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闪电
  • 相爱相亲

    剧情片大陆2017

    主演:张艾嘉  田壮壮  郎月婷  宋宁峰  吴彦姝  耿乐  谭维维  刘若英  王志文  李雪健  马嘉祺  张艺瀚  

    导演:张艾嘉

    猜你喜欢

     剧照

    相爱相亲 剧照 NO.1相爱相亲 剧照 NO.2相爱相亲 剧照 NO.3相爱相亲 剧照 NO.4相爱相亲 剧照 NO.5相爱相亲 剧照 NO.6相爱相亲 剧照 NO.13相爱相亲 剧照 NO.14相爱相亲 剧照 NO.15相爱相亲 剧照 NO.16相爱相亲 剧照 NO.17相爱相亲 剧照 NO.18相爱相亲 剧照 NO.19相爱相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4:50

    详细剧情

      岳惠英(张艾嘉 饰)的母亲去世之后,惠英最大的念想就是将远葬在乡下的父亲的坟迁回城里,和母亲葬在一起,这个念头让她和父亲的原配姥姥(吴彦姝 饰)之间爆发了巨大的矛盾。迁坟的事成为了惠英的心结,亦让她和丈夫孝平(田壮壮 饰)之间的感情产生了裂痕。
      惠英的女儿薇薇(朗月婷 饰)是电视台的栏目记者,对姥姥的过去充满了好奇的她将这场“家庭矛盾”搬上了电视,展现在了大众面前,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可整个事件却愈演愈烈最后变成了一出闹剧。与此同时,薇薇和男友阿达(宋宁峰 饰)之间的感情因为阿达的青梅竹马的出现而遭遇了信任危机,这让她对等了外公一辈子也孤独的生活了一辈子的姥姥产生了莫名的亲近之感。

     长篇影评

     1 ) 三代人爱情的坚守

    无论是姥姥、外婆和外公,还是妈妈、王太太和爸爸,亦或是薇薇、朱音和阿达,三代人对于爱情,都有自己的坚守。正是这份坚守,才让爱情显得更加难得与可贵。不一定非要每天相依相偎才是真正的相爱相亲,有时候坚守,也是爱。

    姥姥和外公在乡下结婚,只有一张族谱,连结婚证都没有。外公在结婚第二年,就跑去城里闯荡,一去就是几十年,再回来的时候,已经躺在棺材里了。姥姥连外公的样子都不记得了,连他的照片都没有,只能用自己家乡的文字,把外公的名字写出来,裱起来挂在墙上,当做遗像。后面她收到薇薇寄给她的她和外公的合成照片,因为不小心淋了雨,她小心翼翼地用毛巾去擦,却没想到一擦,照片中外公的眼睛和脸就全糊了,让人格外动容。

    她当然知道外公在外面又有了其他女人,还生了一个女儿,可她还是要守候,哪怕外公在她心里,只是年轻时的一道剪影,可她就是爱他。她会觉得,外公寄给她的家用里,多出来的那几块让她做新衣服的钱,就是对她的爱,那一封封看似冰冷的家书,也是对她温暖的爱。她要守着外公的坟头,守着外公以前住的家,这就是她对爱情的坚守。既然他生前无法和自己朝朝暮暮,那么死后她要和他相依相守。

    所以面对慧英要迁坟,她死死坚守,这座坟已经是他对自己的最后一点念想了,现在连这最后的一点念想也要夺走,她不甘心!可是她在无数次赶走慧英,无数次托人给自己办结婚证,以及上过电视节目以后,终于明白,人都已经走了,守着坟头也没有什么用!看着人家有女儿有外孙的,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自己是多么的多余。最后她终于同于迁坟,说了那句,我不要你了,多么痛心啊!

    其实她是明白了,真的爱他,就不要给他负担,让他去组建家庭,让他去享天伦好了,自己爱他是自己的事。那座坟,不过是她爱他的凭证,见证给谁看呢?一开始的负隅顽抗,不过是心底的一点坚守,到后来发觉,心里爱他就够了,只要心里还爱着他,他就还在,不管他的坟迁走没有,他都在。

    妈妈和爸爸在一起也几十年了,妈妈在家里看上去十分强势,很多人家里都会有一个强势的妈妈,但她的强势就是故意刁难你,故意不让你好过吗?当年妈妈上了师范,爸爸则是跑去服兵役,一去也是好多年,可是妈妈一直在原地坚守着他们的爱情,每个周末都跑去爷爷奶奶家去做家务,一次不缺。当时妈妈可是大学生,多吃香啊,而爸爸只是一个穷当兵的,外公外婆肯定不肯统一,也是妈妈说什么都要跟着爸爸。

    一路这么多年走过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爸爸妈妈一直坚守着他们的爱情,可是日子好了,他们的感情却慢慢变淡了,日子也少了激情,每天淹没在柴米油盐里,不再有灵魂深处的真实表达。还有那个学车的王太太,跟爸爸走的那么近。其实每一个强势的人心底里,都有一颗比谁都柔软的心,妈妈看到爸爸写的卡片后,趴在熟睡的爸爸旁边看着他,是啊,他们已经多久没有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正如爸爸说的那句,每天相依相守就是相爱吗?并不是,姥姥几十年没见过外公,一直守在原地,也是爱;当年他去服兵役一去好几年,妈妈守在原地,也是爱;但他们这么每天柴米油盐的,几乎不怎么说话,这不是爱!妈妈最后也终于明白,不一定非要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不一定非要让外公的坟迁过来,自己不一定每件事都要操心。放下一切烦恼,和爸爸一起开车环游,不让王太太坐车,这才是他们的爱情!

    薇薇和阿达呢,阿达为了梦想来到这座城市,原本只是路过,却因为遇到了薇薇,所以选择留下来,坚守他们的爱情。可是他留下来,就只能在酒吧里唱唱歌,至于自己的梦想,完全找不到了,这样的他和薇薇守在一起,真的是爱情吗?阿达躺在棺材里让姥姥照相时,内心的感慨何其痛苦啊!自己的音乐梦想,是不是也已经进入了棺材,早就死亡了?这样舍弃梦想坚守的爱情,是真的爱情吗?

    小时候的死党朱音来到这座城市,再次唤醒他内心对音乐梦想的渴望。朱音睡在阿达的床上,她的孩子也叫达达,还叫阿达为阿达爸爸,阿达还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她们,看似他是和朱音有暧昧,其实不如说那是在支持自己的理想,既然自己无法追寻自己的音乐梦想,那么就让她去吧。可是和薇薇私奔到姥姥那里,经历了一切之后,他发觉自己内心还是放不下音乐,

    最后阿达选择去北京,重新追求自己的理想,说等自己安顿好之后,让薇薇过去。薇薇说她不会等他。可无论是薇薇过去找他,或者是不去,薇薇都会等他的。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吵架就分手了,根本不明白等一个人的心情。动不动问有房有车吗?工作怎么样,有多少存款,真正的爱情啊,首先是你爱他这个人,不管他贫苦富裕,两个人都相互坚守,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无论是姥姥、妈妈还是薇薇,或者是我们,只要种下了爱情,就必须要为它坚守,无论是等待、贫穷或者其他,都要不离不弃,这才是真正的爱情,一辈子只够爱他这么一个人。而不是异地几年就忍受不了寂寞,选择分手,在一起穷得过不下去,就嫌他没用,跟别的人走。没有曾经刻骨铭心地坚守,怎能换来白首不离的爱情?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2 ) 张艾嘉:爱的影像教育家

    1.

    电影的结局早已写在了开头,迁祖坟的举动必定会以妥协而告终,这是“爱的教育(Love Education)”自然的结果。每个人都会从事件的发生与经过中学到关于“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某种答案,然后将事件圆满结束。薇薇从姥姥身上认识到了爱是等待,母亲从丈夫身上认识到爱是包容,姥姥从自己身上学到了爱是妥协。三位不同年龄层次的女人相互对照,重叠为一组镜像,每一位都从别人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影子。

    这不是张艾嘉第一次企图表现女人在不同年龄段面临的困境,在《20 30 40》(2004)这部电影中,同样是三个女人在三个不同年龄的不同际遇。但两部电影都基于某种文学化的创作,而不是从现实中提取出来。首先是一种意欲表达的理念,想象女人在不同年龄可能遭遇什么事情(婚姻开始前、继续和结束后),然后编织情节反映这种困境,剧本完成后再寻找合适的演员将其表演出来。

    因而,对于张艾嘉来说,电影仍然停留在“动作-影像”上,也即通过“剧本+表演”的模式将创作者的意图表达完毕。这种制作影像的老套方式可以说正在面临淘汰,越来越被艺术电影所抛弃,一直都是商业电影量身定做的模式。因为它依靠观众“动作-反应”的运作机制,这个机制对普通观众是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希望能够拥有观影自由的观众来说,便感觉到了一种压力,他们被迫对影像做出应该的反应。

    2.

    观众的情动已经事先在剧本中设计完毕,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将一步步代入情感的陷阱中,然后被感动。他们没有任何自足的能力敞开影像阐释的空间,电影本身就是封闭的,只有一种观看模式。这便是戏剧直线发展的逻辑,观众只能得到对现实生活一种相当浅层的认知。若情况糟糕,在电影甫一结束时,他们就将回归原状,影像的体验只存留于电影放映过程中。

    当然,还有另一种更深刻地揭示真理的方式,它不是借助于一个完备的剧本,按照戏剧冲突转变的逻辑发展,而是依赖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知,并通过艺术形象传达出来。剧本与创作者的观念有一种直接联系,情节解开了这条密道,甚至不惜借人物之口说出。但真正的艺术是不断隐藏的,真实的思想借助于形象传达出来,被感触到,而非思索到。

    张艾嘉与田壮壮饰演的夫妻并没有给人真实感,现实生活中的夫妻并不是这样对话的,比如在取骨灰那场戏。或者,薇薇对姥姥起始的强硬态度完全不像现实中的人可能做出的行为,即便有利益纠葛,但对一位守寡老人起码的同情心应该是要有的。又或者,作为人民教师的母亲断然听从自己的意愿一定要将父亲的坟迁回城市的举动也是失实的(更年期也说不过去),因为作为人起码会顾及脸面……其它的也就不必再多举例。

    3.

    这不是说电影需要遵循生活的法则,电影完全可以背离它,只要它能获得另一种真实。只有当电影为了追求戏剧化效果过度、导致观众被迫接受它的情动设计时,它才是有问题的。 用塔可夫斯基的话来说,便是“直线逻辑下的生活表象,是对生活浅层的幻觉,并不能说明作者对生活的深层进行了挖掘。”(《雕刻时光》)

    塔可夫斯基坚信诗的逻辑,一种更接近思想发展的逻辑,它更接近于生活的本质。只有内在的真实或客观的纪录,都是不行的,导演需要“有机地结合主观印象和对现实的客观呈现”。内在的准确与真实需要通过现实物像创造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表达,张艾嘉与此是背道而驰的。

    它如此相信剧本与表演的力量,并且向来是如此。一位真正的“演技派”,很少能看到比她诠释角色更动情的表演:脸部的细微变化、神情的突然呆滞……。在《分贝人生》中,她可能找到了自己最适合扮演的角色:一位精神失常的妈妈,并将演技发挥到极致。但也因此,这部电影与其它演员表演的自然化倾向产生割裂,好像她才是整部电影的导演。

    4.

    电影发展至今,趋势恰恰在于取消表演。不再是让演员去演,而是设置情境,让演员安身其中。这样自然而然地,观众就能感受到相应的情绪。在此情况下,观众对角色没有产生共情(共情多少带点不由自主的意思),而是在对情境的体验中自然地生发出一种情绪,并将此移植到角色身上。

    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相爱相亲》看起来像电视。与电影相反,电视并不要求一种情境的真实,甚至它都不必以构造情境为任务,只需让动作按照戏剧的直线逻辑不断发生,不断产生冲突并不断化解。而真正的电影必须在情境上作文章,这是让电影变得是电影的关键。电影甚至可以取消动作,正如电视可以取消情境。

    不过,我们应该容许这种问题。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走在前头,尤其对于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来说。张艾嘉在《相爱相亲》中已经做得很好了:剧本优秀(金马应该能拿个奖),演员表演不出戏,还能让观众获得一种“爱的教育”。只是,唯有在不能获致另一类影像的情况下,我们才对电视电影给予宽容,并希望它能做到最好。

     3 ) 《相爱相亲》中哪些片段或细节最令你感动?

    爸爸开新车带着妈妈 聊天 妈妈哭了 说 不许让王太太坐这个车子

    爸爸唱起花房姑娘

    还有姥姥擦打湿的照片,却把外公的脸擦花了,无助的哭:收信的时候她要是知道是什么是不会让它淋湿的。

    这叫命运。

    姥姥说,我不要你了。

    我知道我会老去,我满怀着期待,希望和我最爱的那个人共度一生,到老到死,恩爱白头,我偏要写着悲剧的故事,过着令人艳羡的安稳日子。祝所有人,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放下。

     4 ) 一场「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竟把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这天,岳慧英的母亲,到了冥留之际。

    慧英把耳朵贴近奄奄一息的母亲,只听她叫了一声自己的名字,就溘然长逝了。

    性格强硬、在家里说一不二的慧英,表面上对母亲的逝世触动不大,内心却承受着深重的煎熬。

    她望看着客厅里的骨灰盒发呆,大半夜炒着母亲拿手的辣椒酱,回到房间,又一遍遍念着父亲留下的家信,想起要烧,就叹一口气……

    慧英今年55岁,很快要从任职的学校退休,学生在黑板上给她写了欢送词,她却默默擦掉。

    父女俩去给她买卡片。老爸对女儿说:别选祝词上有晚年两个字的,她不喜欢。

    女儿一直想不通:退休不用干活还有钱拿,这么好的日子干嘛愁眉苦脸的。

    老爸告诉她:外婆走了,下一波不就是我们了吗?

    在心理上,退休,那就等于向死亡跨出了一大步啊。

    果然,就在他们说话的当儿,慧英正在向学校申请延迟退休。

    就像很多年轻的儿女,薇薇沉浸在自己的时空里,对长辈的世界毫无兴趣,在念信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知道外婆叫淑慧。

    也正是念信,让母女俩积累已久的冲突爆发了。

    薇薇随口吐槽:那个时代的人,说话真肉麻。

    慧英瞬间怒气冲冲:这叫真心相爱,你看的那些垃圾选秀才矫情!还有,他是你外公,不是什么那个时代的人!

    毕竟是亲生的,女儿脾气也爆起来了:在家里说句话都能惹骂,日子没法过了,我要搬出去住!

    就这样,母女彻底闹掰,女儿离家出走,投奔她的歌手男友去了。

    但在慧英眼里,跟女儿搞好关系还排不上眼下的头等大事。

    她有另一件更急迫的心愿:把父亲在乡下的坟迁到城里,跟九泉之下的母亲团聚。

    这件事麻烦就麻烦在,父母是二婚,而父亲早年抛弃的那个前妻,已经在乡下为他守了几十年的寡。

    要迁坟,得先这个八九十岁的“姥姥”点头才行。

    慧英起初觉得,这能有什么难的?谁知她碰上的,是个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硬茬子。

    这个为背叛她的人守了几十年寡的老人,脾气倔到令人发指。

    一听要迁坟,她天不亮就坐上坟头,周围围上一圈篱笆,任你们说理晓情,她自岿然不动。

    不管来的是暴力拆迁队,还是电台记者,她都是一问三不答,逼急了伸手揪住对方耳朵,让男男女女发出一样响亮的嚎叫。

    姥姥还不止这点能耐呢,毕竟在村里住了一辈子,人脉还是有的,只见一群锄头镰刀的小弟窜了出来,撵得慧英一家抱头鼠窜。

    眼看硬来是不行了,慧英说:我父母的关系受法律保护,法律上我妈就是合法妻子,凭什么不答应?只要我手握结婚证明,她再不肯,就法庭见。

    那边的姥姥也不是傻子,被三番五次的骚扰搞得惊弓之鸟,也拿起法律保护自己,东奔西走搞起了结婚证明。

    于是,一个长住城市的人民教师,一个独居乡村的孤寡老人,两个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女人,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证婚竞赛。

    电影《相爱相亲》,围绕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抢婚”事件展开。

    其实慧英和姥姥的冲突,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各种变种,那是法律意识和民俗意识的冲撞。

    说白了,就是两人世界观不合,话说不到一块儿去。

    片中有一个情节,慧英找人假扮律师,去向姥姥和村民递交传票,意思是再拖拖拉拉,我们要告啦。

    多厉害的心理攻势,谁知对方完全看不懂,反而跟他们讲起了羊毛衫和保暖内衣的故事,搞得“律师”也一头雾水。

    这一段非常好笑,充分展现了什么叫鸡同鸭讲,也让我们看到,其实双方的立场都没有错,只不过习惯了各自世界的规则,都觉得对方蛮不讲理,沟通不能。

    这大概就是慧英不断抓狂,姥姥也委屈不已的原因吧。

    自编自导自演《相爱相亲》的影坛才女张艾嘉,把这个一不留神就会沦为脱线喜剧、黑色闹剧的故事,处理成一部探讨人与人心灵交流的情感电影。

    影片在河南的郑州和洛阳等地取景,张艾嘉解释,比起北上广深那样的大都市,她想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二线城市,用贴近普通人的视角来讲述。

    映后的交流环节,一个来自河南的女观众开心地说:那门帘、窗户,还有那墙上的贴画,都是我的家乡回忆啊,太亲切了。

    所以,尽管整个故事的前提非常“有戏”,但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电影用了很多沉稳的长镜头,缓缓摇来推去,尽量让我们置身现场。用种种毫不花哨和浮躁的方式,静静释放着苦涩和温暖。

    起初,作为上帝视角的观众,一定都对慧英和姥姥都充满同情,恨不得帮他们“翻译”沟通。但这种沟通,终于自己慢慢展开了。

    影片中不乏激烈的冲突,但更多时候,只是人物静下来,喃喃地碎语,静静地回想自己的生命,在冥想般的仪式中,寻找迷失的自己。

    比如,薇薇在与姥姥的朝夕相处中,逐渐走进那一辈人的情感世界。

    比如,强势的慧英愿意学习敲门的方式,尊重女儿的隐私。而薇薇也从质问父亲“她年轻时候也这么不讲理吗”,开始代入母亲的立场。

    比如,薇薇在跟男友的促膝长谈中,认可了他对梦想的选择。

    比如,薇薇对母亲说,愿意等男友一辈子,却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不清楚一辈子是多久,但想想姥姥的一生,似乎又明了了。

    俗话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慧英和姥姥的对峙,一定会有个妥善的解决。

    转折发生的那一刻,她俩猛然发现,其实她们一直以来的心情是相同的,是那份与死去的至亲割不断的亲情,哪怕已阴阳两隔,哪怕只剩记忆相随,也要在物理距离上不懈地靠近。

    而她们想要的,也不过是自己对死者的奠念之情,能够得到尊重。

    所以,荒唐的抢坟大战,根本不是他们共同无法割舍的逝去亲人愿意看到的。再闹下去,怕是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

    想通了这一点,所有你死我活的冲突,瞬间烟消云散了。

    刚到乡下时,薇薇对贞节牌坊好奇不已,慧英说,这东西的意思就是,女人难做。这一节,早早已经为后面的发展打下铺垫。

    有趣的是,电影还拍了不少带有社会揭露性的“自黑”内容。

    电视媒体热衷煽风点火,为了收视率,滥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党,当街骚扰当事人,还诱骗慧英入场对峙姥姥,炮制戏剧性噱头,简直令人不齿。

    影片也暗搓搓地讽刺了一通官僚主义。慧英在街道、档案馆、民政局来回打转,不是这里帮不上,就是那里少材料,甚至还经历了一番“必须证明你妈是你妈”。

    到最后,把个注重形象的教育工作者,急得当场跳脚咆哮:明明结婚了几十年,怎么可能不是夫妻!

    但同时,张艾嘉并没有带着非黑即白的价值评判,把媒体人和办事员写成“坏人”。

    反而从客观上,正是媒体的撮合下,慧英和姥姥有了一次当面开诚布公的机会,促成了互相理解。

    也正是公务员的一板一眼,反过来给了双方和解的时间。试想,如果民政局一开始就高效发证,慧英一家和姥姥的仇怨,恐怕这辈子都解不开了。

    除了带来喜剧效果的调剂,这些情节都充分地服务于情节。

    它们向我们展示,有时候坏的也会是好的,有时候失去可以转变成收获,有时候那些让你咬牙切齿势不两立的人,却最能站进你的灵魂阵营。

    《相爱相亲》讲了一群长辈与晚辈,生者与死者,原配与“二房”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消融的过程。

    难得的是,它从没有抛出“只要人人努力去体谅别人,世界将变得更好之类”的空洞道理,没有任何直白肤浅的说教。

    即便在结尾,慧英和姥姥各自单方面成全了对方。两个段落被平行剪辑在一起,本来可以处理地非常潸人泪下,却只是很有节制地拍出了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如释重负。

    在许多的咒骂和撕扯之后,故事迎来了一个温暖的结局。这并不难预料,却依然足以感动我。

    它像极了我们的生活,总是悲喜交叠,苦乐为伴。但重要的是,只要你不愿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总有人会跟你一道,去迎接曙光。

     5 ) 一辈子,一句话,一刹那

    赶紧帮《相爱相亲》再宣传一下,再不宣传真就下片了……

    《相爱相亲》可能是近期院线最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影片。家庭片这个类型在当今中国院线似乎成了稀有物种,好作品太少了,《相爱相亲》不仅是家庭片类型中的精品,也是今年院线华语片少有的佳作,适合全家人一起观赏。

    二线城市三代女性的情感观念

    “一辈子,一句话,一刹那”是《相爱相亲》海报上的宣传语。这句宣传语非常凝练,很难找到比这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的主题。阿祖为名存实亡的婚姻坚守一辈子,慧英相信和父亲合葬是母亲的遗愿,薇薇感受到阿达唱歌时的魅力而爱上他,老中青三代女性对于爱情和亲情的态度在同一个故事中平行展现。

    河南郑州可能是最适合这个故事发生的城市之一。影片中屡次出现郑州的标志性交通枢纽——金水路立交桥。今年因为工作关系我去过若干次郑州,每次都会坐车在这座立交桥上行驶,立交桥本身建得纵横交错气势逼人,但是早晚高峰时间车流密集,拥堵程度不输中国第一大“堵城”北京。郑州在去年年底获选国家中心城市,今年以来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程度与周边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将郑州城里和洛阳乡下作为慧英和阿祖的居所,很匹配两代人所代表的旧社会贞节意识和新社会现代观念间的冲突。

    薇薇代表了20、30岁左右的青年一代。和郑州相比更加发达繁华的中国一线城市中,青年一代的人口结构比影片中体现出的更加复杂,各种亚文化群体的情感生活凸显更加多元化的样貌。比如一线城市中有不少20多岁的年轻女性和男朋友不问前程不求名分地住在一起,薇薇的观念相对来说还是保守的,如果意图表现一线城市年轻女性群体的情感观念,影片中仅安排薇薇这一个人物,一定会显得单薄。正处在发展阶段,尚未达到一线水平的郑州是这个故事非常理想的发生地,这里的青年群体生活态度相对统一,但也有少数像阿达这样的酒吧歌手和谭维维饰演的单亲妈妈这些类型的人。让一个喜欢上酒吧歌手,同时又一定要先领证再住一起的年轻女性代表这个城市这一群体的情感观念,是一个相对合适的选择。

    青年和中年职业女性形象

    《相爱相亲》在人物设计方面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就是慧英和薇薇母女二人都是职业女性,她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且工作场景在影片中所占比例很大,对剧情走向有重要影响。电影一开场的医院场景,薇薇就在给同事打电话解释自己在医院看望长辈,不能上班。目前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职业女性角色还是太少,类型比较匮乏。有一些影剧的故事发生在办公室,但是职业特点不在故事主线中占据重要部分,或者故事的侧重点在于职场环境,人物本身的个性退居其次了。

    中国影视剧中30岁以上的女性角色也很少。男演员受年龄影响比较小,女演员的形式就比较严峻了,一旦超过30岁,要么继续演20岁的角色,要么被迫面对适合自己年龄的角色急剧减少的现状。在当今中国影视界,质量参差不齐的小鲜肉霸屏大小银幕的潮流还没退散,他们能演出的角色局限在孩子、学生、实习生等等。

    今年4月彭浩翔《春娇救志明》上映后,我和一位曾在香港读书工作过的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朋友觉得彭浩翔北上之后,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的香港特性有所淡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志明和春娇的职业身份没有那么强烈了。香港人的生活状态非常现代化,节奏很快,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比例,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的前几集都非常着力强调两个人的工作,而《春娇救志明》就算观众不知道两个人做什么,也不影响主线故事理解。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相爱相亲》里这两位处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女性。没有开场“最后一次教师节”的铺垫,也就不会有送贺卡、夫妻两个“车上听崔健”谈论退休生活的年度最催泪剧情之一;和杨千嬅饰演的春娇类似,薇薇是一位已经具有一定职场经验的青年女性。没有她所在的节目组搅局,也就没有两代人之间从冲突到和解的剧情发展。故事中两位女性角色的生活轨迹都深刻地被自己的职业影响着。

    细致入微的剧本,没有短板的表演

    《相爱相亲》时长120分钟,将近100场戏。一部120分钟的好莱坞电影一般是40至60场戏,所以《相爱相亲》尽管表面上看会是一部节奏比较慢的“文艺片”,但其实相对其他院线片来说它的转场反而比较频繁,故事推进速度快,信息量大。转场多的电影对实拍阶段的工作安排要求比较高,为了优化拍摄流程,实拍阶段的通告顺序可能会打乱叙事顺序,拍摄现场的修改、连戏、服装道具等等一系列的安排,都是对制片主任和导演调度能力的考验。

    不得不感叹《相爱相亲》剧本真是精彩。我从本片编剧之一游晓颖老师处了解到一些写作阶段的花絮,更加感叹这部质量上乘的剧本,其诞生过程是青年编剧和资深电影人之间的通力合作。剧本最初是游晓颖根据家里的故事写成的。老尹和慧英开着新车一边听崔健一边谈论退休生活,这个令几乎所有观众感动的场景是游晓颖从第一稿剧本开始一直保留到成片的情节,戏里那句最经典的王太太的台词也是剧本初稿就有的。游晓颖原先仅为阿祖设计了收到合成照片的情节,张艾嘉为其添加了把掉进小溪的湿照片擦干的情节,剧组在洛阳没有找到水系,张艾嘉临场把情节改成了下大雨,最终呈现出影片中的场景。阿祖最后说“我不要你了”,是游晓颖写到剧本最后一稿,认为原有台词略感不足而加入的神来之笔。原本游晓颖仅仅设计了成功迁坟的情节,张艾嘉认为影片应当有一个更温和宽容的结局,是否迁坟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才有了现在我们在影片看到的更有韵味的结尾。

    片中大部分台词都是朴素的日常对话。相对于莎士比亚式千回百转的舞台剧对白处在另一个极端,比大多数为了达到戏剧目的而抛弃正常语言逻辑习惯的对白更自然贴切,《相爱相亲》中的言辞尽显现实主义的平淡无奇,但是戏剧性内涵并不逊色,这是《相爱相亲》剧本的最大成就。“赶紧把衣服穿上,要着凉了你”“你是不是又抽烟了”“没听说你要买车啊,你花了多少钱”——有那么一二刻,看着银幕上的慧英和老尹,我觉得自己在看英格玛·伯格曼《婚姻生活》中国版,两部作品恰好处在消极和积极两面,合在一起就该是完整的中年婚姻生活样貌了吧。作家把自己的戏剧意图深埋在这些口水话之下,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观众情绪的调控,观众在意识到作家的目的性之前率先被台词打动了,非常高级。

    《相爱相亲》里没有表现不好的演员。张姐田老师在银幕上具备天然的CP感,吴彦姝奶奶舞台剧底子非常扎实。从剧本到实拍,剧组都意图把这个严肃感动的故事拍得轻松愉快,影片请来的大咖配角在这方面帮助影片增色不少,王志文、李雪健、刘若英的角色戏份不多但非常有趣,李雪健甚至在掏出香烟的时候,临场发挥脱口而出“戒两年了”。谭维维也没有局限在本色表演的层面,除了唱歌以外还和宋宁有一段情绪颇有起伏的对话。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郎月婷和宋宁。郎月婷的戏份不比张姐少,她的表演空间比前几部戏一下子大了很多,看上去她的表演能力提升了一大截,她的台词很日常,她念台词的状态也很放松。看片之前我以为宋宁又演了一个《我心雀跃》里的邹野,他的气质看上去就像一个会被身边的女孩儿暗恋的sex symbol。但是《相爱相亲》他躺进棺材,叫吴彦姝奶奶给他拍照的那场戏,他一瞬间展现出来的情绪变化让我对他刮目相看,原来他可以把情绪的收放自如做得这么好。

    //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71172664205099

     6 ) 如果不相爱,最好不相亲

    文/西湘

    电影放映之前,影院老板笑呵呵地跑进来跟我们聊天(整个影厅只有四个人),说“这个片子很感人的哦,你们有没有备好纸巾?”我心里“格登”一下,隐隐担心自己选错片了。其实朋友是更想看《雷神3》的,因为我听说《相爱相亲》口碑很好票房欠佳所以才执意要看此片的。事实证明我的预感没错。

    在影院里观影,灯一熄,就像整个影厅的人一起大被同眠做同一个梦。出于对题材和导演本人的好感,我非常地努力想要“入梦”,然而很遗憾,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我都不曾成功。

    整部片子的拍摄手法和镜头语言都缺乏电影质感,好几次我都误以为自己在看一部某个都市频道的家庭伦理剧,不耐烦地拿出手机来刷了刷,尤其是片中那个什么电视节目,简直跟湖南都市频道的《寻情记》不要太像哦。另外,还有到各个机关单位办事被踢皮球的情节也被大赞写实。可是你要说它接地气吧,张艾嘉时不时地蹦出一句“不认得”和“王太太”又会及时提醒你,嘿,弄啥呢,这还是对岸同胞拍的电影呐。

    电影的主线剧情是一个已到退休年纪的老教师为了让父母亲之间的爱情得到完美结局,执意要将已经葬在老家多年的父亲迁坟到城市里与母亲合葬,拿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儿来战天斗地,因此引发一系列故事。光是这条主线里头已经有太多经不起推敲的硬伤了。

    首先,关于“迁坟”一事的由来便从头到尾都没有交待清楚,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是否真的会执著于要为父母的爱情谱写一个完美结局,并且不惜为此拉全家人下水一起为此劳碌奔波?如果女主母亲真有合葬的心愿,迁坟的事情完全可以在女主母亲在世时就进行,那个时候要想办理各种证明也相对容易得多,何必等到两个老人都过世之后再去大费周章地证明两个人是合法夫妻?这是整个情节的故事主干,也是所有矛盾的起点,竟然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可以说是有点耍流氓了。

    剪辑方面也有几个硬伤,导致情节的推动极为生硬,薇薇从家里搬出去时跟母亲吵架的那场戏十分突兀,莫明其妙地就吵起来了,张艾嘉跟王志文吵架的那场戏台词也很不顺畅,总觉得中间漏掉了几句话。电视台演播厅那场冲突处理得也很粗糙,那个胖子(我没看清是不是村长)突然暴起,好像要打人,或者是将要被人打,事实上情绪根本没到这个地步。薇薇和阿达的“走位”也很奇怪,薇薇前脚刚从姥姥那儿回来,电话里还跟领导说拿姥姥没办法,叫大家放弃算了,马上就跟阿达一起又去了姥姥家。以我们的生活常识来说,迁坟的事情并不足以引起观众那么大的关注,所以很多的剧情拐点都是被强行架起的,这种低级错误在我看来是不可容忍的。

    作为华人女性导演的扛把子,这么多年以来,张艾嘉一直保持着在电影届的超然地位,不论是导是演,几乎从没砸过招牌,并且,随着年纪的增大,她显然越来越用心。我个人很喜欢张艾嘉,她以前的电影作品我也都喜欢。当然,这部《相爱相亲》也并没有很差,它有一个老电影人的操守在,它的细腻而平淡的表达是在水准线以上的,尤其是张艾嘉和田壮壮老两口的戏分十分平静而自然。

    另外,本片演员选角精确,并且全员演技在线,甚至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张艾嘉虽然中规中矩,但吴奶奶和田大爷十分惊艳,王志文的肢体和神情简直是神了,把机关柜台办事员的微妙的优越感和阴阳怪气的讽刺演得活灵活现,让人很想打他一顿但是又找不到发作的点,耿乐那段也很出彩,连客串的谭维维都很自然。朗月婷的角色性格设置得有点奇怪,但是她的朴素扮相我个人很喜欢,有点像年轻时候的山口百惠,又有点像郭襄时期的李绮红。以及,宋宁峰很帅。

    可能是我本身期望过高,在我个人看来,这整个的故事内核空洞而荒谬,即使是演员表现上佳,也没能让我入戏。这个片子如果说有那么一丁点令我感动的话,那就是姥姥这个人物了。这个孤苦一世的老太太,不但从不埋怨负心另娶的丈夫,还将对他的感情坚守了一辈子。最后,在她老无所依之际,又毅然放手,让他迁坟入城。

    她们那一辈子人,结婚是听命于父母,说嫁就嫁了,等男人在外面找到了更好的,说离就离了,男人死了,说回乡就一口棺材抬回来,等到男人的后妻死了,说要迁坟就要一锄头挖走。没有一件事是她能够做主的,她只能无助地将自己老迈的身躯整个趴在坟上,在坟头周围树上一圈树枝,来保护着她心头的一点念想。她既有农村老太太的迂腐(死不改嫁,并且不准“二房”葬入祖坟),也有超越了环境和年纪的优雅通透,比如她看到岳慧英父母的遗照时会鞠躬致意。

    她当然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甚至连她的同辈人(她的丈夫)都已远远地将她抛开了。可是,我却特别理解她,可能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老太太。

    我奶奶大概跟电影里的姥姥差不多年纪,前几年她摔了一跤,生活不能再自理,需要轮流跟着几个儿子生活。除了四叔以外,我父亲和另外两个叔叔都生活在城里,每次要接她去城里的时候她都死活不肯。尽管市区离老家的村子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对于她来说,那已经不是她的栖息之地,她怕自己死在外边。人到了一个年纪,什么都抓不住的时候,能自己选择归宿也是好的。所以,她好几次对着儿子们怒吼“我不要走,我一辈子是你们西家的人,死了也要埋在西家寨子。”不过,因为老年痴呆越来越厉害,她后来已经十分糊涂了,仍然被接进了城里。

    片中姥姥所绣的岳子福的名字,是我老家湖南永州的女书,这是全世界唯一一种女性文字,据官方发布的消息,世界上最后一个能写女书的老人已经于2004年去世。女书跟片中的贞节牌坊,以及姥姥的感情世界一样,已经成为不能被这个时代所理解的古老而离奇的传说。女主岳慧英一语道破贞节牌坊的涵义,那就是“做女人真难”,可是她并没有半点理解姥姥的难。

    抛开老年玛丽苏女主角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岳慧英对于父亲的原配妻子的态度可以用冷血来形容,她口口声声认为自己父亲和母亲才是合法夫妻,事实上,原配妻子也并没有不合理不合法,人家同样也是明媒正娶的。从乡邻口中可以得知,姥姥已经以岳氏妻子的名义生活了一辈子,并且还为女主的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可以说,这个可怜的老人对于女主的一家只有恩惠,没有任何亏欠。而女主对于这个风烛残年独自生活的老人看不出半点怜悯,试问,一个亲生母亲刚刚去世悲痛欲绝的人,一个自己将要迈入老年的人,要如何冷血无情才能这样去对待一个没几天活头的孤苦老人。

    这部片子叫“相爱相亲”,它应当是一个有弹性有温度有人性的故事,岳慧英面对的是一个处于绝对弱势同时又毫无还手之力的“母亲”,她不是一个可以争和斗的对象,是一个易碎的悲伤的鸡蛋。于情于理岳慧英都应当有一些克制和迂回,以及对同性和弱者的关怀,而她的激进表现却让我觉得她面对的是一块石头。当老人趴在坟头上以肉身作盾保护丈夫的坟头,她的反应是不顾村长“会闹出人命”的劝告抢过锄头就要往坟上挖,当老人坐在演播厅里眼含泪花对她说“我是岳家的女人,你是岳家的女儿,你告我什么?”她仍然愤愤不平振振有词地阐述她死去的父母的爱情有多么重要。

    我不是想从道德上来指责女主什么,而是觉得,这不应当是一个知书达理的退休年纪的老教师做出来的事,她对自己的学生和家长都体恤有加,又怎么可能这样去对一个亲人。这从逻辑和人设上都大大不通。不解决这个问题的话,“相爱相亲”只是徒有其表。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极高,观影者交口称赞称打磨得十分圆熟,我恰恰以为这部片子根本没有好好打磨,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硬伤。

    走出影院,校园里的广播正在放着一首《你就不要想起我》,想起片中姥姥最后对着一盒子遗骨说的那句“我不要你了”,心中很替她难受。她的丈夫即使另娶以后,仍然没有忘记她,给她寄钱做家用,还寄钱让她做衣服穿,姥姥认为这就是爱,所以甘愿为他守一辈子。就像阿达虽然不爱青梅竹马的发小谭维维,但是仍然把所有积蓄都送给她。导演想借此表达岳子福对后妻是相爱,对原配是亲情,阿达对薇薇是相爱,对谭维维是亲情,是为“相爱相亲”的由来。站在“爱情的产物”岳慧英的视角来看,这当然是暖意融融的一件事情,可是从不被爱的姥姥的角度来看,这事儿一点也不浪漫。所以,她最后才说出那句“我不要你了”吧。算了,我要这名份有何用,留你这枯骨有何用,给你做了一辈子配角又有什么意义,不如结束这场三角游戏吧,反正已经独活一世。

    某些时候,如果不相爱,那么“相亲”也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谢希孟那首无情的《卜算子》那样,道一声“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

     短评

    有让人遗憾的地方,也有特别突出的地方,就好像田壮壮不露声色的表演,实在太厉害,也完全超越其他几人。张艾嘉有些细节处理得特别好,无论是情节的细节还是情绪的细节。整体上,这样的电影让人不舍得批评,三星半。

    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 张艾嘉是个好演员,但真的没有导演才华。想到《如父如子》,都是用一个狗血的设定去抽丝剥茧家庭关系,但功力和是枝裕和一比太露怯了。看得出剧本有打磨过,可生硬之处还是太多了:郎月婷行为逻辑都是不通的,耿乐也很突兀。比田壮壮男配戏份提了金马男主更莫名其妙的是,这片的摄影指导居然是李屏宾?

    9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 什么“迁祖坟”、“大闹电视节目”这些,难道不是八点档的剧场版。是我太挑剔了吗,城里的戏在河南取的景,但姥姥的村子明显不像。每个角色又都那么标签化。结尾也还是照例走大团圆路线。想写实,又不真实,让人感觉很奇怪。而且我不喜欢这种“解决问题”类型的电影。活着这个问题根本是无法解决的。

    14分钟前
  • Mango
  • 还行
  • 张姐竟在河南拍了一部这样写实的电影,很久没看到如此丰富细腻的文本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归属,情与理的纷争,三代人的不同爱情观念,向死而生的生命豁达,家长里短的吵架拌嘴,婚姻关系,办证制度,媒体嘴脸…每对人物关系都耐人寻味,每位主演都很出彩。《306090》的女人故事,浓浓人情味。

    1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 张艾嘉竟然拍了部自己的《一一》,探讨三代人的情感矛盾,情绪把控并没有被戏剧性的情节乱了分寸,反而有种力透纸背的细腻真实。张艾嘉的角色拿捏最精准,没人能逃过抛物线的人生,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在困境中自处。结尾新车那场戏可以说是年度最催泪场景,“现在车有了,歌也有了,你倒没兴致了。”

    2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 爱的教育,也是张艾嘉娓娓而谈,文艺片架势的“爱的代价”。触动最大的点,并不是什么结尾车内花房姑娘对话,而是火葬场的颅骨,陌生的踮脚仰望,还有照片上被抹去的容颜。不同世代女性对爱与家庭的追求与理解,固然是很好的剧本架构,但始终有设计的痕迹(电视栏目,城市拆迁建设,证明你爸妈是爸妈)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 写得不错制作精良的电视电影

    2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 我不要你了。我不会等你的。不许王太太坐。张艾嘉的台词,细节和情感,是近年来大银幕中最具中国式的说话方式和情绪把控。最有趣的当属讽刺媒体、办证繁琐、三代女性对家庭、爱情、夫妻关系的层面描写,又好气又好笑,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吴彦姝的表演真的太催泪!#

    27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 内地城市怎么拍都显得非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谁来拍都一样……可能还是我们太熟悉了拉不开距离吧……

    32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 好久没看过这样的国片今年目前最好的华语电影,在大陆港台都合作过的张艾嘉交出的这份作品可以说能贯通到中国人的情感虽然能看出在哪里拍的但城市乡村和三代女性的故事好像都能找到共鸣覆盖面广而精准。郎月婷戏份很讨喜,包括主演客串明星的表演也都很接地气,永远在滑轨的李屏宾的摄影,配乐有设计。

    33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 评分虚高太多,很多处节奏不对,各种混搭与零碎的尬;可取之处是开头未道出口的遗言、拣拾骨灰的逼真场景与青空袅袅吐出的黑烟、姥姥皎洁发亮的眼神;待结尾踮起脚仰头看相框、雨淋湿的照片模糊了脸、“迁坟进城”与“抱坛返乡”的交错又扳回一局——这才使得那些尬都得到缓冲,毕竟,混搭与零碎的,才是生活本身啊。

    3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 李屏宾完全是挂名的吧,那些让人无语的正反打和慢摇是在干什么???三条线一条都没说清楚,郎月婷演技无限接近零,还跟《一一》似的全程抱着照相机……

    3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 我们为爱还在学。被爱,是这个时代赋予每个个人最伟大最实际的梦想。似乎被爱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但离爱最近的时候,是选择去爱别人。

    41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 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地道中国风味的类日本家庭剧情片。【中影太阳新天地】

    42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 清苦的时候感情还好一点,现在只能对陌生的脸表达爱…2017华语最佳。

    4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 本以为会有更煽情的一面,没想到是如此踏实平和温暖的心态与姿态,本可大作文章的一些地方更是用类似轻喜剧的方式轻巧而过,剧本的细节处写的很厉害。中国人本应当会拍稀疏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情感与故事,但现在这类电影却十分罕见。遗憾的是概念性、符号化的设定与技巧性社会批判用的有点多了,可以再简单、淡然、专注些。

    5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 张艾嘉不但是中国最被低估的导演,很可能也是在世的最好的中国导演。这部电影通过一个家庭切入中国社会,探讨了三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抉择,有立场但不露锋芒,有温度但不气焰熏人。很简单的技巧被她用得出神入化。从黄建新之后,很久没有在中国大银幕上看到这样真挚写实的电影了。

    53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 姥姥等外公等了一辈子,她把牌坊立在了心里,用黯淡的一生刻下曾氏二字;慧英等孝平等了几年,她把婚姻藏进了算计,用不安的半生提防外敌入侵;薇薇对阿达说我不等你,她把自由包裹住爱情,用易逝的青春拴住对方脚步。多少女人在爱情面前自动缴械,束手就擒,甘心做岁月的俘虏,梦里都是他年轻的样子。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 片尾车里那段田壮壮和张艾嘉贡献了近几年来华语电影最精彩的夫妻对话。

    59分钟前
  • printemps.
  • 力荐
  • 极喜欢这部电影,情绪饱满而不尴尬,音乐温柔且没有目的性。泪点是合理的、有情绪的积累的、层层递进的,到最后的时候我几乎无法自抑的捂住脸哭出声来。电影让人联想到《20 30 40》。不管是什么样子的女性,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残忍而天真,温柔且执拗。

    1小时前
  • 颜小兽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