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影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查理
电影里对查理最印象深刻,从查理试图反抗大校农场主跟对军士的态度来看,查理是个反抗权威,蔑视高高在上的人,跟他的父亲一样对大校没什么好感,可见确实是父亲精神上的“继承者”,这么一个对抗权威的人被判处死刑,结局意味讽刺无穷,不过这也是英国影视的特点,(重复二等兵皮斯佛名字确实是个障眼法)但看到死的是查理还是想砸电脑。无产阶级万岁,对抗外敌德国人跟本国资产阶级的人万岁!不过听说这是小说改编的,小说更好看,有时间会看看这部小说。
2 ) 导演 你TM在亵渎原著
同是根据Mopurgo的小说改编 直接看了电影版战马 是因为相信导演 这柑橘的小说给了五颗星 电影给一颗星是因为尊重原著 小说不论是表面文字还是深层意蕴所要传达的思想 电影完全 完全没有讲述出来 整个电影战前战后都是一股浓厚的屌丝味 农村少年失恋从军记 非常惹人生厌
小说英文名为Private Peaceful 直译过来是二等兵皮斯佛 但是中文名为《柑橘与柠檬啊》 其本是一首歌 Oranges and Lemons 一首贯穿全文主题的重要线索 皮斯佛一家人 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种困境 这首歌就唱出了继续前进的勇气
原著作者是在经过多年的生活素材搜集与选择 然后一夜成书 其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小说以第一人称从这一夜某时分开始 主人公一段一段地将自己生活中重要而平凡的生活轨迹叙述出来 是生动细腻的 是温情脉脉的 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关于父亲的死亡 电影开始的一刻钟一直都在铺叙父亲的死亡 在书中这算是个空白点 轻描淡写地带过反而增强了主人公的自责痛苦 电影既不能很好地掌控拍摄这个空白点的时间 也没有从主演身上得到体现 更浪费了本应更多能突显电影主题的时间 导演难道不晓得 一连串事件最终的那个结局 都决定着作为开端事件的意义么???
关于电影中的人物 小说本身给人一种童话的色彩 好人就是好人 坏人就是坏人 查理太正直勇敢了 完全就像天使一样 狼外婆就是一脸可恶相 尖酸刻薄 Sergent Hanley就是最大的反面人物 处处针锋相对 像机器一样的冷血人物 还有Big Joe 一个特别的大哥 他眼里的病态社会都充满了人间温情 小说给予配角如此鲜明的性格形象 就是为了衬托出主角小托在成长过程中 微妙细腻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也迎合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能更加深入剖析与表现 虽然比起文字叙述 镜头下的人物内心世界更难表达 但是拜托导演 没有这个讲故事的叙述能力 也要请好点儿的演员来诠释这个角色行不行!!!
故事本身主题不是战争 但是借助一战背景 作者没有写宏大的战争场面 本身关注面就是在小人物身上 是透过战争时期的琐碎与艰辛 使意气风发的参军少年们恐惧 表达的是战争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巨大创伤 主人公一家子姓Peaceful 本身就意味着和平 同时也批判了英国政府当时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而处死士兵的愚蠢政策
电影中导演少数几个拍对了的镜头之一:查理说自己没有理由杀一个都不认识的德国人 在小托中毒气时 拿枪指着他的德国人也放了他 或多或少以为能再进一步体现主旨 结果完全木有下一步后续了。。。
小说结局查理是没有蒙上眼睛 抬头望着朝阳 哼着柑橘与柠檬死去的 不是电影镜头下两眼汪汪的受刑士兵 为何要在电影中打破查理勇敢到死的形象??查理死了 小托还在队伍中继续前进,他要活下去,发誓。莱因哈德·劳特说过:一个受震惊的人 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死亡 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沉睡未醒的力量 在面临死亡的时刻觉醒了的和活跃起来的强烈的生活意志 给予他坚定的信念。这恐怕就是查理以死亡的代价教会小托最后的一件事 唱着柑橘与柠檬 勇敢前行
关于改编 导演真的是把小说改的乱七八糟 还拍得粗糙至极 战前和战后 反反复复的几个配角人物作者不是乱写白写的 这些成长引路人人都很好地衬托和引导了主人公 电影拍不出查理与小托浓浓的手足情 拍不出皮斯佛一家温馨的亲情 拍不出主人公小托失恋的痛苦与焦灼 更没留下战争所结出的恶果给人们带来的反思 导演烂 演员差 电影劣!!!
这本应是成长类电影 只是借助了一战的环境 导演不懂 重要的不是故事所讲述的年代 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么??!!
纯吐槽 最后一句回归主题:导演 你TM在亵渎原著!!
3 ) 二等兵皮斯佛观后的一点想法
让我比较震撼的有这么几个地方:
1. 他们的母亲。两件事让我刮目相看,一个是丈夫死后的表现,既没有哭天抢地,也没有一蹶不振,对于大地主的收房子也表现的不卑不亢。我就在想,如果这是中国的一个给地主干活的人死了,他老婆会是什么样的表现,很难想象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第二件事当她的孩子想要保护老狗的时候,她也是不卑不亢地给了地主几文钱,说把这只狗买下来。总之她就是完全没有我以前心中那种唯命是从的奴仆的形象。也许我自己受到的奴化教育太严重了,😂
总之她是我心目中非常优秀的母亲的代表。
通过她及她老公的表现,我也在思考,英国人他的奴性好像就是比中国人少很多,是因为他们天生就信封人人平等吗?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他们的文化和咱们的真是相差太远了。
2. 英国在一战期间对于违反命令的士兵的处罚,包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这个是我所没有想到的,看电影的最后,查理被自己人射死的时候,我真的太伤心了💔,真的好难以接受啊。查理因为自己的善良选择了没有击杀那个上司,却被那个冷血丧失人性的上司夺去了性命,太难过了😫
对了,之所以看这部剧,是因为孩子上的国际学校要他们阅读private peaceful ,我就借机看了一下。我非常喜欢现在孩子的教育环境。通过阅读,了解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意图,去了解事实,了解历史。
相比较我孩子以前所受的奴化教育,我真是感觉好太多了。
4 ) 柑橘与柠檬啊
查理爱莫莉,爱小小托,但他更是深爱着小托。托马斯未满十六岁,意气用事,谎报年龄入伍,临阵畏惧,被判死刑。如果托马斯就这样死去,查理会失去心爱的弟弟。如果查理代他去死,莫莉会失去丈夫,小小托会失去父亲。从小到大,查理保护着小托,这一次,他选择替他死。但是,三获新生的小托真的能成长吗?他会担起哥哥的责任,在战争中活下来,告胜归乡,还是在没有哥哥庇护的生活里越来越脆弱?我愿意相信前者。
子弹射穿胸膛,鲜血染红白布,倒下的是查理。查理对小托的温柔足以让他奉献生命。
小托其实是没有担当的,又十分冲动。如果没有查理,他或许不会赌气参军,但也永远无法成长。可谁叫他是麦凯演的角色呢?我不就是冲着麦凯来的吗?我还是挺喜欢小托的…吧。
感觉对于战争的描绘还是儿戏了点,没有代入感。
今天刚刚把小说看完,还是很感慨啊!hanley真的招人恨啊!
cook!
我居然能够忘了我看过
原著中的重点情节还原挺好的,但也正是因为还原了太多细节,所以在有限篇幅内三个兄弟的成长与情感流动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有点遗憾
中规中矩吧 看到几个熟脸
年方18的麦凯凯鲜嫩可爱,其他没了
tommo为毛还不死,害死你爸不够还要害死你哥!懦弱的傻逼。
我喜欢扮演Tommo的演员。Charlie作为哥哥真是辛苦了
电影本身三星,一星给哥哥,好喜欢查理这样的男子,一众年轻的小帅哥
父亲濒死前的blink实在打动人心~tommo这个渣阿
没有原著滤镜觉得很好看,兄弟情的表现很自然,哥哥对弟弟的爱用小细节细水长流般铺陈出来,演员演的很好,没有传统的长兄如父的老气横秋,不讲大道理,但胸中自有丘壑的智慧,是全剧中最招人喜欢的角色
老牌戏剧之国,就是有精力搞些小故事啊。男主演技太吸引我了。
导演你没有找到感觉吧...
马克辛皮克穿越了。。。
快进看完了所有Jack的戏
香蕉与芭拉啊
可劲儿的黑Tommo 还是原著更催泪 不过服装好美
无感 特别是长大后的几位演员选角太失败了
能把这么好看的小说拍的像流水账,这导演够可以的。
要不是大乔偶尔哼一句我还真不知道《柑橘与柠檬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