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地址 //mp.weixin.qq.com/s/s9DU2dMtSH_pwNqpy4puwA
今天聊聊法国电影《雅典娜》。
片名Athena / Moussa / RG03 (2022)。
一群白人男子当街将一名13岁中东裔男孩残忍殴打致死,第二天巴黎雅典娜社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暴动,年轻人行动起来,为抗议这种不公而反抗。
影片没有任何停顿,立即用一个难以置信的长镜头将观众拉近暴动漩涡中心。
这群年轻人的诉求很简单,他们准备烧毁周遭的一切,来清除这个国家制度化的压迫。
死者的哥哥卡里姆指挥着这群年轻人,开始接管雅典娜社区的建筑物,并准备以武力面对当局,除非他们透露凶手的名字。
碰巧的是,死者的另外两位哥哥一个是退伍军人阿卜杜勒,另一个是毒贩莫克塔尔,他们全部卷入了这场暴乱。
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感觉,就是说世界上警察对待黑人和有色人种时的暴力行为是一种美式种族主义暴行。
导演罗曼·加夫拉斯用这部《雅典娜》驳斥了这种观点。
雅典娜是希腊战争女神,也是智慧女神。《雅典娜》重塑了城市和阶级冲突,使其类似希腊神话。
与许多希腊悲剧一样,这是一个家庭事务,涉及四兄弟。悲伤的兄弟们被迫卷入一场谁都无法控制的声势浩大的暴乱之中,并最终被其吞噬。
影片中所有主要角色都是兄弟,他们每个人都代表其传统社区中的独特观点。
《雅典娜》通过探索他们兄弟情谊的极限,来探讨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威胁到兄弟情的意识形态分歧。
本片以2005年法国骚乱为原型,在2005年11月至12月期间,法国郊区贫民窟发生了一系列骚乱事件,主要涉及移民社区。
这些地区住着许多阿拉伯裔、非洲裔和其他移民群体,在经济上处于相对较为贫困的状态,与主流社会存在着很大的融入和就业问题。这些社区在历史上一直被忽视和边缘化,并且遭受了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等问题的困扰。
事件的爆发起因是两名少年在巴黎北部郊区的谢夫马朗-卡拉曼地区被警方追捕时躲进了电力站,最终被电击身亡。这一事件引发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暴力事件随即爆发。
抗议活动很快蔓延到了整个郊区地区,包括里昂、图卢兹、马赛、勒阿弗尔等城市,上千辆汽车被烧毁,数十万人受到了影响。
最终,政府出动军队和警察镇压了事件,但是这次暴乱事件仍然震动了整个法国社会,引发了对于移民与社会融合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演员们蕴含凶猛力量的表演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冲击力。
卡里姆是一名勉强控制住全身愤怒的悲伤亲属,他的存在每分每秒都让人无法忽视。他没有心情听官方调查结果,也不相信官方的说辞,他只想要凶手的名字。他主张对政府、警察直接发起攻击,这是结束社区被欺压的唯一方法。
阿卜杜勒的身上充满矛盾性,他一直试图给事件降温,他的军人职责让他克制住自己的悲伤,准备按照官方要求处理事件,他认为进攻政府只会加剧镇压。但这种克制也是有限度的,毕竟弹簧压得越紧,反弹的力量就越大。
莫克塔尔并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一切,什么兄弟、什么社区都不重要,他只要能带着自己的钱跑出去。
罗曼·加夫拉斯以发自内心的力量捕捉了法国警察的暴行,描绘了法国警察和中东社区之间冲突。
可以看出,《雅典娜》关注的话题和导演罗曼·加夫拉斯前作、处女作《悲惨世界》是一致的。
影片告诉观众不要沉溺于原始的报复本能,最后更是开了上帝视角,让观众们一窥事件真相。
但真的当主人公身处风暴中心时,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守住底线。
雅典娜社区的血性男儿们表现出对当权者不满、反抗少数掌权派对他们强加的侵略的决心。
三兄弟对事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这正是雅典娜社区的无尽魅力之源。他们并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替身,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对事件做出不可预测和不稳定的反应正是不可预知的魅力所在。
充满奴性的人无法想象这种来自革命老区的抵抗精神,甚至不相信会有人关注边缘人士。
影片除了发人深省的内核,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炫技一般的表现方式。
影片中的大多数场景都没有使用任何CGI,即使是非常复杂的场景也都是实际拍摄的。
所有场景都经过精心编排,甚至包括使用大量照明弹和烟花的场景,都是实拍的。
凭借令人印象深刻的技巧和错综复杂的摄影机编排,影片成功奉献了大量精彩长镜头。
《雅典娜》整部电影中一共有 163 次剪辑,平均镜头长度为 33.2 秒。
其中最长的镜头,也就是第一个镜头长达10分22秒。
最短的一个镜头长度仅为 15 帧。
《雅典娜》开场长达10分钟的长镜头其实是本片最后拍摄的。因为这是一段十分复杂的长镜头,需要大量的调度设计。
为了准备好长镜头,演员和工作人员在拍摄前排练了一个半月。
这个长镜头其实是由 7 个不同的镜头组成,通过在后期缝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不间断的一镜到底的感觉。
重塑冲突的力量之旅,
震撼人心又伤痕累累。
贫穷的一个致命伤就是话语权的缺失。当一个人不再被倾听,他不可避免的走向暴力,其实从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哭喊,破坏,无不都是为了关注,为了让别人听到我们的声音。也许,成年之后,我们被各种利益,各种规范所束缚,但本质的东西不会变。不在沉默中毁灭,就在沉默中爆发。法国zf也许是这次事件的受害者,但问题是根源是他们所种下的。贫富差距的问题在于,在实现乌托邦之前,它会反复的出现,财富通过分配再分配不断自我修复以维持社会的进步。我们既需要承认这种不平,也要努力防止这种不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是迟早会被噬的。
敏锐的法国影人为何要将反暴力执法+反种族主义捆绑为一个新的传统新的类型?这难道不是美国人该干的吗?谜底在于法美电影既分工竞争又一体化的格局。美国人对法国人说,你们在欧洲挑大旗,其他我来办。 美国人的事,法国人代言。是否颇似时下地缘政治==lll? 巴黎廉价公寓社区反叛精神如同巴黎公社?当然是对法国式自由的一种标榜。
《怒火青春》背景为1993年巴黎十八区警察枪杀少数族裔少年事件。
《怒火青春》模仿经典的同时也留下著名的结案台词:在下坠时他不停对自己说,到目前为止还不错,到目前为止还不错,,,如何下坠不重要,关键是怎么着陆的。
“世界上没有坏庄稼,也没有坏人,只有坏的庄稼人。”以雨果的经典台词收尾。 法国影人的作者传统也得到传承,他们非常重视电影的文学性和文本,乃法国影响全球电影的根本。
法国少数族裔撑起的法国荣光,不仅仅是2018世界杯。
时至2022,少数族裔支撑的何止法国荣耀,更是欧洲文明的源起之光。
Abdel家族是阿尔及利亚裔,三代从军为法国而战。近片尾,Abdel更是如沐天使之光,盛赞其法兰西荣耀之心。
场面颇似古希腊斯巴达雅典的攻城战。一个街区如一个国。
后期,Abde因Karim遭遇而态度急转,也成为暴动领头人。
为数不多的直接表现警察报复式暴力执法的批判性镜头。警察明知这批撤离家属并非暴动分子,仍实施了恃强凌弱的合围催泪喷雾。为之后的警察遭围攻做铺垫和对比。
如同复刻古希腊乃至古罗马战场的盾牌阵。本片的暴力规模和纵深比《悲惨世界》有较大提升。数百人冲突场面调度流畅汹涌,超级长镜头浑然天成,如同城市甚至国家之间的战争。 战争女神雅典娜引导的战争。
有趣的白马黑人骑师。这是讽刺还是致敬《nope》?意象共通共享也是全球电影大流行吗?
木讷寡言的Sébastien,却对影片结局产生巨大影响。对他的塑造全部采用镜头暗示,可一窥主创功底。着军装在苗圃精心园艺,暗示其是反恐战争退伍军人并患有战争综合症,只求安宁。被反锁于幼儿园是对其保护,也是人格困境暗示。社区暴动终唤醒其战士身份和爆破专家的技能。他的象征和批判意义显著,暴力和战争只能带来毁灭。 这是电影的真理:没有暴力类型不是反暴力,渲染战争的电影都是反战。
1995年《怒火青春》更多是法国新浪潮代表作《精疲力尽》的精神延续。片中虽然呈现警察与街区的对抗,但总体暴力表现比较克制。特别片中三位愤怒青年只是表达反抗的态度未诉诸暴力,Vincent用捡到的警枪比划了半个巴黎但至死未开过一枪,阿裔男孩Said靠涂鸦宣泄怒火。 如一枚欧元硬币的两面,《悲惨世界》与《雅典娜》不仅共享编剧,还将《怒火青春》之怒火大幅转化为街区暴力。燃烧瓶作为街区反抗的暴力象征,《悲惨世界》片尾,少年 Issa 最终没有扔出。而《雅典娜》中,Karim被燃烧瓶的火焰吞噬,这是《雅典娜》的暴力进阶。 两部影片又如精神一致的同胞对峙,前者持警察如哥哥Abdel的视角,而后者是与警察对立的街区视角,如弟弟Karim。 《悲惨世界》引用了法国荣光的代表: Victor Hugo 。而《雅典娜》放大为欧洲荣耀的象征: 智慧与战争女神Athena 。 《雅典娜》的希腊渊源还隐藏着另一条传承路径,编导的父亲Costa-Gavras是生于希腊的法国著名导演,因拍摄多部涉政治暴力及希腊政治批判的影片而享誉欧洲。 从家到城再到国,电影就是如此心手相传。
延伸阅读: 缅怀法国荣光-1://movie.douban.com/review/14335412/ 缅怀法国荣光-2://movie.douban.com/review/14443022/ 缅怀法国荣光-3://movie.douban.com/review/14582715/ 缅怀法国荣光-4://movie.douban.com/review/14652749/ 缅怀法国荣光-5://movie.douban.com/review/14671278/ 缅怀法国荣光-6://movie.douban.com/review/14768275/ 缅怀法国荣光-7://movie.douban.com/review/14939223/
起初只是看个热闹,可到了后面,才发现愤怒有多可怕,那种明知道悲剧会再次上演却还要坚持的无奈最是令人窒息…… 我不喜欢片中的人物,不喜欢暴力的场面,不喜欢阴暗的房间,但那股情感,流露的极其彻底…… 问题的根源是复杂的,艺术的表达并不一定能满足所有观点,但只要激发出理性的光辉,剩下的就交给万物运作了…… 影片结尾留给观众的真相,我并不喜欢,因为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么做,警察也好,民众也罢,在各自的身份职能中,做到清醒克制,妥善处理,不造成更大的矛盾,引发更大的风险,才是人类文明正确的走向…… 最后,践踏生命者,必得恶果……
雅典娜是胜利女神,也是法国的一个阿族社区。这个非洲移民聚集的社区发生骚乱,缘于一个男孩被警察打死。警方派出镇暴队去镇压。当兵的大哥准备说服带头的二哥不再骚乱。大哥和二哥代表了两派,在到处是催泪瓦斯和烟花弹的骚乱中,大哥竭力保持清醒,二哥却务必复仇。在弟弟的葬礼上,大哥终于找到了二哥。兄弟俩在这个十分肃穆悲痛的场合上,代表了阿族内部不同的两种态度。一边是服从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坚持撤出平民,平息骚乱。一边是与政府作对,为复仇而不惜对抗到底。这种两难处境似乎正是阿族移民在法国社会的困境。
这场骚乱谁将胜利?是阿族?是警方?还是背后挑起双方矛盾的人?和失去小弟的兄弟俩相对应的,警方里面也有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他被阿族逮到。警方希望大哥将人质从二哥手里解救出来。影片用了一个极长的伴随镜头讲了大哥解救警察的整个过程。可二哥在追击中警方杀死,情势逆转,弟弟的死令大哥燃起了仇恨之火,开始与警方为敌。
影片中出现三次燃烧瓶和一次爆炸。燃烧瓶的意象:第一个燃烧瓶点燃了骚动,第二个燃烧瓶劫持警察作为人质,令骚乱升级。 第三个燃烧瓶是二哥被打死,仇恨升级,局势失控。而最后发生在雅典娜社区大楼的爆炸则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导致了阿族和警方都不愿看到的最坏结果。
令人深思的是,在这起骚乱中,令情势发生转折的关键细节总是不明不白。首先小弟传说是被警方打死,这直接导致阿族的骚乱。第二,二哥被警方突袭杀死,而警方随后又打来电话推脱此事,就是这些不明不白的细节将整个骚乱引向可怕的大规模流血枪战。也就是不明不白的细节将真正的幕后凶手隐藏了起来。骚动是因为仇恨,而仇恨中却迷失了真相。
其实在警方和阿族之间早已互不信任,二哥不想听官方的新闻,究竟是谁杀了小弟,他也许不是那么在乎。他无法追究真相,因为真相早已被无数信息所淹没,被许多双手刻意涂改。而人类的许多战争,就是因为真相早已被仇恨所淹没和涂改,最终只剩下以暴易暴的互相残杀。
此片讲述了移民问题,也讲述了战争问题。从一个社区骚动以小见大展开一幅从隔阂到仇恨,从动荡到战争的社会图景。大哥因为两个弟弟的惨死而被仇恨所挟持,却最终没有因为仇恨而滥杀无辜,展现了珍贵的人性。当他一无所有地躺在即将毁灭的家园里时,我们不能不为阿族遭受的不公和苦难而心碎。
影片最后,袭击小弟的人颈后的纳粹标志,揭示了他们确实是一伙冒充警察的极右分子,他们用一个小男孩的生命,挑起了移民社区和警方之间的对立仇恨,为政府驱逐和压制移民找到了借口,从而成了整个雅典娜事件的赢家。此片的批判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此片获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内容有剧透。
这个电影讲的是法国的族群矛盾,我觉得我们都该看一看,因为法国的今天弄不好就是我们的明天。
电影中有兄弟四人,看似四人,实则由小到大,代表了族群暴力冲突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小弟):族群冲突中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小弟是穆斯林移民,同时也只是一个小孩子,法国的原生族群和移民间的矛盾无论谁对谁错都与他无关,但他却被殴打致死。这种遭遇其实也隐晦地揭示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无论你是否无辜,你从一出生就属于一个族群,也必然处于族群矛盾之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小弟的死,使得族群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第二阶段(三哥):族群矛盾在激进派的推动下升级为暴力对抗三哥,也就是男一号,骂他理性的二哥是“亲法派”,可以看出法国的一部分穆斯林移民以及黑人移民等群体没有国家认同感——这自然是统治者的失败,但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谈——少数族群们生活困窘,从习性到信仰方方面面都与这个国家格格不入,自然心有怨气,也自然会抱团取暖,但抱团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很容易扩大成为族群之间的矛盾。美国的弗洛伊德事件就是例子,弗洛伊德本人是否无辜我们不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被压死之后,人们不认为这是一个警察与一个平民之间的问题,而是认为这是黑人与白人之间的问题,全国都爆发了暴力活动。族群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火药桶,而引燃火药桶的导火索——激进派,向来是由年轻人组成。如果不能够在少数群体的年轻人群体间塑造起国家认同,那将是很可怕的事情,新疆毒教材事件便是例子,贻害无穷。
第三阶段(二哥):族群中的温和派被激怒之后暴力对抗升级为仇杀男二号二哥是军人,象征着族群中爱国的、理性温和的群体。他和警察合作、疏散社区居民、劝说激进的弟弟、拯救被俘警察。然而他和被俘的警察跑向警察队伍的时候却被枪打了回来——这象征着随着冲突的加剧双方都开始不理性,温和派斡旋妥协的尝试失败;他劝说弟弟收手,却亲眼看着弟弟在自己面前被枪杀(也是电影中给到镜头的第一个被杀的人)——从这一刻,二哥彻底绝望,放弃了与警方的合作,成为暴动的第二任领袖,他比起鲁莽的激进派更加坚定,也更加暴力。他一拳一拳砸死黑帮头目,镜头并没有给到死者,而是全给了他,他的暴怒和悲伤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现的还有残忍。他也是暴动群体中给到镜头的第一个杀人的人,他激进的弟弟到死也没有杀任何一个人。所以当一个族群中的温和派被逼到墙角的时候,事情一定是无法妥善收场的。比起年轻人们,年长的温和派们更有经验智慧,也更有财力和人脉,他们有自己的产业和社会地位,不愿意放弃这一切,所以成为了温和派——然而一旦激怒了他们,他们造成的破坏将是年轻人们无法比较的。
第四阶段(大哥):心中的怪兽被放出来,一切走向彻底毁灭。大哥是最有意思的一个角色,身上的象征意味极为浓郁,几乎就是个人形符号而不是人。他出场的时候观众肯定认为这个人应该是个傻子或精神病患者:四周的年轻人在暴动,到处是尖叫和爆炸声,他却戴着耳机侍弄花圃,与世隔绝。整场电影他一言不发,就像个憨憨。但到了最后,我们却发现原来他会说话啊,而且很有条理很冷静地指挥年轻人们制造炸弹。他的疯狂把黑化的二哥都吓坏了。最后他炸了整栋楼,把自己仅存的兄弟连同警察们一锅端。从头到尾他不像是人,他没有人性。这象征了当冲突走向极端,人们将不再具备人性,剩下的只有互相毁灭。
好了,说完电影,说说电影背后反映的现象:
经济发达——人口衰退——引进移民——族群矛盾
这是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正在经历。
高度发展的经济是最好的避孕药,我们都深有感受,我不多提。
人口衰退势必带来经济衰退,这是任何国家的统治者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引进移民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自落后国家的移民们物质要求低,可以很好地填充基层劳动人口,保证国家的经济继续繁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口红利。
然而一代移民可以任劳任怨,二代开始就会要求更多了,简单来说,就是钱、权利、认同。一旦不能满足,问题就会上升为族群矛盾,然后就是电影中的情节了。
在主体族群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问题可以被压制,但也仅仅是压制而不是解决。
移民们因为贫穷,所以生育率高,会不断稀释主体族群,当他们的人口也足够高的时候,炸弹就炸了。
所以假如我们国家的未来也要走引进移民这条路,能否淡化族群概念,和光同尘,在移民群体中塑造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就很关键了。
最好的结果就是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能拥有相同的生活习惯,相同的意识形态,相同的文化倾向。
最差的结果可以看卢旺达,同文同种的人都能够分成两派互相仇杀。
我个人不喜欢“民族”这个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先天地把人划分成了不同族群,我们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来源于此。
但“民族”又代表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无法放弃。
所以该如何呢?
希望未来的人们会有办法解决。
这是未来一百年的问题了。
弟弟死后,哥哥的态度太生硬。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无政府主义电影。
@79th Venice,视听语言调度真的很不错,100分钟大爽片,影院体验极致。
视听真的很不错。
#venezia79 很硬的一部 我自己在巴黎住的时候是不敢自己去这些区的 节奏紧凑 开头的长镜头很出彩 但中间的时候我突然笑场了 看到一群人互放烟花 我就在想 如果这个故事设定实在某国和某国 那是不是15分钟就拍完了
如此悲怆、荒凉、绝望的现代神谕,警醒着盲目无力的世人。当然是拉吉·利「悲惨世界」的延伸扩充,视野围困中的雅典娜社区亦成为了这个时代国家/世界体系日渐崩坏断裂的缩影,开场便连绵不断运动于围墙两侧的摄像机愤怒如川流般冲破了权力秩序间仅存的人性,唯一表露的脆弱也被接下来的暴力迅速抹杀,强烈的临场戏剧调度环环相扣令人窒息,我们从未于世世代代无穷无尽的对抗中脱身,后半段骤降的曲调则完全是宣言式的低沉怒吼。每一个人都在愤怒中明晰自我,在仇恨中消弥面貌,反叛是为了更好的美德,不要忘记了真正的敌人。如果说19年只是一次对周遭环境的局部经验切口,那如今加夫拉斯已然掏出了五脏六腑,种群结构的裂痕只是矛盾的导火索,唯一遗憾的是叙事线中全知视角的加入和对照的缺失,而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存在于此类作品中的独断处理方式。
最后真相揭晓画蛇添足,那个神秘兮兮的炸弹专家莫名其妙的。导演是《悲惨世界》的演员……hmm
开场的长镜头虚张声势,起的调子很高,气势看似很足,以为要走《鸟人》《荒野猎人》《1917》的伪长镜头路子,结果导演只是迷恋无人机的拍摄技术,野心很大而已。他的长镜头只是镜头拍的很长,酷是酷,可惜也很快暴露了新导演的能力不足,空有这种形式和强烈的情绪,戏没有层次和节奏。片子后半段男主死了,男二接力之后,人物转变很突然,故事和情绪也不连贯了,片子紧跟着就一路崩溃,最后的收尾可以说崩的一塌糊涂,你都不知道该把怎样的情感投射到主角身上,导演根本就没想好这个故事该怎么讲吧。
# 79 威尼斯# 太真实了!这群盘踞在法国社会底层的黑阿群体太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没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导致他们没有清晰的头脑去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只会诉诸于暴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对个体所赋予的权利太高了也是一个可怕的潜在社会隐患
传统技能点燃革命老区。
还得是法国人
热评笑鼠了。一头失去方向的狼也是狼,到死都是。不要做一只被拔光了刺还秃得理直气壮的刺猬。
十佳备选,可惜了关注度不高,但凡能有媒体写写推文,甚至是能在国内出圈的程度(当然好看之余,还有国民压抑许久后的被煽动需求)。既是《悲惨世界》的续集更是强化篇,拉吉·利所代表的这批新左派电影人之所以可贵,就是在于他们洞悉底层苦难与社会症结的同时,既褒奖这股狂戾的朝气,但又敏锐觉察,且毫不规避其自身的局限性:一刀切、情绪压倒理智、容易被当枪使。而现在的他们,明显比三年前还要悲观,不然也不会用一场自爆结束斗争路线上的纠结。
法国希腊裔著名导演加夫拉斯的儿子之第三部作品,老导演曾以《Z》(焦点新闻〉《八音盒》《失踪》等政治题材的名片著称,儿子的处女作也是部直接描写当下法国移民族群与警察暴力矛盾的社会题材影片。在方便的数字技术支持下,拍摄众多有着复杂精彩的场面调度的长镜头是该片的亮点,开场序幕11分钟的展现社区火拼警察的巨大、繁复场面就令人叹为观止!三兄弟关系的极端戏剧性、动作性设置,支撑了全片的情节框架,虽然人物完全被事件淹没,无法深入情感深处,但反对“以暴抑暴”的主题还是鲜明的。包括前年的《悲惨世界》等,一批法国三十多岁的数字电影新一代导演的创造力及特色,不可小觑。
所以我极度厌恶小x书和IG式的虚假法国印象是不需要理由的:什么尼玛的法式生活、巴黎滤镜,你敢注视真正的法国吗?
尽管新闻纪实般长镜头和置景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大事件体验,但整部片子离绿草地同题材的《血腥星期天》还差很远,突出问题是剧本中一度中立的少数族裔英雄老兵,激进的少数族裔新生代,胆怯的菜鸟防暴警,与侦缉队勾兑的毒贩和“虔诚”的IED分子等角色,完全具备靠一座廉租小区勾勒出法国当前社会及其矛盾的底子,但编剧和导演没有足够的掌控力,导致每条线交汇后并未产生预期的激烈戏剧冲突,仅是这场大事件的注脚。“雅典娜/战神”的小区名/片名颇有深意,似乎把这场发生在高台处的少数族裔与从低处攻坚的防暴警之间的守城/围城战拟作了遥远的特洛伊/古希腊城邦战,只不过燃烧瓶没有神祇之力,防暴盾后的不是斯巴达,木马里的士兵卸了甲,因为蓝自由、白平等和红博爱的法兰西三色旗的当代解读是警车的红蓝爆闪灯和警戒线里的白色裹尸布。
视听极佳,男二的转变和结尾有些突兀。
事件主线很简单,没有多说的成因很复杂,结尾发展也复杂化。先是有人穿jc制服杀死msl少年,msl社区就是片名这个msl社区年轻人怒了,袭击了jc局,男主兄弟哥哥和平生存派,弟弟暴动头子,全程指挥。弟弟抓了一名jc,哥哥帮jc方去救,最后兄弟对立,这时候弟弟又被穿jc制服的人杀死,哥哥陷入心痛内疚和仇恨的疯狂情绪,反过来与jc方为敌,要求交出凶手,jc方表示凶手不是jc他们不能交人,于是哥哥策划炸了自己所在的jc方正进入的大楼。片末交待冒充jc的人颈后有圆十字纹身。所以这个片其实是讲两教矛盾和种族矛盾的,然而现实肯定不止这样。事件发酵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关心真相。大量长镜头,调度得当,雅典娜片题场景和暴乱场景有种《燕尾蝶》的废墟和慌诞感。msl族群少年们高呼社区这个异教女战神名字也别有一番意味。
犹如亲肤感受一场群情激昂的烈火燃尽退路,炽热胸腔。崩裂灰烬散落,微微中幻听见一位母亲的哭嚎。
草,5D沉浸式造反
一流的视听设计,行云流水的长镜头令人惊叹,但这就是蛋糕上的糖霜,内在还是极端政治正确与情绪的产物。