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片把韩国政府和媒体黑出翔了 | 隧道
看完釜山行再看隧道,觉得隧道更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敢黑
隧道这片黑起自家政府来是完全不留情面,官员们镜头前摆pose,试图给媒体留个好形象,开会的时候则收起伪善的面孔,严肃的讨论起施救方案的经济成本来,讽刺的是,尼玛这讨论出来的方案还是错的,因为图纸和实际施工不一样,洞都白挖了,最后为了节缩成本粗暴的采取了爆破模式……这我觉得有点黑过头了,就是在天朝这种情况也基本不可能发生——我指的是图纸的正确性。虽然我们大量建造豆腐渣工程,并且爆破和掩埋是我们优先考虑的手段,但在档案留存上还是挺规矩的。
如果说以上只是泛泛而黑,那么结尾完全就是DNA锁定式的黑了,没错,朴槿惠,黑的就是你。虽然我对这位女总统不甚了解,但就这黑劲来看,韩国人民很不待见她。和蔡英文认姊妹去吧。
政府都这么敢黑,媒体就更不在话下了。无良记者就等着施救队出糗,恨不得出人命,给自己的新闻下点猛料。男主角被从隧道里挖出来以后,汹涌的记者把通往救护车的道路堵得严严实实的,只差没鸣枪开道了。这里要是来个主角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本片就神作了。
2、真实
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有很高的可信度,而且男主角在地底下自救的手段也颇值得称道,比如喝尿——没水了你不得废物利用吗。不过一狗一人饿了几十天还能相看两不厌,我觉得有点太善良,尤其这狗还吃了男主角买给女儿的生日蛋糕。总体来看还是很真实的,没有乱来。
3、逗逼
其实这故事挺残酷的,很考验人性,真想拍成催泪大片也不是不可能,但导演就是拍成了讽刺喜剧片。韩国电影除了金基德这种24K纯大师级别的,一般都带点逗逼属性,本片这一重任交给了施救队队长,从他的长相风格就可以看出来,此君是专业的逗逼担当。不过搞笑归搞笑,到了关键时刻还是靠他发挥重要作用。
逗逼的还有媒体的那帮人,因为害怕自己进去被活埋,这帮人就搞了很多大疆飞进隧道,结果好几架飞不起来,好几架还没进隧道一头撞在了墙上。这有点黑色幽默。
总之,这类角色见多了,会发现纯粹的逗逼是无意义的,和剧情紧密结合的逗逼才是有水平的逗逼。
4、结尾
结尾主角夫妻俩开车进隧道,音效和主角的脸部神情很让人揪心,生怕这隧道也塌下来。不过这应该是前面塌方的那个隧道,要不然进个隧道男主角都紧张成那样,这就不是创伤后综合征,是玻璃心了,尤其大叔在地底下表现的还挺坚强乐观的。这样一个结尾的功效在于,前面的情节是悲剧和喜剧的有机结合,但是随着男主角获救,一家人团圆,悲剧的成分在观众的心中变淡了,大家会觉得这片还是喜剧风格多一点,而结尾来这么一下,让观众又回到了紧张的氛围里,从而给了观众更多的回味空间。
PS,从这片也可以看出,真到了危急时刻,坚强乐观的心态,健康强壮的身体,和基本的自救技能,是多么重要。这一点前阵子的长腿妹子战虎鲨(鲨滩)也展现了。一个人被困在孤苦绝望的环境里,你的业务能力、人品、存款金额、不动产数量、容貌身材都没办法为你换得丝毫优势,但是你的体质、心态和知识能让你向死而生,重回人间!当然你也不能受伤太严重,像本片那条狗的女主人就太惨了,就她和钢筋混凝土的紧密咬合程度来看,就算挖到了她也是狗带了。
总结一句话,本片够黑、够真、够乐,相当值得观看。以上。
微信:野评人
2016年09月14日
2 ) 入戏太深
阿西吧,气的我一直抖。救援班长的死好讽刺,唯一一个相信奇迹的人却死了?越来越喜欢河正宇了。立完flag就出事,从考验人性到美娜死去考验意志,一天天的信任与等待最后换来被放弃,三十多天,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下去。最后救援组长帮忙喊出来的“你们这些滚蛋,都给我滚”简直帅翻。韩国政府也真是,也就韩国电影敢这么揭露也能揭露出来。媒体对竖大拇指的解读还真是6,不得不服。
细节处理超级棒
3 ) 灾难是一只蝴蝶:《隧道》隐藏的三个经典社会学问题
大家发现了没——无论哪个国家,任何灾难类的影片,都藏着一颗和社会关联的心,而不仅仅漂浮于呈现场面视觉本身。
一向任性大胆的韩国电影更是这样。比如《隧道》,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它呈现了一个激烈的新剧情,也搬出了三个熟悉而经典的社会学理现象。
之前参与过剧本工作,这次我尝试用编剧的思路,结合《隧道》剧情,还原下影片里的矛盾原点。
►第一个问题:薛定谔的猫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只猫了,加菲别不服。
「薛定谔的猫」原是薛定谔先森用来解释物理问题的,它却冲出科学界,成为一个社会学理论。
省略复杂的过程,归结成最小白的一句话:密闭的箱子里放着猫,在打开之前,你无法知道它的死活。
这只「猫」屡次出现在灾难片的剧情设计里。《隧道》后半部分,漫长的20多天后,河正宇手机没电了,与外界失联,各方将停止对对河正宇的救援,包括部分救援人员在内,都认为河正宇已经死了,所有的工作似乎都成了寻找一具「尸体」。
隧道里的人的死活,与隧道外一帮人的心思,纠结拧巴在后半程。
这份拧巴,对于影片来说,是一个个的戏剧冲突点;对于观众来说,是一份感受带入点。因为,每个人在生活里都会遇到类似的困局——在你无法判断一个事情、一个人状况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一个电视主持人说:相对于数字,我们更相信希望。这是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救援队长吴达洙,他也没有放弃这份希望,最终找到了气息奄奄的河正宇。
感谢坚持的人,猫,活着。
吴达洙帮他传达的那句「都给我滚开,你们这些混蛋」真酷;坐在妻子车上,河正宇再次穿越隧道后的天,真美。
►第二个问题: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大概是严肃辩论赛中最经典的一个选题了。题面很简单: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你开着一辆刹车失灵的电车驶来,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前面有个道口,不幸的是,另外一条轨道上也绑着一个人。你要不要拉扳手?
灾难电影导演同样使用了太多次这个电车的梗,并在各自的影片里给出了他们的选择。
在《隧道》中,这个问题的出现丝毫没有遮掩——
大雪封山,隧道外的救援队长吴达洙要除雪车,但市政部门告诉他,市里已出现了50多次车祸和相关伤亡,所以除雪车都调取市里了。全部市民和一个人,哪个重要?
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不幸遇难,舆论指责向着河正宇妻子扑面而来:救一个人时,牺牲了其他人,而且还有可能牺牲更多人,还要不要坚持救?
城建单位因为救援遭受重大经济损失,负责人为此慷慨陈词,上升到国家损失层面,你是决策者,怎么权衡?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隧道外的人,每个人心里都开着一辆电车,作为观众,你能看出他们将要开往哪条轨道。
正是困境中选择的不同,电影才能构建起一个回味悠长的故事,观众才能被拉进去各抒己见地火热讨论。
►第三个问题:蝴蝶效应
和「薛定谔的猫」一样,「蝴蝶效应」也属于从科学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的概念。
这个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一只亚马逊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在现实中,一个微小的行为,都可能在社会链条中层层叠加后,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结果,对应中国的古话「阴差阳错」,类似的事例太多了。
《隧道》的剧本在开篇就用了这个理论,如果加油站的老爷子,不给河正宇加多三倍的油,就不会有后面的小争执,用河正宇的话说「早就开出隧道了」,也就没这部电影了。
影片展开,它的针砭也集中在蝴蝶效应上:如果施工方不偷工减料、如果隧道图纸不那么马虎,隧道也不会塌方、打出的救援井也不会跑偏150米……
「蝴蝶效应」的魅力,在于事情发生后,人们可以找到N多个「如果」,但每个「如果」都是苍白无力的。
好的电影总是这样,剧情张力揪住了观感,内涵悄然滋养了思维,由此,才不枉花了2个多小时。
✎原创撰文:@韩影书 ©著作权所有
——纯属个人观感,欢迎交流,感谢轻拍。
——有兴趣的亲故,可以移步到博主的第二篇评论,更加细致点▼
《隧道》观影手册:20个实力吐槽点全解析
//movie.douban.com/review/8083887/ 4 ) 这部被你们吹上天的韩国电影,我仍有些不满意
▼
小杀姐姐最近骂的电影有点多,超一半还是国产电影。
夸过的电影屈指可数,《釜山行》就是其中一部。
不是非要捧着棒子国,踩着我朝。
而是就事论事,单单针对电影工业来说,韩国电影水平绝对领跑于亚洲各国。
而韩国电影一大法宝利器就是——黑有关部门。
无论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熔炉》《辩护人》直击了国家法律漏洞;
还是《釜山行》《走到尽头》旁敲侧击的激起民愤,都很好的满足了观众的愤青心理。
近期除了火的一塌糊涂的《釜山行》外,又一部高票房高口碑的韩国电影被刷的一塌糊涂。
《隧道》
而主演就是靠一个人撑起全部演技的男神欧巴——河正宇
因为皮肤不太好,还总是出演糙男角色,河正宇索性放弃了花美男路线,在演技派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也得到了一个糙叔的绰号~
从《追击者》里的变态杀手到《恐怖直播》的电视主播,再到之前大火的《小姐》里作死的骗子,河正宇用演技征服了每一名观众。
而这部《隧道》也成了河正宇的个人演技秀。
▼
身为汽车销售员的糙叔刚刚给车加了油,给女儿买了蛋糕,又接到了客户订购汽车的电话,兴高采烈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而收货了一笔大订单的他答应客户,出了这个隧道就给客户算一下钱。
对,你猜中了,一般这么说的人都没有出去。
隧道塌陷了。(第一黑:豆腐渣工程)
还好糙叔没有受伤,电话也正常使用,于是拨打了求救电话,一时间,头条新闻向各大媒体纷纷招手。
媒体对豆腐渣工程的报道风起云涌,为了搏出位争头条,还有记者还不顾糙叔的手机电量能支撑多久,就擅自拨通电话对他进行电话采访。(第二黑:无良媒体)
各地政府官员也赶到现场,纷纷和受难者家属合影,来凸显出自己忧国忧民的心。
在初步定位后,救援队就展开了艰苦的救援工作。而车里的糙叔只有两瓶水和一块蛋糕,在狭小的密闭空间里,等待救援。
就在被困十七天后,救援队打通了通道,喜大普奔,马上就要拯救我糙叔啦。
可是一个晴天霹雳打了下来,洞口打错了。
原来当初的设计图纸是错误的,施工单位也偷工减料,导致定位根本不准确。(第三黑:狼狈为奸的开发商与贪污犯)
当这个消息传到糙叔的时候,糙叔的小心灵瞬间崩塌,手机没了电,车里也弹尽粮绝,脸上顿时浮现出【生无可恋】四个大字,彻底崩溃。(心疼糙叔一分钟)
这时候另一个问题就摆了所有人的面前,是继续救援还是停止营救。
如果继续救援的话,又要耗费十几天的时间,人力物力遭到严重的损耗。
况且在救援过程中,已经有一名救援者意外身亡。
受害家属也将矛头指向了糙叔的妻子。
政府官员不再高风亮节,记者也无关宇叔生死开始转变舆论风向,社会各界也开始一面倒的要求终止救援,开通第二通道。
妻子被迫在停止救援的协议书上签了字。(第四黑:事不关己的社会舆论)
作为这个压抑世界里的唯一光明,救援队长还没有放弃对糙叔的营救,在几次爆破后发现了糙叔的生还迹象,最终糙叔得救。
救援队长也巧妙的借糙叔之嘴对政府官员骂了fuck。
政府部门却在后期报道里歌功颂德,是通过当局的不懈努力才使糙叔得救。(不要脸!)凸显自己的正义与不放弃。(第五黑:有关部门)
这种一言不合就讽刺社会,看完让人义愤填膺的电影,我菊就算剪得只剩十分钟也不让播啊。
然鹅,尽管如此,我依旧觉得这部电影有些地方不太满意。
比如,被困20多天后,弹尽粮绝的糙叔依旧动力十足,在隧道下活蹦乱跳。
在仅有的水资源面前,还将水平分两份,施舍给另一名受困小妹妹甚至她的小狗糖糖。(原谅我在生死面前善良不到这个程度)
这个只会使唤糙叔的小妹妹,乱入后确实多少让我有些出戏。
影片从隧道外到隧道内的双向线索叙事,虽然黑了所有人,但是完全浪费了河正宇的演技,缩小了糙叔的发挥空间。
如果救援队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与社会舆论压力下,放弃救援。而糙叔在狭小的密闭空间里创造生机,才会更加吸引眼球。
要知道糙叔可是在《恐怖直播》里一个人诠释了从耍酷急于功利的小人物没落成世态炎凉,看透人生的悲观主义者。
这种内心感情变化对糙叔来说绝对撑得起。
对比电影《活埋》与《127小时》,同样靠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的作品来说,如果糙叔最后也是依靠自身能力自救成功,才是对有关部门的啪啪打脸。
但是不管细节处理如何,都无法改变小杀姐姐对于糙叔的热爱!以及这依旧是一部好作品的结论!
▼
再回到一开始的话题,根本问题还是电影水平和审查制度。韩国用优秀作品带给有关部门思考,让有关部门更改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天朝总菊只能用无情剪刀手剪剪剪与禁禁禁。留下的只有卖弄明星,靠IP与噱头一闪而过的快餐消费。
韩国用电影改变着法律,我们用规定限制着电影艺术。
这种差距每一个国内影人心知肚明,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有时候夸别人好,是希望我们早日进步。
多用作品说话,少用制度说话。
5 ) 永远不要和韩国人比绝望
文前注:这只是一篇观后感
看完这部片子,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秋夜的凉意和黑暗的莫名力量让我不能睡去。我躺在床上摩挲着自己的皮肤,说不出是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是因为冷气还是因为感到绝望。
虽然最后时刻,李正洙被成功救援出去,但是这小小的成功并不能掩饰整部电影传达出的绝望气息。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李正洙的存活是导演为了不使电影的丧气那么沉重而特意安排的。若是同样的场景放在实际生活中,他真的能够存活下来吗?隧道外面的问题已经展露的足够多,若是让主角死去,那这部电影岂不是太过于黑暗和压抑。出于同样目的设置的,大概还有那只可有可无的狗狗。虽然电影刚开始就有铺垫,并且坍塌的隧道中是狗狗让正洙发现了女孩。但是若是没有这只狗狗,电影的情节也照样能够进行下去。比起实际的意义,狗狗存在更大的价值大概是让观众们观影时候能够轻松一些。
言归正传,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展现故事时候所批判的东西是繁多的。主角河正宇,人送外号“河小花”,可以说是一部电影质量的保证。我知道他的时间比较短,看过的作品也大多是最近几年的。不过除却一部《黄海》之外,我对他其他的作品评价都是颇高的。尤其是《恐怖直播》中他精湛的表演,可以说为同为独角戏的《隧道》中困于隧道的片段打了保票。
而裴斗娜把正洙老婆世贤演绎的也很到位。其实深情不必太过声嘶力竭,所有的情感都在那句努力压抑自己感情的、毫无效果的威胁里面了。《云图》中的裴斗娜一度让我以为这是一位面瘫演员,但是她在《隧道》中的表现,无疑为她添彩不少。
吴达洙就不用细说了,千年的配角不是白演的。他也是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给人希望的角色,就像浓重雾气中的一处明火,很温暖很安定。
还有就是饰演死去的救援队班长的演员很眼熟,但我真是忘了他叫什么名字,有知道的朋友麻烦评论告诉我,谢谢了。
说完演员,再来谈谈电影的剧情。开篇不到五分钟便进入主题,这是导演自信表现,也预示了电影索要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这些内容几乎全部直指韩国的社会现实,一针见血。
这大概是说公务员办事太过于墨守成规,甚至不会考虑当下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大家都只是当着工作一份谋生的手段,却并没有打算认真得负起责任。
隧道塌方成这个样子,明确地告诉观众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甚至有救不出人的可能性。
记着的机敏和救援队的迟钝成为了对比。同时打来电话不是对受害者的关心,却是对其本身新闻的贪婪索取,甚至不顾及受害者的状况。隧道外无人机蜂拥进入隧道中的那一段也真是好笑,这么多的眼睛,竟然只有一只是为了找寻受害者的,其他的眼中大概只有头条和利益。
无人机坏掉之后,竟然还要去美国换部件。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告诉大家,即使人数众多,救援力量还是很薄弱的。
隧道第二次坍塌,更为救援增添了很大难度。
受害者和家属的不幸却被官员用作作秀的道具,假情假意让人无奈。这一段还出现一个细节,有两位官员想要抢先入境被阻止,可见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来关心受害者怎么样了。他么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面子和位置,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这两个镜头更显得绝望。至此,李正洙是真正的弹尽粮绝(食物没了,水也洒了),孑然一人。
不用多说,这是对建筑公司赤裸裸的讽刺。而我们的豆腐渣工程也告我们,危楼之后,必定有更深的水。《隧道》对这个问题浅尝辄止,有些不爽快。
电车难题,城市里面也有人会因为铲雪车的不足而导致伤亡。但是这里面的情况更加的复杂,隧道这一端虽然只有一条生命,却可以说是国民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不派车,是不是可以说狠多人都已经对这起事故,对他人的生命感到漠然?
而隧道外面,大家讨论的已经不是怎样营救,而是该不该营救。生命的价值在经济的冲击下竟然被无限的稀释。而这样的讨论能够诞生,也说明人民本身就已经对他人的生命及价值漠不关心。
班长的意外身亡挑起了大家对正洙和妻子世贤的不满。人民内斗的时候,却没有想过谁真正地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起责任。
救援工作停下了,说明所谓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漠视真的碾压过了个人生命的价值。隧道外面的人们大概庆幸自己没有被困在里面,但是谁又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国家和同胞们抛弃的人?
即使是救出来之后,还要等待领导的过目才能前往医院。
这一次的讽刺已经不是局限于官员、媒体或是什么人了,而是扩及到了整个大韩民国。“对整个国家表示感谢”
其实韩国的豆腐渣工程远近闻名,复建崇礼门之时的新闻让人们笑掉了大牙。可是电影想说的,绝对不仅仅是豆腐渣工程的问题。坍塌的隧道只是一个小舞台,隧道外面的世界才是整个电影的核心。但是导演涉及的面过于广,导致很多问题都没有深究,让人大呼不过瘾。不过这样的设计也未尝不是导演的设置的一种开放式结局,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盘根错节的关系、问题之后的核心根本,这大概都是导演想要留给我们自己思考的内容。毕竟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听他没有说什么。若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真像是展现出来的那么简单,那可就太没意思了。
6 ) “都给我滚,你们这群混蛋”
也许是因为疫情,特别想看灾难片,韩国灾难片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敢于直白赤裸的讽刺政府讽刺人性。
漫长的17天里:
拨打救援电话时,接线员不紧不慢的态度;隧道口媒体记者只想抢到头条新闻,满眼都是利益,把生命视如草芥; 救援过程中,发现隧道隧道图纸是错误的,而且还是个豆腐渣工程;救援成功后政府官员忙着作秀拍照合影,对受害者更是虚情假意…
每一点都让人气到牙痒痒,但却是真实反映如今社会现象。不过整部剧里还是有最美心灵在的。吴达洙从头到尾都不曾放弃救援,珍惜每分每秒,用尽全力真的很让人感动。特别是为了节省时间,甚至吃了掉在地上的食物,人设在乌烟瘴气的氛围中犹如一盏明火,充满希望和温暖。
灾难剧是有他的魔力在的,让人不得不对生命充满更大的敬畏,对生活及环境产生进一步的思考…🧐
对人性、体制的批判都过于敷衍和表面了,催泪又完全不到位。
七夕夜,我眼睁睁的看着我河大爷和一只汪分享了一大捧狗粮~
如果主角用note7就可以把隧道炸開了。
虽然是灾难片但并不那么沉重,河正宇式幽默放在艰难的环境里显得那么有人情味。韩语中有一个词是最合适的形容,웃프다,又好笑又悲伤。可以放心的是并没有重复《恐怖直播》的独角戏,是完全不同的感觉。p.s, 其他短评里可不可以不要剧透结局啊!剧透是对观影体验的伤害难道不懂么?
开场五分钟就进入正题,够爽快。前半段挺好看,隧道里面的惊险和隧道外面黑媒体黑政府的讽刺幽默结合的很好。后面就开始拖沓了,各种俗套抓马煽情。
河正宇被救出来后,领导也正在赶来合影,蜂拥的记者让他说一句,他凑在救援队长的耳边说了一句,队长大声转达了他的话:“都滚吧,你们这些混蛋。”戴着眼罩的河正宇朝队长竖了个大拇指。后续报道,截取这个竖大拇指:被救者感谢政府和国民。
河正宇困在隧道里,忽见石壁上刻着许多文字图案:“五岳剑派,无耻下流,比武不胜,暗算害人”,“范松赵鹤破恒山剑法于此”,“张乘云张乘风尽破华山剑法”……
河正宇今年该拿奖了吧,当年恐怖直播独角戏竟然没拿影帝我特么也是醉了
基本属于正常发挥。好的地方是河正宇和裴斗娜之间的情感,也依赖于二人的精彩表演,另外,把媒体和政府作为主讽刺对象,还附带了关于人性,道德,社会层面的展现都不疼不痒,后面又拖沓俗套,各种bug,总体来说还是太一般...
1.“都给我滚,你们这些混蛋”,影片河正宇之外的篇幅就基本都在阐述这句话;2.可以看出影片在尽量地节制煽情的力度和长度,这也等于让韩国导演自废武功(优势),导致影片走向拖沓平庸,看得不痛不痒还不感动。
其他不说,河叔演技吊打隔壁孔侑
难道不能直接卫星定位手机信号吗。。。。。。
我老婆是裴斗娜我爬都要爬出来
从类型片角度,此片比同期大热的《釜山行》技巧更娴熟。
哪怕全世界都放弃了,她依然相信丈夫还活着;前半部分讲搜救,后半部分讲人性。河正宇和裴斗娜演技双双在线,尤其后者戏份不多,但一个潸然泪下的独白就能戳中我。PS导演跟媒体还有朴槿惠是有多大仇,这是往死里嘲的节奏啊...
前半段精彩,后半段也不觉得刻意煽情。从分水、喝尿、吃狗粮,到后面的事故、民众选择,我觉得都是真实而残酷甚至残忍的现实。另外,虽然我也当了两年记者,还是要说一句,去你麻痹的记者,去你麻痹的长官。
泪点竟然是……鸡蛋……救援人员捡起掉在地上的煎蛋用雨水冲洗了就吃掉,因为那是家属的一片心意,最后果然殉职了……遗属悲愤地用鸡蛋扔家属,谁的心又能懂谁的心呢……
只有河正宇和裴斗娜的演技可以看看了。剧情挺水的还硬拖2个小时。搞笑的是常年在韩剧里演家庭妇女的那位大妈这次来演政府首相
饿了一个多月,很好奇竟然没有把狗吃了?
两个问题:1.拖泥带水,强行嘲政府、媒体,却没有命中要害,为嘲而嘲。2.缺乏理性,抓马煽情撕逼恶性循环。再好的主题,都因此表达失效。其实完全可以拍成河正宇的独角戏,深度挖掘封闭空间和内心世界,剪得短一点。河正宇的表现仍然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