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奇幻森林》不是乔恩·费儒在幕后掌舵,会是什么样子?
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彼得的龙》。
诞生于1977年的原版《妙妙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音乐片,大量的2D动画和真人互动场景可谓是创下先河,是《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之前最出色的真人与动画结合电影之一,而歌舞表演朗朗上口赏心悦目,广为称道。
很不幸,这两个重要特点,在新版的《彼得的龙》里连根毛都看不见。
动画/儿童电影改编/翻拍,可以像《奇幻森林》一样走上坡路,也可以和《灰姑娘》一样各有千秋,当然也可以和《彼得的龙》这样,从时代经典堕落到家庭电影租赁市场低龄区的一霸。一个充满童趣的Imaginary Friend妆点生活的睡前故事,怎么就变成了看似美利坚实则新西兰的Hillbilly低幼套路,其实并不是一件特别令人惊讶的事情。《彼得的龙》投资仅有6500万美元,搁在财大气粗的迪士尼眼里,量级颇轻。投资是《奇幻森林》的零头,回报自然也只有《奇幻森林》的零头。
而成片质量,自然也只有《奇幻森林》的零头。
造型大改的肥龙艾略特从红毛变成了皮克斯《怪兽电力公司》的毛怪,虽然没有成为16版电影的亮点(实际上整部电影也没什么亮点可言),但当全片4/5见不到它的时间里,大量无趣和欠开发的成年纸片人角色令到整部电影显得沉闷缓慢,而这些人类角色的存在远远要比一只不会说话的绿毛龙更为荒谬。
如果这部电影完全抛弃了真人形式,变为一部3D甚至2D动画,恐怕都会比现在这个四不像的样子更加诱人的和令人信服。
2016版《彼得的龙》与其说是一部儿童向电影,不如说是独立导演向迪士尼大厂牌纳上的投名状——瑞恩·库格勒都拍《黑豹》去了,咱也想来个大制作。
问题是,大卫·洛维并不是瑞恩·库格勒。
(恐)龙是迪士尼的命门。2000年的《恐龙》至15年后的《恐龙当家》,口碑票房无一不惨,《彼得的龙》或许是命运最好的——毕竟花了6500万美元去拍10岁以下才能享受乐趣的小儿科,有谁能有这种魄力,和闲钱。
毕竟8个月里已经送出了《疯狂动物城》《奇幻森林》《美国队长3》,也得让迪士尼喘口气,来几部《爱丽丝梦游仙境2》《吹梦巨人》和《彼得的龙》烧点钱不是。
总之史高治·麦克老鸭家就是有钱,派拉蒙索大法着急跳脚也撵不上。
在《彼得的龙》从Imaginary Friend变成Imaginary Crap的过程中,独立出身的编剧/导演大卫·洛维功不可没。他成功将《他们非圣人》的那种舒缓的乡土气息和独立电影中常见的愤世嫉俗与反智倾向带到了儿童故事之中——仿佛这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儿童故事,只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年轻导演被颐气指使的大制片厂逼迫之下,才按照儿童电影八股律拍成一个死板僵硬的儿童故事——总是在有意无意中透露出来不甘于此,也不该显露的雄心壮志。电影的童真时而不足时而过剩,对77版故事大刀阔斧面目全非的改造之后,野心格局都很小,人物塑造及其片面和失败。
暴露出来的最典型问题之一,就是彼得作为主人公的前后表现不一。一个在夺去父母生命的车祸中幸免于难的小孩,独自在野外生活了6年,且不论谁去给他修剪头发指甲提供食宿(当然是艾略特),他与龙的关系很正常,也没有影响到他的语言能力。然而当他在开场10分钟后和人接触之后,突然变成了人猿泰山,行为举止变得更像野人,语言能力也出现了退化。
谈论至此,自然会有人觉得:真实世界里还没有龙呢,找什么真实感。
那么问题来了:谁叫你拍成真人,而非动画呢。
真人,就要更多地讲求真实感和逻辑性,从A点到B点一定要有与之相衬的动机和能力。况且对于《彼得的龙》来说,真实感不是观众主动要求的,而是电影本身选择的表现形式和叙事首发的内禀属性:
两个小主人公在林间追逐,女孩一个失足跌下树去,惊慌失措尖叫一声,不远处林间工地的所有大人不约而同地朝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
小主人公被大人带走要回到镇上,巨龙艾略特发出伤心的吼叫声,两个走回工地的大人只有一个听见了吼声,第二个说第一个听错了。
这两个段落不仅仅同时存在于《彼得的龙》,而且是前后顺承的情节关系。至于为何一个听得到一个听不到,“就这么设计的”诚然是个答案,但并不是一个比“设计缺陷”更好的答案。
迪士尼可以做得更好,而观众也值得更好——归根结底,是一个自律问题。
《彼得的龙》最大败因,就是平淡乏味,缺乏惊喜。100多分钟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内容就是一个孩子,坐在别人的房子里,学习怎么一次性把话说完。
《彼得的龙》在单薄的人类角色上过分依靠演员天赋和表演经验,省下的心思却没有用在艾略特这头最特殊的大龙身上。从外形和根本看不出来的性格上,这就是毛怪的龙化;而从行为举止上来看,这更是好莱坞电影中最常见的,也最令人无奈的犬化。透过一双不再是爬行动物的竖长眼,艾略特已经脱离了龙的形象,完全成为了一只大绿狗,显得愚钝和缺乏生气。
犬化的确很讨人喜欢,但是大量随之产生的移情效果,会严重阻碍想象力和惊奇感的展现,从而缺失了其独特性。开场艾略特和彼得的追逐打闹,完全继承自梦工场的《驯龙高手》,在完成介绍角色的功能之后,很容易就会陷入乏味,留不下任何价值或值得回味的时刻。
这种状态,对台前幕后都是一种令人难过的人才浪费,尤其是罗伯特·雷德福。布莱丝·达拉斯·霍华德证明了并不是有她在,就能驾驭的了大(恐)龙;卡尔·厄本和自带三米邪气的韦斯·本特利存在感低到没有——如果不是自带明星光环,几乎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在新西兰壮丽的自然美景前面,仅有的那几个人畜无害的亮点是无法找回电影的灵魂的,自然也无法吸引有着较成熟的思辨能力的观众群体。
迪斯尼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真人电影,而不只是停留在“儿童的第一部电影”的层次上。
影视作品的美好,往往是让人回味虚拟故事对现实社会和问题的阐述。现实中你身处其中却不能解释的很多经历!影视作品却能以童话的方式予以解答。
一家三口幸福的旅程,由于意外的事故让幼年的彼得失去双亲!这里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会有独自面对世界的残酷!
还没能理解失去双亲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群狼环视的处境让年幼的彼得除了求生逃跑本能以外无所适从!(初入社会对面对的问题除了逃避几乎没有任何解决之道)
命悬一线之际,如梦似幻的出现了睡前故事中的龙,搭救了绝境中的彼得!(职场中的小白总会遇到良师益友,帮助无助的你走出困境)。
接下来的日子里,彼得和龙逐渐建立了彼此依赖的友谊。(在对于施于援手的恩师,你逐渐有了依赖性)。
在一次清晨独自森林中跑酷的时候,彼得发现了人类的伐木队伍,你他第一次感觉到除了龙以外,你生命中好像还应该出现别的重要的东西!(女孩,友情)
伐木队伍中从爷爷辈到孙女辈都有,很是和谐。而由于人类竞争的基因和趋于利益的天性,其中一个人在发现了彼得的龙以后,想方设法捕获了彼得的龙!(你所属部门的领导由于业绩考核问题,同本是哥们的另一组助长争夺市场,但是却因为他们的竞争间接的伤害了也同为相同职位的你的老师)。
彼得为了搭救自己的龙,联合一帮爱龙人士,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冲破各种危险,成功的解救了蠢萌蠢萌的龙,过程中还以德报怨的救了抓龙的人,终于化解了他的执念,面对一飞冲太而去的龙笑而不语!
(你为了报答恩师的恩情,想尽办法帮助恩师化解难题完成部门任务,争取年终奖!恩师却为了化解矛盾自愿放弃24月薪金最终感动闹事的两个组长!恩师以不次于孔明阵前骂王朗的口条,成功点拨两位化干戈为玉帛!然后挥挥手飘然而去,不留下一片云彩,深藏功与名)!
镜头切换,彼得与小女孩以及女孩的家人欢快的冲向山峰,山谷之中冲出数条龙呼啸而过,彼得面露微笑,心满意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等你再次见到恩师已是数年之后。恩师已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而你也终究领悟到善人者天必善之)。
或许是最近阴谋剧看得太多,或许是不久前刚被现实狠狠蹂躏过,或许是自己的忽然陌生及对周遭的排斥使自己变得敏感而易落泪,又或许,自己本就是一个偏感性的人。
看到龙去寻找彼得的时候,眼泪就止不住的哗哗地流,就想,怎么会有这么蠢的龙啊,它落地都会落不稳啊,它是怎么活下去的啊,它没想过要伤害你们呀,它从一开始也只是扒着树干好奇地看着你们呀,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抓它呀……
它吖,就一蠢萌天真单纯孩子气的傻龙啊!
但是,这就是现实吧,为了名利,为了虚荣,抓住它把它变成“我的龙”,但是,但是,这部剧想表达的并不是这个,那一位,一直想抓住它的那个人,在后来有拼劲全力去救自始至终阻扰他抓龙的两个人呀,所以,一个人不能用好或者坏去概括他,你可以说,他在某一刻很坏,某一刻,很好。
还有很多地方,比如彼得和龙的交流,比如龙那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一大早醒来你不在我身旁,我以为你只是躲起来和我玩捉迷藏呢,但是并没有,你不在,留下了我一个人。这部剧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龙和彼得的情感,相互依存,最美好的陪伴。是,我想和你在一块儿,但是你不能隐身,不能和我一样遇到危险躲起来,那天,看你和那群人相处得很开心,我能感觉到你也很喜欢他们,所以,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吧,我?不用担心我的,你看,我后来不是有同伴了嘛。
一开始看,开篇的车祸父母双亡,我想这注定是一个以悲剧为主的故事,于是看到这只蠢萌蠢萌的龙龙就更心疼了,但是看到结局,我想一部把主角设定为一只蠢萌的龙的电影,大概不会太过伤感也不会有太多心机或是阴谋什么的吧。
结局很暖心,真的特别特别暖心,温暖了我被国漫凉凉的一颗心。是了,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国漫不是讽刺就是批判?有没有亲知道有哪些暖心的国产动画电影?
片中雷德福曾多次向别人讲述龙的故事,但没人相信。直到他的女儿遇到彼得,才相信父亲所说都是真实的。
罗伯特·雷德福是好莱坞著名导演、演员,他曾多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凭借《普通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并获得第74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不同于1977年版可爱笨拙的妙妙龙,这次的形象在圆润的形象上又突出了神秘与英雄气概的一面。云雾缭绕寂静悠远的森林里,只听见几只鸟儿断断续续的鸣叫,彼得藏在大树后,而妙妙龙也像传说中的另一个世界的动物一样忽隐忽现。虽然还未露脸,但不慎露出那毛茸茸的小爪子和尾巴但已让人们对这只“萌龙”充满期待。
我去...这烂大街的套路也是没谁了
我觉得还不错,很温暖很感动,人与自然应该合谐共处怀有感恩的心!结局很美好!
邪恶人类潜入密林,欺负小彼得的变色大狗龙,嚼枪飞天喷火伺候。虽然低幼了点,但小民谣童话的感觉还行,越看越想念小时候最爱的《魔域仙踪》啊
迪士尼的电影是检验你是不是彻底长大的最好标准。。。
满屏绿油油的森林搭上优美煽情的配乐,观感真是很好呢。影片中的绘本非常有暗示意义,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道具,算是影片的一个泪点吧。很纯真煽情的儿童奇幻片。
又是一部E.T.的变体,龙和小孩都很萌,尽管很可惜David Lowery在《他们非圣人》里的个人风格完全消失,不过家庭的主题以及美丽的美国小镇景色(虽然是在新西兰拍的…)仍然得到了延续,当然还有Daniel Hart的同样出彩的音乐
這隻龍長了張怪物史萊克的臉
⒈《森林王子》式的开头,《泰山》式的过程,《E.T.外星人》式的转折和高潮,结局在《森林王子》和《奇幻森林》之间编导选择了前者;⒉故事虽不新鲜,情节也稍显平淡,但如此美好的童话还是让我萌发给小朋友们放映的心;⒊卡尔·本特在《星际迷航》里救死扶伤,却跑来《彼得的龙》里伤及无辜,呜呜……
无聊到差点不想看完,前半段介绍龙的时候像是特别牵强的美剧第一集,后面一直在拖时间,浮夸的演员,不合时宜的配乐,像吸过毒一样长相的小女孩演员…感情线没有铺垫没有推进,上来就驯龙高手然后生活六年…特别不能忍
所以,龙是犬科动物,那么西方人的龙其实就是东方人的天狗吧233……即便加了对翅膀,但比怪物史瑞克还低幼啊。我觉得理想的拍法是,应该搞成《野兽家园》那样的。
节奏缓慢的美国小镇童话,没有必要带着看真人版《驯龙高手》的心态来观看本片。
剧情太套路,特效没亮点,许多场景雷同奇幻森林、驯龙高手,且表现的感染力又不如后两部,所以该感情高潮时没共鸣。可取之处大概就是森林绿景、温情、给儿童看看不错。
大型催泪弹,以龙为视角,逆风疾驰迎风向上的翱翔感实在是美的无法名状,给龙加入人的属性,与自私贪婪的人类自身做出强烈比对,蠢萌的龙和野生的人把情感详述到高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做了完美的诠释,套路依然深厚,情绪仍旧浓烈,迪士尼一贯的正三观,打的一手好感情牌,顺道还鞭笞了人性的不堪
情节挺平实的,但是真的很感人。觉得最大的悲剧就是,原有的生活被打乱,多了牵挂多了想念。即使做出善意的舍弃,仍然会心疼吧。
"吹梦巨人"的远房表亲,大型生物都时兴养小孩了啊。虽然到处挂着米国国旗,但这地貌和景致明显就是新西兰的南岛,看整个剧组集体左驾和逆行也是醉了...
一半的人物特写都是睁大眼睛故作惊讶状,看的我直翻白眼。俗套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短片还好,做成长片简直是折磨
马利克式的奇幻光影,开场小Peter踏上龙爪前的一个回眸差点飙泪,没有刻意的戏剧冲突,强在情感真挚,转折自然;大量自然光与环境音的结合,让人相信森林里是有魔法的
用来怀念童年小伙伴的电影。一起成长,然后各自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我也要毛茸茸的大宝贝抱抱
好的教育该是潜移默化的,这比让熊大熊二阻止光头强砍树不知高明了多少。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美丽种子,让保护生态、保护自然成为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做给谁看。虽然能一路猜到剧情走向,还是看哭了我,出去洗了把脸,临近年底,情绪低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