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平时温和的白描手法。看到音乐家在舞台之外的生活,也感受到她们的坚守,执着与对艺术的不断探索与思考。
很喜欢的一个着眼点是每个音乐家都与他们的爱好相连,酿酒,火车,舞蹈,摇滚。这些与音乐或有关或疏远的爱好让原本高高在上的音乐家变成了身边的朋友,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讲音乐赋予他们的思考融入到爱好,又从爱好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音乐表现力的过程,让他们的人生更丰富,也让每个在自己工作岗位中探索的人,看到了熟悉的自己。
希望有更多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出现,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样看似遥远但又小众的人群~
古典音乐很小众,但是也很大众,谁家没有个琴童呢?看完后,重新审视对古典音乐学习的态度,深受启发。此类型纪录片为数不多,珍贵。在古典乐发展的历程中,有文献价值。在这个小众的世界里,看到了奋斗,看到了青春,看到了努力,看到了彷徨。不学音乐不会真正懂这个世界,美妙音乐的背后,精湛技巧的背后,时间、金钱、甚至过程的痛苦,选择的彷徨,坚持的磨练,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音乐最高境界就是音乐,与其说每一个音乐人技巧的修炼不如说是他们心灵的修炼。交响乐是群体性的,它是合作的艺术,是配合战。但这些演奏者却是个性的,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新生代的音乐人,他们今天仍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在这个嘈杂的社会里静静沉淀。音乐,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人生,他们又把这份人生里的精彩传递给我们。这世界有这样的古典乐,真好。
我可能不会像《不能结婚的男人》其中的男主角那样一回家就煎上一块牛排躺在按摩椅上化半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去欣赏交响乐甚至记下某些乐章的一长串英文名字,但我很理解那些能够真正陶醉于古典音乐的那些人,我觉得这像品酒和烹饪一样都是须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成本,才能享受到的一种乐趣。 这部纪录片走到了一批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成员身边,讲述他们为音乐沉醉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把视角放到了他们离开音乐厅下班之后的个人生活。让我感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这些青年都有一些很“了不起”的业余嗜好,比如说品味精酿啤酒,滴滤式咖啡,跳爵士舞还有制作美食等等。我觉得人要是一旦打开某种感官的大门,他们对于生活的敏感度就会提升,他们对于自己钟爱的事物的体验是不计成本的。这种“陶醉”的回报也是惊人的,比起普通上班族,他们过的简直是神仙般的生活。这些“高阶活动”让他们演奏(不管是室内音乐或是酒馆里的即兴演奏)更上了一个档次,并且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升,作为旁人的我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虽然大多数人无法体验演奏音乐的乐趣,还是可以利用嗜好来提升自己的感知力拓展自己的人生体验,拥有这些发达的知觉系统后,人的生活在社交和工作层面也会有较高的创造力,对于世界的认知也会有改变。 我想这也许就是“不疯魔,不成佛”的寓意吧。
音乐不是炫技,音乐是情感的表达。每个音乐人的童年都是痛苦的,但是某一天自己会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突然觉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一群人不单对音乐抱有敬畏之心,而且谦虚包容,推陈出新
音乐常像大海一样将我卷去!朝着苍白的星,背负多雾的穹顶、浩渺的天宇,我正扬帆起程。
形形色色的古典音乐人。有音乐,也有人生百态。标题不太准,“狂”并不是每个单元的共性,我看到的是“乐”,一种近乎理想化的认定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完美世界,到片尾《欢乐颂》得到极致升华。其中一两句间或的提及,可能只有从很小就开始学乐器的人才听得出背后的容量。《欢乐颂》真好听,做得既有生机又有感动,超级棒了。
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员们的“乐与路”。
7
「音乐与生活」是高频词 做中国的「柏林爱乐」大概是目标~超赞的片子 加油!
让台上的演出者走下台,讲述舞台背后的故事
非常羡慕能将爱好作为毕生事业的人
很珍贵了,能把爱好当职业
国家大剧院
“五个一工程奖”导演作品就是腻害!从舞台之上到台下生活,让我们看到了音乐家的真实生活,没想到音乐家的生活如此丰富。学琴很苦,最终能够成为职业演奏家更是不易。为他们点赞,为导演点赞。为这群执着的年轻人骄傲,期望未来他们能够实现梦想,成为中国的“柏林爱乐”,加油!
CCTV给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做的纪录片
好的制作团队,可惜片子本质上跟音乐关系不大
只有在乐团待过的人知道是什么感觉
标记cctv9
大部分国产纪录片都这样:你以为要讨论一个有趣话题,兴致勃勃地搬好小板凳,结果听到的是各种音乐家说自己大龄找不着对象,或者离家多年照顾不了父母,或者以大声喝斥别人表现自己的专业和严格……几集看下来,有趣的和有魅力的部分表现得有限。可以考虑改个标题:《感动中国——听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成员讲述自己的故事》,免得像我一样审错题的人乱入
才两集,有点短,希望继续出下去。今年或许无缘NCPA了,好想念音乐厅啊。
NCPA宣传片 好想去聆听一下现场
更像是国剧院宣传片
平实的镜头,有感动、有羡慕,人的精神生活何其重要,这是一群多么幸福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