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足以载入日本电影史册的巨作,黑泽明用经典的剧本拍出了令人震撼的故事。
全篇中华丽的造型与化妆布景,实在是匪夷所思,在当时的年代绝对首屈一指。如果说影武者中还差些什么的话,仲代达矢的表演在这部片子中达到了顶峰,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爆发力。
影片中对于权利与人性的剖析淋漓尽致,让人不寒而栗,悲壮感来自于内心深处。并且很好地诠释了“红颜祸水”的意义。
从时间和制作水平上来讲,可以和《影武者》并称姊妹篇。
黑金这个人,在《乱》里只是个配角,但他和三郎、沫夫人、平山一样,是这部通篇让人感到绝望的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希望”。 当秀虎被太郎所逼,不得不退到次郎领地寻求庇护时,身为次郎重臣的黑金敏锐的感觉到,这也许是让次郎登上一文字家督位置的绝好机会,一句“主公若无能,我等也将成为别人盘中的鱼肉”,不但坚定了次郎发动兵变的决心,也透露出黑金的性格特点:善机变,有权谋。当然,或许就是在黑金的怂恿下,才导致次郎和秀虎父子反目的悲剧,但身逢乱世,父子相残原本就是世道常理,事实上,这种戏码在当年日本各地都在不停地上演,像是著名的武田信玄和大友宗鳞,他们与自己父亲的斗争,远比《乱》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更加惨烈。 倘若黑金只知一味地施展权术,那么他在影片中的定位充其量只相当于秀虎的叛臣生驹。黑金真正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力出众,但又对次郎保持绝对的忠诚,符合东方世界对理想臣子的要求。黑金的忠诚,主要体现在四个地方: 1.狙击太郎。这是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幕,太郎与次郎合并一处,联手将父亲秀虎“绞杀”于山城之上,正当太郎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从此就可以号令一文字家诸将时,黑金的冷枪结果了他的性命。这一枪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将次郎名正言顺地推上家督宝座,而为了不让次郎背上杀兄的罪名,黑金说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这就是战争的时运,上天也在帮助你呢!”但可笑的是,之后次郎面对一个弱智女流枫夫人的逼问时,竟然一下子就说出了“大哥是黑金杀的”,出卖自己的家臣毫不含糊。前后对比,更令人对黑金的忠心印象深刻,同时也能看出在君权社会中,靠“忠”来维持的上下级关系是多么脆弱。 2.鄙视不忠。次郎成为家督后,之前就与其暗通款曲的两名原秀虎的家老前来投奔,也正是这两个人协助次郎“做掉”了秀虎。对这两个人,黑金的言辞中充满不屑:“主公说你们身为近侍而出卖主人,把你们留在身边实在太不放心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黑金的忠诚,就像俗话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黑金无法容忍不忠之人留在主公身边,就好比管宁和华歆永远不可能坐到一起,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种类的人。 3.直言敢谏。枫夫人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她挑拨太郎放逐父亲秀虎,之后又诱惑次郎,最终将一文字家业彻底覆灭,她的存在直接构成了《乱》的故事线索。作为老练的武士,黑金一开始就看出枫夫人心术不正,因此,他对次郎交代的“暗杀妻子阿沫”的命令阳奉阴违,并用“狐狸精”的典故来羞辱枫夫人;出阵前,他告诫次郎“大将出阵前不可留恋女人”;当次郎听从枫夫人之言要与三郎决战时,黑金大声质问“本国的主人究竟是主公还是枫夫人?”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次郎看透枫夫人的真实面目。可惜,次郎非但没有听从黑金之言,反而继续沉迷在枫夫人的温柔乡中,在自我毁灭的路上越走越远:暗杀原配妻子阿沫、勉强进攻藤卷军队,全是奉了枫夫人的“旨意”,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当影片最后,愤怒的黑金拿着沫夫人的人头,强行斩杀了误国的枫夫人时,观众感到的不是快意,而是深深地悲哀——即使杀了枫夫人,一文字家的败局也已经无可挽回,为什么对奸佞的惩罚总是来得这么晚呢?即使黑金有足够的智慧看破枫夫人的祸心,但却不得不继续听命于已经被枫夫人迷惑的次郎,尽管这一切皆源于他的忠心,却不得不使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走向败亡。 4.慷慨就义。当藤卷军队攻入城池时,一文字家的气数已尽。这时,终于手刃了枫夫人的黑金,对次郎留下了他在整部影片中最后一句话:“请你认命(自杀),我当奉陪!”如果在这之前,还有人因其挑拨次郎同父亲、兄弟的关系而怀疑其居心叵测,那么看到这里时,这些怀疑全都不攻自破,肯为主公死战到底,即使是在讲究忠诚的古代社会,也是不容易做到的。乱世的日本有句话叫“武士三易其主才配称为武士”,而黑金能为次郎做到从一而终,仿佛是黑泽明在《乱》这部充满背叛的影片中,为观众留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黑金有其冷酷无情、狡诈奸猾的一面,但对次郎的忠诚绝不亚于平山对秀虎的忠诚。他冷酷,因为乱世容不下温情;他狡诈,是因为他的对手都是像枫夫人那样如同狐狸一般的人;而他的忠心,则完全是出于传统社会最淳朴的“君臣”思想。将黑金与电影中一文字家中一众臣子作比较,高下立判,即使是忠勇的平山,相比黑金也少了几分在主公面前游刃有余的气魄。因此,若说电影里的一文字家族是一艘船,那么黑金,就是这船的船头。
这两天看完了黑泽明的《乱》。电影表现的日本战国风貌十分恢弘壮阔,另外色彩使用也特别有艺术表现力,让人忍不住想拍案叫好。这里我想记录自己觉得电影中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借截图欣赏大师的浓墨重彩之作。
第一幕
《乱》这部电影中场景的布置都很细腻讲究,开幕就是刻意摆好的场景:晴空下的一场狩猎。士兵们在山岗上等待猎物的出现。大块白云、起伏的广阔矮丘与人的形象相映衬,人与马都静止,给人一种史诗的肃穆之感。
但是如果完全静止,倒也有些无趣了。觉得这里很高明的一点就是它巧妙地把片头静态场景设置需要和狩猎中警戒的相对静止动作结合起来,静却也并不是拍照式的静,而士兵的一举一动,一瞻一顾都有相应的动因——他们确实在进行一场狩猎呀。
开幕的场景可谓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了,广阔的山丘草原,随行的将士人强马肥,天空下人兽相逐——却总觉得这是不好的暗示,毕竟军士之盛,兵燹之乱也。还记得后面二郎与诸军对阵时有一句台词也说,并不畏惧三郎及绫部藤卷的部队,我军“人强马肥”。而后的情节中的确再没有这样明亮的布景,整个故事的基调和家族的命运都在不可阻挡地衰落和毁灭。
大主公秀虎拈弓一箭
可以说这是全片中大主公秀虎最具英雄气的一个镜头,秀虎马上飞驰,鹰目凝神,射出飞箭。稍后我们再比较看这个画面。
秀虎在席间正是得意,却意外睡着过去,在大家等待时又从噩梦中惊醒突然冲出围场,这时的大主公与之前的气色全然不同了:惊恐,面色灰暗,双目圆睁,头上的帽子变得凌乱。连三郎都不可置信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这样的表情!这里不免觉得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也太过敏感(后面也有很多相关的表现)……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只有最后被驱逐的三郎在出围场前砍了一段树枝为父亲来遮挡阳光。这个细节与其他两位口是心非的哥哥对比,的确令人感慨。
我觉得这里的两张图是两个很有意思的场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儿子、臣子和盟友、对手分列两边。这两个场景都很有仪式感,放大一点说,有一种秩序感——《乱》的故事刚刚开始,秩序尚得以保持,而未曾料到的巨大混乱即将来临。
争端初露:小儿子三郎认为父亲想要退位让权、安享晚年的想法是老朽荒谬,将来兄弟之间可能会手足相残。而他说的话后来也不幸地被证实了:
容我陈述。你认为今之时局如何?——乃是六亲不认、弱肉强食之时世,我清楚得很。当然,过去父亲是杀人不计其数,为求生存,不择手段,才有今日。但是,父亲,我们也是生于乱世之儿子!怎可依赖这等儿子妄图安乐?我认为这样的父亲已错乱了,老朽了!
这话是整个故事的谶言。初看时我没注意,第二次又返回来细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前面的话好理解,关键在于“我们也是生于乱世之儿子!”这句,大意是当今天下皆为虎狼,父亲也曾是雄霸之虎。然而,须知虎子亦为虎,我们也是虎狼,怎么能期待依赖虎狼来享乐呢?
果然,此后大郎二郎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越演越深,兄弟都有各自的权力和利益算盘。在大主公秀虎进入第三城后,生驹小泽两个近侍的背叛带来了一场可怕的灾祸。
当真是一副人间地狱之景。
我没有具体数过,但是大概看整个场景中的死人应该没有100个(?),数量的确不多,但仍然成功营造了兵燹过处生灵涂炭之感,这不得不说影片光线,色彩,燃烧等效果的运用都是极好的。在暗黑之中又透出可怖的猩红光线,把遍地的死亡和杀戮渲染地更加具有冲击力。
天顶的光线不是希望的降临,而是光明在无情地被吞噬。
这是一部足以载入日本电影史册的巨作,黑泽明用经典的剧本拍出了令人震撼的故事。全篇中华丽的造型与化妆布景,实在是匪夷所思,在当时的年代绝对首屈一指。如果说影武者中还差些什么的话,仲代达矢的表演在这部片子中达到了顶峰,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爆发力。影片中对于权利与人性的剖析淋漓尽致,让人不寒而栗,悲壮感来自于内心深处。并且很好地诠释了“红颜祸水”的意义。从时间和制作水平上来讲,可以和《影武者》并称姊妹篇。
女权者万不可看黑泽明,他镜头里女人形象不是蛊惑人心的祸水就是没用的累赘,十足的大男子主义。鹤丸居然是19岁的野村万斋,可惜几乎没有露脸。
Finally, we are left immensely but comparatively unmoved by Ran
枫夫人用刀抵住二郎脖子,然后威胁,进而要求,然后亲吻他脖子上血痕,进而做爱,最后漫不经心的一边捏死地上的蛾子,一边哭泣着要他的杀夫仇人给他封赏正室的位置。女人啊~
【B+】简直感觉自己看的是莎翁剧,最喜欢的角色是狂阿弥。英雄里老先生在乱箭中写字那个场景原来是从这里借鉴过来的。
真是被折服了,我太喜欢电影中的色彩了,黑色、红色、蓝色、黄色,浓郁苍劲,让我想起鲁迅小说的那种质感,如果《铸剑》由黑泽明来导,再适合不过了。父王秀虎形销骨立地站在荒原之中,大风吹乱发,我想到的不是李尔王,而是屈原。这个演员也好适合饰演屈原,感觉是形神兼备。
流动的天空中静止的云,浮动的花田,染血的城池,被悲伤震碎的晴空。黑泽明给莎士比亚的篇章写下了奇妙的注脚。仇恨与野心一手策划的天命难为,面对哀凄与良善却依旧人心难测。要说疯的何止是一个人而是一座城,骄傲的君王登上了绝壁。滚滚而来的是人世的酷刑,只留他孤身一人受永世折磨。
(写了论文的影片总是很难评价)我觉得伟大的影片有两种,一种是以无比的力量打开你的思想,另一种是以无比的力量关上你的思想。这个片属于极少数的后一种。
一部伟大的杰作,4K修复重映感觉是满屋子的人在30周年的台风天里朝圣。索经老总M.Barker带着无限的崇拜和怀念说, “每一帧胶片都出自这位70+老人的手”。黑泽明的莎翁改编让人更加领会到一部经典拥有跨越种族和语言隔阂的普适性,最后一个镜头真是太震撼了……
同是史片,為何黑泽明就能拍得如此詩意如此智惠?
黑泽明一贯的宏大的对人性深度的思考。权位、利益、欲望、女色、人性的贪婪,在这历史战争中最本质而纯粹的体现出来了。而东方电影能够如此深刻而长久的诠释东方历史人性,黑泽明无疑是大师。剧本台词扎实有力,中远景的风景辽阔壮丽,场面宏达,配乐自不用说,一贯的黑泽明的惊艳!8.8
黑泽明的色彩、构图和调度之精微,是毋庸置疑的,但节奏拖沓,匠气太重,毫无原创性可言,这都是喜欢此片的人必须要承认的悲惨事实。我要像骂张艺谋一样骂他,因为他对西方的旨趣简直就是跪舔。而他的核心价值又实在是太幼稚了。不过他为女人祸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这点还不至于被骂得很惨吧。18.12.15 重看。声音里面有大玄机!每次提到天堂,就会有回音,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精细了。动作设计程式化,制造出很强的时代感、仪式感和寓言性。
“在最乱的时代发疯才是正常之事。” 前一个小时的节奏和气量被震撼的不能动弹,电影的颜色与叙事如此合为一体,一副完美的史诗彩墨画卷!(第二部黑泽明,倒数第四部北影节)
日本版《李尔王》,爱恨阴谋是分不开的。色彩华丽画面精致确一样非常大气,这几年国内一窝蜂的悲剧古装电影跟它比就是个蛋。
#重看#siff@大光明;父子反目兄弟阋墙,乱世枭雄如鬼魅附身般形销骨立,金戈铁马血肉炼狱,质天疑地神佛哭泣;猎猎旌旗响,墙头大王旗,中远景开阔,气象万千,山河浩气;颜色丰富层次分明,视觉盛宴,修复极好,“天空真美丽”联想到《等云到》里关于拍摄的等待。
電影中利用遠、中、近景的剪接切換鋪排,醞釀出一觸即發的氣氛和磅礡的氣勢,是黑澤明電影中最具臨場感的一部。
4k修复,彻底看傻。太狠了,大师请收下我的五体!!!
1.烽火连天,人间即地狱;2.黑泽明的镜头下渗透出一股强烈的悲剧感,那是无法挽救的命运。
因为是日法合拍,黑泽明可能需要让自己看上去更国际化一些,此片可能是基于对莎剧《李尔王》《麦克白》和《哈姆雷特》的整合改编,在表现形式上又受到日本传统戏剧的影响,人物脸谱化倾向很重,肢体僵硬,台词文学性强。黑泽明改编的思路也还是他一贯的思路,即通过双线并行来体现戏剧张力。比如片中以男性秀虎父子四人所代表的权力与伦理的永恒矛盾;及以女性枫夫人、末夫人为代表的复仇女神与圣母所产生的人性张力。但可能是要表达的东西过于庞大了,后半段的叙事稍微弱了一些,特别是秀虎被破城失兵败后,那种神经质的疯狂和绝望表现得比较苍白,三郎的仁义与末夫人的虔诚也显得比较程式化。当然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恶的表现力总是强于善的表现力。无语问苍天对比起那张落在泥地里的菩萨像,多少还是做作的。
黑泽明晚年的史诗巨作。1.根据[李尔王]改编,结合日本战国背景与佛家世界观,将权力与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2.导演称本片为"上苍俯瞰纷纭的人间世事";3.中景远景和固定镜头为主,保留舞台剧的心理距离;4.浓艳的色彩与精湛服装和布景,极具表现力;5.凄厉哀婉的长笛;6.滚滚浓云,血色残阳,孤绝盲者。(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