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969年,在妻子的鼓励下,自由人亨利·查理叶(Henri Charrière)怀着忐忑的心情出版了记录了他8次越狱的自传。
38年前,他被判终身监禁,并被送往号称人间地狱的魔鬼岛(The Devils' Island)。
自传以他的昵称命名——《巴比龙》(Papillon,法语意思为“蝴蝶”)。
亨利胸前的蝴蝶纹身陪伴了他一生,他说纹蝴蝶是因为他喜欢自由。
自传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
在法国称霸21周(5个月)畅销书冠军,单在法国就卖出150万册,在全球被翻译成21种语言出版。
许多人评价“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越狱故事”。
然而很快,一些记者对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魔鬼岛活着越狱?这不可能。
亨利的书由“自传”被改称“半自传小说”。
接着,好莱坞以50万美元买下电影拍摄版权。
1972年,电影由凭借《巴顿将军》横扫奥斯卡7项大奖的富兰克林·沙夫纳(Franklin J.Schaffner)指导,主演是当红影星史蒂芬·麦奎因(Steve Mcqueen)和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1973年7月,亨利因喉癌去世,他没能看到这部电影(12月16日上映)。
在弥留之际,他还发誓:“我的故事是真的”。
后来,人们把这部电影称为“最伟大的越狱电影之一”,它比《肖申克的救赎》早了22年。
2018年,电影被翻拍,这部电影就是《巴比龙》。
比起1956年经典的《死囚越狱》和高达9.2分的《洞》(1960),原版的《巴比龙》算不上是越狱片鼻祖。
但它却是让探长最震撼的一部。
旧版的《巴比龙》堪比《肖申克的救赎》,但年代略显久远。
新版由大家熟悉的查理·汉纳姆(Charlie Hunnam)和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主演,可看性更强。
但至今距离《巴比龙》一书出版已经过去50年,一些疑问成为世界未解之谜:
8次越狱,到底是真是假?
一个被判终生监禁的囚犯怎么能有这么好的文笔?
法国真的为了掩盖丑恶行径篡改事实吗?
但看完电影,你可能会反问:这都重要吗?
1930年,法国巴黎(以下内容有剧透)。
亨利专偷保险柜,他手法高超,因胸前纹有蝴蝶,道上人称“巴比龙”(Papillon)。
他的母亲在他10岁时去世,17岁他加入法国海军,服役两年,随后入行做了飞贼。
电影中他有个妓女女友
1931年,亨利被抓,但罪名不是偷窃,而是谋杀。
他被指控谋杀了一个皮条客,虽然有女友作证和他过的夜,但没人相信一个妓女的证词。
后来记者查阅监狱资料显示亨利也是个皮条客,因为一点小钱杀了个同行,但亨利坚称他被陷害,资料是伪造的。
亨利被判无期,发配到法国在南美洲的殖民地,法属圭亚那(French Guiana)。
也就是传说中的巨型监狱。
法国人认为罪犯是被毁掉的人,即使刑满释放或者改邪归正也是下等低劣的。 所以他们决定把罪犯都流放到殖民地,一方面为殖民地提供免费劳动力,一方面可以永远摆脱这些人。
从宣判的那一刻起,越狱就成为亨利的执念。
所有人都知道,去圭亚那的囚犯有去无回。
1852-1939年间,流放到圭亚那的囚犯约7万人,活着回来的只有约1.7万人。
被流放到圭亚那的人中,每4个就有3个试图越狱。
但他们上了船才知道,比起越狱,先要活命。
开往殖民地的船上,床位远远不够,囚犯只能睡在冰冷的满是排泄物的地板上,很多人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死了。
在船上,亨利认识了制造假币入狱的富豪路易斯·德加(Louis Dega)。
他做德加的保镖,德加做他的提款机。
至于他们怎么带钱,能带多少,在于他们的下体能塞进多大的东西。
亨利自己的下体塞了5400法郎,他先是花500买通狱警被安排了一个轻松的工作,然后用2500法郎买了一艘帆船。
关押囚犯的监狱在距离大陆9英里(最近距离,约14.5公里)的岛上。
到达后是“新人培训”:第一次越狱,如果活下来,将被处以2年单独禁闭,再逃,单独禁闭5年,再接下来就是送往魔鬼岛的无期。
对于狱警来说,他们都懒得抓,看见逃跑的直接射杀。
岛屿有三个: Saint-Joseph圣约瑟岛 Insula Royale鲁尔岛 The Deils' Island魔鬼岛
人们质疑亨利,主要是因为在这里逃跑是不可能的。
不说坚固的牢房和手铐脚铐,以及杀无赦的看守,小岛的环境就构成天然的屏障。
监狱之外是热带雨林,毒蛇、毒蜘蛛、吸血蝙蝠遍地都是,有时它们甚至拜访监狱来寻觅食物。
穿过热带雨林,就是大海。
饥饿的鲨鱼整日在小岛周围游弋。
囚犯死后不设坟墓,只敲几下丧钟,然后尸体会被抛进海里喂鲨鱼。鲨鱼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听到钟声便会发疯似的寻找人肉。 讽刺的是,有些吃掉尸体的鲨鱼会被捕到,然后被做成囚犯的荤菜。
越狱=送死,而不越狱=等死。
囚犯白天要当奴隶做苦力,累死个人是家常便饭。
晚上,囚犯睡在60人的牢房内,而且还要被拷上脚镣。
亨利和德加睡在一起,如果没有脚镣,娇嫩的德加可能早早就被强奸致死。
囚犯被拷在一个长长的铁棍上,这个铁棍叫做“正义之棒”(Bar of Justice)。有了它,才效防止了打架、强奸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监狱不是一个终结犯罪的地方,相反这里成为黑暗和邪恶的滋生地,被称为“人间地狱”。
但就在这最黑暗的地方,亨利和德加的友谊让人看到人性中的光芒。
为了保护德加,亨利殴打了看守,他因此要面临2年的单独禁闭。
单独禁闭才是最反人类和最让人抓狂的地方。
它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折磨,更是要在精神上彻底击垮人类。
监狱禁止发出一切声响,甚至禁止自言自语。 这里被称为“人类吞噬者”(The Devourer of men),因为许多人在这精神崩溃,出来后再也无法正常生活。
新版为了加快节奏,做了大量删减。
但这里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250个牢房,房门有4英尺厚。牢房顶部是铁栏,看守在上面走动,有时他们会低头朝牢房吐痰或撒尿。肺炎、疟疾等疾病肆虐,吸血蝙蝠和超大的毒蜈蚣是常客。
每日伙食不过是清水加几片蔬菜和豆子,几个月减肥减成萝卜干儿不是梦。
为了活下去,亨利每天把肮脏的水汤喝的精光。
“整个社会已无意帮我,甚至不在乎我值不值得被拯救。整个世界将我抛弃在远离希望的深渊。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杀死我,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巴比龙》节选
德加贿赂了狱警,偷偷给亨利加了餐,但被发现。
亨利拒绝透露德加的名字而要接受最严厉的惩罚——食物减半,剥夺一切光照(俗称小黑屋)。
炎热寂静的黑暗,无声又压抑的墙壁……
一般人熬不到2年,死的死,疯的疯。
每个月囚犯都要像老虎一样,把头伸出笼子,接受毛发处理,这些牢房因此又被称为“老虎笼”(Tiger cage)。
原版中,有触动人心的一幕:
一天理发,亨利看到了隔壁的老头儿,他疯疯癫癫,冒死低声问亨利:我看起来怎么样?你必须告诉我,不然我不知道。
老头看起起来已经病入膏肓,但亨利还是安慰他说:很好,你看起来很好。
下一次理发时,那个老头再没露出头来。
又过几个月,亨利已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几近崩溃,但他仍没说出德加的名字。
再次伸出头,亨利成了那个病入膏肓的疯子,一遍又一遍问隔壁:我看起来怎么样?
被删掉的,还有对亨利的终极拷问。
亨利在梦境中坚称自己无罪,但在梦中的荒漠里,判官说出他真正的罪行:浪费生命。
亨利突然呆住,喃喃地说:判得对,判得对……
《巴比龙》,1973
这一幕看似没有太大意义,但却是神来之笔:
亨利突然清醒:一切浪费生命的存在都是人类的原罪。他不能死,他要出去,他不能把生命浪费在这里。
他坚守意识和意志的最后防线,拒绝向惨无人道的惩罚和规则臣服。
在黑暗的牢房中,他冲着高高在上的看守呐喊:
看看我!我在吃虫子!但我还活着!
熬过了2年单独禁闭。
亨利出来后开始和伙伴策划逃跑。
为了凸显亨利和德加的友谊,影片调换了顺序,实际上,亨利在入狱42天后就为第一次越狱做好了准备。
现实中,1937年11月27日,亨利和伙伴实施了第一次越狱。
具体怎么越的狱,探长不剧透。
他们找到了2500法郎买来的帆船,驶向委内瑞拉。
航行了1800英里(约3000公里)后,他们被哥伦比亚的警察抓住。
亨利被关在Rio Archer的普通牢房内,他仅用数天就松掉了牢房窗户上的铁栏再次逃跑。
在委内瑞拉边界,他遇到了一个Guajira的印第安部落,并娶了两个老婆。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已足够安逸,但这不是亨利想要的正常生活。
7个月后,他再次启程。
不过,他被修女出卖。
这次,哥伦比亚人直接把他送到了位于Baraquilla的最高级别监狱。
但这没能阻挡亨利越狱的脚步,他偷来药水,迷倒狱警,从近10米的高墙上跳下,但因为摔坏脚踝而被抓。
1935年5月,他被送回圭亚那,接受上文提到长达2年的单独监禁。
1937年6月,刑期结束。
从黑暗中归来后,亨利开始自己偷偷造船。
他把船藏在附近的墓地里,但被同伴告发。
接着,他又被送回单独禁闭。
1939年,二战爆发,小岛的监狱系统仍运作正常。
1941年,熬过第二次单独禁闭的亨利被送到不可能越狱的魔鬼岛(在此岛上关押过的人不超过50个)。
这里都没有高墙,因为周围的海水激流和鲨鱼就足以致命,下海就是死。
三个岛屿中魔鬼岛面积最小的,仅35亩(约3.2个足球场)。犯人住在石头小屋内,食物通过绳索从隔壁岛上送来。
一次次的越狱,一次次的严惩,活下来就已经是万幸。
德加早已放弃,他的信念已被磨灭。
此时的亨利已满头白发,却依旧每天望向远方。
突然有一天,亨利说自己发现了规律。
激流虽然致命,但第七波的激流恰好可能把他安全的带回海中。
德加说,你八成会死,亨利说,那又怎样?
亨利用破衣服和椰子壳做了个木筏。
晚上10点,天正黑,他等到了第七波激流,然后,一跃而下。
电影中是白天,实际是夜晚
历经36小时,亨利摸到了陆地——圭亚那(不是法属圭亚那)。
他在圭亚那被囚禁一年后释放,成为合法公民。
1945年,他定居委内瑞拉,并和丽塔Rita结婚,在首都他们开了一家叫做Grand Cafe的餐馆。
1947年,三个岛屿上的监狱被永久关闭。
许多被拯救的囚犯都住进了精神病院,他们精神恍惚,很少说话,有的时常独自突然流泪。
医生说,那是个可怕的地方,被关过的人,即使肉体出来,灵魂也被永远的关在那里。
1969年,亨利·查理叶重回圭亚那监狱。
在一间满是指甲抓痕的房间内,还能清楚的看到地上他刻下的名字——巴比龙Papillon。
1970年,亨利的谋杀指控获得特赦。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台词,用它来形容巴比龙最为合适。
比起精心设计的《肖申克的救赎》,《巴比龙》更简单也更纯粹。
多年的孤独与黑暗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为了自由,抱着一带椰子壳,他就敢跳下悬崖,向死而生。
作为一个囚犯,巴比龙对生命的执着,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压迫的不屈与反抗感染了许多身在监狱之外的自由人。
新版中有人问巴比龙,为什么?
你活着是为了什么?
巴比龙没机会说话,探长觉得,如果回答,巴比龙会说:
为了享受生命,为了享受自由。
参考资料:
[1].Prison Breaks - Papillon The True Story Documentary
文/探长
2018.11.11/青岛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或保存图片,然后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后台回复巴比龙,一起来追剧~)
在典狱长的心中,恶魔岛是一个无法越狱的天然监狱,在两次单独监禁的且长达7年时间的暗无天日的精神折磨之后,巴比龙挺了过来,因为他心中的越狱念头一刻也没有被打消,同时自己被冤枉的案情也让他心有不甘!他和好基友德加越狱两次均告失败,肉体上的折磨和精神上的打击,让德加慢慢失去了逃出去的斗志,而巴比龙却不放过每一次机会,他们来到了恶魔岛的悬崖边,这里无人看守,因为跳下去非死即残,就算侥幸活着,也很难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逃离。巴比龙发现了海洋潮汐的规律和大陆的方向一致,确定再尝试逃离,德加暗暗放弃了,但是还是陪伴好友一起制作漂流筏,并把自己的心意和画作留给了龙,巴比龙这次终于成功了!多年后他回到法国要求出版他的回忆录,揭露当年在恶魔岛的黑暗历史,带着他好基友德加的那幅画……
无论环境如何,一个坚定地信念才是支撑人跳过墙垣的强大理由,勇敢的人是心智的强大,而并不浮于表面……
(这部以自由为信念的电影,让我极为震憾,但我比较懒,静不下心写东西。以上是openai的Chatgpt所写,一字未改,能基本代表我的想法。标题是我自己的)
电影《巴比龙Papillon》是一部关于人类追求自由的经典作品,它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灵。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了主人公亨利·查理尔斯(Henri Charrière)在法国被错判入狱,他决心逃离并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逃亡之旅。
在电影中,亨利·查理尔斯由查理·汉纳姆饰演,他的表演极为出色,能够将亨利·查理尔斯内心的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在这部电影中,观众不仅仅是看到了亨利·查理尔斯的逃亡历程,更是看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他遭受了各种各样的苦难和折磨,但他从未放弃追求自由的信念,始终坚定地追寻着他的梦想。他与狱友路易斯·德日特(Louis Dega)一起,设计了多种逃脱计划,不断尝试逃离狱中的囚笼,最终在非洲的一个小岛上找到了自由。
导演迈克尔·诺伯特(Michael Noer)在呈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人类追求自由的深刻理解。他通过镜头、音乐和场景的运用,将观众带入到了那个充满苦难和希望的时代。电影的故事情节非常紧凑,节奏紧凑而不失深度,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深入感受到亨利·查理尔斯内心的苦闷和坚韧。同时,电影的配乐也是极其精彩的,它能够将观众的情感带入到电影的情节之中,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亨利·查理尔斯内心的苦闷和坚韧。
电影中的场景十分真实,每个细节都让人感观影过程中,观众不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追求自由的艰辛,还能够看到他与路易斯·德日特之间的友情和信任。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但在逃亡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这样的友情不仅仅是在电影中的虚构,也是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珍惜的。
电影《巴比龙Papillon》是一部令人感动和鼓舞的作品,它告诉我们,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信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由和梦想,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同时,这部电影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友情和信任,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才能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之,电影《巴比龙Papillon》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作品,它不仅仅展现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友情。这部电影将深深地震撼着观众的内心,启发着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认知。
看之前还担心会不会踩雷,看完只想说:是因为翻拍有原版在先,所以评分才给的这么保守吗!!!
我太喜欢这种男性魅力毫无保留彰显的电影了,而且剧情推进的节奏是快慢交替,快的时候很刺激,慢的时候又是peace和绝望交错的混合感觉。导演太会拿捏角色和观众的心理了,我看男主两次入狱的过程真的有想过很多平时日常生活中不会想起的事情。(以下涉及剧透👇🏻)
而且最让我觉得这部电影封神的,不是故事竟来源于真实事件改编,也不是最后反转的绝望,也不是男主如何越狱,而是男二德加最后选择留在恶魔岛的原因。
有人会觉得他留下是因为觉得自己拖累巴比离开恶魔岛,我觉得完全不是!而是他原本是最不会杀人的那个人,却成了手握一条人命的“真罪犯”,留在恶魔岛的时候,他说了“我本就属于这里”,他选择留下来赎罪,自由这么珍贵的东西他不配拥有了。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层原因,德加能够顺利活到现在,全靠男主的保护和照顾,所以命中注定该活着走出去的,也本就不该是德加。他留在恶魔岛的这5年,心里的希望早就随着他画在墙上画一样,永远的封存在墙里了……
拉米你不是影帝谁是!一直觉得你更适合演800个心眼的抖机灵角色或者话多的碎嘴子,没想到这样一个内心柔弱又有点阴郁的角色演起来这么像,我真佩服了!!!
2023第一部让我拍案叫绝的电影有了!!!!!
男主本来就是含冤入狱,与其说是追求自由倒不如是说对自己的不放弃。假设他确实杀了人还坚持越狱也能说是为了自由。一次又一次的越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体现的是一种永不放弃,坚强执着的精神还有不轻易妥协的人生态度。如果是我面对如此困境,我不知道我会不会坚持,但是我真的佩服男主不认输不服气刚到底的勇气,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可如今这个社会越来越少这样的人了。
如果我出去了,我一定会过不一样的人生。
[巴比龙]是越狱片,男主叫巴比龙,他想越狱。
就这个星期天,监狱长要在院子里头放一部电影,招待当地的政客。到时,卫兵会分散得很开,院子里也嘈杂得很,是逃跑的绝佳时机。
可监狱在岛上,四面环海,要想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血路,大不易。因此算上他,一共四个人参与。
他先装疯,骗来一盒镇定剂。眼镜男将之碾末儿,混在酒里,给当晚值班的卫兵送去。大块头买了艘船,在上游接应。小白脸儿则负责勾搭狱卒。
说白了就是口。
那狱卒笑得恍如千树花开,当即脱了裤子享受。正哼唧着,孰料背后一个棒喝,钥匙也被摸走。
就这样,四人逃出生天,驾小舟过大海,不停歇一路走。阳光沥肩头,涌出一股诗意的自由。
许多年后,有人问巴比龙,这真是你的故事?
彼时的巴比龙一头白发、满面皱纹,目光却异常坚定。嗫嚅半晌,他说,“这是很多男人的故事。”
史上第一个越狱的男人叫杰克·希皮尔德。
1723年,他因偷窃罪被捕入狱。倒赶上了好时候,因那会儿的监禁制度刚出台不久,监狱也简陋得不像话,都是“单元细胞结构”。
据《西方监狱建筑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所写,每10间牢房为一个单元,监管并不能达到完美。
所以,希皮尔德打破了天花板,再将衣服系结儿绞成绳子,顺着爬了出去,全程只花了三小时。
但他实在偷摸儿惯了,没多久又被送了进去。
好在情妇过来探视,偷着给他带了些女人衣服,以掩人耳目。他换上以后,拆了窗户上一根栏杆,将打了结的床单子伸出去,攀着便逃了。
作家笛福以他为原型写了部小说,畅销得紧,一度卖到洛阳纸贵,惹得皇家剧院也为此排了出戏。
可到底不是什么高明的法子,别说搁现在,就是19世纪,也能分分钟被逮个正着。
怎么讲,这19世纪的英国,有个哲学家叫杰米尼·边沁,他设计了个全景监狱,中央有个塔楼,只要狱卒往里边儿一站,就能瞧见所有牢房的情况。
把监视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可惜边沁近乎偏执地到处推销,却屡屡受挫,险些儿破产。好在1811年,大洋彼岸,年轻气盛的美利坚采用了这一设计,建了两座这样的全景监狱。
有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863年,美国内战期间,南方联盟有个将军,跟他手底下的六名军官一同被俘。
将军就琢磨,外头炮火连天,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儿,就发动其他六人,用烟斗挖出一条地道,通入内院,再将被罩打结,爬出内院的高墙。
倒给后辈树了个“榜样”。
次年2月,美国天寒地冻,西风卷挟着雪珠子打在利比监狱的房檐上飒飒作响,活活冻死了不少人。
见此情形,北方联邦军战俘决定越狱。
领头儿的是罗斯上校,他找了间因老鼠大量出没而废弃的地下室,组织挖掘隧道,竟成功挖到了监狱东头一个草棚子底下,顺利破土而出。
也说明一个道理,能成功越狱,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坚持与耐心。这两样东西,要紧要紧。
白鸟由荣算是个有耐心的。
他一生越狱四次,却不是为了逃脱制裁,而是不满监狱的待遇,什么“伙食太差,吃不饱”、“请求加一床被子,遭拒”之类。
最能体现他耐心的那一回,是1941年在秋田监狱。
当时,狱卒以“越狱前科”为由,将他关进了“镇静房”,高三米,四壁都是铜制,床由混凝土浇筑,只留个狭小窄巴的铁栅天窗,当真是铜墙铁壁。
他就每天在铜壁上磨,磨出一个能勉强搭脚的阶儿,趁着天黑,踩上去将天窗的栅栏给拆了。
之后,又把每日供应的味增汤省了下来,全浇在手铐跟脚镣的螺栓上,依靠盐分腐蚀,顺利将螺栓拔出。最终踩上那阶儿,钻出了天窗。
2017年的电影[破狱],山田孝之饰演的囚犯就是以他为原型塑造的,还把镇静房这段儿还原了出来。
但也不是所有囚犯都揣着这种耐心。
30年代,美国大萧条,逮住个江洋大盗,叫约翰·迪林杰。他越狱就纯粹靠的胆量跟运气。
先是将一根木头磨出手枪的形儿,再抹上也不知打哪儿弄来的鞋油,竟以假乱真了,拿着就抵在狱卒的脑门子上,逼着对方脱下警服给他穿。
就这么骗过了所有人,堂而皇之地走了。
2009年的[公众之敌],算是将他的整个人生都搬上了银幕,扮演者是笑容极为狡黠的约翰尼·德普。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2015年11月,美国一拘留中心,有两个犯人竟如法炮制,拿着肥皂跟鞋油,捏出一支假枪来。
原本,他们想拿着这支假枪挟持狱警,以顺利逃跑。谁知叫人一下就瞧出了破绽,被当场抓获。
可见运气跟胆量,需要非常高的机会成本。约翰·迪林杰那种实在属小概率事件。
所以二战时,大部分战俘都选择用最笨、同时也是最需要耐心的方法——挖地道。
比如德国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关着个英国空军少校伯特伦·詹姆斯,被誉为“最伟大的越狱英雄”。
从1943年4月到1944年3月,他花了一年时间,用红十字会发的奶酪罐头盒,带领超过600名战俘参与地道挖掘,还在里头设了通风系统和储藏室。
床板也悉数被拆,用来支撑地道。破旧的衣服则被捻成灯芯,再浇些饭食上的油水,用于照明。
最终,虽说逃出来的只有半数,但已非常成功,足以配得上历史给的称呼:百人胜利大逃亡。
1962年的[大逃亡],便是依此做的改编。
也是那一年,在四面环海的恶魔岛上,有三个囚犯密谋策划了一场越狱行动,之后成功出逃。
恶魔岛,1934年成为联邦监狱,1963年退役,有记载的越狱事件共14起,其中23人当场落网,6人被击毙,3人成功出逃,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但自他们之后,任何一场越狱行动——
比如1971年,墨西哥城外的Santa Martha Acatitla监狱,小卡普兰因不满伙食待遇,安排了一架直升机带他逃离,留下狱警目瞪口呆愣在原地。
再如1996年,美国传奇骗子史蒂芬·罗素,花了多年时间收集绿色荧光笔,之后染到囚衣上,使之与警服颜色相近,靠此骗过所有警卫,成功越狱。
又或者是2017年7月,美国阿拉巴马州,12名囚犯靠着一罐花生酱,将通往外界的门涂抹成牢房门,诱骗狱警打开,谎称要回牢房,成功奔向自由。
——这任何一场越狱行动,或“别出心裁”,或惊险刺激,却都及不上那场逃离恶魔岛的十分之一。
是1961年,安格林兄弟和弗兰克·莫里斯三人,用勺子、硬币和指甲刀抠挖牢房的墙壁。又从偷来的吸尘器里取出马达,做成一个简易电钻。
但它发动时有杂音,他们便靠监狱的手风琴演奏活动遮盖,钻出了个可容一人爬行通过的小洞。
然后用湿报纸糊住洞口,再刷一层和牢房墙壁同色的绿涂料,乍看之下,可谓天衣无缝。
接着,他们用监狱供应的厕纸和肥皂,制作了假人头,又趁定期剪发的时候顺走了些许碎发,粘在人头上,再盖好被子,佯装睡觉,为越狱争取时间。
就这样,他们骗过狱卒,逃出牢房,依照1960年11月的《大众机械》杂志,用50件橡胶布雨衣,粘合了一个宽1.8米、长4.2米的充气筏。
再用手风琴改装的风箱充足气,用胶合板制成船桨,就此挥桨起航,消失在苍茫的大海上。
这是恶魔岛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越狱行动。也因为此,涌出无数以此地为背景的电影,比如[勇闯夺命岛]、[X战警3:背水一战]、[巴比龙]。
第二次越狱失败后,巴比龙被关进依山傍水的恶魔岛,逃无可逃,便终日望着海平面出神。
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这里的海浪有个规律,只要造个筏子丢到海里,潮水就会将其带到陆地。于是他连夜造出筏子,自己也呼嚎着跳进大海。
然后,乘着激流奔向了自由。
不像[叶问],靠的是监狱长喜欢武术;不像[棋手],靠监狱长喜欢下棋;不像[军舰岛],靠监狱长爱听音乐;不像《越狱》,靠监狱长喜欢泰姬陵。
你看,影史上有如此多的越狱情节,能与之相媲美的,却只有一部[肖申克的救赎]。
是那个蒙冤入狱的银行家,安迪,利用监狱的下水道,挖出了一个通往自由的洞。然后爬过臭水沟,在暴雨的冲刷下,干干净净地向着太平洋去。
整部影片里最令我难忘的,是一次放风时间,他倚着肖申克监狱的高墙,对狱友说:
太平洋就是我想度过余生的地方。 开间小旅馆,就在沙滩边上,买艘不值钱的旧船回来,把它翻新,载着我的客人出海钓鱼。
巴比龙也说过类似的话,目光坚定:“如果我出去了,我一定会过不一样的人生。”
且不说他犯下的罪过,也不论越狱行为的对错,单看对自由的向往,似乎高墙之内的人比高墙之外的庸碌人群更加懂得去争,懂得如何好好过一生。
所以老版[巴比龙]有句台词:你没有杀人,但你犯了一条更严重的罪——虚度人生,你是否认罪?
你是否认罪?
-
作者/六姨太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残酷,压抑,甚至带有一丝绝望,但故事缺乏吸引力,平淡乏味的剧情走向,把这个题材拍成了一潭死水,演员虽然也拼,但男主没有把这个人物的经历变化演出来,就像剧情一样,毫无起伏
居然是真人真事,现在据说法属圭亚那已经满大街都是中国杂货店了,有机会去看看
“从现在起你的桶里每天都会有一个椰子”,Ps:被剪掉24分钟的院线版本一文不值
比肖申克的救赎牛逼,为什么呢?就凭这竟然是。真。实。事。件。
建议你们去看看原版
Papillon是“蝴蝶”的意思,听英语全程喊男主“巴比龙”非常诡异。基情四射。但越狱的部分乏善可陈。以影片的时间跨度和内容来看,就不应该把重心放在越狱的情节上,而是应该放在人物的心理发展和环境塑造上。巴比龙两次小黑屋存活简直突破人类心理极限,从之方面入手,才会有震撼的力量。导演的想法和演员的表现跑偏了都。
未曾见闻如此不懈、隐忍、悠长的男人气魄和友谊!
我都快怀疑这两个人是爱情了。
屡战屡败是运气,屡败屡战是精神。追求自由的心不死,心就是自由的
猪一样的队友,神一样的助攻
看讨论区,很多都说德加不走是因为喜欢上了恶魔岛的安逸生活,但是,我咋觉得,他是不想再拖累巴比龙才不跟着走的呢?
很规整的越狱片,我喜欢!!!!湖南实在是太帅了!!!!可能我被美颜蒙蔽了双眼,就算是全片压抑的故事和算是些许冗长的叙事完全没关系啊,I WANT MORE PLEASE!! 配角戏出众,只可惜口碑和票房双失。为湖南表可惜…
Rami Malek 用他诡异的大眼睛盯着另一位男性角色看,那就是爱情片无疑了,每次他都是这样
整体上还是太平庸了,和老版相比,问题主要还是新版导演的镜头调度和视听语言既不准确,也没什么特色,基本上就是流水线的拍法和完成度。为了卡死类型框架和叙事节奏,结果最后双男主真要逃亡了,反而紧张刺激或者感动之类的情绪都没了,高潮在之前就已经过早的到来。惊喜的是两位男演员的CP感塑造很贴合当下的年代,导演知道在塑造人物,就差把片子当成不离不弃有情有义的爱情片来拍了,这是这部新版最喜人的地方了吧。你瞧影帝小哥最后的那个选择吧,肯定是真爱了。
导演拍得相当稳,但是整体上确实缺乏起伏,不论是越狱部分的设计还是对于恶魔岛内部秩序的展现都不太能让人满意,只能说没有出现什么重大的问题。而这一次的翻拍剧本也确实有一些缺乏重点,好在两位主演的表现非常精彩,弥补了一些遗憾。
和《肖申克的救赎》是类似的故事,同样是被诬陷入狱,同样是无法通过法律途径洗清罪名。在法律不健全、社会不公平、哭诉无门的时候,只能自认倒霉,或者奋力一搏。“冤狱”也可以换成一切不公平待遇,你可以选择算了,也可以像巴比龙那样不服软、不服输、刚到底。这就是为什么巴比龙说:这是他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为了自由,为了尊严,为了讨一个说法,为了告诉人们自己没有做错、不需要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受惩罚,他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现它。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就是信念的强大。感触最深的是巴比龙看见警察后,不独自逃跑,而是回去告诉德加。德加曾经帮助过他,他就会一辈子铭记。从小偷小摸,到知恩图报,当年的小混混在时间和岁月的洗礼下终于成长为真正的男人。最终德加没有跟巴比龙走,因为德加不想拖累他。
算不错吧。没有73版好,省去了一些情节,比如关了5年紧闭出来在阳光下睁不开眼,掉光的牙齿,跟医生的谈话,跟修女的情节,麻风岛直接没有,等等,没有了这些情节,观感弱化许多。我又想起了董乐山老先生特意去市中心买一本叫巴比龙的书,他也是巴比龙。
一群人的努力换回了一个人的胜利,保险箱里没有的财富恶魔岛都有,两次重聚大眼的倾诉近乎是告白,爱你就给你自由,被双男主之间纯洁的jq戳到泪点,比肖申克更曲折更真实甚至多了几分不确定性,湖南哥帅惨了,演这种有头脑有性格的主人公简直小菜一碟,和大眼在悬崖边诀别那一刻我哭着加一星,大眼cos金刚捶胸顿足我又笑成傻逼
太他么大了,眼睛。
温吞流水账,基情溢满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