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今天
吃惯了好莱坞火锅的我们,不妨尝一下这颗田间地头掏出来的香瓜,清香且微甜。
影片本身,不似如今商业片的高潮迭起,很平淡的叙述竟有一丝纪录片的味道。
演员是真的好,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才能体味出女娃夭折时女主的爆棚演技。所有所有的母爱,都凝结在了艾丽娅在孩子袖口的那一咬。刹那间击穿了我的心。那份真情流露的质朴,就仿佛我们童年的稚嫩,在今天是如何也找不到了。
2000年1月1日。昨天
那一年的你是否也在担心着千玺虫,却不知道它是个什么虫?那一年的你是否也抱着三色杯,不知哈根达斯为何物?
但是那一年上映的这部电影,却和如今讲国共战争的电视剧神肖酷似。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
很想看看再过20年,我们是不是还在播着鬼子是傻子,国名党是猪的片。
1949年10月1日。历史
剧中经历了孩子夭折的女主,半生后才与丈夫再会。那可想而知,当年有多少个家庭,分开了就是永别。战争的残酷,不单是生命的逝去,也折磨活着的人。那是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是每一个无助时候都足以落泪的辛酸。
而如今,我们有高铁有移动支付有王者荣耀。却没有深刻的爱国教育。
是不是可以,少一点手撕鬼子,少一点手榴弹炸起来像榴弹,也少一点GDP8%增长,少一点赶超美国。
在部分教育发达地区,逐步放开对历史的禁锢。解剖当时日军的东亚战略,分析国民党面对的国际关系。这可能会帮助影视行业拍出有深度的东西。也能帮助那些位穿上日军军服拍照的东西知道自己是谁。更能帮助部分台湾岛民知道祖宗是谁。
英雄,无语。。。。。。
恩还好!主旋律都还好!
项与年算是度过了曲折的一生,那个同行的刘哑佛找不到太多资料,结局是1939年4月牺牲在转移路途中。与电影中林美丽不同的是原型人物是监狱内自缢身亡,不是被枪决。
看了感叹当年做地下工作的共产党人真的不容易,做他们的家人也不容易。另外发现细妹好好看,声音好好听。
还行吧,最后那块好讽刺
2002.01.12
上初中时学校包的第一场电影,影响最深的就是电影中女地下党林美丽的死,我现在依然觉得很好看。
当年学校组织看的,后来在电视上又看过一次。这可以说是国内最后能保持本分的谍战片了,再往后的谍战片都变味了。听说这部电影曾引起过原著作者(主人公原型的孙女)的非议,查了一下主人公原型的生平感觉电影这么改编确实也不妥。我记得以前看过纪录片了解到,这类人到最后很可能就真的敌我不分了,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平时都是不用真名的,导致他们的事迹经常不为人知,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让他们后来反而成了受迫害的对象。或许《永不消逝的电波》这种才是这类人最好的归宿。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看的。。。
喜欢给小女儿买头花的镜头
也许若干年以后,有那么一群拍电影的忙来忙去,为了再现我。
学校组织看的 只记得 于荣光 红狼
了不起的电影
虽然主角原型是项与年,但是主角和其家人的经历应该是融合了当时地下党人遭遇的种种可能。 电影里感人的情节很多,比如林美丽从容赴死时的那回眸一瞥;女主看到曾经误以为是丈夫情人的林美丽,原来是地下党时眼里的震惊和愧疚;女儿被饿死时,母亲心如死灰的那一咬;主角为了通过哨卡,用石头毁坏面容;干了半辈子地下党的老哥俩在老人院相见时,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再多赞美的话在革命先烈的面前都是那么苍白,只能说那时候的无名英雄们太伟大了!
好吧。。
影感。侯勇只出现了那么一两下,演技真不错。
好 爱国的片子啊
主角的原型为了混过果脯的检查站,一发狠敲掉自己四颗牙齿。
囧 信也好 不信也好 这竟然是我的第一篇影评 "论塑料花的无机性"
语文课看的。很少有电影把我看到瞌睡。不过也能证明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