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罗宾森、杰森·克拉克将主演犯罪题材新片[丝绸之路](Silk Road,暂译)。本片由蒂勒·罗素([耻归故里])执导,根据大卫·库什纳发表在《滚石》杂志的文章《丝绸之路的僵局》(Dead End on Silk Road)改编。文章讲述黑客、毒贩罗斯·乌布里希特经营着一个庞大的网上黑市。本片将聚焦乌布里希特以及决心搞垮这个年轻主脑价值10亿美元帝国的缉毒员间的故事。
去年因为《失落的卫星》入坑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其中有四个版本:1980年NHK从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一直拍到罗马,其中在中国境内的拍摄获得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作为回报,央视获得了中国段的拍摄素材,重新剪辑产生另一版本。 2005年NHK再度携手央视,这次央视派出了自己的拍摄队伍,双方在中国境内相同的行程中分别拍出了自己版本。此后NHK再次一路向西拍到中国境外,只是这版的中国境外部分风格突变,成为一部以亚欧各种内部民族矛盾为主题的时事纪录片。 四个版本给予观众四个维度的比较视角:丝绸之路上不同地区文化比较,每个地区古代与当代比较,每个地区1980年与2005年风貌比较,对中国境内同一风貌的中国视角和日本视角比较。 比较后的几点体会: 1. 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尤其是中西亚,在古代远比当代开放、包容、繁荣;
2. 1980年镜头里中国境内各地区还是在很原始的农耕游牧状态,青山绿水民风淳朴;2005年镜头里大规模的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带来的发展和问题都很突出;
3. 1980年中西亚很多地区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2005年贫穷、分裂、冲突、动荡暴露无遗
4. 中国纪录片更像科普教育片,追求大而全的叙事,而日本纪录片在拍摄前就设定了问题,呈现时也是先提问题再展开,所以叙事更集中更细致
匈奴穿羊袄吃羊,出征必带羊。所以长城只要修筑到羊跳不过的高度就可以达到阻拦敌人的目的。
出战的时候,士兵会向城门抛石头,如果撞击声的回音够响的话,就表示这场战事他们可以平安归来。
烽火台传讯,只需半日就可将消息传递至一千两百里外,即两千公里外的长安。
隋朝短短三十余年,在敦煌落成一百多座石窟,流行三尊佛。
唐代流行七尊佛,中间是释迦摩尼,旁边是弟子迦叶和阿难,另外四个人物分别代表人间的痛苦、快乐和和平。
佛诞日,莫高窟前会举行墟市。
蒙古语中,戈壁即荒芜野地。
伊斯兰教认为直视偶像的双眼容易招致邪灵,为了防范此事的发生,一定要挖走异教徒偶像的双眼。
在海拔高的地方,骆驼和马都没用。 古人为了降低牦牛和骡的血压,刺激它们继续往前走,会用叉给它们放血。
穆斯林布由当地七八岁儿童织成。
基督的马赛克壁画由金片装饰,表示他具有属天智慧。
首先是1980年放送的12集中日合拍的《丝绸之路》第一部。因反响较好,随机拍了从帕米尔高原到罗马共18集的第二部。后在拍第二部时因考古发现,日本和叙利亚一起进行海底遗迹调查,遂借机拍了《海上丝绸之路》。
25周年之际,也就是2005年,NHK再次踏上中国大陆寻访丝绸之路。此乃《新丝绸之路·中国篇》10集+2集总集篇,以及中国境外的《动荡的大地纪行》的7集+2集番外。
1、楼兰、四千年的睡眠:从小河墓的楼兰美女到汉代楼兰国的兴盛更名(鄯善)衰亡,中间是千年的空白期,距离楼兰四十公里距离罗布泊一百公里的小河墓的发掘还没有结束,更可气的是,其实斯文赫定的助手早在三十年代就发现了小河墓,而那是罗布泊还有水。
2、吐鲁番、炙热的大画廊:俄国日本韩国德国印度中国六个国家都有柏孜克里克石窟的文物,十五窟的九幅高大的誓愿图要数码还原,何等艰难。德国探险队二十世纪初来的时候,古称高昌的吐鲁番人已信伊斯兰教四百多年了,佛教遗迹一旦发现就被毁至少挖掉佛像眼睛,于是他们觉得把壁画剥回家才是最好的保护,但二战时还是毁于战火,然后俄国人来了带去了冬宫,斯坦因来了带到了印度,日本夺走的一部分留在了韩国。回鹘王。
3、草原之路、铁马疾风:如风般的民族,看到第三集才知道是按时间顺序,这一集讲据说是草原之王突厥的后代哈萨克族,今天新疆西部阿尔泰地区巴音布鲁克草原,冬牧场夏牧场,哈萨克人卖羊给维吾尔族人,突厥人卖给回鹘人,有趣。
4、塔克拉玛干、西域的蒙娜丽莎:西域南路是佛之路玉之路以及流沙之路,像丹丹乌里克和塔马沟那样当滋润绿洲的水脉终于被沙漠掩埋后,沿河所建的都城伽蓝都渐渐被放弃,加上十世纪末伊斯兰势力扩张到此地,和田王国创造的艺术不断被破坏,最终都被塔克拉玛干的沙漠所掩埋,延续了一千年的佛教王国迎来了终结的时候。
5、天山南路,青金石的光辉:库车,龟兹,汉匈之战的中点,音乐之都、佛教之都,鸠摩罗什,龟兹国王妹妹和落魄印度贵族之子,随着祖国的起伏而起伏,被前秦将领吕光要求娶龟兹公主,适值三十五岁,佛陀地狱魔王诱惑的岁数,监禁在凉州十七年,学会中国话,五十多岁去往后秦,翻译佛经三百多卷,肯定烦恼即道场,蓝色天空就是天国,青金石磨成的蓝色构成克孜尔石窟的主色调,虽然今日伊斯兰教盛行,但库车人依然热爱蓝色涂门,除克孜尔外,还有古城和其他几个石窟,日本东京清水寺供奉的国宝释迦像据说是罗什所背,想起一五年的凉州之行中的罗什寺。20220718去往客车的列车上两倍速看完。
马友友的配乐,至今都是最爱
喜多郎的配乐有一种穿越的魔力,千年前的中国甚至比1979年还要开放
因为米原桑找到了这一系列的纪录片 能在沙漠中饥寒交迫时抓一只鹿剁了包饺子除了中国人也是没谁了 纪录片拍着拍着顺便挖了个太阳墓
粤语。
似乎前半部分13集是中国段的,公映过,后面没看过。最近听闻,这部纪录片的前站,彭加木还参与过。然后罗布泊什么的,想去吧。
看了两集,年代太久远了,一般
在日本的文明接受叙事中,飞鸟时代才是全面照搬大陆的“东亚化”时期,而被后世广泛认为是学习唐帝国的奈良时代,则越来越被看成通过唐这个“二转手”而与丝绸之路联通的欧亚大陆各文明进行交流的阶段。日本在前一个时期被纳入了东亚,在后一个时期被纳入了世界,成为了某种意义上(一厢情愿)的丝绸之路东端终点。这种对世界文明孔道和自家文明来源(佛教,器物)的向往,构成了后世日人对这条商贸路线的想象,其理想程度和浪漫化想象,可能比这条路线上本身的居民和主人更为浓郁,更加美好叻
比央视刚拍的敦煌好太多
中日邦交的诗意,南疆的美好田园,我们对八十年代的幻想,都仅存于此。
对消逝文明的惋惜悲叹。让我极度惆怅的是,无法了解那些被岁月侵蚀被尘埃掩埋已随风而去的一个个故事...
HILD10上看的,一帮老美ABC一边看一边感叹,我自豪的同时又有种笑摸狗头的冲动,当然,我后半段睡着了
四星:重温儿时的记忆,如今朝花夕拾,真是经典...
摄制组刻苦求实的精神令人钦佩,深入沙漠腹地寻找古国遗迹,亲下坎儿井趟水等等,在那个年代能给观众带来前所未见的纪实拍摄,真的不容易。喜多郎的音乐好熟悉,仔细回忆,原来94版射雕里面也有,记得郭靖带兵攻打撒马尔罕,借用了这里的音乐,意境太美。强烈推荐此纪录片!经典!
丝绸之路
7星纪录片,真的太赞了。这不只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探险片、风光片、历史教科片。
需知,这部纪录片也开启了建国以来对新疆诸古代遗址考古发掘的新纪元。尤其楼兰、尼雅等南道遗址,由于中方与日方皆是首次进入,摄制组全程跟随,其镜头记录的皆是真实而震撼的历史时刻。太阳墓、楼兰美女、佛塔、城址、佉卢文汉文简牍的发现,举世瞩目。本片之伟大,已然超越其本身记录的意义~~
双重意义上的纪录片:对丝绸之路的纪录,对80年代中国——尤其是西部的纪录。
每个地区的“路”不仅是物理、且精神性地把世界的不同文化和贸易联结起来。这种浪漫的动机指导着这部成魔了的纪录片。喜多郎的电子乐一开始让人昏昏入睡,后面反倒成为一种进入彼世界的序曲。大量漫长的镜头,慵懒的节奏,观众就好像真的一起在旅行,在疲惫中遇见惊喜。
也可当作社会风俗史料看
看到第七集讲伊拉克巴格达,里面还有摩苏尔等城市,神奇呆了,那个时期的伊拉克真是各民族,信仰,生活习惯和谐共存啊,也就三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