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的《天國逆子》,據說改編自真實事件,以及張成功相關的報告文學《苦海中的泅渡》,後者的題目,容易讓人想起日本電影《追捕》的原著小說,西村壽行的《涉過憤怒的河》,而《天國逆子》這個電影名,實在也是日本味十足。嚴浩與許鞍華這兩位新浪潮幹將,有一種獨特的本領,就是能把內地題材的電影,拍得就像是內地導演的作品一樣,我不知道這算是主動的入鄉隨俗,還是自我特色的被動打折?
《天國逆子》看起來是個很虐心,很懸疑的故事,但實際上並不複雜,也不能算太罕見,畢竟謀殺親夫的事情,並不是一個很小概率的事情,特別之處只在於兒子十年後想明白了,要告老媽。這也就好比,武大郎在被潘金蓮與西門慶毒殺時,武松跟鄆哥一般,年輕尚小,不太懂事,而等日後做了都頭後,回過頭來告嫂子和西門慶,所謂長嫂如母,《水滸傳》中武松實際上做的,可比“告母”激烈多了。我之所以說《天國逆子》的故事,本質上並不複雜,還在於過程中,只有一次轉折,那就是警方開棺驗屍,起初只查砒霜,而沒有想到去查老鼠藥,於是引起了一些親情與法理之間的糾葛,除此之外,這部《天國逆子》的故事涉及面非常小,幾乎就只是家庭內部的矛盾。雖然在影片最後,打字幕顯示事後很多群眾給男主人公,也就是那個兒子寫信,其中一半是支持他的,另一半是批判他的,但這麼一句含糊的字幕,顯然無法讓這個故事變得更有社會性,以小見大,甚至顯露出一個時代的橫截面。
日本電影《楢山節考》之所以特別,在於背老人進山等死,是當地一個習俗,而不只是個別現象,而像前段時間把老媽活埋那事兒,這跟內地這邊很多所謂光怪陸離的社會事件一樣,就算能拍成電影,也應該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會是極好的素材與養分,因為那只是局限於一人或一家裏的“特殊”事件,很難將事件的“意義”昇華,從而輻射到更廣的地區,與更多的人身上。
我沒有看過那篇報名文學,而據說當時的真實案件,跟電影裏表現的似乎沒有太大的出入,尊重所謂現實,當然沒錯,但如果這個現實相對來說很“平淡無奇”,那一味的尊重,只是在片面機械的理解現實主義風格。更何況,看完影片,我也不覺得片中這個兒子有多麼的逆子,如果他媽媽殺的是外人,或者是別的罪過,那他舉報,從最傳統的親情角度來說,可能還有一點點逆子的味道,而被殺的是他爸,這個逆子的帽子戴的實在有點太隨意,他不告媽,難道就不是逆子了嗎?畢竟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難道《天國逆子》這個片名,是指這個兒子,不管告不告,逆子都是當定了的意思嗎?
除了這對母子,弟弟妹妹,繼父,還有閃回裏的父親,在家之外,著墨較多的也就是那個員警,而他最大的特點,也就是因為上過一回當,於是接下來抽每根煙之前,都把前面一段掐掉,開始那兒子遞過去的煙,他都不接,後來接了,表示兩人的關係近了,有了些信任。但也僅此而已,這樣的小動作還出現在繼父的身上,他每次接過煙後,總是習慣於放到皮帽裏,而這個小動作竟然還成為十年後被賣老鼠煙的攤販認出來的關鍵證據,但不能不說這點有些牽強。我當然明白,即使是在當年,表現員警的戲份還是得極為慎重,但正如我剛才所言,這個故事如果僅僅局限在一個家庭裏的兒告母殺父案,那就有點太狹隘了,我的第一個設想是,將員警查案本身,也跟所謂“以下犯上”聯繫起來,就是說十年前這起案子是一個老員警辦的,而這個老員警和目前正在辦案的這個相對年輕的員警間的關係,沒准是岳父和女婿,或者只是當年名義上的師徒,老員警教過“小”員警很多東西。老員警快退休了,一直以整個職業生涯從未抓錯過人,放過壞人而得意,但他這個紀錄,因為兒告母案的發生,有可能在退休之前被“小”員警的追查而改寫,也就是說,不僅是兒子在“對抗”上一代,連員警自己也在“挑戰”老一輩……
第二個設想方案,是設置一個特別關鍵,以及需要思辨的情境。原片中兒子是突然從部隊裏回來,不是為了過年,而是告母。他小時候曾經想去告過,還自己寫了一篇錯漏百出的狀紙,但回家後,母親從繼父那邊回來了,一家人似乎又團圓了,於是當年還小的他,放棄了告狀。但問題還在於,為什麼在電影的開頭,他就又重新燃起了告母的熱情呢?電影裏不交待,似乎也無法交待,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所謂文藝片的開頭,對於關鍵情境設置的習慣性漠視。而我的想法是這樣,不是兒子一直想告母,而是母親在一個特別的時候對兒子吐露了真相,比如說母親後來患了重病,臥床不起,渾身疼痛,生不如死,她快受不了,希望安樂死,但得兒子同意。可兒子怎麼可能下這個決定,母親沒辦法,只得祭出殺手鐧,說了當年殺夫的真相。雖然兒子當年也有懷疑,但畢竟年紀還小,不諳世事,但現如今,母親所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相?還是只是希望他對她實施安樂死,從而獲得解脫?兒子陷入比電影中更加煎熬的困境中,最後只能告母,讓員警來發現真相。與此同時,村裏,以及社會上的人,對安樂死,以及兒子揭發母親的事情,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員警開始時發現母親無罪,這樣安樂死就更不可能了,而接下來因為一些原因,母親的病有了起色,而兒子幫她複健,兩人關係前所未有的融洽,最後母親奇跡般的恢復了健康,似乎一切都很完美,但這時兒子,或者員警發現了新的證據,證明了母親當年真的是謀殺了親夫,她的健康白恢復了……
當然第二個設想方案,更側重於安樂死這個概念,而在逆子這個片名主題本身,側重的並不是太多,那還有第三個設想方案,就是沒有安樂死,但還是由母親的嘴裏先說出實情,她不是在病危,而是在死前吐露的,而且話還說完,便駕鶴西去了,把這個燙手的秘密傳給了兒子。這事要不要說出去,還是塵歸塵土歸土?又是個兩難的選擇,但問題是,還有個之前已經跟母親分開的繼父,他還活著,兒子不能不追究,也就是說把原片中子與母之間的生死糾葛,“轉嫁”到了兒子與繼父之間,他告了繼父,接下來還是像原來電影中那樣閃回一大段,警方先是查不出有毒殺的跡象,後來又查出來,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在查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更大的發現,其實繼父並不繼,而是生父,也就是說,到頭來兒子雖然幫養父報了仇,但卻讓生父被槍了斃,而這個繼父變生父的秘密,可能就是他母親當初臨死前沒有講完的後半句話……
當然可能會有人說,第三個設想有點“狗血”,很多自認為是文藝片,或另一種說法是藝術電影的編導,都是第二本能的拒絕這種最基本的戲劇衝突,當然TA們一般也不接受,或想不到不太狗血的戲劇衝突,於是便只能一味的平淡與原生態。而其實像這種小輩告父母的戲碼,最與時俱進的例子,就比如2009年的《姐姐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講一個小女孩之所以被生出來,是因為姐姐得了血癌,而她天生就可以為姐姐提供臍帶血白血球肝細胞骨髓……後來她無法忍受自己只是一件救命工具,於是把父母告上了法庭……這種故事是不是太新鮮了,太沒有像謀殺親夫這樣的事情那樣,經過幾千年的時間考驗與沉澱,太奇技淫巧,太戲劇化了,沒有平淡綿長悠久沉寂的藝術性?
至少我不認為是這樣。
浓油赤酱伦理风,真难以想象这是94年的剧。母亲弑夫,儿子告母,它将人性挣扎和道德规则的两难境地,细腻地刻画出来,是对始终自孝道为先的传统儒学的挑战和反思。
本片对矛盾冲突的运用也可以成为教科书,大量的长镜头,在气氛营造,节奏把握方面,可供学习的有很多很多。叙述流畅,导演的镜头有着最原始的粗犷野性和生命力。
片名极好,藏中有露含蓄蕴藉,正如本片对情感碰撞的拿捏,恰如其分、真是火候,不至于煽情到滥情的地步,也不至于高大全到反常。至臻化境,其味隽永。
太阳底下无新事,1994年弑夫的妻子没能逃过法网,2018年不堪家暴泼下热油的妻子也照样被判决一死。与此同时,家暴致死的男人们,董珊珊的丈夫却只需要付出7年的时间,更多家庭的暴力和虐待被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妥善掩藏。
简直是尼玛莫名其妙
风格类似于《血色清晨》和《喊山》
伦理上的深沉反思。斯琴高娃、巍子、庹宗华的表演已经堪称完美。导演严浩凭此片在1994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可谓实至名归。这里的叙述流畅而有节奏,镜头简洁,影像风格大气、粗犷、扎实,有种不可遏止的生命力与原始气息。 8
严浩的《天国》给人以无比的真实感,故事也许有可能发生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身上。
6/10。父权社会对女性正当追求的粗暴压迫。父亲为人师表却视离婚为笑柄,明知妻子与救命恩人有染也要在公众面前遮丑,儿子维护父权而抢走钱箱、踢倒改嫁的母亲带走弟妹,把不掌握文化的母亲宣判为不得好死的杀父仇人,欢聚卡拉OK那场亲情宽恕的戏预热了悲剧转折,扔掉毛衣意味着他永远不能理解娘的罪。
这部片子很让人压抑,其实这个故事题材,放在当今社会算得了什么爆炸新闻啊,可在当时那就是‘中国首恶之家’,一个香港导演能把这个故事讲成这样,写实细腻,已经挺不容易的了,尤其加上那音乐,感觉更加黑暗邪恶,都有点帕克导演的味道了!
将人性挣扎与道德规则的两难境地,用细腻的笔触、稳重的情感及强烈的艺术责任感刻画出罕见的华语新高度。
片末打的是长影协助拍摄,不过演职员表里看到很多长影人的名字。片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很好的还原了东北农村的场景,其中有很多亲切的细节让人回忆。前半部的悬念与后半部的抒情,道德的困境。遗憾的是有些配角表演太硬,台词也过于刻意。情绪要能再留一些就好了。三星半
一個充滿了內在焦慮和危機感的故事,内裏充斥了很多衝突與矛盾,既有道德倫理的,也有法律與人情的,通過兒子的選擇來反映這些社會行為規範與準則和人性之間的對立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法律甚至道德是一種反人性的存在,它外顯為一種具有壓力性和強制性的束縛,并進而內化為一種內在的行為規範。
没有赢家的审判,妻子和情人合谋杀死了丈夫,但他们终生遭到良心的谴责,也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最终自食其果。儿子告发了母亲,换来的却是一生的痛苦与自责。原本只是报纸民生版里常见的法理情理相冲突的小故事,却拍得异常沉重压抑。作为一个香港导演,严浩把电影拍得完全没有一点港味,实在难得。
大友良英的配乐把电影提高了多少个档次,斯琴高娃的表演已经找不到痕迹了...
上映时记得还挺轰动有争议的,电视也放过,香港导演严浩把我想象的东北拍出来了,表演俱佳,最后那半小时伴随大友良英的配乐不煽但又残酷至极,真实复杂的情感向屋里的热气那样往外冒,但心已像外面的冰天雪地拔凉拔凉的。要不是以后再也不想看了就打满分,好片不推荐。moma胶片
逢人但抽半支烟,未可全抛一片情。太阳有黑饵,天国逆子心,原来人间滚滚红尘,似这般都付与似水流年
伦理剧的巅峰
难以置信——居然是香港导演的作品。严浩几次处理大陆题材都一点不“隔”。毫无港台痕迹,除了庹宗华偶尔暴露的台湾国语。这应该是华语片中蓝色滤镜用的最到位的一次。大友良英的配乐,升级了电影的强度,值得五星。妻子杀夫,儿子为父复仇,执着十年终于将母亲送上法庭并判处死刑。如此伦理片今日大陆不复闻矣,可能是网络时代刺激性新闻太多了……
昨天看到《归心似箭》就想到这部十几年前看过的电影,当时片尾那一幕真是撕心裂肺,难以忘记。今天翻出来才发现竟然是严浩导演的。
严浩是个好导演。
这片儿弄到真的不容易~~
dpxj9auz# 天国逆子.B.dat e7z1rxp5# 天国逆子.A.dat
比《秋菊打官司》还令人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