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转身,即是一生
爱,是各自一生的独白。
——王惠玲
电影一开始,听到黄磊和刘若英充满诗意的对白,还有鲍比达忧伤的大提琴演奏的配乐,我就觉得,我会喜欢这部电影。有些电影看完以后,你会很痛,很伤,有点压抑,可是却依旧沉迷,《夜奔》就是这样的电影。
1.“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他们是未婚夫妇,男才女貌,门当户对,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应该会正常的发展下去,结婚,生子,然后一起苍老。可是,我们猜中可开头,却猜不中结尾。
他们遇见了林冲,那个因为命运不断“夜奔”的男人,那个“我演谁,就是谁”,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戏子。只是生命里的一个偶然,在嘈杂的戏院里,从不懂戏的少东,却听懂了林冲,听懂了林冲的愤懑和郁悒,听到了林冲想出逃的呐喊,听到了林冲无奈的悲凉。
从此开始,三个人开始了那段纠缠一生的爱恋。
2.“我这儿,记得你。”
始终觉得,少东和林冲之间,更多的是相惜。然后,默默的,开始试探,接触,进而产生了暧昧的情愫。在两人的感情里,木讷的没有多少表情和语言的林冲,却显得更加的勇敢,因为,他,更想逃,逃走,逃开这世界的嘲笑和屈辱。于是,他爬上墙头又下来问少东“有烟吗?”;于是,在汽车上,试探地向少东伸出了手;于是,他指向胸口对他说“我这儿,记着你”;于是,在黄少雷死后,他漂洋过海,寻找远方的爱人。
可是,他依旧逃脱不了宿命,一次次地被上帝作弄,直至在医院里孤独的死去,却始终未能再见到他。也许,这就是戏子的悲哀。
3.“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少东说,他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这一生也有乡愁。可是,他埋葬的却不仅仅是眼泪,还有纠缠一生的爱恋,深刻地无法割舍,这样的“乡愁”,也许太过沉重,刻骨铭心。他只是太怯弱,没有勇气去面对,他不敢去爱。而当他回头时,想去寻找时,却再也找不到林冲,在背转身的那一刹那,既是生离,更是死别。听到少东的这句独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唏嘘不已吧,一个转身,居然是一生一世……
于是,在他后来的生命里,他一直在夜奔,在梦中,在那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地奔跑,伴随着遗憾和感伤。
4.“我喜欢和你同行,我没有想过,你是我的未婚妻,也许是因为越过了这层关系,我们之间才有更多。”
“这是最幸福的,也是最不幸的。”
少东从来不把英儿当作是未婚妻,所以,才给了她最大的信任,林冲也是。这是英儿的幸福,更是英儿的不幸,面对两个她爱的男子,却只能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维系,一条绳索。
英儿和少东,是文字上的恋爱,甚至在书信里,他们的关系才更加地自如;而对林冲,一次次的相对无言,也许爱也早已渐渐萌芽。
电影尾声,少东和英儿的重逢,其实只是两个孤独的人互相依偎取暖,取暖而已……
《夜奔》是三个人的一场戏,英儿似乎始终只是那个配角,可是直到最后,我们才发现,英儿才是一切的中心,就像影片的最后,少东还是将英儿埋在他们的中间……
5.“我感激我这一生,虽然她是那么遥远又漫长,我始终有你听我说话。”
“我们的事,也只能对彼此说。”
“所以,你明白我此刻的孤独,是吗?”
才发现开头的那个老者,正是孤独的少东。
苍老的少东,坐在三块墓碑边上。
这个城市还在,可是,他不在了,她也不在了。
只剩下孤零零的他。
他告诉路过的人
“这里埋的,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
他,把她埋在他们的中间。
依旧是在鲍比达悲郁苍凉的大提琴的音乐里面,电影幽幽地落幕。也许,一生的飘泊只是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安定的港湾。最后,英儿,少东,林冲是否已经找到?
电影,也许在岁月的洗涤以后,在你的心中,只剩下一个表情,一缕眼神,一句台词,一段配乐,但依旧还有一点点感动,一点点坚持。
2 ) 她爱他,他爱他,他爱他
很喜欢刘若英和黄磊那个时候的文艺气质,重温人间四月天,冲着黄磊和刘若英,看了夜奔。
夜奔,我以为只是单纯的一部同性题材电影,看到接近尾声才发现那是他们三个人的故事。
英儿和少东,是未婚夫妻,但更像是知交,两人一直写信给对方,述说着彼此的心情、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没有荣庆班的到来,没有林冲的出现,他们应该会按既定的人生轨道前行,然而,林冲的出现,使得他们偏了一下轨。
开始英儿看到戏台上的林冲,她的反应,我以为就是对他的欣赏,毕竟她是个戏痴,直到后面林冲要离开时,她送那个水晶提琴给他,我以为她是代少东送件少东的东西给他做纪念,毕竟那个水晶提琴是少东送给她的,英儿见到少东时对他说“我嫉妒他那么爱你”,原来如此,只是他们三人,对于少东和林冲的事,她却浑然不知。
少东: 你一直没有告诉我,你把那个水晶大提琴给了他。
英儿: 是的,我没有告诉你,我一直爱着他。
英儿,对林冲的爱藏得太深了。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 ”如果当初勇敢一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林冲是不是就不会偷渡最后客死异乡?
林冲在监狱里的姿态:穿着长袍,笔挺地站着,自成一处风景,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何英儿、少东和黄子雷都为他痴迷。
有人走过我身边,问我这三块墓碑,我说,这里埋着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我还是决定,把你摆在我们的中间。是啊,英儿是连接他们两个的人物,也是少东在美国时连接这个世界的脐带。
整部影片透着淡淡的忧伤的味道,尤其在日本侵入的那几年。
3 ) 昆曲《林冲夜奔》在影片《夜奔》里的作用
《夜奔》讲述了昆曲艺人林冲,通过表演古老的昆曲《林冲夜奔》,而认识了韦英儿和徐少东这一对未婚情人,三人遂成好友。林冲屈服于富家子弟黄子雷的压迫与占有,内心却喜欢上真正尊重他的人格的徐少东。同时,徐少东与韦英儿发现,自己所爱的并非对方,却都是戏子林冲。于是,同性与异性之间的爱恨交织以及社会与家庭的世俗压力,使他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这部影片拍得很好,在立意与人物塑造上都非常成功。然而,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夜奔》与昆曲《林冲夜奔》相结合,使影片拥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昆曲《林冲夜奔》在整部影片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复杂的人物关系,通过昆曲《林冲夜奔》联系到一起。
韦英儿是一个戏迷,她对昆曲的领悟力非常的强。她对林冲的感情,是从“崇拜”这个角度开始的。由于她们家的便利条件,韦英儿很容易结识并爱上林冲这个她心目中的“偶像”。
徐少东第一次进戏院,有一点“被迫”的意思。他作为一个完全接受美国文化的年轻人,对于古老而又传统的中国文化,有着自然的排斥。然而,徐少东在美国学习的是大提琴。对艺术家来说,音乐这种超然于语言的艺术,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上不会造成任何障碍。当徐少东起身离去时,一个悲凉的声音透过喧闹的人群传进他的耳朵。他被林冲的唱腔惊骇,被戏上的林冲所震动。是昆曲《林冲夜奔》,让徐少东认识了林冲。又正是出于艺术家对艺术家潜意识里的怜惜,林冲才成为徐少东一辈子难忘的爱人。
摒去黄子雷的品性不说,黄子雷也应是林冲的知音。他一样因为昆曲而结识了林冲,继而爱上了林冲。《林冲夜奔》被林冲唱得凄凉,黄子雷首先爱的,是戏里那个彷徨无助的林冲,于是才对现实中的林冲表现出了强大的占有欲望。
其次,将“林冲”、“夜奔”在不同时空、不同意义下展现,形成意识上的强烈对比。
昆曲《夜奔》是明朝李开先《宝剑记》里的一出戏,后来被昆剧采纳,成为昆剧的保留剧目。夜奔一段基本取源于《水浒传》,主要描写了林冲在夜奔梁山的路上,“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的复杂心情。这种复杂,实际上是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在得罪高俅被逼上梁山的路上,骨子里的官本位思想使他对落草为寇表现出极端的无奈。夜奔路上的生死难料地忐忑心情,造成了整个故事的悲凉气氛。戏子林冲之所以能把握住这种心情,源于林冲在黄子雷与班主的压迫下对戏子生活与欲逃不得的无奈。林冲以它本身的生活阅历,并不具备很高的艺术解读力,只是他生活的茫然于林冲对未来命运的茫然恰巧不谋而合。今天的督军教头林冲,明天不知道会变成什么人;今天的戏子林冲,明天不知道会演什么角色。在宿命论思想的禁锢下,他们所表现出的都是一种对生活的麻木与悲观情绪,于是造成了戏里的林冲与戏外的林冲性格在表现上的巧合。
而戏里戏外的两次夜奔,则是传统故事与现代故事的碰撞。林冲在杀死班主后夜奔在逃亡的路上,他不忘的是韦英儿和徐少东。我们可以看见在这个时候,导演给了天空一个画面:漆黑的天幕上没有星星,并不圆满的月亮皎洁明亮。这一个意象将戏里戏外的林冲,以及不同时空里两种相同的情感汇合到一起。然而,它们的意义已经有了不同。戏里的林出更趋向于屈服,而戏外的林冲更趋向于反抗。虽然反抗是软弱的,但至少已经不象历史上的林冲那样懦弱。这样的对比发生在故事的高潮,在几乎相同的原因下被迫逃跑。他手拿着萧在夜路上奔驰,那眼神是坚定的、充满光明的,并不畏惧,没有怯懦。这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巧合,与紧张的气氛,形成了协调的统一体。
另外,林冲实际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林冲因昆曲《林冲夜奔》而具有了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林冲成了韦英儿和徐少东在爱情上的障碍。两个具有高等文化素养的现代人为什么会对一个下层人产生如此大的好感?通过影片我们看到,林冲真正的个人魅力微乎其微,他几乎没有个性。然而作为戏子,他承载了巨大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他独特的内涵,昆曲又给了他戏中人物所拥有的个性虽然这束缚了他本身个性的发展。因为昆曲《林冲夜奔》,人们欣赏他、喜欢他。而韦英儿和徐少东所爱的,正是具有了这样深刻的文化背景的、一个活在戏里的林冲。这样的林冲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不是戏班老板赚钱的工具,不是一个寻常意义上的人。同样的,黄子雷之所以对林冲纠缠不清,除了强大的占有欲驱使,更多的也是对于“林冲”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
还有,昆曲《林冲夜奔》在林冲消失后作为一种象征意义而存在。
“逃”回美国的徐少东,不能正视他跟韦英儿和林冲之间的感情。在美国看似平静的生活下,隐藏了徐少东对于爱情的巨大痛苦。他努力埋下自己对林冲的怀念和爱恋,可是这些努力却在他再次听到《林冲夜奔》后功亏一篑。一段昆曲冲破了他思念的堤坝,徐少东痛哭流涕,不能自持。对于他来说,林冲和昆曲《林冲夜奔》是一体的,不可分的。林冲因昆曲《林冲夜奔》而存在,如今昆曲依然哼唱,林冲却不见人影,这自然引起了徐少东的伤感。
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昆曲《林冲夜奔》是这部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影片的灵魂、影片的存在基础。虽然这部影片有一些模仿《霸王别姬》的痕迹,但由于昆曲与影片的完美结合,使它仍然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4 ) 奔向新天地,或是投往绝路
怎么说呢?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他是戏子,自出生被父母遗弃,被戏班的班头收留,后来成了台柱,拿手的好戏,是这一出《林冲夜奔》。
她是戏迷,善良,清丽脱俗。她在父亲的戏楼里见到了“林冲”。她爱上了他,爱的许是那舞台上的虚构的美,又或者是舞台下身世凄凉却忍辱负重的男人。
他叫少东,银行家的儿子,在国外修学经济管理,擅长的却是大提琴。他回国来见家人与未婚妻的她,却也遇见了林冲。一句“望家乡,去路遥”,震撼了少东的耳朵,也震撼了他的心灵。
林冲也爱上了少东,也许就在最初的一眼。有些气质是天然地彼此吸引,不需要言语,爱就已经萌芽并且茁壮。
少东原以为自己会娶云英,因为他们原本是无所不谈的;云英也以为自己会嫁给少东,因为之前隔着大洋的信件来往里,他们是那么的契合、投缘。应该说,这应该就是一对了:相互理解,互相关怀,温情脉脉。
可他和她,都没有想到会遇到他。
后来林冲因为杀了一直欺压他与师弟们的班主而仓皇夜逃。逃出天津前他找到了云英,让她转赠一把笛子给少东。
第二天云英去找少东,问他:你爱他吗?
少东不知所措:我不能够爱他……我迷失了自己。
云英说:我宁愿我们写一辈子的信,我可以知道你心里的想法,也不要你把心藏起来,做我理所当然的丈夫。
少东回到了纽约,做一个大提琴师,孤独地活着,唯一的与故乡的联系是与云英的通信。
经历过抗战与很多别的波折,曾经动身去美国寻找少东的林冲死在异乡的收容所,少东最后见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骨灰罐。而云英一直未嫁,后来也来到美国找到少东。他们互相倾诉,终于坦白心声:
他和她,都爱着林冲。
之后……少东与云英结婚了吗?电影没有交代。但他们必然是在那异乡里,互相扶持地生活了下来,直到老去、逝世。她和他原本就是好朋友,又因为对着同一个人的深爱,他们之间的联系更浓于血。
这算是一个好的结局么?在现实里,他们应该各自成家,而至子孙满堂,安享晚年——这才符合世俗介定“好下场”的标准。
但我知道,我不爱看这样的折衷。只是人的忍耐性是很大的,不到绝地,不会决然地离开眼前的境地。很多人,困于责任和道义,把头低下去,不敢正视内心的真正渴求。
林冲的万里寻人、少东与云英的单身,都是坚守爱情的表示。尤其是云英,在那个旧时代里冷静地维护着内心的爱,是非常难得的。因此,也注定这是一部该死的文艺电影,赚人眼泪,给我以虚幻的爱情影象……
想起钱谦益与柳如是的野史,其中有段为人津津乐道。明朝覆灭以后,甚有爱国情怀的柳如是与钱泛舟西湖,念及亡国之痛,要与钱一同投水殉情殉国。钱谦益虽长柳如是三十多岁,却生志勃勃。他将手往水里探了探,说:水太冷,还是改天才投湖吧。
从此被后人晒笑:夜太冷,不宜私奔。可世俗里,恐怕很多人连到水边的勇气都没有。
夜奔,虽然有着夜色的掩护,原来也不一定能够出奔。终于出逃到无光的路上的,是一颗怎么样的无奈的仓皇的心呢?
给我们力量的,有时是信心,有时是绝望。打开门,是奔向新天地,或是投往绝路。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真正的停泊。包括思想,也能安静地栖息。彼此关爱的两个人,温暖地相互依偎,守待着生命中的黄昏……
5 ) 林冲应该爱黄子雷
原因如下,
一,黄子雷比徐少东长的好看
长发披面时,下面是干净的胸肌,很美
二,黄子雷比徐少东勇敢
让林冲的戏每场都包满座,早已不单单是捧一个戏子,是对林冲公然的勇敢追求,而徐少东甚至在两人独处是,都羞于碰触,如履薄冰,伤人的懦弱
三,黄子雷待林冲比徐少东更好
徐少功是个世俗的人,黄子雷却脱俗,所以他不怕世俗中一个个狰狞嘴脸
林冲跟徐少功跑掉的晚上,黄子雷眼晴里含满了跟他这个人物毫不相称的眼泪,而为了整垮情敌,他不惜动用舆论的压力,虽然不光彩,但他的确是在争夺,跟那个甚至不敢去争夺的人争夺
姻缘流转,黄子雷还不及庆祝自己的胜利,就赶上林冲误杀师傅出逃,黄子雷想尽了办法找林冲,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找到他,徐少东则有些如释重负,用他的话讲就是“迷失了自我”,想抓住英儿,却并不得法,只好逃到美国,空渡一生,他把竹笛挂在床头,以证明自己的爱,却没发现,其实他还是最爱他自己
这样说,我喜欢黄磊,却不喜欢徐少东,我喜欢林冲,却不喜欢尹昭德
其实,所有人都错过了一个最好的女子,刘若英
6 ) 转贴《夜奔》的台词
很久没有给你写信了,你好吗?
知道今秋是你的归期,心里有莫名的高兴。
我该送什么当作见面礼?
真是不可思议,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告诉我,你最想念什么关于家乡的事?
我离家太久,家乡对我比异国还要陌生。很多看来理所当然的情感其实并不纯粹,比方乡愁、亲情,虽然读过很多对它的描述,但我找不到属于它的声音、颜色和气味,还有爱情,理所当然的爱情。这对我是另一个讽刺。
我的感知依靠接触,好比琴弓压在弦上擦出来的声音,至少我可以听见它,感觉它振动我的指尖和胸口。我不迷恋虚构的世界。
你的话让我惭愧,我是这样心甘情愿的沉浮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那些戏台上的忠义和情爱。昨天看了《牡丹亭》的[寻梦],还是哭了。比起现实生活,我更熟知那些戏曲故事里的人,他们的悲喜冷暖。有时候一句唱词就能让我落泪。我但愿你不至于觉得我可笑。
不。也许我回来,是为了在家乡埋一滴眼泪,好让我这一生也有乡愁。
我记得我跟你说过,我是被戏开锣的那一锤给请出娘胎的。我周岁的那天,爹把云天楼买下,命中注定了我对戏带有这样的痴迷。
戏园子在开演前有一种奇特的静谧。四周的天窗是开的。戏不能见光,所以有阳光的时候它就隐藏起来,而我却可以轻易地找到那些隐藏的片断。
为什么要逃?
不知道。
是他。我发誓,在这一刻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他就是荣庆班挑梁唱[夜奔]的武生。那张安静的脸,那双总是回避开的眼睛……即使见过他的身手,我还是不能相信。
第一次收到你的信,真的很惊讶。在国外这些年,除了家书,没有人给我写信。
我在燕京大学选了外语课,需要找个人练习英文。
结果是我的中文进步了。
我喜欢和你通信,我没有想过你是我的未婚妻。也许是因为越过了这层关系,我们之间才有更多。
这是最幸福的,也是最不幸的。
也只有林冲。
我始终想知道,当你眼睛触到林冲的那一刹那,你究竟看到了什么?
我不是看,我是听。我对声音极其敏感。一开始,我被他唱腔惊骇。我问,他声音从哪里来?他离得那么远,声音却可以像一根锥子直锥进我的心里。我不知道他在唱什么,可是我竟然听到他胸口一种郁悒和悲愤。那是千军万马化作一滴男儿泪,那是暗夜孤身被弃置在荒野里的悲凉。我能懂。
空荡荡的台上,连一块简易的布景都没有,但那是一个世界。随着他的肢体,他的眼神,我像被催眠一样,接受一切他给我的想象。山路、庙门、月冷星稀的寒夜。他只一心要逃。
“你走吧……我宁愿我们可以写一辈子的信,宁可守着你每一寸的心;也不要你把心埋起来,做我理所当然的丈夫。”
我并没有找到我要的答案,我甚至连林冲的下落都没有找到,他消失了。
你呢?
我这里上演了另外一出戏,你不会感兴趣的。云天楼除了经常出借给皇军集会,唱鬼子戏,已经没有戏班子登台演出了。但是,我还是经常一个人去那儿。空气里还有那些飘散不去的声音,戏台上还有那些叫人悬念的故事,只是这些故事里多了些属于我自己的。
我这里是一个礼拜七天千篇一律的演出。我独来独往地生活在纽约,和家乡失去了联系,只有你,你像是我与这个世界的脐带。读信和写信使我相信,我还在这个随时等待末日到来的城市里活着……活着,究竟是不是一种悲哀?我答应你要找到答案,否则我愿意把我的触角折断栖身在这里。一辈子。
我不能回答你这个问题。关于活的悲哀,在我这个沦陷的黑色城市里无所不在。你的父母他们幸亏老早到南方避难去,你家现在已经成了某个军团的团管司令部。那天骑车经过,看见你的窗口开着,很想喊你一声。
我该不该跟你说林冲的事?我遇见他了,他在塘沽的码头干苦力,靠着挣来的一点钱,养着一个半残不死的人——黄子雷。我能想象你的心情,活着,竟有那么多不可理解的事。黄家自从日军占领了天津就整个垮了,他们原本掌握的码头货运,全都落入日本人的手里。这一家子的鸦片鬼,没一个得好下场。林冲并没有告诉我,他为什么会和黄子雷在一起。他只说他病倒了,不能丢下他。但我知道,他离开以后黄子雷透过各路人马打听他的下落,听说林冲是在最落魄的时候被他找到的。
我告诉你他已经改名字叫李从了吗?我还是忍不住跟他说了你的境况。当我提起你,他混浊的眼睛里有了光。分手前,我把你在美国的地址塞给了他,我不知我在想什么。林冲连字都不识,何况英文呢?在这昏黑的世界里,可不可以求一点希望?一点光明?
林冲上船的时间是1941年,正好是在美国加入大战的时候。那艘船在中途被征当为货物运输船,直接开到了欧洲。经过无数的周折,当林冲进入曼哈顿港,见到自由女神像,大战已经结束。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踏上美国。1949年,你来纽约,我的黑夜才逐渐远离。
林冲被移民局以非法移民的罪名起诉,等待直接遣返回中国。由于当时战争刚结束,大批的难民潮都涌进美国,移民局的作业混乱又缓慢。就这样,他在监狱里又关了两年。当我收到移民局的通知,看见那个水晶玻璃的大提琴,已经是1947年的冬天了。距离林冲孤单地死在医院里,整整一年。我无法想象,这会是我们再见面的方式。
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的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我感激我这一生,虽然它是那么遥远又漫长,我始终有你听我说话。
我们的事,也只能对彼此说。
所以,你明白我此刻的孤独,是吗?这个城市还在,我还在。
有人走过我身边,问我这三块墓碑。我说,这里埋的,一个是我妻子,一个是我爱人。
我还是决定把你摆在我们的中间。
我那沉默的心慌,曾有个人来解放。没料到爱过了一生不忘,后来感叹交会的夜太匆忙。你还欠我一个深深的拥抱解释的眼光,所以我不停回头盼望,只是在每个思念的夜晚哀伤编成网,夜从此又黑又漫长。当我一个人面对著夜晚,寂静的哀伤,我该如何将它隐藏
骨灰被人随意从窗口推出来的那一瞬间突然就落泪了,少东比起黄老板反而更像被封建礼数束缚的人,雪夜那一个转身,既是生离也是死别。幕布前后不主动,围墙下面不主动,雪夜的车里不主动,那就只有守着墓碑和回忆了此残生了。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少东的爱别离,黄老板的求不得,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是大时代的浪潮里全人类的小小缩影,只是想到林冲带着与少东相遇的满心期待悲凉地躺在异国的医院最后独自死去的画面仍绝心里无限唏嘘。
才发现原来是如此久远的片子,是同霸王别姬却又不同的片子,压抑又绝望。他说我没想到,那一个转身,从此便是生离和死别。但我一直责怪他软弱的逃避,从不曾真正回头,直到他在听到那熟悉的唱腔仓皇寻找最终窝在小小的他乡之家痛哭。
声如锥,形如电,唱练做打印心间。名如戏,人如戏,孤星泪注满天意。风花雪,落无言,一念一转既永诀。岁月迁,笃思念,人生若只缘初见。
旁白很文艺腔,但是由刘若英和黄磊说出来,非常自然。这部电影很美,那种情调很容易打动我这种不要脸的文艺青年
最悲剧的莫过于他们在一瞬间就完成了生离和死别,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欲望在矇昧中幻想里,一如最后一面时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信物,辗转,思念,跨山隔海,一切都不凑巧。铺成完全中国式的爱情悲剧,执念如海,思念不消,带着童话般的乌托邦气息。刘若英和林冲都很好,黄磊稍弱。
她和他都爱着他。但是谁都爱得不彻底,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而已。
若干煞有介事莫名感伤的台词组成的电影,感情产生不是通过表演而是旁白,感觉有些可笑。。
我们那么熟悉,怎么可能还没有相遇
很文艺.个人感觉还不错,争风吃醋也是因为爱——那个黄子雷其实也是爱林冲的,当发现他不在的时候,会流泪(原来他俩都是台湾演员,难怪可以拍几个亲热镜头.黄磊正式拉手都没有).而少东只会逃避,所以一辈子也没有再见到他.这样也好,没有成功的爱情才会被记住一辈子.呆在一起了就会麻木然后厌倦
深受广大文艺青年喜闻乐见的逃避现实主义腔调在《夜奔》里全程都听得到。原是言情小说《似水年华》的前生今世谁想却又和《霸王别姬》《色戒》这样的宏大史诗盘上了根,大概也只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理想主义者才会把知己与知音分的那么清吧。可惜影片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桎梏的碰撞中失去了方向感,正如无家可归的男主角从这个审视性压抑的三角恋故事当中彻底抽离并草草结束混乱而缓慢的一生。
我喜欢这种被宿命之手推动带出来的苍凉感,无奈、唏嘘,人生的几多错过,几多遗憾。
他想要的只是一点点体温,可是他却拼命的逃。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以后有悲伤织成网...
一段情,三人嬲。夜奔千里,无处可逃。望家乡,去路遥。
始终认为 黄磊和刘若英 是最文艺气质最合衬的搭档
一个背转身,居然就是一生。
“看见那个水晶玻璃的大提琴,已经是1947年的冬天了,距离林冲孤单地死在医院里,整整一年。那个大雪的夜晚,当我一个背转身,我和林冲既是生离,也是死别了。这些年,我的梦,始终是在那条雪夜的道路上无止境地奔跑,或者梦见自己赶赴医院,见他最后一面,握住他的手,对他说出我的爱。”
披着民国皮,内里还不就是一部标准的台湾同性青春片嘛,骑着自行车一起出游啦,在海边围着篝火喝酒啦,爬到山顶一起对着天空呼喊啦,还有管束严格的家长,男生女生之间的秘密通信,残酷的青春物语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又见黄磊,又见刘若英,又是写信,经常不自觉穿越到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