朋友足矣。
吴宇森最好的电影,有点史诗的味道了。
本片以六七暴动为背景,真实再现了暴动现场,但男主角梁朝伟仅仅是碰巧在场,他的旁观者视角表现出与这一事件的疏离,背景真的只是背景。这样的处理在之后越战民众抗议现场再次出现,其中一个镜头隐喻了某年北京的一幕。似乎除了呈现运动的暴力与非理性,导演并无深意。片中居民区即导演年少所居石硖尾
影片英文译名“头颅上的子弹”更能贴切表现主题,而全片主角其实是张学友~~
乱世人漂萍,兄弟情惨烈。吴宇森本人最中意的片子。
在暴力美学之外,吴宇森试图将这个关于友情贪婪和背叛的故事溶于乱世的大背景中,但这反而使这片子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滥用的慢镜和杂乱的分镜,还有过于夸张的癫狂和散碎无序的剪辑,远远不如那些更纯粹的暴力来的快意;唯有片尾处自行车和汽车的蒙太奇很是美好而绝望。
22年前的港片。兄弟、女人、枪战、追车、爆炸…典型吴宇森电影。感觉吴宇森玩得真是太HIGH了。直接上越战戏,子弹炸弹群众演员跟不要钱似的往上弄。电影对战火中的越南时局与兄弟反目成仇的刻画相当深刻。三位男星演技均佳,张学友尤其出色!赞!但主人公不死定律以及狗血剧情让电影显得虚假做作,遗憾
补遗,VCD时代,港版《猎鹿人》,吴导钟爱的男性情谊最淋漓尽致的一次。
张学友为我们奉献了影史上最疯魔的表演之一,于火光之间土崩瓦解的兄弟情义,乱世中小人物命运的沉浮。吴宇森的自传体电影,他将少年时代的动荡记忆,融入到这部电影中去,混乱的越南和香港,蚂蚁都能杀死大象。
这片子虽然很傻,是吴宇森最好的片子。枪战和战争场面,兄弟义气、英雄主义。张学友的演技亮了,梁朝伟的影帝气质开始显现。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小人物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为了活下去,杀人身不由己。不懂爱的男人冷血残酷贪婪背叛是早晚的。就连刚认识的任达华也有情有义出神入死,可见交友需谨慎
这个片子实在太惨了,也太香港了
这正是我所怀念的80年代香港电影,比任何华语大片还大片。
现代版刺马,翻版猎鹿人。戏里学友哥最出彩。
吴宇森出品。动作场面火爆,真实而惨烈。兄弟间恩怨情仇,比起《英雄本色》式的英雄片有着更为深刻的反思。片子的最后又穿插剪辑进年轻时三人自行车的片段,很感触。
影片不惜用了大量的情节来表现阿B、辉仔的重情重义和细荣的重利薄义,使之夸张而体现深深的差异,在机枪炮火流弹硝烟中,兄弟之间的情义与背叛同时展现出来,这就是吴宇森,爱情永远只是配料,兄弟情才是主菜。认同了张学友的演技..虽然他在后来的影片中,表演太多雷同。
开头很燃,然后嗅出残酷青春味,逻辑有说不通的地方,但最终悲剧色彩盖过一切。六七暴动的背景很新奇,很多人物出场之后再没交代。细荣的性格转化得太快没有说服力【我的子雄叔叔才不是那样的人哼!←有病】袁洁莹真好看,张学友真悲剧,但他俩都不及被迫亲手做掉自己两个最好朋友的时年28岁的梁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