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发明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里程碑,铁路是工业文明最显著的标志之一。铁路改变交通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千百年来城乡人民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塑造了一系列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和文明。因此,有着悠久铁路历史的国家和地区都孕育并留下了与其铁路历史、线路网络、城镇发展、社会生活相关的印记,今天看来有些甚至形成了独有的品牌和特征。这其中,日本的铁路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每一条线路和每个站点,成为重要的旅游线路和景点,每年有很多游客搭乘各种快车慢车,沿途体验或追寻那些风景、美食、人文风采~~英国作为最早的铁路系统国家,同样形成了积淀丰富的铁路文化,约克郡的铁路博物馆举世闻名,还有那么多与铁路相关的故事、小说和电影,比如赫赫有名的《哈利波特》里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魂断蓝桥》的滑铁卢车站等等。那年去英国乘火车旅行,从帕丁顿车站出发,到牛津剑桥、约克、再到湖区、爱丁堡,转乘的便捷、快慢车的组合、车厢和车站的那种古早经典的感觉,令人瞬间穿越时空、在科技网络时代就能扑面感受到大英帝国那种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巅峰时期的那种维多利亚的古典和风情~~
中国的铁路也是百多年来国家和民族曲折前景的重要见证者。厚重万千,毋庸置疑也无力展开,此处不表。
《四等小站》用一部90分钟的故事,围绕着“枫桥”这个令人神往的站名的山里小站所发生的平常而又多姿多彩的琐事,展现了1980年代小站和其所在的山区小镇的原生态风貌、淳朴善良的人们和互帮互助、追求快乐幸福的美好愿望和为之付出的种种努力。关于影片的综合印象,短评中有很多精彩的评论,对于这样一部独特的铁路喜剧片我觉得相当不错了。这里受某位铁路情结留言的启发记录几点片中体现的中国铁路人文风情的感受:
——四等小站是不是铁路系统最低的级别?反正是客货混跑的线路,绿皮车里人挤人想起来是挺难受的、看起来却很亲切。最喜欢那种慢车的餐车,可以坐在上面点餐慢慢喝啤酒看着窗外风景一路飘过,天南地北时间过得快~~现在坐高铁动车就无福享受了哦~~似乎应该设法如前所述将不同等级线路和服务多元化结合起来,满足商务、旅游、区间来往等不同需求,潜力巨大啊~~
——枫桥站设定大约是在当年的福赣线上吧?山区小站是落后的山区乡镇对外的主要通道,成为了当地最繁忙、最有城市化气息的场所,按照今天网络节点的角度,它们就是拓扑意义上的大城市的延伸。站长的社会地位和公共影响力是当地“名人”,片中站长的协调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客观历史现实,也是不得不在工作中灵活应对小站的各种非模式化需求时要灵活应对、发挥人的创造力的主观要求。郭队长的角色是正派、真诚的,难免有些主观强势,我觉得是当时铁路在交通资源稀缺时代的地位使然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个小站站长,面对矛盾、正面促进了很多有益的人和事,总体上还是非常不错的。换个角度,这样的站长做的还是真有意思啊;既能服务乘客,又能参与改造促进社会发展,很有意义啊~~
——四等小站的配套仓储设施标准是多少?我无从查起。看来原有的站台露天仓储是适应不了当地拨乱反正后生产发展的需求的;室内仓储应该配套很小,所以才会出现到处借仓库的情节。按照大城市早期的候车式站房模式,候车室也有一定的座位空间。尤其在山区用地紧张,无论客用候车和仓储空间都应该还是要适当控制的,这样,与粮食、工厂错峰相互使用仓库是应该考虑的。不能拘泥于计划经济模式各顾各的,站长的协调使用,反而是市场模式的一种初期方式,应该予以支持。未来铁路线路网络更加密集,物流仓储更加专业市场化,通过式候车(无论客货)都是大趋势~~
——围绕站点发展在地化的产业,利用当地养殖的凤头鸭就地加工后再运出去,这是相当先进并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致富发展方式啊~~电扇厂引进城里顾问、学习科技文化求发展的做法,也是后来浙江模式的典型做法吧?一个小站做了有益于当地战略意义的好事,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TOD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高大上又接地气啊~~做好凤头鸭,解决当地就业问题、进一步树立品牌发展美丽乡村,这简直是无比美丽的蓝图,这样的小站越多越好~~
补充几点关于人物的印象:平原游击队郭队长一副国字脸标准好干部;程素琴(之前看过《烦恼的喜事》里的亲家母)饰演的站长老婆胖大娘超有喜感,眉眼里尽是笑意,让人忍俊不禁;李丁演的副食店吴经理是个小聪明却运气不好的囧角色,与《顾此失彼》里他演的局长还有点神似了;王伟平属于类型化表演了;张金玲平平稳稳没有太多发挥余地;奇梦石也是大家风范演了个妥妥当当的粮站站长,好歹和郭队长对手相当~~给鸭子灌酒精保持安静,我这看的也醉了~~
上影厂实力有保障,影片流畅顺当,将几条线交织组合的清清楚楚、有始有终,小中见大、笑中带泪、举重若轻、皆大欢喜~~一部好片:
四等小站,山里人家,
事无巨细,邻里相帮,
青山绿水,共谱兴旺,
吾土吾民,意浓情长!
流水不腐啊,生活是什么?就是有奔头,有目的,别扣帽子,别订调子,我们只是想一点一点的让我们的生活我好起来!
多么昂扬 意气风发 朝气逢勃的年代啊。轻喜剧,又有时代风貌,又有矛盾又可爱。李丁老师在80年代初就是那个样子。怎么就没年轻过呢。
高铁上看的,很古老
多线平行叙事。众多线中,顾问工程师这条线好像有些蛇足。
新锦上添花,李向阳平原调到山区
推荐的简直不能再推荐!太经典!导演的文化境界和艺术手段都是一流!
1996
一直等待李丁老爷子的黑化,却没等到。整片没有一个反面人物,却能把冲突和矛盾处理的有声有色,歌颂改开主旋律的同时又能避免假大空,算是极有人情味的片子,很难得。
海报画得不行,虽然主旋律,但是挺好看的其实,充满生活气息,充满希望,改革开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就喜欢看这样的老电影,配乐和那个时候的画面
标准80年代片小环境、大社会的玩法,~咧~
剧作手法虽然陈旧,但是有意思,节奏快,变化快,虽然不能细细思索,最后看到happy ending 还是可以会心一笑。
枫亭 这一站听名字就美哭了好吗
经典!拍得很有范儿,站长老司机,我服[坏笑]
84年,唉
虽是四等小站,也是一个小社会。片子的视角很有意思,特别是如我辈对于铁路不熟悉的话,是一个了解该系统的好渠道。片子对于文革造成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有所触及,有一些思考。
三星半吧,李向阳演的,挺有生机的片子。
小小的《四等小站》,经典的故事,在动车上看到的老电影,很有问道。回来就搜来看看。为什么网上这么经典的电影这么少了。到处都是视觉垃圾的电影。有人味的电影与越来越少了。慢慢搜集。
特别喜爱生气勃勃向上的年代的味道 这股不必计较情节只顾背景框架的认同情怀恐怕就是时代的烙印 往后的人无法理解就如同我们无法代入祖辈们对神剧的钟情 (原来奇梦石和蓝天野好难分辨)
挺有意思,虽然表演痕迹挺重,但相比现在的电影。还是用心的,有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